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土改在台湾的土改

大陆与台湾土改的区别是什么?
大陆与台湾土改的区别是什么?
09-05-09 &
为了国民党政权能在台湾生存立足,为了确保台湾社会的稳定和国民党政权的巩固,同时也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所以非实行土地改革不可。这样,当时在台湾主政的台湾“省主席”陈诚,便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全面部署和实施土地改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台灣是耕者有其田.. 大陸..? 就要您告訴我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为了国民党政权能在台湾生存立足,为了确保台湾社会的稳定和国民党政权的巩固,同时也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所以非实行土地改革不可。这样,当时在台湾主政的台湾“省主席”陈诚,便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全面部署和实施土地改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共35005个阅读者,34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3:22
国民党的台湾之路 &&
皇村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57-1.html
日,台湾地区将进行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和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二者谁会赢得大选还是个未知数。国民党自从1949年败退台湾以来,已经在台湾经营近70年。近70年来,国民党在台湾走过了怎样的路?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此前,他已将心腹陈诚派往台湾。日,陈诚颁布《台湾省戒严令》,这本是一个临时措施,却实施了38年又56天。这38年在台湾历史上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图为日,蒋介石在台北复任“中华民国总统”。【恭喜,该文被华声论坛首页选录,特奖励花生2,玫瑰2。请查收!~】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2
国民党入台后实施“戒严”最主要是为有朝一日能“反攻大陆”。台湾军方曾秘密拟定“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最终被美国否定。自1949年到1953年,国民党在台湾也进行了土改,非常成功;1953后,国民党在台湾开始发展私营经济。图为在台湾进行军事训练的女兵。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2
尽管实施“戒严”,但从1950年起,国民党就公布了地方自治法规,规定县议员、市长、乡镇议员等经直选产生。台湾地方自治符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地方分权思想,蒋介石予以支持。第一任台北市长和台中市长都不是国民党人。图为1950年,台北选举“议员”,选民在投票。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3
1950年,台湾首届县市长选举举行。在选举期间,蒋介石眼见无党籍候选人即将赢得选举,便干涉选举;但他觉得不妥,旋即收手,认为“即使国民党候选人失败‘亦无愧色’”。图为1951年,台北市民选举“市长”开票场景。最后胜出的吴三连是非国民党人。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3
50年代初,国民党元老雷震与胡适、王世杰等人共同发起创办《自由中国》杂志,宣扬西式民主。1960年,雷震与胡适欲筹建反对党,国民政府难容此举。国民党以“知匪不报”、“为匪宣传”为由,判处雷震10年徒刑。图为胡适和雷震在创刊3周年茶会上。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4
1969年6月,蒋介石提名长子蒋经国为“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为改革派之首,他认为有控制地扩大政治参与,能以一种民主自由的形象,重新塑造国民党在台湾的“势”。这一年的县市选举反对派掌控了台湾4大都市中的3个。图为蒋经国陪同蒋介石参观美国勇往号航空母舰。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5
1969年12月,台湾举行“立法院”增额选举。蒋经国允许各候选人史无前例地抨击政府,党外候选人“郭大炮”郭国基和黄信介甚至要求直接民选台湾省长,结束戒严统治。郭国基和黄信介都当选“立法委员”,“立法院”里首次出现两位真正的反对党人士。图为郭国基的竞选广告。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5
雷震的《自由中国》曾公开反对蒋介石连任第三届“总统”,结果不久入狱。1972年,第五届“国民大会”召开,蒋介石当选为第五届“总统”。此后,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院长”,继续推行改革,以刚柔并济的方法对付党外在野势力。图为1972年,台湾“总统”选举现场。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6
