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有一块农工业用地可以做什么做什么能赚钱

一年能赚30万!在这个地方,想当农民得“竞选”_凤凰资讯
一年能赚30万!在这个地方,想当农民得“竞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现实。一户家庭拥有几亩地甚至一两亩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么少的耕地上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非常难,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许多地方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了城市。如何提高土地的
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现实。一户家庭拥有几亩地甚至一两亩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么少的耕地上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非常难,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许多地方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了城市。如何提高土地的集中度、提高农业的吸引力是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上海松江,农民却成了&抢手货&,在这里你如果成为一个家庭农场主可不是想当就当的,必须要通过竞选才能当上。6个农场主六十多人报名家庭农场成抢手热饽饽2014年春天,井凌桥村有6位家庭农场主年满60岁,按照松江区的规定必须退休,因为想经营家庭农场的人不少,需要为其它村民让出机会。新的农场主由村民代表投票决定,谁想种地都可以来竞争。一纸通知出来后,6个名额竟然引来了64个人报名。直到今天,徐秋连回想起当初参加村里的农场主竞选时经历的激烈竞争,依然记忆犹新。上海市松江区井凌桥村家庭农场主徐秋连:我想怎么这么难,包这个田60几个人竞争,要命了。上海市松江区井凌桥村村民储仁观:甜头不少,一年一个人搞个六七万块钱。比如说打工的话只能搞个两三万块钱。从种地尝到甜头,这对井凌桥村的村民们来说是2007年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这里和中国东部大多数农村一样,人多地少,一户人家只有三四亩地,一年收入也就一千多块钱,守着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人走了,地荒了,村庄也慢慢凋敝。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松江区开始在全区推行家庭农场,要求常年雇工人数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以保证家庭农场的自耕性质,规模适度经营,防止土地资源过度集中。上海市松江区委副巡视员封坚强:规模一定要家庭自耕,而不要用大量的雇工。松江区鼓励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地委托给村委会,再由村里把地交给本村想种地、能种地的农民,经营家庭农场,条件是每年每亩农场主要给原农户补偿500斤稻谷,这避免了土地租金随意涨价,导致承包户撕毁合同甚至弃耕的情况的出现,同时土地不会被挪作他用。家庭农场推广之初,松江区每个家庭农场土地面积大概为100至150亩,一年下来,农场主大约有五六万元的收入,不用背井离乡,而且收入还能比外出打工高一倍,村民们看在眼里,对家庭农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观望,到了靠竞争才能上岗。松江区对于家庭农场主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条件:不是本村村民不行,没一点务农经验的不行,工作不辞,三心二意的不行,品行不好,好吃懒做的不行。条件苛刻,而且都是乡里乡亲,相互知根知底。2014年井凌桥村报名的有64人,第一轮筛选就有40多人被刷了。最终入围的19名候选人中,只有徐秋连一位女性。她原本在镇上的玩具厂承包了一个车间,但是丈夫突然去世,留下她和家里的一老一小。为了照顾老人,她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到村里,打些散工。这次家庭农场主的竞选,无疑给她提供一个改善经济条件的好机会。但是她已多年没有务农,为了让村民放心把地交到她手里,她决定聘请姐夫做自己的技术指导。在村民代表投票的前一天晚上,她还在加班加点恶补种田的知识。第二天是村民代表投票的日子,但徐秋连在大会开始前两分钟才赶到会场。徐秋连:昨天晚上忙到九点,然后又理了一下,脑子记了一下,今天早上6点多钟起来,马上再巩固一遍。笑死了。上午九点,村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始,19户竞选村民依次上台自我介绍,相当于发表竞选演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投票计票,井凌桥村新一轮的家庭农场主诞生了。