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忍耐政策战略合作是什么意思思

“战略忍耐”的困境——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剖析
作者:许宁 黄凤志 &&来源:《东北亚论坛》2014年3期发布时间:
摘要:奥巴马政府执政五年来,其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因一系列内在矛盾与缺隐而深陷“欲求交易而不成,维系现状而不得”的困境之中。
  [摘要]奥巴马政府执政五年来,其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因一系列内在矛盾与缺隐而深陷&欲求交易而不成,维系现状而不得&的困境之中。奥巴马政府将朝鲜实质性&弃核&作为美朝对话的唯一前提的做法在原则上延续了前两任政府对朝&总体交易&的思路,但美国将&弃核&门槛的高悬与外交姿态上的强硬又几乎断绝了这种&交易&当前达成的可能。对朝军事态势上由&延伸威慑&向&针对性威慑&的步步演进表面上旨在阻遏朝鲜军事挑衅与核武开发对其地区盟国的威胁,但恰恰是美国这种强势且压迫性的军事姿态使得朝鲜时刻感到芒刺在背,在极度的不安全感中坚定其&拥核自保&战线。在奥巴马政府大力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朝核与半岛问题既是美国的安全挑战&&拥核的朝鲜的确对美东北亚前沿军事部署构成重大威胁;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其战略机遇&&以朝核问题为抓手,美国巩固同盟、调整部署、强化存在等一系列举措都得到了口实与助力。出于上述考虑,奥巴马政府对朝的&战略忍耐&实质上没有给出明确地对朝战略指向与长远的战略规划,而是在&总体交易&的传统战略思路与刻意&淡化&问题、&固化&矛盾、对之或&推卸责任&,或&因势利导&的机会主义短期路线两者间采取了平衡兼顾、相机而动的实用主义做法。从效果上看,上述做法在强化对朝施压力度、配合助推&再平衡&战略等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但却事实上放任了朝鲜拥核的步伐,恶化了危机的前景,增加了未来解决问题的难度。
  [关键词]战略忍耐;奥巴马政府;朝鲜;朝核问题;延伸威慑;&再平衡&战略
  奥巴马政府执政近五年来,总体徘徊于低位之上的美朝关系几经曲折震荡。虽然在这一特定时期内,美朝间双边协议的达成、多孔道的接触、诸多功能性领域中的合作仍不时点燃人们对于两国关系缓和、朝核问题萌生转机的希望,但在经历短暂的期待之后,现实总是回归到外交言语攻讦、军事态势对抗、原则立场僵持的原点。然而,在朝美双边关系态势和地区局势周而复始循环的表象之下,奉行核武与经济发展并行战略的朝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其核技术积累和核项目建设。2012 年末的火箭发射与2013 年2 月的核试验说明,朝鲜正在一步步逼近获得真实的核打击与威慑能力,而其前方只剩下若干并不算很高的技术门槛有待突破。宁边五兆瓦重水堆的提前重启,铀浓缩设施的持续运转、新的轻水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都在说明朝鲜核能力正在朝向综合性、现代化的方向稳步迈进。而在这一朝鲜谋求核&突破&的关键时间段内,美国的态度却值得玩味,除了反复重申其&战略忍耐&政策的基调,并在同盟巩固、部署调整、应对措施完善等维度上充实强化其&延伸威慑&战略之外,似乎听任朝鲜在一分一秒的时间流逝中步步为营地积累、发展其核能力。作为最为核心的当事方,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到底背衬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其地缘环境认知、战略规划、优先性的利益诉求,所遵循的政策路径又是什么?对上述问题的求索与解答无疑将构成理解美国对朝政策、朝核问题未来走向及地区安全前景的一把钥匙。
  一、奥巴马政府&战略忍耐&政策研究综述
  经历过执政初期几番试探与磨合,奥巴马政府对朝态度从最初的&接触&与&对话&立场上发生了变化,转向了所谓的&战略忍耐&,即在朝鲜未在无核化方面显现足够诚意并展开明确的行动之前,美国不考虑与朝展开双边对话及重启六方会谈事宜。在奥巴马政府中,首先用&战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一词来表述美国当前政府对朝政策的是希拉里&克林顿。她在2012 年12 月评价博思沃斯特使访朝成果时指出:&本届政府当前对朝措施就是在与我们的六方会谈盟友紧密协作基础上的战略忍耐。&[1]在其后的一系列政策声明中,&战略忍耐&逐渐成为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核心特征乃至代名词。2013 年3 月,美朝鲜事务特别代表格林&戴维斯(Glyn Davies)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作证时,将&战略忍耐&进一步诠释为一种接触(engage.ment)与施压(pressure)并举的&双轨&政策,并认为其最有可能推进朝鲜无核化前景的实现。[2]&战略忍耐&政策刚一问世便在美国政学两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过去5 年中,美国国内对于&战略忍耐&的关切与疑问大致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战略忍耐&其政策效果是否符合预期,二是&战略忍耐&政策与美国整体地区利益间的关系如何界定。
