为什么茶叶烘焙行业越来越难做了

您的位置:&&&&&&
茶叶生意越来越难做 如何走出困境
茶叶生意越来越难做 如何走出困境
09:53:00来源:第一茶叶网
  茶叶市场空间很大,郑州新开的茶叶市场很多,想要开店从何处下手?从未接触过茶叶行业,想做茶叶生意要做哪些准备?茶叶生意越来越难做,咋走出困境?  “创业梦工场”现场,众多想涉足茶叶行业的创业者,把三位嘉宾围了个水泄不通。  三位嘉宾用自身经历和经验,给众多创业者指点迷津,如果你也想瞅瞅茶叶行业里有什么奥秘,来看看嘉宾们的建议吧。  嘉宾  八马茶业河南区域总经理 崔大彬  郑州天香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建  郑州天中天御茗茶总经理 吕增建  “小众”茶叶如何突围  “单枞茶”,一个十分小众的茶叶种类,一位创业者想要在郑州市场上经营“单枞茶”,却不知从何处下手,希望嘉宾指路。  刘建说,单枞茶在郑州市场上量不是很大,目前市场上主要还是以铁观音、普洱、毛尖为主。  刘建认为,单枞茶的口感其实很好,而营销的关键在于赋予它“故事”,人们对小众茶很好奇,而说起普洱和毛尖就很少有好奇心。  根据单枞茶自身特点,刘建给这位老板支招,“单枞茶由于市场上量小,最适合打礼品的概念,正是因为量少,恰好满足了人们猎奇的心理。另外它的价格相对不够透明,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作为礼品。”  而刘建所说的礼品概念并非指“贵”。“礼品是一个概念,可以通过做一些活动来实现,比如你做一万份茶,每份九块九,也是不错的选择。”  想开店要注意啥  小杨是现场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刚刚大学毕业,他想开一家茶叶店,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他希望有着丰富店面经营经验的崔大彬帮忙分析一下他该如何操作。  崔大彬建议,小杨在开店前要先搞清楚自身目前具备的资源和条件,“列清楚自己可支配的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真正认清之后怎么做。”  崔大彬说,开店前的市场调查要非常详细,包括选址、选人等一系列工作。把自身情况和细节都弄清楚后,再决定用哪种模式。  “店有很多种,茶馆、专卖店可以,利用互联网操作也可以,重点就在于能不能打开思路做一些新的模式。”  最后崔大彬特地向这位创业者强调:创业和开店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如果手里只有50万元却照着100万元的投入来操作,明显不现实。  家里有茶山,如何在淘宝上做大  “我家在信阳有茶山,我想在淘宝上卖茶叶,如何在淘宝上做大呢?”面对这位创业者的提问,刘建认为,现在进入电子商务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尽管电子商务很火,但现在进入的话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除了要了解电子商务是怎么运作的之外,你还要能承受一定的代价。”刘建引入天猫“爆款”的概念,他说,拿来做爆款的茶叶常常是赔钱的,是想起到“导流”的效果。  “店铺里面不可能只有一款茶叶,还有其他的,顾客就有一定概率去选择别的茶叶,而你则要经受住爆款带来的代价。”  刘建说,现在讲的“微营销”并非只是在微信和网络上简单贩卖,跨界进行资源整合的营销模式,早有人提出,但做出来的很少,“在网上,普洱大红袍卖得最好,信阳毛尖排名十大名茶之列,位置却很尴尬,需要思考的事情还有很多。”  “信阳当地政府也对毛尖下了很大工夫,但还是走不出河南,这与运输、口感等都有关系。论适应性,比不上普洱,论口感比不上铁观音,论颜色的吸引力,比不上红茶。”刘建说,尽管之前他对互联网已经有一些了解,但仍然没有做好进入的准备,“但并不代表这个思路是不对的。”  做零售还是做批发?  现场一位在郑州茶叶批发市场打拼的创业者问:八马茶叶为何选择做专卖店而不在批发市场里面开店?市场店和专卖店两种模式有何不同?专卖店又是如何取得巨大的销量增长?  “很多同行说铁观音的销量和趋势是坐着火箭往下走,其实说的是清香型铁观音,而八马茶叶的销量之所以增长,是因为早在2010年就全面推广了传统工艺的赛珍珠。”崔大彬说,单点突破、拿有竞争力的产品重点推广,是销量增加的原因。  其实,清香型铁观音是上世纪90年代,南方茶商为了打开北方市场改良的产品。崔大彬说,但凡喝茶都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可能偏轻偏淡,“但传统工艺的铁观音口感很有特点,顾客长期饮用才会接受。”  