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外派非洲人员非洲车祸身亡如何索赔

丈夫非洲务工半年身亡 妻子怒告雇主索赔238万-中新网
丈夫非洲务工半年身亡 妻子怒告雇主索赔238万
  送丈夫到非洲务工,本想赚些血汗钱,改善家里经济条件;谁知,出国不到半年,就收到了丈夫意外死亡的噩耗。经多次协商无果后,妻子一怒之下将温州雇主告上法院,索赔死亡赔偿金等共计238万多元。日前,鹿城区人民法院受理该跨国劳务纠纷案,将择期开庭审理。
  叶某,现年50岁,温州人,在非洲安哥拉罗安达市办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今年年初,加工厂缺劳力,准备向外招工。此时,也在该处务工的江西籍工人向叶某介绍了老乡易某。
  易某,江西省萍乡市人,育有一对儿女,儿子10岁,女儿2岁,家里经济拮据。获悉能到国外打工赚钱,他欣然答应。今年3月,在叶某的安排下,易某顺利到了安哥拉罗安达市。由于易某有做电焊的经历,他在叶某工厂里做起了电焊工。
  易某的妻子张女士说,易某出门那天,全家人满怀希望将他送出门,虽然两个孩子还小,但是想到丈夫出国打工赚钱,食宿全包,过个两三年,家里的情况应该能改善,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他在外打拼,我在家带孩子,虽然辛苦,但心里会安定,不用发愁”。
  “家里日盼夜盼,希望能收到他寄回来的工资。可谁都没有想到,一分钱都还没收到,却收到这么一个消息。”张女士说,今年8月5日,丈夫在施工现场不慎触电,经过当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发后,叶某通知张女士一家人到温州协商赔偿事宜。张女士一方列出了一串赔偿清单:死亡赔偿金、孩子抚养费、精神损害赔偿金、丧葬费、家属前往安哥拉处理后事等费用,共计238万余元。
  叶某对易某的意外死亡也很内疚,表示愿意赔偿,但是对于易某家属提出的238万余元赔偿,叶某觉得这个数字太大,无法接受。多次协商无果后,叶某回到了安哥拉。张女士说,这之后再也联系不上叶某,只好和家人一起将叶某告上了法院。黄云峰
【编辑:王浩成】
>法治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非洲观察|国企拿下非洲铁矿“大肥肉”,“消化”得了吗?_网易财经
非洲观察|国企拿下非洲铁矿“大肥肉”,“消化”得了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非洲观察|国企拿下非洲铁矿“大肥肉”,“消化”得了吗?)
铁矿石定价权之争11月4日,全球三大巨头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宣布,已将号称“全球最大未开发铁矿”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Simandou)本方所占股份,折价出售给中铝矿业国际公司(Chinalco),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和纷纷议论。西芒杜铁矿曾号称“21世纪最伟大的铁矿发现”,被认为“可能改变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和国际市场游戏规则”,曾是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在三大铁矿巨头中素以善布“闲棋冷子”著称的力拓早早在此处下手,本世纪初已获得几内亚政府授权,独家勘探西芒杜地区的铁矿资源,2008年公布了首份西芒杜铁矿勘探报告。根据这份勘探报告的数据,当时已探明和可推断铁矿石储量为22.5亿吨,总储量可能达50亿吨,已探明矿石品位为含铁66-67%,力拓计划首期实现7000万吨产能。当时全球铁矿市场正处于三大矿企奇货可居、中国作为头号铁矿石进口国格局已成,供需双方围绕铁矿石定价激烈博弈的关键时刻。如果力拓“吞下”西芒杜,就基本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三大矿企对上游富铁矿资源的垄断难以被撼动,全球铁矿石定价的格局也会维持很长时间;倘若西芒杜被中国或其他矿石消费大户所争得,则三大矿企的富铁矿资源垄断就会被打开一个很大的缺口,从而在未来定价权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的全球项目分布图正因如此,当2008年中铝-力拓讨论前者参股后者合作方案时,中铝曾郑重将“参与西芒杜项目”当作先决条件,敝帚自珍的力拓态度犹豫,未知可否。2009年力拓财政状况一度好转,并随即对引入中铝参股反悔,西芒杜项目的两家合作,自然也就成为罢论。西芒杜铁矿的一波三折但此时全球金融危机恰好爆发,加上当时几内亚因时任总统、军事强人兰萨纳·孔戴(Lansana Cont ,并非现任总统阿尔法·孔戴Alpha Cond ,两人也没有亲戚关系)突然去世,该国政治出现混乱格局,而西芒杜铁矿距离海岸线达750公里,其间莽林密布,交通不便,铁矿所在地人烟稀少,缺乏大规模铁矿生产、后勤所必须的水、电保障能力,更缺乏将铁矿石顺利运出的必要保障。