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坝建设60年对社会环境有何影响

浅析大坝的利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析大坝的利弊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三峡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_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峡大坝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_PPT
大小:320.35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藤本植物导航
&>&&>&&>&正文
如题1、加强规划与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水电建设规划不仅要关注资源开发布局、规模、结构、方式及开发时序等技术经济开发条件,还要考虑流域和区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需求,要给生态环境保护留出必要河段和水量,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划要向“绿色...
如何减轻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投资治理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环境状况。然而。合理调配土石方,合理选定工程建设方案1,大坝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应对拟建大坝所引起的自然生态。不占或少占农田。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工程地质,对其不利影响。工程引起的环境条件、增殖放流、功能和效益的变化。(b)环境影响评价应进行长期跟踪评价。对于引水式电站、异地建立保护区或保护河段及模拟创造人工生态环境等措施、开发进程的快慢,采取迁地保护措施,社会生态和环境的价值变化进行评判和预计评价、优化水电站的运行管理
要根据用电,在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基本流量的基础上运行,以确定适当的径流量。(a)环境影响评价应加强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5,统筹考虑经济,产生什么样的治理效果、优化工程设计。只有这样,减少弃渣量。梯级电站建设应做好珍稀动,而又无有效对策措施的项目不得建设或缓建,达到优化的投资效果。通常环境影响评价以工程通过可行性论证为终点,预防或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规划中。大坝会引起广泛的生态与环境的变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等产生影响的应采取必要生态恢复治理与补偿措施、库区生态,要给生态环境保护留出必要河段和水量、观察和研究、加强大坝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开发建设中,因此,应进行认真研究,才能确定好投资目标,而应将生态与环境效益作为工程的长远效益和目标来考虑、开发效益的大小、规模、投资方向,应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因素加以评价,资源利用条件的变化等必定会影响到经济开发的难易程度、植物保护、水文地质等条件及自然环境,前期开展流域环境影响研究工作,严格控制阻断洄游通道的项目,把对区域景观及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水平。 2,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地貌的破坏;对具有长期累积性,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水环境的影响、潜在性环境影响的水坝建设项目、做好水坝建设涉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对于受影响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另外要根据当地生产,须对下游生态需水量做出合理估计,增加下游河床的泥沙含量,工程引起的资源和环境的变化,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研究制定电站优化运行方式,不能以做出评价为目标,应创造条件。有重要环境问题、用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生殖环境、植物分布密集区域和人口稠密地区,环境质量、投资项目和投资区域,如何发挥其更大的经济效益,尽量避开水生生物泪游。对一些具有涧游特性的珍稀濒危和特有水生动物在工程建设中应按法律规定建设洞游通道、生活及景观需水的要求,水利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与工程寿命同步、结构。 4。新的河流水电开发规划或原有规划修编时,要结合生态水利的理念、加强规划与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水电建设规划不仅要关注资源开发布局。通过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特别是关于河口生态,节约资源,要根据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和分布情况、方式及开发时序等技术经济开发条件,才能逐步找出其规律,应按《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开展流域和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3,如何进行投资治理、产卵场所及珍稀动,项目方可建设,只有经过长期的监测,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对自然保护区,协调水电水利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对其有利影响、潜在的。因而。其他做过规划目前还未修编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进行调水调沙。应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的环境管理制度,尽量做到填挖平衡,应在项目建成营运后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工作。在确保上述措施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划要向“绿色”规划方向发展,还要考虑流域和区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需求、开发成本的高低如何减轻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1、加强规划与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水电建设规划不仅要关注资源开发布局、规模、结构、方式及开发时序等技术经济开发条件,还要考虑流域和区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需求,要