  目前朝核问题的严重程度已使许多学者对&战略忍耐&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在2013 年10月发表的一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报告中,埃文斯&瑞维尔就指出&战略忍耐&所带来的,只是朝鲜在核与导弹项目上的加倍努力而已,并将该政策下奥巴马政府立场上的僵化与作为上的迟疑称为&恶意的袖手旁观&(malign neglect)。[3]前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高管乔尔&威特认为,在对朝政策上&战略忍耐&在强硬的&不作为&与&无视&替换积极而&有意义&的谈判,只会将朝鲜推向更加危险与极端的边缘,与美国的政策期待南辕北辙。[4]威特的担忧不无道理,根据最近斯科特&施耐德和亚利山大&曼索罗夫的分析,从&朝鲜近日在对张成泽的军事审判中,指控其沦为美国&战略忍耐&和&等待政策&以及韩国&傀儡败党&的工具&这一事实中可见,平壤在美国当前政策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间接助推了对&温和派&张成泽的清洗和军方&强硬&路线的再度得势,因而美国应以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政策对&战略忍耐&加以替换。[5]
  在对朝政策同整体地区利益的关系方面,最早形成见解的是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其1999 年研究报告&朝鲜简报:一个对朝综合措施&中就主张对朝政策在恩威并重的同时,必须同强化与日韩盟国合作、巩固美国地区安全架构等宏观美国地区战略规划有机结合。[6]在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之初,在&接触&与&孤立&两派阵营为争夺对朝政策主导权而论战不休的时候,阿米蒂奇就作为&重视同盟派&的代表而独树一帜。[7]斯科特&施耐德就认为,小布什时期摩擦不断的美韩关系、因对&人质问题&的漠视而受损的美日关系不仅有损于美国地区同盟体系的巩固,更削弱了美国对朝政策的力度。 当前,同盟协作已成为奥巴马政府&战略忍耐&政策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层面都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和对朝核问题关切的提升,许多美国学者已认识到获得中国的谅解与合作已成为影响&战略忍耐&政策效能,甚至成败的关键要素。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13 年春的一份报告中,珍尼&俊就在肯定同韩日的政策协调后,突出强调同中国的合作对于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内对朝政策成败的重要意义。[8]
  与美国学者站在&战略忍耐&政策施动方的立场上,将目光专注于政策效果的评估、政策进程的完善和替代性政策的论证谋划等方面相比,国内学术界则主要从作为该政策&受众方&的中国视角与立场出发,对&战略忍耐&政策加以全方位的剖析与透视。
  从目标与手段等角度观察,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在目标上,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战略忍耐&与小布什政府一样,都是为了推动朝鲜以&完全、可核查、不可逆转&的方式最终实现&无核化&;在手段上,经济制裁、军事威慑、外交施压,以及设置了严格条件的对话与&奖励&都是该政策推进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对&战略忍耐&政策内涵的解读上,有学者以两个&是&和两个&不是&对之加以界定,即该政策并非消极无为,而是通过各种手段与方式积极争取&以拖待变&,并非谋求朝鲜的&政权更迭&,而是旨在以&恩威并施&的方式实现&无核化&这一有限目标。[9]在对&战略忍耐&执行过程中特征与态势的分析中,有学者将该政策形容为&战略消极、策略积极&,即认为&战略忍耐&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危机应对&,而并非一种立足长远的战略举措。[10]在对美国于朝核问题上的观念认知及战略考量的分析中,有学者指出,结合以往美朝互动教训和当前朝鲜的顽固拥核立场,美国认识到通过谈判协商实现半岛&无核化&事实上已经希望渺茫,其之所以能够继续&忍耐&的原因一是自信其强势的前沿军事部属和相对成熟的导弹防御体系可以对未来的朝核威胁构成有效的遏制和抵消,二是在当前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朝鲜只居于相对次要地位,对美国的核心利益的冲击与挑战程度有限。