八马茶叶开始做的时候为何不进入批发市场,崔大彬解释说:“批发市场里茶叶的价格随意性很大,而如果你的产品是特有的,品牌茶价格体系不会变,在批发市场开店,利润空间有限。”  关于市场店和专卖店的区别,崔大彬说,郑州的茶叶批发市场实际上很早就开始做零售了,“现在能做批发的只有手里有绝对资源的‘大户’,而消费者经过多年培育,也越来越认可品牌。”  茶文化旅游,这事儿靠谱  信阳一位经营家庭摆件的老板说,他自家店里也有茶叶,但是卖不过专业的店铺,就想走茶文化旅游、农家乐的模式。这条路能不能走?  这个想法与刘建现在想的不谋而合。  “你选的点非常好啊,这就是茶叶行业的差异化经营。”刘建说,“茶文化旅游”是旅游和茶之间很好的结合。“因为去旅游的人往往都是有一定消费力的人,茶也是一个聚人气的产品,以茶会友、以茶结缘、以茶兴商。”  刘建认为,茶叶可以带动一个圈子的销售,不仅带动茶文化旅游,对店里其他生意也会有帮助。  不过光有点子不行,关键还是营销。“茶文化旅游不光局限于信阳,可以去远一点的地方,比如带客户去台湾、福建、云南等地考察,营销模式上要跟进。中国古代茶文化里任何一样,都可以作为旅游的重点。”
编辑: 佳佳 标签: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食品商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食品商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食品商务网资讯频道联系。联系电话:8
相关栏目资讯
相关行业资讯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8:30-17:30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
【李文涛的回答(1057票)】:
我刚工作的时候,还不到2000年,那个时候看我们这个行业的代理商,真赚钱啊,躺着都赚钱,2001年的时候,我听说一个比较大的代理,一年赚多少,一年能够赚600万。我去,当时我就想,一年赚600万,这可怎么花啊,要知道那个时候北京的房子才4000一平,600万能够买1500平米三环边的房子的
到了2010年,我听说这个代理商,已经把公司卖给一个大公司,然后天天亏损,觉得这个大公司不靠谱,又把公司赎回来接着自己干。我去看他的时候,他一个人挂了至少5个QQ群,我不懂QQ群封顶是不是200人,他说每个都封顶了,然后就看他不停的在QQ发布自己的信息,然后回复下面经销的咨询,他的主要销售也大体类似,还有几个送货的跑来跑去送货。赚了多少呢,他说大概现在算下来一年能赚200万
2014年的时候,我和他聊天,他说现在怎么这么难做呢。我说其实不是生意难做了,而是咱们这个行业回归了社会平均利率了。你看现在你卖的货数量比以前多得多,可累死累活的却赚的比10年前少了太多,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不是你不努力,而是整个行业回归了社会平均利润率
抛开垄断行业不谈,就说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个超额利润期,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而随着年头增多,进入这个行业人的越来越多,而且行业或者产品越来越规范,就会形成寡头垄断(可能是全国,区域,城市,社区内的寡头),然后利润开始下滑到社会平均,但是也不会继续下滑,如果继续下滑就会有人退出,然后上升到社会平均
看看20年前中关村卖电脑的,卖一台怎么也要赚一台,看看七八年前搞煤炭的,卖一吨怎么也要赚三吨,而今天这些行业呢,基本都是微利甚至亏损,寡头都靠数量赚取利润。那个时候卖电脑的都是高薪人士啊,而现在呢,也就是平均工资吧
所以,不是生意难做了,而是这个行业归属到社会平均利润了。现在谁是风口上的猪,是移动互联那帮人
【松松的回答(42票)】:
如果把做生意看做是一种活动的话,信息透明度、社会平均利润等多种解释都可以归结为一点,资本的利润率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即投资效益的递减规律。也就是说,随着社会范围内的投资活动趋于活跃,利润率只会越来越低。《国富论》中就已经提到,“资本的增加,在提高工资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本的利润”,这一点在凯恩斯那里被发展成了“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随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收入中成本将递增。在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后,成本增长的速度将快于利润增长的速度,致使生产者无利可图。
