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没好报,人善被人欺,因果报应现代真实事例是正确的吗?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恶人没恶报?--学佛网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恶人没恶报?
发布:和莲花在一起&[ &]&& 日期: 17:38:00&&
  果报通三世。我们起心动念要纯,心地要厚。心地厚,这个人决定有后福;心地薄的人,决定有凶灾。造作罪恶的人现在没有受恶报,是他前世的福报没有享尽,他所享的是前世的福报;前世福报享尽了,恶贯满盈,他的果报就现前。同样一个道理,心善、行善,而没有看到他福报现前,甚至于看到他自己本身、他的家庭,还遇到很多的凶灾,很多人看到这个现象,对于因果报应的事不相信了。他不晓得,今天所受的这些凶灾,是过去生中恶报的余报,等到这个恶报余报受尽了,福就现前,所谓是「善果圆成」。善心善行绝不衰退,无论在什么逆境逆缘之下,你的信心坚定,你的善行不会退转,这个人真正有福。  梦参老和尚也说过一个故事:  因果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生,如果有神通看到十生、百生,乃至更长,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因果是丝毫不差的。  我跟你讲个故事,我亲眼所见的。我在青岛时,有一个姓李的人,他的历史我很清楚,他是给一个德国人当管家,后来二次世界大战一发生,德国人要回国,把公司就交给他,跟他说,我要是回得来,公司算我们俩的,你算一个股东,我如果回不来公司就是你的,我必须要回国去当兵。这个人回去了就没有回来,是不是在战场上被打死了就不知道了,那全部的财产就归了这个姓李的人了。  这一归他啊,他原来穷得很,这一暴富,什么坏事都做,他在青岛做了很多坏事!因为他有钱,还跟青岛市的官员勾结,这样他做坏事就有人包庇他!后来结怨太多就有青岛人开始暗杀他,他最后在山东青岛混不下去了,他就跑到广东去了。  到广东他就改了,他觉得这样做人混不下去,到广东他变了,在广州他买了几条船,因为他很有钱嘛,就开始做船业了,这个时候,他净做好事,做慈善事业等等。  但是有一次他检查船的时候,不晓得怎么掉到水里头了,那里的船很密啊,两个船正巧把他一搓,搓得连尸体都没有了,粉身碎骨。  后来我所听到的,青岛人就说:就像你刚才问的,说因果没有啊!这么坏的人竟然跑了,没有受报应!大家也知道他跑广州去了,有财产,青岛人在骂没有因果!  他在广东净做好事,结果让船把他搓死了,广东人也在骂:说这么好的人、这么慈善的人,老天爷真是没眼睛,怎么会遭到这样的恶报!  那时候我就跟我一个弟子讲:我说这个李先生在青岛可是坏得很!他不象在广东这么好啊,他现在到了广东,他青岛做的恶业成熟了,受报了,他在广东做好事的果报还没成熟,只能等以后了。  所以,这个因果是错综复杂的,咱们这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哪个在前(受报)?强者在前。如果做好事心猛利,那坏事就压下了;如果做坏事心很猛利,就是很精进,力度很强,那好事就压下了,坏事就现前了。上面那个李先生,可能他做好事的力量薄弱,坏事力量强,所以他的恶业先成熟了,那么他在广州做的好事啊只有等着来生再受好报了。  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报是因为时候没到呢。而且一个人一生,善善恶恶既做好事也做坏事,咱们心里头一会儿菩萨心肠,一会儿烦恼来了就狠狠地发恶愿,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是。  民俗言:行善行善儿女不见, 作恶作恶儿女更多。真的是这样吗?  古语言:“作恶不灭,前世有馀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前世有馀殃,殃尽必昌。”又言 “行善不见善,前世有缺欠。作恶不见恶,前世有余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因缘果报岂会偏差。所谓人生酬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可知的业因人看不见,只见到眼前。因为我们没有宿命通,见不到前生。  我们所种的善因,不一定马上就显现果报,往往是遇缘而报,也许今世报,也许在未来世报; 而我们受恶报往往是无始以来的轮回中所种恶因遇缘而报.  有时我们看上去是行善,其实可能是还债。  同样是行善,发心(发的什么心很重要)不同果报也不同。  所以,要好好听讲经、明佛理,一定要把佛法真正落实,真修实干才能在生死的关键时刻做得了主。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善有善报?还是人善被人欺? - 简书
善有善报?还是人善被人欺?
