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 导弹井不能发射科普:机动发射一定比井式发射好吗

何为崛起?大国崛起为什么要以战争方式完成?未来大国崛起是否有望摆脱战争模式?
所谓崛起,首先是“起”,即兴起、强盛之意,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状态;其次是崛,强调发展的快速性、突然性,将二者合起来,指的是一个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国力的发展与强盛。
虽然“崛起”一词强调了发展的快速、突然性质,但这通常是表面现象。如同任何事态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一样,国家的强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卓绝的历程,期间充斥着内乱、内战、改革、创新、甚至失败和倒退,等等。总之,一个大国的崛起绝对不像其结果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和轻松,没有多年的积累和历练,是不可能一鸣惊人的。国家的所谓崛起,其实是其内部力量充分整合、积累后的外在表现,而不是简单地一场战争就足以造就的。正如《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所说:
“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成了大国的崛起。”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几个大国崛起的历程。
法国的崛起是在三十年战争之后实现的。17世纪中叶,在西班牙这个巨人衰落后,欧洲国家突然发现,一个规模虽然比不上西班牙、但国土更紧凑、民族成分更单一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而在此之前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深陷宗教冲突和王权与贵族的内战,在一个时期里甚至处于分裂状态,首都巴黎被分裂的贵族势力占据着。法国的崛起,其实是在克服了这种种分裂、对抗因素之后才实现的。
英国崛起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是18世纪的初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但在这之前,英国已经有了超过两个世纪的积累。先是两代亨利国王消灭了贵族割据势力、实现了宗教独立,接着伊丽莎白女王奠定了英国海权的基础,将英国发展成一个殖民地、海军和贸易大国。17世纪,英国又以内战和不流血革命的方式,解决了政治体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英国在18世纪初的崛起。
德国在崛起之前也是经历了关税同盟、修建铁路网、军事改革等不可或缺的国力积累。如果从拿破仑战争后期算起(参谋本部成立于1809年),至1871年第二帝国宣告成立,德国崛起的过程也超过一个甲子的时间。
美国就更为典型。长期以来,流传着“战争造就了美国”这一观点。事实并非如此。独立之后,美国先是以制定1787年宪法为手段,解决了独立之初政治体制松散、无力的弊端;之后开始对外扩张,到19世纪中叶,除了阿拉斯加尚未购买,美国的领土已经达到了今天的规模;1861~1865年的内战解决了阻碍国家发展的南北分裂问题。此后,美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期,在一战之前,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90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0%。当然,一战和二战不可避免地给美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它不仅因为远离欧洲主战场而几乎没受到什么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借战争之机,大力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战争加速了欧洲列强的衰落,使美国在战后的地位更加突出。
为什么一个大国在经历了漫长的积累、整合、发展之后,反而会予人以崛起的感觉?即令外界感觉到其国力爆炸式地增长,世界或地区权势格局突然间改变。个中的原因在于,外界对一个国家实力变化的感知总是滞后于现实,也即在一个国家实力已有较大提升的情况下,外界往往低估其实力;反之,若一个大国衰落了,外界也往往倾向于高估其实力。尤其是在交通、通讯、统计以及媒体技术尚不十分发达的时代,真实了解一个国家的情况并不容易。所以,往往是因为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才让外界如梦方醒,意识到一个新的大国已然诞生。
以日本的崛起为例。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标志着日本崛起为大国,成为非西方世界首个跻身于列强行列的国家,而且是在被迫开国、签署了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事实上,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开始了快速发展。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打败了一直雄踞东亚权势之首的中华帝国,获得巨额赔偿和领土割让。此事虽令外界有所震动,但毕竟中国的实力已今非昔比,日本的胜利亦不完全出人意料。真正让全世界震动的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开战前,没有一个国家预测日本会获胜,当时的沙皇俄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陆军,日本只不过是一个亚洲的黄种人国家。而事实则是,沙皇俄国内部早就腐朽不堪,日本经过30多年的埋头苦干,也已不是什么东亚病夫了。但要想在战前对两国实力做准确估量则很难做到,正因为如此,战争的结果才会令世界震惊。
此外,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在实力积累阶段,虽然国力已有大幅增长,但仍处于硬实力发展时期,尚未拥有威信、威望、感召力、吸引力等软实力,所以,该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影响等尚不能与其真实国力相匹配。只有这一实力的增长被外界承认之后,该国才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世界秩序的安排等等,其崛起也才能算最终完成。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历非常有代表性。早在一战之前,美国就已经贵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其外在影响力尚未得到世界认可,在政治谋略和外交技巧方面也显得极为稚嫩、青涩。当时的世界政治仍被英、法等欧洲大国把持着。一战爆发后,随着欧洲西线战场陷入僵局,美国被推到了决定欧洲命运的位置。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政治理念如公开外交、民族自决等在《凡尔赛和约》中得到体现,这些是对欧洲几百年来外交实践和政治思维方式的颠覆。二战结束后,美国更是一手主导了联合国的创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回顾历史,大国崛起的“东风”通常就是战争,不管其参加战争是主动还是被动,战争都是成就大国身份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步骤。那么,大国的崛起为什么要通过战争方式完成?
