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昌密云县新城子镇花园村南湾村的王文奎是不是被永昌县公安局追逃人员

&&&& 新城子镇位于永昌县西南部,祁连山此麓,距县城39公里。东与焦家庄乡接壤,南邻肃南县皇城区,西经军马一、四场,北连红山窑乡。全镇总面积662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9个村民小组,人口24200人,有回、藏、骸⒚伞⑼5个少数民族。耕地面积642 0亩,年平均日照2701.3小时,年降水量260毫米,无霜期110天左右,属冷凉灌区。200
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638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双低油菜、加工型洋芋及黄芪、板兰根等多种中药材。镇域内有得天独厚的80
万亩草原,畜牧业生产尤为发达,2000年末大牲畜存栏16598头(匹),羊只存栏12万只,猪存栏11709头,是永昌县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储量大,年产煤30万吨以上。
新城子镇交通便利,省道、2058线、县道水河路、新西路呈“×”形贯穿全镇,基本达到了村村通油路。境内通迅网络覆盖全镇,有线电视早已开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该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民俗淳厚,境内西大河、皇城滩旅游区有西汉遗址鸾鸟城,元代遗址翰耳朵城等名胜古迹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青龙白虎”、“牛肉刀板”等奇观景物,令游客流连忘返,是“丝绸古道”上享盛名的观光旅游区。
新城子镇属半牧区,以河水灌溉为主。2000年底,全镇粮食作物总产量达16060吨,经济作物总产量4201吨,实现农业增加值2614.73万元。多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牢牢把握“把发展作为主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举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农业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为重点,副食群众苦干实干,完成高标准支斗渠200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00亩,平整条田38269亩,渠系配套万亩,铺设节水喷灌3000亩,为抗旱节水发展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今年,镇上按照“农业立镇”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制定了“保粮、稳大、扩经”的措施,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通过各方努力,连片种植了0.8万亩地膜洋芋和1200亩特种中药材,使粮经比例达到了4.5:5.5,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由计划农业向订单农业、市场农业的转轨。
畜牧业概况
新城子镇是永昌县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2000年以来,全镇大牲畜存栏达到16598头(匹),羊存栏12万只,生猪存栏11709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737.78吨,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440元。近年来,针对草原载畜量过重的实际,镇上确定了以肉羊繁育、暖棚养殖为重点,以控制总量、增加商品出栏、改良繁殖、提高品种为目标,大力发展草业基地,走家庭分散经营养殖,育肥与草原繁育相结合的路子。稳步推广黄牛冻配改良和羔羊育肥等技术,切实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收入中的比重,形成“上羊、中猪、下牛”的畜牧业在农业收入中的比重,形成“上羊、中猪、下牛”的畜牧业区域格局,使其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止目前,全镇拥有各类规模养殖户750户,养殖专业村3个,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畜牧业优势,我镇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和周到的服务,热诚欢迎各界有志之士与我镇共同开发,共谋发展。
&&&&CC乡镇企业基本情况及产品介绍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1年6月,全镇企业达到41家,其中集体企业6家,私营企业28家,个体企业7家,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3850人。主要从事原煤、莹石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原煤、磷肥、食用油、农机具加工,啤酒大麦、小杂粮贩运,商业、饮食、理发、缝纫、修理等服务行业,年实现企业增加值3150万元,利税1260万元。
&&&&二、主要产品 1、主焦煤,年产量30000吨 ,生产企业新城子镇煤矿,联系人郭成武,电话7731053
2、莹石,年产量10000吨,生产企业新城子镇莹石矿。联系人T明寿,电话7524370
3、焦炭,年产量10000吨,生产企业永昌县焦化厂。联系人徐明寿,电话7524370
4、“恒源”牌烤箱炉、农机具,年产量分别为2000台、200架,生产企业永昌恒源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联系人刘吉泽,手机3650393
5、“悛达”牌烤箱炉、农机具,年产量分别为1200台、100架,生产企业新城子俊达农机制造厂。联系人刘绍俊。
6、“富民”牌散装颗粒磷肥,年产量1000吨,生产企业富民磷肥厂,联系人朱发明。 7、啤酒大麦收购、贩运,年销量2500公斤。
8、胡麻油、菜籽油,年加工量6万公斤。
&&&&三、主要销售市场: 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本省武威、金昌、张掖、兰州等均有代销商,且货源充足。
&&&&中药材供货信息 我镇今年种植中药材1200亩,10月前后将有部分中药材上市出售,预计商品量为240吨。主要有黄芪、柴胡、板兰根、百合、黄参等。
&&&&主要特色商品:黄芪:根系粗壮,质紧而绵,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美;柴胡:根系肥大粗壮,肉质柔润,色淡黄;板兰根:条长粗大,须根少,粉性足;百合:色白,肉质鲜美,肉厚质坚。
&&&&以上中药材价格另议。联系电话:4 马铃薯供货信息 我镇今年种植马铃薯8000亩,将有大量商品马铃薯上市,商品量可达2.4万吨。
&&&&我镇种植的马铃薯是从外地引进的适于冷凉灌区生长的大白花薯种,该薯种薯块整齐度高,薯块椭圆形,皮白,芽眼浅,薯块休眠期长,耐贮藏,淀粉含量高,口感好,适合粮菜兼用及淀粉加工用。9月份将可上市,可商议价格0.44元/公斤,联系电话:4。  在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群众心中,53岁的赵世俊是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引路人。
  自200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赵世俊带领全村群众破解发展难题,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致富道路,多次被市、县、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位于祁连山北坡沟谷地带的西湾村,海拔高、气候冷凉,人均耕地不足2亩,是省级&插花型&扶贫村之一,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523人。
  多年前,面对这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赵世俊立下誓言,一定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赵世俊清醒地认识到,以前传统的耕作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致富,调整产业结构是最好的出路。于是,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立足实际谋求发展出路,凝心聚力培育富民产业。
