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事友善的善是什么意思思

               
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x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太19:16-22
16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17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18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19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20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21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22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这里的故事在马可福音10:17-22和路加福音18:18-23也有同样的记载。
19:16:这里指的&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在这段经文中,马太说他是&少年人&(19:20),而且&他的产业很多&(19:22),是富人或财主;路加说他是&一个官&(路18:18),可能是在犹太教里担任职务,因为似乎他过的是犹太人的敬虔生活方式。他来见耶稣的方式,在马可福音记载是&跑来跪在&耶稣面前问:&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可10:17),可以想像,这个问题已经使他思考很久了,但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也可以相信,这个问题也是许许多多人的问题。
19:17:那个少年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他的信仰观:一是以永生作为自己信仰的终极目标,二是认为行善事是达到这终极目标的途径。这也是今天大多数人的宗教观。耶稣又用当时常用的方法,就是用问题回答问题,这种方法好处在于让提问题的人,首先思考他的问题合理不合理,用问题来提醒对方,问题背后的假设是不合理的。耶稣提的问题的意思就是:万物中只有神才是绝对良善的,只有祂能判别谁的行为是善的。耶稣用这问题来告诉这少年人以及所有与他一样看法的人:第一,善不善是神说了算,不是人说了算;第二,最大的善事就是要认识这位绝对良善的神;认识耶稣就是认识神。然后,耶稣提到一个实际可行的行善标准,遵守神颁布的十诫。耶稣的意思很清楚:照神所教导的话,即圣经的话去行就是善。圣经会告诉你如何认识这位神,以及神的良善标准是什么。
19:18-19:少年人问:&什么诫命?&口气是希望耶稣告诉他一些他不知道的行善的秘诀,结果耶稣告诉他的就是犹太人最熟悉的十诫中后五条,耶稣很有智慧地把十诫的次序调换了一下,祂先把十诫中不许做的事放在一起:&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这是一般人认为的,坏事不做就是好人的标准,然后,耶稣把&孝敬父母&,和&爱人如己&这诫命的核心放在后面,因为这两点人做得如何是很难评价的,也是那些喜欢在人面前行善的人容易忽略的。耶稣知道这后面两点正是这位少年人的弱处,希望他对圣经所说的,也是神的善恶标准有正确认识。
19:20:因为少年人是希望听到耶稣能向他说些得永生的秘诀,结果听到的是他早已知道的十诫,所以他回答的口气是又失望,又傲慢。
19:21:首先耶稣说这句话的态度是很温和的,用&你若愿意作完全人&的规劝口气;在马可福音里,还形容耶稣在听到少年人那种失望的回答后,&看着他,就爱他&,然后说了他应该做的两件事:一是把财产分给穷人,再就是做耶稣的门徒。这里耶稣的意思是:
(1)你认为自己在行善上做得很好了,耶稣说若按&爱人如己&这标准衡量,你为何不可把你财产分给穷人呢?这不是有点假冒为善吗?
(2)回到一开始耶稣反问这少年人的问题,耶稣告诉他,行善的标准是我(神)定的,不是自己认为的,或别人说的;我现在要求你把财产分给穷人,这是我对你要行善的标准。(不是对每个人的标准,神对每个人行善的具体标准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神给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3)似乎耶稣还有一层意思,耶稣知道少年人的财产已经成为他信仰的主要障碍,在下节经文得到证明。所以,耶稣告诉他,你若真正追求你的信仰,重视永生过于今生的话,你必须把这信仰的障碍挪走。
(4)耶稣对少年人说过,神是唯一真正良善的;在这里耶稣向这少年人宣告,我耶稣就是那位绝对良善的,你必须跟随我。这是许多人想靠行善得永生的一个解不开的情节。实在很简单可以想通的:神是生命的主,如耶稣说的:&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所以&永生&是耶稣给的,你不信耶稣,从哪里得永生呢?
19:22:很遗憾,这少年人面对神子耶稣,居然与祂擦肩而过;失去了一次得救的机会。
财主真的很难进天国吗?