中国古代有很多民间谚语,单看都貌似很有道理,摆在一起却又自相矛盾,比如:兔子不吃窝边草 ——近水楼台先得月;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得饶人处且饶人——纵虎归山,后患无穷。又比如,这两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些俗语,之所以作为民间智慧流传下来,肯定都自有其道理。而摆在一起产生的冲突感,我以为,主要是源自于“情境的错置”。也就是说,每一条谚语都有其适用的情境,如果把适用于不同情境的谚语摆在一起,当然便不能自圆其说了。比如,“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意在强调、推崇“价值层面的持守和保全”,对某些人而言,如果失去了他们所珍视的“价值/精神操守”,则肉体的保全没有任何意义。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则强调做事要有大局观,为了更大的目标和“逆袭”,在己方暂时处于劣势时,要先保全再以图后谋。可见,这两条谚语针对的情境和强调的重点不一样,根本不能简单类比。如果情境类似,要遵从哪一条,还得看你看重的是什么,如果看重操守,当“留青山”意味着接受侮辱,意味着对所珍视之价值的否定,则会放弃保全。所以,谚语的比对,一要看所处的具体情境,二要看价值观的偏好序列。谚语和俗语,是老百姓在时间长河中针对形形色色的不同情境总结的一些简单法则,用于指导人们如何自处及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些相处之道,大致看,无非是劝人向善、推崇美好的品质,及教人如何使自己处于有利情势。俗语活泼、实在,不同于生硬的说教,即便是劝人向善,也总是从“好人有好报”这一偏功利性的角度出发,没好处,谁会信谁又会照着做呢?换句话说,道德榜样如果恰巧是利益上的成功榜样, 向善的号召力和效果就越好。虽然老话劝我们做个好人,因为好人有好报,但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老实人受欺负的例子,因此,俗话也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那么,究竟做好人是“有善报”呢?还是“被人欺”呢?还真有西方人较真,用“博弈论”来研究究竟是做好人更有利,还是做坏人更合算。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艾克斯罗德(R.Axelord)在1980年进行了著名的计算机仿真博弈实验[注1],在该实验中,参赛者设计不同的策略进行多轮混战,并给每轮计分,总分最高者得胜。每个策略都会在“合作”和“背叛”之间组合出牌,如果双方合作,各得3分,如果都背叛,各得1分,而如果一方合作一方背叛,则合作者得0分,背叛者得5分。因此,出“背叛”牌的回报高,诱惑大,这和真实世界的情境类似,“背叛”的坏人碰到“合作”的好人可以得5分,而碰到同样“背叛”的坏人,仍然可以得1分,也就是“人善被人欺”。如果仅仅进行一个回合,在不知道对方打“合作”牌还是“背叛”牌的情况下,出“背叛”牌成为最“理性”的选择,单次博弈就是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第一次实验,参赛者共提交了14个策略,这些策略五花八门,可以任意选择“合作”和“背叛”的出牌顺序,你可以做个“好人”,大部分时间都选择“合作”,也可以做阴险的坏人,一直打“背叛”牌,或者在90%的回合里选择“合作”,然后随机在10%的回合中出“背叛”牌。艾克斯罗德在比赛中,加了一个自己的策略——随机策略,就是随机出“合作”或者“背叛”牌,作为比对的底线(如果你精心设计的策略得分还不如随机策略,那就是个差策略)。经过了12万回合的计算机模拟博弈,实验的结果美好得让人怀疑,居然是一个简单的具有“善良、宽恕”特质的“一报还一报”策略(TFT)胜出。这个策略一开始总是善意地相信对方是好人,选择“合作”,但如果对方打了“背叛”牌,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下一轮也打“背叛”牌,而只要对方在接下来的回合中出了一次“合作”牌,就马上原谅对方曾经的“背叛”,改回“合作”策略。这个策略,简而言之,就是第一个回合选择“合作”,接下来就重复对手上一个回合的出牌。这是个从不主动背叛的善良策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其他策略中,得分领先的策略都是善良的,得分落后的都是恶意与人为敌的。