缺少务农经验的徐秋连得票数和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候选人并列第一,这多少有些令人感到意外。上海市松江区井凌桥村村民代表封永康:让她一次机会,给她扶持一个家庭,她这样子有奋斗目标,也给她一次机会,让她富裕起来。上海市松江区委副巡视员封坚强:谁有能力谁来经营,谁爱惜土地谁来经营,谁把土地种得更好谁来经营。还有一点,谁在这个村里面,大家老百姓之间更和睦、人情好,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这符合农村乡里的一种文化,一种乡情。徐秋连:这是当年签的合同。拿了这个东西,等于像别人结婚拿了一个本一样,拿到这个我就开心死了,第二天就去田里捡垃圾去了。徐秋连记得当年自己的竞选宣言,也记得村民们对她善意的支持,她卯足了劲干,现在的她,巾帼不让须眉,已经是村里有名的种田能手了。徐秋连:第一年产量就不得了,1280。结束了之后全家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徐秋连家每亩产出的这1280斤稻谷,除去500斤稻谷用于支付流转费用,剩下的780斤按照上海地区每斤1.55元的统一收购价,共计收入1209元。此外每亩地还有水稻直补、水稻农资综合直补等各类补贴400元左右。一亩地总共可以收入1600多元。徐秋连这102亩家庭农场就靠一季水稻就能为她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比起以前她在玩具厂工作的收入高了一大截。徐秋连:当时是无奈的选择,现在看看还是有奔头的。不是太累,收益还可以,最起码家里能照顾。徐秋连不觉得累,是因为她不仅从姐夫那里讨来了一整套科学种田的决窍,而且松江区的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区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7%。除此之外,从撒种到收割,镇里的农业技术中心在每个环节还会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随时用手机短信的形式进行提醒。因为有力的技术支持,徐秋连这样的家庭农场主们操心少了,体力省了,收入反而增加了。2016年松江全区966户家庭农场,占全区粮田面积的95%,户均经营面积143.3亩。水稻亩产585公斤,比推行家庭农场前增34公斤,粮食生产实现持续丰收,家庭农场户均收入也从2007年的5-6万元左右逐年提高,2016年达到12万元左右。眼下,田里的秧苗都已经播种完毕,离下一拨施肥还有些日子,正是闲的时候,但徐秋连眼里有活,没事就会到田间拾掇拾掇,防止考评不合格被罚。徐秋连说,在2007年推行家庭农场之初,因为当时粮价低,为鼓励家庭农场发展,降低土地流转成本,松江区对家庭农场实行每亩200元土地流转费补贴。但是,从2013年起根据粮价与家庭农场收益情况,区里把这200元的土地流转费补贴改成了考核奖励,鼓励家庭农场进行高产竞赛、推广秸秆还田、机直播和新农艺新技术推广。徐秋连说自己努力通过每次考核,不光是为了不扣钱,更重要的是想表现好,以争取再多种100亩地。上海市松江区委副巡视员封坚强:按照现在生产的水平,每户农户种到350亩左右,那我们不要直接的补贴,我们以后的补贴主要是补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的保护。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长期跟踪观察松江家庭农场发展。在刘守英看来,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松江家庭农场这一模式是十分有益的尝试,也颠覆了农业发展必须依靠大量补贴的怪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你没有补贴整个农业撑不住,关键你怎么补。我们现在的补贴不能作为一个招商引资的手段,第二个补贴一定是培植新的经营主体。这是我觉得松江家庭农场第二点非常重要,就是补贴这件事。我一定要强调,整个松江很多人讲主要是靠补贴,但补贴这一块的收入在整个家庭农场主的农业收入里面,实际上还是占小头,80%还是主要来自于经营的收入。补贴不是整个松江的适度规模家庭农场的本质。城市白领变身家庭农场主专业、敬业还体面钱要用在刀刃上,补贴就要补出农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松江的家庭农场,让徐秋连这样的农场主们增产又增收,越干越有劲。从没人种地到抢着种地,松江的家庭农场蹚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事实上,当地的家庭农场在经营中还出现了更多的新鲜事。松江区石湖荡镇新源村家庭农场主曹林坤:一条田埂几分钟,一边就7到8分钟,80米。传统的做法要两个人工,按经济核算来说,是300块钱一条,但还没做得质量这样好。曹林坤是松江区的第一批家庭农场主,承包了316亩水稻田。种了一辈子的地,经历过拽耙扶犁的传统耕种方式,在以前,家庭农场都是靠农机合作社提供服务,一个生产队一千多亩地就指望着几个农机手,农忙时经常排不上,而且要么耕种质量不过关,要么工时太长成本太高。