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人口稳定吗

《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范文一:人口减少将是中国最大的危机,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将有什么影响? 06:02:03
作者:苏剑
来源:凤凰财知道
关于中国的人口形势,目前有不同的判断和预言。根据笔者的研究,中国人口基本上将在2023年达到峰值,峰值人口大概在13.8—14亿之间。201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纺锤形的,根据笔者预测,2050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是倒三角形的,也就是年龄越小的人口越少,当2000年出生的这一代人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中国的人口会减少一半以上。从工作人口的角度看,中国工作年龄人口在2015年到达峰值,即9.24亿,2080年可能降到3.39亿。65年时间,工作年龄人口减少2/3。新增工作年龄人口数在年之间是正的,2016年将转负,之后几年稳定在负的三四百万之间。2026年前后,随着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的人到达退休年龄,退休人数比较少,新增工作年龄人口数会重新出现正值。而2028年之后,随着1960年之后的婴儿潮变成退休潮,每年新增劳动力是负1000多万,最高是2054年,大概是负1878万。65年时间,工作年龄人口数要减少将近6亿。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中国目前面临严峻的人口局面。而持续20多年的超低生育率将使目前的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那么,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形势,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将有什么影响?潜在增长率下降人口逐年减少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有两方面。第一是直接影响,劳动力增长率的下降将导致潜在增长率下跌。如果每年劳动力减少1000万,即每年减少1.3%,将直接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至少0.65个百分点。1第二是间接影响,主要是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是储蓄率下降,老年人是净消费者,不是储蓄者。储蓄使更多的资金可用于资本形成,资本增长会提高。但如果储蓄率下降了,则意味着资本增长率会下降,同样会降低潜在增长率;其次是老龄化社会的技术进步率会下降,因为每个社会中创新能力最强的是年轻人。综合上述两方面,人口危局意味着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会急速下滑。可以说,“新常态”的出现,人口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社保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到目前为止,凡是社保体系好的国家,无一例外都面临一个问题:资金窟窿特别大,人口即使保持不变,也难以长期维持下去,比如美国。更何况,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在缴纳的时间是给定的情况下,窟窿就越来越大。而同样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年轻人越来越少,缴纳养老金的人数随之减少,养老基金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要弥补资金缺口,一个办法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上升了,年轻人的工资长涨,就会缴纳更多的养老金。但问题在于,在目前的人口形势下,潜在增长率不是增长,而是会急剧下降。因此,如果中国的人口形势不发生逆转,将给社保体系带来巨大压力,甚至最终可能出现社保危机。人口拐点导致房地产市场拐点房价的拐点主要决定于人口因素。住房既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对作为必需品的住房的需求,就是所谓的“刚需”,它是由人口决定的。影响刚需的第一个因素是人口总量。人口是决定房价长期趋势的最主要因素。按照笔者的预测,如果目前的人口政策不调整,中国的人口将在2020年前 2后到达峰值,距现在只有几年时间。当人口到达峰值的时候,房价差不多也就该到达峰值了。影响刚需的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是对住房具有刚需的人群,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是需求。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将在2015年前后到达峰值。随着劳动力总量的减少,刚需自然会下降,对房价构成向下的压力。影响刚需的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上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生育高峰,当60后、7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对住房就构成了巨大的刚需,此后又构成了巨大的改善型需求,因此从2000年至今房价狂涨,可以说跟这一次生育高峰是完全一致的。随着60后逐渐进入老年,80后、90后人口急剧减少,刚需以及此后的改善型需求也将急剧减少。实际上,当9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父辈、祖辈可能已经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住房,住房需求减少已是毫无疑问。影响刚需的第四个因素是城镇化,这是许多人寄予巨大希望的一个因素。按照官方的估计,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仅有54%左右,城镇化的空间还很大,而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镇,必然产生对城镇住房的需求。但是,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程度到底如何还有争论,城镇化率数据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中国城镇化的真实情况,还无法断定。近年来每年都会出现的民工荒就明白无误地表明,农村已经缺少富余劳动力,那么城镇化还从何说起?所以,把城镇化看作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因素,有点不太靠谱。