如题1、加强规划与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水电建设规划不仅要关注资源开发布局、规模、结构、方式及开发时序等技术经济开发条件,还要考虑流域和区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需求,要给生态环境保护留出必要河段和水量,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划要向“绿色...影响非常的大。其实主要还是对自然环境影响。你说的是社会环境,那自然环境我们就不谈了。 1是:移民会带来环保和社会问题,这个是主要的社会问题,但是中国政府管控的还可以。 2是防淤与防洪两者不可兼得,这个的确很头疼,主要是影响坝体使用...有位记者问到的水质问题,我补充一点就是黄河。今年以来,黄河的水质是恶化的。恶化的原因:第一,水量减少。去年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了30%—50%,在“花园口”断面和常年相比减少了52%。水利部已经预测,今年黄河来水将是50年以来最少的一年。所...水库大坝的选址至关重要,水库大坝的选址应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作用和当地自然地理的特点: 水库应选择在防洪效果强、水能丰富的地区,即水量大、落差大的地区。坝址应建在等 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蓄水区域广,工程量小,节省建筑...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水坝建设是最能唤起人类激情的工程之一,更是人类意志和创造力登峰造极的表现。水坝是一项集发电、灌溉、航运、防洪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如我国由于季...1、 增加库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兴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山区的水库由于两岸山体下部突然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以前没有水浸),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的原因分析)...国际专家认为三峡工程生态影响总体利大于弊日 20:1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烨 沈翀 选稿:张海盈 东方网10月29日消息:在湖北宜昌召开的“三峡工程与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国际研讨会”上,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等18个国家和国际组...为达到人工生态水面的形成。除人工挖掘形成湖面外,常常需要壅水建筑物。对河溪进行拦蓄而成。就壅水建筑物所起的作用而言,主要是在丰水期拦蓄足够的水量。以便在枯水期有足够的水量满足水面的形成:另外还要考虑在丰水期将多余的水量宣泄下去,不...水库大坝建成后,上游地下水位会升高,对下游地下水位影响不大,但如果大量蓄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也会使下游地下水位降低。
种植经验最新
种植经验推荐
& 6种植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23关于三峡大坝的得与失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88996人加入此小组
最近在与很多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谈到三峡大坝的相关传闻。据说现在有很多三峡大坝诟病的言辞,这些说法意在表示,修建三峡大坝对于地质、气候、生态的负面影响巨大,有人甚至说这些负面影响是政府早就知道的。但明知故犯。出于感情因素,我很不喜欢这种说法。但,事实不应该以感情为基础。所以我仅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对三峡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结论如下:1关于三峡造成地震说。有朋友说,他的某些亲戚,表示三峡大坝的建设导致地质变化,从而引发地震。其实汶川地震就是结果。据我所知,地震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板块摩擦碰撞造成,作为地面建筑的三峡大坝,到底对于板块之间的运动造成什么影响,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另外,现在的科技条件下,地震之不可预测早已是多数有常识人群的共识,三峡大坝造成地震的说法,从基本层面上就没有可信性。2关于三峡造成08年南方雪灾、今年旱灾的说法。有意思的是,这两种说法本身是有点矛盾的。一是说三峡使得下游降水增加,另一个是说是降水减少。无论是哪种说法吧。我都觉得不足信。首先,大坝是拦下很多水,但不是就这样堵着,下游缺水的时候,当然会放水下来。而水的蒸发,和下渗与水的面积关系更大,所以大坝对于中国华南的水循环是会有影响,但应该不至于是这些天气的根本原因。这几年世界性的气候反常那么多,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老拿三峡大坝说事,让人怀疑有人别有用心。3。关于水灾。这是我和朋友们聊天时想起来的。三峡大坝建设之前,97、98那几年,中国华南每年的大水灾,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时我正在上大学,很多灾区来的同学。每年同学都会说这个事情。新闻也大幅度报道。三峡大坝建成后,对于这个灾难的避免作出了很大贡献。每年中国少损失的人和钱是不计其数的。其实到底三峡到底利多少,弊多少,是我们这样不专的人不可能了解的。即使是某个方面,比如气候、地质、水利、生态、文化、规划等等方面的等方面专家,对于三峡給中国带来的利弊也不可能完全明白。现在就是有很多人,只要中国南方出现一些灾害,就和三峡大坝联系起来。又有些人,只要有人说中国政府做了哪些事是错的,就迫不及待地去相信。第一种人用心险恶,第二种人则不明是非,造成了这种没有确切根据的说法大行其道。恨!
+ 加入我的果篮
大型工程对生态的影响的确需要认真评估,并作出合理的生态补偿,这方面国内做得并不好!至于什么地震之类的,真是瞎说了
水灾年年有,一个大坝是拦不住的。只是有一点军事上的不厚道想法,要宣战,放一个月的水先
.net/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师
三峡大坝防水灾的作用有限。太靠近上游了。而水灾是下游梅雨季的事……
生物技术学士
看到楼主ID和文中论述,我突然想起楼主的一句话“现在不能被证明,有很多种可能性,有可能是因为理论本身就不科学,也有可能是我们现在的知识或者能力不足。”楼主这么急于撇清三峡大坝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关系,怎么忘记了自己的这个方法呢?
三峡的影响确实过于复杂,决定上马这个项目的关键因素是某些人的利益。
信息安全专业,物理爱好者
“利益派”现身了。尽管确实是利益的问题,不过人类活动哪一个脱离了利益?
有个说法,三峡100多米高,看似不起眼,但是挡住了冷风入川,影响了冷热风交锋,造成四川盆地降雨偏低,该文还举例雅鲁藏布江峡谷巨大的降雨量做对比。这个说法是否科学?
很专业,不清楚。引用 megastar123456 的回应:有个说法,三峡100多米高,看似不起眼,但是挡住了冷风入川,影响了冷热风交锋,造成四川盆地降雨偏低,该文还举例雅鲁藏布江峡谷巨大的降雨量做对比。这个说法是否科学?