想来想去,他索性在2011年自己去考了农机驾驶证,正赶上松江区也倡导发展机农一体的家庭农场,使家庭农场成为自己拥有农机、自己操作农机的自耕农。有了政策鼓励,曹林坤干脆自掏腰包,购置了自己觉得好用的植保机、收割机和拖拉机,成为松江区第一批机农结合家庭农场。这些农机一共花了100多万元,曹林坤自掏腰包的部分约为40%,其余60%都由政府补贴。2013年,曹林坤又和本村4户考了农机驾驶证的家庭农场联合起来,组建了机农互助点。农机由他个人提供,这4户人家为农机手,为互助点成员提供机耕、机种、防治和机收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在使用农机时,曹林坤会根据农机手的作业面积发放农机操作报酬,并根据耕地面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作为购买农机的补偿。农场主自己耕自己的田,既节省了户户购买机械的成本,也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和效率。到2016年末,在松江区的966户家庭农场中,机农一体的就有606户,占比约为63%,而在十三五头两年,松江区力争将机农一体家庭农场比例提高到80%左右。现在曹林坤的的这个互助点也已经成了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农忙时做维修保养,农闲的时候做培训,曹林坤这个农场主自己就是教练。靠着种粮和农机服务的双份收入,曹林坤的家庭农场一年进账50万元。一辈子务农的曹林坤现在是个多面手,除了农机驾驶、维修和培训,他还老寻思着怎么能对机器进行改进,因为自己就是干活的人,所以他的想法总是很接地气。他之前发明的用于水稻田修复残缺田埂用的田埂机已经卖出去了50多台。其中石湖荡镇每个机农互助点都有一台,远到浙江福建也来买。松江区的农户原本每年除了种一季水稻之外,还会再种植一季大麦或者小麦,但是,随着松江区不断探索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家庭农场经营者,每年春季都要执行三分之一土地深翻、三分之一土地种植紫云英绿肥、三分之一种麦子的规定,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休耕养地。大小麦耕种面积不断压缩,曹林坤索性全盘不再种植二麦。曹林坤:减肥减药,它的目的是什么?把米质提升了以后我们卖大米,比如讲6块8块,甚至10块。除了米质提升能卖个好价钱,曹林坤心里还有笔更大的账,只有让家庭农场的土质更肥沃,机械更高效,这片粮田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到60岁这一轮承包结束之后,您希望这个农场谁来接手?曹林坤:我女儿。她愿意的。现在的农业、农机越来越发达,不是靠笨重的活,拿收入来说是很体面了。《经济半小时》记者:那现在您觉得作为农民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吗?曹林坤:那当然。70后的沈万英从父亲手里接管家庭农场已经8年了,每天早上,她都像8年前在城里做人力管理工作时一样,把自己悉心打扮一番。只不过她现在管理的对象不再是人,而是197亩水稻田。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金胜村家庭农场主沈万英:我感觉化妆是尊重别人,然后还有一个是对我的庄稼作物的尊重。沈万英种的这70多亩早熟品种,赶在国庆节前就能上市,城里人喜欢吃新米,为了尝鲜,愿意花上比常规品种高几倍的价钱。沈万英:早熟品种,9月8号上市的。像这一亩地的话,大米亩产一般都在600斤左右,我们卖的是8块8一斤,三分之二预订了。同样是种田为生,父辈算的是稻谷的价格,沈万英算的却是大米的价格。精明的她早就注册了一个合作社,把稻谷加工成大米,米价比稻谷价高了好几倍,不过沈万英却一点不愁卖,加上放养在稻田里的家禽和附近承包的果园,都能通过手机上的万英生态农场卖出去。同样是这个家庭农场,8前年父亲退休时的纯收入只有三万多元,但沈万英接手后,经过8年的经营,这个数字变成了30万。沈万英:我辞职出来,老一辈他们都说谁家的女儿傻掉了,城市里去了这么长时间,又回来种田,种田挣得了什么钱,我们种一辈子也没钱。但是我想走我的新路,我不想农民就挣这么一点钱。因为沈万英对家庭农场管理有方,2014年,村里与她再次签订承包合同时,年限从以前的3年变成了10年,这也是松江区对优秀家庭农场主的奖励措施之一。而合同年限的延长,无疑为沈万英的雄心提供了一个更为坚实的舞台。沈万英:像我们这个家庭农场,我还是想走短途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科技这方面。让他们来,到我农场来,直接田间超市这样子,当然我们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在沈万英眼里,当年辞职来接替父亲经营家庭农场,不过就是换了一个职业,随着农田基础建设的完善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己凭着专业的技能和敬业的精神,一样会赢得体面的生活。沈万英:他们就是看到我说,哪有农民是像你这样的。我说今后的农民全部是像我这样子的,就是化着妆开着车子,下田的时候就像一个农夫,但是这个农夫不像以前的农夫,他也是讲究生活品质的,他也是很时尚的农民。就是这么一个标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松江家庭农场是非常成功的。