在第二次实验中,艾克斯罗德将参赛策略增加到62个(同时也像上次一样增加了自己的随机策略),并事先公布了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有意思的是,在明明知道善良的策略有得分优势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选择做“坏人”(可能觉得,上一次“坏人”策略输掉是因为“不够狡诈”,坏得太没技术含量)。结果,这一次仍然是TFT等善良策略胜出。看到这个结果,想做好人又怕吃亏的读者们是不是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呢?毕竟还是“善有善报”啊!且慢,要想“好人”在博弈中胜出,是要有条件的。首先,就像我前面指出的,如果只有一次博弈机会,那“背叛”才是“理性”的策略(囚徒困境),多次博弈才能让好人胜出。所以,想做“好人”的人们,应对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警惕。有句话说“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但每次欺骗不同的人则不是难事。所以,在人来人往,外来流动人口密集的闹市,一家口味差服务差的餐馆很可能屹立不倒,因为它可以每次都接待不同的人。而在顾客群相对固定的社区型餐馆,口味差服务差则是作死的节奏了。换句话说,“信任”是通过多次博弈建立的良性互动关系。为了解决陌生人的博弈问题(陌生人之间通常不是多次博弈),西方通过完善法治,提高陌生人“使坏”的代价,从而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扩展合作秩序。无法处理和调整陌生人的人际关系,则社会合作规模便相当有限,就像中国古代,儒家的一套调整的是熟人之间的关系,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个社会架构和人际关系都以熟人为基石,所以很难将合作规模超出宗族、同乡。在熟悉的人之间,由于人数和地域的限制,小规模的人在相对封闭的圈子内进行多次博弈,所以容易鼓励和形成善良的合作策略。一旦超出了熟人的圈子,则“背叛”策略的诱惑便增大。相信大家都看过类似的社会新闻,说某某人在外地作案被抓捕,乡亲们纷纷对记者表示,印象里,此人是个乖孩子,此例虽不能作为普遍例证,但不防作为一个小小的注脚。另外,“好人”策略在艾克斯罗德的计算机模拟实验中胜出,还同游戏规则的设定有关,获胜或者失败主要靠计分,这是数字游戏,不是生死博弈。在实际生活中,很可能,好人面对坏人的一次“背叛”,就被干掉了,根本没有机会去“报复”他或者“原谅”他。如果在前几轮博弈中,好人纷纷因为被“背叛”而死掉,则整个社群中“坏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整个环境会转向鼓励“背叛”的竞争策略。赵汀阳在他的《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注2]中指出,“杀不死”假定是艾克斯罗德仿真实验不够“仿真”的bug,“杀不死”假定让好人可以卷土重来,限制了不择手段竞争的威力,从而造成了善良策略具有博弈优势的假象[注3]。赵汀阳提出,如果取消“杀不死”假定,把实验规则修改为,若因选择“合作”而遭到n次背叛(n次得0分),则必须退出比赛,相当于“死掉”,则可以合理想象,最终的胜出者也许还有善良策略,但也可能有恶意策略笑到最后。特别是一旦“合作者”会死掉这一考量影响到其他原本想选择“合作”策略之人时,可能会有“好人”蜕化成“坏人”的趋势出现。因此,在真实世界中,只有完善“法治”,提高“坏人”作恶成本,让“恶有恶报”真实可见,最好是“现世报”,“好人”才不会“人善被人欺”,继续有信心做个好人。“善有善报”的报,除了作为“好人”本身这一选择便是福报之外,“合作”秩序的扩展带来的普遍福祉的提高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在计算机模拟实验中,胜出的“善良”策略可不是任人欺负的“老实人”策略,面对“背叛”时,是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此“善良”是指,善意相信别人,不主动背叛。事实上,在艾克斯罗德的第二次实验中,有一个“两怨还一报”策略,比“一报还一报”策略还要“善良”,该策略允许对手背叛两次才报复一次,却成绩殿后,因为第二次比赛中,出现了很多精心设计的足够狡诈的策略,会捕杀“很傻很天真”的人。所以,要做有原则有脾气有能力的“好人”,而不是懦弱的“老实人”。