太19:23-30
23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24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25门徒听见这话,就希奇得很,说,这样谁能得救呢?26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27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28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29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有古卷添妻子),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30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19:23-24:这段经文是紧接上一段经文,当耶稣看见这少年人,因为要他分财产给穷人,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很感慨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难的程度超过&骆驼穿过针的眼&。根据丁道尔的解释:骆驼是一种很普通的动物,体格最为高大(参二十三24),却要挤过人能想像出来的最小的一种孔洞,在这里耶稣比喻的要点是:在人这是&不能的&(26节)。另一种解释是,这里&针的眼&不是指缝衣服的针眼,而是指小的城门。耶路撒冷城门有两个,一个是大门,开的时候,人和牲畜都能进出;另一个是旁边的小门,俗称&针眼门&,开的时候,只能人低头进出。
19:25-26:耶稣的话对祂门徒来说,相当吃惊,当时的犹太人包括耶稣的门徒虽然不认为可以靠财富进天国,但认为人有财富是神祝福的证据,而神祝福的人应该没有问题会进天国。所以,像这个年轻富有加上敬虔的少年人,都很难进天国,门徒不由得要问:&这样谁能得救呢?&这里我们要分析一下,门徒和耶稣对如何进天国的看法有什么根本差异:
(1)耶稣的真正意思,不是说富人极难进天国,或因此有人得出结论是:穷人极容易进天国(在中世纪许多基督徒有这种看法);在圣经中有许多非常富的人,是神重用的仆人,如亚伯拉罕,约伯,所罗门等。耶稣的意思是:这个少年人的财富已成为他生活的依靠和中心,与他追求永生的信仰背道而驰,这样的人很难进天国。这个道理也适合很多人,他们口头上都信神,希望得到永生,但实际生活中却抓着一些东西不放,或是财富,或是名誉地位,或是自己所谓理想;这样的人信仰与实际生活是不一样的,当然很难进天国。这样的基督徒也不少。
(2)耶稣也不认为:人在世的日子富裕,就一定是神的祝福,在圣经中有许多非常富的恶人,如创世记中的拉麦(创世纪第4章),大卫遇到的拿八(撒上第25章);耶稣更不同意这些富裕的人就容易进天国。再从深里思考,当时的犹太人,也包括现今许多人总有种倾向:从人的表面行为来判别义人与恶人,可是耶稣把这种价值观彻底推翻了,耶稣的义人与恶人的区别,在于心里是否真正信神,真正追求真理,若是的话,他们一定会信耶稣;耶稣也看行为,祂看重的是言行一致,没有假冒为善。
(3)19:26节经文也告诉我们:进天国不是靠人,而是神的拣选,是神的怜悯,是神的保守引领。
19:27-29:门徒在听了耶稣要求这少年人把财产分给穷人并跟随耶稣,而且提到:&必有财宝在天上&,所以又是彼得代表大家问耶稣,我们已经做到了你要求这少年人做的,那么我们将得到什么?可能的意思是得到什么财宝?耶稣对这个不那么属灵的问题,没有批评,却给予正面回答,这也是对所有跟随耶稣基督的门徒的应许:
(1)在世界末了,耶稣再来时,十二个使徒将要与耶稣一起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路加福音22:30)我们基督徒在末日复活后,&他们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20:6)。
(2)凡因为我们信仰所失去的,在天上有加倍奖赏。如何理解耶稣说的,是包括物质的和属灵的,还是仅仅是象征意义,譬如,在天上你会得到成百个如同亲生父母儿女那样的兄弟姐妹。我们不知道,但有丰富的奖赏是一定有的。这里,耶稣也间接肯定,每人的奖赏是不一样的,是根据他在地上&为主的名撇下&多少有关。
(3)得到永恒生命。换句话说,与赐生命的主永远同在。
19:30:&在前的将在后,在后的将在前&这是人生的一个基本道理,俗语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若根据上面谈的是奖赏,这节经文后谈的是葡萄园工人的比喻,那么耶稣的意思是:在天上得到奖赏的多少,与你信主的先后没有多大关系,却与你为主撇下多少有关系;更与主的恩典有关系。
相关文章:
·经文注释·
       
Copyright &
Jnmd.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又名: )
邮箱: (#改为@) 网站QQ群:  客服QQ:
基督福音网站,内容由热心肢体亲笔或惠寄或转投,部分为本站扫描收集整理,版权归基督所有,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作者联系我站处理,谢谢!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
在0℃的江苏无锡街头,环卫工用双手疏通下水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x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x。】
  佛说后世的众生,假如找到了善知识,“应当供养”,如何供养呢?“不惜身命”即使累死了,被整死了,都不在乎。如此为法忘躯,怎么做得到?各位看过西藏密宗的密勒日巴传吧!密勒日巴替师父盖房子,千辛万苦盖好以后,还被师父痛骂一顿,谁叫你盖在那里的?拆掉!密勒日巴只好一块一块拆下来,重新盖过。盖好以后,又被骂一顿,再拆掉,重新再盖。如此盖了四次,师父就是这样整他,他的师母看了不忍心,直哭。他走了没有?他就是不走。
  其实,你看看中国的高僧传与禅宗语录,这些高僧悟道的经过都不简单,都不是那么容易。你看禅宗二祖神光去找达摩祖师,就砍下了一只手臂。各位晓不晓得云门祖师怎么悟道的?赔上了一条腿。云门去找睦州和尚的时候,睦州也是不理他,不让他进门。云门不死心,来了几次,跪在门口,睦州看到他就把门关起来。假如是我们的话,早就破口大骂了,云门没有,他是来求道的,他还在参禅呢!有一天云门想到一个方法,又来叫门。睦州开门见到云门,又准备把门关上,云门一个箭步上前,赶紧把一只脚伸进去,这下子你总关不了门了吧!睦州禅师可绝了,硬是狠狠地把门关上去,结果,云门的脚断了,哎唷一叫,哈!开悟了。