从目前来讲,第一个你看它这个农场主的精神面貌,想搞农业,讲起农业来津津乐道,而且每天在琢磨怎么把这农业搞出味道来,搞技术创新、农业多样化。然后你看他整个农场主的年龄结构也在变化,专业化程度也在变化,农业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你总体去看,农业还是有希望的,农业还是有效益的。6月21日,夏至。这天80后的施橙辉正式接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几天前,这位从销售岗位上辞职的年轻人经过激烈的投票选举,淘汰了8名竞争者,成为松江区又一名新的农场主。在这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在这块145亩新平整出来的土地上,又孕育着新的希望。半小时观察:制度创新农民成了&香饽饽&今后谁来种地是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造成农村劳动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更向往城市的生活,二是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业比较效益差,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城里挣得多,村里挣得少。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土地对农民的吸引力,为此各地也出台了不少相关做法。松江的特点在于:松江没有单纯依靠补贴而是更多地通过奖励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外,松江一方面适度提高土地的集中度同时又限定家庭农场经营者的身份和经营规模,切实保证农民受益。在松江农民和土地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而这一切都是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1867809
播放数:1443931
播放数:5808920现在很多农村人出门打工,结果就是农村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现在种地虽然有补贴,但是说实话还是不怎么样赚钱的。但是土地的价值其实很高!如果能充分挖掘,土地能给农民带来很多收入。那么,如果你在农村有一块地,它能帮你赚多少钱?
我们按照5亩地计算。
第一种:自己种地
以种一亩小麦为例,小麦种子需要50元、犁地80元(包括耙地、分陇)、复合肥180元、浇地和农药70元、收麦子50元。一亩地效益平均1200元,除去人力成本,一年收益770元,如果是5亩地,那就是3850元。
是不是很少?别着急,这只是赚钱最少的办法。
第二种:土地流转
现在许多农民都将土地承包给大户,除了得到承包费用,还能通过其他途径赚钱。各地的土地流转价格少点260元/亩/年,多点的如上海高达3200元/亩/年,全国平均来说也有800-1000元/亩/年。这样算下来,5亩地租出去赚的钱其实跟种地差不多。但是这样,就不需要自己种地,还能腾出时间来做别的,相当于是多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第三种:做休闲种植业
这需要交通比较方便,而且有一定的特色。尤其是在景区附近的、种的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采摘品种,比如草莓之类,那么这也可以做起来。采摘同时配合农家乐(食宿),赚钱其实并不少。通常来说,平均每人每年赚5万左右是比较常见的收入。当然这个要看外部环境的,简单的做法就是你看周围别人也在做,形成景点了,你跟着做一做总不会亏。
第四种: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也是种地,不过这样你还需要租一些别人的地一起种,不然总觉得有点不值得。平均家庭农场的耕地面积是200亩,可见仅凭5亩是没法做。不过,收入也不错。平均家庭农场都是能转到18万多的。
对于家庭农场,国家是有政策扶持的,需要多询问了解一下,各地不同。
第五种:水产养殖
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如果是洼地,那么水产养殖也不错。一般5亩的水塘,要花2-10万左右,收入方面,通常在10万左右每年。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土地性质的改变必须进行相关部门的审批,尤其是基本农田绝对不可以改变用途。
第六种方式:土地征收
这种可遇不可求。碰到了,那也算是赚到了。尤其是临近城市的乡村土地,价值会更高。
354人有用249人有用350人有用336人有用农村土地确权和土地大面积承包顺应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工进城以及市民下乡活动使农村的房地似乎在一夜泰州市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泰征安补〔2017〕第12号&&&&&&&&&&
&&&&&&&&&&做农业包地百亩以上的,有多少赚钱盈利的?用经历说话,告诉你是如此的盈利!