引用亚当斯密他老人家的例子:“每年原来只需要1000吨鱼的市场,如扩大到需要10000吨鱼,那么,为供给此市场而增加的劳动量,也要超过10倍,否则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劳力的价格(工资)、捕鱼工具的价格都将比以前大大提高。鱼的真实价格,也会因成本上升而上升了”。投资增加拉动成本上升,上升幅度高于增加投资带来的回报时,利润率就会下降——这种看起来只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现实中几乎总是发生。还有一点,如果市场高估了实际的需求量,比如市场实际上只需要8000吨鱼,那么10000吨鱼的供应量显然只会导致价格下降,这就更糟了——我们的4万亿刺激计划造成的“产能过剩”,就是这种情况的极端案例。
再说金融市场。按照人均产值来算,十八世纪的荷兰远比英国富裕得多。荷兰政府发行债券的利率当时为2%左右,信用良好的个人也可以以3%左右的利率获得借款;在同一时间,英国政府借款的利率达到了3%左右,个人借款利率为3.5%-4.5%,略高于荷兰;而英国在北美和西印度的殖民地,借款利率则达到了6%-8%。投资规模越大,财富存量越多,利率通常也越低(控制其他因素相同)。相同的规律在金融市场上也是成立的。
投资的增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市场参与者数量增加,竞争的人多了就要压价,结果所有的人都几乎无利可图,只能作为成本价的接受者而存在,这就形成了微观经济学探讨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完全竞争市场适用于生产过程简单、附加值低的产品,而这种产品在人口众多、处于产业转型初期的我国仍然随处可见。(例如新闻:)。另一方面,单个企业的投资额增加也必然会带来其边际生产率降低,即所谓的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这两方面决定了在经济仍然保持高增速的现在,投资的增长导致各行各业的生意都将越来越难做。
再说成本。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物价(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提高。贴两个和成本有关的图(数据来源为CSMAR国泰安数据库):
从1990年到2014年,除了96-2000年增速略有下降外,在样本期内城乡居民纯收入几乎是指数增加的,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幅为13.35%,农村居民为11.78%。当然,以上的“收入”概念包含了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而作为生产成本的劳动力价格涨幅应当主要为劳动收入的增幅。比较保守的估计应该至少在10%以上,这就已经够高了。从1990年到2014年,除了96-2000年增速略有下降外,在样本期内城乡居民纯收入几乎是指数增加的,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幅为13.35%,农村居民为11.78%。当然,以上的“收入”概念包含了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而作为生产成本的劳动力价格涨幅应当主要为劳动收入的增幅。比较保守的估计应该至少在10%以上,这就已经够高了。
至于第二幅图,原材料与固定资产价格似乎涨幅不大,二十多年来价格大约翻了3-4倍。
最后再引一句斯密的评论,我认为很好地回答了题主的问题——“利润减少时,商人往往埋怨商业衰退了,其实利润的减少,乃是商业繁荣的自然结果,或者说,是所投资本比先前更多的自然结果”。
【陈设的回答(144票)】:
看了前面的热门回答,我感觉仿佛不够宏观,都说的比较细节,我试着从中国整体经济方面来说下,抛砖引玉吧,其实还是希望真正的宏观经济达人来解说。
中国经济从邓设计师的改革开放开始,挑最干的货来说,走的就是一个对外出口换汇,对内寻找消费品的套路。