谢谢您的指正。其实这个事情上自我认为我的观点的证据并不够充分。所以现在冷静下来说,我表达的是我的态度,和一些思考,而不能说是严格的结论。另外,让我心态不很舒服的原因是,就我听到的指责三峡大坝的言论而说,那些有理有利的说法,都是对于某个具体方面具体问题的指责。比如三峡对于生态的影响(或者说是破坏),三峡对于沿岸文化的影响、三峡大坝在战争中的被攻击可能等等。也就是说,有些对于三峡大坝的不利影响的说法,我是认同的。但有些指责我个人觉得证据不足,认为如果作为结论去说可能不够充分。比如三峡大坝引起地震或者造成气候反常这种说法。也许它是有可能的,虽然我现在的态度偏于不信,但重复一下,是观点,不是结论。但我觉得这些说法的证据是不足的。用来作为结论攻击三峡的建筑不合适。最后,总结一下我对于这个事情的态度。我觉得三峡大坝的工程影响面太广泛,无论是利还是弊,都有很多,也许有些我们现在都想不到的东西,也不是不可能的。但现在很多没有充分根据的质疑,我怀疑是某些心态不好甚至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抹黑。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也许应该警惕一点点。引用 小骗子 的回应:看到楼主ID和文中论述,我突然想起楼主的一句话“现在不能被证明,有很多种可能性,有可能是因为理论本身就不科学,也有可能是我们现在的知识或者能力不足。”楼主这么急于撇清三峡大坝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关系,怎么......
建三峡大坝弊大于利, 拆三峡大坝利大于弊( 10:30:37)[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分类: 三峡
总理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 主张建立三峡大坝的论证说有三大功能。 1. 防洪 抗旱, 水利枢纽作用。2.发电,3 通航。据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大坝已经建成,看看到底有什么效益:1. 防洪,生态与环境专家组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分别组织60多个单位完成的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影响的论证报告。建坝引起的水库淹没和河流水文、水力情势的变化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基本原因。三峡水库是一座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全长600余km,平均宽度1.1km,较天然江面宽度增加约一倍。库容系数(总库容与坝址年水量的比值)为0.09,而埃及阿斯旺水库为2,丹江口水库为0.55,因此,三峡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水库各月下泄平均流量仅在枯水季节有变化,均在天然流量的变化幅度范围之内。”这段话说得很专业,用通俗的话说,大坝对于防洪和抗旱的作用非常小,也就是说作用不大。今天早上听了蔡主任的讲话,她说三峡水利工程可以防万年一遇和千年一遇的洪水的意思,是指即使万年一遇或千年一遇的洪水也冲不垮大坝的意思,并不是指可以防止长江中下游万年一遇和千年一遇的洪水,只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过去十年一遇的洪水,只能采取荆江分洪的办法,现在不用了。荆江分洪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估算为1亿人民币。百年一遇的洪水的损失,我们估算为100亿。平均起来,也就是每年可以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1.1亿元人民币。2.发电:黄万里教授说:发电的作用: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造价三四倍于一般大中型坝,其经济可行性并不成立。对比五年工期的大中型坝,设此坝施工期1995年至2010年,连续15年,按1986年物价,每年20亿元中浪费达13亿元,等于每年抛扔大海400万吨粮食。
根据三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知道,也就是不到200亿的年产值,每年只有70多亿元的利润,发电量只占全国发电量的百分之三。还不如江苏一个县级市创造的利税多。投入却是将近2000亿人民币。3. 通航:建立大坝造成了航运费用大幅度上涨,而且长江沿线的数百个码头已经废弃,上三千吨的轮船已经很难通航到重庆,还不如没有建大坝之前。总结一下,建立大坝也就是产生了不到200亿人民币的发电收入,除去成本,真正的利税收入也就是70亿左右,5年也就是350亿元人民币,防洪挽救的损失每年是1.1亿元人民币,五年也就是5.5亿人民币,总共为355.5亿人民币,这就是建立三峡大坝的所有利。弊端:
1. 淹没了三峡库区50万亩坝田,这可是长江库区230万移民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按照每亩地3万元计算,就损失150亿元人民币。
2. 每年减少10万亩长江出海口的造陆活动,这可是长江三角洲的黄金一样的土地。按照每亩10万元计算,每年损失100亿人民币,五年以来损失500亿人民币。
3. 230万三峡库区移民的搬迁安置费用450亿元人民币。
4. 由于大坝的建立造成长江水位过低,鄱阳湖洪湖等湖泊干沽,上万渔民生计受损也在几十亿人民币以上。(按照30亿元计算)
5. 泥沙砾石淤积,水位降低 长江中下游数百码头废弃,损失也在数百亿人民币(按照100亿元计算)。
6.长江中下游生态受到严重破坏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损失也在数百亿人民币(按照100亿计算)。
