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出生的女性做q版人物形象设计计行业行吗

- 女性管理者成功手册 - 诺哈网
·· · · · · · · · ·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成就都始于一个梦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成功将和你的想象力一样大。坚持不懈,成功会随更高的梦想而更大。
——钟彬娴
成功者自有成功的道理。在财富光环的下面,我们其实真正看到的却很少。杨澜毫无疑问是中国最成功的女人之一,但在成功之后,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阅读下文,或者我们就会对成功和生活的关系,有个真正的理解。
即便成功如斯,但杨澜却觉得自己在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点都不顺利。“顺利与成功不是一回事。幸运的是每做一件大的事最后都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比如去美国读书,然后再从凤凰出来做阳光卫视,这些都是很大的跳跃。但在跳的时候都很不顺,现在回头看是成功的……并不证明我跳的时候没有痛苦。为什么要改变一下环境?是觉得自己的某些东西没有得到发挥,没有得到发挥肯定会痛苦。因此,每一次要改变的环境肯定是与周围不和谐的东西已经达到极限,所以每一次选择的过程都很痛苦。”“如果选错了,人人都会对我说不自量力……失败了大家肯定会笑,笑就笑好了,但我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觉得这个更重要。成功不成功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但是能够管理的。”杨澜如是说。
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开始
杨澜从央视的名主持人,到留学美国,而后创建阳光卫视,并成为“中国财富排行榜”上的人物,其间的创业见解和成功之道当令人兴趣昂然。如果你问杨澜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会脱口而出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具体有三件事情对她最有影响。
第一件事便是父母对杨澜的培养,因为他们给了她长期温暖友爱的家庭,使她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了杨澜的自信心和爱心,这些品质使她受益终生。
第二件事是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当时有1000个人去考试,但最终她被录用了,这次考试不但改变了杨澜的命运,也改变了杨澜对生活的最初设计。原本她的理想是去一家国外的公司做金融贸易,就像她现在很多同学都在做的事情一样。但自从她进入央视这个集体才发现传媒才是她最喜欢最擅长做的事。
第三件事是她去美国读书。
无可争议,杨澜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美丽、聪慧、优雅、知性,才不过36岁,就已经实现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实现的人生梦想: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嫁给了好丈夫,生了好儿女,开创了好事业,而且她的精彩人生只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而已。杨澜身上具有成功者的素质,这是毋庸置疑的。她聪明、刻苦、敬业,但是一个素质优秀的人未必能成功,因为任何成功的前提都是要先具有成功的机会,而机遇只倾向那些有准备的人们。
杨澜遇到了机会,因为她具备了成功的实力。她曾经说过,最难的选择是选择一个老公。出国之前的杨澜已经结婚……但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多。“你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生活,初恋是想不清楚的。”直到她遇到了吴征,这一回,杨澜确定了:吴征正是她需要的人。与大多数商人的低调不同,杨澜选择了始终站在阳光卫视的前面。在报纸杂志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杨澜的各类报道,杨澜谈家庭,杨澜谈女人,杨澜谈时尚,杨澜谈电视……杨澜还与陈冲、瞿颖、张天爱等人一起,被选为亚洲70位美女之一。杨澜说过,她在上海生活,在北京交朋友,在香港做生意。北京是全国的传媒中心,在这里交朋友的直接效果就是使她的曝光极高。这一回,杨澜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她从一个传媒做出来的名人变成了一个做传媒的名人。
从阳光卫视到《观察星报》,杨澜一心要在中国入世后开禁媒体前在中国传媒市场占一席之地。虽然,市场认为,失去阳光卫视、《成报》的主导地位是经营者的挫败,但一个跨媒体……跨区域的传媒平台可以短时期内在华人社会站稳市场,显然也是有备而至的。杨澜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不愿对经营的功过作出评价,即使曾为香港上市公司的主席,杨澜还是认为,文化的追求才是理想彼岸,“即使是商人、经营者、主持人,但我还是更愿意做个文化人,虽然现在还不完全是,但要成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文化人,这是我对自己的定位。”在电视镜头面前、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之中,仰望阳光的新文化,这似乎才是杨澜心中要圆的梦。《观察星报》以及一系列电视栏目的推出就是她圆梦的一缕文化新阳光。
一切皆在努力
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正大综艺”栏目一举成名后,杨澜受“正大”奖学金资助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凤凰主持“杨澜工作室”,然后成立自己的阳光文化传媒企业,杨澜这一生注定属于传媒业。最初的她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在美国完成学业后,不少国际传媒企业想要她留在美国,但都被她婉拒了。那时的杨澜一心想回国投入新闻事业。在与世界级名人的接触中使杨澜感觉到,无论是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著名学者季羡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奥尔布莱特、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帝尔、作家李敖、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崔琦等,其实,每一位成功人士背后的传奇故事,无不都反映出文化力量的沉淀。
杨澜说:“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主持人身份仅是一个符号,是我汲取文化养份和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社会需要的是可以支撑起生命重任的文化。”接受杨澜访问的均是政经、社会文化各领域的精英和名流,至今已有三百多位,其中三分之一是国际人士。与那些名人面对面,自己已经头顶着“泛亚地区二十位社会与文化领袖”、“能推动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中国申奥形象大使”等桂冠,杨澜除了将对方作为嘉宾与之对话,更将之看作良师益友。杨澜深有感触地说:“眼界开创未来,做人物访谈,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眼界开阔了。”每一次访问前,杨澜都要翻阅大量的资料,“翻阅大量资料,就是逼迫你学习。”杨澜很享受这个做“功课”的过程。2002年中美建交30周年,阳光摄制组要做一个系列人物专访,在纽约临时接到美国前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愿意接受访问的通知,但时间很紧,到华盛顿必须马上进入采访状态。杨澜一早便起身,化了妆,六点出发从纽约赶去华盛顿,其他成员都在车上睡的东倒西歪,而杨澜却手捧着有关资料研究一路,研究了四个小时。
虽然,杨澜有一个很好的团队,但亲力亲为确是杨澜的工作态度,除了看资料,她还要听取专家们的不同意见,然后从自己的角度去提出问题。访问瑞典前首相安娜·林时,从硬邦邦的政治话题,杨澜慢慢转到了家庭,问首相母亲节孩子送什么礼物、问作为女性政治家又是如何做好合格母亲的等问题,沉闷的政治人物访谈变的很有人情味,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女性政治家的谋略,也展示了她们柔情似水的一面。杨澜说,“政治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也是政治不可忽略的部分,我希望尽量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表现这些人物”。