  什么是善知识?善知识很难办,善知识就有脾气,奉劝各位学佛尽管学,千万不要去找善知识,否则遭遇很惨,不小心一条腿就去掉了。佛法不一定在口头上,而是在行为上,他在行为上折磨你。禅宗祖师的喜笑怒骂,那是他的教育法,有时整得让你真受不了。道理是什么呢?他告诉你,道在你自己那一边,不在佛那里,也不在善知识这里。善知识只是想办法把你所有的妄念都打断了,都憋住了,憋到你开悟为止。你看孔子的教育法也是这样,孔子对每一个学生的答案都不一样,问仁,对这个说是这样,对那个说是那样,用现代的观念来说,没有一个标准。孔子说他的教育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逼着你发愤,你说我不会,我偏要弄会给你看,先刺激他发愤,然后再进一步启发他。不悱不发就是故意引起他的怀疑,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现代的教育则是鼓励鼓励,结果许多都鼓励坏了,成不了大器。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所谓真正的善知识,在他的日常生活行、注坐、卧当中,身心内外都是清净,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在清净中。
  “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x慢”。善知识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很难分辨。中国人有句话说:“英雄见惯亦常人”,法国的拿破仑也说他在妻子与老勤务兵面前,永远称不了英雄,说得极有道理。不要以为善知识就像庙里塑的菩萨一样,永远慈眉善目,永远红光满面,永远都是对的。善知识也是人,也是有过患。但是,尽管他有许多过患,然而,“心无x慢”,他没有x慢之心,永远慈悲,永远爱护人。
  心无x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不要看到善知识有了过患,你就觉得善知识也不过如此,你就x慢起来了。不要如此,你还是要谦卑,诚恳去学。像我一生,算算有九十多位老师,有读书的,有学武功的,有学道的,有学佛的;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一生欠了九十多个帐,现在一无所成,经常想到“红楼梦”上批评贾宝玉的两句话:“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
  你说这些老师都对吗?也有不对的。人在三界中,就有三界中的烦恼。像我以前有位老师,他没有儿子,看到自己的朋友生了一个儿子,他高兴得眼泪都掉下来。在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师说:老师!您还没有看开耶!我这个人向来调皮捣蛋。老师把我的手抓住,说:你认为我不应该动情?我说:对呀!老师问:你读过“中庸”没有?你背背看!在路上,我就把“中庸”背出来,背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我停下来。老师说:你怎么不背下去?我说我懂了,老师笑了一笑。背到这里,我已经挨了一棒了。吃棒子,可不是拿棍子在头上敲。下一句:“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圣人也有情啊!菩萨大慈大悲就是多情人,怎么说是无情?后来,老师到了家,作了两句诗:
  “谁谓英雄不洒泪,人情儿女最关怀。”
  所以说善知识也有过错,不过,善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要在鸡蛋里挑骨头,则天下无完人,我们要看老师的好,对父母也是一样。以前宋儒讲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我公开反对的,如果是在过去八十年前反对这句话,那不得了,一辈子不要想站起来做人了。天下是有不是的父母,但是,父母终究是父母,还是要孝顺。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爱的还报。你看我们大便拉不出来,他要来挖;你吃不下去,他坐在旁边哭;你生病,他送你去看医生。你现在长大了,你只要像他以前对待你的一样对待他就行了。对师长也好,对父母也好,心无x慢,这才是学佛。
  “况复搏财妻子眷属”。善知识也是要吃饭过日子,也有妻子儿女,也是要钱。你看密勒日巴传,密勒日巴当初去见师父的时候,穷得不得了,没有钱去供养师父,只有一只跛脚的羊,他只好空手去了。见了师父,跪下来,师父说你拿供养来呀!密勒日巴说我只有身口意供养,只有我这个人,其它什么都没有。师父大骂:“你不诚恳,家里还有只跛脚羊啊!你就是舍不得!”“是!是!是!”他没有申辩,赶紧回去把那只跛脚羊拿过来。他原来的本意是把跛脚的羊送给师父,觉得对师父不恭敬。你看看这个师父,什么都要,把劳力刮来,把人家跛脚的羊也刮来。所以,善知识也会搏财,也有妻子儿女眷属,跟普通人一样。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如果你看了善知识这些毛病,不起恶念,不起任何坏的观念。佛说即能究竟成就正觉,立刻就成佛了。到了成佛的时候,“心华发明”,脉解心开,大彻大悟,身心内外一片光明,“照十方x”。
  你看这一段成佛的方法,没有一个什么法门,只教你如何学做人,自己要做成是一个求法的学生,自己要成器,因为佛法不在老师这里,而是在你自己那里。你如果能对一个泥巴做的菩萨起恭敬心,也一样会成道,何况是一个活人?但是,一般众生不要说对这个善知识不信,即使一个活菩萨在他前面,他也不信。因为众生我慢,永远不能成道。真的放下我慢的话,那一个不是善知识?就如“阿弥陀经”所讲的极乐世界,那些鸟都在念佛念法念僧,那些花鸟都在开示你,其实是你自己在开示自己,心花发明,就成道了。
  佛教在人类社会提出了师道的尊严,无论显教或密教都非常重视,所谓:“一日从师,终生如父。”密宗有马鸣菩萨着的“事师仪轨五十颂”,凡是学佛要先学这个。做人弟子做不好的话,其它都不用谈了,人品有问题,还学什么佛?若是贡高我慢,那真是不堪造就。佛教为什么那么尊重师道?那是尊重法统,什么法统?正知见的存在。顺便告诉各位,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师道,要看“礼记”,“礼记”的儒行篇,说明如何才有资格称得上知识分子,如同佛教的戒律,说得清清楚楚,其中提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么,怎么样才是师道呢?简单的分为两个观念,经师和人师。经师就是学问能够承先启后,人师可就难了,等于佛教的戒、定、慧样样俱足,大彻大悟,这才够得上善知识的标准。在此综合佛家与儒家的道理向大家介绍。
