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骗来的杨春霞的来历 地盘 武器 战斗力指数

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有何本事
  白骨精身上有诸多之“最”。比如,妖之中她最贫贱;最先打唐僧的主意;战斗力最一般;最会演苦情戏;结局最悲惨;几百年后,她的名气最大。因此,白骨精的一生是值得说说的。她真的教会了我们不少。
  不被理解要振作
  《西游记》里的妖怪,大多是动物转世,少数由植物成精,均未脱生命形式,唯白骨精出身一具骸骨。但这堆白骨没有因为不被理解而放弃作为,她和其他妖怪一样,吸纳天地日月之精华,通过千年修行,最终拿到了“文凭”,在白骨岭顺利就业,做了白骨夫人,还获取了方圆四十里的土地管理权。
  白骨精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想得到所有人的理解,除非你是出来打酱油的。
  机会来了要把握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原本偏僻冷清、百业萧条的白骨岭,忽然热闹起来。一个超豪华的明星团队路经此地,有金蝉子转世的唐僧,有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还有曾经的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对于小地方的妖怪来说,平时想见这些明星大腕一面,都是件非常艰难的事儿,如今一股脑儿全到了,焉能不恍如做梦、欣喜若狂?
  白骨精同样开心,因为她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正好与自己的物质追求相吻合。于是,她盘算着如何设计捉拿唐僧。这里,白骨精的认知是升华了的,物质决定精神,“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托·富勒说: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白骨精就是这样一个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人。她虽然最终功亏一篑,只是因先天功力不济罢了。
  《西游记》里许多妖怪都捉到了唐僧,但是因为等待、炫耀或瞻前顾后,最后反被孙悟空给收拾了。而以白骨精把握机会的能力,唐僧恐怕要玩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训也很多。
  没有实力要动脑
  如果把白骨精比做白手起家的个体工商户,她掌控的地盘只有四十里方圆,比柳云龙饰演的土匪刘大卯还少十里。另外,白骨精没有强硬的后台、高深的法力,甚至连一件法宝也没有。
  如何改变这个不利的现状,白骨精采取了用智慧弥补实力的策略。一变美貌村姑,二变老太太,再变老大爷,百般迷惑敌人,还“逐步瓦解分化敌人,从内部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若非孙悟空请来山神土地在半空中“十则围之”,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此说并非信口胡扯,有原著为证:那怪物(白骨精)在半空中,夸奖(孙悟空)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连续两次都失败了,白骨精还是自信满满,全凭脑子够用。
  如果失败要面对
  白骨精真的失败了!在山神土地的围堵下,她被孙悟空一棍打回了原形,“断绝了灵光”。原著在此为我们留下了悬念,孙悟空对唐僧说:“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为何白骨精“灵光”失去,还保留了标记?这是魂,亦称“死而不亡”,预示着白骨精将来必定会东山再起的。“白骨夫人”四个字,正如她“汗流粉面花含露”的笑脸,在对着唐僧笑,对着悟空笑,也对着世人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白骨精到底是什么精?
[摘要]白骨精被三棒打死后原形露出“白骨夫人”这一称呼也表明,白骨精即便父母不详,也是有丈夫的。《三打白骨精》中反派角色巩俐成功喧宾夺主,把白骨精的故事成功演绎成国产安吉丽娜·朱莉与理查兹·塞隆合体,整体气场非常强大。作为烂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大闹天宫》的续集,《三打白骨精》十分努力地避免了狗尾续貂,看过上一部的观众一定还记得郭富城是反派牛魔王,这一步摇身一变成了主角孙悟空,七十二变也是多端。《三打白骨精》中反派角色巩俐成功喧宾夺主,把白骨精的故事成功演绎成国产安吉丽娜·朱莉与理查兹·塞隆合体,整体气场非常强大,叫人替导演担忧后面更加厉害的妖精要选择谁来演,毕竟原著中白骨精的战斗力非常之弱,没背景、没靠山、没兵器,本体唯一出场的机会就是死去的那一刻,白骨上刻着四个字“白骨夫人”,都被打死了才交代出死者是谁,非常凄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它出现在颐和园长廊彩绘上、在戏剧舞台上长盛不衰,一次又一次地被不同版本的西行取经故事演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中,白骨精是一个纯粹的邪恶化身,贡献了《西游记》中为数不多的恐怖镜头,随着年代的不同,编剧们不断试图发掘这个妖精身上的故事,在这个妖精身上附会了许多的故事,这位本体只有白骨的夫人在吃唐僧肉这个作恶动机之外有了更多女性化的思维,白骨精之所以成为白骨精大抵可以归为恋爱不顺、看破红尘。坏得越来越复杂的白骨精反而不如坏得单纯精彩。“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在某个特殊历史时期为政治要人用以借喻,在于恶的一方十分善变、而善的一方正义软弱且盲目。早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出现以前,古人就对善恶双方的特点有所了解。南朝刘义庆集门客所撰的《幽明录》中曾记载过一则孝子与成精的狸猫的故事,与三打白骨精如出一辙。晋海西公司马奕在位时,有位孝子的母亲去世了,因为贫穷,孝子没有财力安葬母亲,只能把母亲的灵柩移到深山里,搭起一间草屋日夜为母亲守灵。有一天天色将晚时,有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来投宿,到了深夜,孝子还是没有同意,妇人硬是不肯走,抱着孩子睡在火边。孝子发现妇孺竟然是一只狸猫抱着一只乌鸦,孝子于是杀掉了狸猫和乌鸦,抛尸草屋后面的坑中。第二天,有一位男子来打探自己妻儿的下落,说妻儿昨夜在这里借宿如今身在何处。孝子回答说:“即有一狸,已打杀之。”男子不服,指责孝子“君枉杀吾妇,何得言狸?狸今何在?”孝子与男子一同到坑旁视察,发现坑中躺着一个妇人,男子于是绑了孝子去见官,要求官府对孝子处以极刑。孝子辩解称:“此实妖魅,但出猎犬,则可知魅。”于是官府放出猎犬,男子畏惧,现出原形,乃是一只老狸猫。官府射杀老狸猫,发现坑里的妇人尸体也化作了狸猫。白骨精自然比成了精的狸猫要厉害许多,但故事的基本模式是相似的。动物成精化成人形,被人识破打死之后又化作人形,弄得真假难分,多亏孝子机智,否则恐怕要在尸首这般铁证面前被枉杀。孙悟空一定没有读过孝子的故事,说不定向二郎神借来啸天犬一用就能化解师徒关系的危机呢。电影版《三打白骨精》试图丰富白骨精的形象,给白骨精增添了许多内心戏,把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的动机解构得十分复杂,因为对人性感到绝望所以觉得做妖更好,为了能够在妖道上保持超长待机而想要吃唐僧肉的理由仍然很牵强,不如原著中白骨精作为一个勇敢的吃货的欲望来得纯粹。《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白骨精被孙悟空带起的一阵风惊动,发现唐僧,惊喜地表示自己的造化到了,“几年家人都讲东土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可见白骨精是有家人的,白骨精被三棒打死后原形露出“白骨夫人”这一称呼也表明,白骨精即便父母不详,也是有丈夫的——古代男子也有以“夫人”为名的,可毕竟为荆轲打造匕首的徐夫人、以诅咒帮助获得军事胜利的丁夫人也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事了,太过久远。再看白骨夫人的家在哪里。化作斋僧少女后,白骨夫人自我介绍说:“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正西面是我家。”假话只有部分为真才足以令人相信,倘若这句话为真,大抵可以推断出白骨夫人的身份。第二十八回讲道唐僧赶走孙悟空后,一行人“挑着行李西行。过了白虎岭,忽见一林丘。”到了黄袍怪的地盘黑松林里。动画版《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片段。黄袍怪的夫人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与黄袍怪的真身奎木狼有私情,先下凡投胎,托生成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三公主没有法力,她与黄袍怪的因缘已定,但从种种表现上看,原著中的三公主并没有表现出对黄袍怪的爱恋,反而有点像等待被解救的机智妇女,可以粗略地断定玉女在投胎过程中有损耗。86版《西游记》中杨春霞饰演的白骨精。可能就是这部分损耗造就了孙悟空所谓“潜灵作怪的僵尸”,只是一息执念与骸骨的简单组合,会一点狸猫都懂得的伎俩,没有帮手,没有权势,孤零零地守着白虎岭,一个靠小伎俩害人的僵尸不会掀起《生化危机》那种灾难性的后果,当然也不会出现电影中的群妖大战,巩俐饰演的这位白骨夫人比思念青梅竹马小狐狸的孙悟空更加离谱,这个形象将《三打白骨精》中对恶的善变、善的猜忌抛在一边,为作恶强行编造合理化借口,恶不再是善的绝对对立面,善对恶的征讨变成了一场双方力量的角逐,白骨精不再是少女、老妇、老翁,而是一个强势的中年妇女,《西游记》中最经典的故事被彻底曲解,白骨精这样战斗力低下的妖精要打三遍,其意义已经完全丧失了。不过,无论《三打白骨精》是何等糟烂,仍然能够依赖着对经典作品、经典形象的消费赢得票房,不要忘记当年的烂片《大闹天宫》是如何在票房上碾压口碑良好的《冰雪奇缘》的。(文/戴桃疆)转自澎湃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zola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白骨精来历》