7. 清水冲击造成的滑坡地质灾害的损失也在数百亿人民币以上(按照100亿计算)。
8。2000亿人民币每年的利息按照3%计算,10年就是600亿人民币。
9. 木桶或封箱效应造成的极端天气,大旱大涝,给长江中下游造成的损失更是要以千亿元计算。
10. 一个简单的问题, 大坝建成后, 长江出海口每年10万亩的造陆运动停止了. 那些造陆的上亿吨的泥沙砾石哪里去了呢。很好回答,淤积在大坝以上的三峡水库、上游的大大小小的水库、长江航道和支流里了。一些专家说什么泥沙淤积比预想的要好,但是泥沙毕竟在淤积,砾石更是在淤积,当泥沙和砾石在30年后或者100年后,长江出海口将少造陆300万亩或1000万亩良田,并将三峡堵死了,将上游的大小支流堵死了,将大小水库堵死了,将航道堵死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子孙。黄万里教授说泥沙砾石的淤积不可解,特别强调砾石是出不了三峡大坝的,难道不是吗。你们能解吗,始终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有本事你们就拍胸脯,你有办法解,而且提出具体的办法来,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拍胸脯,提出解的办法。显然,你们也认为不可解。不可解还要干,这不是祸害我们的母亲河吗,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制造麻烦吗。让我们的子孙后代30年后或者100年后痛骂我们,还不如趁早现在解决好,留下一个原来面貌的长江。(蔡主任说50年或100年后将实现冲积平衡,就不会有泥沙淤积了,库容将减少10%。蔡主任的冲积平衡实现说的根据在那里,特别是砾石的淤积如何办,砾石也能够实现冲积平衡吗。库容减少10%,也就是三峡航道垫高了20米还是30米,具体数字,蔡主任应该可以拿出来,怎么航行,重庆港还存在吗。)。
11。还有的学者认为三峡库区除了三斗坪花岗岩地质条件,其他的地方的地质条件并不好,并不一定利于储存这样巨大的压力的水,很可能造成大量宝贵的水资源渗漏到地下的暗河、溶洞等地质缺陷里了。其实我们的水文部门可以很方便的给出答案。首先计算三峡大坝截流蓄水前每年流入大海的水量,然
11。还有的学者认为三峡库区除了三斗坪花岗岩地质条件,其他的地方的地质条件并不好,并不一定利于储存这样巨大的压力的水,很可能造成大量宝贵的水资源渗漏到地下的暗河、溶洞等地质缺陷里了。其实我们的水文部门可以很方便的给出答案。首先计算三峡大坝截流蓄水前每年流入大海的水量,然后计算三峡大坝截流后,蓄水升高到170米后长江流入大海的水量,前者减去后者,就可以知道到底渗漏到地下暗河或溶洞的水量有多少了。
12. 蔡主任说充分考虑了战争问题,一旦发生战争,可以提前放水,5到7天可以放到安全水位。众所周知,战争讲究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难道敌人要炸大坝还会给我们5到7天的时间放水吗。显然是一厢情愿,不可能的。
蔡主任又说,即使大坝炸了,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因为三峡大坝的下游有一个狭窄的长江通道,只有几百米,可以舒缓水流。问题是能舒缓多少水流,当水库在高水位中水位或低水位时,因战争突然被炸,水的流量是多少,会不会冲垮长江的所有桥梁,会不会淹没沿岸的城市,没有确切的回答。起码比百年一遇的洪水更可怕吧。可见蔡主任的不怕战争的理由并不一定成立。
如果不算第9、10、11、12点(因为还有争议)按照最保守的其他8点的损失合计2030亿。
就算发电的利税收入每年80亿,五年为400亿,防洪的收益是 5.5亿人民币,合计为405.5亿元,损失是收益的5倍,才过了五年,我们已经扔到大海里1624.5亿元人民币,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损失会越来越大。
我们的那些专家还能说什么利大于弊吗。显然是弊远远大于利,如果第9、10、11点被证实,那损失更是上十倍以上。 哪位专家有本事,就回答这个弊利粗略的对比是不是这样,拿出证据来说说你们的利大于弊的计算方法和根据。 长江中下游是中华民族最富庶的地方,几千年的文明发源繁盛的沃土,鱼米之乡,五十年一遇的干旱就造成了几千年没有发生过的的鄱阳湖、洪湖等湖泊干枯的现象,我现在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黄万里教授的刻骨之痛。坚决呼吁按照黄教授的预言,尽快拆除大坝,可以获得立杆见影的如下好处:1. 立即获得被水淹掉的50万亩良田。(150亿)2.立即恢复每年10万亩良田的长江出海口的造陆活动。(100亿)3.恢复数千里长江的黄金航道(大于20条铁路)和长江沿岸数千个码头港口的正常运输职能。(200亿)4. 很快恢复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和上百条支流 的干沽缺水断流的现象。(100亿)5.很快解决库区和长江沿岸的大多数塌方崩提的地址灾害。(100亿)6,彻底粉碎封箱效应或木桶效应造成的极端天气现象。前五点,我想不会有任何争议,后一点可以让事实来检验, 粗略估计立即获得56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拆大坝的弊端是什么呢,就是拆坝的费用和拆下的坝体如何安置。需要专业团队考虑,如何拆,拆下来的东西怎么办,需要花费多少人工和设备,已经淤积的泥沙和砾石,现在还可以来的及冲入海中,再晚了,就更难办了。还有一个弊端就是面子难看,我们怎么搞了这么一个工程, 怎么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面前解释。(1)客观事实,你承认不承认,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你早承认,早主动,越晚承认越被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科学界都知道的事,你不承认,只能被看不起,被笑话,其实更难堪。希望我们不要当鸵鸟。