先说出口,这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趟过的浑水。你要发展,一是你不会,你没经验没知识;二是你没钱,这怎么发展经济。所以你就得求人家给你提供钱、知识。但人家也不是慈善机构,为啥来帮你,所以你就给人家各种利好政策,我赔进去环境成本、文化成本来换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赚钱我给你拿大头,这总行了吧。这看起来不公平,但也没办法,咱们近邻比如日本、韩国也都走过这条路。
路子找到了,那么在这个急速发展的世界工厂内部,都发生了什么呢?赚取外汇的是私企,但国内不能花美元啊,所以就需要银行把美元换成人民币给私企。 这时,如果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生产的东西都拿走到了国外,我们换回的是不能吃、不能穿的钱,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的货物增加有限,钱却在大量增加,这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钱毛了。这怎么办?为了遏制通胀,我们先是把免费的教育、医疗变成收费的了,还不够?我们把房子推上了前台,这回你钱有地方花了吧。
既然是大家都走过的老路,那结果就都一样么?不完全一样。因为咱们国体不一样,就决定了分配方式不一样。要细究这个分配与国体的关系,我没本事,但我相信一条:权力决定利益——谁权力大,谁分的利益就多。咱们政府权力巨大,事实上的结果就是,我国迅速成为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中国政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政府之一,你看看可怜的美帝政府,动不动就赤字连连,甚至还闹破产。
分配方式的不同,最终决定了后续道路的分歧。还是以日韩为例,发展的收益大多留在了企业,也就留在了民间。使得民众的教育、素质、消费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打开内需,产业也相对容易从出口为主的,低级加工型转为内需为主的知识产业型。但在我国,为什么年年喊扩大内需,年年无疾而终,是老百姓有钱不会花?其实谁不喜欢有钱任性,关键还是没钱。
咱得承认,经济的急速发展确实给百姓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对广大低级劳动者,尤其是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他们作为出口型经济增长的一线主力军,从经济增长中分得的好处却太少,根本没机会提高自己的素质、教育等,能有地方住,养活起孩子,生病有钱治就不错了。
为啥买卖不好做了,因为我们转型太困难了。以前是出口型快速发展阶段,现在已经到瓶颈了,内需因为前面说的原因也打不开,你说能不难么?
政府为什么现在大力反腐、大力优化政府机构、精简放权?其实真不是本届领导真的多么与以往不同,而是中国按原来的套路已经玩不下去了,不改不行了。
PS:宏观经济是无比复杂的,人口、历史、国家关系等等都是影响因素,但我还是觉得我挑的是最主要的干货。
【moyaxu的回答(85票)】: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答案!
对于互联网我也一直在思考,但对于
的答案……真抱歉,感觉并没有什么干货。互联网本质是一个沟通渠道,信息交流就是它应该而且仅能做的。
请问小米做了什么?压价+网上销售,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了?互联网思维就是砍价大作战?OK你说用户参与设计,真是抱歉啊,请你重新设计一款花生油吧,你能用什么花生?你能用什么工艺?你还能用什么包装?
除了光鲜亮丽的外皮,互联网思维本质上就是在倒卖大家已经用到吐了的东西。你说不重视用户,笑话,谁敢不重视用户?生意难做,跟互联网有关系,因为不用互联网会少一条渠道。别人2条渠道你1条,当然会觉得有压力。但本身渠道是造成困境的根源吗?别人挖渠道你就不挖吗?那活该作死
或者你说用户体验啊,UI啊,UE啊,VI之类,还是说你提到的鲁花,请认真思考给他增加UI和UE价值的可行性,再来鼓吹互联网思维吧
互联网思维只是雷军用来鼓吹自己和小米的软文,你信了就是正中下怀。我发现很多人,都有一种很严重的工具崇拜或者路径崇拜,好像有一个东西拿出来就可以作为万能灵药,以前他们信励志大师,信成功学,信观音信菩萨信一切,现在他们信互联网思维,唯独没有相信过自己!没有相信过自己的思想!