每一个坐在面前接受访问的嘉宾实际上都已经被杨澜了解得相当全面,正是因为杨澜的准备功夫到“家”,才有可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展示这些焦点人物的风彩。从不夸赞人的基辛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访问时曾脱口而出:问的很好,非常专业。杨澜有一本采访签名簿,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帝尔在上面写道:你的英语水平让我惊讶,看到你,就让我明白,中国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那些政要、名流都非常匆忙,往往是杨澜的文化魅力让他们留步。采访澳洲总理霍华德,开始时讲好绝对不可以超过三十分钟,结果澳洲总理在和杨澜的交流中侃侃而谈,过了四十分钟才在助手的催促下结束访问。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被访问前对杨澜说有一个重要的国际电话要打,但访问进行到三十分钟时,杨澜提醒他别忘记打电话,兴头上的小泽却说:“不管它了。”
无论被访问的对像是文化界还是商界的,杨澜都不会刻意地去锦上添花,而更愿意去探索生命创作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或留下的遗憾,杨澜想揭示的是那些名人在事业及人生旅程上的一次次选择,“三百多名人的文化探访,我觉得这比成功诀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或许,杨澜所探索的文化因素,正是这些社会精英的成功秘诀。她对每一个被访者都始终保持着这样执着和专业的态度,杨澜实际上是将传播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首次踏足澳洲悉尼歌剧院、欧洲维也那歌剧院演出时都由杨澜作为主持人;她为中国2008年申奥担任形象大使;她接过杭州世博会的会旗,每一步都踏实地走在文化的传播大道上。在众多的被访者中,也有很多是外国的杰出人士,通过与杨澜的交流,不仅使这些外国友人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中国,也让访问者杨澜同样受益,她说:“在巨大的灾难面对,忍耐就是一种力量,不需要抗争和报复,让时间告诉别人你是怎样一种人。”在王光美身上,杨澜感受到这种力量所在,“一个人经历了十二年的牢狱之后,身心倍受折磨,还能去关心别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特质。”从很多被访者身上……杨澜看到了这种忍耐强大的生命力。不久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颁奖给杨澜,有一些学生提出了他们的不同看法,杨澜说,以前碰到这样的事,会很着急,不知如何辩解,偶而也会说些不得体的话……现在心平气和多了,“能解释就解释,我对自己的人品有信心,但永远不被人误解是不可能的。”
担任“阳光媒体投资”主席并继续从事电视制作对于杨澜来说,阳光卫视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平台,走出来会有更为广阔的天地。现在的她仍然热衷谈话节目和历史纪录片,她监制的专题电视片《郑和》、《中原列传——河南》等,新开文化旅游节目“一生要去的六十六个地方”及《天下女人》谈话栏目,将为大众筑构起更大的文化平台。她一直记得自己写的那首《好孩子》的诗:“孩子,好孩子,躲在木屋里的孩子,看见我放的风筝了吗?我知道,屋里火生得正暖,门外风刮得正寒,可是请你别睁着好奇的眼睛,迈不开迟疑的双腿。你看,外面的天有多大,风筝在跳舞。出来吧,孩子,好孩子。你是不是梦见自己晒得很黑,身体很强壮,像门前的大树?你是不是梦见自己越过了围栏,还有小河,像曾经见过的野鹿?想过,你一定这么想过……因为你是个好幻想的孩子。出来吧,孩子,好孩子。”
个人的优良素质是杨澜的幸运之源。从《正大综艺》到《杨澜视线》、从《杨澜访谈录》到《天下女人》,她一直在用心,努力,从不对现状满足,追求卓越是她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其实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杨澜如是说。
困惑于角色的变换
功成名就之后,杨澜早已是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享受着幸福家庭……可爱的一双儿女,想必有资格在“天下女人”面前“说给女人听”的,杨澜定是其中之一了。
然而,困惑也会在她时常要变换“角色”的时候出现。“首先我自己也有很多困惑的地方。为什么要参与《说给女人听》这个栏目?就是因为自己的困惑。比如,作为两个幼小孩子的母亲,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的一半时间却是在出差。这应该怎么办?到现在,我还没有一个解决的方案。然后,很多的社会角色、公司的角色、个人的角色要怎样去平衡,我还有很多的困惑和苦恼。”
无论是文化的角色还是商业的角色,杨澜认为归根到底都是要创造价值。商业需要创造价值……这个价值不仅仅是一个利润的价值,还是一个通过健康的、不断能发展的商业模式和操作……维护、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化的价值。所有的这些角色归根到最后,就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做一些事、创造一些价值,“这当中就是该游泳的就得游泳,该跑步的就得跑步,这是我经常有的感觉。这的确是对人的能力和时间都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也经常觉得非常疲劳,我也需要补给。”
她深切地感到眼界往往能够左右一个人的态度——当视野打开以后,看问题的角度就比较多元,而且心胸会变得开阔,人会变得更达观,会变得更加快乐。所以无论是“说给女人听”还是“天下女人”,这些在以女性为主题的电视栏目中,她都希望有更多的国际性的观念,更多的各界的嘉宾,更多的时尚的话题和真实的讨论能够呈现出来,建立起一个精神补给站,从而让自己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能从中受益,得到补给。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这句话曾一度成了很多成功女性诉说自己艰辛的常用语。而对于这话,杨澜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同意。”“其实什么样的人都不容易。我自己做了母亲以后,就感觉到那些全职妈妈非常不易,身兼保姆、家庭教师双重角色,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又不能把他们惯坏了,还要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把这些工作都做好了,最后还得把老公照顾好,让他不‘吃醋’。要能把一个家庭中的工作真正做好,我觉得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绝不比一个大公司的管理来得容易。”
杨澜相信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有名还是无名,要想做一点事情,活出一点价值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名之后隐私固然会经常被曝光,或者说失去了很多自由度,或者别人老是拿更高的要求衡量你等等,但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自己得到的那些好处,当你买戏票的时候人家先把票给你留好了;你要采访的时候,人家首先接受了你的采访这些好处都不说,光去说那些难处觉得不公平。任何一个人都不容易,关键是要看自己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卡莉是世界著名企业中少有的女性管理者之一,在科技行业有20年的从业经验,并且创造了相当出色的成绩。朗讯公司1996年成功上市以及后来的分出均是由她操作,仅此两件事就足以使她在商界高层立足。朗讯公司的全球服务业务部门在她的领导下发展迅猛,为她在公司内部赢得了“超级女推销员”的美誉。之后由于她出色的业绩,被派去管理朗讯收入达190亿美元的全球服务部。她的领导哲学是“挑战信念,真诚待人。”