正如民工荒已经出现的时候,还有许多人认为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一样,现在当农村只剩下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城镇化的人的时候,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刚刚开始。这是一个误区。3综上所述,就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人口因素表明中国的房价基本上已经到顶。但是,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房价走势跟全国不一致。总体来说,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房价可能会保持平稳甚至上涨,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会下跌。具体而言,中国房价泡沫如果破裂的话,会从小城市开始,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蔓延,然后到二线城市,最后到一线城市。计划生育政策需重大调整面对这样的人口形势,计划生育政策亟需重大调整,要从限制生育转向鼓励生育。许多人担心放开生育管理会导致人口失控,这完全是不必要的。根据人口学家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育儿成本的增加、节育技术的成熟,生育率是自然减少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最近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实践中,政府开动强大的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人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200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就降到了1.22这样一个极低的水平,而且一直持续至今。我国去年放开了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前,有人口学家预言这一政策将使中国多出生1000万人;现在第一年的实际数据出来了,申请数才100万左右。如果扣除本就打算超生的人数,这意味着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很明显,现在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也不可能使人口增加太多。实际上,现在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生的多,而是生的少;即使鼓励生育,能不能出现婴儿潮都是个问题;即使真的出现婴儿潮,我们的态度也应该是呼唤和欢迎,而不是担忧和回避。4原文地址:人口减少将是中国最大的危机,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将有什么影响? 06:02:03
作者:苏剑
来源:凤凰财知道
关于中国的人口形势,目前有不同的判断和预言。根据笔者的研究,中国人口基本上将在2023年达到峰值,峰值人口大概在13.8—14亿之间。201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纺锤形的,根据笔者预测,2050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是倒三角形的,也就是年龄越小的人口越少,当2000年出生的这一代人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中国的人口会减少一半以上。从工作人口的角度看,中国工作年龄人口在2015年到达峰值,即9.24亿,2080年可能降到3.39亿。65年时间,工作年龄人口减少2/3。新增工作年龄人口数在年之间是正的,2016年将转负,之后几年稳定在负的三四百万之间。2026年前后,随着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的人到达退休年龄,退休人数比较少,新增工作年龄人口数会重新出现正值。而2028年之后,随着1960年之后的婴儿潮变成退休潮,每年新增劳动力是负1000多万,最高是2054年,大概是负1878万。65年时间,工作年龄人口数要减少将近6亿。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中国目前面临严峻的人口局面。而持续20多年的超低生育率将使目前的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那么,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形势,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将有什么影响?潜在增长率下降人口逐年减少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有两方面。第一是直接影响,劳动力增长率的下降将导致潜在增长率下跌。如果每年劳动力减少1000万,即每年减少1.3%,将直接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至少0.65个百分点。1第二是间接影响,主要是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是储蓄率下降,老年人是净消费者,不是储蓄者。储蓄使更多的资金可用于资本形成,资本增长会提高。但如果储蓄率下降了,则意味着资本增长率会下降,同样会降低潜在增长率;其次是老龄化社会的技术进步率会下降,因为每个社会中创新能力最强的是年轻人。综合上述两方面,人口危局意味着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会急速下滑。可以说,“新常态”的出现,人口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社保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到目前为止,凡是社保体系好的国家,无一例外都面临一个问题:资金窟窿特别大,人口即使保持不变,也难以长期维持下去,比如美国。更何况,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在缴纳的时间是给定的情况下,窟窿就越来越大。而同样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年轻人越来越少,缴纳养老金的人数随之减少,养老基金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要弥补资金缺口,一个办法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上升了,年轻人的工资长涨,就会缴纳更多的养老金。但问题在于,在目前的人口形势下,潜在增长率不是增长,而是会急剧下降。因此,如果中国的人口形势不发生逆转,将给社保体系带来巨大压力,甚至最终可能出现社保危机。人口拐点导致房地产市场拐点房价的拐点主要决定于人口因素。住房既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对作为必需品的住房的需求,就是所谓的“刚需”,它是由人口决定的。