要让铁矿顺利投产,不但要“三通一平”,还要建设水厂、电厂,建设生活区、商业区,和从西芒杜到港口的铁路专用线(由于殖民时代开发铝矾土矿留下部分线路,只需修筑400公里即可),2008年报告中力拓认为,首期需投资60亿美元方能让西芒杜正常投入运转,但随着几内亚局势的变化,加上国际金融形势的逆转和力拓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的深入,到2010年初,力拓已悄然将这笔预算评估修正为120亿美元,也即较最初翻了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力拓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西芒杜项目业已铺开摊子,前期投入已经扔出,如果半途而废后果可想,但倘若独立硬撑,证据和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未来不可预期的持续投入,都可能把力拓活活拖死。鉴于此,2010年初,力拓不得不硬着头皮找到唯一有能力且仍有意愿的老对手中铝,并于3月19日达成了西芒杜项目合作协定,协定规定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并分别控股44.65%和50.35%,中铝向该项目注资13.5亿美元,换取新成立合资公司一半(3个)董事会席位。西芒杜铁矿当时对这一合作的前景,许多观察家并不看好,因为中铝实际上是吃亏的一方。根据中铝-力拓协议内容,中铝会酌情引入铁路、港口、钢铁企业,甚至金融机构等“中方联合体成员”,共同参与开发建设,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中铝,许多中资机构都将被卷入这桩交易,为力拓的买卖保驾护航,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乃至信用担保和政治斡旋,力拓都找到了一个有力的风险分担者。反观中铝,在合作中所获得的,是该项目的参与权(但不是决定权),“有权”向西芒杜投钱、引入基建项目,但没有拍板的资格。如果该项目最终成功,中铝将获得部分铁矿石的销售权——但不是定价权。不仅如此,2008年时的西芒杜合作谈判,力拓的筹码是自家股权的一部分,而如今却变成西芒杜项目的一部分(且是一小部分)。很显然,这不是什么“联姻”,而充其量是一次“外遇”,而且中资一方还须自备被褥,自带干粮,甚至自备背景音乐、自修梦幻度假屋。中铝当时所希望的,是借此打破三大矿企的铁矿石供应、尤其定价垄断权,但2010年协定实际上是“不平等条约”,中铝掏了钱、让力拓得以继续“玩下去”,却未换取西芒杜项目产品定价权,相反,力拓由于“花小钱办大事”,反倒得以在未来进一步加强、而非削弱其在国际铁矿石生产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但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中国经济放缓、政府决策压缩过剩钢铁产能,加上矿石进口、储备量巨大,令三大矿企不得不顺应形势不断降价(2015年12月最低时跌至37美元/吨的历史低价);几内亚方面胃口越来越大,令西芒杜项目进退两难,而力拓的“弦”绷得过紧,摊子铺得太大,已到了必须有所取舍的地步;至于中铝,2014年业绩亏损达162亿元人民币,是中国股市中亏损最多的上市公司,市场评估“无序海外收购是最大亏损源”,在此局面下也不得不“缩小格局”,几内亚和西芒杜项目上并未如力拓所预期的那样“漫天撒钱”。由于几内亚方面仍然在漫天要价(他们提出,鉴于科纳克里港担负繁重的铝矾土出口任务,西芒杜项目应自建深水港,有评估称如此一来该项目前期开发费用必然会突破200亿美元大关),而全球铁矿石需求和价格虽然触底反弹(目前每吨在60-70美元间),但供需尚属平稳,在这种情况下,力拓选择了“壮士断腕”,将原本舍不得转让的西芒杜项目控制权和股份“打包”卖给同床异梦的中铝。有消息称,这笔“买卖”会为力拓换回11-13亿美元资金,倘果真如此,力拓虽然未赚,但紧绷的资金链会大为缓解,且规避了一个重资、长线、强不确定性的“定时炸弹”。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西芒杜是块,但对力拓而言太大,既然“”不了,索性趁赔得不多权且跳出观望。中国需要西芒杜,西芒杜也需要中国:但如何消化这块肥肉?西芒杜铁矿作业现场如前所述,中铝的“消化”能力甚至还不如力拓,大型国企中头号“老亏损”、海外并购屡屡“吃药”,都让人对其在西芒杜项目上的前景捏把冷汗。2015年中铝总算扭亏为盈,但盈利不过2.06亿元人民币,且这一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拜不良资产、并购剥离、压缩之赐,如今再背上西芒杜的“特大包袱”,后果会怎样?会不会“撑死”?