  摘录自《圆觉经略说》
  欢迎订阅【传承网】微信号:iccwcn,传承中华文化,分享南师智慧!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南师精神!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关于从善的名人名言
您当前位置: &
关于从善的名人名言
发布:&|&分类:&|&
  关于从善的    1、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4、善恶不可以同道。&&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5、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培根    6、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明&方孝孺    7、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8、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南北朝&萧纲    9、一言之善,重于千金。&&晋&葛洪    10、无伐善,无施劳。&&《&公冶长》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13、锄一恶,长十善。&&《宋史。毕士安传》    14、善之端而止之也。&&《礼乐论》    1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6、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17、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布尔沃一利顺    18、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哈&纪伯伦    19、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列夫&托    20、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戴尔&卡耐基    21、美是善的象征。&&米盖尔&杜夫海纳    22、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    23、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24、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罗曼&罗兰    25、良心这玩意儿,它谴责起人来,是够叫我害怕的,对大人是这样,对小孩也是这样。&&狄更斯《远大前程》    26、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壮举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毛姆    27、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    28、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巴尔扎克    29、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又算什么呢?&&哈代    30、功利是一部机器的目的和检验机器价值的根据,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泰戈尔《民族主义》    31、高尚的人无论走向何处,身边总有一个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司各特    32、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罗佐夫    33、恶意和仁慈都是放大镜,但前者的放大倍数更大。&&哈利法克斯    34、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35、对于心地善良地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纪德    36、对于我来说,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37、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米开朗琪罗    38、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列宁    39、但唯有善良的品格,无论对于神或人,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培根    40、大量善行可能出于严厉,更多的是出于爱,但最多的还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无偏见的公正。&&歌德    41、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陀思妥耶夫基    42、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卢梭    43、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莎士比亚    44、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泰戈尔    45、避免做坏事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做好事,因为世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企图不做任何事。&&卡莱尔    46、爱与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与真理。&&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47、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高尔基    48、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莎士比亚    49、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恶,使我们喜善恨恶。