影响刚需的第一个因素是人口总量。人口是决定房价长期趋势的最主要因素。按照笔者的预测,如果目前的人口政策不调整,中国的人口将在2020年前 2后到达峰值,距现在只有几年时间。当人口到达峰值的时候,房价差不多也就该到达峰值了。影响刚需的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是对住房具有刚需的人群,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是需求。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将在2015年前后到达峰值。随着劳动力总量的减少,刚需自然会下降,对房价构成向下的压力。影响刚需的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上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生育高峰,当60后、7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对住房就构成了巨大的刚需,此后又构成了巨大的改善型需求,因此从2000年至今房价狂涨,可以说跟这一次生育高峰是完全一致的。随着60后逐渐进入老年,80后、90后人口急剧减少,刚需以及此后的改善型需求也将急剧减少。实际上,当9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父辈、祖辈可能已经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住房,住房需求减少已是毫无疑问。影响刚需的第四个因素是城镇化,这是许多人寄予巨大希望的一个因素。按照官方的估计,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仅有54%左右,城镇化的空间还很大,而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镇,必然产生对城镇住房的需求。但是,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程度到底如何还有争论,城镇化率数据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中国城镇化的真实情况,还无法断定。近年来每年都会出现的民工荒就明白无误地表明,农村已经缺少富余劳动力,那么城镇化还从何说起?所以,把城镇化看作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因素,有点不太靠谱。正如民工荒已经出现的时候,还有许多人认为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一样,现在当农村只剩下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城镇化的人的时候,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刚刚开始。这是一个误区。3综上所述,就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人口因素表明中国的房价基本上已经到顶。但是,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房价走势跟全国不一致。总体来说,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房价可能会保持平稳甚至上涨,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会下跌。具体而言,中国房价泡沫如果破裂的话,会从小城市开始,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蔓延,然后到二线城市,最后到一线城市。计划生育政策需重大调整面对这样的人口形势,计划生育政策亟需重大调整,要从限制生育转向鼓励生育。许多人担心放开生育管理会导致人口失控,这完全是不必要的。根据人口学家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育儿成本的增加、节育技术的成熟,生育率是自然减少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最近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实践中,政府开动强大的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人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200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就降到了1.22这样一个极低的水平,而且一直持续至今。我国去年放开了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前,有人口学家预言这一政策将使中国多出生1000万人;现在第一年的实际数据出来了,申请数才100万左右。如果扣除本就打算超生的人数,这意味着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很明显,现在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也不可能使人口增加太多。实际上,现在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生的多,而是生的少;即使鼓励生育,能不能出现婴儿潮都是个问题;即使真的出现婴儿潮,我们的态度也应该是呼唤和欢迎,而不是担忧和回避。4
范文二:深圳户籍人口有多少——深圳五星情趣用品艾芙萝蒂(罗湖K歌王店)撰截止2012年底,根据深圳市卫人委的统计数据,全市常住人口约1300万,户籍人口约305万。“合法的”深圳人大概只占了城市总人口的零头,占据这个城市人口绝对多数的是1000万非户籍人口。难怪很多常住人口感慨,无论居住多久依然只能是这座城市的过客。对比国内各城市数据,发现一个让人惊讶的事实:就户籍人口而言,深圳只是一个小城市。先看一线城市。根据公开数据,北京常住人口2069万,户籍人口1297万;上海常住人口2380万,户籍人口1420万人;广州2010年常住人口的数据是1600万,其中户籍人口794万。由此可见,北上广三大城市户籍人口均占常住人口一半及以上。再看二线城市中的成都,常住人口1159万,其中户籍人口705万;沈阳常住人口818万,其中户籍人口达到722万。与深圳相似的外来务工群体庞大的苏州,常住人口1300万,户籍人口647万;宁波户籍人口也达到574万。让人惊讶的是,不仅仅是区域性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城市,甚至远处西北内陆的一些城市户籍人口都大大超过深圳。2010年底兰州户籍人口为323万。不仅如此,甘肃地级市天水的户籍人口都达到了366万,而该省为全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几个省份之一。就户籍人口来论,深圳户籍的305万人显然比不上国内大多数的大中型城市,只能算一个“小城市”。由此可见,深圳市历来的户籍政策都是相当保守,从户籍申报条件的学历来看,显然是为严格限制低学历人口流入,但事实上深圳常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仅12.7%,刚好是深圳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23%的一半。
