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乙肝新突破破有哪些

     
     
           
当前位置:->->正文
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四个新突破
【时间:日】【来源:广西教育厅】【作者:】【编辑:黄玲娜】
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四个新突破 -- 全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及常规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全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及常规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在会上讲话。
教育厅副厅长黄雄彪作职业教育工作报告。
秦斌厅长为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授牌
委厅领导为15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聘书 1月12日,全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及常规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总结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成绩和经验,并全面部署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我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及管理工作。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参加会议并讲话,教育厅副厅长黄雄彪作职业教育工作报告。会议以现场会和视频会的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教育厅办公楼26楼会议室,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设分会场。 秦斌在会上从更深层面、更宽的视角就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提出了要求。他要求一是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要明确县级中专的定位和功能,坚持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贯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打造边境县职业教育品牌。组建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将广西边境县的中职学校纳入联盟。二是职业教育扶贫开发。要统筹各类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职业学校,要完善资助,结对帮扶,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实施特色职业教育建设试点项目,遴选中高职学校作为残疾青少年职业教育基地,提高贫困地区残疾青少年职业能力。三是中高职衔接。要统筹中高职人才培养要素衔接,多种分段形式推进中高职培养模式衔接。采取&3+2&、&2+3&、&2.5+2.5&&3+4&、&5+2&等多种人才分段培养模式。同时,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录取形式。四是产教深度融合。要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建立健全产教深度融合的集团化办学制度,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技术技能积累,鼓励企业委托职业院校开展职工培训等。五是职业教育国际化。要完善对话机制,制订援助政策,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办学,配合&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职业教育留学生培养计划,为周边东盟国家培养培训熟悉中华文化、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软实力。 在会上,黄雄彪副厅长就我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我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院校管理取得的成绩作了报告。他介绍,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帮助下,我区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跨越,改革纵深前进,成绩催人奋进。一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主动对接自治区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共调整设置210个中职专业、393个高职专业,覆盖中职18个、高职19个专业大类和一、二、三产业领域。在我区汽车、食品、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和加工制造、高速铁路、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行业中,6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是我区职业院校有关专业的毕业生。二是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共获得全国一等奖20项,二等奖111项。获中职&文明风采&一等奖371项,二等奖1447项,整体排名居西部地区前列、全国中上水平。在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22项,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六,其中,中职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获奖率达80%,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获奖总数与广东并列全国第一。三是学校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坚持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推动高中阶段招生工作&三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招生计划、统一宣传,逐步实现阳光招生、有序招生。推动实施《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电子注册办法(试行)》,推进高职院校章程起草制订,圆满完成了全区所有高职院校的章程核准。四是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实施5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所有的专业课至少获得过一次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培训。实施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支持200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不断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实施职业院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每年资助200名,为职业学校引进一大批实操能力强的师资。积极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教师近千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区教师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获奖率达60%,获奖总数位于全国前十。 会上介绍,我区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四个突破。一是产教融合实现突破。全区建成优质职教集团22个,参与学校和单位近千家,覆盖了全区职业院校近80%。二是中高职衔接实现突破。职业教育走向了横向融通、纵向贯通,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的多元立交,2015年全区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4万多人,占当年中职毕业生近25%,普通本科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1800多人,占当年中职毕业生近2%。高职学生升入本科就读6000多人,占当年高职毕业生近6%。另外,7所高职院校和5所本科高校联合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三是县级中专改革实现突破。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全日制招生规模高速增长,2015年共招生4.3万人,比上年增长12%,比实施改革前增长26%。四是投入机制改革实现突破。制订并出台中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教育财政投入。2015年中职投入经费28.91亿,比亿增长了131.83%,高职投入经费25.97亿,比亿增长3倍。 此外,全区职业院校达到了347所,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了81.3万人。打造了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32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5所,建设自治区示范性职业院校115所,建设了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241个,中高职在校生规模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区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过30万人。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积极服务自治区&走出去&战略,持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连续举办了3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东盟国家参展职业院校达到74所。深化与香港、台湾合作,建立了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广西和香港职业教育交流频繁。