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直辖市吗

撤销河北省并入北京和天津?--刘光宇--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撤销河北省并入北京和天津?
昨天微信朋友圈疯传的一篇《APEC后大 动 作~拆 分 河 北 成 定 局》文章被大家热议起来,同时也引起安家新媒体ihosue的关注,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北京的出路在哪里?尤其是河北与北京的关系该如何处理?不知道多少专家学者甚至黎民百姓都在建议。此文《APEC后 大动 作~拆 分 河 北 成 定 局》据说来源于中国报道,安家新媒体ihouse先不对其进行真伪的辨别,单说这种变化有没有可能性,在北京已经受到发展限制的当下,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能。但是会不会像文中说的那样,那就另当别论了。安家新媒体ihouse认为,京津冀固有的行政区划调整在所难免,而且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功能定位也需要更新。当然大的调整不可能由哪一个部门或人说了算,这需要更加深入的调研和论证。《APEC后 大动 作~拆 分 河 北 成 定 局》原文称,拆分河北大局已定~其核心内容:(一)撤销河北省,将河北省一分为三。即环北京区域、环渤海区域、环石家庄区域。(二)将环北京区域划归北京市,建立大北京经济区(首都经济圈)。这一区域包括廊坊、保定、张家口、承 德,形成“四星拱月”格局,如果把北京比作大五星的话,也可说是“五星照耀”格局,暗喻国旗飘扬。廊保承张四市总面积达10.48万平方公里,人口2370万,区域生产总值近5000亿。通过这一整合,北京面积将扩展5倍,达到12万平方公里(现有1.64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到4300万(现1900多万)。城市发展空间大幅度提高。(三)将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划归天津市,形成紧密型环渤海经济区。(四)撤销河北省建制,建立石家庄直辖市。将原河北省行 政 机 构 直 接 转 变 为 石家 庄 直 辖 市 行 政 机 构(不 增 加 行 政 编 制 和 领 导 职 数);原 石 家庄 市 机 构 相 应 转 变 为 直 辖 市 内 区 域 机 构。原 河 北 省 邢 台、邯 郸、衡 水 三 市,一 并 归 石 家庄 直 辖 市,作 为 直 辖 市 管 地 级 市。根据安家新媒体ihouse以往的经验,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这种调整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一个政策的颁布都是先放风然后出来澄清最后确认实施。所以也很有可能这是内部高层的一个讨论稿,即使将来实现不了,但是高层在商讨或建议。也就是说,未来北京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只靠自身了,必须要依托河北。北京的未来出路一定只在河北。今天安家传媒集团董事长、《安家》杂志总编辑刘文斌也在北大房地产总裁班讲课中提到,传统的北京地产概念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北京房地产”!也就是说未来的北京房地产格局将发生巨变,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将有所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今年4月份也提过类似观点,分 拆 河北 打 造大 北 京、大 天 津、大 石 家 庄 的 思 路 是 这 样 的, 把 环 京 津 离 石 家 庄 远 的 直 接 划 归 京 津管,成 立 石 家 庄 直 辖 市。这 种 大 破 大 立 的方 案 带 来 的 震 动 大,短 期 阵 痛 比 较 强,但 长 远来 看,会 省 去 因 行 政阻 力 带 来 的 问 题,也 可 以 解 决 北 京、天 津 地 域 小、辐 射 不 足 的 问题。实际上,从地理位置上看,从地图上看,京津冀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由于政治和行政上的区位划分,同时也形成了阻碍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藩篱,让北京一家独大,河北成了灯下黑,这就是北京作为首都吸附效应造成的恶果。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后,这个概念也一度被炒作利用。不管是炒作还是利用,甚至一些谣言,但是京津冀一体化融合的趋势不可改变。京津冀一体化,一直是这三地地方政府的一块“心病”。由于三地产业结构雷同、市场机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原因,京津冀一体化一直进展缓慢。在过去三地不是没有探讨过合作,但大都是碍于各自的GDP,也都在打自家那点小算盘,不可能从大格局的战略眼光促进三地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提出的很早,曾经提出过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直到现在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此前提到首都经济圈,天津不乐意,因为突出了北京,提到环渤海经济圈,天津乐意,北京不乐意,核心问题就是行政体制。反正没河北啥事,河北生来就是牺牲自己保全京津的,河北没脾气。所以最后闹出种种笑话。比如灯下黑,比如首钢为了避开天津卡脖子而选择唐山,比如廊坊想归北京北京也想要,但河北又不放,不放又不能太上心,担心最后还得被狼叼走,北京希望北边的河北吹点风赶走雾霾,但也知道雾霾很多是河北的贡献……看北京周边地图更有趣,燕郊嵌入北京,三河、香河、大厂成为廊坊飞地。燕郊、涿州等地十几年前就实现了地址、邮编、电话、电网等的北京化,近些年房地产的发展更将北京和河北、天津的关系拉近了。河北需要北京,北京更需要河北。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不久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个是不可逆的潮流和趋势。而且最大的进展是,京津冀行政区划、综合交通、地形地貌和水系流域、人口分布、教育卫生、产业园分布等八幅地图8月底绘制完毕,已于近日上报给政府部门。接下来就是等着国家战略意义上的京津冀一体化功能布局了,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看哪里适合你居住就赶紧找地住吧,北京是住不起了。北京容不下我们,国家已经为我们找到了出路。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刘光宇,资深房地产评论人,安家杂志新闻评论部主任,安家新媒体主编。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将出台 (为什么没有衡水)
导读:以港口建设为例,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京津冀各港口都在加大建设力度,同时又有新的港口出现。而每个港口规划的发展前景,通常都是向着高效益的综合性港口发展,未来港口功能将可能全面重复。这对于腹地共享、服务对象有限的京津冀都市圈港口体系的发展而言,无疑将是巨大的浪费。