做农业包地百亩以上的,有多少赚钱盈利的?用经历说话,告诉你是如此的盈利!
前两天头条上有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做农业包地百亩以上的,有多少赚钱盈利的?问题出来后,目前有157个答主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这个问题十分有意义,这里摘取一些代表性的问答与大家分享一下。1有一些网友从自身经历的角度现身说法:我是一名新家庭农场主,承包土地搞种植有快一年了。本人是2016年6月份开始,各家农户收完麦子后,包下地开始搞种植。之前一直在上海从事生鲜电商,年收入也有20+万左右(无吹嘘意思)。本人是个农村人,因为心里一直有个农场梦,农业梦,机会成熟,就会回农村搞农业。2016年初,我们村传言要拆迁搞新农村建设,于是就先让我父亲在村里跑包地的事,我在上海着手考虑辞职。也许,苦头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来了。我是在本生产队包的地,本来计划1000元/亩,400亩连片,全部拿下,后因有些农户不同意,就没包成。有些人家不想种包给我们了,因为不连片,租金降到800,就这样,断断续续的也包了150亩,就从那时开始,苦难开始了(因为土地不连片)。因为不连片,还有部分田地地头还有树,还有沟渠,严重影响我的各种机械作业,尤其是打药机。种水稻小麦,最累人环节就是打药撒肥料,如果不用机械,光靠人工操作,效率太低,人也会很累,今年7月份被累的急了,贷款买了台打药机(将近7万),买回来后用了两次后,才发现很难派上用场,因为田地不连片,沟渠太多,树太多。没辙,还得人工作业。心里是一万个悔恨当初就不该这么干,不连片害死人。所以,若有朋友想包地,一定要连片。去年种了一季水稻,全部是旱田直播,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地块没种好,150亩的水稻,收了10万斤,幸亏去年价格高,卖了13万左右,扣除半年租金,种子,肥料,农药后,也就剩下一两万,一家三口,四五个月的收入就那么多。如果不算各种机械设备投入,创业第一季有盈利,感觉很万幸,虽然很少,但没亏。2017年开始,划出40亩地搞蔬菜种植,剩下110亩种小麦,同样因为不连片,管理难度大,各种机械很难发挥最大工作效率,最终只收了接近5万斤(往年自家种都有亩产都有800斤以上),品质还不好,卖价很低,卖的钱不够半年租金,更别提种子肥料等成本了,这一季,亏三四万。划出的40亩地(通过与别人互换地,整出这么一块连片)目前种韭菜,所有的盈利希望都寄托在韭菜上,但这么一弄,我们就更辛苦,更忙了。有人建议我退地,试过了,退不掉,人家也不愿意种,都是本村人,也不好强行退掉,没辙,还得自己扛着。当初的农业梦,农场梦与现实差距太大太大,后悔了,也没办法,没退路,还是要咬牙往前走,继续坚持吧,总会好起来的。还有网友发表了他的看法:我是农村大包土地者,早起因为国家土地流转想在家种地挣点钱,我是90年的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干,早起还可以100亩一年赚5万左右。我们就多包,一个人包了200多亩,种植经济作物风险很大销售是最大的难题……有的商贩看你买不出去故意压你的价格,面积太大不卖就是烂掉,网络就是个参考,种植粮食现在根本就是不赚钱,更别说补贴啦……无稽之谈。种了7年啦,现在负债20多万,我们想退出,可是债务怎么办,种地的机械卖不出钱来。2一些网友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做农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有这些1.做农业的目的不是做农业。很多人做农业都是为了申领国家补贴,根本不注意对农业本身进行进行研究。补贴到位来支付农业投入,不到位就只有亏钱。2.贪便宜规模小的时候,贪便宜能赚的很多投入上的成本。当规模大了,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做生产,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3.利润点单一很多做农业的在规划农业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到我一亩地产出多少,然后计算收入。殊不知农业风险无处不在,如果没有开发较多的农业项目作为赢利点的话,往往结果不理想。现代农业的盈利点很多:种养结合、观光休闲、餐饮、亲子活动、生长知识科普……都可以规划到你的盈利点里。4、不合理的角色扮演做农业,首先要做好角色。你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一定要分清。生产者就是要想办法生产好的、符合经营者要求的产品。经营者就是要注意对产品卖点的提取,把握市场动态、掌握生产方向。