  将&战略忍耐&政策同亚太&再平衡&战略间建立明确的关联是国内学者研究中的特色,相比之下,美国学者这方面的论述较少,即使提及,在表述上也较为含蓄。有国内学者明确指出,&&战略忍耐&巩固了美国与日韩盟国的关系&,并且&符合美国制衡中国的需要&,虽然其并非&再平衡&战略的直接组成部分,但事实上有利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行。对于&战略忍耐&政策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的意见较为统一,即&战略忍耐&不但在抑制朝鲜拥核方面收效甚微,更事实上加深了朝美间的敌视与互疑。[11]在政策前景方面,虽然国内政学两界普遍呼吁美方进行政策调整,拿出诚意、展现灵活姿态、适度降低对话门槛,为六方会谈重启营造氛围,但从朝核问题的当前态势,美国内政情民意,华盛顿外交决策圈的整体倾向观察,更多学者认为奥巴马第二任期内&战略忍耐&政策仍将得以延续。
  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奥巴马政府5 年来&战略忍耐&政策所做的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依然存在某些不足。首先,简单地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双轨来界定&战略忍耐&核心特征的做法值得商榷,这样的话既难以将&战略忍耐&同克林顿与小布什政府时期的政策加以区分,更反映不出奥巴马政府对朝事实上&威&重&恩&寡的特点。其次,如何看待&战略忍耐&政策中的&积极&与&消极&,这种&积极&与&消极&各自体现在哪些方面,与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总体认知和战略考量有着怎样的关系?第三,虽然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战略忍耐&政策对&再平衡&战略的助力,但对于&再平衡&战略的推进对于美朝关系前景的影响却罕有涉及。
  二、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
  &战略忍耐&政策的出台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第一,这是奥巴马政府对于美国前两届政府对朝政策检视与反思。从效果上来看,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对朝接触与对话,小布什政府前期的咄咄逼人的威慑恫吓与后期依托多边框架谋求整体交易(big deal)都不尽如人意,朝鲜在核能力方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粗糙迈向先进、从理论威胁转向现实威胁的跨越。汲取上述教训,奥巴马一方面并不认同小布什政府初期秉持的非敌即我的绝对外交理念,及对对手随意粘贴意识形态敌对标签的颟顸作风,另一方面又对小布什政府后期全力以赴推进六方会谈框架下的无核化进程,甚至在朝方未达到美方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做出重大让步的做法予以质疑,认为这种妥协应以朝方展现更为明确可信的履约证据为前提。[12]在奥巴马政府看来,以往美国举棋不定,缺乏长远考量和连贯操作的政策摇摆在削弱了美国在半岛问题上的主导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既激励了朝鲜的冒险示强的边缘政策(brinkmanship),又为应对朝核问题的国际协作敞开了缺口,使朝鲜得以在外部制裁的夹缝中汲取发展核武、延续政权的宝贵资源。为扭转上述不利局面,美国对朝政策必须予以调整:既然朝鲜一意孤行,辜负国际社会期待,破坏同国际社会间信任,那么在其&错误&行为得到纠正之前,美国对朝政策中自然不会包括&奖励&的选项;既然朝鲜不放弃核武企图,并通过周期性地释放战术性的缓和与示强信号以引导和利用六方会谈进程,主导朝美互动模式,从而实现缓释外部压力、转嫁国内危机、赢得拥核所必需的时间与资源等目的,那么美国新一届政府势必打破这种不利局面,谋求建立符合美国利益与期待的美朝互动新模式。[13]
  第二,&战略忍耐&的延续也是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美朝政策互动的产物。纵观奥巴马政府执政5 年来美朝互动的进程,如果用&恶化&危机&缓和(相对)&的角度加以审视,大致经过了三个这样的周期。博斯沃思特使在奥巴马上任第一年底对平壤的造访被普遍解读为美国新政府对平壤的一次摸底和试探,结果却是双方根本分歧的暴露以及矛盾的固化。[14]经历2010 年因&天安舰&、&延坪岛&事件所造成的朝美紧张军事对峙后,2011 年朝美间又开启了接触与缓和的步伐,令外界期待的&2.29&协议却因朝鲜执意进行火箭发射而胎死腹中。接下来朝美关系又沿着军事对峙与政治对抗的老路持续恶化,并在朝鲜2013 年2 月第三次核试验后达到危机的顶点。进入2013 年下半年后,虽然紧张的氛围有所缓和,并且出现了部分重回谈判轨道的呼吁,但在难于弥合的矛盾分歧面前,六方会谈重启的前景依然混沌不清。经历过危机阶段的针锋相对与刀光剑影后,为高强度对抗所煎熬、拖累的美朝总会寻找机会,创造条件以缓和紧张局势。由民间交流带动官方接触,由功能性领域牵引政策对话的接触路径也曾几度尝试,但结果无不令人失望地暴露出双方在根本立场上的渐行渐远&&从2009 年初立足于&9.19&弃核共识基础之上,围绕&去功能化&的核查机制与范围上的&技术性&分歧变成拥核与弃核间的根本对立,以及威慑、颠覆与强硬、极端之间的轮番升级。面对积重难返的朝核问题,奥巴马政府对朝鲜以工具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态度来对待以往美国、六方会谈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向其敞开的对话窗口和提供的物资援助抱有强烈的疑虑和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朝政策调整到对话与怀柔的轨道上来的条件尚不具备。