举办了桂台教师发展高峰论坛、桂台民办高职院校高峰论坛。目前我区是全国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我区职业院校与东盟国家200多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会议宣布成立了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并给予了授牌。 会议制订并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门文件及有关配套文件,宣布成立了15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是: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信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能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 会上,两个高职院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个中职院校(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和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和一个行业(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分别介绍了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学校管理的经验做法。 广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及秘书处单位负责人,驻邕高等职业院校的院长、驻邕区直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的校长,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职教教师培养的部门负责人,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等100余人在主会场出席了会议。
凡注有“广西新闻网?教育频道”或电头为“广西教育网”和“广西校园网”的稿件,均为广西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广西新闻网-教育频道”或“广西教育网”和“广西校园网”,并保留“广西新闻网?教育频道” “广西教育网”及“广西校园网”的电头。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致电联系人:黄新跃
联系方式:-8826
手机: 传真: QQ:
近日,有网友举报灵山县一家机构无办学许可证仍到各地招生。7月28日,该机构袁贵仁:2015年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中新网
袁贵仁:2015年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马海燕)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从2015年开始,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入第二个五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要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提高困难群体教育保障水平。
  袁贵仁说,2015年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要深入推进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确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落实到位。
  袁贵仁提出,要大力提升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服务支撑引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加强法治教育,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袁贵仁强调,要千方百计提高教育经费筹措能力和使用效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投入依法增长,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同时要做好出国留学工作,加大来华留学工作力度,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加强国家开放战略需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完)
>教育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在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在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海淀特工队
李强/制图记者 孙孔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工作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以改革统揽全局,突出制度创新,构建现代教育治理机制取得重要进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校分开、专家办学、评价引领、课程推进、社会参与、督导保障”制度体系,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让全市人民拥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致力于改革创新五年来,全市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深化,建成完善的专家办学制度。全市270余位新任校长全部从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者中产生,新任校长平均年龄降到45岁以下;全市校长研究教育教学的时间由56%提高到82%。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办学活力显著增强。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共招录新教师14000余名,其中音体美、英语、心理健康教育等急需学科教师1800余名。全面推开以“县管校聘、按需设岗、分层聘任、绩效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市1194所中小学全部实行设岗竞聘。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意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推开,优教优酬机制加快建立,班级管理团队激励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保障,为3.5万名原民办代课教师落实补助1.3亿元,580名老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制度,成为学生发展兴趣、发挥特长,学校立德树人、回归规律,教师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重要制度保证,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12月,被教育部确立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办学体制改革持续加力,民办教育异军突起。五年累计吸引社会投资137.2亿元,民办中小学发展到86所,涌现出昌乐二中等一批各具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全市基本形成“公办保基本、民办供选择”的办学局面,为解决公办学校“择校热”这一全国性难题提供了“潍坊方案”。致力于立德树人五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加强德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教育融入其中,建立起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合、注重体验感悟、遵循规律的德育课程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生本化改造,建立起具有潍坊特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全市95%以上的学校开发了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特色课程,中小学学生社团达到9848个。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每县(市)1处中小学生校外科技综合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投资2.6亿元建成国家级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新建命名300处市级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家庭教育蓬勃发展,所有中小学全部免费为家长开设4次8课时的家教课程,建成国内首个线上家长移动学校“亲子共成长”公共服务平台,线上与线下、日常与集中相结合的家校融合育人体系基本建立。教育质量连年攀升,一批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连续15年全省领先,共有7.3万名学生升入重点本科高校深造;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共获得98块金牌,连续8年位居全省金牌榜首位。特别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资助帮扶实现全覆盖。健全残疾儿童、孤儿、留守儿童、家庭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资助救助体系,全部实现“应助尽助”。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学生救助体系,精准识别、阳光救助,五年累计发放资金12.8亿元,救助学生128.3万人次,没有一名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为全市840名轻度残疾儿童提供与普通孩子同等教育,917名重度残疾儿童在家享受送教上门服务;为全市322名孤儿、973名留守儿童逐一配备教师妈妈(爸爸);对全市4.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流入地政府安排到公办学校接受无差别教育;建设518所“四点半”学校、101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和978个农村社区儿童俱乐部,较好解决了学生平时放学早和节假日无人看管问题。