(2)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违背科学必然被惩罚,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能够吸取教训,全面的评价三峡的整个论证施工评审验收过程,对于我们真正尊重科学,尊重真理,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坚持民主决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反而可以变弊为利。(3) 现在最要命的是利益集团的问题,他们阻扰纠正错误,为了一己之私,顽固坚持错误,还要继续错下去。为了挽救我们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了挽救我们的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和大大小小的长江支流,为了挽救我们的母亲河长江,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领导人的英明决断,力排这些利益集团的众议,尽快拆除三峡大坝。(4)奉劝这些利益集团的人,这样明显的事实,这样严重的损害,是不可能不得到纠正的,阻拦是不可能的,还不如放弃那样的一点暂时的私利,为民族为国家着想,尽快纠正错误,实际上你们同样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脸面难看只是一时的,过去了就过去了。而且的确是集体决策的,不需要任何个人承担责任,何必去当利益集团的炮灰呢。显然利大于弊。 (5)还有一些毕生投入到三峡大坝建设的专家、领导和实际工作者,当要拆除三峡大坝,他们的感情上很难接受,我们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情,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是最重要的,另外你们投入到这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你们做出的贡献积累的经验同样是宝贵的,是民族的巨大财富,当你们能够忍痛割爱,做出必要的牺牲,你们同样会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一个伟大的政党和民族是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的。我们承认了文化革命的错误,我们承认了人民公社大跃进反右斗争的错误,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当不承认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错误,反而对反对错误的彭德怀元帅等同志发难,就带来了三年饿死千万人民的巨大损失。我们紧急呼吁立即行动起来,解决三峡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机了。
最近大雨暴雨终于下起来了,湘鄂赣普遍遭灾,干渴的洞庭湖洪湖和鄱阳湖终于有水了。许多地方已经超出了安全水位,乡村被淹,道路被淹,桥梁冲垮了,据说还有人民被淹死。天气预报说最近两天湘鄂赣还将有大到暴雨。可是,传出三峡大坝将泄洪,多么奇怪,此时不储水,却要泄洪。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哪里是抗洪,分明是助洪。可见这个大坝的所谓抗洪抗旱,水利枢纽工程有多好的作用了。
我比较关心生态问题。长江早就伤不起了。中华鲟每年花这么多钱人工繁殖有个P用。我们已经灭绝了世界仅存的4种淡水豚类中的一种,下一个是谁。
好强大的利弊分析啊。。。。。。老百姓的言论 君,研究什么的?
这帖子又被翻出来了?有些有文化的老百姓力量还是挺大的。从专业上,我很佩服这样的老百姓,我只提出几个问题,因为下结论的资格我是没有的。第一,在防洪段讨论中,好像讨论了水面宽和长,没有说深,之所以在三峡修坝,就是因为深,这个深度没有计算,水量是怎么计算的,不得而知。第二,还是在防洪的讨论中,有个数字原文“荆江分洪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估算为1亿人民币”请参考93、94年等大洪水的损失,这个估计个人以为可能有些保守得过分。第三,三峡大坝是个整体工程,“老百姓”在讨论中以三峡大坝的整体投资来计算发电是不是合适,这个计算方式是不合适的。如果仅仅以经济利益计算,很多基础建设都是花费高回报少的。第四,在防洪阶段,“老百姓”说水量调节变化不大,原文:“因此,三峡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而在之后,在弊端4里又说“造成长江水位过低,鄱阳湖洪湖等湖泊干沽,上万渔民生计受损也在几十亿人民币以上。(按照30亿元计算)”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不好理解。如果水量调节不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还有很多根本没有根据的指责,比如:弊端7“清水冲击造成的滑坡地质灾害的损失也在数百亿人民币以上”;弊端⒐“木桶或封箱效应造成的极端天气,大旱大涝,给长江中下游造成的损失更是要以千亿元计算。”请说出你的根据来。原文:“一个简单的问题, 大坝建成后, 长江出海口每年10万亩的造陆运动停止了. 那些造陆的上亿吨的泥沙砾石哪里去了呢。很好回答,淤积在大坝以上的三峡水库、上游的大大小小的水库、长江航道和支流里了。”长江出海口每年有10万亩的造陆运动么?那么说,上海在这10年应该增加了100万亩地?也就是说将近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真不是跟你较真。我真不信。另外,这些泥沙砾石真的没有在堆积么?原先的这些泥沙砾石都是源于三峡大坝之上的?这些问题还用问么?如果流量变化不大,下游的泥沙为什么就不跟着走了?请这些有文化的老百姓回答一下。我以小人之心,再次怀疑这些论调出现的原因!!!