身边做农业的包百亩以上的,几乎全亏损,原因如下:一、没有长远规划,盲目投资,小钱看不起,大钱赚不到因为我是承包土地做花卉苗木的,圈子里不少这样的人,这些人条件相对较好,上来就是几百上千亩的,感觉玩小了没意思。总想着苗子种下,几年后几十万变几百万上千万,却不知期间的各种开支,和市场的瞬息万变。只见出钱,不见入帐。完全可以短线养长线,可大多看不眼里短投的小钱。二、无专业知识,盲目跟风庄稼活不用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非播种,浇水,除草,打药。若这样想就大错特错。同样是一亩田,有年入几万的,也有年入几百甚至亏损的。关键看你种什么,怎么种。再好的种植项目,不具备专业知识,也只能眼看别人赚钱。更不可看别人种什么挣钱,就盲目跟风,今天的市场,不代表明天的市场。对未来风险要有预判。三、不懂销售,缺乏营销技巧再好的产品,卖出去才是钱,当你想种的还没种下时,就要考虑你将来的销路在哪里,你对你产品的定位在那里。没有这些,劝你还是不要种了,有不少苗木人,地里面的东西送人搭请人吃饭都没人要。别管种什么,目的是要把产品换成钱,你不看重销售,只能肉卖白菜价,甚至放臭。四、总以为自己是老板想种地,你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比如除草,打药这样的事,必须自己亲自操作过,熟悉每个工种的流程,也许百亩地,千亩地的老板都不屑于做这种小事。就拿除草来说,有些工人除大留小。这样过段时小草又长起来了,工人又有钱挣了,因为工人奋斗在一线,知道怎么做符合自己的利益。只有自己除过草,才知道草该怎样除,何时除,一天除多少。不想当将的士兵不是好兵,不了解士兵的将不是好将。做农业应该是做生态,做平台,做规模,做附加值,做可持续发展,做人心,做境界。这里的生态包括几个层面,第一就是政策,政府的生态,对于农业国家有补贴,如果做到某个规模,对地方政府也是某种政绩,有了政府,政策,配套的保证,就有某种保证,当然记得分享一些利益出去,你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关键是关系的建立和维系。这是关于政府生态链。其次就是当地农业配套的生态链,你做什么农业?生产什么?销售如何?投入产出比如何?人工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如此等等的权衡核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的整合当地的优质资源,产生核心竞争力,把成本做低,这个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损耗,销售成本,资金周转成本。提高产量,包括亩产,年产,亩产值,年产值,亩利润,年利润。提高附加值,除了农产品的价值,开发,旅游,休闲,观光,亲子,教育,民宿,养老,度假,农家乐,多种后端系统,形成复合规模效应,开发多种盈利系统和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自己干,自己独占鳌头,这就是某种做不大的小农意识。我们应该突破和超越它。首先我们要确保拿到政策,政府的支持,尽可能的拿到补贴,搞好关系,让政府牵头,做好配套,搭建平台,这是基础 。如何尽可能的找合作伙伴,不一定一起承包土地,但是可以分别承包土地,这样可以抱团,拿地,搞基建,技术,用工,机械,各种农资,等等协同效应。这是一方面。关键在于后面这个生态,就是农场的规划和管理。这也是某种生态。平台搭好了,你可以采用商业城的模式,或者创业园,工业园的模式,出租分包出去,当然其中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整体农场是你的,整体允许是你的,你留足自己的规划用地,其他都可以分包,承包出去,但是做什么,做那些,你可以规划分别招租,那是某种生态链的共存模式的搭建。同样果树,可以种不同的果树,不同的季节收成,当然也可以互为风景,养鸡,养鱼,养虾,一定要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还要以当地的配套为基础,这样的成本,生产,销售,技术都有成熟的配套,风险低。注意一个就是要求周转快。把整个农场做出生态来,不行就和合作伙伴一起互为风景,共同发展。为将来的旅游生态搭建平台。做农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投资之前一定要算好账,什么时间投资,什么时间回收等等,就像文中网友所说的,在传统种养不能盈利的情况下,盈利点要多样,种养结合、观光休闲、餐饮、亲子活动、生长知识科普…… 这些就需要你能做好休闲农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奋斗,励志,快乐,90后的我们仅此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用地可以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