范文三:人口最少的村庄美国怀俄明州的布福德(Buford)是一座海拔约2438米、人迹罕至的小村庄。这里的常住居民只有1人,现年60岁的萨默斯(Don Sammons)先生。虽然是孤身一人,但萨默斯先生说并不感到孤独,他还在当地开了加油站和便利店。1980年,萨默斯和妻子从洛杉矶搬到此处,并且买下了这座只有6间屋子的迷你村庄,以此来逃避繁忙的都市生活。当时有7个人住在此处,为附近的一处铁路工作,90年代中期,他们都陆续搬走了。15年前,萨默斯的妻子去世,3年前,他的儿子搬到了科罗拉多,这个地方从此只剩下萨默斯一人,来访的只有到此旅游的人们。萨默斯喜欢在和游客交谈了一天之后回到自己的住处,享受些许的宁静。关门之后,他是方圆几十英里唯一的一个人。胶带雕塑大赛近日,英国一项另类艺术大赛吸引了众多充满奇思妙想的参赛选手。大赛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参赛要求:所有的雕塑作品必须用苏格兰包装胶带制成。大赛组委会要求所有的参赛作品的制作材料均为塑胶带,但是允许使用10%的其他材料(例如电线、硬纸板或者涂料)来支撑或者美化作品。透明的孔雀雕塑、帆船雕塑、热气球雕塑……参赛者用塑胶带做成的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苏格兰包装胶带公司的Keri Warren说:“此次比赛吸引了如此多的参赛选手让我们非常振奋。大赛允许参赛者通过媒介展现自己的艺术天赋,这完全跳脱于传统艺术领域之外。”“绵羊勇士”争霸赛如果你想看5岁娃娃趴在羊身上,独自驾驭150磅重的“赛羊”,那么就去美国得克萨斯州看看当地举办的儿童骑羊大赛(Mutton Bustin’)吧。在一年一度的休斯顿牛仔节上,15名骑羊参赛宝宝在72000名观众面前同场竞技。穿着防护装备,未来的牛仔和牛仔女郎们抓紧这些可爱的绵羊,努力在羊背上坚持6秒钟。休斯顿家畜展及牛仔节的工作人员Parker Johnson说,组织者每年从圣安吉洛(San Angelo)买175头羊供比赛用,赛后再将这些羊售出。为了保护这些动物,赛会组织者甚至要求参赛者的体重必须控制在60磅以下。在美国,儿童骑羊大赛越来越受欢迎。在加州,当地年度世界冠军被冠以“绵羊勇士”的称号。猴子们的新玩具英国朗利特野生动物园近日将一辆报废的破旧奔驰给猴子当玩具,猴子们把车上能拆的东西都拆了下来,玩得不亦乐乎。朗利特野生动物园位于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由于之前两年进行整修,游客禁止驾车入内,猴子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汽车了。这次动物园重新开放,猴子们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一辆破旧的奔驰汽车。这群恒河短尾猴可能是因为太久没有见到汽车,心中充满怒气,迫不及待地跳上奔驰研究起来。它们拆下行李箱、后视镜、轮毂帽、车牌、雨刷等一切能拆下的东西,有的甚至穿上行李箱内的衣服,玩得不亦乐乎。它们是一个小家庭,共有20多只短尾猴组成,其中一只雄性短尾猴是一家之主。由于猴子天生聪明好动,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它们一直都对车充满喜爱。
范文四:吴洪森,作家,辗转于上海、美国,现在香港媒体任职,创办真名网。看了这样的标题,读者一定会问,中国不是13亿人口吗?还有12亿多哪里去了?我说中国人口只有4300万,是按照2006年美国人均消费力换算出来的。2006年,美国人均年收入3.6万美元,消费总额为9万亿美元,美国人口3亿,人均消费力为3万美元。2006年中国人均年收入为2000美元,消费率51%,人均消费力1000美元,为美国人均消费力1/30。将13亿除以30,中国13亿人口消费力,只相当于美国4300万人口。全中国消费总额只有美国的1/7,也就是说7个中国的消费总额才等于1个美国。中国消费总额即使和美国持平,也依然是7个中国人才等于1个美国人。美国消费总额是欧洲和日本加起来的总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经济一伤风,全世界经济就感冒。在消费为王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消费力才真正代表了她的经济实力。我们老喜欢使用经济总量GDP来自我陶醉,以为中国已经是个了不得的大国强国了,可是,使用人均消费力来衡量一下,立即就知道中国是个穷国,并且是个很穷的国家。中国人均收入在全世界193个国家中,排名129,加上消费率只有51%,排名更是在150名之外了。世界上国民收入跨越了1000美元之后的国家,其消费率都呈现出和GDP同步增长甚至超越GDP一个百分点的趋势。唯有中国相反,中国人均收入2002年首次实现1000美元之后,消费率不但没有随着GDP增长而增长,反而逐年下降。到2006年下降到了51%。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6%,因此中国赢得了世界储蓄率排名第一。消费率偏低说明了什么呢?至少说明了两大问题:第一,很多产品生产出来后只是放在仓库里,未被消费(放在仓库里要交付仓储费,也算增加了GDP,因此GDP是很容易注水的,仅仅从GDP增长来衡量经济是靠不住的)。生产能力没有被消费,意味着什么呢?经济危机的可能!第二,收入增加、消费率下降,说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和分配方式非但没给人增加安全感,反而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显然是由收入增长与预期支出增长严重不对称造成的。要想躲避经济危机,只有大幅提高消费率。要想提高消费率,只有增强国民安全感,要想增强国民安全感,只有去掉那些令他们恐慌的因素。令中国国民恐慌的因素有哪几项,大家都很清楚:看不起病,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房,失业无保障。流行观点把解决老百姓四大难看作是福利问题。但从GDP和消费率的关系来看,我们应该白这不是什么福利问题,而是整体经济能否持续运转,关系到每一个人利益的大问题。消费力不能随着生产力同步增长,产品积压越来越多,一旦 爆发经济危机,人人都是受害者!既然人均消费力远比GDP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经济增长的状况以及老百姓的收入状况。我们为什么不使用人均消费力来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呢?使用人均消费力作为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标准,至少可以带来几项明显的好处:一是迫使官员关心老百姓的收入,想办法让老百姓敢于花钱;二是刺激各地乐意吸纳人口。因为人口多消费就多,政绩就明显。这样就自然解决了户口问题。未来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不会改变,必须要有合理的政策扫除城市化的障碍,加快城市化步伐。运用人均消费力来考核政绩,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估计1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到那时,中国人均消费力如果达到了6000美元,全国消费总额就等于现在的美国了。