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80周年50周年 国家教委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南方论刊》1995年第05期 作者:
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国家教委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刊讯国家教委近日就教育系统开展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作出部署,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一次深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教委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了解法西斯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世界人民为反法西斯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增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观念,了解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和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光辉业绩,增强居安思危的优患意识,继承和发扬不畏强暴、敢于反抗外来压迫的光荣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是全民族团结扰战的中流砒柱,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在新的厉史条件下为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国家教委强调指出,在开展这项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避免......(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4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3期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9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主办:广东省茂名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版:南方论刊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广东省茂名市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正文
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当下的中小学生而言,该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4大困境
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但当下,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园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面临诸多困境。
从课程标准上看,爱国主义教育被“窄化”到少数学科。在中小学所有的课程标准中,除语文、政治、历史3科在学科目标中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明确要求外,其他学科则少见或不见相关要求。这导致在一些学科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往往会被忽略。
从实施环节上看,爱国主义教育被“肤浅化”。爱国主义教育应涵盖“知、情、意、行”四大要素,当“情、意、行”无法进行纸笔测试,而教学评价又唯分数论的情况下,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被简化为一个要素——“知”。所以,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检查过关充斥在课堂内外。
从教学地位上看,爱国主义教育被“边缘化”。大多数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学科教学,是提高教学成绩。德育工作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爱国主义教育也不例外。
从学校层面上看,爱国主义教育被“形式化”。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陵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本意很好,但活动效果如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关注度不够。为“活动而活动”,甚至偏离目标的活动屡见不鲜。
(湖北省南漳县胡营小学 赵世庭)
2爱国需要先明白“什么是爱国”
审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现状,可以说没有哪一所学校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远未达到理想的境界。就形式而言,程式化的弊病依然存在;就内容而言,与切合实际还有些差距……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小学生真正有效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呢?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惟知之深,故爱之切。”他的意思是,不知历史,空谈爱国,难免流于形式。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爱国即是如此。
有鉴于此,就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而言,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进行系统而明晰的安排。因为从客观上讲,大多数中小学生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知”,仅是肤浅的总体印象,可谓知之不深,这又如何能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呢?
比如,不少中小学生都知道“731”“三光政策”这些词,但并不知道其背后代表了什么,更不了解那段屈辱的国难史;不少学生都知道“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却弄不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血泪……因此我认为,在让学生“知国情”“明国史”的基础上,要给学生一份保底“清单”,让学生对历史和国情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份“清单”要系统安排在中小学课程之中、团队活动之中,甚至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由此,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的同时,我们不应该缺少“忧患教育”。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启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向退伍军人发表演说时,不是列举二战以来美国“值得荣耀的胜利”,而是阐述那些数不清的危险与考验。再向前追溯,美国从建国那天起,政治家们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民众也是战战兢兢。这种危机意识不仅使美国人自己从未陷入自我陶醉的满足之中,而且使美国人的爱国意识更加深沉,并且随时准备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让学生知光荣,又要让学生知耻辱;既要让学生知机遇,又要让学生知挑战;既要让学生知希望,又要让学生知困难。一切的爱都是由“知”而起的自发情感,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如此。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 秦咏中)
3仇恨教育并非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青少年学生发出仇视外界乃至外国的过激言论,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样的言论既让我们尴尬,也让我们担心。而在这背后,一些打着爱国主义教育幌子的仇恨教育更让我们担忧。
仇恨教育其实是误国教育。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仇恨教育并非爱国主义教育,它不仅无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损国家的形象。那些充满暴力、泛滥成灾的抗日神剧,那些不良的宣传报道,或多或少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前几年,在西安、长沙等地反日游行示威中,砸车、砸店甚至伤人的所谓“爱国青年”,就是仇恨教育的受害者,他们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法律的代价。课堂上,个别教师不负责任的过激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青少年学生深陷仇恨暴力的泥淖而不自知。
任何一个爱国者都不应忘记历史,当代青少年学生,尤其不能忘记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这百余年的近代屈辱史。然而,我们认识历史、铭记历史,并不是将来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而是要汲取历史教训,时刻警惕不能让悲剧重演,铭记历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加深仇恨,而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增强青少年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形式应该多种多样,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阅读爱国主义书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形式,一定要切忌形式主义、灌输主义,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损害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因此,厘清仇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区别,警惕仇恨教育误导广大青少年,刻不容缓。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 吴金昌)
4爱国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说起爱国,我不由得想起暑假前的一幕。一天午后,我转身刚想上楼,班里的学生小宇手中的冰糕纸正好落在我的面前。我忽然想起前不久进行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便叫住了正要离开的小宇。“你爱国吗?”小宇一惊,说:“当然爱了。”“那你为什么还要乱扔垃圾呢?”“这与爱国有关系吗?”他惊讶地看着我,“如果日本鬼子打过来,我一定会冲在最前面!”我心里一颤:难道这就是孩子们心中“爱国”的全部内涵吗?
