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险种lp团队是不是传销每个人都得有保单

听说太平洋保险有个“金佑人生”险种非常好,小两口聊起来了…… : 经理人分享
素材来源: 保险真谛/保险自媒体联盟
老婆,今天那个保险代理人又来找我了,我自己感觉应该买一份大病保险。老婆社保那点保障远远不够,我看还是买份商业大病保险作为补充比较合适。老婆怎么会没用呢?万一得了大病,保险公司给出钱看病有什么不好吗?老婆保险公司都有合同啊,看清楚条款就行了,再说你也没理赔过,你怎么知道理赔难呢?老婆你怎么变得不可理喻了,我是你租来的吗?买份大病保险也是为了这个家好,为了你好,怎么这么难呢?老婆我也不想和你吵架,咱们心平气和的,我给你算几笔账你就清楚了。老婆我月收入是1万,都交给你了,你月收入是6000元,你自己管着,每个月咱家的开支有多大?老婆老婆的小帐算的好细啊,每个月就算能存下3000元,一年就是3.6万,10年就是36万,这还是没遇到什么大事的情况下能存这么多,对不?老婆现在环境这么差,身边得癌症的越来越多了,上个月老李被查出得了肺癌,家人正四处筹钱准备动手术呢?弄不好就得卖房看病了...老婆是啊,整个家都崩溃了,所以,我想到了咱们家,假如,我说的只是假如,如果我是老李,或者几年后我成了老李,咱们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的那点钱是不是要给医院送去。老婆假如我10年后万一得个什么大病,咱家攒下的36万还能抵挡一阵子,但把钱都花了,咱家怎么生活,如果这几年万一得了什么大病,估计现在咱家的钱都不够我治病吧,怎么办?我又不是你租来的,是你亲老公,你能不管我吗?老婆如果那样,我的收入中断,靠你那6000元能撑起这个家吗?你是不是要四处帮我筹钱看病,每月5000元的房贷能还上吗?咱家的房子还能保住吗?老婆这就是现实,谁也无法保证永远不得病,如果我们现在花点小钱买份大病保险,90天后,保险公司就得管咱们,得了大病就可以花他们的钱了,保多少赔多少,你觉得合适吗?老婆咱们把存银行的钱分出来一部分存到保险公司,有病保病,没病就当储蓄了,将来还能养老,多值啊,如果没有保险出现问题连累的是不是你和整个家庭呢?你说我买保险和你有关系了吗?老婆所以,未雨绸缪,为了咱们这个家,我建议我们两各买一份大病保险,考虑到还款压力,咱们可以少买点,我建议我们两各买30万保额的大病保险怎么样?老婆????一下买那么多吗?家里没多么多钱吧,以后每个月还要还房贷的......老婆我擦,老婆还是存有私房钱啊,还是防着我啊,悲催啊!老公真是你租来的啊!!!阅读原文,进入万一网下载数万个保险精品PPT、视频!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涉及知识点
总有一天,你会感谢那些逼你买房的中介
关于特斯拉,你不知道的五个秘密
做出重大商业决策之前,需要谨记五个要诀
关注MBA联考,扫描下载联考神器香港公司:852-
上海公司:021-
深圳公司:5
成都公司:028-
成都h球公司:028-
|莞公司:6
西安公司:029-
服峋:400-852-0889
您现在的位置: &
为何国外的人都会买保险而国内连富豪都不愿意买保险,谈谈国人对保险的认知
日期:& 阅读:3946次
& & & &近日,一份对812名内地富豪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半数年轻富豪购买了寿险。常理来看,有钱人不差钱且保障意识强,但为何连他们都不愿意买保险?
富裕人群都不买是国人不爱买保险的缩影
国人不爱买保险,有数据为证
一般而言,业内有两个公认的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参与、购买保险的程度,一个叫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额),另一个叫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中国大陆在这两个指标上都不好,别说跟发达国家和地区比了,甚至也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下图:
先天不足:对保险不感冒离不开传统习惯的影响
& & & 不买保险不是国人风险意识差,而是习惯依赖&熟人&关系,应对风险靠互助。
中国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和认同中形成了稳定的关系网络。不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应对风险主要靠关系网络中的互助。比如,养儿防老就是典型的家庭内部应对风险的互助行为。
就算在现代社会,对熟人关系的依赖依旧很严重。当一个家庭成员身患重疾,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时,很多家庭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朋好友借钱。总之,对待风险,传统一些的中国人很少想到利用工具来防范于未然,大多认为身边的关系网络就是应对风险的保证。
保险的产生、发展、成熟皆在西方。而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的&陌生人社会&,即便它有成熟的社会团体,却不存在信任度极高的关系网络。以美国为例,我们熟知美国家庭的教育倡导孩子要自立,不依赖于家庭。家庭尚且如此,更别说依赖其它关系网络了。因而,面对风险,西方人就要想法设法用一套规则、工具来规避。
后天匮乏:保险业存在诸多乱象,普通民众无法信任
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少国人也非常清楚养儿防不了老,防范风险还是靠自己。按理说,国人的保险意识是在不断加强的。可为什么还是不爱买保险呢?