再过10年,当人均消费力达到12万美元,中国的消费总额就等于两个美国。虽然按照人均消费力还只是美国的1/3,但到那时,中国经济一咳嗽,全世界都哆嗦,这下,人口众多的劣势就转变成了优势。只有民富带来的国强才是真正的强国。有人一定会问,中国成为消费大国、地球哪有这么多资源?一个美国已经让地球够呛,再出现两个美国,地球怎么承受得了?消费力增长和消费什么本来是两个概念,这是另一篇文章的话题。不过这种担忧也表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不但必须要走民富的道路,而且经济增长以及消费模式也必将与美国不同,必须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范文五:日本总务省于10月26日公布了5年一度的人口普查结果:截至日,居住在日本国内的日本国民人口为1亿人,5年来减少了37万1294人(减幅0.3%)。这是1970年起将日本人与外国人分别统计以来,首次发生人口减少的情况。这次人口普查证实了日本正在进入人口负增长社会。如果将约164万的外国人和约105万“国籍不详”的人口也包括在内,则居住在日本国内的总人口数为1亿人,与上次统计时相比增加了28万9358人,但是增加率仅为0.2%。自1920年开展人口普查以来,除去二战末期的1945年,这一增长率创下历史新低。基于户口簿的统计则显示从2006年开始便已呈现出人口减少倾向。总人口中有人为女性,占51.3%,男性为人。高龄化仍在持续,65岁以上人口比例比2005年人口普查时增加了2.8%,达到23.0%,居世界首位。
范文六:中国人口底线是多少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他绘制一张与众不同的中国地图,这张地图被一条线分为两半。这条线从黑龙江的瑷珲,也就是今天的黑河,直到云南腾冲。
线的西北一侧是中国64%的土地,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大约只有占全国人口4%的游牧民族生活在这里,原因很简单,生存环境太恶劣;线的东南方,土地面积占中国的36%,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养育着96%的中国人。就是说,同中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当我们豪气万丈的喊出"地大物博"时,却被"人口众多"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只有当你近距离观察这个国家的每个细节,才能明白,要支撑13亿人的衣食住行,这是一个庞大而又艰难的系统工程。13亿这个数字,并不是静止的。在短短4秒钟里,中国就有一个孩子出生。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里,中国养活世界上1/5的人口,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和中国人相比,印度人是幸运的,中国真正适合人生活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印度,而论人口,中国比世界第二的印度,还要多出两亿人。与中国人相比,欧洲人也是幸运的,尽管整个欧洲的面积比中国略大一些,但是,其人口总数只有中国的一半。和中国人相比,美国人更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与中国几乎同样大小的疆土,人口却比中国少10亿人,而且,他们生活的那片土地,是大块大块的平原。中国人是全世界居住海拔最高的人,有超过20%的人住在海拔500米以上。全世界住在海拔400米以上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中国人生存环境是恶劣的,不适宜过多人口生存。看能源负载,中国人最好不超过12.6亿;按土地资源,中国人最好不超过10亿;按淡水资源,中国人只有4.5亿最好。中国拥有数不清的河流湖泊,但是当"生命之源"平分给13亿人的时候,中国只能和以色列、沙特、阿联酋这样的沙漠之国,并列站在联合国的缺水名单当中;虽然中国地下蕴藏着世界1/10的煤炭,被13亿人一分,中国只能去仰望原本在总量上并驾齐驱的澳大利亚,去羡慕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富裕;虽然我们脚下涌动着比OPEC成员国卡塔尔和阿尔及利亚还要多的石油,人均以后,我们就会被四十多个国家甩在身后。
中国人的日常开销究竟有多大?也许在北方的煤炭枢纽,你会得到另一种答案。大秦铁路线上,一座三百多米长、十五六米高的煤山,通常只需几个小时,就会被完全搬空。中国每三盏灯里,就有一盏必须靠这里运出的煤来点亮。这条能源大动脉,现在承载的运量,已是设计运送能力的4倍。绷紧的不仅是铁轨,还有铁路线上每个职工的神经。
13亿人要吃饭,平均每天就要吃掉160万头猪,就要消费掉大约13亿公斤的粮食。
13亿人要生活,每天就有10万吨垃圾需要填埋,就有3个西湖的水要被马桶抽掉;13亿人要发展,每天就要动用相当于建一个长江大桥的财政资金;13亿,如果拆解成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可能将是一项永远都做不完的工作。春运,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独有的生活景观。每年春天,要将超过20亿人次的出行妥善安排,相当于帮每个中国人都挪一次窝。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有过中国政府这样的体验。吃喝拉撒,摊到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是最基本的自理能力的简单小事,一旦乘上13亿这个天文数字,就马上变得纷繁复杂。我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思考:13亿人的生活,到底该怎么过?我们有13亿人口,那么,中国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口?中国的人口底线在哪里?有人说,16亿人、17亿人是底线,也有人说,7亿人、10亿人。争论从没有停止过。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中国人口承载极限在16亿人左右。最理想的人口数量是7亿人到10亿人,现在,中国的人口比理想状态多出3亿多。决定中国人口底线的要素,不仅有自然要素,还有社会要素和政治要素。房子够不够住、工作够不够做、养老够不够充足……一系列问题都在制约中国的人口底线。(摘自《国情备忘录》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中国人口底线是多少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他绘制一张与众不同的中国地图,这张地图被一条线分为两半。这条线从黑龙江的瑷珲,也就是今天的黑河,直到云南腾冲。