报告指出,在该地区的港口建设中,要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以天津为枢纽港、其他港口各有分工的港口体系,并通过铁路、高速公路等把主要港口和以京津为核心腹地、以辽东和山东半岛为重要支撑的环渤海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从而改变港口重复建设,低水平竞
以港口建设为例,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京津冀各港口都在加大建设力度,同时又有新的港口出现。而每个港口规划的发展前景,通常都是向着高效益的综合性港口发展,未来港口功能将可能全面重复。这对于腹地共享、服务对象有限的京津冀都市圈港口体系的发展而言,无疑将是巨大的浪费。报告指出,在该地区的港口建设中,要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以天津为枢纽港、其他港口各有分工的港口体系,并通过铁路、高速公路等把主要港口和以京津为核心腹地、以辽东和山东半岛为重要支撑的环渤海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从而改变港口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与腹地联系薄弱,后方集疏系统不能合理配套的局面。此外,科技创新优势在都市圈内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北京与天津和河北的合作则只占极少的比例,其55%左右的技术合同是面向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发达程度居全国前列,但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通达性却并不理想。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新规划厘清京津冀产业定位无论是从产业部门或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与此同时,伴随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京津冀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也得以完善。其一,滨海地区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日益隆起的地带;其二,唐山、石家庄、廊坊3市市域经济的发展成就突出,张家口、秦皇岛、保定等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有显著增强,这些经济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河北拖累区域经济的忧虑也有所缓解。”上述官员表示。尽管如此,京津冀都市圈总体的产业尤其是工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官员指出: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人均GDP较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较大差距;二,在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远远落后于另两个三角洲都市圈地区。此外,由于缺乏一个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京津冀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京津冀经济圈内,北京的汽车产业实际上已经和天津汽车业出现同类竞争。据透露,在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京津冀三地各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北京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北京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区域一体化之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远非纸面上来的容易。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高明告诉记者:“北京市三地之间的经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以京津为例,京、津两市虽处在一个经济区内,但行政地位、经济实力相近,缺乏珠三角区域系统行政同属一省那样的共同利害关系,也缺少长三角区域系统以上海为绝对中心来统领整个区域的内在凝聚力。另一方面,京津在以往的产业政策上求大求全,均强调“一个不能少”,导致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使得产业结构趋同加剧,相互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过度竞争和封闭竞争严重,许多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不必要损失,还造成整个区域资源使用浪费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与此同时,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问题已经显现出来。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由京津冀发改委联合所作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一体化要求分析,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尚未形成,同区域一体化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报告》称,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约束作用很明显,特别是在一些区域性港口、机场、跨地区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统筹安排。另外,由于该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市场机制的作用还不足以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格局重组产生根本作用,因此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建设开始。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为什么那么多城市想成为直辖市?哪些城市还有成为直辖市的可能性?_君临_传送门
为什么那么多城市想成为直辖市?哪些城市还有成为直辖市的可能性?