  第三,&战略忍耐&也是当前美国自身实力相对衰落的结果。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全球力量格局与价值观念、制度模式都朝向多极、多元、多样的总趋势蓬勃发展,美国凭借其软硬实力对全球与地区事务的主导已渐显力不从心。经历伊拉克与阿富汗两场战争的拖累,以及全球金融海啸的打击,债台高筑的美国不得不压缩开支、削减军费,在内政上更饱受社会分歧加剧、政党对立升级、政府失灵停摆等风波困扰。几任美国政府在朝核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但经历同朝方漫长曲折却无果而终的艰难博弈后,美国政府难免产生深切的疲惫与挫折感。相比近期伊核问题的转机、中东乱象的羁绊、正处于启动和推进关键阶段的TPP 与TTIP,急需管控的中日对立等一系列重大、急迫,且美国有着较大的驾驭能力与预期收益的国际问题,美国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官员对于积重难返的朝核问题不但缺乏能力与资源,更缺乏必要的动力、信心与共识。在国内关于朝核问题与对朝政策的政治共识难于达成、民意基础尚不具备、经费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武力解决朝核问题的条件远未达到。此时奥巴马政府只能暂时无奈地选择对朝&战略忍耐&。
  第四,&战略忍耐&也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变革与朝核问题发展演化的产物。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崛起的地缘政治效应逐步突显,美国出台&再平衡&战略并大力推行,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中美作为新兴大国和霸权守成国,彼此间结构性对抗的风险有所上升。而日本出于摆脱战后体制束服、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主导地区秩序等考虑,在联美抑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东北亚地区中日间摩擦升温,且有向凝固、持久的结构性矛盾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日矛盾上升为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缘政治矛盾,美国的地区战略重心也相应做出了调整,将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投入旨在制衡中国的同盟安全体系的强化当中,并在管控、调处中美、中日矛盾方面煞费苦心。美国的这上述地区战略调整对其对朝战略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朝核问题被美国视作地区内对其霸权秩序与同盟信誉最直接、迫切的挑战时,美国会果断地采取行动谋求问题的&解决&,并勇于为之倾注资源、承担代价。而当美国将中国视为其地区霸权地位与军事存在的头号挑战,将中国日益自信的权利伸张行为与中日矛盾作为当前急需规制、管控的迫切任务后,美国对朝鲜和朝核问题的姿态则由积极主动变为相对被动,带有浓厚的&危机应对&色彩,并力求将矛盾&因势利导&,服务于其总体的地区&再平衡&战略。而&战略忍耐&恰恰反映了美国面对重要性&相对下降&的&朝核问题&,在资源与手段匮乏之际,对之&变相利用&、&不急于求解&的心态。
  三、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政策的内在悖论与现实困境
  当前美国对于朝核问题和半岛局势无疑陷入了某种政策性困境当中,其表现为奥巴马政府因政策立场上的僵化和手段上的匮乏而造成的对朝&谋求交易而不得,维持现状而不能&的尴尬处境。其根源则在于美国对朝战略目标上的混乱与游移、决断意志上的薄弱与摇摆,以及政策运筹推进中的疏漏与缺陷。
  首先,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在对朝的基本战略方向与政策路径上存在严重的模糊与混淆。