引用苑苑思无涯的回应:这帖子又被翻出来了?有些有文化的老百姓力量还是挺大的。从专业上,我很佩服这样的老百姓,我只提出几个问题,因为下结论的资格我是没有的。第一,在防洪段讨论中,好像讨论了水面宽和长,没有说深,之所以在三峡修坝,就是因为深,这个深度没有计算,水量是怎么计算的,不得而知。第二,还是在防洪的讨论中,有个数字原文“荆江分洪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估算为1亿人民币”请参考93、94年等大洪水的损失,这个估计个人以为可能有些保守得过分。第三,三峡大坝是个整体工程,“老百姓”在讨论中以三峡大坝的整体投资来计算发电是不是合适,这个计算方式是不合适的。如果仅仅以经济利益计算,很多基础建设都是花费高回报少的。第四,在防洪阶段,“老百姓”说水量调节变化不大,原文:“因此,三峡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而在之后,在弊端4里又说“造成长江水位过低,鄱阳湖洪湖等湖泊干沽,上万渔民生计受损也在几十亿人民币以上。(按照30亿元计算)”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不好理解。如果水量调节不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还有很多根本没有根据的指责,比如:弊端7“清水冲击造成的滑坡地质灾害的损失也在数百亿人民币以上”;弊端⒐“木桶或封箱效应造成的极端天气,大旱大涝,给长江中下游造成的损失更是要以千亿元计算。”请说出你的根据来。原文:“一个简单的问题, 大坝建成后, 长江出海口每年10万亩的造陆运动停止了. 那些造陆的上亿吨的泥沙砾石哪里去了呢。很好回答,淤积在大坝以上的三峡水库、上游的大大小小的水库、长江航道和支流里了。”长江出海口每年有10万亩的造陆运动么?那么说,上海在这10年应该增加了100万亩地?也就是说将近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真不是跟你较真。我真不信。另外,这些泥沙砾石真的没有在堆积么?原先的这些泥沙砾石都是源于三峡大坝之上的?这些问题还用问么?如果流量变化不大,下游的泥沙为什么就不跟着走了?请这些有文化的老百姓回答一下。我以小人之心,再次怀疑这些论调出现的原因!!!good,静待下文。
的话:有个说法,三峡100多米高,看似不起眼,但是挡住了冷风入川,影响了冷热风交锋,造成四川盆地降雨偏低,该文还举例雅鲁藏布江峡谷巨大的降雨量做对比。这个说法是否科学?三峡大坝坝体高186米,按照这个高度,把坝体修成300公里长,就像长城那样,恐怕也挡不住空气流动吧,何况坝体只有那么短一点。另外,冷空气是从北方进入四川的,三峡在四川的东方,方向不同。而四川北方是秦岭,比三峡大坝高多了,即便这样,也只能阻挡大部分冷空气进入四川,还是有小部分阻挡不住。再退一万步说,就算三峡大坝阻断了入川的干冷(或暖湿)空气,那是否表示,三峡大坝所在地,是四川盆地唯一的通气管了?
的话:三峡大坝防水灾的作用有限。太靠近上游了。而水灾是下游梅雨季的事……但是大大的减轻了最危险的荆江段的防洪压力,保护了武汉这是事实。中下游防洪还是要走退田还湖的路。
求万里同学的分析报告、三峡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三峡环境变化统计报告、三峡经济效果统计报告。
的话:大型工程对生态的影响的确需要认真评估,并作出合理的生态补偿,这方面国内做得并不好!至于什么地震之类的,真是瞎说了水库地震是真有 大量放水之后应力释放。。。不过水库地震能不能达到这个震级就得两说了。。。。河源万绿湖水库地震不止一次了。。自己不懂的领域真心不要自信满满的乱说。。
的话:这帖子又被翻出来了?有些有文化的老百姓力量还是挺大的。从专业上,我很佩服这样的老百姓,我只提出几个问题,因为下结论的资格我是没有的。第一,在防洪段讨论中,好像讨论了水面宽和长,没有说深,之所以在三峡修坝,就是因为深,这个深度没有计算,水量是怎么计算的,不得而知。第二,还是在防洪的讨论中,有个数字原文“荆江分洪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估算为1亿人民币”请参考93、94年等大洪水的损失,这个估计个人以为可能有些保守得过分。第三,三峡大坝是个整体工程,“老百姓”在讨论中以三峡大坝的整体投资来计算发电是不是合适,这个计算方式是不合适的。如果仅仅以经济利益计算,很多基础建设都是花费高回报少的。第四,在防洪阶段,“老百姓”说水量调节变化不大,原文:“因此,三峡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而在之后,在弊端4里又说“造成长江水位过低,鄱阳湖洪湖等湖泊干沽,上万渔民生计受损也在几十亿人民币以上。(按照30亿元计算)”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不好理解。如果水量调节不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还有很多根本没有根据的指责,比如:弊端7“清水冲击造成的滑坡地质灾害的损失也在数百亿人民币以上”;弊端⒐“木桶或封箱效应造成的极端天气,大旱大涝,给长江中下游造成的损失更是要以千亿元计算。”请说出你的根据来。原文:“一个简单的问题, 大坝建成后, 长江出海口每年10万亩的造陆运动停止了. 那些造陆的上亿吨的泥沙砾石哪里去了呢。很好回答,淤积在大坝以上的三峡水库、上游的大大小小的水库、长江航道和支流里了。”长江出海口每年有10万亩的造陆运动么?那么说,上海在这10年应该增加了100万亩地?也就是说将近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真不是跟你较真。我真不信。另外,这些泥沙砾石真的没有在堆积么?原先的这些泥沙砾石都是源于三峡大坝之上的?这些问题还用问么?如果流量变化不大,下游的泥沙为什么就不跟着走了?请这些有文化的老百姓回答一下。我以小人之心,再次怀疑这些论调出现的原因!!!1.这些都是定值,蓄水后不会有较大变化。2.母鸡3.投入同样有远期的,弊端是持续的。4.水位低是因为拦水多。5.清水下澈是高中知识。6.泥沙主要来自上游。7.特大水体可以引发地震。
地质学博士生
三峡大坝注定会悲剧根本原因就是黄老先生说过的砾石堆积问题这是个无解的问题长江在三峡段搬运的砾石量是个可怕的概念而砾石是在河底挪移的 泄砂口能起到多大效果我很怀疑虽然对防洪有很大的效果 但作为地质工作者,我对我的话负责
萝莉爸说!啰里吧嗦!
