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现役战机数量军队现在还有没有现役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陆军的鸡肋: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中华网--中华军事
中国陆军的鸡肋:89式自行反坦克炮(1)
    话说99年10月1日,心情激动,端坐电视,观看阅兵。当介绍到89自行反坦克炮的时候,跌倒,心中的第一感觉是我回到了2战!   从此以后对这件武器产生了剧烈的恶心感觉,今日要好好发泄下,大家一起来拍转!   该武器暴光后,偶急不可待的查阅各方资料, 当时本着良心说,对于自行反坦克炮这类2战装备现在居然还有装备的必要,我是一点也没方向的。从理智上说,根本找不到1丝的证据说明这样的东西我们还会需要。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当时的我很希望看见他合理的理由!   经过些个努力和银子,总算是找到了几个理由。   理由1:老毛子的装备2S25“章鱼”-SD式自行反坦克炮! 采用BMD-3伞兵战车的加长型底盘,一门125毫米滑膛炮装置在全密封旋转炮塔上,构成轻型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战斗全重为18吨, 从2002起装备空降兵部队。“章鱼”-SD式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火炮能够进行两栖作战,即使在3级风浪中也能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但章鱼-SD其实是BMD伞兵战车的变型车,主要用于装备轻形部队,如伞兵部队和陆战队。18T的重量更是适合快速部署和快反作战。很多杂志,网站和研制人员均用了这个做为89式装备的理由。   理由2:我军现装备的反坦克炮均为牵引式,机动性很差。   理由3:120毫米高膛压滑膛炮。120MM VS 125的优势在于更大的药室容量,所以西方的120的膛压,初速均要高于125。而且由于采用了整装试弹药,所以发射的穿甲弹的弹径比也是远远高于125的。打个形象的比方,就象冰棍的棍子是插进冰棍里,而125的分装弹药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120的整装弹药和大药室容积是125分装弹药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虽然在炮口初速看2者似乎差不多,但2000M外120的存速性要明显高于125MM   理由4: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制和发展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比如出名的有AMX10RC,半人马,LEO等。   正是基于以上理由,我们的东方斐迪南出现了……可能找的不够全,如果有心拍转的可以帮忙再找下:)看起来似乎很有必要来装备这个武器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下看。   推翻理由1和理由4,虽然东西方对于装甲车辆的认识有一定的区别,但在自行反坦克炮上的认识却是出奇的一致!不论是2S25,AMX10RC,LEO或者半人马均是用于装备快反部队的。主要任务都是为快反部队提供直射支援火力。小小的区别是,俄罗斯的2S25因为还需装备给陆战队,所以采用了履带底盘并具两硒能力。而AMX10RC和半人马主要装备快反部队还作为装甲侦察车使用,所以用了轮试底盘和105MM高压线膛泡。从整个国际上来看这类重量轻,装甲较差,而火力强大,机动能力好的车辆一般都作为快反部队的装备。但我军的89反重达30T以上,一个很郁闷的重量,IL76只能运1辆,与其运1辆这个,不如运辆主战坦克!而且89反在我军里也是装备重型师,防御时作为反坦克火力使用。可以说跟国际上又在反其道行之!更何况我军同时也装备了轮试的反坦克炮用于装备轻形部队。所以理由1和4几乎同时作废!   推翻理由2,反坦克炮到底应该是牵引试还是自行式?随着装甲技术的提高和反应装甲的出现,采用破甲战斗部的火箭推进类武器对于主战坦克前装甲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了。而且反坦克导弹的高技术趋势也是越发明显,使得反坦克作战的成本直线提高。高膛压反坦克炮的再度复兴正是应对于以上的局势。高膛压反坦克炮发射的大长径比穿甲弹是应对反应装甲的有效武器,而且炮弹相对与导弹来说,成本应该还是低廉的,加上先进火控设备,命中也得到了解决。所以反坦克炮的出现是个螺旋上升的局势。但主要用于反坦克战的反坦克炮(区别于上段中的主要用于装备快反部队的自行反坦克炮,上段里提到的国外类似装备,因为任务区别不如称为装甲侦察车或者火力支援车更好),到底是应该采用牵引试的还是自行式的呢?从机动性来说,无疑自行式要高上很多,而且对人员的保护也要高上很多。但从我军一贯推崇的精神至上的论点来看,其实牵引试在防御作战中要远远好于自行式。源引红色帝国的简单武器一书的作者,前苏判逃的高级情报人员指出,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面对着德国的装甲部队大纵深突击,由自行反坦克炮组成的防线基本很难守住,因为一旦战事不利,自行式火炮完全可以利用机动性快速的撤退,这样的类似防线往往出现失守的局面。而在使用牵引试反坦克跑组成的防线上却基本没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因为要跑的话,也只有2腿可以利用,很明显跑也跑不掉……除了拼死抵抗到底将没有任何选择。看起来似乎是不人道,但其实在使用反坦克炮防御的地区多属于关键地区,万一给对方的装甲力量突破会变的后果不堪。所以基于这样的理论,在防御作战的时候牵引试要明显好于自行式了。前苏联在2战前后也装备了一些大口径的自行反坦克炮,但那是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在顾全坦克的机动能力的同时,要为坦克装上大口径火炮还是很难的。而且前苏联在2战后期自行反坦克炮也是主要用于进攻作战,在远距离上打击重装甲目标,比如虎试重型坦克。但固定试火炮和单薄的装甲限制了他成为突击力量。所以在装备115滑的T62主战坦克出现后,自行反坦克炮就退出了装备序列。因为T62代表了当时火力,机动,保护的最佳合成。反观我军的89式,由于采用了自行底盘,在防御作战的时候是否就会出现逃跑的这幕?没人可以打这个包票,那还不如将危险降到最底似乎要更好点点?