  长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对朝战略大体上沿着三大方向、五条政策选项展开。大方向之一就是在意识形态至上的冷战思维指导下,将朝鲜视作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异质性政权。在该大方向之下,美国对朝有两大政策选项:即直接的武力颠覆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意识形态渗透多管齐下、以压促变。大方向之二是虽然承认朝鲜政权的异质性,但在中短期之内认为其是可以共存、且值得对话的国家,谋求的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持地区安全稳定等有限目标。其基本的推进逻辑则是学术界所常提到的&总体交易&,即通过能源补偿、粮食援助、双边关系正常化、缔结和平条约等多项内容打包而成的综合&筹码&,换取朝鲜在&弃核&、中止导弹试射、削减常规军事部署、改善南北关系等方面的实质性改善。在这种政策思路下,军事上的威慑、政治经济上的孤立和制裁依然可作为有效的政策工具,但其目标是有限的,着眼点在于对朝鲜行为的规制、引导和塑造,而非对其政权存续的终结。大方向之三不像前两者一样寻觅某种朝核问题和半岛局势的&解决&,而是谋求对之施加特定程度与形式的&管控&,使之服务于美国其他地区利益与目标。该战略可能沿两重彼此间联系密切的路径同步推进:其一是美国在朝核与半岛问题上适度抽身,或者通过部分地满足朝鲜的诉求(如对朝鲜的核武器开发给予变相或有限的承认,将政策重心转移至防扩散之上),或者向中俄甚至其地区盟友日韩推卸部分规约朝鲜的责任,从而降低朝核与半岛问题对美国的牵扯,腾出更多的资源与精力专注于核心地区利益与目标;其二是在有序可控的大前提下,刻意保持朝核问题与半岛局势的一定热度,从而巩固美同日韩盟国间的紧密同盟关系,为其宏观&再平衡&战略于东北亚地区的推进营造条件。
  当前美国自身财力捉襟见肘、国内政治分歧严重、国际上面临诸多艰巨棘手的问题与挑战,1994 年克林顿政府的武力侵朝尝试显然并不在奥巴马政府当前的政策选项中占据优先地位。同样,自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的20 年中,朝鲜顶住压力、不但在核武装道路上接连突破,更保持了政权的稳定,成功完成了权力代际交接,其政权的生命力和韧性不容小觑,&以压促变&的政策虽然为美国长期坚持,但在当前明显缓不及济,并非政策重点。这样,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事实上只能在&总体交易&的解决战略和&淡化危机&、&转嫁责任&、&因势利导&的&拖延&+&管控&战略之间进行取舍。
  令人遗憾的是,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忍耐&并没有向世界明晰地揭示出其对朝政策的总体战略指向。&战略忍耐&既可以解释成为了&总体交易&的顺利实现,出于对朝鲜机会主义背叛动机的约束而施加以必要惩戒;又可以被怀疑为以&忍耐&为名、拖延矛盾的解决、维持问题的热度,从而借机巩固同盟、强化部署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从&交易&的视角分析,奥巴马政府坚持&六方会谈&大框架,并通过多重孔道,经过数次铺垫,与朝鲜反复磋商后达成&2&29&协议,却遭到朝鲜2012 年底火箭发射的愚弄与背叛,客观上存在对朝予以适度&冷落&和&惩戒&的必要。而从&淡化&&拖延&&利用&矛盾的角度分析,在朝鲜正处于跨越核门槛关键阶段的当口,短期内美国只有两种政策可以起到&刹车&的作用,一是战争(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二就是迅速启动对话,以足够的&奖励&换取朝鲜核项目的暂时性冻结。奥巴马政府并未采取上述紧急措施直接对进展中的朝核项目叫停,而是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强化孤立与制裁、巩固同盟、提升威慑力度、敦促中国对朝施压等&敲边鼓&式的中长期对策,其结果是促使朝鲜在严峻的危机意识驱使下加快拥核步伐、事实上起到了固化问题,增加日后解决难度的效果。
  &总体交易&的思路和&管控危机&、&推卸责任&、&利用矛盾&的思路不仅在目标上南辕北辙,其推进中遵循的逻辑与价值也彼此背离。&交易&达成的过程势必曲折坎坷,惩戒举措的运用也难于避免,但奖惩手段交替运用的背后意图是建立&信誉&,积累&信任&。而对于意在固化矛盾、变相利用的后者而言,对话中的漫天要价、承诺后的口惠而实不至、执着于细节不放的小题大做、在互动呈现向好势头时刻意的节外生枝等惯用的手段事实上正是双方信任积累的大忌。在过去的5 年中,每当半岛北南关系出现承前启后的机遇乃至节点之际,奥巴马政府往往以重申同盟承诺,施加战争威慑、举行针对性军演、对韩军事松绑等方式从中横生枝节;面对朝鲜萌芽中的核打击能力,奥巴马政府不但将在半岛进行的军演在频率、规模、武器尖端程度等方面屡屡推上新高,更在军演过程中屡屡释放挑衅姿态强烈的信号,其威慑已呈现出明显的&过度&意味。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对于上述两重宏观战略思路事实之间,采取了平衡兼顾、并行推进、相机而动的策略。而正是这种战略意涵和政策取向上的模糊和掺杂,使得&战略忍耐&沦为以&冻结现状&为短期目标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一种通盘考虑、立足长远的清晰战略,从而陷入&谋求交易而不成,维系现状亦不得&的尴尬境地。
  其次,&战略忍耐&政策缺乏解决朝核问题所需的必要的战略意志与境界视野。