国人对于国内保险业并不信任
保险行业也怨声载道,把低投保率归结于国人的风险意识差。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2011年瑞士再保险发布的《亚太区和中国风险态度及保险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国被调查者未来12个月打算购买保险,但是很多人迟迟没有采取行动。而调研的另一个指标&亚太新兴市场购买寿险前五大障碍&数据显示,&保险公司声誉&是影响国人购买保险的首要因素。调查结果其实都指向了国人对保险业的不信任感。
不信任原因一:一些国内保险产品设计有缺陷,理赔又困难
国内保险业不成熟,一些产品设计和定价有缺陷,比如存在赔率过低、应当包含在保险责任内的风险未被纳入等问题。
举一个案例:50多岁的卢女士是一位私营企业主,20多年前她购买了一款20年期的养老型保险产品,每年缴纳2800多元保费,因为手头较为富裕,卢女士当时选择了一次性缴纳。去年产品到期后却让她哭笑不得,&现在每月给我不到600块钱的养老金直到身故,可这笔钱到了现在哪里还值钱啊,通货膨胀后,我当年买这个保险产品算是亏死了。&这款产品显然在设计上就有缺陷,赔率过低,没有考虑到通胀。此外,还存在保费率高的问题,据调查,获得同样保额,中国居民的保费是美国、加拿大的几倍。
&理赔难&也一直饱受诟病。一篇题为《保险业如何打捞&沉没&的信任?》的文章中提到,保险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保险公司一般会制造理赔的难度,尽量使鉴定不通过,不轻易让客户拿到理赔款。&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网络调查也反映出国人对保险理赔服务的不满,近九成的参与者认为当前的理赔服务&非常差,又慢又抠。&
不信任原因二:代理人制度变了味,推销行为像传销、骚扰
国内保险营销机制源头是营销员代理人制度。这个制度是从国外引进的,美国和日本的保险营销也采用该制度。然而,代理人制度在中国却变了味。保险公司大量招募推销员,因为行业存在很强的流动性,保险公司会鼓励他们做&组织发展&。也就是说上级代理人层层发展下线,后者需要呈上&业绩&。想卖出一份保单给陌生人,难如登天,老业务员也不容易做到,更别提新人了,所以新人大多靠自保(就是自己买一份保单)或卖给亲友来实现转正,然后再谋求层层上升。然而,如专题《传销式保险: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所言,绝大多数的保险业务员,都干不了多久,差一点的在自保之后,再无进展,只能离开;强一点的,把&五同&&&同学、同事、同宗、同好、同乡利用完之后,也无法再发展。与这些&初级代理人&的惨淡景象相反的是,那些善于拉起一支团队的&成熟代理人&却很走俏,成为保险公司争抢的香饽饽。可是不管是&成熟代理人&还是&初级代理人&,他们都缺少专业素质来真正为保险购买者提供服务,从而也一点点摧毁着普通民众对保险行业的信任。2012年,有媒体做过一个调查,40.52%的网民承认&保险传销论&。
除了传销式推销外,骚扰式的推销方式同样惹人烦。我们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接到陌生来电,一开口原来是推销保险产品的。这种电话式推销,不仅让我们为私人信息的泄露而愤怒,如果对方不分时间拨打、反复拨打,还增加了大家对保险推销的厌恶感。
中美保险代理制度比较
比较美国的保险代理制度可以发现,中国的保险代理人制度是多么初级。一方面,美国严格的准入门槛、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保证了代理人群体较高的素质;另一方面,健全的监管制度也保证了营销机制的规范运行,真正约束代理人扮演好沟通买卖双方的角色。
中国保险业会有如此乱象,恐怕和保险业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的落地、发展不足有关。最初十多年,保险业完全是垄断态势,这造就了很多霸道、落后的产品政策与设计。而后来,尽管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可是也是垄断式竞争,于是各种粗放的毛病依然没有改进,反而在这种不充分的竞争下又滋生出如传销式保险等许多新问题来。
难怪有保险意识的国人纷纷赴港买保险,内地保险业该好好学学了
与内地保险业&惨淡经营&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来年,国人对在香港买保险趋之若鹜。资料显示,内地居民在香港保险市场所占的份额节节攀升。如此热潮,自然是香港保险有着内地无可比拟的优势,根据资料整理如下:
香港保险的优势
香港保险理赔环节的简洁,是&严核保,宽理赔&经营理念的体现。正是因为在投保时,保险公司已经做到足够了解,才能充分信任投保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这反过来又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信任。这显然和上文提到的内地保险公司的种种做派大不一样。
如果从业者素质上不去,保险行业经营理念不转变,国人对保险业的恶劣印象不会消除。而在&熟人社会&逐渐改变的时候,又让民众去哪里找保障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p公益团队是不是传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