论“白骨精”汉语言文学2011级 刘**摘 要:白骨精,又称“尸魔”、“白骨夫人”,出自充满奇情幻想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西游记》中一个极小的角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妇孺皆知,一滴水尚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通过“白骨精”及其代表的“僵尸”这类能直接冲击人感官和情绪的艺术形象,阐述“白骨精”的形象来源、基本内涵、角色定位、命运本质和其延生变化的概念等内容,旨在分析其背后暗藏的社会现实,更深刻广阔地理解这类带有死亡禁忌性质载体的人为凭附意义,领悟“白骨微尘”与人生无常,扩展生死审美的视域,启发人对自身目标、行径、能力的有关思考。关键词:白骨精;妖精;白骨微尘;《西游记》;僵尸;死亡On the “White Bone Demon”Abstract: White Bone Demon, and it is called Magic、Mrs Bleached bones, it is a tinyof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which full of fantasy and strange feeling,Even woman and children all know the story “Sun wukong three times to fight White BoneDemon”, a drop of water can still reflect the world, through the White Bone Demon who arerepresent Corpse that all the artistic images can attack the senses and emotions, explain thesource of image demon、basic connotation、role orientation、nature of fate and the extensionof the concept content, aim to analyze the hidden social reality behind, have a deepunderstand of the attached meaning that human with the death nature. Comprehend “Bonedust” and the impermanence of life, extended life and death aesthelic perspective, inspiredpeople to its target、behavior、ability about thinking.Key words: White Bone D G B Journey to the W CDeath.引言在神秘而悠久的东方文化中,任何动植物和非生命器物都会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它们在机缘恰当、时机成熟时就能得以幻化人形或得到人智,便于称呼多被命名为“(原形)+精”。如此,“白骨精”无外乎是尸骨长期吸收日月精华,渐生灵智继而成“精”,奈何缘起腐败和阴气氤氲的世界,亦称“僵尸”,大名鼎鼎的当推《西游记》中的“白骨夫人”,小说中也被唤作“尸魔”。不像“白骨夫人”的名讳那样存在一定局限,“僵尸”这个泛指性称谓在流传中尤其深广,具体已不可考,基于人类对死亡的疑惑和恐惧,有关“僵尸”的恐怖灵异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谓家喻户晓。目前,从整体或唐僧师徒角度研究《西游记》的评论专著很多,如韩田鹿的《大话西游》、醒着先生的《西游谈官》、马亚丽的《另眼看四大名著》、李明军的《古典小说名著解读》等等。直接从《西游记》妖魔鬼怪配角方面着手的相关研究也有一些,如席光伟的《西游记里的妖精们》,多为一家之言,观点侧重不一、宽泛而谈,而以小见大单独从一个妖精配角入手的系统研究基本没有。迎着现代当下世界各种“尸”热潮的兴起,对同样是“僵尸”的“白骨精“进行一番幅员式的拓展研究便有了选题的创新。白骨精不是一个简单的妖精,在目前涉及“白骨精”一词的具象解释和有关形象的分析研究还不是很多,主要有两种研究方向,一是从“白骨精”在著作《西游记》和相关戏曲、影视再现的艺术形象的来源、设置、改编、事迹、性格特征和有关评论入手,如刘湘吉的《一代妖姬白骨精——人物形象之白骨精解析》、宋珂君的《 “白骨精”考辨》;二是将“白骨精”作为现代网络词或汉语新词进行相关的流行简缩词的研究,如崔静的《再说“白骨精”》、赵伟国的《“白骨精”的新面孔——论新词中的“旧瓶装新酒”现象》等,当代一部分中国白领阶层和中产阶级自称“白骨精”①。但关于白骨精其他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 在白骨精“一难”中,唐僧师徒四人充分暴露了他们各自的弱点,唐僧迂腐固执、孙悟空冲动易怒、猪八戒好色自私,沙僧缺少话语权,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白骨精作为旁观者尽收眼底并伺机挑拨,激发师徒几人间的矛盾后,她成功利用唐僧赶走了西行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孙悟空,这种步步紧逼的连环阴谋的得逞在《西游记》中是极为少有的。而作为女妖精,在《西游记》中,“白骨精”也有别于其他爱唐僧而不忍心痛下杀手的女妖,当然,白骨精的修炼处境也是她铤而走险的出发点,虽然行动以①即取“白领、骨干、精英”的简缩。失败告终,但无疑她成功打入了西天取经队伍内部,有关研究也多在“教训”一说和白骨精在人物矛盾的催化作用间展开不同角度的解读。白骨精的出场是有必要的,其角色定位、形象来源有待进一步深究,同时,现今古典影视文学、神话题材都呈现一定上升趋势,传统魔幻故事为迎合大众审美的发展而出现意象表达和基础立场上的一些变化。“白骨精”融入世界文化交融的大流,不再拘泥单一形式,电视电影上出现新式“白骨精”、“尸魔”形象,或骷髅人骨形态、尸体状态,或活人模样出现,刻画时呈现多元化、艺术化、夸张化和美化的倾向,已形成对原型人物的另一重理解和演绎,由“白骨精”引发的一系列类似艺术形象的演变和背后囊括的生死观、人性恐惧等深刻思考也迄待学者给予更系统的阐述和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研读《西游记》及相关专著、论文获得理论支撑,通过对“白骨精”个案分析深入探讨其性格背景,同时,通过比较分析法,比较白骨精与唐僧师徒乃至其他一些西游角色的差异,并由此扩展白骨精的释义,挖掘这类“僵尸”形象的阴暗命运的缘由,尤其从人本位出发探求时下流行的“丧尸”、“尸魔”、“僵尸”影射的时代特征,和别样的死亡审美的发展。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阐发个人观点,开阔视野看问题。一、“白骨精”形象概述(一)“白骨精”之名与探源1.“白骨精”之名据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白”即“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①白是代表西天的颜色,吊丧办事,物品皆贴白纸以祈求灵魂安祥归西,其字形采用“入、二”会义,而“出者阳也,入者阴也”②,故“二”又是代表阴间的数;“骨”乃“肉之核也”③,是皮囊肌肉所依附的坚硬组织,有支撑作用。“白骨”较容易为人理解,一般人死后尸体腐烂,紧接着会剩下一副骨头,也就是没有皮肉毛发依附着的整套骸骨。而“白骨”并非一蹴而就,在人类五岁以前,婴幼儿的骨髓皆为红色造血骨髓,故而夭折孩童的尸骨多呈现粉红色,是为红骨;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会渐渐丧失其造血功能,红骨髓被脂肪代替变为黄骨髓,所以一个成年①摘自词典网.②摘自词典网.③摘自词典网.人死后,最初得到的会是黄骨;从黄骨到白骨,期间必然经过脂肪的降解流失,时间和空间环境都有一定要求。然而,白骨也并非永恒的存在,在白骨化作微尘消失于天地自然之前,它仍旧是唯一能证明某一个人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有力凭证,占据过宇宙间某一小片的三维时空,其信息一旦产生便无法磨灭。既然有此“白骨”,白骨曾经为人,那么在客观研究这副“白骨”前,势必需要事前承认和理解“白骨”曾经活着与弥留世间而没有彻底离开的一种纠葛状态。任何生灵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都有一个过程,弥留未尝不可谓之“执着”①。另外,根据道家的观点,万物分为“精气神”②三个层面,“精”代表物质,“气”代表能量,“神”代表意识,存在皆是生命,那么,在评析这副白骨时,先入为主借常人的“分别心”③去批判不见得客观公平。至于“白骨”何以成“精”而不为“怪”,想必与中国传统古医学的影响有关。早期人类敬畏自然,神鬼之说与上古巫医的关系密切——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疗疾病,故而“巫医”往往并提,发展的古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就有“人始生,先成精”一说,在中医学的相关学说中,“精”或称“精气”泛指一种有形的、多呈液态的、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由此道及了“秉两大以成形,藉阴阳而赋命”④的“先天之精”,此外也有“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精即形也”⑤的说法。这么理解,空荡荡没有皮肉的“白骨”没有了活人的形态,凝聚那些似有似无的精华物质,成“精”以维持人形便也是“执着”的必然结果。根据人类自认为是万物灵长的自我“本位”⑥思想和特有的骄傲性,成精之物的原体并不能与人类与生俱来的灵性相提并论,天生容易被阴邪侵染的它们常以“妖精”代言,毋庸置疑,“白骨精”也属于“妖精”一列,代表着偏离正道的异端事物,背离人认同的道统,因此,人类和人类自身塑造的正面信仰精神力的偶像——“神佛”就难免对它们刑罚伺候、强势驱逐,发生这样那样的“武装”暴力冲突,尤其当妖精的身份揭穿后,根据万物相生相克的潜在规律,必然会有神仙或高人去捉拿乃至消灭它们,或者收纳包容,使之为己所用,纵然有时候它们的“罪恶”属于自然生态的食物链和残酷的“优胜劣汰”生存法则,只是不能为“人”所接受。 ①印度教术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泛指固执、拘泥。②道家内丹学术语。③出自佛法,佛教术语,指主观有意识地关注现象世界的一切差别。④ 出自《幼幼集成·卷一》,摘自医学全在线.⑤ 出自《景岳全书·小儿补肾论》,摘自医学全在线.⑥ 指事物的根本或源头。有时候“妖精”会被视同于“妖怪”,但是两者最初的性质不尽相同,“妖怪”通常作为超自然力量①或恐怖怪异事物的总称,而“妖精”更偏向于自然万物的化身,承载的灵质始于自然,拥有魔法、妖法、法力、灵力或巫术,会愚弄同样生于自然但无能的人类,形成一定的对抗性。“白骨精”跟其他神话魔幻故事中的万千妖精一样,都是自然中修炼后的物类,其修炼过程好似人修仙修佛,只是起点、方向、立场和结果的差异,如“狐妖”和“狐仙”便有所不同,有些人分不清楚,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根本上还得从人本身设定的认证机制和态度着眼。为何“白骨”修炼成“妖”而不是“仙”?终究根源,必是其转换中出现问题导致与正途相去甚远。