致力于均衡协调五年来,全市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预算内教育投入2016年达到165.15亿元,比2011年增长86.2%,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先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提升市区中小学建设工程、解决中小学“大班额”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02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419万平方米,中小学标准化率由40%提高到100%。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46所,新增学位12万个,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265处,居全省首位。在城区新建48所普通高中,所有高中学生全部在城区接受优质教育。8个县市投资30亿元,建成5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和3所山东省规范化中职学校,率先在全省实现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所省规范化以上标准学校的目标。致力于精准服务五年来,我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新突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对接全市“1669”产业体系建设50个特色品牌专业,省级品牌专业达到15个,居全省首位,围绕产业建专业机制基本形成。建立灵活多元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组建16个省、市职教集团,与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集团内学校60%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开展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3+2”贯通衔接人才培养试点,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互融互通,构建起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大力开展“招院引校”,高等院校发展到19所,在校生17.8万人,体系完善、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和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大军,已成为潍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和招商引资的品牌。致力于现代治理五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着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坚持转变部门工作职能,全面推行目标、项目、清单、底线、风险、协商、价值等七大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明确责任,推动行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针对学校的检查验收、评比达标由57项压缩到7项,文件、会议下降了47.8%。赋予学校干部提名、教师管理、学生评价、课程开发与实施等自主权,大力推进以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一校一章程,以及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四会一章程一核心”学校治理结构建设,在寿光市、高新区、昌邑奎聚街道区域内和100所中小学加大依法自主办学试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治理,建立起办学满意度调查、家长评教、办学理事会、第三方专业评估等制度,在2016年度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经济社会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市以95.27%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17市和全市参加行业双第一。“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回首五年走过的教育发展之路,我市承担的9项国家级和15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高中考试招生、教育综合督导、第三方评价、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家庭教育、发展民办教育、管办评等多项改革成为影响全国的改革经验,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大教育改革典型。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届获得教育改革创新最高奖的市;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展望未来潍坊教育发展,信心百倍。全市教育工作者定将全心全力投入到永不停歇的教育发展中,这不仅是提升全民素质的必经之路,更是我市政治、经济全面发展的后备积蓄之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海淀特工队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作者最新文章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
新闻动态广州新闻
努力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取得新突破
日 11:10:22来源: 广州日报
  2015年广州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会议昨召开 陈建华讲话
  (记者徐海星 通讯员穗府信)昨日上午,广州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市委书记任学锋参加市教育局2014年度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讲话精神。市长陈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王东主持会议。
  去年,广州有9个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评估,6个区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21项。合并组建了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深入实施卓越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全覆盖。
  陈建华在讲话中指出,2015年要努力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取得新突破。要创新政治和德育教育方式,创新学生素质教育方式,着力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推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中心5城区探索全区学区化
  (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穗教宣)广州探索通过学区化建设缓解择校热问题。昨日,市教育局印发《2014年广州教育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其中正式提到,各区探索开展学区建设。
  文件提出,通过建立学区化办学制度,推进&区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从化、增城等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卓越中小学校长促进工程、教育装备提升工程,重点推动资源向白云、番禺、花都、南沙、萝岗、从化、增城等7个区的学校倾斜。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原则,指导各区科学合理组建学区,建立学区机构议事制度,促进师资流动、统筹招生、推行一体化管理。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番禺5个区全区和白云、花都、南沙、萝岗、黄埔、从化、增城的中心区域初步实行学区化办学。
  陈建华强调,要切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以超前的眼光推进农村学校规划建设,加强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工作,并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广集团化办学、实施名校对口帮扶等政策措施,缩小校际发展的差距。
  陈建华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扎实做好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各项工作。要加快广州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做优做强优势项目,大力加强薄弱环节,借创建东风促进广州教育事业大发展,确保到2016年,将广州市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会上,陈建华与此前未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区、县级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创建责任书。市有关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市属高校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编辑: 丸子 )“互联网+”时代,教育如何实现新突破?
作者:姜乃强&&时间: 11:47:45&&来源:&&人气:
  从“天价房”到“择校热”,随着百姓上学难的矛盾得到根本缓解,上好学校难、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不断凸显,这也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人们关注的教育热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两会上就此提出了多个提案。会议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钟秉林教授。
  “择校热”源于资源配置不均
  记者:今春以来,关于“天价学区房”“择校热”的新闻不绝于耳,众多父母为孩子上学之事操碎了心。您如何看待“择校热”?