但无论如何,西芒杜铁矿是作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消费国的中国,从根本上打破三大矿企“价格讹诈”的唯一可靠希望,且正如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鉴于中国在西非长期经营,几内亚对立各派和中国均保持友好关系,且该国政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尚算稳定,又是传统矿业大国(铝矾土出口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倘能将“一带一路”、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和西芒杜项目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还是有可能收到较好性价比的——或索性说,中国可能是唯一能真正完成西芒杜项目的力量。不管是福是祸,中铝都已从力拓手中接下了西芒杜“大肥肉”(确切说是原属后者的那一半),即便“肠胃”不够强大,也只能硬着头皮“消化”,有关方面如何合理调配资源去“助消化”,让这块“大肥肉”成为中国经济这个巨人的“有效营养”而非“致癌因素”,则是最大的挑战和考验。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_网易新闻
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非洲充足而又廉价的劳动力是他们外移的关键动力,其用工成本几乎是中国同类劳动力价格的十分之一。可业内人士提醒,尽管低成本是巨大诱惑,非洲的劳动力素质显然尚待培养。
5月6日,李克强在埃塞俄比亚出席中非经贸、人文座谈会。一位当地中资企业负责人向他反映企业海外发展在融资方面面临的难题。李克强回应说,国务院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作了专门研究,相关金融机构已在准备提供相应支持,近期出台解决方案。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在政府支持下投资非洲的步伐从未间断,“困难很多,弯路也走过一些,但我们始终在这里,现在越来越好,中非合作双方,特别我们服务地区的老百姓很受益,也很欢迎我们。这有目共睹。”中国路桥驻肯尼亚办事处李经理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人口红利巨大,这些是世界看好非洲的理由。《非洲之声》杂志刊文预测,2040年非洲劳动力总数将达11亿人,且劳动力价格低廉,城市人口比例将达50%;2050年非洲将有20亿消费者,其中新兴中产阶级人数超过6000万,成为全球最大市场……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亿美元规模,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五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2亿元。非洲则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新兴的投资目的地。“中国路”到非洲员工在中国对非洲投资建设历史上,中国路桥工程公司(CRBC)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在肯尼亚,有一条俗称“中国路”的公路曾被中非媒体关注,它是由中国路桥工程公司承建的A109国道Mtito Andei - Bachuma Gate Road段公路(长150公里)。作为最重要交通主干道,A109国道连接首都内罗毕和最大港口蒙巴萨;通过A104向西北通往乌干达、通过A2向北通往埃塞俄比亚等东非国家,也成为连接印度洋和非洲腹地的国际交通命脉。媒体曾报道,比起官方名称“A109国道”,当地民众更喜欢称这条路为“中国路”。修建公路期间,为标明中方工人营地位置,公司在路边设立一块写有“CHINA ROAD”字样的牌子,时间一长,司机们便将“中国路”的名字普及到整个肯尼亚。中肯建交40周年之际,肯尼亚政府发行以“CHINA ROAD”为主题的邮票。世界银行也把这条公路誉为“世行在非洲地区投资项目的典范”。“在肯尼亚开车出行,你经过的道路很多都是中国公司承建的,我们非常感谢。”旅行社司机查理曼对本刊记者说,“比如A109在通车前,我们去一个地方要绕很多路,现在时间大大缩减,路况也很好,沿途也有各种配套设施。这是中国留下的礼物。”据介绍,路桥工程1984年进驻肯尼亚。30个年头里,承建公路桥梁项目20多个,总合同额超过10亿美元,总里程达1300多公里。目前,公司正在承建内罗毕的南环城路,投资约两亿美元。该工程是肯尼亚“2030远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于2015年6月完工。去年3月建成的东北环城路不仅为内罗毕交通提供优质的绕城交通方案,还有效疏解交通拥堵状况,为沿线居民区和商业区提供了高等级道路服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东北环城路沿线,一块1英亩的土地,在道路建成前价值约为50万肯尼亚先令,而伴随道路的建成,价值已经超过300万先令。” 内罗毕省国会议员瓦提图对媒体直言“中国路”的经济效益。“以前,这是东北部郊区,很荒凉,我不愿和父母住在这里,很羡慕市中心的朋友。但路修好了,车来车往,新楼房也兴建了不少,商店、学校、医院都开了,我们这里也繁华起来。”内罗毕市民瑞斯芬妮感叹说。发展初期,路桥工程在肯尼亚也遇到一系列难题。