与混沌世间的庸碌凡人不同,“妖精”有所挑剔地择取了某些细微物质,是在区别中见“异”,但毕竟神话魔幻中的形象都是人为臆造成型和概念出的产物,用于反观人类社会认可的生灵多样性,如此便类化出了神、仙、妖、魔、鬼、怪、灵、佛,投射着人们的自身好恶、精神依托和迷惑。这方面来说,“白骨”成精也意味着人们对“白骨”之“相”②怀有某些疑问和复杂情绪,反映了人自身潜意识里的追问和定位。提到妖精,不得不提西方精灵,和东方的妖精一样,它们也栖身于山林野地水泽间,差别是西方精灵拥有自己独立的国度和社会活动范围,形象较可爱唯美,生命偏于脆弱,与邪祟事物联系不大,虽然有时精灵会做一些让人难以捉摸的事,但多为恶作剧,不至于故意杀伤人命。由于西方精灵和中国神仙都明显具有正面形象,又都住在所谓的与世隔绝类型的仙境、神祗里,东西方“妖精”鲜少被人混淆。而像“白骨精”这样的恐怖骷髅形象,在西方应被称为鬼魂、亡灵或死灵,带有直观的“死亡”指引信息,阴森悚然,如果人死变成行尸走肉的“僵尸”,多与怨念和诅咒有关。2.与佛教“不净观”修法的契合“白骨精”最早出现在明代吴承恩的浪漫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小说以唐朝玄奘法师奉皇命完成的《大唐西域记》为蓝本,借鉴《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对玄奘往西天取经传奇经历的渲染,不可避免会融合许多宗教的教化。虽说作者吴承恩博览群书,但根据他科举道路的挫折和卖文自给的清贫人生可以揣测,《西游记》这部旷世奇书,绝非只是简单地满足街头巷尾百姓猎奇的审美趣味,它将社会矛盾、真实生活和各种自然力量幻化成五光十色的奇异世界,着实费人评说。而白骨精便是妖精形象塑造上极为成功的代表,仔细品读,不难发现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化的真① 即异于常人的力量,不受自然限制能发挥强大威力或特殊能力,无法用常规手段证实,超越当代自然科学知识的极限,被认为是不可能产生的或无法解释的。② 佛教术语,源自古印度哲学,指能表现于外,由心识观察描写的各种特征。[切感受和隐晦表达:心若能放下贪欲执着,便可以超越白骨微尘,脱离苦海。《西游记》共一百回,第十三回到全书结束主要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后护送唐僧西行,如何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得以修成正果的过程,其中先后有四十多位妖精怪物促成了孙悟空等人的磨难,一半的反派当场毙命,一半的妖魔因为其他必然或偶然的因素幸免。“白骨精”只出现在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女妖精,而纵观整部《西游记》不难发现,白骨精只是个小角色,论修为法力她不堪一击,比地盘领域,限于本身缺陷,其活动范围只有白虎岭前后四十里地,而说门面,白骨夫人只孤身一人,明明只会乔装改扮“换马甲”的小把戏,居然能给这取经队伍造成不小的困扰和麻烦,毋宁说也是“四两拨千斤”①,而追根揭底还是由于唐僧师徒内部本身存在尖锐矛盾,给了白骨精可乘之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情节跌宕有序、冲突紧张强烈,只通过主角看配角到底跳不出小说基本框架的设定,借被打的白骨精反观唐僧师徒,我们会发现白骨精出场的独特性,因为这个反面形象的警示作用恰好和佛教修持法之一的“不净观”②(又称“九想观”)修法理念契合,隐约而深刻地为小说奠定了妖魔鬼怪的生存基调,并且从白骨精开始,贯穿整条西天取经之路。佛教所向,无外乎看透生死、脱壳出世,而“不净观”正是“五停心观”③禅法之一,要求修习者观察一切根身器界的“色相”④皆属不净,修行首先应该从“心”出发去停止这种种的贪欲,如观想死尸青瘀等相,以对治显色贪,观想鸟兽啖食死尸,以对治形色贪,观想死尸腐烂而生虫蛆相,以对治妙触贪,观想死尸不动,以对治供奉贪,及观想白骨之骨锁观,以对治以上四“贪”,其主要目的是使修习者降服或息灭对色身的贪恋,使之放下执着,回归虚空。传说,佛陀有一名叫优波尼沙陀的弟子讲说自己得道的因缘,就是修习了“不净观”:“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不净观能帮助修持者提升对人生无常的感受,逐步瓦解人对世间色相的执着,再看到白骨的不净,以开启对红尘的彻底厌离,从意识上断除贪淫,最后证得空性,了悟一切种种不净和无常而超越生死,而关于修习不净观的方法,不管① 起于道家哲学,初见于太极拳武术技法术语。② 有的称“白骨观”,详见宋珂君的 《“白骨精”考辨》。⑤③ “五停心观”是佛教文化中旨在使最初入道者的五种过失——贪欲、嗔恚、愚痴、业障、散乱停止于心的观法,观法是观想真理的实践方法。④ 佛教术语,指事物的形状外貌。⑤ 出自《楞严经·卷五·二十五圆通法门》,摘自中国佛教网是观想尸体腐烂渐渐变成白骨,还是观想满世界白骨散杂,主要还是用来破除我执。《西游记》鲜明的神魔色彩昭示了它并不适合与凡人社会中的各种状态进行机械僵硬的对比符和,虽然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但它不是全然写实的,更多的在写“心”,把佛教抽象的“心” 具象出来,无论心性、心魔、心神,若想更好地接近作品本身,还需从“人心”和人生的角度去看。关于“心”,佛教里不乏细致言论,巧合的是,《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就特别提到了乌巢禅师曾向三藏传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心经》)的情节,书中称“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①。《心经》篇幅短小,但是在佛教里,它的地位的确十分特殊,几乎将大乘佛教的精华都囊括在内,而巧合的是,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和《心经》也因缘匪浅,多次靠它渡过艰难苦厄,虽然南北朝时已经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但在唐代以后,最通行的是玄奘法师的译本。白骨精不是佛门弟子,但是通过她的行为表现,却可以恰如其分地印证佛法修持的讲究“色空不二”、“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色空一如”②,如《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受、想、行、识即“五蕴”③,其中“色”相当于物质,正如人的皮囊躯壳和尸骨,“受、想、行、识”相当于精神心理,由五蕴构成世界,即精神和物质整体不可分,说的是佛法的心物一元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要从心法和色法上证得空性,才能度一切苦厄,了脱生死,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看破色身皮囊尸骨的“不净”和“空”,心里仍旧怀揣着对色身执着的贪欲,也是不能超越生死的。而“苦、集、灭、道”④是佛法上的四圣谛,谛即真理,五蕴属于集谛,把苦谛灭了就是道谛,要灭一切苦,先灭一切集,如何灭一切集?得了道才能灭一切集。佛常说:“众生皆苦”⑤,妖魔鬼怪也“苦”,他们没有得道,即没有参透红尘生死,而撇不开对色相的执着,故而没有泯灭集谛,就还处于无限苦厄之中。(二)原著《西游记》中的“白骨精”1.反面角色——案件还原小说有正面角色,必然就有反面角色,组织西天取经的集体体制既产生了唐僧也① 同下文“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摘自《西游记》83页。② “色空不二”、“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色空一如”皆为佛教术语。③ 佛教术语。④ 佛教教义的术语⑤ 佛教常用语。产生了妖魔鬼怪,没有反面,正面便无所谓之“正”,两者相互依存参照而得以成就完整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故事情节不复杂,说的是“白骨夫人”三次变化模样“戏弄”唐僧,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无奈唐僧肉眼凡胎不辨真假,一而再再而三冤枉孙悟空,加上执迷不悟的唐僧经不住猪八戒谗言挑拨,反而把保护了他并打死妖精的孙悟空狠心逐出师门。在《西游记》取经途中出现的众多美女妖精里,白骨精可谓独放异彩,她是一个多年成精的骷髅妖魔,擅长变化,惯施计谋,人们对“白骨精”印象深刻,或许也由于白骨精的特别。《西游记》中的妖精,绝大多数是动物幻化,少数由植物成精,这么分划的话,白骨精无法归纳到其中任何一类:因为她只是一具骸骨,没有血肉之躯,脱离了生命形式,是个比较另类的妖精,天生防御能力和抗击打能力也低,一把老骨头是经不起锤打的,尤其还碰上孙悟空那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白骨精出场与《西游记》其它卖弄情色试图占有唐僧的玉兔精、金鼻白毛老鼠精、蝎子精等女妖不同,精明而实际的她更侧重于即时解决自己的生命问题。有了单纯动机,她估量到自己单凭法力或武力都不能战胜孙悟空,为此她很好利用了自身智慧和专长,三番破坏取经团中领导人唐僧和孙行者的关系:第一次是带着踩点试探的意味变作了一个“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①月貌花容的十八岁女子,花言巧语去哄骗那动了凡心的猪八戒和盲目慈悲的唐僧,孙悟空打死这假农妇后,便引发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不满,明显暴露出唐僧对孙悟空不完全信任的事实,因为信任存在缺陷,唐僧当然也就不会真的认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见唐僧容易上当,白骨精第二次又变成一个两鬓尽是白发、满脸皱纹的八十岁老妇,但未见开口又被孙悟空打杀了,由此增加“向善”唐僧和“惩恶”孙悟空的矛盾;事不过三,两次出化了元神得以脱身的白骨精不甘心无功而返,铁了心要和孙悟空死磕,第三次变成了一个念珠在手,口诵佛经的老公公,但她自不量力,疏于防范被孙悟空一棍子绝了灵光。白骨精自导自演费尽心机却没沾到好处,倒给孙行者活活暴打了三棍子,头两棍子因唐僧师徒唠唠叨叨给了她施展“解尸法”的逃脱时间,她金蝉脱壳一口气顶住了,第三棒估计是她失去判断,一口气没有及时提上来去防备,由此命丧黄泉。几乎只是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是可惜,白骨精注定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根据原著中“案件”陈述的资料,其死因源于没能在第三次施展“解尸法”顺利及时地逃脱——孙悟空有① 摘自《西游记》114页感于前两次的教训,叫白虎岭的当坊山神、土地在半空中照应着十方围堵白骨精,终于一棍子把狡猾的她打得魂飞魄散。事情常常这样:尽管你很费力做了一番准备,可是在关键时刻,记忆力和辨识力却不翼而飞。与唐僧师徒斗智的初期,白骨精的确技高一筹,但白骨精也容易在“胜利在望”的错觉里放松警惕,察觉太晚便要了她的命。