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快递最后一公里里”究竟有多远顾伯冲

“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远
日 07:57:3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顾伯冲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它被引申为一件事情最后的关键性一步。
  令人深思的是,在有的地方,无论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市,还是小区建设、生态保护,一些工作年年处于“最后一公里”。时间一长,等掉了大家的耐心,也消耗了本来十足的信心。
  为什么“最后一公里”一直跑不完?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盲目满足于抓一阵子、烧三把火、砍三板斧,工作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想歇歇脚,致使一些项目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花无果。二是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不愿速战速决,生怕事成“庙”散,经费、编制、奖励等没有着落,于是宁愿延误工作进展也要保存一块“自留地”,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三是缺乏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只想当“战略家”画大箭头,不愿当“突击队”和“爆破手”,工作还没有进入尾声,就想画句号、换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抓落实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当前,许多地方党委刚刚换届,一些领导走马上任,都以很大的决心与干劲争取踢开“头三脚”,但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冲劲”与“韧劲”的关系,切莫随意留下人为的永远跑不完“最后一公里”的“烂尾工程”。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用真心。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现实考验。唯有怀着真心为民的心态,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片面性、表象性、盲目性、随意性。这既要有雷霆万钧的“猛药去疴”,也要有常态长效的“润物无声”,切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能否“落地生根”。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有恒心。干工作、抓落实特别是涉及全局性的任务,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必须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切不可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或者一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下苦功。抓工作落实是个“苦差事”,越是接近尾声越是困难重重,处理起来更为棘手。苦事不用苦心、不下苦功夫必然会一事无成。对于抓“最后一公里”工作的落实,必须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任劳任怨、真抓实干。只有破除消极保守、“四平八稳”的工作作风,积极鼓励大胆“闯、试”,才能愈做愈实、常做常新。
  《荀子·劝学》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段话强调的正是“韧”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决策、一项部署,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有了这种精神,许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自然会在冲刺中完成,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 网站编辑:张盼 )“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远_中国江苏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远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必须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切不可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或者一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作者:顾伯冲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它被引申为一件事情最后的关键性一步。令人深思的是,在有的地方,无论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市,还是小区建设、生态保护,一些工作年年处于“最后一公里”。时间一长,等掉了大家的耐心,也消耗了本来十足的信心。
  为什么“最后一公里”一直跑不完?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盲目满足于抓一阵子、烧三把火、砍三板斧,工作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想歇歇脚,致使一些项目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花无果。二是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不愿速战速决,生怕事成“庙”散,经费、编制、奖励等没有着落,于是宁愿延误工作进展也要保存一块“自留地”,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三是缺乏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只想当“战略家”画大箭头,不愿当“突击队”和“爆破手”,工作还没有进入尾声,就想画句号、换频道。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用真心。既要有雷霆万钧的“猛药去疴”,也要有常态长效的“润物无声”,切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能否“落地生根”。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有恒心。必须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切不可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或者一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下苦功。对于抓“最后一公里”工作的落实,必须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任劳任怨、真抓实干。只有破除消极保守、“四平八稳”的工作作风,积极鼓励大胆“闯、试”,才能愈做愈实、常做常新。
  《荀子&劝学》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段话强调的正是“韧”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决策、一项部署,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有了这种精神,许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自然会在冲刺中完成,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顾伯冲)
标签:最后一公里,自留地,爆破手,落地生根,突击队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崔欣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但还是有一些人,为图几步方便,翻越护栏!
一辆轿车在避让电动车过程中猛打方向冲上路边绿化带撞飞一棵梧桐树后侧翻在绿化带上。
转弯过急一车的板材被从货车上甩出,散落一地巡逻路过的交警冒着高温帮清理散落板材。
今凌晨1点30分左右,南京中山北路虹桥中心B座商住楼某层发生火灾,约10几辆消防车到达救火。
2013年11月,因为建设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的需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部分居民房屋被征收。
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的权力任性是相当严重的,“权大于法”既是他们自己的主观认知,也是他们的行事逻辑,法律某种程度上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他们表面声称的“依法依规”其实只是权力任性的遮羞布。
1月9日,“扣篮王”理查德森在上海NBA乐园与中国小球迷合影。NBA中国供图。1月9日,理查德森在上海NBA乐园出席关怀活动并指导小球迷练习投篮。NBA中国供图。中新网上海1月9日电(马化宇)前NBA球员、全明星扣篮大赛冠军贾森?理查德森9日现身上海NBA乐园,出席NBA关怀行动新春感恩季活动,与中国小球迷亲密互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的支持,参与活动的孩子分别来自于浦东爱心幼儿园、闸北启慧学校和长宁辅读学校。
1月8日晚,大S更新微博晒录制节目的照片,并和网友互动称:“猜猜我上哪个节目?”照片中,大S身穿白色上衣,一头时尚靓丽的短发,皮肤白皙笑容甜美,尖尖的下巴,身材纤细,看来产后恢复的很好。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它被引申为一件事情最后的关键性一步。
  令人深思的是,在有的地方,无论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市,还是小区建设、生态保护,一些工作年年处于“最后一公里”。时间一长,等掉了大家的耐心,也消耗了本来十足的信心。
  为什么“最后一公里”一直跑不完?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盲目满足于抓一阵子、烧三把火、砍三板斧,工作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想歇歇脚,致使一些项目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花无果。二是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不愿速战速决,生怕事成“庙”散,经费、编制、奖励等没有着落,于是宁愿延误工作进展也要保存一块“自留地”,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三是缺乏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只想当“战略家”画大箭头,不愿当“突击队”和“爆破手”,工作还没有进入尾声,就想画句号、换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抓落实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当前,许多地方党委刚刚换届,一些领导走马上任,都以很大的决心与干劲争取踢开“头三脚”,但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冲劲”与“韧劲”的关系,切莫随意留下人为的永远跑不完“最后一公里”的“烂尾工程”。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用真心。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现实考验。唯有怀着真心为民的心态,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片面性、表象性、盲目性、随意性。这既要有雷霆万钧的“猛药去疴”,也要有常态长效的“润物无声”,切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能否“落地生根”。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有恒心。干工作、抓落实特别是涉及全局性的任务,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必须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切不可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或者一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下苦功。抓工作落实是个“苦差事”,越是接近尾声越是困难重重,处理起来更为棘手。苦事不用苦心、不下苦功夫必然会一事无成。对于抓“最后一公里”工作的落实,必须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任劳任怨、真抓实干。只有破除消极保守、“四平八稳”的工作作风,积极鼓励大胆“闯、试”,才能愈做愈实、常做常新。