<input type="hidden" name="newscontent" value="中国陆军的鸡肋:89式自行反坦克炮(1)">
发表言论:
笔  名:
查看评论  
 相关报道
﹣﹣﹣﹣﹣
【推荐给朋友】 【
中华网检索
站内搜索 全网搜索解放军最强反坦克炮退役真相:被一杀器取代
&&&&&&根据《解放军报》消息,沈阳军区第39集团&&&&&&&&&&军某炮兵团在11月3日举行隆重仪式,送别特殊&老兵&&&18辆退出现役的老旧火炮装备。此新闻所配照片展示的18辆老旧火炮,是国产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这种120毫米口径的滑膛炮,一度是世界最强大的反坦克武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主战坦克能经受得起这种大威力反坦克炮的轰击。如今该炮的退役,表明解放军陆军的装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远程制导炮弹、末敏弹等新型弹药,轮式突击炮、武装直升机、重型反坦克导弹等一大批作战能力更强的新型武器已经承托起中国北方地区的反坦克重任,一代名炮89式自行反坦克炮终于可以安心退出历史舞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军队面临北方苏联装甲部队的巨大压力,当时苏联军队普遍开始换装T-72/T-64和T-80等新型主战坦克,而解放军在北方只有少数坦克师,以老旧的59式主战坦克为主,与强敌装甲部队的对抗能力较弱。直属于大军区炮兵的十几个炮兵师,反坦克火力以56式85毫米加农炮和73式100毫米滑膛炮为主,均为牵引式,早已落后时代,机动作战能力不强。73式100毫米滑膛炮属于50年代的火炮技术,只能洞穿T-62坦克的装甲。&&&&&&中国在8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83式100毫米滑膛炮,该炮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基础上改进而成,性能较好。86式100毫米滑膛炮是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个高膛压,高初速,大威力的炮兵反坦克武器系统,采用高膛压技术,身管由电渣重熔高强度炮钢制成,并经液压自紧处理,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由于借鉴了同期稍早的120毫米高膛压坦克炮的技术,所以86式滑膛炮很多地方比120毫米滑膛炮还要先进,其穿甲弹的炮口动能和威力相当大,理论上可以在4000米距离上洞穿苏制T-62坦克的前装甲。86式反坦克炮装备我军步兵师炮兵团的反坦克导弹营(按照解放军传统,只装备加农炮的炮兵营叫反坦克营,加农炮和反坦克导弹混编的炮兵营叫反坦克导弹营,实际上应该叫反坦克炮和导弹营),通常在该营下辖一个至两个滑膛炮连,6至12门滑膛炮。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毫无疑问,仅依靠步兵师下属的牵引式滑膛炮,并不能足以对抗拥有强大机动能力的苏联装甲部队,解放军急需一种机动能力强,威力更大,直射射程更远的重型反坦克火器,配备给刚刚组建的集团军炮兵旅,作为军属的反坦克预备队。&&&&&&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国产主战坦克的火炮技术方案转为使用105毫米线膛炮,进而使用125毫米滑膛炮的路线。原来为二代主战坦克配套研制的120毫米大口径滑膛炮一度因为没有坦克可装备而面临下马。1986年军队决定采用国产120毫米滑膛炮和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底盘相结合,研制一种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作为我军90年代的主力反坦克武器。因为都采用成熟技术,火炮研制非常顺利,1987年定型,1988年小规模装备部队试用,同时被选为8910工程,即建国40周年大阅兵的阅兵装备。&&&&&&进入90年代以后,89式自行反坦克炮陆续装备北方的16、39、26等集团军的炮兵旅,每个炮兵旅下辖一个反坦克营,装备18门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这几个反坦克营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威力的反坦克分队,因为89式自行反坦克炮拥有两个独门必杀技,作战性能远超当时各国最好的主战坦克。一是射速快,该炮从发现目标到完成射击的时间不超过12秒,采用半自动装填机,能够完成3发/20秒、5发/30秒的急促射击,一分钟内的持续射速可达8发以上,可以在三分钟内向二千多米外喷射22发穿甲弹,18门炮的反坦克营如使用预设阵地,那么在三分钟内可向目标发射近400发穿甲弹,足以瘫痪一个坦克团的进攻。红箭10反坦克导弹&&&&&&第二个必杀技是穿甲能力,89式反坦克炮采用高膛压火炮技术,药师容积几乎超过西方同口径坦克炮的三分之一,拥有极大的炮口动能,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对150毫米/68度均质甲板的有效穿透距离超过了3000米,千米立靶密集度公算偏差不大于0.26米X0.26米。可在2500米的直射距离上打穿90年代世界任何主战坦克,包括当时美军最新的M-1A1/A2重型坦克。&&&&&&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yaoqun 共5页: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现役步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