不过,犯罪逻辑精密的白骨精圆了一个前后衔接的斋僧三口之家故事,制造了能迷惑唐僧并冤枉孙悟空的人尸伪证,一次次加深了对唐僧师徒的连环攻心战,令他们原有矛盾爆发,这也导致了孙悟空在西行取经路上第一次被动离开唐僧。这方面而言,白骨精比孙悟空聪明,因为最聪明的人善于将别人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己所用,白骨精看准了“能者”孙悟空受“无能者”唐僧制约束缚的实质关系,她触碰的就是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潜在“眼光”矛盾和观念、性格上的尖锐对立,使唐僧下意识里对孙悟空的排斥态度暴露出来,引发师徒间负面情绪。白骨精被打死了,倘若这是一段历史,因为发生过,都难免会让老资格的历史评论家说成是不可避免的。“无主”的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的玄奘西行取得了真经,基本蓝本如此,《西游记》里的唐僧便必然不会死在半路上,那么死伤的必然会是阻碍他前行的各方妖魔鬼怪,加之各种罪过附于其身,白骨精失败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打散了西行四人组。2.扶“正”再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概是《西游记》里最精彩的段落之一,几百年来人们总乐于挂在嘴上反复品评,其中不少声音在批评唐僧不明就里,替孙悟空鸣不平。小说里最突出的角色是孙悟空,他是取经路上的重要保障,聪明机智、勇敢顽强,不仅能看清妖怪的本来面目,面对困难也从不轻易低头,自从皈依法门戴上紧箍儿,一片忠心护送唐僧从不言悔,可是孙悟空缺乏沉稳的意志,骄傲自负、脾气粗暴,容易冲动和意气用事。而对于唐僧,毕竟他只是个平凡人,出入非常境地不见得能理解非常规现象,这也就不能怪他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而在面对问题时失去判断了,其实,《西游记》更侧重描绘唐僧坚定的佛教信仰,所以他更乐于把每个人都看做是慈悲为怀的活菩萨,即便他没有降妖伏魔的本领,性格表现却更贴近生活大众。孙悟空、唐僧都不完美,那再真正设身处地想想那个看似恐怖、被当成典型邪恶分子的白骨精,其实她也挺“可怜”。白骨精“可怜”的根本原因是其修炼的艰苦。“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羓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又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无庄堡人家”,白骨曾经为人,至于如何会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是个谜,书中没有过多解释,她若不是被谁远葬山林,就是含冤死在这“西山四十里”地的,或是山中有过人家,或者白骨精是迁徙到此修炼的鬼魂。其修炼环境有些恶劣,起家的基础仅是一堆粉骷髅,真可谓是出身低、底子薄,在这一点上白骨精连小屁孩的红孩儿都比不上。在后来的取经路上,“圣婴大王”红孩儿同样变成凡人哄骗唐僧师徒,他察觉孙悟空要伤害自己时也使了“解尸”之法抽出元神逃走,当然,红孩儿比白骨精成功,或许由于红孩儿的父母道行都很深,他从娘胎里带来的腾云驾雾功夫更为优越,加上“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②,而相比而言,白骨精修炼时并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待,也就是说她入不了“机缘”③。白骨精要吃唐僧肉的首要目标和直接结果,无非“起死人而肉白骨”④,使自己再次拥有和其它妖精一样的有实感的血肉生命资本,获得正常的生命形式,挣脱轮回死灭的束缚,化虚为实,改变自己的尴尬处境。“可怜”她先天不足、法力不济,地方统御能力又不行,她是西天取经团会师后遇见的第一个妖怪,在故事编排上,作为初期出场的配角,大多能力较一般,白骨精恰好功力较弱。而有关她的故事中,除了她口中提及的“家人”,整个过程都是她在单独行动,危难时更不见她所谓的“家人”。白骨精稍微精妙之处便是她那惟妙惟肖的变化,略显技能上的笨拙,能骗唐僧和实力一般的猪八戒、沙僧,但一遇见孙悟空就立马露馅了,还一点不敢正面去招惹。另外,白骨精也缺乏硬件法宝,几乎是赤手空拳,这也可以理解白骨精的三次出现何以匆匆忙忙、缩头缩脑的了,只不过和唐僧师徒说了些话、打了照面就一命呜呼,这种下场在《西游记》的妖魔鬼怪里无疑最悲惨。当然,在常人看来,白骨精先天就不招人喜欢,第一印象就给人阴森恐怖感,协和美感全无,谁会对她大慈大悲?她没有被谁收为宠物或门守的潜质,被利索地打死更像是命中注定的事,偏偏印证和符合人情寡淡的世人常常注重外表、以貌取人的好恶,在她最后一搏时,山神土地围困她,使其更没有机会逃脱死难,换句话说,她的整个行动是没有“家人”拦阻的,倒也不见山神土地等基层小神在前两次做什么实事去提醒唐僧师徒,而像是放任白骨精作恶一般,就等着冷眼旁观孙悟空出头,唐僧一① 与后文“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无庄堡人家”同摘自《西游记》114页。② 摘自《西游记》第四十回,177页。③ 机缘指众生信受佛法的根机和因缘,佛教术语。④ 出自《国语·吴语》,摘自超星读书网. ①错再错,说明在平日里,如若不是山神土地疏忽职守不管事,就是神力不够的他们可能受制于白骨精,或者两方一直相安无事,白骨精对唐僧下手是“激情犯罪”①。如果要塑造“英雄”,必须要有英雄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不管英雄的敌人是“被迫为敌”还是“主动为敌”,以佛道惩恶锄奸的名义成就我等“金身”②,这便是浅薄“功德”③的隐秘奥义,而“正邪”的评判难以说清。在世人看来,“长生不老”是一种特权,引人驰往疯狂,既然特殊就难以达到公平,这就明显反映出《西游记》等神话故事里制造的“猫腻”,表露出不合理和漏洞。残酷竞争下,垒“尸”而上才能达到致高点,而垄断“长生不老”的能者为了平衡制定了规则,这就有了西游的“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白骨精就是堆砌尸山的牺牲者,是被淘汰的失败者。而在西游执“法”的潜规则中,根据小说的记载,白骨精被孙悟空判处了死刑“斩立决”,而且是西行结合组队人员到齐后的倒霉第一妖,仔细分析白骨精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背景不难发现,白骨精和后面同样判处斩立决的虎鹿羊三怪、红鳞大蟒、蜘蛛精七姐妹、豹子精、六耳猕猴、黑河妖、母蝎子精、万圣龙王、松柏竹树精、青龙山三犀牛,全都是亲戚朋友中无人在神界天宫或西天佛地等“高大尚”大体制部门工作的野生“平民妖”,没有后台背景支撑,一旦东窗事发就陷入四面楚歌,与那些当场宣布无罪释放的、或作为弟子跟随的“官家妖”相比,彼此所犯的罪行轻重有别,可是并非谈得上“民妖”④、“野妖”就罪大恶极、真正该死。如此设定似乎有失偏颇,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现实中赤裸裸的怕硬欺软、恃强凌弱、犯科作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样是妖魔,因为身份地位不同,待遇就是有差别,这和人几乎一个模子,不只是《西游记》,在其他许多魔幻故事里,同样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的妖精,他们修炼的功果和最后的结局都是不同,这倒是又影射了人生浮沉的无常变化。二、《西游记》“白骨精”的设定(一)人物塑造基础考量《西游记》中的“白骨精”人物形象的塑造基础,不难发现作者也是想借其引发人对鬼怪的情绪共鸣,基于人对“生死”来源去处不可知的陌生和恐惧,人们往往对已经丧失了机体生命的死尸感到害怕,对骷髅亦是如此。 ① 激情犯罪是指人在受到某种外界情境的刺激、整个身心状态极其异常时所产生的犯罪。② 金身指装金的佛像。③ 指功业与德行,泛指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善事。④ 相关观点详见醒着先生的《西游谈官》.原著说白骨精住在白虎岭白骨洞,地名意味深长,所在的地方有虎狼出入不假,是否据此命名不得而知,不过,在八卦中,正西方即白虎之位,就是唐僧师徒要去的方向,在卦象上是兑卦,代表泽,五行属金,代表少女位置,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白骨精是“白骨夫人”,而不是“白骨郎君”了,而因为五行属金,白骨精自力更生、性格刚硬干练、凶狠诡诈便不在话下。当然,严格上说,取经队伍五名成员也能对应中国传统的五行,孙悟空属金,猪八戒属木,沙悟净属土,唐僧属水,白龙马属火。孙悟空是“阳金”,更胜白骨精的“阴金”。至于白骨精的技能,最显著的是变化和“解尸法”,作者吴承恩是个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明代知识分子,那么生存技能缺乏的白骨精便也可以当做是当时女性的写照,不管一位女性如何聪明,在生存空间里努力争取得到的选择和能力都不会很多。人选择地,地似乎亦选择人,《西游记》中,白骨精选择了西山四十里地,可这修炼环境并不能有力帮助她变得更强,但她能变化人形,按理是能到人间社会去谋生的,然而,白骨精和其它妖怪一样无法选择做凡人,更不可能做好人,因为在神魔故事里,凡人的生存状态基本处于最低层,不是被欺负就是被吃掉,受压迫更多,万物精华既然假我以生机,拥有能为所欲为、不受限制的某种特权和自由优势,岂能去做弱势凡人?如此说来,是白骨精自己选择了晦暗的孤独之地,顺了她的孤独和野性。(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命运白骨精不像其他 “情窦初开”的女妖,她们物质上应有尽有,故而可能认知升华想尝尝爱情的滋味去满足精神需要,白骨精更现实理智,只惋惜她虽然知道如何逐步从内部瓦解分化敌人,却仍旧认识不够深刻,按白骨精的戏份来说,作者似乎并不十分赞赏像白骨精这样耍小聪明的奸诈女性,在对其结局的设定上就体现了当时现实背景下,男权对女性的束缚,独立生存的强势女流的处境艰难,下场悲惨无望。即便如此,作者还是隐喻了女性具备大胆挣脱无形男权体制枷锁的可能性。西行取经的真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和一条白龙马而已吗?明里是这样的,但往暗处瞧探,其背后隐藏的是玉帝天宫、西天如来乃至地府阎罗的庞大后盾,与经过改编的各版电视剧《西游记》展现的不同,原著小说中实际一路保护唐僧的远不止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在《西游记》第十五回中就提到:“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①的事实,这些无名神祗加起来约① 出自《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62页。计四十位,无外乎负责观察记录唐僧师徒沿路表现,再就是在唐僧性命攸关而徒弟们不在身边时保全他①,当然,这还没有算地方的土地山神和路过的神仙,明明唐僧就是小说中表现最无能的人,却不改他是内部惊天体制的宠儿实质,可见如来佛祖的重视程度。