  《荀子·劝学》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段话强调的正是“韧”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决策、一项部署,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有了这种精神,许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自然会在冲刺中完成,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 人民日报 》( 日 04 版来源:   编辑:初惠贤
【西安日报社声明】西安新闻网刊载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文章已经西安日报社独家授权。自日起,其他商业网站(新闻单位主办的网站除外)未经西安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西安新闻网上刊载的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文章。欢迎新闻单位主办的网站在对等合作的基础上转载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的新闻,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其他商业网站如有合作意向请与西安新闻网联系,网站联系电话:029-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远
【导语】申论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政法干警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中公整理申论热点文章:&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远。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它被引申为一件事情最后的关键性一步。
令人深思的是,在有的地方,无论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市,还是小区建设、生态保护,一些工作年年处于&最后一公里&。时间一长,等掉了大家的耐心,也消耗了本来十足的信心。
为什么&最后一公里&一直跑不完?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盲目满足于抓一阵子、烧三把火、砍三板斧,工作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想歇歇脚,致使一些项目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花无果。二是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不愿速战速决,生怕事成&庙&散,经费、编制、奖励等没有着落,于是宁愿延误工作进展也要保存一块&自留地&,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三是缺乏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只想当&战略家&画大箭头,不愿当&突击队&和&爆破手&,工作还没有进入尾声,就想画句号、换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抓落实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当前,许多地方党委刚刚换届,一些领导走马上任,都以很大的决心与干劲争取踢开&头三脚&,但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冲劲&与&韧劲&的关系,切莫随意留下人为的永远跑不完&最后一公里&的&烂尾工程&。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用真心。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现实考验。唯有怀着真心为民的心态,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片面性、表象性、盲目性、随意性。这既要有雷霆万钧的&猛药去疴&,也要有常态长效的&润物无声&,切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能否&落地生根&。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有恒心。干工作、抓落实特别是涉及全局性的任务,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必须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切不可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或者一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下苦功。抓工作落实是个&苦差事&,越是接近尾声越是困难重重,处理起来更为棘手。苦事不用苦心、不下苦功夫必然会一事无成。对于抓&最后一公里&工作的落实,必须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任劳任怨、真抓实干。只有破除消极保守、&四平八稳&的工作作风,积极鼓励大胆&闯、试&,才能愈做愈实、常做常新。
《荀子&劝学》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段话强调的正是&韧&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决策、一项部署,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有了这种精神,许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自然会在冲刺中完成,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 人民日报 》( 日 04 版)
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及时处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热门标签: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400-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邮箱:我给文章打分
新闻排行榜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远(人民论坛)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它被引申为一件事情最后的关键性一步。  令人深思的是,在有的地方,无论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市,还是小区建设、生态保护,一些工作年年处于“最后一公里”。时间一长,等掉了大家的耐心,也消耗了本来十足的信心。  为什么“最后一公里”一直跑不完?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盲目满足于抓一阵子、烧三把火、砍三板斧,工作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想歇歇脚,致使一些项目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花无果。二是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不愿速战速决,生怕事成“庙”散,经费、编制、奖励等没有着落,于是宁愿延误工作进展也要保存一块“自留地”,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三是缺乏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只想当“战略家”画大箭头,不愿当“突击队”和“爆破手”,工作还没有进入尾声,就想画句号、换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抓落实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当前,许多地方党委刚刚换届,一些领导走马上任,都以很大的决心与干劲争取踢开“头三脚”,但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冲劲”与“韧劲”的关系,切莫随意留下人为的永远跑不完“最后一公里”的“烂尾工程”。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用真心。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现实考验。唯有怀着真心为民的心态,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片面性、表象性、盲目性、随意性。这既要有雷霆万钧的“猛药去疴”,也要有常态长效的“润物无声”,切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能否“落地生根”。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有恒心。干工作、抓落实特别是涉及全局性的任务,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必须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切不可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或者一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下苦功。抓工作落实是个“苦差事”,越是接近尾声越是困难重重,处理起来更为棘手。苦事不用苦心、不下苦功夫必然会一事无成。对于抓“最后一公里”工作的落实,必须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任劳任怨、真抓实干。只有破除消极保守、“四平八稳”的工作作风,积极鼓励大胆“闯、试”,才能愈做愈实、常做常新。  《荀子·劝学》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段话强调的正是“韧”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决策、一项部署,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有了这种精神,许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自然会在冲刺中完成,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