可见,“善有善报”和“人善被人欺”这两句谚语,还是要还原到真实的复杂情境之中,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顺便提一句,在艾克斯罗德第一次模拟实验中,参赛者提交的14个策略中,得分最低的是一个最复杂的策略(由一个匿名者提交),正应了那句老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注1]:R. Axelord: Effective Choice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24:3-25.1980.[注2]:赵汀阳在此书的开篇,讨论了“政治的发生”议题,在该议题下,探讨了古今中外政治博弈发生的初始状态理论,包括中国的荀子、西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丛林”、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及本文涉及的艾克斯罗德仿真博弈实验。[注3]:艾克斯罗德在举行过两轮比赛后,事实上,又进行了第三轮比赛,只是这次是将第二轮参赛的63种方案再比赛一遍。而这次,比赛的结果不是得出一个分数,而是获胜的策略会获得一个自身策略的复制,再投入下一轮比赛,也就是说,失败的策略会消失,成功的策略会繁殖延续。这就有点像赵汀阳修改的“杀得死”规则,只是,不是在每轮策略捉对厮杀的时候就被“杀死”,而是在大的比赛轮次结束后淘汰失败策略。关于艾克斯罗德的三次实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自私的基因》第十二章的内容。【参考书目】1.《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 著,卢允中等 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赵汀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学佛社区网欢迎推荐学佛文章,因果、感应、体会等等,欢迎原创,推荐方法请。
2:江浙佛教网(学佛社区网)微信号;qq&欢迎加为好友,分享学佛体会。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快捷登录
& 查看内容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而坏人却有好报好人命苦是真的吗?
18:30| 发布者: | 查看: 3003| 评论: 0
|原作者: 周易占卜
简介:“哎,这个世界,真是好人没好报。”这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不平之词。甚至由此问题会最终延伸到这个世界是否公平的讨论。今天,鬼谷坊以玄学角度浅析一下报应与因果。佛教称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三十三重天。道教称天 ...
“哎,这个世界,真是好人没好报。”这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不平之词。甚至由此问题会最终延伸到这个世界是否公平的讨论。今天,鬼谷坊以玄学角度浅析一下报应与因果。佛教称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三十三重天。道教称天道承负,三统共生,三十六天,大罗天无终。虽然两个宗教的因果观及对时空的认识有许多差别,但是有一点是想通的,也就是承认存在因果、承负。如果考究一些的话,佛教的因果与道教的承负不能直接画等号。但其道理大道归一,简单来说,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探讨这个问题前,请先看一段经典的对话:“猪在人眼中是什么?”“食物”“那人在猪眼中呢?”“或许是恶魔。”立场不同,自然判断不同。于彼大善,于此或不善。善恶本身是相对而言的问题。好坏也是相对而言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有至善?哪里又有至恶?佛说,戒杀生。可金法罗汉道:杀之即度之。在特定条件下,一个看似恶的行为或许也是大善,一个看似善的行为或许也是大恶。涅法罗成魔,一月之内,残杀88人。成魔前,涅法罗以医术济世,救300人。菩梭广罗手起刀落,斩杀涅法罗。对那300个被救治过的人而言,涅法罗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可对那88个惨死的人而言,涅法罗就是恶魔。曾经偶然认识的一个人,他专门卖假酒,在40岁前已经赚了巨额财富。曾有一个家庭的爸爸,因为喝了此人贩卖的假酒而半身不遂,这个父亲是那个家庭的支柱,对这个家庭而言如同天塌。但是这个假酒贩子赚了钱后,在自己老家的村子里赡养了14个孤寡老人,为村子修了三条大路,还为村子里所有穷人重新修了墓地。