但是,偏偏有人不服,四面八方妖魔鬼怪的背叛和逃离就是向整个虚伪体制的挑战,纷纷赶着流行吃唐僧,就等同于向无能者受宠的体制公开叫板,虽然它们每每被打压,最终失败或回归原有体制,可总有一股挣扎的力量。白骨精亦然,她虽然为了自己能长寿长生而不惜杀害别人,显得邪恶残忍,但是反观那些规定和决断别人生死大限的神佛阎罗,他们理所当然被默认有资格了么?难道白骨精从存在开始就不应该有任何反抗?白骨精也想冲破她自身的牢笼,只是她的能力远不足以使她碰触到那些潜在的强大力量,到底是寡不敌众、以卵击石,只能说她勇气可嘉。白骨精何以要设置成女性?除了表现阴气重,或许又有表现“红颜薄命”、现实中女人善变的可能,其必然的失败,更预昭了常人认为的女性独立自主不切实际的潜在观点,即便是后面能幸存的“官妖”玉兔精,她也要依靠体制内的太阴星君,用“独立自由”才能换得性命,势单力薄的女性无法对抗男权对她们所在空间的入侵,更是无法对抗无情天地罗网的摆布。(三)生死界限上的鬼魅妖精鬼魅本没有名字标签,白骨精似生尤死,似死尤生,死了又死,却还以另一种形态活在后世人们的记忆里,她是皮相色身变化的代表,倏忽女身又倏忽男身,倏忽年少又倏忽年老,我们仿若能从其身上看见无限轮回人生变化的迹象,无论性别、身份、寿命,无所不在运动中,执着于某一状态有违天道,莫如回到心性修行的正路。然而,白骨精和许多人、其他妖精一样无法释然,他们不懂得无常人生的法则,妄图在流速变化的宇宙中争求生命的永恒与不灭,这种典型的妖魔式的邪恶思维也从白骨精开始,在《西游记》后面的历程中延绵持续,真可谓祸及无数。当然,世人都喜欢走捷径,尤其当自己勤苦多时而收获甚微时,原有的累积正法就容易输给无稽的修仙速成法。在《西游记》营造的世界里,有助于妖精长生不老的东西非常稀缺,主要有蟠桃园中的仙桃、太上老君的仙丹、五庄观的人参果和唐僧肉四种。妖魔鬼怪特别是野妖们果断放弃了前两样,而五庄观的镇元子又太厉害,筛减下来只有唐僧可能吃到嘴里,既然机会千载难逢,白骨精岂能放过。 ① 相关论述详见韩田鹿的《大话西游》。由此,唐僧大受妖精欢迎,特别是受女妖们欢迎。在丑陋的男妖们强调用法力捉住唐僧吃他肉时,女妖们却多强调借由美丽得到唐僧的肉体,这就不只涉及有特别滋补功用的唐僧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噱头了,还拓宽了女妖们的别样视域——传言在唐僧转世的十个轮回里,他始终是未婚处男,若能和他结婚,女妖们就能得到唐僧十世未泄的宝贵“元阳”①,继而窥得混元天道成仙,表面上女妖们是输给了对唐僧的爱恋感情,但细究起来很复杂,在道家房中术里也不乏类似的从异性身上得到好处延年益寿的言论。然而,十分不幸,白骨精没有实质的肉体,这样一个另类女妖只能像个男妖一样试图吃唐僧的肉得到长生不老。不过,稀罕的唐僧引来诸多争夺者,坐看好戏的又是谁?或许,只是缺那么一点觉悟,令妖魔鬼怪和大罗神仙、诸天佛陀有了本质区别,那就是妖魔鬼怪不能接受和理解生命无论怎样长久终将会化为白骨微尘而归于虚无的大道,即便是神佛也不例外,所以他们才要牢牢把持为数不多的长生不老秘术,这个层面上而言,小说体制内的神佛也没有得到绝对的解脱,真正彻底的解脱是一种“空”的状态,如果妖魔鬼怪知道不取不舍、归心自然、不执着恶法逆行就能得以解脱,这也是时时可死,方能步步求生的真谛所在。某种程度来说,每个生灵都该死,但是最后唐僧师徒修成正果而超越了生死,在表现宗教理想的同时,却将人的思想引向另一个不可探知的世界,自相矛盾中暗喻了人对这个“人生无常”和死亡事实的变相逃避,不过,小说之流仅能做一斑窥看,《西游记》毕竟不是佛学经典,只是借现实社会生活的种种影子去论及修佛修道和人的心境。刨根问底去看白骨精被终结的经过,细心者会发现《西游记》隐藏着一个设计:第一次出现“吃唐僧一块肉长生不老”这类话语字眼的就是在这一回,却说白骨精在云端刚看见唐僧长老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②白骨精是从“家人”那里知道这些而有了念头的,那么“家人”又是怎么知道的?是谁放出的消息?消息既然传了“几年”,那么,如果白骨精的“家人”真能有慧眼,按理没等唐僧与三个徒弟集合完毕就应该“先下手为强”了才合理,可“家人”没有这么做就奇怪了。其他的白骨精要不持怀疑态度,处于观望状态,要不就是故意引诱“白骨夫人”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见放消息的人目的隐晦而深邃。而在《西游记》中,所谓“磨难”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如来佛,他是最初策划取经① 中医名词,指人体阳气的根本。② 摘自《西游记》114页。项目的终极首脑,凭他的角色定位,项目不单是势在必行,潜台词简直就是要求必须成功。而“磨难”的落实者是观音菩萨,是他出面引领唐僧开启了西天取经之旅,这是考验和历练唐僧的需要所致,但在《西游记》中早知道唐僧背景历史的人物只有如来佛和观音菩萨,最终章里,灵山诸神都在佛前听讲,唐僧等近前受职,如来佛祖才在众人面前公开承认说唐僧的真实身份:“圣僧,汝前世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①唐僧自己自然是不知道的,而其他诸佛诸神的消息竟也都没有白骨精“家人”的灵通,那么在“秘密”的小范围传播网间,消息只能是观音菩萨那边放出去的。这简直等同于钓鱼执“法”,明知道“众生”苦,大家都有“长生不老”的欲望,如此借白骨精家人放出一个噱头,自白骨夫人之后也就开启了后面一系列吃唐僧肉的热潮。可怜十方妖魔鬼怪太认真,幼稚的他们并不知晓:认不得“真”的时代,一定要认“真”,就只有活活“饿死”!而所谓“秘密”本身就极有可能是孕育“诈骗”的温床,即便吃了唐僧,真的能如愿长生不死?任由这个无法考证的长生不老秘方在妖魔鬼怪那里疯传,谁也不知道真相。但唐僧是神佛体制下的宠儿,如来、观音好不容易给唐僧配发了几个各有来历的徒弟,“便衣”神祗也派出了,唐僧若死了或伤残了,作恶的妖魔也怕是命不久矣。而常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许真正厉害、能撼动天地的大妖大魔都知道内在真相而对唐僧一事嗤之以鼻,完全不屑于出手,平等去想,神佛能得到自己的法门长生不老,能与其抗衡的黑暗势力上层没理由就没有自己长生不老的门道,倘若如此,来害唐僧制造磨难的敌人势必不够,难数不齐、锻炼不达标何以成就唐僧的业绩?没有那么多磨难怎么突显经书的珍贵和来之不易?那么许多“官妖”下界给这九九八十一难凑数就变得十分顺理成章了,既然“官家妖”是间接奉命行事,他们最后能得以逃脱严厉处罚也合理了起来。体制内部“作弊”的机密没有泄露出去,舆论的作用倒不可低估地发挥了,听信者就这么轻易相信了“吃了唐僧能长生不老”的话,落入人家设计好的圈套,白骨精就是这么给孙悟空做了活靶子。《西游记》里“白骨精”不自意在变幻中演绎了“色即是空”②,原本空空如也,徒劳逆转也是“空”,最后回归的还是“空”,然而,所谓的“空”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却还是什么都存在,例如白骨精幻化出的阴影,阴影可以杀人,缘于它爬进了内心。唐僧师徒身处其中看得不够真切,跳出这个局域去俯视《西游记》,原来一切① 摘自《西游记》第一百回,439页。② 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用语。那么明晰,攻心战无形无相,又在转化中有形有相,着实在无规则中落入了规则。吃唐僧肉求得长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现实只能是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并确保自己的安全,不认准这个,白骨精活该命绝于此。三、波及后世的“白骨精”和“僵尸”(一)意味性名词1.贬“白骨精”“白骨精”属于妖精,在中国定义“妖精”时,大多具有贬义。比如在社会风俗迷信中,指“多年老物变成的妖怪”①,通常是“有妖术而害人的东西”或“邪恶、荒诞、迷惑人”②的存在。因为妖精作为“异端”不见容于人,“妖精”也常用于比喻凶恶害人的敌对,在中国,妖精的传说有很多,明朝后顺应小说素材的需要,多把妖精和鬼怪渲染成了邪恶的化身。在现实当中,像“(原形名)+精”的公式也被当做损人之用,“白骨精”也不例外,曾被用于比喻或代称白净皮肤、骨感的不正派的女子,多用于女性之间语言符号类型的诅咒,是个极具贬义意味的名词。而基于明清小说的发展,《西游记》的深远影响,有关“白骨精”的民间约定俗成的歇后语也随之产生,如:“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调”、“白骨精的饭食——碰也不要碰”、“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白骨精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原形毕露)”、“白骨精装新娘——妖里妖气”、“白骨精送饭——有野心;没安好心”等。2.“旧瓶装新酒”进入计算机时代,汉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呈现新的发展,近十几年来,在汉语新词中就出现了一种充分利用原有词汇的外在形式去表达新义的“旧瓶装新酒”现象,缩略词“白骨精”也在其中引领新风。以入围《西游记》而深入人心的“白骨精”在当代人们的语言生活环境中发展变化,原来具有冷艳、恶毒、贪婪、狡诈、残忍特征的“白骨精”形象换了新面孔,不再妖气逼人、令人厌恶,反而变得地位高贵、令人羡慕,它是当代的部分白领阶层和中产阶级的代名词,取“白领、骨干、精英”之意,三个连续名词缩略即称“白骨精”。何谓“白骨精”?根据现在对“白骨精”人群的规划,这个概念更多指向有较高学历和阅历,所从事工作环境整齐幽静,行为举止得体大方,收入相对丰厚,头脑精① 摘自《新华字典》第11版247页。② 摘自《新华字典》第11版577~578页。明,能在机关部门事业单位起着骨干精英作用,有一定生活品味的写字楼白领阶层,全然不再是原版的“白骨精”了,和“白骨夫人”几乎没有关系,突显了人性修养的正面能量和无限魅力,或青春靓丽,或时尚洒脱。(二)舞台、影视荧幕上的新式“白骨精”在《西游记》中,数量可观的妖魔鬼怪,活生生成为能弘扬神界法力的有力宣传和反面教材:不管服从或背叛,逃离或归顺,都在神佛的手里,逃不出一个限定范围,大势之下却仍旧得低头。身为僵尸的白骨精丝毫不例外,她是被邪物妖气附着的尸体修炼得的妖精,合格的反面形象,何况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也曾是受到过神佛改造才皈依佛门的惊天“妖猴”。《西游记》这一难有些猝不及防,好色贪吃、自私惫懒的猪八戒因为私欲给白骨精利用而煽风点火,导致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不和谐矛盾爆发,在她出手的前两次里,孙悟空的粗暴意气不但没有使他消灭白骨精,反而误中诡计被离间了原本不稳固的师徒情谊。白骨精是不厉害,但“攻心为上”①,经过这次惨痛经历,孙悟空应明白他与妖精之间的斗争充满了复杂性,绝非单纯的武艺较量那么简单。