“语言不通,我不理解你,你也不理解我,别说拉项目了,甚至找个厨师都成问题。那时,没有项目当然是最大问题,也缺少资金,利润很低,我们只能通过认真地干好每一件事,去赢得市场,公司规模逐渐变大。”李经理介绍说。肯尼亚人贝纳德·奥加洛拉1986年加入路桥公司,算是公司驻肯尼亚办事处的外籍元老,“这家公司当初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拥有大量的中国雇员,并且监管人员几乎都不会说英语,这正是在当地引起误会甚至冲突的原因。”他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坦言。奥加洛拉所指的误会是指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罢工,阻碍了项目进程和公司发展。“由于我们公司的监管人员几乎不懂英语,我们不得不学习一些简单的中文进行沟通。如今语言已不再是障碍,我们可以正常交流。”同时他指出,正是因为“有效沟通”,他手里的项目过去几年来都没有遭受到罢工等干扰。尽快实现本地化,是像路桥工程这样的中资公司在非洲发展的必要条件。路桥工程中国员工和当地雇员的人数比大约是1比15。“本土化意识,这是一些投资企业在非洲奋斗多年后终于明确必须要强化的。对非洲好,对企业自身发展也好。很可惜,一些国家公司和投资人至今还忽略这个问题。”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一篇评论指出。52岁的克里斯托弗·莱顿是路桥工程的铲车司机,正在南环城路项目营地工作。“我每天很早就会来到工地,先和工友们检查车辆。公司福利很好,我们有早餐、午餐还有茶歇,工作之余,大家聊天,很愉快。”莱顿有4个孩子,“我总是对孩子们说,看这条路是你老爸建设的,那条也是。他们和我都很开心。”蓝色工装上难免沾染机车油泥,但莱顿也很喜欢,“我的朋友很羡慕我有这份工作,我也跟他们说,不要管什么项目和待遇,只要承建公司是中国人开的,就可以去,他们干大事,也教会我们技术。技术和道路桥梁一样,都是财富。”至今,中国路桥工程公司、中石化胜利建工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公司、中国武夷肯尼亚公司……太多国字号在非洲大地留下难以胜数的经典项目。据媒体报道,埃塞90%以上的公路、全国通信网络、第一条铁路和城市轻轨、第一个风电场等,都是中国企业承建或参与承建的。2013年,中埃塞工程承包市场大幅增长,全年新签合同额约60亿美元,完成合同额近23亿美元。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也曾为中国路桥欣然题词:“在赤道几内亚经济发展中,中国路桥是我国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出色代表者。”小心翼翼到互相需要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往往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重点。政治风险、商业欺诈和成本高企是它们必须要应对的问题。据媒体此前报道,有家国内大型金属开采公司在非洲某国投资约3000万美元,花费3年时间完成铜矿勘探工作,但当时正巧遇到国家执政党换届,新政府认为前政府认可的铜矿开采是“无效的”,便收回此前签署的开采权合同。“我们是石油开采企业,投资一个项目,要跟当地政府,还有部族打交道,必须小心谨慎,前辈经常拿亲身经历的陷阱来告诫我们。”国字号石油企业驻尼日利亚办事处原工作人员翟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如,当地人说下面是金矿、镍矿,有地矿图纸,甚至有政府证明,但我们投资、勘探,之后发现下面什么都没有,投资打了水漂。或者,真有矿产,但政府和部族又都不按合同来,要收回国家资源,就要没完没了和他们谈。这些事情都遇到过。”也有媒体以中国锰业集团在南非竞标MKhulu锰矿项目举例。项目经历一番波折后只拿到50%的股权,并且为缓解高达50%的物流成本,中国锰业已投资数千万兰特投建一座铁路装运站。“多年来,大笔投资政府风险确实大,但企业在国内支持下与当地政府多沟通,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上也以前成熟,比如我们意识到在某些地方,部族比国家‘强大’,我们就主动为当地部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他们成为朋友,尽量降低政治风险。”翟明说,但非洲一些国家社会复杂,派驻人员的个人安全等问题,总是老生常谈,时时强调,劳神面对。“我们认识非洲、融入非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交学费。现在绝大多数当地人,都认为中国企业不是掠夺性的,是建设性的,中国人是善良的,我们是互相需要的。”华为阿尔及利亚分公司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在这里研发新手机和新型互联网技术,被当地人认可、接受,公司也赢得利益,是双赢。”