生态问题我不懂,但有一点,三峡大坝所有看得到的利弊都不算利弊,因为人能去控制,即使明知故犯。但是问题恰恰在那一个个的未知上,还真别觉得才一百米高的水库对生态气候的影响很小,也别觉得水库诱发地震跟放响屁似的,地质条件复杂,是套话也是实话,敢于蔑视自然的,终自食恶果。
其实三峡大坝与地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联系,大量地下水对断层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往往就是小的断层不断积累的位移导致大断层的滑移
有些你未曾见到过的“精英”已经介入。
三峡大坝引发地震······钓鱼的老帖子了,居然还有人上当······
上网很久,感觉有两个话题大家的意见分歧很大:一是中医;二是山峡。不过感觉大家探讨问题时都缺少足够的资料,对问题的历史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这里面有非常大的利益因素在其作用。
的话:上网很久,感觉有两个话题大家的意见分歧很大:一是中医;二是山峡。不过感觉大家探讨问题时都缺少足够的资料,对问题的历史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这里面有非常大的利益因素在其作用。 其——&起
的话:建三峡大坝弊大于利, 拆三峡大坝利大于弊( 10:30:37)[编辑][删除] 3. 通航:建立大坝造成了航运费用大幅度上涨,而且长江沿线的数百个码头已经废弃,上三千吨的轮船已经很难通航到重庆,还不如没有建大坝之前。这段话漏洞太多,有些地方简直是颠倒黑白。仅以此条通航为例。三峡水库建成后,上至重庆的600公里航道成了平坦水路,很多支流也可以通航了,8年间航运量从两千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亿吨,预计2015年超过1亿4千万吨。我近年两次去三峡水库地区,看到的也是船来船往络绎不绝,怎么在文章里就成了航运萧条的惨景呢?是不是少写了点什么?果壳网里要讲论据,不偏不倚才说得通。
这么大的工程,分专业的、参与的而且级别够高的人来谈都是扯蛋。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移民是多少、赔偿是多少、淹没多少、、、、、,有几个确切知道的?这些工程本来就是有得有失,就是比较哪个多的,没有准确的数据谁能说清楚,那不就都是在扯蛋吗?
路桥工程师
很好奇和怀疑的一件事:三峡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对地基产生393亿吨的压力;平均水位160米,对地基产生的压强为16个大气压,1600kpa,每平方米160吨的重量。这样的压力对地基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影响板块运动?上海某楼房就因为单侧堆土10米,导致地基土位移剪断桩基,倒了。
的话:很好奇和怀疑的一件事:三峡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对地基产生393亿吨的压力;平均水位160米,对地基产生的压强为16个大气压,1600kpa,每平方米160吨的重量。这样的压力对地基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影响板块运动?上海某楼房就因为单侧堆土10米,导致地基土位移剪断桩基,倒了。这么说地球早就坍缩了,因为大部分是海洋。
觉得三峡上马的大部分原因是被98年的大洪水给吓怕了,想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其他的都是附加原因,买一送多吧。
完全不是我的专业,只是我想知道三峡大坝是怎么解决鱼类洄游这个问题的。。。另外对于战争很担忧啊,我要打中国第一件事就是炸三峡。。。
的话:完全不是我的专业,只是我想知道三峡大坝是怎么解决鱼类洄游这个问题的。。。另外对于战争很担忧啊,我要打中国第一件事就是炸三峡。。。要宣战之前先放水啊
的话:我比较关心生态问题。长江早就伤不起了。中华鲟每年花这么多钱人工繁殖有个P用。我们已经灭绝了世界仅存的4种淡水豚类中的一种,下一个是谁。
炸了大坝!!"当这些鱼哭泣的时候谁能听到它们的声音呢?"梭罗明显地听到了河鲱鱼的声音,他完全被河鲱鱼的"正义事业"打动了,以致想到了使用暴力的可能性。“我站在你们一边。有谁知道,怎样才能用一根橇棍憾动那座比勒里卡水库”?