当初卡莉还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中世纪史时,就有在惠普实习的经历,而早在那时卡莉就已经开始向往进入惠普公司工作了。卡莉离开朗讯仅一年多时间就成为了惠普首位女CEO,惠普在美国企业中排名第13位,年收入达500亿美元。卡莉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惠普公司9万名员工的思考和工作方式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早在1999年7月底,当卡莉刚出任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时,她就已经发出了改造惠普的明确信息:“我们需要重新唤醒速度感,唤醒我们的紧迫感。”在接下来的19个月里,卡莉进行的所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有一个目的——使惠普公司寻回过去60年得以维系公司经营偶像地位的经营模式。但2002年第四季度的数字表明,欲速则不达,卡莉可能太过性急了,过分强硬的改革措施所达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卡莉曾向董事会保证达到当季预期,但数字表明,虽然销售额超过预期,但当季盈利却减少2.3亿美元,盈利减少的罪魁祸首当然是卡莉推行的激进经营改革。对8.8万名员工进行大规模重组,这在惠普公司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成本支出自然失控,加之与调整相配合的电脑系统未能及时到位,惠普财务部门竟然是在当季结束后10天才发现问题症结。惠普一位经理这样回忆:“财务部门的人像疯子般到处找资金。”
日,惠普与康柏在卡莉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达成一项总值高达216.6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交易将以股票收购方式进行。两家公司合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削减成本,加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合并后新公司的年销售额达874亿美元,成为能够与IBM相抗衡的巨型公司。合并交易还将使新公司在2004财年中期以前节省25亿美元的成本。另外新公司将在服务器、个人电脑和掌上电脑的累计销售中占据头把交椅,同时在咨询服务和存储及管理软件方面也将占据领先地位。
卡莉是惠普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惠普公司是计算和成像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全球领先提供商,致力于以技术服务大众。为加快惠普的战略实施,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市场中高速发展并提高股东和客户的长期价值,卡莉和康柏计算机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克·卡普拉斯合力促成了惠普和康柏的合并,这一合并于2002年5月顺利完成。在1999年7月加盟惠普之后,卡莉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将互联网成功地引入到公司的业务运营及客户服务中。在她的领导下,惠普重新回到了其改革和创新的优秀传统上,并将提供最佳的,客户全面体验放在了工作的首位。
卡莉拥有斯坦福大学的中世纪史和哲学学士学位,马里兰大学商业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麻省理工大学学院的理科硕士学位。
2001年7月,她被授予伦敦商学院荣誉成员称号。卡莉现是思科系统董事会成员之一。
这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性以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在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世界里,登着高跟鞋的女性照样可以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但事实上,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来说,女性创业者占的比例都不高,优秀的女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当问及卡莉对产生这一现象的看法时和女性要创业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她如是说。
一是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许多女性自身顾虑太多,对创业和成功没有信心。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女性大多被训练成创业的辅助角色。另外,长期以来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也使大多数女性缺乏成功欲望。女性还肩负着工作、生儿育女、照顾家庭等多重负担,要成就一番事业,往往要付出比男性多几倍的代价,这也使许多人对成功望而却步。所以,女性创业者要想成功,应抛开社会的压力,不墨守陈规,并且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年3月12日下午,当这位杰出的女性管理者走进清华礼堂时,时间仿佛停顿了几秒钟,继而掌声雷鸣一般地响起……她的脸上绽放出明媚的笑容,在众人的簇拥中,一袭鲜红的套装使她格外光彩照人。她登上中国清华大学的演讲台,面对千余名学子,开始了题为“变革时代的领导力”的演讲。
她就是惠普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瑞纳。
有人天生就是一个竞技者,比如卡莉。这种人具有超乎常人的激情、自信、勇气与忍耐力……为了达成目标,可以忍受难以想像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即使身陷困境,仍然自强不息、永不言败。他们始终处于舞台的中心,以自己的意志改变世界,其成功抑或失败都撼人心魄。
如今,卡莉被誉为“美国最有权势的女性、世界第一女CEO”。她掌管着一家总资产和年营业额都超过750亿美元的企业帝国,统领全球14万名职工,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集智慧……权力、财富于一身,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元首。
卡莉因在2002年斥资200亿美元并购了强劲的竞争对手康柏公司而声名鹊起。在度过信息产业最艰难的岁月,达成规模空前的并购,击败并放逐了反叛的公司创始人后裔,努力弥合因内部纷争而产生巨大裂痕的员工队伍后,卡莉将这家原本处于“二线”的公司,带入了一场与IBM、戴尔、三星、索尼等正面交锋、争夺霸权的逐鹿之中。与此同时,卡莉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试图重塑惠普公司的灵魂。惠普正变得更加追求速度、更加富有激情、更具攻击力,同时在个性上也更难以与其竞争对手加以区分。
如今的她已经成为许多女大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级人物,她的成功经历更是被人所关注和提及,因为她是最出色的。
顽强的抗争者
卡拉·卡尔顿·斯尼德1954年出生于牛仔的故乡——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卡莉”这个昵称是上大学时起的,卡莉则是她第二任丈夫的姓氏)。父亲是一位宪法专家,而母亲是一位肖像画家。幼年时起,卡莉便跟随父亲游历了三大洲,在五所不同国度的学校学习。
“这会让你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我一直是受排斥的外来者,但我学会了不再害怕当外来者。”
在斯坦福大学,卡莉的专业是中世纪历史,她完全沉浸于其中,就像个“书呆子”。其间,潜心于宗教著作研究的卡莉锻炼了自己提炼文章精华的能力,这为她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用最短的时间想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口号打下了基础。但这尚不足以使她找到人生的方向。
“当我毕业的时候发现这好像不是个社会上太需要的专业。我念完大学以后之所以去上法学院,是因为这是父亲要求我做的。但是我发现我不喜欢法学院,所以念了一个学期就退学了。”告别了法学院后,卡莉在社会上游荡了一两年。“我进入了一家商业中介公司,当时做的是秘书工作。后来到了意大利,专门教意大利商人英语,这段时间里,她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
1978年,卡莉进入马里兰大学商学院学习,这是卡莉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里,卡莉开始对商业管理产生了兴趣。“我掌握了营销、运营还有一些统计数字的技能。更重要的一点是有教授经常质疑我、挑战我,让我以新的眼光看待我的生活。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所谓领导力的内容。”
1980年,卡莉在一家公司谋到了一份实习经理的差使,负责推销长途电话业务和电话设备。
这是一项困难而又乏味的工作,但她投入了全部精力,下定决心要成功。如同其他勤奋且富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一样,她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在餐桌上也不忘制定每周工作计划。