  在双联行动中,他积极协调争取双联单位的支持,多方筹资1900万元建成标准化综合养殖区1个,入驻养殖大户24户,羊存栏量6000余只,带动全村300多户村民发展中小型家庭舍饲养殖业;与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湖羊养殖基地,引进湖羊600只改良品种;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成&肉羊产业专家院&,指导养殖户进行标准化养殖、精细化管理,使肉羊养殖逐渐取代传统的啤酒大麦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2年以前,张生辉家里只有两亩多地,还有两个孩子都要上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赵世俊为张生辉提供了基础母羊,让张生辉跟着他发展养殖业。一年后,张生辉有了自己的养殖小区,除去成本,年底净赚6万多元。
  在赵世俊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两家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依法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2015年,西湾村土地全部流转,种植杂交油菜、优质小麦、露地蔬菜等高效作物,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效益得到提高。
  为破解实施富民项目缺乏资金的难题,结合双联行动,赵世俊在联系单位金昌市委办公室的帮扶下,筹集21.86万元双联救助基金发展致富项目。同时,积极与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联系,为25户养殖户争取建设银行&农耕文明&项目贷款900万元,协调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0户、1700多万元,发放扶贫开发担保贷款32户、187万元,发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129户、3945万元,为全村发展富民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一个个富民项目相继启动,让祁连山脚下的小山村充满希望。赵世俊深知,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坎坷不平,但只要踏踏实实干下去,总会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记者刘兴元 金昌日报 记者刘伟业)您所在的位置: &&& && && 正文
宣传推广“永昌肉羊” 搭建平台促进销售 新城子镇集中力量解决“卖羊难”问题
&&发布时间:
近日,永昌县新城子镇积极协调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农民“卖羊难”。
新城子镇是传统的半农半牧乡镇,羊养业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养殖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全镇羊存栏量达24.6万只。去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羊肉市场持续低迷,大量存栏羊只滞销,部分养殖户只好贱卖羊只外出务工,肉羊养殖业遭遇“严冬”。“以前羊肉至少能卖到二十元一斤,今年只能卖到十五六元,收购商也比往年少了很多,如果再这样下去,这羊就真没法养了。”养殖户纷纷表示无奈却又无计可施。
为帮助养殖户重拾信心,共渡难关,促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城子镇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组织镇村干部入户宣传,树立群众的养殖信心,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销售,并通过县委、县政府引进的新疆客商,到养殖小区、舍饲养殖大户中挑选符合标准的肉羊外销;派干部同县上领导奔赴四川等地,宣传推广“永昌肉羊”地理标志品牌,把外地客商“请进来”;利用刘克庄村可容纳5000只肉羊的活畜交易市场,投资搭建活畜交易彩钢棚,维修改造圈舍,硬化地坪和修建管理房,将全镇符合客商收购条件的肉羊集中统一销售。
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养殖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建立淘宝、微信羊肉网络销售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将羊肉销往全国各地;鼓励支持养殖户采取改良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降低养殖成本等措施,坚定养殖信心,渡过当前市场低谷。目前,全镇已销往西宁等地肉羊900多只,“卖羊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Copyright&&&&&All&Rights&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甘肃频道
版权所有&金昌市委外宣办和新华网所有您现在的位置: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新城子镇为贫困家庭增收谋出路
日期: 09:05
作者:郭世涛
来源:金昌日报
点击次数:0
下载文件:&&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新城子镇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把“强化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输转”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劳务输出,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输转全覆盖。
  为推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扎实有序开展,镇上成立了农民培训与劳务输转工作领导小组,并在13个村成立了劳务工作站,专门负责本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的宣传动员、信息咨询、报名登记等工作。通过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保证了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输转工作上下衔接、有序开展。按照“输前认真培训,输中周密组织,输后跟踪服务”的原则,建立规范的外出务工人员台帐和经常性联系沟通机制,定期回访,跟踪记录外出人员的务工情况和家庭状况,从根本上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康建设的大产业来抓。按照“扶贫先扶志,治穷重治愚”的思路,镇上依托金川集团公司培训中心、新华技校、永昌职业中学和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创新并落实定点集训、现场示范、考察学习、进村指导、定向培训等方式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培训。通过健全和完善组织输转管理制度,在积极与省内外的劳动就业中介、用人单位合作沟通衔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劳务基地和劳动力市场网络。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不输送”,即:不符合招工条件的不输送,没有经过培训的不输送,综合素质差的不输送,同时,镇上坚持把劳务经济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责任书,将富余劳动力培训、劳务输转、劳务收入、劳务工作站建设纳入考核范围,作为评价部门工作、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指标,确保富余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能增收,实现为民富民目标。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昌县新城子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