近年来,不少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当地员工在中资公司通过远程教育、到中国培训等方式,获得职业认证,得到晋升机会。“学会主动培训与你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员工,建立科学流程,不是小事情。我们不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更不是主仆的关系,公司要发展,必须立足当地,赢得信任。”浙江一家民营摩托车制造企业多年前在南非开设分公司,运转良好。华为、中兴和中水电等大企业更是在非洲迅速拓展。华为于1999年进入阿市场,与阿尔及利亚电信公司和阿尔及利亚移动公司等开展良好合作,三年前正式进军阿尔及利亚企业网市场;中兴公司进入非洲市场近15年,成功推行本土化战略,已在南非和安哥拉等国建立培训基地;中国水电在非洲35个国家共有在建项目200多个,总合同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刚果(布)在建项目共10个,合同额近4亿美元……孙老板的“小本生意”尽管中资企业近年来不断在非洲书写大手笔,但距离李克强总理提出的2020年向非洲投资1000亿美元的目标只剩6年时间,而中国目前在非洲的投资存量达到250亿美元。中非发展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施勇杰认为,完成任务,挑战很大。曾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750亿美元的差距可以通过在基础设施领域“大刀阔斧迈进”来弥合。孙宝山一向避谈“大刀阔斧迈进”,总说自己“小本生意”“不值一提”,但这个精明的温州商人已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普敦等地开设了三家中餐馆和一个制衣厂,现在正在盘算着公寓出租的生意。1997年的孙宝山还是温州一个区的公务员,“那时候大家都出国,我自己才二十八九岁,不想老在家里,也就出来了。南非在哪都不知道,来这里是因为一个远房亲戚在这儿,也能照顾吧。”1998年中国和南非建交。当年春天,孙宝山踏上彩虹之国的土地。2002年之前,他在亲戚开的旅行社帮忙,也不时充当“贸易倒爷”“十几年前来非洲玩的人不多,我干导游,也干别的,就是想着怎么能在这里立足。”餐饮等服务业、服装等加工业一向是海外华人创业的传统行业,那年夏天,孙宝山的第一家餐馆在约翰内斯堡开张,“当时中餐馆还不多,竞争不像现在这么激烈。”他也娶了一个漂亮的南非姑娘,“当地的政策随时变化,治安也比现在糟糕得多,乱世中求生存吧。”“不要说租房、雇人,就连吃饭都成问题,先是一间小餐馆,吃住都在里面。我既是老板也是厨子、跑堂,后来慢慢好起来。”孙宝山说,创业初期,对当地的工会制度、税收规则不了解,吃了不少亏,“我们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熟悉当地的游戏规则。”对于大企业负责人闭口不谈当地官员腐败影响问题,孙宝山倒是直言不讳,“哪的林子里都有几只坏鸟,咱中国人的智慧足够应付。”“小本生意”干到现在,积累了多少财富,孙宝山不愿透露,只是说自己运气好,来到一块“宝地”。如今,他的名片上印着三个“协会”封的头衔,“现在南非中国人很多,在约堡等地的街头时不时都能遇上,大家都红光满面的。我们选择在这里发展,第一不能给中国人丢脸,第二自己要对得起自己的付出。”也有一些事情至今令他头疼,比如经常被员工“炒鱿鱼”,“我的制衣厂一百来号人,工人都是当地的,我很想培养两个咱们说的‘车间主任’,但他们往往赚够了钱——他们认为够的钱,就走人,不干了,去海边晒太阳了。他们的文化就是不存钱。后来,钱花完了,又理直气壮地回来了。”“很多问题也常年困扰大企业,我想连咱们总理也没法跟人家商谈吧。”孙宝山笑着说。成本低,素质也还有待提高孙宝山很关心李克强的非洲之行。李克强访非期间,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提出支持合适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非洲转移,支持中资企业本土化,增加非洲国家非农就业岗位,特别是适合年轻人的就业岗位。分析人士称,这个信号表明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不只是矿山和基础设施这一条主线。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企,先行一步,把目光投向非洲,在当地推进轻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不断发展。中国政府在埃塞唯一国家级经贸合作区“东方工业园”,是总理埃塞行程中的重要一站。这座由中资企业建设的工业园已成为埃塞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条件最完善的招商引资平台。据相关报道,园区内有制鞋、汽车组装等多家制造业、轻工业企业,员工总人数达到3800多名,为埃塞创造就业岗位3400个。已经投产的企业包括东方钢铁公司和华坚国际鞋城,这也是李克强此次参观的两家企业。