她很快展现出非凡的推销及与人沟通的本领,信守承诺且行动迅速。90年代初,由于经常出现持续好几个小时的电话交换中断,负责芝加哥市区电话业务的美国科技公司总裁鲍勃·
诺林对此事越来越恼火。当他得知卡莉是该项业务的负责人时,决定“给她点颜色看看”……卡莉承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并对鲍勃说:“这是我从您这么重要的客户那里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因此我们之间一定缺乏联系。”巧妙的恭维使鲍勃·诺林的敌意顿时冰释。第二天……卡莉坐飞机去了芝加哥,认真听取了诺林详细介绍情况,并迅速解决了他的问题。卡莉不仅挽救了一个重要的客户,同时也奠定了此后与鲍勃·诺林长达十几年的私人友谊,后者后来成为卡莉在惠普公司董事会中最忠诚的盟友。
在同事和朋友们眼中,卡莉·卡莉拥有非凡的戏剧细胞。如同其他许多杰出人士一样……她通常把自己看作一场永不落幕的善恶斗争中的中心角色,内心充满激情且永不妥协,这令她看起来富有英雄色彩。她把这种激情带到了日常工作中,感染她的顾客、同事和上司。
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她成为公司出镜频率最高的明星发言人,常常对公众发表以“通信革命”为主题的演讲。她认真修改由演讲撰稿人准备的讲稿,抹去其中哪怕最轻微的怯懦痕迹……使它具有布道式的权威。她热情地推销关于希望和梦想的全景式故事,即使最保守的听众也会怦然心动。
1995年9月,卡莉·费奥瑞纳参与领导了最终令她享有盛名的活动:让朗讯科技上市。高层中的很多人打算把这家新公司定位为有着119年历史的公司传统的忠实继承者。但卡莉强烈抗议,认为这是错误的。她认为惟一正确的做法是赋予公司一个崭新的定义。她把公司命名为朗讯(意即“光亮的”),希望让人联想到日出、胜利和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所带来的光辉。她主张采用一个大胆的公司徽标——这是她从废纸篓中翻拣回来的——一个匆匆用红油漆画出来的圆圈,由于油漆用光了而出现了白色断痕。这个具有号召力的标志传达的意思是企业的原动力是如此地新颖、迅猛而大胆……以至于人们没有时间把缺口补上。朗讯要按照明日企业的标准塑造自身。她坚持不懈地与同事和律师辩论,直至他们屈服。朗讯不再是保守的电话设备制造商,而是一个崭新的通信网络产业的先行者。
这样一个“新经济故事”满足了投资人的口味,随着巡回路演经过一个又一个城市,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伦敦,高贵的17世纪建造的市政厅里挤满了赶来的证券经理;在苏黎士,整个金融区的几乎所有的游荡者和路人都被吸引过来。讲台上的卡莉迷倒了所有听众。多年之后,严肃的投资专家仍然记得朗讯上市那天她身穿鲜红套装的样子(在此后的很多重要场合,卡莉都以红色出场)。他们记得她的微笑、她的手势,尤其是在演讲即将结束时,她抛开了所有的一切,只用她的自信来感染人。投资银行家们投入了超出预期的30亿美元。
如果早生20年,作为一个女性,卡莉很可能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被迫隐藏自己杰出的个性。幸运的是,在她事业起步的时候正是全美女性开始进入大公司管理层的时候。在她事业的几个关键阶段,她得到了几位思想开明、慧眼独具的男性上司的青睐和提携。这些人当中有当时的朗讯董事长亨利·沙赫特。沙赫特常常对同事说:“如果你不愿意把女性和少数族裔提升到最高管理层,那么你就没有充分利用美国最有才干的人力资源。”
卡莉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我总是故意找不好做的工作,人们都跟我讲你不应该做这样的工作,你胜任不了,这样选择是不明智的。但我会坚持,我做艰苦的工作是因为我可以证明我自己。我已经不把商场上的自己看作一名女性了。”
以实力赢得机遇
当卡莉成为电信行业冉冉上升的一颗新星的时候,其他行业并没有及时注意到这个不同寻常的新人。改变这种情况的是《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这成为卡莉走向世界的转折点。杂志撰稿人帕特里夏·塞勒斯决定排出商界最具影响力的50名女性,朗讯公司自然在她的搜寻视野之内,它是新经济的代表,而且执行副总裁陆思博(现任朗讯公司董事长兼CEO)就是女性。朗讯的媒体负责人对塞勒斯说:“我会安排你采访帕特,但你还应该见一个人:卡莉。”
不久,塞勒斯便见到了卡莉,她被卡莉的故事深深吸引了。采访结束后,塞勒斯知道卡莉已经入围了,但她拿不定主意应该着重突出哪一位:陆思博的头衔更高,但卡莉的故事更精彩。《财富》的编辑打电话给大西洋贝尔公司一位言语直率的经理劳伦斯·巴巴比奥,因为他对朗讯非常了解。巴巴比奥说:“我不准备将帕特和卡莉进行比较。但我跟你这么说,我不关心其他49位上榜者都是谁,但如果卡莉不上杂志封面,我就会取消本公司订阅的所有《财富》杂志,因为你们根本就不知所云!”
日的《财富》送到80万订户手中时,卡莉那张充满阳光的脸在杂志封面上微笑着,每个人都知道了,卡莉是美国商业中最有影响力的女性。突如其来的名望让卡莉感到震惊、兴奋,也感到惶恐。突然出名会使朗讯的同事以及其他女性与她疏远。然而,时光无法倒流。
卡莉的恩师和最大老板、朗讯董事长亨利·沙赫特立刻向她表示了祝贺。然后他以一位长者和朋友的身份向卡莉提出了忠告。他指出,卡莉肯定会吸引众多猎头公司的目光,那些人一定会以种种诱人的条件拉她去别的公司工作。沙赫特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考虑其他的机会并不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不能让你感到工作充满挑战性,这是我们的遗憾。但为了你自己,也为了公司,你有责任不要因为那些不合适的职位而分心。要想清楚哪些职务邀请是你值得考虑的,不要在不符合你的目标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卡莉是在这样的预言中来到惠普的:她太过缺乏经验,太过华而不实,太过另类;她无法胜任这家传奇性硅谷企业的首席执行官。1999年3月,卡莉的名字上了正在为惠普寻找CEO的猎头的名单。一位猎头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她的事业生涯中,她常常被置于困难之中,除了一次外,她每次都能解决问题。她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她进入一个领域之后,会首先花很长时间倾听。她深信企业内部其实有很多正确的想法。人们只是认为自己没有权力把它们实现。她会倾听客户的意见,然后她会把事情分类,分成人们应该不再做的事、应该努力去做的事,以及应该尝试一下的新方向。”
在惠普CEO的角逐中,让卡莉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是:当时其他候选人都忙于推销自己的才干,只有卡莉一针见血地直指董事会的忧虑:惠普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变革,而在于应该怎样变?变成什么样?在卡莉入职HP之前,由HP多名高层领导组成的寻访委员会每个人都列出了他们希望新任CEO所具备的20项品质明细表,然后再将它们浓缩成4个关键标准:
●概念化的形成以及进行大规模战略部署的能力;
●对基于季度财务目标的企业运作的把握能力;
●将紧迫感带入企业的能力;
●将新生的“网络观”贯彻于整个企业的管理技能。
委员会一共审查了300名候选人,其中有4人符合上述标准。“卡莉是其中最优秀的。其实我们认定她就是HP的CEO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卡莉经过的测试还包括1次3~4小时的面试,还有900个问题的性格测试。根据海格博格的性格测试得出的结论,卡莉是一位有洞察力的战略家,她能令顾客和所带领的管理人员感到兴奋和亲切,而且还能贯彻不同战术,确保目标顺利实现。日,卡莉签署了合同,正式成为惠普新一任首席执行官。
她说:“在惠普的工作将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机会。”
突然之间,惠普有了一位明星式的首席执行官。最初的喝彩声很快平息了。卡莉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在重振惠普品牌形象的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很快便有批评的声音,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出色的销售或营销人员。卡莉想做的事很多。她希望集中对公司的控制权,集中梳理互联网战略;还希望重振销售队伍的活力,降低成本;向员工灌输紧迫感。她坚信……如果她能把惠普在过去几年里犯下的错误都纠正过来,公司伟大而持久的力量就会再次显现。卡莉立即着手采取行动,推行她的新战略。1999年8月,在高级经理会议上,她直截了当地告诉经理们她要加强集权,负责营运的经理们非常震惊。卡莉的前任普拉特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主权,如今卡莉要将它们全部收回去!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卡莉强硬地宣称:“反对改革的人不是团队里的好成员!”