首先,战争是检验、验证一国实力最具权威性的手段。如前所述,在交通、通信、媒体及统计学尚不发达的近代,一国国力的增加、积累在平时很难被感知,因此也难以得到他国承认。一国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不仅使其有了以强力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而且也使其实力得到他国认可,从而转化为构成大国地位不可或缺的威信、威望,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软实力。反之,一个国家的衰落也是通过战争被感知的。如日俄战争之于日、俄两国,一兴、一衰,当沙皇俄国的衰落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加速了其最终的灭亡。所以,一个国家只有赢得了战争,才能赢得他国对自己大国身份的认同,其漫长的强大历程才能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其次,一个大国在成为大国之后,通常都会产生新的利益诉求,如建立有利于己的国际规则和利益分配格局,获得更多的领土或贸易机会,控制战略要道以拥有对他国的战略优势等等。这些要求势必会与其他大国、特别是主导性大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如普鲁士要统一德国,而法国极力阻挠;日本独占朝鲜的想法与俄国产生矛盾。在近现代,这些矛盾有的可以通过外交的方式解决,但更多则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况且在那个时代,战争是一国合法的政策工具。
第三,大国通过战争最终实现崛起也与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在20世纪之前,国家发动战争不存在任何伦理的禁忌、法律的制约,国家领土的扩大、贸易权利的获取都可以通过战争方式实现。因此,在近现代的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战争是一个非常正常而且频繁的现象,和平反倒更像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歇。而且,在有限战争的时代里,因战争规模、目标受到严格限制,战争也的确能够为相关国家带来收益。如英国通过18世纪的几次战争一步步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和中美洲的殖民地,沙皇俄国通过战争将其版图扩大至洲际规模,并赢得了黑海、波罗的海出海口,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得到了台湾、朝鲜和在南满的有关权利。
进入总体战时代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除了美国、日本这两个在战争后期加入、而且本土远离主战场的国家,其他欧洲国家,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成为这场战争的输家,战争直接导致欧洲丧失了在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主导地位。正如丘吉尔所说,战争带给他们的是“胜利与悲剧”。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在于,总体战的成本过于高昂,加之在联盟战争的背景下,战争持续的时间又被延长,因而难以有真正的赢家。
由此可见,大国以战争方式崛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性,
第二次世界之后,虽然战乱不断,但战争似乎已失去了与大国崛起的关联性。一方面,大国之间鲜有战争发生,核威慑、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使大国间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无法成为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利用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和经济的全球化实现了和平崛起,如西德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在60年代、中国在90年代所取得的成就。
而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未来的大国崛起之路有望摆脱战争模式。
——作者:邵永灵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机动发射是中国核武唯一出路&美畸形放大我核力量
&&&&来源:&&&&
资料图:东风31洲际导弹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邱越)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16日称,中国已成功试射首枚配备在机动发射平台上的洲际导弹。这种导弹难以被发现和拦截,射程可打到美国,引起了美国的担忧。军事专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发展机动发射平台是增强我国核力量生存概率的唯一出路,但美国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这种担忧实则是对中国核导弹能力的畸形放大,中国没有在核武的数量和质量上与美俄拉平的意图。
发展机动发射是增强核力量生存概率的唯一出路
据俄媒报道,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塞西尔?黑尼称,中国正在测试的机动发射的新型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多个弹头,使中国陆上核力量首次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该报道认为,黑尼提到的中国新型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可能是指射程1.12万公里的“东风-31B”。
俄专家猜测,尽管外界对“东风-31B”导弹了解甚少,但它的作战性能可能与俄罗斯“白杨”导弹相似,最大的特点是发射时间短。后者从发射到起飞进入弹道抛物线只需5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美国侦察卫星难以发现。另外,由于这种导弹在飞行时会进行蛇形机动,因此难以确定准确位置,无法对其进行拦截。
“这是俄罗斯的猜测,目前没有任何消息可以证实该说法。”杜文龙如是说,然而与井式发射平台相比,机动发射平台的生存概率和反击能力的确高得多,至少使对方在发现、拦截、打击等方面增添了许多麻烦,“如果真能做到机动发射,这体现了我国在任意地点发射导弹的能力,一旦拥有了导弹机动发射能力,反击能力的提高只是时间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时,我国已经公开展示了战略导弹机动发射平台。军事专家尹卓表示,中国正在按部就班发展核力量,但鉴于中国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因此必须提高核力量的生存概率。“我们不首先发射,意味着我们要首先挨打,在此情况下,要拥有核反击能力就必须增强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发展机动发射是唯一的出路。”
美国的担忧实则是在畸形放大中国核力量
俄媒报道还称,塞西尔?黑尼表示,美国担心该导弹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对中国核计划的态度。“这个担心有点过分,完全没有必要。”杜文龙说,从中国和美国的核打击能力来看,美国占据绝对的优势,可谓独步全球。美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可靠的核力量,而中国只具备有限的核反击与核打击能力。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美国的核力量都占据明显优势,而美国认为仅凭一款核导弹便能改变核形势,实则是对中国导弹能力的畸形放大。“美国可能利用这种放大,进一步发展其三位一体核力量,使其优势进一步扩大。”
尹卓也认为,美国这种说法是在有意渲染,“美国对中国的核力量、以及今后核力量的发展非常清楚,我们坚持的核反击战略并不需要太多的核力量,我们没有在核武的数量和质量上与美俄拉平的意图。美国要保持其核霸权,而中国只要保证对方不敢对我国使用核武器即可。”
杜文龙表示,如今的美国已逐渐抛弃了传统的三位一体布局,转而打造“新三位一体”战略。在“新三位一体”战略中,核武器的作用正在下降,而具备一小时打遍全球的武器装备则成了“新型战略核武器”,即“具有战略打击效果的常规武器”。“目前美军对‘老三位一体’的倚重正在下降,对‘新三位一体’的倚重程度正在提高。”
(责编:邱越、闫嘉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明6 导弹井不能发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