其实,对于中小学生,我们的语文课、思品课无不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提到“爱国”两个字,孩子们并不陌生。例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宁愿自己被烧死也要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的邱少云……这些悲壮的故事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并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成为他们崇拜的“爱国”楷模。
于是乎,孩子们一提到爱国,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对于生逢盛世的孩子们来说,爱国似乎是一件距自己很遥远的事情。
乍看上去,好像是孩子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殊不知,孩子们这种“高大上”爱国观的形成与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太“高大上”,以至于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对孩子们来说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
我认为,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适应孩子的心理特点,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爱国情感变为孩子们切切实实的自觉行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国就要从认真写好每一个汉字、上好每一节课开始,爱国就要从不随手乱扔垃圾、保持好教室卫生开始,爱国就要从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桌椅板凳开始,爱国就要从遵守学校班级纪律、过马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开始……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其实都是爱国行为。
若能如此,我想,当我们再遇见孩子,问:“孩子,你爱国吗?”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爱国啊,我已经做好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
(山东省菏泽市实验中学 胡桂敏)
来源: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来源:〗〖责任编辑:乌兰察布教育〗〖〗〖〗
&&乌兰察布教育局承办
地址: 电话:  邮箱:
乌兰察布教育局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ICP备
公安机关备案号: 技术支持:椒江开展暑期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欢迎访问浙江省教育厅网站!
椒江开展暑期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来源: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点击数量:112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近日,椒江区开展“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少先队员们来到社区,认真聆听8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徐福贵爷爷讲述革命故事——剿匪战争、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东矶岛战役等,并为抗战老兵佩戴红领巾、敬献鲜花,还送上了用零花钱购买的慰问品。随后,少先队员们来到塘岸村文化礼堂参观白云街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珍贵藏品展。孩子们观看了毛泽东主席像章、抗日丛书、抗日画报、救亡情报和日本的《历史写真》等珍贵抗战文献资料。在“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纪念馆”,孩子们倾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观看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了解一江山岛、大陈岛的解放经过,并在影视厅观看抗日战争电影《南京•南京》。
活动结束后,少先队员们纷纷表示不忘国耻,立志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 浙ICP备号:::::::::::::::
主办: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 承办: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E-mail:webmaster.jyt@ 联系电话:9、 地址:杭州市文晖路321号
建议IE8.0 , 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不能读取jquery
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不能读取工具条
上海古猗园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9月1日开学第一天,上海古猗园组织南翔中学高中生联合开展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铭记抗战历史,抒发爱国情怀。上海古猗园志愿者和团员青年、南翔中学师生5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此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景点&、&讲述一段历史故事&、&齐唱一首国歌&、&朗诵一部诗歌&的&四个一&活动。首先,古猗园讲解员带领学生和团员青年们依次参观了缺角亭、南厅、逸野堂、白鹤亭、微音阁等爱国主义教育纪念景点,接着,缺角亭前,古猗园团员青年围绕&九一八&事变,讲述了一段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深切缅怀了抗战英烈的光辉业绩,重温了民族精神,随后在简朴和庄重的国歌声中,全体人员放开歌喉,大声唱出爱国热忱,让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的精神伴着歌声代代相传,最后活动在南翔中学学生的《我的祖国》的诗歌朗诵中结束,表达出铭记历史、成就梦想的心声。
  此次活动旨在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当天正逢开学第一天,古猗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当作&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发挥古典园林特色,使学生和团员青年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展现文明单位的风采和形象,为社会公益和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而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伟大的中国梦想的弘扬,已经越来越将中国人民的思想带领到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在纪念历史的时刻,抚今追昔、壮怀激烈,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共同为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做出贡献。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上海”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