日,蒋介石逝世,蒋经国被推举为党主席。1977年11月,台湾地区举办中央及地方五项公职人员选举。中坜某投票所的国民党选务人员看了两位老人的选票后说是废票,党外候选人的支持者冲进警察局院内烧毁警车表达不满。图为中坜事件现场。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6
日,蒋经国当选“总统”,“总统府”照会新闻界,不要称“领袖”和“万岁”。1978年底的选举,党外候选人组成一个联谊会,发表12项政治主张,包括呼吁停止戒严、大赦政治犯、直接民选省、市长等。图为1978年7月,蒋经国拜访南投县国姓乡北山村。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6
1979年,《美丽岛》杂志诞生,走对抗性路线。12月10日晚,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在高雄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诉求民主与自由。但有暴徒攻击警察,形成暴乱。蒋经国决定大举镇压,批准逮捕美丽岛集团首要分子。图为美丽岛事件现场。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7
日,美丽岛事件8名被告到军事法庭接受史无前例的公开大审。接受公开审理的七名被告(左起)张俊宏、黄信介、陈菊、姚嘉文、施明德、吕秀莲、林弘宣。美丽岛事件是台湾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次历史事件,事件主要当事人和辩护律师都成为台湾政坛的中坚力量。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7
台湾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也在进行经济改革。70年代,蒋经国推出十大建设计划。1979年,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图为1970年代的台北。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8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发生了“林宅血案”、“陈文成命案”和“江南事件”。后者成为促使国民党解严的最后一根稻草。1984年10月,居住美国的作家江南因写了对蒋家有冒犯的《蒋经国传》,被台湾情治机关联手黑社会杀害。图为1980年代中,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前的抗议活动。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8
日,135个反对派人士在台北市圆山大饭店集会,成立“民主进步党”。“美丽岛事件”主要人物和辩护律师大多成为民进党成员。1986年10月,蒋经国会见《华盛顿邮报》发行人时宣布:政府预备“提议”解除戒严。图为蒋经国会见葛兰姆夫人,马英九为翻译。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9
日,蒋经国颁布“总统令”,宣告自同年7月15日零时起解除在台湾本岛、澎湖与其他附属岛屿实施的戒严令,在台湾实施达38年的戒严令自此走入历史。图为解严当天的台湾各大报纸头版。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29
1988年,报禁和发禁解除。是年1月13日,蒋经国与世长辞,副总统李登辉宣誓就职。1996年3月的“大选”,是第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直接民选,李登辉击败民进党候选人,当选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总统”。图为1996年3月,李登辉和夫人曾文惠在选区投入选票。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30
2000年大选,国民党高层出现分化,本来李登辉意图让连宋搭档,但不料宋楚瑜退出国民党,以独立参选人身份竞选,削弱了国民党实力,结果宋楚瑜落选,国民党候选人为连战也败给民进党的陈水扁。图为2000年,宋楚瑜和妻女在大选前的最后一个竞选集会上。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30
2008年,陈水扁下台,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当选新任“总统”,顺利完成二次政党轮替。他在就职演说中说:“台湾人民投下了改变台湾未来的一票。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庆祝政党或个人的胜利,而是一起见证,台湾的民主已经跨越了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图为马英九在竞选活动中。259.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
回复时间: 13:31
2008年,与马英九对阵的是另一位“美丽岛”案件的辩护律师、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结果谢长廷大败。图为民进党“大选”失利后,集体向选民鞠躬。后面大牌上的汉字清晰可见:珍惜民主、守护台湾。2016年的台湾大选,孰胜孰负,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的力量在于唤起大众的共鸣
普希金皇村的博客.cn/u/国民党的“土地改革”为什么在大陆失败了,而在台湾却成功了?
我的图书馆
国民党的“土地改革”为什么在大陆失败了,而在台湾却成功了?