线的西北一侧是中国64%的土地,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大约只有占全国人口4%的游牧民族生活在这里,原因很简单,生存环境太恶劣;线的东南方,土地面积占中国的36%,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养育着96%的中国人。就是说,同中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当我们豪气万丈的喊出"地大物博"时,却被"人口众多"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只有当你近距离观察这个国家的每个细节,才能明白,要支撑13亿人的衣食住行,这是一个庞大而又艰难的系统工程。13亿这个数字,并不是静止的。在短短4秒钟里,中国就有一个孩子出生。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里,中国养活世界上1/5的人口,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和中国人相比,印度人是幸运的,中国真正适合人生活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印度,而论人口,中国比世界第二的印度,还要多出两亿人。与中国人相比,欧洲人也是幸运的,尽管整个欧洲的面积比中国略大一些,但是,其人口总数只有中国的一半。和中国人相比,美国人更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与中国几乎同样大小的疆土,人口却比中国少10亿人,而且,他们生活的那片土地,是大块大块的平原。中国人是全世界居住海拔最高的人,有超过20%的人住在海拔500米以上。全世界住在海拔400米以上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中国人生存环境是恶劣的,不适宜过多人口生存。看能源负载,中国人最好不超过12.6亿;按土地资源,中国人最好不超过10亿;按淡水资源,中国人只有4.5亿最好。中国拥有数不清的河流湖泊,但是当"生命之源"平分给13亿人的时候,中国只能和以色列、沙特、阿联酋这样的沙漠之国,并列站在联合国的缺水名单当中;虽然中国地下蕴藏着世界1/10的煤炭,被13亿人一分,中国只能去仰望原本在总量上并驾齐驱的澳大利亚,去羡慕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富裕;虽然我们脚下涌动着比OPEC成员国卡塔尔和阿尔及利亚还要多的石油,人均以后,我们就会被四十多个国家甩在身后。
中国人的日常开销究竟有多大?也许在北方的煤炭枢纽,你会得到另一种答案。大秦铁路线上,一座三百多米长、十五六米高的煤山,通常只需几个小时,就会被完全搬空。中国每三盏灯里,就有一盏必须靠这里运出的煤来点亮。这条能源大动脉,现在承载的运量,已是设计运送能力的4倍。绷紧的不仅是铁轨,还有铁路线上每个职工的神经。
13亿人要吃饭,平均每天就要吃掉160万头猪,就要消费掉大约13亿公斤的粮食。
13亿人要生活,每天就有10万吨垃圾需要填埋,就有3个西湖的水要被马桶抽掉;13亿人要发展,每天就要动用相当于建一个长江大桥的财政资金;13亿,如果拆解成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可能将是一项永远都做不完的工作。春运,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独有的生活景观。每年春天,要将超过20亿人次的出行妥善安排,相当于帮每个中国人都挪一次窝。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有过中国政府这样的体验。吃喝拉撒,摊到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是最基本的自理能力的简单小事,一旦乘上13亿这个天文数字,就马上变得纷繁复杂。我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思考:13亿人的生活,到底该怎么过?我们有13亿人口,那么,中国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口?中国的人口底线在哪里?有人说,16亿人、17亿人是底线,也有人说,7亿人、10亿人。争论从没有停止过。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中国人口承载极限在16亿人左右。最理想的人口数量是7亿人到10亿人,现在,中国的人口比理想状态多出3亿多。决定中国人口底线的要素,不仅有自然要素,还有社会要素和政治要素。房子够不够住、工作够不够做、养老够不够充足……一系列问题都在制约中国的人口底线。(摘自《国情备忘录》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
范文七:如何减少城市人口How to Reduce the City Present Population?请根据以下表格,以" How to Reduce the City Present Population "为题,用英语为"中学生报"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建议项具体措施目的I A. 晚婚 B. 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II严格控制外地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减少外地人口对城市的压力III A. 在郊区,建造生活、商业、文教、卫生、娱乐、休闲生活小区B. 在城外的县区建造卫星城吸引城市居民到郊区和卫星城工作和生活How to Reduce the City Present Population?Our modern city is too crowded,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e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we should fist practise the policy "Late Marriage" and "One Couple, One Chil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irth rate. Secondly, the city government must have a tight control over rural people entering cities to engage themselves in trade or do various physical jobs so as to lessen the pressure on the city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population. Finally more and more people suggest that living blocks with shopping centers, schools, hospitals as well as cinemas and theatres round them or even satellite towns should be built in city suburbs or the countryside round the cities. In this way city citizens will be encouraged to move there to live and work. If these three proposals are well carried out, the city population will be greatly reduced.How to Reduce the City Present Population?