  朝核问题的发展演化历程表明,美国对朝鲜的敌视、孤立、封锁、威慑同朝鲜在核武项目推进与对外姿态上一意孤行奉行&以超强硬对强硬&的边缘政策是一个铜币的两面。朝核问题的解决,半岛局势朝向和平稳定的大方向发展都同朝鲜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与面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机遇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唯有&总体交易&的战略设计才是能够最终导向问题和平解决的正确选择。综合平衡各方利益与关切、广泛获得国际社会接受与认可的六方会谈也正是遵循着&总体交易&的战略设计应运而生,并在危机应对与问题化解方面积累下丰富经验与正面资产。作为&总体交易&中绝对强势的一方,美国应对朝鲜弱势地位下的心态和行为逻辑有所认识,这首先表现为美方应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更充分的诚意和更为开阔的战略胸襟来为&交易&达成创造条件。在美朝互动的历史上,美国政府想要赢得朝鲜对其的信任与配合(局部的和暂时的),必须要有真金白银的付出。老布什时期,为了促成朝鲜签署《核安全协定》,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美国取消了同韩国的&协作精神&年度联合军演,从韩国撤走全部战术核武器,甚至应允向朝方的核查人员开放美军基地。小布什政府执政后期,为了推进六方会谈、实现朝核问题的解决,在国内力排众议,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SST)中删除,并终止了&与敌国贸易法&(TWEA)对朝鲜的适用。对朝认知的另一方面集中体现在对其机会主义背叛行为的预防和纠正,在这方面同各地区利益相关方在多边主义原则下开展紧密地协调配合尤为重要。朝核问题不光是美朝关系问题,更与地区整体均势与安全格局息息相关,唯有将地区利益相关方的共识与关切汇聚于此,建构可以对朝提供可信安全承诺和严格违约惩戒的强势多边机制,解决朝核问题的&总体交易&才有实现的可能。
  依据上述标准审视,奥巴马政府的现行政策同&总体交易&的实现无疑存在背道而驰之处。在&战略忍耐&的政策氛围下,美国对朝政策处处显得锱铢必较,僵硬有余而圆滑不足。作为奥巴马全球战略重中之重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东北亚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地缘政治影响。从格局变迁的角度观察,中美崛起国与霸权国间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浮现,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内的问题与摩擦有升温迹象;中日间战略互疑严重、战略互惠名存实亡、战略抗衡态势十分鲜明;日本作为美国于东北亚地区保持存在、维持影响的地缘政治支点作用突显,美日同盟不断深化。美国&再平衡&战略业已催生了一系列负面地缘政治效应,助推东北亚地区本已不乐观的安全态势复杂化、促使本已敏感微妙的国家间关系紧张化、造成原有的隐性地区安全困境显性化、诱发了曾经搁置的地区热点问题再度尖锐化。[15]作为上述地缘政治变化的结果,制衡中国与管控中日矛盾成为美国于东北亚地区面临的首要地缘政治课题,而对朝核问题倾注的精力资源有所下降。而作为东北亚地区核心力量的中日两国身陷战略互疑与对抗的泥淖之中,自然难于在以集体协作方式对朝提供保障与施加约束方面有所作为。在这个意义上,奥巴马在对朝政策上缺乏的并不是能力,而是战略意志&&在外部僵局与国内不利的政治氛围当中突破樊篱,开拓局面的决心和勇气;也并不是缺乏外在条件,而是急需克服其战略境界与视野上的狭隘&&在谋求建立对地区力量分而治之基础上的短期单边优势,与放眼长远、本着包容共赢的心态为同地区国家携手化解这最后的冷战遗蜕创造条件之间做出选择。
  再次,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在政策设计上存在难以弥补的内在缺陷。
  &战略忍耐&得以成立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之上。其一就是朝核及半岛问题只是美国东北亚地区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其在重要性与急迫性方面逊于当前&再平衡&战略大框架下强化同盟体系、重构军事部署、管控中日分歧等目标。其二是美国有能力通过外部施压与制裁,在特定时期内有效地遏制朝鲜核能力的开发的进度。然而,从朝核问题发展至今的局面来看,上述前提成立令人怀疑,其可能导致的政策后果更令人担忧。
  小布什政府后期,通过与朝鲜的接触与对话,在朝核问题,特别是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当时,美方及IAEA 所确定的11 项去功能化进程中,有八项得以落实,[16]虽然上述进展在工程技术上是可逆的,但据美方的估计,经过上述去功能化措施,朝鲜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宁边核设施的运转。然而,从平壤2013 年4 月初宣布重启宁边五兆瓦反应堆,到10 月初该消息得到国际社会证实,其核工程进展之迅速明显超过了美方当初的预期。另外,从2010 年11 月赫克博士在造访过程中对朝鲜新建铀浓缩工厂技术成就的肯定[17],到2013年下半年商用卫星照片揭示的宁边25~30 兆瓦轻水堆和相应燃料棒组装工厂建设方面的进展[18],朝鲜的核技术水平正在向综合性和现代化的方面稳步推进。从2013 年2 月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以来,在一系列关键性的政治场合与声明当中,朝鲜将核武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层面,并在一系列根本性的政治纲领与法律文件中予以确认。