从后来孙悟空降妖伏魔的经历来看,他已学会了收敛,当年大闹天宫、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居然一再“败”在某些妖魔鬼怪手里,而不得不向天宫佛界求援,这与其说孙悟空的本事大不如前,这些神仙们在他被五指山压了五百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整顿提升,不如说孙悟空摸到了一些处世门道,逐渐在羁绊牵引中达到了人际和谐,这方面算作是儒家社会关系理念,当然,骄傲自负的孙悟空会变,和不知死活来挑衅的白骨精有着密切关系。而对于唐僧而言,白骨精轻而易举揭露了他内心深处对悟空信任薄弱的真相,简直是被白骨精打入内部而不自知,然而,唐僧经过这一难失去孙悟空,在后面的劫难里反而更能体会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点化孙悟空给他做徒弟的苦心,为他后来摒弃偏见与孙悟空重归合作、缓解矛盾奠定了基础。或许安排这一劫并不是借白骨精让孙悟空就此离开唐僧,而应该是让唐僧更离不开孙悟空,要求唐僧和孙悟空展开后面的“修心”之旅前各自做一番反省。孙悟空走后,唐僧等人仍旧一路向西,白虎岭徒留凄凉白骨,莫说妖魔鬼怪除掉了,须知心魔仍在,心猿未定,一个白骨精只是个开始。这样一个极富启迪教化意义的形象,难怪“白骨精”经久不衰,估计她是《西游记》里最脍炙人口的反面代表了,在吴承恩的《西游记》出现后,除了其他文学体裁,坊间①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摘自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说书、民间书画刻板和后来的戏曲演绎里继续传递着“白骨精”的故事。在新时代中,也出现许多版本的《西游记》影视,连带外国也借由《西游记》的许多角色原型或多或少做改编、二度创作,如越南版、日本版、美国版等,而抽取孙悟空原型做文章的更多,如日本动漫《七龙珠》、《最游记》。但其他从《西游记》出山并且有幸能继续活跃的妖精就不多见了,“白骨精”是幸运的,但因为文化的差异和理解的偏差,现代“白骨精”已不再拘泥于“白骨夫人”,其代表的“尸魔”、“僵尸”形象才是予人无数想象的源头,代表死亡的骷髅白骨仿佛真的成了精,在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里,在人们纷乱的思绪里饱受精华,融合更多当下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形态特征,虽然它们依然是黑暗、死亡与执念的代名词,但表达这个形象的情绪态度和展示角度有了更大的艺术填补空间,特别是以“白骨精”为辐射点引发的挖掘此前此后“僵尸”的种种民间传说,又使“僵尸”分出了阴森恐怖的白骨骷髅形态、失去自主思考控制的腐尸形态、类人的活死人形态等错综复杂的灵异产物,它们都表达了当下时代的人们对于死亡的体悟和对生命存在的探索。经典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无数导演搬上银屏、舞台,如此出名主要还是因为在这短短一回章,将唐僧的无知愚昧、孙悟空的目光敏锐、猪八戒的私心欲望、白骨精的鬼蜮伎俩表现得酣畅淋漓、入木三分,人物形象特点合情合理。与时俱进的,在这个从数十年前的严肃社会走向娱乐社会的时代的中国影视文化里,“白骨精”也呈现出多元变化的特点,在艺术形象的重新设计上不可避免附着了大众审美的印记,对“妖精”赋予更多的人情世俗化的言行思想,使之越加饱满唯美唯善。例如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中“白骨精”的别样演绎,白骨精不再无名无姓、孤身一人,有了名字“白晶晶”和同门师姐,和人一样的七情六欲,更见其可爱。此外,有别于原著还加入了许多搞笑元素的香港TVB经典力作《云海翻腾孙悟空》中,经过改编的“白骨精”形象则突显了当下社会生存环境更为民主公平的时代特征,女性意识得到认同,女性社会地位提升,对人性特征的刻画更加深刻,即便身为妖魔,竟也能似神仙一般逍遥自在,而不再一昧执着于长生不老,展现矛盾多指向了像人一般的爱恨情仇。另一方面,随着《西游记》走向世界,类似的魔幻历险、彰显强者能力、不同性格的人组团结伴走世界的艺术类型的塑造方式也流行起来,如《降世神通》、《海贼王》、《死神》等,仿佛单个个体的英雄已然难以驾驭这个越来越宽阔的变化无常的世界一般,影射了时下世界包容不同个性的意识认可,当然,这应该与类似《西游记》游历冒险式的奇幻故事的传播影响有着莫大关系,回想起来,白骨精不就是单枪匹马走向失败的吗?这是一个要命的教训。(三)“僵尸”兴起的大环境《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只是“僵尸”之一,白骨夫人算是“僵尸”之中有故事来历的,能借附小说出名,但小说里并没有十分突出她身为“僵尸”的无情残忍,符合一般人能理解的黑暗的心理承受范围。和其他幻想的“妖魔鬼怪”一样,新式“白骨精”多被改造成偏温和的形象,这与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极大地破除神鬼封建迷信有着深刻关联,神鬼起源于人自身的恐惧和不安等因素,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宇宙万物的探索进入一个新的展望角度和高度,有了更多信心,胆子也就大起来,对神鬼起疑和摒弃屡见不鲜,对妖魔鬼怪的绝对恐怖逐渐成为一种寻求刺激的方式和猎奇的落脚点,更有甚者,戏谑起“鬼神”。但不管如何相待,各种传说神话中的人物角色还是在现代发达的文明中承载人们感情、观念、理想和诉求的媒介。考古学、历史学等研究出现后,世界范围内关于“地下”的各种谜团此起彼伏,各地“尸”文化是为其一,《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以点及面,当下诸多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中,正盛行着“僵尸”、“丧尸”、“盗墓”、“吸血鬼”、“尸魔”类别的恐怖文学作品、影视动漫、游戏、主题观光等,血腥的“僵尸之风”可谓席卷全球,暗影浮动在主流文化之下,其中传播的不是简单的人对死亡、行尸走肉、无法控制的离乱恐惧,还有人在快节奏娱乐时代里具象化人生意义与死亡思索的种种意蕴,反映的也是现代社会对各种意识流的包容理解,对以往人类恐慌根源——死亡问题的更直观的面对和情绪态度表现。例如日本动漫《散华礼弥》、《尸姬玄》、《尸姬赫》、《东京食尸鬼》,中国国产动漫《尸兄》,又如华纳影片公司出产的人偶动画电影《僵尸新娘》,带着一点当代民主喜剧感的恐怖故事里,附带着冥婚痕迹,女主人公虽然已经死在阴森寒风里成了僵尸,但她始终对爱情充满美好希望,最后她为了保全爱人的生命,化作千万只蝴蝶踏着月光飞向远方,完成了其对死亡的超越和生命的升华。而也有像《通灵男孩诺曼》那样的家庭题材电影,故事中的现代人已经将“僵尸传说”作为观光特色和地方历史的象征,没有了可怖的情绪,面对僵尸倒还生发勇猛对抗之势,此时,僵尸成为长久受到诅咒而得不到解脱的对象,是真正需要寻求活人帮助的弥留者。当然,现代人类社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与大自然关系的紧张,人类自身存在的未解之谜,关于死亡的禁忌领域都还有诸多的未知与不可探寻,对于此,娱乐时代的人固然可以怀着比较温和的方式自我安抚来自生命深处的恐惧,但如果怀着比较严肃低沉的态度去写实、还原历史悠久的神秘文化、尸文化、异化人和超自然灵异现象,相关纪实影视艺术带给人的就绝不会是那么纯粹无聊的戏谑调侃了。依附着灵魂拷问,与生俱来的恐惧里可以分明察觉到生死隔阂的对立,而人尸相混、“僵尸”已经成为了一种似人非人、似死非死的恐怖游离状态的表达,超越了常规的划分。若西方英雄电影《灵魂战车》尚还属于诅咒与死灵惩恶的想象,像《生化危机》系列、《丧尸出笼》、《死亡航班》、《活死人之夜》、《突变活尸》、《僵尸肖恩》、《僵尸世界大战》等便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活人危机”的僵尸电影了,充满暴力血腥气,赤裸裸暴露了生命的脆弱和目击死亡的人类遭受的恐慌和离乱。而许多冒险悬疑电影也乐于融合“僵尸”、“骷髅”、“尸妖”等尸元素,如《魔界》、《加勒比海盗1黑珍珠号的诅咒》、《四大名捕1》等。而关于僵尸,在中国人看来,经典的影片莫过于林正英系列鬼片:《僵尸先生》、《一眉道长》、《僵尸叔叔》、《金装鬼打鬼》、《僵尸家族》、《人鬼神》、《音乐僵尸》等,另外还有《尸家重地》、《猛鬼差馆》、《鬼咬鬼》、《湘西僵尸王》、《千机变Ⅰ》等,多为港台经典,这类僵尸题材能在南方、两广流传得更多,这与中国南方特有的丧葬文化、少数民族巫文化、神秘方术、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历史传说等复杂因素有关,随着教育的极大普及、言论自由以及自主创作的发展、互联网等传媒手段的改善,与此有关的文学作品、漫画刊物也如雨后春笋冒出来,如《盗墓笔记》、《鬼吹灯》系列、《茅山鬼道》、《僵尸笔记》、《华夏僵尸》、《有只僵尸爱上你》、《逍遥僵尸》、《行尸走肉》等等,可谓在奇幻小说中大行其道。至于游戏,涉及“僵尸”,如丧尸、骷髅死灵、地狱白骨形象的更是多如牛毛,各大网络的“植物大战僵尸”、“僵尸牧场”、“地下城勇士”、“死灵法师”、“行尸走肉”、“僵尸幸存者”、“死灵骑士”、“僵尸OL”、“流放之路”、“堕落星球”,,,,各款风靡的游戏也在这娱乐时代呱呱坠地,无所不包的互联网已然是个既问“苍生”又问“鬼神”的大平台了,昔日的恐惧无知都被搬到台面上任人拨弄改造,“有钱能使鬼推磨”已经不新鲜了,现在是“鬼推磨帮自家赚钱”。(四)“僵尸”的世界博览1.东方僵尸 气血运行流畅才能使人活,除了思想、灵魂这种不可预测检验的存在,人生在世,死了怎么的都有一具尸首,生死的直观区别也在于身体是否有气息,血液是否在运行或停滞。医学上表示:血液能帮助大脑思考,因为它能够积极地调整神经元处理信息的方式。如果血液不再运行,一具“僵尸”没有思考能力和理智感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僵尸”并非出自《西游记》,但中国“僵尸”因为“白骨精”而越加有名,传说僵尸是人处在生死过渡期时受到某种不可知外力作用——“尸变”导致的,通常发生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尸变时尸体不能正常腐化干净,并会无意识地活动起来。在中华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人们始终对于死亡充满着各种想象,加之世上确实存在着许多荒诞离奇的灵异事件,人们对于人死后尸体的各种异变便开始形成了各种解释,乃至于形成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对“尸变”划分不同的类型。如分成有十八种——僵尸、血尸、荫尸、斗尸、肉尸、醒尸、皮尸、玉尸、毛尸、炸尸、汗尸、行尸、走尸、甲尸、石尸、木尸、菜尸和绵尸,其中,僵尸和血尸最凶狠。但民间也存在僵尸六个等级的说法——浑身长白色茸毛而怕光的白僵、长黑毛而吸食人血的黑僵、行动以跳为主的跳僵、擅长法术且吸食精魂不留外伤的飞僵、能屠龙引瘟神近乎魔的魃、生活在极阴之地的魔王僵神。其他品种还有身体呈紫色的紫僵、呈白色的白僵、呈绿色的绿僵、运动时会长毛的毛僵、部分尸骨不化的不化骨、完整全尸不朽而无法移动的伏尸等等,在许多民间传说、志怪志异小说中可谓“争奇斗艳”,无所不有。“尸文化”的兴起并非偶然,僵尸“横行”不是单单一个《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就能挑起的,这个关于已经死亡而仍旧不安分的“僵尸”、白骨骷髅的死亡展示现象更多的来源于人类自身经历、历史、传说、风俗、信仰、文化等的综合作用。