良心尽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卢梭    50、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51、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巴尔扎克    52、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53、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素    54、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55、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56、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福楼拜    57、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58、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莎士比亚    59、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    60、一个好行为也可能是一个坏行为,谁要救了狼就害了羊。谁为兀鹰修复了翅膀,谁就要为它的爪负责。&&雨果    61、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王蒙    62、幸福就是至善。&&亚里士多德    63、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罗曼。罗兰    64、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抑制恶更须努力。&&苏联    65、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罗&勃郎宁    66、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67、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弗&培根    68、我爱你是因为你有一颗仁慈的心,而不是由于你的学识。&&戴维斯    69、文明是善,野蛮是恶;自由是善,束缚是恶。但正是这种臆想的知识把人类天性中的那种本能的、最幸福的、原始的对于善的需要给消灭了。&&托尔斯泰《卢赛恩》    70、味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马丁。路德    71、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托尔斯泰《伊凡&伊利奇之死》    72、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扬雄    73、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杨万里    74、人类中凶恶的人比最凶恶的动物还凶恶。人类中善良的人比最善良的动物还善良。&&郑渊洁    75、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76、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77、饶舌的人多虚妄。&&培根    78、惩恶而劝善。&&左丘明《左传》    79、惆怅隶属于善良;绝无惆怅感的人也许非常不凡,但毕竟非善良之辈。&&刘心武    80、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81、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萧伯纳    82、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83、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    84、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85、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卢梭    86、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卢梭    87、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    88、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莎士比亚    89、善良的根须和根源,在于建设,在于创造,在于确立生活和美。善良的品格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    90、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儿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91、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92、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奥勒利乌斯    93、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    94、若把黑白和善恶放到一处,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见得分明。&&乔叟    95、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托尔斯泰作品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对的绝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