2000年初,卡莉想要推行的彻底重组计划正式出炉,公司不再需要无数个互相毫无联系的部门。这种观点令客户们,特别是一些大客户,如福特汽车公司和波音公司非常高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在抱怨,因为受到来自惠普的几十个独立销售小组的骚扰,每个小组只顾推销自己的产品,却忽视了客户对统一系统的需求。为了解决问题,卡莉参照她在朗讯公司工作时的做法,决定不再让每个部门负责从研究、生产到营销和销售工作,而是把惠普重组为四个团队:两个大规模的销售和营销团队被称为“前端团队”,负责与客户打交道(一个团队负责大众市场的客户,另一个团队负责大客户);与此同时,所有产品的制造和研究部门被一分为二;被称为“后端团队”的这两组团队一个负责打印和成像业务,而另一个则负责整个计算机业务,包括从个人计算机到服务器再到技术支持服务。
卡莉的做法在一些高级经理中造成了恐慌。不久,情况出现了,会计部门无法准确地为前端团队和后端团队分配成本。结果,一些销售人员拼命地超出他们的定额,而公司却接到了许多笔无利可图的新订单。卡莉的这种做法被证明是操之过急了。的确,惠普需要向客户展示一张新面孔,但想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从上至下改变这么大的一家公司,显然不现实。前端/后端模式坚持了两年后,卡莉做出了妥协,转向一种混合模式,以让经理们获得更多的产品责任。
在重塑惠普公司的过程中,卡莉遇到了最艰苦的挑战。中层经理和普通员工并没有公开攻击她的新观点,他们只是漫不经心或无动于衷。在大型会议上,卡莉干脆利落地宣布了她的计划,似乎赢得了经理们的一致支持。但其后,他们便开始弱化她设定的目标,调整她定下的时间表,举出一些例外情况——等到最后,基本上抽掉了卡莉想实现的主要内容。抵触的情绪很微妙,也很深入人心,没有公开的反对者,这就是体制。卡莉的一位顾问评价说,惠普公司具备一个发展完善的官僚机构的全部特征,它会让一位能力不强的总裁感觉好像是一只走进迷宫的老鼠。
卡莉的对策是进行必要的换血。在普拉特时代,惠普公司的人员流动十分缓慢,卡莉就任后,速度加快了一倍,在公司300名高层经理中,出现了来自摩托罗拉、施乐和网景等公司的新面孔。卡莉做得如此巧妙,以至几乎没有引起媒体的重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人成为卡莉的同盟军,他们努力完成她的要求。
卡莉鲜明的个性使她很难做到圆融平和地去处理事情,因此她使不少人觉得受到伤害。对于前任CEO普拉特,卡莉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的存在。她根本就不想征求他的意见,将他冷落在一边。普拉特是典型的老惠普公司培养出来的人物,他为人谦逊、平易近人、关爱员工……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他的事业建立在“少许诺言,多做贡献”的优良品德的基础上……因此当他看见卡莉高谈阔论地描绘惠普宏伟的发展计划时,心中产生强烈的恐惧,他认为卡莉是在开空头支票,担心因此使公司的信誉受到伤害。普拉特终于发难了。在公司董事会上,普拉特行使了老董事的职权,要求卡莉离开房间,他要向董事会发表讲话。卡莉拿起文件走了出去。自她上任以后第一次危机爆发了。普拉特显然正在发火,他怒气冲冲地向董事会成员们公开表达对卡莉行为的不满和忧虑。董事们都害怕了。
独立董事萨姆·吉恩发言了,他说:“喂,朋友们,能不能提醒大家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雇佣她?”这话一出口,董事们活跃起来。董事们提到当时的惠普公司已经失去了活力,发展停滞不前,经营情况惨淡。他们希望卡莉·卡莉开出治愈顽疾的药方。卡莉的支持者们很快便占了上风。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发言,以划清界限。一条无形的沟被跨过了……惠普公司的董事会不再是一股阻碍改革的力量,他们不再支持谨小慎微的风格。董事会主张尽快改革,以至于人们不再那么惧怕冲突了。
其实,从卡莉就任以来,惠普公司董事会会议日程已经变得越来越明确。卡莉成功地使董事们的目光聚焦在公司战略问题上。真正的竞争者是谁?谁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对手?董事会成员都已经准备好彻底与过去决裂,他们明确指出为股东创造价值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为此必须为惠普公司重新定位,他们要把惠普塑造成一个世界级的领导企业。所以他们很自然地选择了进行战略改造。
要求改革董事会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安捷伦公司从惠普分离出去,这种压力一下子迸发出来。惠普和安捷伦的董事会都进行了重组,规模缩小了,同时创始人家族在董事会中的席位也大大削减了。普拉特消失了,哈克博恩取代了董事长的位子,惠普的董事会重组后形成了一个更精简、更大胆的团体,对卡莉给予了全力支持。
情况变得日益清楚了,尽管惠普公司在所处的几个领域中面临不同的竞争对手,但真正与其全面交锋的只有一家公司——IBM。单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惠普几乎没有希望超过IBM,在2000年年中,后者的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年收入达880亿美元,这两项都几乎是惠普的两倍……然而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并购,惠普就能缩小差距,还能通过大型并购一扫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失败情绪。在寻找猎物的过程中,柯达、EDS、普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部门等都曾落入惠普的瞄准镜,但又都被否决了。正在这时,灾难发生了。互联网泡沫破灭,使整个高科技产业陷入泥潭。几乎所有企业的股价都一泻千里,惠普的股价由68美元滑落到30美元。
创新、发展、超越
竞争对手康柏公司的处境更加不妙,由于个人电脑市场的衰退,以及此前进行的几项大规模收购行动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康柏的股价暴跌了60%以上。康柏的董事们无法忍受了,他们急切地想要和另一家计算机公司建立某种同盟,哪怕是被并购也在所不惜。经过初步的试探性接触后,日,卡莉正式向董事会提出并购康柏的计划。9名董事中的其他8位有3人对该计划十分感兴趣,4个人持中立甚至是怀疑的态度,还有一位缺席。怀疑的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计算机行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无论是康柏还是惠普都如此,两家公司合并的前景并不美妙;其二是类似并购的成功先例并不多,康柏公司就是因为不恰当的并购而身陷困境。