  事实证明,美国以现有的制裁方式与力度无法阻止朝鲜拥核脚步。而地区利益相关方又因种种原因难以以和衷共济的方式,通过有效的安全保证与有力的集体措施对朝鲜的行为加以规约。如果这种局面得以延续,已经一只脚迈入核武国家门槛的朝鲜只需在技术层面再突破几重并不算太高的门槛&&核爆装置的小型化、爆炸效率的提升、弹道导弹再入阶段载具的研发等等&&就会获得货真价实的地区范围内的核威慑能力。一般而言,核大国在共同构建起某种&核恐怖平衡&的局面之后,因为对核战争毁灭前景的忌惮和对自身国际形象呵护,对将核武器作为筹码运用于国际政治博弈中总是慎之又慎,并为核武的运用设置了极高的门槛。与之相反,受到美国的敌视、作为韩国统一对象,且在政治体制与理念方面隐含着脆弱性与变异性风险的朝鲜作为弱势一方,&以超强硬对强硬&,通过边缘政策刀尖上惊险的舞蹈维系生存空间和发展利益才是其行为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下,朝鲜对生存博弈中核力量的运用势必频繁且高调,其为核打击所设置的门槛也必将低于国际通行的标准与惯例。届时,如果美国仍延续当前的强硬敌朝政策,其东北亚地区的前沿军事部署均将置身于朝鲜核威慑阴云的笼罩之下。
  朝鲜实质性的拥核将会对日韩构成严重的刺激,两国国内拥核呼声可能再次高涨,从而对本已摇摇欲坠的东北亚地区防扩散局面构成严峻挑战。一旦面对朝鲜的&真实&核威慑,日韩两国因为地缘上的比邻而势必同美国存在感知上的&温差&,这种&温差&轻则可为美国同日韩盟友在立场协调与行动配合等方面制造麻烦,重则可能在危机的当口造成盟国(极可能是韩国)从美国联盟体系中的疏离。综上所述,无论是于公(稳持东北亚地区稳定,捍卫地区核不扩散机制),还是于私(巩固地区前沿军事存在,强化既有同盟体系),&战略忍耐&政策下美国对朝核问题的刻意淡化、规避、推卸责任,都与饮鸩止渴式一般无二。对矛盾的拖延只会造成矛盾的积累与激化,其战略性的苦果最终只会由美国自己吞下。
  &战略忍耐&作为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第一年中对朝政策的核心基调,其直观表象是政治性的,即美国在朝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弃核&举措前不对其进行单方面奖励,其背面支撑则是军事性的,即通过&延伸威慑&所构筑的强大遏制力,不仅实际上吓阻朝鲜核武器的使用,更试图最大限度上压缩朝鲜以有效&核威慑&的形成攫取国际政治利益的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战略忍耐&立足于东北亚地区美国成熟巩固的同盟体系和强势军事存在基础之上,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对朝核与半岛问题的基本战略认知与利益偏好,并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美国朝野、军政学各界精英的认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路径效应。然而,&战略忍耐&政策也并非注定一成不变,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一旦得以积累、成熟,&战略忍耐&政策也势必出现波动甚至转向。首先,如果朝鲜得以实质性拥核,并在东北亚地区引发严重的核扩散与安全困境效应,从而对美国同盟信誉、地区前沿部署构成重大挑战时,不能排除美国朝野达成共识,或总统力排众议,重拾克林顿政府早期&武力侵朝&的可能。其次,中美如果能在新型大国关系建构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东北亚地区的国家紧张微妙的关系与安全困境势必将得到有效地改善与缓解。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将有力地推动六方会谈的重启,使得各地区利益相关方对朝鲜给予更有约束力的集体保证、承诺与规制。第三,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后半期,受到于外交上&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驱动,像当年小布什政府末期一样在朝核问题上放低身段、降下门槛,从而与朝鲜达成某种双边交易 ,然而,朝核问题的历史告诉人们,在缺乏有效的多边机制的规约与制衡下,以片面损害第三方利益达成的美朝交易注定是短暂的,这种私相售授总是会诱发的&短期行为&机会主义背叛&猜忌&报复&的恶性循环,从而将朝核问题原封不动地带入另一个历史轮回当中。
  参考文献
  [ 1 ] 希拉里&克林顿.The approach that our administration is taking is of strategic patience in close coordination with our six-party allies[EB/OL].http:///content/clinton-calls-exploratory-meeting-with-northkorea-quite-positive-329.html..