中国驻埃塞大使解晓岩向媒体介绍说,中方独资的华坚鞋城是埃塞最大制鞋企业,生产女鞋占埃塞鞋业出口份额的50%以上,带动当地皮革加工、运输等多领域发展。1996年东莞创业,2002年江西赣州建厂,2011年投资埃塞俄比亚,华坚成为中国制鞋业第一个走进非洲的企业。从2012年1月开始,这家公司打着“埃塞制造”标签的皮鞋销往欧美市场。华坚作为在埃塞俄比亚注册的企业,能绕开贸易壁垒,享受零关税。如今,华坚在当地已拥有近3000名员工,投资规模近1500万美元。按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的规划,十年内将在埃塞俄比亚投资20亿美元兴建战略基地,为当地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对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非洲充足而又廉价的劳动力是他们外移的关键动力。埃塞普通劳动者的月工资为300比尔至600比尔(约合人民币110元至220元),熟练技术人员月工资为500比尔至1000比尔(约合人民币180元至360元),高级管理人员月工资2000比尔至2500比尔(约合人民币720元至900元),这几乎是中国同类劳动力价格的十分之一。业内人士提醒,尽管低成本是巨大诱惑,对于有意去非洲掘金的企业来说,仍有必要弄清楚将要面临的问题:非洲的劳动力素质显然尚待培养。据世界银行统计,一个中国工人平均一天可以生产4.5把椅子,一个越南工人可以达到1.9把,而一个埃塞工人只能是0.3把。“老问题存在,新问题出现,但我们走进非洲的步伐不会停止。基础设施不完善,这是困境也是机会;人员素质低,我们要付出培训成本,但也能转化成人才库;来自亚洲、欧洲的资本,投资纺织业、服装皮革制造业等,在非洲遍地开花,竞争激烈,我们有实力,服从优胜劣汰法则……”去年跳槽成为某药企驻南非代表的翟明说,“无论如何,不能没有广大的非洲市场,在这里站稳脚跟是最重要的。”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陈君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Bootstrap)
(恍恍惚惚)
第三方登录:中石油在非洲被索赔12亿美元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商机 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新媒体广告热线:027-
当前位置: > 中石油在非洲被索赔12亿美元
中石油在非洲被索赔12亿美元
长江商报消息 乍得政府称大量原油被倒入矿坑;中石油否认违规,呼吁撤销索赔
据环球时报 英国路透社13日援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声明称,中石油否认违反乍得石油产业的环保法规,呼吁乍得政府撤销向巴黎仲裁法庭提交的要求索赔12亿美元的诉讼。
乍得政府拒绝提供受损详情
中石油一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14日表示,据现在了解到的情况,乍得环保部门向我方开具一份处罚通知,要求赔偿。我们希望对方能够提供依据,但对方拒绝。去年7月,乍得政府表示在Koudalwa地区发现有大量原油被倒入矿坑,而中石油自2009年起在该地区拥有数个油田区块的勘探许可。该工作人员表示,在今年3月,乍得石油部门已允许中石油复工。但3月份以后,乍得环保部门突然提出赔偿要求。
中石油在一份发给路透社的声明中称,泄露的原油只有“少量”,而且他们自己的分析并未显示有原油渗入地下水。同时,中石油指出,乍得政府拒绝向其提供受损详情,为如此巨额的索赔提供依据。随着矛盾升级,乍得政府日前已取消5项授予中石油的勘探许可。
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丢弃原油
乍得石油部长杰拉塞姆·勒贝马杰尔称,中石油没有清理泄漏原油的设备,甚至为削减成本故意泄漏。这名部长称,中石油在乍得进行挖掘后,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丢弃原油,要求当地工人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清理原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张宁博士认为,中企在走出去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更加注重环保标准的提升,跟当地建立良好的关系。张宁表示,石油是战略资源,在发达国家的大油田早被瓜分殆尽,各国目前的竞逐主要发生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稍有处置不当,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拿来利用,大肆宣传,因为这里面有复杂的利益瓜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失业人员退休年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