此前两个月,麦肯锡公司的三位顾问受卡莉委托一直在对康柏的业务进行详细调查,此时卡莉将他们请进了会议室。麦肯锡的顾问们发现两家公司的优势互补,合并后的产品线将比各自单打独斗要强得多;同时,由于在重要商业领域减少重复投资,至少可以削减25亿美元的成本。卡莉并不急于让董事们做出结论,而是安排了丰盛的晚餐。她的导师亨利·沙赫特曾给过她一条重要的建议:“注意保持董事会里的融洽关系。任何细节都很重要。如果你要举行一次董事会晚宴,就要考虑该如何安排大家的座位,这样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人交谈……”
怀疑的气氛开始淡化。饭后大家回到会议室后,卡莉递给每个人一张纸条,上面列举了三个问题:其一,你是否认为IT产业需要兼并,如果是,你更愿意做兼并者,还是被兼并者……其二,你认为我们在每一项主营业务上都争当行业的前两名,对于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有多重要?其三,如果不彻底改变局面,能否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卡莉留给董事们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思考。第二天一早,其余几位董事也倒向了卡莉一边……与IBM一决雌雄的豪情占了上风。只有一位董事,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的长子沃尔特·休利特提出反对意见,但没有一个人认真对待他的异议,这使他深感耻辱。
日,惠普和康柏大张旗鼓地宣布了合并计划,此举导致投资者疯狂抛售惠普股票。与此同时,卡莉遭受到历来并购案中前所未有的激烈质疑和反对。反对者集结在两大创始人家族的周围,核心人物便是沃尔特·休利特——一位腼腆、低调、生活俭朴、将“惠普之道”奉为圭臬的人。这一阵营还包括许多持有公司股票的惠普在职和退休员工,以及两位创始人生前的好友,还有卡莉的前任卢·普拉特。他们是如此深爱惠普公司,内心里对卡莉这位“外来者”试图摧毁公司传统的行为深恶痛绝。
由于惠普公司创始人享有的崇高威望,反对派一下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卡特尔公司的权威分析师称,卡莉获胜的几率不到5%。事情已经很明显,一旦合并案被否决,卡莉只能卷铺盖走人,她的职业生涯很有可能就此不光彩地画上句号。卡莉开始为生存而战,成为一位坚强的斗士。
在一次演说中,她说道:“无所作为并不能使公司生存下去,在一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如此剧烈的行业里,维持现状就没有前途可言。对于那些怀疑者,我要说,你对新惠普公司一点也不了解。”被越来越高的反对声浪搞得相当迷惘、苦恼不堪的惠普董事们意识到,卡莉并不是个受所有人欢迎的英雄,但是作为盟友他们仍旧像以往一样全力维护这位他们一手提拔起来的首席执行官。在她身上体现了他们对惠普寄托的全部希望和目标,她就是他们的工具,出于信念、荣誉甚至骑士精神的考虑,他们都不准备打退堂鼓。
正当卡莉阵营士气低落之际,一位公司聘请的律师艾伦·米勒却指出卡莉的胜算很大。
他通过认真分析,指出公司超过半数的股票是由共同基金、信托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所持有。这些投资者理性而又精明,其中大部分机构的总部在华尔街而非硅谷。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股票能够走高而已,仅就这一点他们就可能孤注一掷地支持合并案。而反对者多数是些散户,而且自合并案宣布以后,那些厌恶这项交易的股东大量抛售了股票,这也使得反对阵营的力量大大削弱了。
正反双方倾尽全力,聘用了许多律师、会计师、金融分析师、咨询专家等等,打响了一场代理人战争。卡莉·卡莉和沃尔特·休利特都马不停蹄地四出旅行,拜会重要的大投资者。所不同的是,卡莉乘坐的是她刚到惠普便斥巨资购买的“公务机”,可以自由而灵活地掌握时间,在停留的每一站,都准备了豪华的酒店套房和轿车,所有事务都由高盛公司的专人操持,这些人深谙如何伺候一位首席执行官,只要对方付得起昂贵的价钱。
而对于尽管家族早已拥有近百亿美元的资产,但只习惯乘坐廉价大巴出外旅行、在连锁快捷酒店下榻的沃尔特·休利特来说,在律师的要求下,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要摆出阔绰的样子……预订五星级宾馆、租豪华轿车,甚至包租了一架小型比奇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机的燃料发生了泄漏,沃尔特·休利特祈祷着千万不要因此送命。飞机返回机场后,尽管浑身颤抖……他们仍然换乘另一架飞机,并不轻言放弃。
围绕惠普——康柏兼并案展开的较量显然创造了一项历史纪录,惠普花掉了7500万美元,而沃尔特·休利特一方也花费了3600万美元,两者合计超过一亿美元,在历史上,只有美国总统竞选的花费才有可能与之媲美。最终的投票结果是,卡莉仅以2.8%的微弱优势战胜了沃尔特·休利特。
兼并案不仅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同时也将惠普公司撕裂为两大阵营,其带来的创伤在很长时期内将难以愈合。看到一位外来的“入侵者”对独具特色的公司传统文化进行修改,那些珍爱这种文化的人们必须挺身而出。一位出身于集权型大公司的战略家的领导风格与由思想独立的工程师所组成的分权式的公司的风格是格格不入的。试图和稀泥的做法被证明是无用的……两大利益集团的决战终将发生。
在这场角逐中,没有是非之分,只有成败之别,归根结底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因为这是两种文化间的战争,如同反对派所宣称的“雅典败给了斯巴达”。在实现了兼并计划后,卡莉·卡莉成为惠普命运的最主要照管者。经历了三年多的抗争之后,她终于将反对自己的势力全部清除出了公司权力核心,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对惠普公司进行彻底地改造。
卡莉非凡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个性成为支撑她获胜的支柱,在这一点上,她使众多男性望尘莫及。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如果换成其他首席执行官,他们可能早就被“击毙”了。美国有句谚语:“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整个世界也将为之让路。”
李亦非,一个爽气的女人,不管面对事业、面对生活、面对爱人,她都能直率地流露女人心的万般色彩。
优势就在感性与理性之间
李亦非已是两个可爱孩子的妈妈,而在她自己的童年生活里,“字纸篓”和“李八成”是父亲给她少年最生动形象的比喻。因为“字纸篓”是说她天文、地理无一不爱;而“李八成”是父亲为她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也不精的警示。李亦非说就是这两个绰号,给了她明晰的方向、不息的动力和鞭策,而且还冥冥当中平衡了一个女人内心的感性与理性。