成为直辖市,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意味着官升一级。市委书记以下的诸多公务员,几乎都有机会升职加薪,福利多多。对于地方百姓而言,意味着城市地位的提升,上可以从中央拿到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经济,外可以扩大影响力吸引投资。但是,这只是地方的小九九,而地方是没有决定权的。决定直辖市命运的,在于中央和省政府的政治博弈。先说省一级。省政府原则上是不愿意分裂的。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统一,只有统一才能有更强大的实力。比如说广东省政府,决计是不乐意深圳直辖的,一旦分家,广东的地位将大大下降,失去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名头,对外资的吸引力要下降,省委书记的政治局位置也可能要失去。换是你,你会点头?省会就是经济中心的更是誓死不从,要是省会都失去了,省政府往哪搬啊?简直就是伤筋动骨,劳民伤财。也因此,像广州、武汉、西安、南京、沈阳这些城市,就想也不要想,基本不可能。唯一有可能的,只有一种情况:当这个城市太大了,影响力超过省会,同时由于某些原因,和省会出现种种政治或经济上的矛盾时,省政府压制不住,或者压的心烦,干脆放手算了。一二线城市中,不服气省会的,目前主要有青岛、大连、深圳、厦门、苏州。这里面,厦门人口太少,苏州挨着上海,自知没有直辖可能性。青岛、大连、深圳的直辖意愿较强。深圳情况比较特殊,至少目前广东省委书记还能压得住(毕竟官大好几级),但未来随着深圳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估计压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接着说中央一级。中央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原则上是不会轻易改变行政设置的。没事瞎折腾个啥呢?只有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才会去推动——这就是所谓的“危机倒逼”。我们看看1997年的重庆直辖遇到了哪些危机。据现在的解密文件显示,重庆直辖在1994年开始酝酿,由当时的朋鸟总理提出,理由有三个:1,四川人口过多,1.1亿人,221个县级政区,管理太复杂,行政效率低下。2,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城市,要激活他的中心辐射功能。3,三峡工程即将开建,库区移民问题复杂。这里面的三个理由,说实话都成立,但前两个是长期存在的。八十年代四川也是人口第一大省,为什么那时候不升直辖市呢?九十年代中央的建设重心仍然是沿海,如果是为了西部大开发,那为什么不将该项政策在升直辖市的时候同步推出,而要推迟到2000年之后呢?所以真正的理由其实就是三峡工程,再结合朋鸟总理的电力背景,再清楚不过了。1994年的时候,中央经济的决策权已经落到了当时的常务副总理手里,朋鸟名为总理,实则金融、国企、财政各方面都插不上手,郁闷之情可以想象,憋着一口气,于是充分发挥自己电力行业的背景,全力推动三峡工程,以此作为突破点。三峡牵涉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库区移民,受影响的人口有数百万之多,搞不好就容易影响社会稳定。你知道,稳定,一向是中央的最高利益所在,于是重庆直辖的动议一路绿灯。我们再看直辖的三个备选城市。1,人口。广东和山东的人口都在1亿左右,属于全国人口最多的两个省份,有拆分的可能性。辽宁的人口只有4000万,属于中等人口省份,缺乏拆分的必要性。2,区域中心城市,激活地区经济发展。东有上海,西有重庆,南有广深,北有京津,中有武汉,各个区域都已经有了发展不错的中心城市,而唯独东北,目前不管是沈阳,还是大连,都缺乏带动东北发展的活力。如果大连能够升为直辖,这个瓶颈或许可以打破。这样看来,三个城市都有自己要直辖的理由,也有不能直辖的理由,如果没有突发的“危机倒逼”的话,是很难、很难获得直辖的机会的。危机倒逼。【青岛】青岛目前过的不好也不坏,山东发展的也不错,虽然有直辖的充分条件,但并不必要,目前看来缺乏一个可以打动中央的“不得不”的理由。【大连】东北塌陷。悬崖式经济下跌,地方国企利益盘根错节,一潭死水。这大概是中央目前最头痛的问题,也是最紧要的危机。以此为契机,搞大连直辖,有没有可能性呢?一般来说,按照中央的过往经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放权,搞试点,单点突破。比如经济特区、国家新区、自贸区,都有可能。或许直辖市也是一个可能的选择,但是考虑到——1,一旦大连直辖,辽宁将只剩下3000万人口,沦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省。2,东北振兴,更需要的是机制改革,而不是招商引资。机制不改,资引来了,也很快要跑掉。大连在90年代,薄公子当政的年代,是北方创新的代表。城市运营、足球文化、时装节、发展软件代工,这些都可谓引领一时之风气。那时的东北,和今日一样困窘,而大连却活力四射。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坚持往高端服务业发展,未尝不会变成北方的“深圳”。可惜的是,薄离开后,大连就回到了东北大搞石化重工业的老路子,在整个北方都在上石化钢铁的年代,日渐变得泯然众人。试想,即使大连直辖了,跟天津一样,引来诸多国资大项目,又是否具有带动东北转型的意义呢?从这个层面来说,大连的突破,在于创新,在于“经济特区式”的试点。【深圳】深圳目前没有危机,甚至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那么在中央眼里,就完全没有升直辖市的必要性。你想,深圳目前产业升级顺利,人口流入迅猛,房价飙升,一旦升为直辖市岂不是飙得更快?有人说,深圳直辖了,将东莞、惠州合并过来,土地面积扩大,房价将下降。这种言论我是不信的,这种所谓的房价下降,只不过是平均了东莞、惠州的房价之后的“统计学意义”下的下降。就深圳中心城区来说,地,该缺的还是缺,并且在直辖效应下,涌入的人口会更多,房价只会涨的更猛。深圳与周边的珠三角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顺利,地铁规划连接香港、东莞、佛山、广州。也就是说,几年之后,通过地铁,就可以直接从深圳坐到佛山去,完全融合为一个紧密的都会区。这种融合,对深圳的发展,利大于弊,一旦直辖了,没有了省政府这个家长,协调将会困难的多。既然如此,何必自寻烦恼。所以说,短期而言,深圳缺乏直辖的紧迫性。那么,长期而言,深圳可能会直辖吗?理论上只有一种情况——如果深圳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在十几年内GDP追上北京、上海,成为与之平起平坐的TOP3。考虑到广东经济规模太大,人口太多,有“尾大不掉”的嫌疑,那么“分而治之”就会成为中央自然而然的考虑了。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君临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2月2日 22:44
君临 最新头条文章
君临 热门头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是直辖市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