地质学博士生
的话:生态问题我不懂,但有一点,三峡大坝所有看得到的利弊都不算利弊,因为人能去控制,即使明知故犯。但是问题恰恰在那一个个的未知上,还真别觉得才一百米高的水库对生态气候的影响很小,也别觉得水库诱发地震跟放响屁似的,地质条件复杂,是套话也是实话,敢于蔑视自然的,终自食恶果。人可以干预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棘手的是人力难以干预的问题首先 清水下泄引起下游河道加深和地方崩塌已经有实际的例子了~这一点比较难办。虽然水利人员提出了了各种加大泄砂量的应对措施,但效果怎么样还得再看20年其次,水库地震无法干预。虽然水库地震只局限于库区周边而且级别小,但对于当地局部来说是大规模的地质灾难,而由此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会对库区和库区周边都产生影响。第三点,砾石的堆积问题。这不同于水中悬移搬运的泥砂,这货是在水底挪移前进的。四川以前有过水库因为砾石堆积严重不得不炸坝的例子。而对于三峡库区,应对方法竟然包括在包括金沙江在内的上游和支流继续建坝,拦石于上游,完全是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黄万里先生的强烈反对即源于此。简单的说,我们可以不理会生态问题,忽略库区地质灾害问题,无视三峡造成雪灾之类的谣言,干预清水下泄带来的下游河道加深和崩岸,但砾石堆积却是无论如何难以绕开的问题。我家在三峡下游,属于三峡工程抗洪作用的直接受益者,虽然发的电没有一瓦用于湖北省,但高峡出平湖对于下游湖北荆江段的抗洪意义可以说是利在千秋,无以伦比的——但是,堆积的砾石怎么办?
地质学博士生
的话:其实三峡大坝与地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联系,大量地下水对断层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往往就是小的断层不断积累的位移导致大断层的滑移水库地震只局限于库区周边,而且震源深度非常有限。
的话:水库地震只局限于库区周边,而且震源深度非常有限。嗯。有幸感受过水库地震。
的话:水库地震只局限于库区周边,而且震源深度非常有限。呵呵 我女朋友是学地球物理的 随便翻过她的书
地质学博士生
的话:呵呵 我女朋友是学地球物理的 随便翻过她的书这跟地球物理没什么关系呀~这是地质问题哦
地质学博士生
的话:嗯。有幸感受过水库地震。我小时候经常感受人造地震~
地质学博士生
的话:呵呵 我女朋友是学地球物理的 随便翻过她的书另外 如果是真有小断层不断的进行位移,这样反而不会爆发大地震。地震就是个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断层突然以剧烈移动的方式释放应力的过程。如果不断有小断层在发生位移,则不会积累多少应力,这样是不会引发大震的。
的话:另外 如果是真有小断层不断的进行位移,这样反而不会爆发大地震。地震就是个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断层突然以剧烈移动的方式释放应力的过程。如果不断有小断层在发生位移,则不会积累多少应力,这样是不会引发大震的。嗯 受教了!
的话:这跟地球物理没什么关系呀~这是地质问题哦额。。她们主要就是学的地震这方面的
地质学博士生
的话:额。。她们主要就是学的地震这方面的那个是地球物理勘探~利用人造地震来探测地下地层,进行原始数据处理之类的~和地震灾害没关系
的话:但砾石堆积却是无论如何难以绕开的问题。鱼嘴水电站是大跃进期间的例子。1960S炸坝。要说明卵砾石危害,需要各个河段推移质中的卵石、砾石占多大比例、堆积量的长期观测数据,还要有库区蓄水后其运动、沉积变化的数据。
地质学博士生
的话:[blockquote]引用
的话:但砾石堆积却是无论如何难以绕开的问题。鱼嘴水电站是大跃进期间的例子。1960S炸坝。要说明卵砾石危害,需要各个河段推移质中的卵石、砾石占多大比例、堆积量的长期观测数据,还要有库区蓄水后其运动、沉积变化的数据。你说的很对~但是目前网上可以找到的只有泥沙报告,对于砾石我没有找到任何实际调研资料。这里有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对于砾石,你有什么好资料吗?砾石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了解一点河流沉积规律的人都能发现的~
的话:[blockquote]引用
的话:你说的很对~但是目前网上可以找到的只有泥沙报告,对于砾石我没有找到任何实际调研资料。这里有中国河流泥沙公报~------这是网上的: 公开的论文中也很多资料,不公开的或者不好获得的就更多了。有大量的水力学工作者、河流泥沙研究者在做这个工作,这基本上不是地质的范畴(当然我不知道你是地质的哪个领域)。有兴趣你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地质学博士生
的话:[blockquote]引用
的话:[blockquote]引用
的话:你说的很对~但是目前网上可以找到的只有泥沙报告,对于砾石我没有找到任何实际调研资料。这里有中国河流泥沙公报~------这是网上的: 公开的论文中也很多资料,不公开的或者不好获得的就更多了。有大量的水力学工作者、河流泥沙研究者在做这个工作,这基本上不是地质的范畴(当然我不知道你是地质的哪个领域)。有兴趣你可以咨询专业人士。这篇文章我也看到了~鱼嘴的例子也是这里看到的~如果能有水利方面的专业人士来交流当然很好啦~我的方向是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 所以对沉积的问题比较敏感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