其实,不想给李亦非界定什么感性抑或理性,因为首先她是快乐的,她的快乐建立在她对人性通透的理解和驾驭。李亦非说过:“完美的女人应该心与智一样出众,这不是要求你得有过人的IQ,但一定要做有头脑的女人,有一颗善于反省和感悟的心。”
8年前,李亦非便在挫败的一次经历中警醒了自我。那时她刚回北京还没有工作,在应聘一家银行的私营财产管理部时,李亦非凭借自己良好的沟通通过了3次考试,但在最后一关时,来自美国的总经理向她发问的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当然李亦非没能回答出比如:中国美元总储蓄额是多少,私人企业财产占国民经济总值的百分之几这类行业专家才掌握的问题而被刷掉了,但这个刺激却留在了李亦非的心里。她反省自己:绝不纵容自己拿女人没必要知道那么多与国家才相关的数字来当失败的借口,而是为自己知识结构不完善深深自责后极力弥补。她意识到无论从事哪行哪业惟有成为行业的专家,才能让女人走出漂亮花瓶一只的评价。
李亦非是优秀的,正如维亚康姆的老板曾经公开说:“公司要的就是亦非这种人。尽管她的心智无可挑剔,但她却还是那么用心的一个人,仿佛拥有第三只眼和超强的第六感观,让她听到或许没人在意的弦外之音。MTV和CCTV每年都举行一场大型音乐盛典,但没有人看到李亦非作为颁奖嘉宾公开亮相过,其实最初组委会策划时也将她安排在内,但李亦非正是发现在美国举办的音乐盛典中没看到公司高级管理上台,而且回忆起老板曾经无意中提起:穿西装的就是管理人员,演员才是舞台的主人,让她明白了即使不请示总部也应当把舞台的炫目留给那些艺人们。”
李亦非在工作中更看重用心去触类旁通,谈客户也一样,客户提出来的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而客户没有说出来才是真正的需求,如果你完美地解决了,商场其实哪有对手和失败的道理。李亦非的灵性是值得让女人骄傲的。她在游刃有余中发挥着自己,无论经历的积累,还是人际关系、谈判技巧和专业知识方面她都优势地表达着,展现出自己最出众的一面,而李亦非做到了是因为她不断提高着自己,保持每周读一本书的她自言最大的优点就是自我反省,她能够看到自己每年的变化,那些像是稻田一样一点点被翻新的感觉真的很好,那是人永远都有生命有力量的感觉。即使在某个谈判场合被对面的男对手轻视时,李亦非同样可以以自己细致的心思打动对方,用人格及知识的魅力将女人容易被轻视的劣势,转化为自己制胜的利箭,直逼对手的痛处。
眼泪为人生现实而淌
李亦非是一个快乐的女人,出色的事业,完美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她拥有了许多人生的精彩,纵使没有一个哭泣的理由,但作为女性她也有对眼泪最真实的情怀,“我从小都不爱哭……但我的眼泪只为人生的现实而淌。”现实人生是与众不同的,她说有一天夜晚,看电视里一个关于美国“9·11”回顾的专题里,报道说那天出生的50个婴儿都失去了父亲时,她忍不住落泪了,为让人内心焦灼但又无力回天的现实哭泣。李亦非是用内心的力量来接受现实的残酷,并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其实,李亦非又是一个柔柔的女人,她说母亲走后……自己内心的伤痛竟无边蔓延,而且一点点侵蚀灵魂,以至在两年内,一切一切关于“母亲”的文字或内容都不敢触及,因为那种伤痛像一个受伤的小孩在无人的夜晚孤独、脆弱而不堪一击。
当然,令李亦非落泪的还有孩子,女儿出生后一周,她因为陪同代表团的工作已经奔波在纽约大雨倾盆的街头。而儿子更是没有照顾多少,他大多数跟着家里的阿姨,出生十个多月还不会爬,个子也矮小。当她带着孩子去看医生时,医生说是缺钙,只要精心补补就没事了。但从医院一出来,李亦非就在车上大哭起来,她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内疚,她能够半夜为工作想出好点子爬起来一一罗列记在笔记本上,却没有多分一点心思给孩子。让李亦非伤心的还有,直到现在儿子一直管阿姨叫妈妈,因为她在孩子的记忆里真是太少了。李亦非被那种心酸的滋味折磨着,她期盼着孩子快快长大,真正有一天认识自己的妈妈是谁!
李亦非在工作中是个十足的拼命女人,她永不言败、绝不放弃和严谨的自律令所有人为之称敬,但她毕竟逃不开女人一生最盼望的真情真爱。她和丈夫属于绝对的甜蜜型,用她的话来说:“我们是绝对的心有灵犀,绝对的过招对手。”没有理由不相信李亦非的话,因为温柔是她的另一个特点,而且善用心思的她同样懂得男人的内心语言。
在家里的李亦非就是一个小女人,矫情、小资、还和老公甜言蜜语。有时候看到老公回家后心事重重不爱说话,李亦非就会猜他的心思,一定是工作有了问题不开心,每每她都会为老公营造温馨的气氛,一顿爽口美食后,还要主动约老公散散步,牵着他的手走在楼上的花园里。此时即使老公仍不开口,她也会心领神会地安慰他,她知道男人有心事的时候不想说出来,但放在心里又很矛盾,所以她喜欢用最柔情的方式陪着他,慢慢地等着他说出来。其实两个人的世界里就是需要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支持,相扶相携地走在爱情的路上,李亦非做到了。李亦非的朋友有很多种,关于每个领域都有固定的好友,和男人们谈谈国际政策,和女人们谈谈护肤美容等等,所以她的朋友很专,但她的知心爱人却是惟一可以和她事事过招对擂的,因为他们彼此仰慕,彼此钦佩,他们能够心领神会地让爱情也完美起来。
美丽缘于自爱
真实的李亦非无论内在和外在都是美丽的,用她自己的话讲:“再忙再累也不要忘记关爱自己,女人懂得自爱很重要,全身的皮肤和脸一样重要。”
正因如此,她每天都会做全身保养,让皮肤有足够的水分,保持清爽白净。关于品牌她喜欢从一而终,她认为同一品牌的系列产品之间是有互补作用的,一定会对女人提供更周到的呵护。偏爱SK-II护肤品、法国“天使”牌香水、“古奇”鞋子的她觉得人在内外统一的时候……女人真的是可以非常美丽。
李亦非就是这样,坚持自爱,追求时尚,喜欢做精致指甲和漂亮发型,美丽为着职业!她难道不累吗?当然她此“劫”难逃,和众女人雷同,钟情做美容、逛街购物以施减压力的她,或许早和你擦肩而过于茫茫人海。她是健康美丽的,因为她拥有那么健康美丽的心态。一个爽爽朗朗将智慧倾囊捧出的女人,无论谈论何种领域的话题,相信都会让聆听者感受到她语言背后智慧的心思。
优秀的李亦非认为女性在商业领域里的成功将会越来越多,作为女人,在商业领域里不应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性别色彩,首先就是要有自信,然后要非常理智地思考问题,理智地去做判断,同时要不断地去充实自己。在李亦非就任维亚康姆中国区总裁半年后的1999年10月,维亚康姆董事长萨默·雷石东借出席上海财富论坛之机对这位新部下进行了评估,当有记者问他,在选拔管理人才时最看重的素质是什么?雷石东回答说:“我们就要像亦非这样的人。”而李亦非自己则说,可能是因为拍了一张非常好的照片——毫无疑问的,在25位“新星”中,李亦非最为漂亮,她曾经是中国武术冠军的背景也很有些神秘色彩—
—谁不对一个漂亮、能干又身怀绝技的女子感兴趣呢?