范文八: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老龄化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地区差异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也较大。二、城乡倒置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此外,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育的特殊因素影响。Abstract:Population aging is one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hasintensified.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aging of the population has led to the burden of the working population growing and affect social andeconomic development, legal system and other material and the spirit of build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Sothe 21 st century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cross the world.摘
要:在世界人口走向老龄化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产生,正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作出分析。然而,人口的老龄化就导致了劳动力人口负担不断增大的问题,影响了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对相应基础设施、法律制度等物质及精神各方面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Many countrieswill experience aging populations in the next century because of declining birth and mortalityrates. China will soon join their rank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aging of China's populationwill approach its peak by the middle of the next century, with the percentage of the people agedbeyond 60 making up 27.4 percent of the total. That means one out of every four people will beelderly. The reason about Chinese aging problem In China, the number of peoplereaching retirement age is growing, while the number of working age people is declining. Thenumber of people aged 80 and older is growing at a faster rate than any other age groupworldwide. Aging in China is particularly complex because it is happening at a low-incomelevel. Social safety nets are weak, with most of the elderly depending on family support.Declining family size and the erosion of traditional values magnify the challenge and place aheavy burden on small households. 3.1 China solutionFirst,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elderly require comprehensive reform. A program for old-age income support and healthcare is needed, financed through tax revenue. Financing should be based on accurate actuarial projections, with benefits and contributions designed to be sustainable.
Second, labor markets need to be opened and the workforce expanded. Third, workers' skills need strengthening, and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need to be enhanced. Otherwise, deficits in the labor force will erode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reducing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Substantial investment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 shift toward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are essential to increas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support innovation.China currently suffers from skill shortages in several sectors, and a rapidly aging population is likely to reduce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Third the pension system has recently been strengthened, but much more is required. While coverage has been expanded, benefits are very low, and the system is financially weak. In addition to structural reform, the underfunded social security sector needs a large upfront financial inje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rise i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conditions, people are living longer and longer. Furthermore, birth rates are falling as the pace of population growth slows down. As a result, the number of old people in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an increase. Though the increase will cause manifold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we can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The rapidity of the population's aging has made it more urgent for the adoption of countermeasures. No doubt the key is to build a solid economic foundation. Meanwhile, importance shall be attached to overall social progress by changing the backward situation in social security, welfare and service. What's more, family care and community services shall also be encouraged.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A survey recently shows that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 is serious. it is a problem which is no time to delay. there are two direct cause for it. The first one is that government is doing a family planning in order to control population, the high speed medical treatment development
is the another reason.