工具没有万能的,互联网思维(姑且这么说)也不是万能的,你要把它生搬硬套到传统行业根本就是自己思维僵化,还在洋洋得意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醒醒吧姑娘,落伍的不是这些传统企业,而是你自己。
回到正题,如果整个社会大多数行业都觉得难做,这时候并不是行业出了问题也不是有什么竞争者,而是因为国民经济整体下滑。
【戴宁慧的回答(251票)】:
复制了策划总舵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不知道会不会对你有帮助。
总结下来,中国传统企业在2014年遭遇的核心问题有10个方面:
一、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
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 “势” 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
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
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没有势。雷军说,站对了风口,母猪都能飞上天,风口就是势,没有这个势,企业就是一潭死水,是非常可怕的。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最大的命题。
二、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
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死。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很难。
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
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
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死亡。
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三、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
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个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
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
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
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而传统企业不能,他们的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怎么办?这是最痛苦的地方。
四、传统企业家对互联网心理没底
对互联网这玩意儿,传统企业家是拿不准的,尤其很多老板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或者微博,他们对这东西感觉不到成就感。与新事物中间隔着一道墙。
其实传统企业家感觉没错,目前为止,互联网电子商务还少有过100亿的实体群体,只有零星几个新公司做到了,天猫和淘宝上的企业 以个体户为主。
如果让鲁花这种百亿级别的企业搞转型,必须告诉他百亿级别的互联网操作模式,否则小打小闹的网络营销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
我遇到很多企业家,他们普遍对互联网心理没底,企业家对不确定的东西是不敢投入的,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
所以,企业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互联网心理有底,我看办法只有一个,自己下水玩玩互联网,掏点钱当学费。
五、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
我与很多传统企业高管谈互联网,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
比如我曾经服务过的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
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 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很多传统企业正在这么做,未来的确非常凶险啊。
六、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
面对未来,我想奉劝所有传统企业人: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比如传统营销,产品需要广告语,需要提炼独特销售主张,这些都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尤其平面设计理 论更是行活。但我们发现,广告语在推销产品的力量越来越差。
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比如马应龙做的一个视频广告《屁股欢乐颂》,放在互联网上,以为是网络营销,其实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创意感非常弱,典型的传统思维创意方式。
其实,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卖,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卖!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粉丝帝国。
七、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大家上网查查,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
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
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
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
白酒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贩卖者,结果怎么样?白酒股票皆被市场腰斩,不是因为限酒令,而是传统文化的贩卖之路走到头了。江小白,搞出了时尚白酒概念,与传统文化切割,只针对年轻人说话,卖了几个亿,让传统白酒直呼看不懂。
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
八、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
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他说对了,互联网时代做三五年的战略规划,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是自己骗自己的。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