毕竟尸体能引发人很多联想,甚至现实中真的有比缺了内脏的木乃伊更令人称奇的“死而不腐”的尸体,例如1972年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遗址考古出土的“辛追夫人”,她死于公元前186年,逾时两千多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尸”,举世闻名。1975年湖北荆山凤凰山发现的千年西汉男尸“遂”,2002年连云港出土的汉代湿型古尸“凌惠平”等,人必然是会死的,但尸体未必不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安葬后尸骨化作微尘也需要环境。“死亡”在现代的各种媒介中得到凝聚式的表达和描绘,其背后附带的人类记忆已然不能运用所谓的“科学”来阐述了,因为以“脑”为中心的西方科学本身是个人造系统,希伯来文化发展成了科学精神,希腊文化开拓了科学方法,这注定了其必然的局限,现代西方研究已经发现其追逐科学的弊病和问题,倒是在以“心”为中心的东方文化中找到了出路,极大认可了“心脏是大脑的大脑”观念的可能,但讽刺的是,不少东方人却在渐渐丧失对自身优秀文化的理解力,一味吹捧西方科学,流失了信仰和自然直觉感知能力,“丧尸”一样失去了某种灵气,由此推断,“僵尸”之流得以流行与人自身深层意识的忧患、迷茫以及“生存危机感”的感知相关。必然与偶然同在,绝对唯物和绝对唯心一样偏颇,无限可能塑造了世界,人若微尘活在朗朗乾坤间,在东西方形式不一而实质相仿的各种神秘文化里,直觉、天赋、“灵”、“心”一类的原始文化仍旧影响着千万年后的人们。《西游记》等魔幻故事到底还属于文学范畴,但即便是虚构的“白骨精”,素材也来于实际生活经验的积累,许多东西在现实中有例据可考,如宗教、丧葬、阴宅风水、“通灵”、灵媒、巫师,关于“千年不腐”、“活死人”、“养尸”、“诈尸”、“尸变”,民间宗教法师、方术士的“观落阴”(灵魂出窍)、“茅山术”(又称“玉女喜神术”)、“阴山法术”、“借尸还魂”等,在东方这大片倾向于直觉文化起源的领域,民间还真流传着许多“僵尸”传说,存记载的便如1872年清朝期间,广西地区的僵尸袭人之谜。这似乎能使人理解以前的僵尸电影中的“僵尸服”缘何与清朝官员的那么像了,若非那段历史轰动一时,恐怕也不会有这种设置。僵尸在人看来是没有理智感情的,失去了思考能力,只能凭借活人的呼吸方向判断目标,形成僵尸的原因更多可能是其死去时含有极大戾气、怨念等邪气,之所以吸食人血,也许起源于活人与死尸的身体差异,死人威胁活人很像是下地府拉垫背,这也是人们潜意识里自私怕孤独的表现。据清朝袁枚的《子不语》记载,僵尸还有其他别名,如“移尸”①、“走影”②、“走尸”③,关于僵尸的形成,还有“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的说法,认为人死之际,“魂一散而魄滞”,“世之移尸走影,皆魄为之”④“火葬”来源于佛教,现今为防疫和节约土地也十分提倡这种处理尸体的方式,而古代儒家讲究“土葬”,即便是掘土埋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儒家文化区对此的态度还是很严肃的,因为其中暗藏了易经阴阳风水、子孙气运命数等深奥天道,而相关地理堪舆的历史、文献、专著、门派等也已经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华夏文化标杆。例如,按福建永安地方民间传统的葬理说法,选择阴宅风水讲究龙脉“穴气”,即墓葬穴位的地气,在许多明、清和民国永安堪舆先生的手抄风水秘笈中,有关凶恶之地“养尸地”的记载比比皆是,在诸如青乌子的《葬经》、郭璞的《葬书》、管辂的《地理指蒙》、杨筠松的《三龙经》等许多葬理辨龙经书和民间传说中,均认为“养尸地”在丧葬风水中最为恐怖、危险和忌讳,遗体误葬“养尸地”后,人体肌肉及内脏器官等不仅不会自然腐烂,毛发、牙齿、指甲等还会继续生长,尸体因天长日久夺日月之光并① 出自《子不语·卷一·南昌人士》9页。② 出自《子不语·卷一·南昌人士》9页。)③ 出自《子不语·画工画僵尸》,摘自随便看看吧文学网.④ 与下文“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同出自《子不语·卷一·南昌人士》9页。汲取天地山川的精华,部分身体机能恢复生机,有如死魄转活便幻变成“僵尸”,四处游荡以吸人的精血为生。而像“湘西赶尸”、“赶鬼”,在中国有着安土重迁、“他乡为客”的说法,“吾心安处即吾乡”,人的尸体流落他乡可能变成僵尸,执着要回家乡,那么“赶尸”便不是为了镇邪,而是为尸体主人的安置负责了,人们相信身体存在着与故土共鸣的磁场,即便人死了,尸体还能感应磁场。另一方面,东方人相信“一物降一物”,正邪“二元对立”,无可避免会针对这些以尸体为基础衍生的鬼魂邪祟建立发展制裁的法门,诚如“茅山法术”这种令人心生敬畏的驱鬼降魔的方术,其力量也是汇集神秘大自然的能量而成,历经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发展,茅山法术系统日趋成熟,它不只出现在许多古典志怪志异文学作品中,还存有相关茅山法术的书籍、符咒、门派形式等,尤令人们慨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个人所见鄙薄寡陋。2.西方黑夜传说——吸血鬼东方的现代僵尸之所以会无一例外“好食人血”并趋于统一的害人倾向是因为吸收了西方吸血鬼的相关元素。东方僵尸基本上都没有思想感情、缺乏人性,可能造恶人间,也可能远离人世不为祸害。而到了西方,除了相似的“丧尸”,还有不得不提的“吸血鬼”,也就是西方僵尸。由于西方吸血鬼、狼人、女巫等诸多传说向世界蔓延,接受西方文明的东方也附和了这“吸血鬼”的灵异项目,甚者出现了西方吸血鬼与传统僵尸的“合流”,如香港现代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中对僵尸始祖和历史代隙同源的猜测。有人推测,“吸血鬼”的故事可能最早来自远东,通过贸易航路的开辟,商人们将传说带到了东欧,渐渐诞生了现代版的吸血鬼神话。实际上,18世纪前,还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吸血鬼”,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这个词汇是在1732年。通常意义上,吸血鬼和吸血魔的传说起源于人们对“血”的崇拜和恐惧,一方面血是生命的象征,灵魂的见证,这与东方僵尸很相像;另一方面,人们又觉得血是灾难和不详的标记。因此,希伯来人对血的感情非常复杂,就像夏娃受了蛇的诱惑,所以她的后代从此就开始有了月经,那是不洁净的伤口的象征。在血代表罪恶一点上,基督教有同样的观点,中世纪时,血被赋予超自然的能力,鬼神学的铺助和渲染更为此提供了佐证。于是,吸血鬼的传说和迷信正式登场。当时,有些巫师和医生甚至认为血有赎罪的功能,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他们甚至认为处女的纯洁之血可以延缓和治疗衰老。但有种观点认为所谓的吸血鬼不过是一种奇怪的病——卟啉病,这种病通常由于基因突变所致,过度饮酒和环境污染也可能诱发,严重的患者面部器官腐蚀,严重贫血,举止怪异,惧怕阳光,面容苍白、牙齿尖,由于病痛折磨看上去比实际年纪苍老,也就容易以讹传讹成“不死之身”,事实上患者寿命比普通人短很多。但西方吸血鬼因其神秘也给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与东方僵尸的无意识不同,除了因血饥渴失去控制的时候,吸血鬼都能保持常人一般的思维意识。关于吸血鬼的残忍无情、嗜血成性、黑暗孤独,乃至其天敌的幻想、他们对人类美好感情的向往,并非吸血鬼脱离了人,他们恰恰反映了万般人性。为此,有关吸血鬼的起源、传说、文学小说、电影、电视剧、主题观光乐园、鬼怪装扮等也随之兴起,吸血鬼固然有其阴暗面,但这种被人为异化的生物也是美丽、长生不老、卓越不凡等的代名词,这与东方僵尸一昧的迷失意识的“失控”状态存在很大差异,是恐怖中见奇美,不老不死的无奈中见其“孤独寂寞”,代表的艺术描绘如《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夜访吸血鬼》、《惊情四百年》、《吸血鬼女王》、《范海辛》、《黑夜传说》、《嗜血破晓》等,在“吸血鬼”形象替西方文化添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同时,这类伴随着“丧尸”兴起的“感官美”也为西方赢得了不少票房和经济效益。四、本质命运的“悲凉阴冷”(一)黑暗与光明之争不只是《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在有关人类死亡符号的“尸魔”、“僵尸”、“吸血鬼”、“死灵”一类的奇幻世界里,无处不存在着被谁挤兑的阴暗世界,这与人们自主选择适合扩展支配的存活空间和环境的倾向有着直接关系,黑暗社会的神秘莫测和不可知的危险充斥着巨大变量,令人胆寒却步。但是,佛教文化认可:“以烦恼养菩提心”的做法,把黑暗置之门外,人心未必就不会受负面影响,更高层的境界是,身处无限黑暗之中而又不被黑暗吞噬。《西游记》的“白骨精”是来自黑暗世界的拷问者,挑战的是唐僧代表的“光明”的真伪和纯度,从结果看来,唐僧师徒还有待提升境界,继续努力修行心性。莫道光明必然战胜黑暗,天文上却是已证明宇宙间的“暗黑物质”比“光明”多得多,传说和故事附会的只是人们愿意承受的希求罢了。环境与际遇的不公平使白骨精和其他妖精一样倍受蒙蔽蛊惑,何以没有人给他们指一条明路?佛明明常说“众生平等”,如此便不能有“分别心”排除了“白骨精”等生灵。看情况,在神话等魔幻世界里,为了追求起伏变化、正邪你我分明的故事性、差距性,是没有真正的平等的,诚如黑、白、灰之争,黑、白是相互抗力的两个极端,为了争取“灰”的力量,“白”把“灰”变成白,当然,“黑”也在使“灰”脱离白变成黑,至于灰,它的实质作用是在黑白碰撞中调控平衡,就像那些可恶、可悲而不失可怜、可爱的“妖魔鬼怪”,他们也在寻找着某种缺失的平衡。白骨精的出路在哪里?残酷的生存环境,导致不安分和恶性竞争的社会现实,白骨精也企望永保不被无形体制管束的自在状态,何以因为身份出生的黯黑被隔绝?透过“白骨精”,世人争夺生存权利与机会的状态已然示警。在《西游记》作品塑造死亡取舍之间,牺牲放弃的是偏于“黑暗”的一方,明暗此消彼长,作者吴承恩跳不出这个固有思维,当然,如果换做听众、读者和老百姓也多会如此作为,“劝善不劝恶”,出于社会道德的规范意识,被置于“恶”方的白骨精只能做个牺牲,这个情节巧妙符合大众残酷的抉择,原来人们对所谓光明黑暗之战的结果还是自以为是的。关于宗教、信仰、道德等,说不尽的“邪不胜正”,无外乎是社会规范教化的需要,同时予人希望,使人能借此发泄对丑恶、凶煞的现实压力的不满,量化人生的迷茫失落和内心呐喊,可叹的是,唯有“缺乏”才会不断“强调”,逆向思维去还原这个势必分出“你我”、“正邪”立场以及“胜负”的初衷,不管实际里真实的自己如何受到压榨,在精神层面都能妥协而使自己得到最后的保护。“白骨精”、“僵尸”的“牺牲”,就像一面镜子,贪婪、丑陋、幼稚、堕落、孤独、侥幸、挣扎、徒劳、无助,很容易使人看到自己,而又不能去接受那是自己的真相,正如“丛林法则”的残酷,狼贪吃着、祸害着羊的血汗,撕扯着养的血肉,却不许它们出声,即使被撕咬得鲜血淋漓,羊也不能反抗,还要继续高唱赞歌,并为之继往开来,人生的悲剧便在于此了,而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还是永远的生活。