However, City by the old man hope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on the adoption wishes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nse, but the current welfare institutions can't be satisfied the number of the old man's needs, and Pension funds is seriously to be a lack. what worse is that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have had a big
impact on social economy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lderly welfar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actively and provide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范文九:人口数量不是越少越好 “70亿人的世界”我们如何应对
2011年07月12日 11:02:18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编者按1987年,世界人口首次突破50亿。随后12年,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了60亿。再过短短的12年,今年10月,地球人口将达到70亿。随着人口激增,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加恶化。此刻,面对“70亿人的世界”,我们能否生活在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地球上,取决于我们现在作出的决定。今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70亿人的世界”,这是联合国为今年世界人口日确定的主题。今年10月,地球人口将达到70亿。这既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我们能否生活在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地球上,取决于我们现在作出的决定。世界人口仍将继续增长当前,全球拥有高达37亿育龄人口,意味着世界人口在未来几十年仍将继续增长。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每年增加大约7800万人,相当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希腊和葡萄牙人口的总和。几乎所有这些新增长的人口,都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有些国家已难以满足其现有人口的生存需要。据李斌介绍,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而许多富裕和中等发达国家,则面临着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李斌认为,虽然各国的人口发展阶段、特征和趋势各不相同,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和挑战各不相同,政策重点和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解决人口问题是各国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人口将何时到达下一个10亿,以及未来更多的10亿,取决于我们今天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女童教育和扩大妇女机会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投入的资金。李斌呼吁,在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日益加速的大背景下,面对气候变化、人口发展不平衡、国际人口迁徙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各国需要携起手来,努力解决这些人口与发展问题。我国已改变人口发展轨迹“在肯尼亚,男人可以娶好几个老婆,可以随意地生孩子。没有约束导致人口过快增长,导致食品、教育、医疗等各种资源严重不足,生了病得不到救治,孩子不能受到教育,甚至很多家庭吃不上饭”,肯尼亚计划、国家发展与2030远景规划国务部长威克利夫·安贝察·奥帕拉尼亚表示,中国在人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非常值得肯尼亚学习。李斌介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用不到5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百年时间走过的人口转变历程,成功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据悉,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最好水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5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从0.53上升到0.66,是全球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成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典范。根据联合国报告显示,中国有望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李斌表示,中国在人口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世界人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的一项有效举措,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于计划生育政策还应进一步探讨,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当选总干事特沃德斯·莫莱斯提出,当前,世界上仍有1700万妇女的计划生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她们无法得到教育和健康资源,引发由于不安全流产导致的死亡和疾病。国际计生联愿意继续推动人口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促进该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数量不是越少越好”,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指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才是关键。我国要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也就是从单纯的“量”的控制向“质”的提高转变。李斌表示,2011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人口众多的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劳动年龄人口在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人口流动迁移活跃,城乡人口分布出现根本性变化,给社会管理和人口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成为社会和谐面临的重大课题等。总的来看,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口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显现。未来一个时期,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同时,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斌强调,面对新形势,我国政府把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此外,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区域主任堀部信子也表示,在人口问题上,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联合国人口基金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实现人人享有生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性别平等的目标。(本报 田雅婷 本报天津7月11日电)链接世界人口日的由来日,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倡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50亿人口日”。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并在这一天举行广泛的纪念和倡导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范文十:周末看了一期《非诚勿扰》,一个男嘉宾来自四川农村,从他家到最近的公交车站需要走七八公里的山路。长大后,父亲带他到成都,小伙子从卖糕点到开了加工厂,先苦后甜慢慢致富了。他的成功博得了台上24位女嘉宾超过半数的眼泪和支持。进城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的舞台中央,关于他们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众多的关注。近日,一条关于北京暂住人口减少的消息更让观察家们争相议论。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该市暂住人口为825.8万人,比2010年减少60万人,这也是北京市有分区县数据以来,暂住人口首次出现下降。在城六区中,除丰台区暂住人口有所增加,海淀区持平外,其余各区都比上一年有所减少,其中,西城区比2010年减少48.2%。为什么会出现暂住人口的首次下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答案。很多经商的人都说,2011年的生意情况“好得出奇”,北京暂住人口的减少可能与二三线城市经济向好有关。如果在小城市打工能拿到与北京差不多的工资,有多少人愿意暂住在北京?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开车的人认为,与道路交通拥堵有关;遭遇过不幸的人认为,与社会治安问题密不可分;买房子的认为,与房价有关。安邦咨询去年5月曾经发布了一份由高级研究员贺军撰写的报告。他认为,北京、上海都在考虑控制人口规模,由于外来人口被认为是大城市人口增长的主因,因此对京沪而言,控制人口规模的实质就是如何管控外来人口。去年以来,北京已经采取一系列“硬”手段和“软”手段,坚定地推进人口管控,使外地人口“显著地”离开北京市,已减小对北京市的压力。贺军认为,外来人口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和影响。2010年,北京市第二产业增加值3323.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2011年,北京更提出第三产业的GDP占比要超过78%。但恰恰是在这两个产业,外来劳动力都占有重要的比例。这其实意味着北京的建设需要大量外来人口的支撑。而这也成为北京未来不会出现明显的暂住人口减少的重要论据之一。北京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拥有庞大的需求,有需求就要有供应。而各行各业的人才供应若仅仅依靠北京常住人口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是如何控制流量才是地方当局应该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贺军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没有特效药”。目前北京人口带来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长期积累所导致的。要想解决就必须一步步来。从规划、管理、运营等各个方面着手治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摊大饼的方式不断扩大城市规模。现在政府应该想的是怎么样在有限的土地上集约化管理。其实,外地人之所以愿意去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是因为这里的机会更多,就业生活甚至致富的几率更高。其根源在于地方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只要这种差距存在,各层级的劳动力流入北京市是不可避免的。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影响人口流动的最大因素就是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看来,北京暂住人口的减少,或许还会继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持不变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