  钟秉林:无论是“天价学区房”的出现,还是“单校划片”“多校划片”举措的推出,其根源都在于“择校热”。人们为什么要择校?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择校,第一个是“择师”,是希望有好的老师。第二个是“择风”,是希望有好的校风学风。好的老师与好的校风学风,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并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要解决这个问题,化解“择校热”矛盾,需要我们办好每一所学校。如果老百姓都觉得自己家门口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那么择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要办好每所学校,难度是比较大的。比如解决“择师”问题,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这不是一年两年时间就能解决好的。如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如何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包括大学里培养的新教师如何符合要求,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择风”,就更是这样了。一个学校要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靠长期的积淀。在我们国家,要缓解择校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老百姓希望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对好学校有着急迫的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好学校数量还比较少,好的学区资源就那么多,可能一时还难以完全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人们希望有限的优质资源,有限的优质学区资源分配更公平一点、均衡一点。什么是好学校?这又与观念有关。以北京为例,实际上学校的硬件条件差不多都很好了,更多学校的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有的还通过建立教育联盟、教育集团,整体提升队伍质量,但是关键是要得到大家的认可,这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如何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如何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迈向教育强国,成为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3个重大现实问题和时代任务。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们将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互联网+为教育带来美好春天
  记者:如果说化解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拓展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能否为教育的公平与质量提升带来新的春天与机遇?
  钟秉林:当前,“上学难”的问题被“上好学校难”所取代,教育的公平与质量问题日益凸现,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适应教育的这一变化,我们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将教育从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将为学校教育带来多个方面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技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习者共享课程资源,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探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技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开拓了新路径。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多元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的特点,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集中到优质线上课程的建设上,并通过建立共享机制,进行优质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效率促进公平、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线课程联盟的构建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搭建了新平台。在线课程联盟的发展,加速了国际化课程、教材和课件的跨国流动与共享,也必然伴随着先进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跨国传播与融合,从而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国际拓展、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改善学校国际形象搭建新平台。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这种个体化的、课前的学习来接受知识,上课时就不必再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讨式学习,实现学习目标。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为更多学生提供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便利条件。
  “互联网+”时代,教育如何实现新突破?
  时间: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4月号
  互联网+对传统教育提出新挑战
  记者: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迎接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我们的学校教育该如何转变观念?
  钟秉林:互联网技术要求传统教育进行多方面的变革,包括教学观念、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学习者的选择权和个性化特长的发展;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课堂上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而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
  首先,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突破“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的禁锢,建立富有时代内涵的人才观,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和现代的教学观。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探索人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
  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利用“慕课”“微课程”等线上课程资源,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翻转”,即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移到以学生课前线上自学为主。在课堂上,则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及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等,将学生课前个性化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实现知识内化的部分功能。通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让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彰显教学水平和特色,改善学习效果和效率。
  第三,要促进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学习过程的翻转,将带来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要优化教学评价标准,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励教师研发网上课程,参与线上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线上自主学习。
  第四,要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加强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管理机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乃至教室布局,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重视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评价机制的建设,强化评价结果反馈和改进机制。
  互联网教学不能取代传统教育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一些学校开展的互联网教学存在哪些误区,未来的互联网教学能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
  钟秉林:我们需要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催化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尤其是社会发展性素养,如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团队精神等素养和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
  因此,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要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互联网教学的作用。要把互联网教学的重点,放在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及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融合、改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等方面。为促进互联网教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互联网教学”的良性发展。
  首先,要加强连接与互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连接和互动,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要引导学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改善学习效果。
  其次,要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要优化学习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及时评价和反馈线上学习效果。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和选课完成率。
  再次,要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要厘清线上教学的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关系,优化慕课、微课程等课程联盟或协作组织的运营模式,筹集线上教学经费。要研究线上课程标准与认证方法,探索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学分银行等机制。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在线课程联盟或协作组织以及互联网教育产业,要协同探索、优势互补。
  中国的教育改革在互联网时代开启,如何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与期盼,任重而道远。未来的教育,应体现“有教无类”理念的公平教育,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多样化教育,体现“人尽其才”理念的高质量教育。每个人都可以在学习中成才,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税实现新突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