有一次,他自己喝醉,自言自语说:自己一辈子卖假酒,却不敢太过分,不敢用能够死人的工业酒精勾兑,最多不过是用水或便宜酒勾兑。做几十年生意也就那个家庭的父亲喝他的假酒出了问题,他问,自己到底是善人?还是恶人?自己会不会下地狱?会不会背负十世因果?没人能告诉他答案。因为这个世界的善恶报应,并不是简单地数学统计。做一个善事积分,做一个恶事减分,最后算算总分,给你一个结果。天道深远。就连报应本身也分为许多,有的是现世报,有的是报应在你后代身上,有的是报应在你下一世上,有的是报应在你未来三世、五世、十世。你自认为是个好人,可是这个世界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正确认识自己。你真的是个好人么?你为别人做了一件自认为是好的事情,可是别人真的觉得这是好事么?道教讲究,不沾因果。某种意义上,给出了一种答案:除非机缘已到,不要像小说中武侠一样去行侠仗义。你救了、帮了、助了别人,可能反而不利于别人,因为或许那就是他命中的劫难,你帮他度过此劫,他还会有新劫出现。你不帮他,或许他只需要经历一个小事就算是劫难,谁知下一劫又是怎样的事情?那什么是机缘呢?万年来,终究没人能说清楚。或许是你的直觉,你的心告诉你,此事你一定要出手,那么你便出手。不沾因果,真正的含义,或许只是不要多管闲事,不要为了做善事而做善事。只因,机缘未到。,为了求福;拜神,为了求富。我们太多的行为直接挂上了功利目的。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内心都渴望会有一个回报。可这世上,哪里有这么简单的规律?做了善事,便不要心中求一个善果。欲做善事,便不要想善果。做善事,只是心里想做,做了,便自然了。你当好人,何必一定求一个好报?如果为了好报而去当好人,你会很累。不如只是内心的直觉,无论好坏,你就是你,不需要好坏这个定语。以及许多好报,并不是能够量化的。你帮了别人种了善因,或许你原本应该摔伤的时候便没有摔伤,或许你原本该丢的钱包终究没有丢失。天道深远,天道不是数学,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许多功果,其实是无形的。做好事,成善人,此福报一般是三代报,就是能作用你父母、你子嗣。种了树,让后人乘凉,也没什么不好。古语,活百人者侯,活千人者王。你帮助越多的人,福报越大,这正是天道。只是若你没有一颗平常心态,反而种下善因却体味不到善果,其实不是善果未到,而是你失去了品味善果的味觉,岂不遗憾。
分享后有惊喜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命理桃花和烂桃花  桃
| 24 人浏览
  周易很多人会理解为周朝的易经,这当然
| 23 人浏览
  今天跟朋友们交流立春这个节气,正好我
| 38 人浏览
  大年初八意味着年已经结束,这天我们总
| 21 人浏览
  最近张艺谋大片《长城》热映,票房虽然
| 58 人浏览
  你需要的物件:风水参考指南、八卦图 
| 33 人浏览
  布置规划卧室的风水的时候,你需要根据
| 23 人浏览
  我们出去游玩,拍照片留纪念,记录美好
| 24 人浏览
  外地一个男人约我一起回老家,看看祖坟
| 64 人浏览
  配阴婚的事情,我家曾发生了一起。那是
| 56 人浏览
  我生长在长江之畔,在我小时候,长江里
| 55 人浏览
  在民国时期的望海镇,有这样一个故事流
| 54 人浏览
  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不久,那时年纪又
| 71 人浏览
  1、我妈妈去世几年了,我爸另结识一个
| 47 人浏览
  话说李四是个弃婴,是李大爷从垃圾堆捡
| 58 人浏览
  假如在一个空旷的野地,幽暗的戏台上锣
| 58 人浏览
  总听到有人说怕鬼,更有迷信的人在过鬼
| 40 人浏览
  慎看!鬼神之事,信则有之,不信则无。
| 68 人浏览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命理桃花和烂桃花  桃花”是民间通俗的称谓,命理书上叫“咸池”,桃花有好...
  周易很多人会理解为周朝的易经,这当然是字面理解,周:理解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比较符合易...
251.232.383.214.585.616.537.398.459.5210.
353201.187562.149313.86704.62065.52166.51177.47068.37059.352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因果报应真人真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