所以,企业再互联网日 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
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 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我经常建议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禇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
九、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因为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模仿阿里巴巴失败的原因,反过来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来往,我也不看好。
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我看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
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
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
十、2015年是考验老板的一年
2014年,准确的说是后半年,让中国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参照,只有不再管用的过去经验。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
2015年,考验的是老板。时代会无情的淘汰那些所谓传统企业家明星,会不断的迸发新颖甚至是新奇的商业模式,草根英雄会崛起。
对于规模过10个亿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之间火爆。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袁荣的回答(59票)】:
因为以前的生意太好做了。
【法椰的回答(41票)】:
因为以前信息不对称,生意当然好做。
【张何的回答(46票)】:
新浪微博有个,他的观点有趣也很实在,水平高且接地气,看完你会觉得我国实业基本没啥希望了。
转贴下他的微博
经济的急剧下滑主要原因是:
2008年后,劳动合同法横空出世,导致制造业成本像傻逼一样,发疯飙升,超过了进口国的承受范围,出口逐渐萎靡。第一发动机“出口”熄火后,通过印钞点燃第二发动机“基建”,引发房价暴涨,直接摁灭了第三发动机“消费”。遏制公款消费,等于是再浇一盆水,大家彻底踏实了。
2009年,是中国制造的转折年。本来是有希望进入中国质量阶段的,当时很多企业具备了这个实力,结果一头撞上了组合拳,社保,四万亿,农民工被建筑业拉高工资,淘假网浑水摸鱼,科长经常关心,劳动法的高价赔偿,炒房大过天,银行先是乱放贷后乱收贷,冰火两重天,呵呵,小老板那个小身板,垮了。
可以去他微博搜以下系列关键词:
劳动法、社保、科长、法律
外贸、出口
老板、企业、民企、国企、制造、实业、倒闭
外资、外企
淘宝、半价、同款、知识产权
京、沪、上海、珠三角、深圳、香港、东南亚、墨西哥、越南、泰国、欧美、日本
经济、房地产、外需、内需
【杨锐的回答(29票)】:
新兴产业,新兴商业模式不断生成、发展,注定会不断冲击传统商业模式。诺基亚曾经统治手机市场,没抓住安卓,被人赶超了。实体店越来越难做,因为淘宝京东亚马逊越来越方便了。所以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时代在变化,生意在变化,跟不上时代步伐才难做。
【陈Bravo的回答(13票)】:
都是产量过剩引起的,中国人做生意就是一旦某个生意好做,马上不出2年就会涌入大量的人去抢这个市场的面包,人多了你的面包就少了。
2001年左右,钢材生意简直就是躺着数票子的生意,当时一吨卖5000,现在一吨2500。当时是客户求着要买,现在是哭着亏着多卖一点是一点………什么原因,产能过剩,堆成山的钢筋放着生锈。
【温酒的回答(1票)】:
因为门槛越来越低。大家都想变土豪,僧多粥少啊。
【胡正刚的回答(16票)】:
传统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因为物质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透明,门槛越来越低,同行竞争越来越激励,加上苛捐杂税 ,人工成本的上升,导致利润越来越低,但若能提高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含量、品质。自然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蒙骞的回答(3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第一回出现如此下行的局面,今年公布的GDP增幅有 虚(shui) 高(fen),实际经济情况已经非常糟糕
【猪铁的回答(9票)】:
信息不对称,依靠权力等特殊资源获取了超过本行业的超额利润年代越来越远。比如房地产,拥有政府资源的低价拿地,依靠垄断地位破坏市场规则获得超额利润。
不是现在不好做了,是以前太好做了,小学文化的煤老板都能发财,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现在只是让做生意回到一个理性的地位。
做企业老板,实业救国不假,但是扫大街的清洁工就不辛苦?既然取得常人上百倍,千倍的回报率,难道不应该承受对应的高压力和高风险吗。
人呐,带多大的花,就要长多大的疤。
【大宝剑的回答(8票)】:
不是生意难做了,而是现在信息越来越对称,那些以前赚的盆满钵满的老板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了
【soso的回答(7票)】:
因为他们不想自己这行业再出现新的对手,所以肯定说不好做了。是我我也说不好做不赚钱,但是真的不赚钱,人家早不干了。
【陆畅的回答(7票)】:
浑水才好摸鱼嘛,水现在越来越清了。
【Django的回答(7票)】:
生意难做的背后是创业者越来越多,前几天刚回学校,晚上一起吃饭,问一个大四学长什么时候开始上班。给的回答是过几天就去武汉某家巨型汽车企业上班,然后聊着聊着就说要上一两年的班然后自己创业,因为他觉得只有自己当老板才能赚到钱。
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实施的肯定也很多,但试问这些人在自己做生意后有很多是炮灰,不过就算是炮灰也是会吸引一部分所从事行业的顾客。这一部分占整个市场的比重很小很小,却经不起量大,所以要脱颖而出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很难!
而且在中国,你的生意好,你有创新后来跟风的人就像蝗虫一般多。就拿以前看过的段子来说,一个条小吃店的一家小吃店一天开始用烤肠机卖烤肠然后卖的不错,第二天这一条街上的小吃店都卖了一台→_→段子可能有点夸张但绝对可能甚至在现在信息透明化的时代有过之无不及。
生意难不难做是相对而言的,就算以前那个在我们眼里生意好做的年代觉得生意不好做的人大有人在。
【陈振宇的回答(8票)】:
这是一个微创新时代,不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创新,而需要持续地小创新吸引顾客,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良好的信誉。
【李树一的回答(4票)】:
骗子越来越多 傻子明显不够用
发表评论:
馆藏&5866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茶叶的人越来越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