命运是个奇妙的各种际遇的集合,“死亡”也是“僵尸”的命运流转中的必然相遇情节。已有所图,即便千方百计,成败仍然在天,人谋何济?人算不如天算,待到流年不利,“克星”到底是缘来一处,即便拥有无上智慧,也有黔驴技穷的时候,尤其所处情境越危险,越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而偏偏为自己挖的“坑”越深,就越有可能继续挖下去,但在生命的历程中,循环的伤害与恢复是有限的,无论终结者是谁,得也是失,胜亦是败,敌不过一个“无常”。(二)“生杀一念”现因果1.宗教式轮回因果,现世报《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有此一难不单是想宣扬“白骨微尘”的生死无常,揭露一些内在问题和现实真相,隐蔽处也投射了宗教式的轮回因果教义,且莫只是褒孙悟空贬白骨精,都知道白骨精想吃人,到底以前有多少前科不得而知,可是,孙悟空曾经作为一个还未修得正果而本事了得的猴王却是吃过人的,之所以能识破白骨精来搭讪唐僧师徒的目的,不单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与他以往相似经验有关,孙悟空自言“老孙在水帘洞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①相比之下,白骨精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孙悟空改邪归正后居然栽在这等事上,颇有“现世报”的意蕴,孙悟空也是害过人的,“杀者心不忍,强弱相害伤。杀生以养生,积结累劫殃”②,因果轮回便是这般。不过,对于许多生物而言,生命都会在一瞬间结束的,白骨精远不如孙悟空有本事,能制服阎罗,擅改生死簿。既然“白骨精”修不成正果就要接受失败的后果,回归原型,如此的幽然一缕,本来无一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正是无有了恐怖。而白骨精曾经是死去的人,身为鬼魂,再次被打死又何去何从呢?按照古代汉族传说的鬼名,白骨精死后便应该被称作“魙”,因为 “人死为鬼,鬼死为聻。”③,换句话说,她还存在,只是许多人不知道她又“从无回到有”了。2.人本位的生死认同“白骨”或人形的尸体是接近人自身的一种化身,相比其它非同类的动植物妖精更容易被人记住,而且人们一直与死亡时空紧密相随。通过“白骨精”、“僵尸”、“丧尸”一类发展起来的形象,最直观呼喊了人类对生命古老而原始的终极追求——求得长生,而养生无非像清朝乾隆皇帝那样“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方得高寿,只不过“白骨精”、“死灵”、“僵尸”进补的是人或其他生物的精气、血液,在各种传说的陈诉里,血液对他们的滋养奏效,这种异化过的“人”的行径间接认同了民间修炼法门在生死问题的非正常性。为人一生,也包括人塑造的已经等同于死亡的“僵尸”、“吸血鬼”,无非纠葛于两种状态:谋生、乐生。无论死活,只要还是存在的生灵,都在争取存在意义的极致,即把潜能发挥到最大,并把生命延续到极限,不管喘息的是“生命之气”还是“精神之气”,渺小微尘于世,免不得有求知存在意义的过程。而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中,唯有看破红尘才明晓什么叫“空”,因为许多现象状态只是迷惑人眼的假象,① 摘自《西游记》115页。② 出自《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第六》,摘自地藏孝亲网http://www.dizang.org.③ 出自《聊斋志异·章阿端》,摘自超星读书网http://www..“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如是观。“白骨”人生,“人鬼”难分你我,“行尸走肉”并不单是妖界的专产,“白骨成精”和“僵尸”展示了现今人们对死亡的探求、前途的堪忧,需要人去反观自身,警醒世人协调“心性”。佛有“勘破、放下、自在”三重境界,总结得很玄妙,人只有学会放下心中“执念”,不执着长生不老,不追求绝对的永恒自由,看淡世间种种,方能真正自在随心。结束语白骨精出自《西游记》,是个另类的的女妖,诡计多端而擅长变化,能力远不及孙悟空,但为了挣脱不公平的命运安排,她曾经以身犯险做了尝试,虽然她可能不知道“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只是个引诱犯罪的谣言,但修炼艰难的她别无选择。从身份出发,白骨精之所以成“精”不成“怪”、成“妖”不成“仙”都有一定的划分依据,其孤独行动、悲惨结局都预昭了某种深入命运的挣扎和对抗。莫以白骨精残忍,《西游记》里的主角孙悟空为了扫清阻碍自己修得正果的妖怪,可没少痛下狠手,白骨精充当了集成难数的其中一名牺牲者,好似飞蛾赴火,如此设定缘于白骨精原形的不招人喜欢,侧面反衬了现实人们“以貌取人”的视觉倾向,同时,反映了人们深沉意识中对代表死亡意味的白骨骷髅、僵尸的厌恶、排斥和恐惧。无怪乎白骨精孤独凄清,但因为妖精们执着于生死和时间的永恒,偏离了正道而无法领悟人生无常,怀揣贪欲。追本溯源,“白骨精”代表着佛教修习禅法“不净观”,隐晦了“色空不二”的禅理,并巧妙无息融汇了《心经》奥义,在白骨精之后的西天取经路上一以贯之。而扩展而言,白骨精只是“僵尸”之一,当下各种“尸”文化盛行其道,传统的妖魔鬼怪包括“白骨精”都出现新的艺术改造和审美变化,这里面囊括了许多文化交流碰撞、意识交汇接纳的因素,东方各种“僵尸”和西方“吸血鬼”、“丧尸”等原本代表的邪恶世界的探索无不为当代人开启想象和自身思考反省的大门,既认可了人生的无常变化、命运的不可知迷乱,也创造了别样奇妙的黑暗世界。以点及面,“白骨精”和修炼至今已经是另一番景象,无论是其带来的孤独、弱小、无力奈何的感知共鸣,还是发乎死亡禁忌而启迪人端正行径、止息贪欲、感受生命种种的客观影响,都向人们传达了人类共同的自由追求和人生价值的诠释,研究“白骨精”的意义也就在于此了。【参考文献】[1](明)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2]韩田鹿.大话西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席光伟.西游记里的妖精们[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1.[4]醒着先生.西游谈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5]李明军.古典小说名著解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6]叶天山译注,清朝袁枚著.子不语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7]马亚丽.另眼看四大名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8]崔静. 再说“白骨精”[J].语文学刊,2005.[9]刘湘吉.一代妖姬白骨精——人物形象之白骨精解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10]宋珂君. “白骨精”考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李德龙.也说“白骨精”——兼谈一种新型缩略语“借形缩略”[J].语文学刊,2004.[12]赵伟国.“白骨精”的新面孔——论新词中的“旧瓶装新酒”现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
轮回柳下孟婆亭,奈何桥旁彼岸猩。一入忘川似炼狱,千年方可六道行。01这日,是十六岁的白姑娘被兄嫂逼迫着嫁入云海西国一户大户人家的日子。她坐在喜轿里,外面是鞭炮与锣鼓的喧闹,不时地还有好奇路人的笑声。盖头下的白姑娘垂下眼帘,左手将右手的指关节掐的发白,脸上不见喜色。轿帘被掀开时,白姑娘看见的是一双又一双黑洞洞的眼,那一双双眼的主人们好奇的打量着她,吓得白姑娘不敢出轿。她把脸埋在手心里,忽听得媒婆的轰赶才慢慢抬头。一双干净的手突然伸到了她面前,盖头下的白姑娘只能看清面前人下身衣摆的红色。“不要害怕。”轻柔的声音传入白姑娘的耳朵里,只一句,十六岁的白姑娘竟在盖头下红了眼。她坐在房内,伴着开门又关门的声音,白天牵着自己出轿的那个男人已缓缓走到跟前。他衣摆的红色与自己的喜服一样,红的有些刺眼。虽是被逼迫嫁入此门,可是现在的白姑娘却开始好奇起自己的夫君究竟是什么样。等了一会儿,男子没有掀起盖头而是坐到了白姑娘的身旁。“既然你我已成了亲,无论爱与不爱,我定不负你。”洞房花烛夜,白姑娘在十六岁这一年终于遇见了自己爱的人。此后的日子平淡且幸福,白姑娘娇美的脸上也展开了越来越多的笑容。夫君待她温柔体贴,公婆视她如亲生女,村民们也和睦热情。因为这样,单纯的白姑娘在一个夜晚许下愿望,愿这样的日子永远不要结束。白姑娘成亲后的第二年,饥荒在整个村子蔓延,即使是自己嫁入的大户人家也开始了吃了上顿为下顿发愁的日子。本就民不聊生的村子不知从哪里兴起了传言,“因为这家人娶了一个异国女子并且这女子还生着一副绝美的容貌,只怕这女子来路不明,不是妖怪就是鬼魅。”本就不大的村子,不到三日这个流言就像瘟疫一样漫散开来。白姑娘自己也听见了,她看得出公婆看自己时异样的眼神,下人们也都不再唤她一声“少夫人”,村民们对她据而远之,唯独自己的夫君还日日安慰她让她别去多心。十七岁的白姑娘想着只要还有夫君陪伴身边就够了,这天灾过不久就会离去的。所以当那晚自己隔着窗户看到外面星火点点时,她才知道自己错了。她被村民捆缚着跪在地上,她哭着辩解哭着在人群里寻找自己的夫君却不见他的身影。白姑娘看见公婆用厌恶的眼神看着自己站在人群的前面,火光把他们的脸照得分明。“你这妖孽,我们唐家真是瞎了眼!”是婆婆的愤吼,因为这句话,他们身后的村民都开始大声的对着她喊道:“妖孽,是你给这个村子带来不幸!”“妖怪你还我的孩子!”……十七岁的白姑娘看着那些之前还对自己笑脸相迎的村民,心寒到了至极。她疯也似的站起来,朝着人群边喊边冲撞着,双腿不听使唤的朝外奔跑,霎时眼前一黑便没了知觉。白姑娘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反绑在云海西国绝岭峭壁的山崖上,凛冽的风把她的秀发吹的散乱,对面蜿蜒的山路上站着举着火把的村民,她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望向人群,依然没发现他的身影。这就是所谓的“爱”吗?她苦笑着低头,愕然于自己的下半身不知所踪,尖叫声划破了这绝岭峭壁的寂静,山路上的村民面若死灰好似在等待什么。“你们真狠……你们怎么能如此无情……”她瞪着那些黑洞的眼,没有嫁来时的惧怕,只有怨恨。她觉到嘴里一阵血腥,眼前被猩红遮蔽,点点星火渐渐散去,头顶一声声尖锐的嘶鸣……终于,在白姑娘十七岁的这一年,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其实白姑娘不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骨精来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