从事土地改革,“平均地权”,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是孙中山先生念兹在兹的大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国民党政府就着手开始土地改革,曾计划将地主多余的土地由国家收购,然后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但是因为内外战争也因为国家财力不足以负担偿付地主的经费,所以这一政策无法落实,国民政府退而求其次,在农村实行地籍整理、田赋整顿、租佃改革,期望减轻农民负担,但是仅仅是这些温和的土地改革措施也遭到地主的强烈抵制,田赋整顿工作收效甚微。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痛定思痛,决定着手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台湾的土地改革分为三个步骤进行,这就是台湾土地改革的三部曲,第一阶段实行三七五减租,第二阶段公地领放,第三阶段实现耕者有其田。 三七五减租
所谓三七五减租就是:佃农应缴之耕地地租,依正产物1000分之375计算,也就是说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每产100斤粮食,只需交纳给地主37.5斤的粮食。日公布实施“台湾省私有耕地租用办法”,陆续订定“台湾省私有耕地租用办法施行细则”、“台湾省办理私有耕地租约登记注意事项”、“台湾省推行三七五减租督导委员会组织规程”及“台湾省各县市推行三七五减租督导委员会组织规程”等法规,以贯彻三七五减租政策。后为确保推行三七五减租已获得之初步成果,于日制定公布“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作为法律依据。 公地领放
1951年开始实行公地领放的政策,所谓公地领放就是把国有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国民党的“公地”占台湾耕地的21.58%,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1976年。
耕者有其田 1952年11月,行政院通过“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草案”。日,蒋中正明令公布“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1月,政府公布“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规定地主可保留水田三甲或旱田六甲(每甲合14.5市亩),其余由政府用征收补偿方法交佃农承租耕种。政府强制征收地主超额之出租耕地,附带征收地主供佃农使用收益的房舍、晒场、池沼、果树、竹木等定着物的基地,放领给现耕农民。于1953年12月顺利完成,计征收放领耕地139,249公顷,创设自耕农户194,823户。 此处需注意,台湾的土地改革,征收地主多余的土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并不是无偿的,而是国家出资收购。征收方面,补偿地主70%为政府发行的实物土地债券(分十年均等偿付,并加给年息4%),30%为公营事业股票(一次给付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公司的股票)。这项政策,一方面使得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了土地,另一方面也使得地主获得了资金和股票,可以进入城市经营工商业。 领导台湾土地改革的陈诚,在台湾民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为什么蒋介石在台湾的土地改革可以顺利的进行,而在大陆却失败了呢? 第一:台湾有工业基础,国民党政府握有日本留台产业,可以用作偿付地主的经费;而在1930年代的大陆,国民党党政府则不具备这样的财力。 第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从大陆迁来,与台湾本地的地主阶级没有人情瓜葛,可以彻底执行“平均地权”的土地制度,而在1930年代的大陆,南京国民政府与江南的大地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因为台湾有工业基础,可以将这些产业的股权补偿地主的土地价值,许多地主从此转入工商业,农业资本转为工业资本,这对于佃农和地主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制度,地主自然不会强烈的抵制土地改革。
台湾的土地改革对台湾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1960年代,台湾开启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一扩张,就必须占用农民的土地,这时候由于已经实现了土地改革,这些土地都是自耕农自己的,他们拥有产权,因而城市一扩张,农民就致富。这与大陆不同,大陆的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权,村干部在土地定价以及是否同意征收的问题上有一定的权力,所以农民并不能完全自主定价,这里面往往是滋生腐败的渊薮。而在台湾,农民则完全享有自主权。
所以台湾的土地改革,使得农民和地主获得了双赢,迄今为止,台湾没有多少贫富分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可惜,蒋中正的这一措施未能在1930年代的中国大陆实行,而在1950年代的台湾得到了彻底执行,真可谓晚矣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近代史老师让我们谈谈为何在台湾的土改能成功【台湾1895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835贴子:
近代史老师让我们谈谈为何在台湾的土改能成功收藏
国民党在大陆有过土改,可惜失败了,大部分原因是地主势力强烈反对,高层腐败。但是台湾土改到底什么情况,我只知道375减租之类的吧里有没有祖上是地主或者农民的,当时到底是怎样土改的啊
在大陆好像是强制征收,在台湾吸收教训后是通过赎买并允许保留一部分,看过一个纪录片,好像有讲过这个问题
在大陆时不能搞 那时也有法律啊
没有四大家族?
因為當時的國民黨這個統治階層,和地主並沒有那麼多利益的瓜葛,所以能夠成功。台灣歷史上有三次大的土地改革,清末的劉銘傳一次、日本時期一次、國民政府時期一次,清末時失敗了,日本人和國民黨都算成功。清末的劉銘傳要做清賦,重新丈量土地,查出大量的隱田,他不得不依靠每個地方的地方仕紳或是中間人。可是這些地方士紳自己就是地主,中間人也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到了後期並不算是很成功,也引發官員之間的鬥爭。1895後日本人來了,日本人是殖民政府,他必須要好好地利用台灣的土地,日本人是外來政權,他固然需要和一些台灣的士紳合作,可是依靠的關係並不深,加上清末劉銘傳所做的清賦留下的資料,所以是成功的。到了戰後的國民政府,和台灣的大地主之間同樣也沒有如此之多的利益瓜葛,在改革的時候阻力不會很大(或者說不會礙到自己人的利益),因此成功。
在大陆时候也没反对好不好,只不过当时内忧外患,怎么能和二战结束后的形势比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国民党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