  [ 2 ] Glyn Davies.U.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EB/OL].Testimony Before the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Washington,DC,March 7,2013,http://www.state.gov/p/eap/rls/rm/691.htm..
  [ 3 ] Evans J.R.Revere.Facing the Facts:Towards a New US North Korea Policy[EB/OL].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centre for northeast Asian policy studies.October 13,pp.10.http://www.brookings.edu/~/media/research/files/papers/% 20north% 20korea% 20denuclearization% 20revere/16% 20north% 20korea% 20denucleariza.tion%20revere%20paper.pdf,.
  [ 4 ] Joel Wit,Jenny Town.Strategic Patience Is Strategic Blunder&Don&t believe the hype:Obama&s North Korea planis a mess[EB/OL]. http:///articles//strategic_patience_is_strategic_blunder,.
  [ 5 ] Alexandre Mansourov.North Korea:What Jang&s Execution Means for the Future,http://38north.org/2013/12/amansourov121313/.Scott Snyder.Kim Jong Un's reign of fear:What&s next?[EB/OL].http:///opinion/commentary/la-oe-snyder-north-korea-jang-,4818636.story#axzz2nlkzcCUB,.
  [ 6 ] Richard Armitage.DPRK Briefing Book: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North Korea[EB/OL].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March 1999,http://nautilus.org/publications/books/dprkbb/uspolicy/dprk-briefing-book-a-comprehensive-approach-to-north-korea/#axzz2puvP3Qex,.
  [ 7 ] 周琪.美国外交决策过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8 ] Jenny Jun.Back to Active Diplomacy:North Korea Policy for the Second Obama Administration,New Perspec.tives in foreign policy&A Journal Written By And For The Enrichment Of Young Professionals[EB/OL].Spring 2013,Issue 4,p5-6,http://csis.org/files/publication/130627_newperspectives_issue4.pdf,.
  [ 9 ] 孙茹.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与朝核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13(7):25、26.
  [10] 李庆四,张腾军.亚太再平衡再的美国朝鲜政策与中美博弈[J].东北亚学刊,2013(4):30.
  [11] 王俊生.冷战后美国对朝政策&&战略缺失与敌意螺旋的形成[J].教学与研究,2013(9):77、78.
  [12] Statement of Senator Barack Obama on the Agreement with North Korea[EB/OL].October 11,2008.http:///printer_friendly_wires/2008Oct11/0,4675,CandidatesUSKoreasNuclear,00.html,.
  [13] Richard Weitz.U.S. and Japan:New Policies for the New Korean Situations[Z].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orean Studies[Z].Fall 2013,pp53-55.http://www.icks.org/publication/pdf/2013-FALL-WINTER/3.pdf,.Breaking the Cycle of Provocations-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EB/OL].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 2011,pp65,79.http://www.gpo.gov/fdsys/pkg/CHRG-112shrg68240/pdf/CHRG-112shrg68240.pdf,.
  [14] 刘俊波.从&战略忍耐&看奥巴马的对朝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10(6):60.
  [15] 李庆四.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走势刍议[J].现代国际关系,2013(5):27;吴心伯.奥巴马政府与亚太地区秩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8):59-62;朱锋.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3):21.
  [16] North Korea Disablement Actions.Arms Control Today,October 2008,Disablement Actions.National Committeeon North Korea website;Siegfried Hecker.Denuclearing North Korea[EB/OL].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May/June 2008.
  [17] Siegfried S. Hecker.A Return Trip to North Korea&s Yongbyon Nuclear Complex[EB/OL].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Stanford University.November 20,2010,pp5. http://iis-db.stanford.edu/pubs/23035/HeckerYongbyon.pdf,.
  [18] Nick Hansen.Major Development:Reactor Fuel Fabrication Facilities Identified at Yongbyon Nuclear Com.plex.December 23,2013,http://38north.org/2013/12/yongbyon122313/,.
我的态度:
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外交观察》第三辑的主题是“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本期中,美国与俄...
双文化并存的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有早有晚。“发展有先后……
双文化并存的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有早有晚。“发展有先后……
更多学者文章
粤ICP备号-2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巴马 战略忍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