到维亚康姆之前,李亦非在博雅公关已经做到了董事总经理,那同样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公司,为什么选择离开?李亦非说,实际上她是在维亚康姆第二次找她的时候才决定去的。第一次找到她的时候,她在博雅得到了提升,所以就拒绝了这个机会。即使后来再看,这个选择也没有错误,因为在一年的时间里,作为董事总经理,她学会了以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的眼光来看问题,这给了她很多的培训和锻炼。而一年之后,她感觉到没必要在原来的位置上重复自己,她需要更多的挑战,所以她决定接受维亚康姆的邀请。
正如李亦非母亲所告诉她的:“你就是你人生的导演,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你自己安排的。”事实上,她也确实为自己编排了情节简单、结局圆满的剧本,没有离奇曲折的玄虚,没有神秘莫测的面具。不能不承认的是,李亦非确实是个能够驾驭自己的人,她不但安排了自己既往的生活和前程,她还在安排自己的未来,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足够的自信。在中国女人习惯于以柔弱、忍耐和掩饰博取他人的同情和保护时,李亦非却要堂堂正正地争取自己的利益。她曾经拍着她的外国上司的桌子大声说:“你不给我加薪,我就辞职!”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会谈时,在一群身高马大的男人中间应对自如。
“我从来不偷懒。你可以说我做得还不够完美,但你不能说我偷懒了,没有尽力。人生就是由每一天、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危机的处理和每一个销售的业绩组成的。如果你在小事情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和你的一生中,一定是一个苟且的人。”“作为女性在商业领域里争取成功困难当然很大,但是女性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压力和困难并不是来自于外界,主要是来自于自己。”李亦非如是说。
记得吴小莉在电视上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希望大事发生的时候,我存在。”虽然已身为在元旦之夜与新世纪同步启播的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副台长,但当初在2002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开幕在即之时,她仍带着新近加盟资讯台的两位主播胡一虎和刘海若来京,全程参与此次盛会的报道。
吴小莉以激荡的思维和知性的言语引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可见其能够从台湾走向国际舞台并不是偶然的。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的她,虽因颁奖那天正在南京为即将举行的世界华商大会做形象大使的宣传活动,未能赶回领奖,但在她心中,这个由读者评选出的奖项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他们给我的定义是:爱心无处不在……其实爱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这个奖是我10年来新闻工作的一个收获,我不在乎拥有多少,而只在乎拥有什么”。
从一个整日站在炫目闪光灯下的主持人,到一个时刻需要拍板定夺的副台长,这一角色上的转换对虽然已不是第一次来采访“两会”的吴小莉来说可谓全新的挑战,“以往我除了主播和采访之外,就是做一些新闻策划工作,但这一次,我除了这些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提携刘海若和胡一虎两位新人,让观众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关注凤凰卫视的观众不难发现,近一时期,吴小莉似乎很少出现在中文台的节目中,于是,吴小莉离开凤凰甚至即将为人母的传言不绝于耳。对此,小莉称其只是由于资讯台有较多行政性的工作等待她去做,另外还要兼任每晚8时至9时的《凤凰环球播报》的主播,因此只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资讯台,并无意淡出。强调即时报道和人性关怀是资讯台的一大特征,要做成中国的CNN+CNBC是他们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吴小莉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虽然工作对人的磨损很大,但我是一个懂得如何抓很少的时间去放松的人。比如周末,我会同丈夫开车去爬山;出差的工作间隙,我会暂时放下工作,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偶尔也会去桑拿和按摩。不过,也有两次因体力透支而发生了可怕的事,一次是凤凰卫视开设台湾频道,另一次便是资讯台的开播。”
马甲似乎成了窦文涛的象征,但吴小莉却称自己并没有特别的造型去吸引观众,“1996年采访董特首时我曾戴了一朵花,1998年采访朱总理时我戴了一条小围巾,但此后这两样东西相继流行,我便不戴了”。
吴小莉称自己加盟资讯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母亲。“资讯台是凤凰卫视惟一在台湾落地的节目,每晚8时至10时的节目台湾观众可以看到。记得当初我母亲之所以同意我离开台湾,是以为每天可在屏幕上看到我,但这个梦想始终没有实现。现在好了,她可以每天看到我的表现,给我指教,虽然她不是专家,但我却乐于接受她的意见,并报以最大的耐心和微笑”。
喷水池理论
很多人都问过她是否一直像屏幕上一样总是精神饱满。她则认为,生活和工作总有不如意和失落,但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什么,努力保持明朗的笑容、积极上进的心态才是最关键的。
当吴小莉初到香港时,刚刚结束了一场长达七年的初恋。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连日常生活的沟通都成问题。尤其在情人节或圣诞节,形单影只,繁华中更觉落寞。香港的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快节奏,也让她不适应,那种不合拍的感觉和侵人的孤独,让她无所适从。
有次当她在某大楼的喷水池前等个朋友,看到水花不断上涌,再形成美丽的透明图案,兴致盎然。喷水池的水怎样往上走的呢?并且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是因为水流被激射出来……形成水柱,这种力量一直往上推,才让顶端的水花永远盛开。
其实,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支持的力量。只要心底有力量,就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否则一分钟的懈怠都可能让顶端的水花一下消失。喷水池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水柱,而对人心而言,学习才是最好的活水之源。改变需要勇气,那段艰难的日子她都笑着走了过来。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终其一生,都在斗争。这么多年,她一直在坚持学习,不仅是多读书本,而且每一次的采访,都能让她吸收新鲜的东西。
她说:“现在正在做的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也需要我更多更新的知识去应对。回望这十多年的职场生涯,走到今天,喷水池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我在千变万化中葆有了希望和人生事业的恒温。”
要把凤凰资讯台做成中国的CNN
吴小莉经常有意无意地把她的新同事称作“小朋友”,尽管她每每察觉后都予以更正,但这个词还是会不由自主蹦出来。“今年我来报道‘两会’还带了个任务,就是把凤凰资讯台的两位小朋友推出给大家。”吴小莉说。她所说的两位小朋友是资讯台的新主持人胡一虎和刘海若。
她的这句口头禅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她近来身份的变化——现在她不仅仅是凤凰卫视的当家主持人,而且已成功步入管理层,成为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副台长……这个频道最近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这是惟一一家覆盖了两岸三地的频道……“有人说凤凰卫视资讯台想做中国的CNN,我说我们的野心更大,我们想做中国的CNN和CNBC。”吴小莉说。
在资讯台,她主要负责新闻内容方面的策划和统筹。她的新角色让很多人感到吃惊,不过……在凤凰内部,她在管理方面的潜质一直都被人认可,并且早就有节目统筹经理的管理职位……只不过一直没有被媒体过多注意。
追溯起吴小莉的“管理生涯”,可以从幼儿园时代说起,从那时候她就担任班长,一直到上了中学,她还被选为学校班联会的主席,学校成立合唱团,她又是指挥。吴小莉说自己的秘诀是人缘一直不错,“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总能摆平。”但真正承担管理的重任,是从吴小莉在1993年离开台湾华视,到凤凰卫视的前身卫视中文台之后开始的。1993年,吴小莉已经是财经节目的执行制作人,当时台领导委任她做财经节目的制作经理,负责更多的栏目……“说实话,我当时曾经考虑说我不要,我觉得把自己这块工作做好就很好了,但当时的一位副总裁很认真地对我讲,作为你的老板,我有责任为你的生涯做出规划,你要想一想,你的下一个10年在哪里?你有去管理更多的人的潜质。”
回过头来,吴小莉非常感谢这位老板,那段生涯的确给了她很多的启发和教益。
1995年,吴小莉曾肩负开通卫视中文台台湾台的重任,在台湾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开展工作,上要面对卫视这个国际大机构,下要面对一个团队,要处理协调各种关系,各种问题。
“就是在那段时间,我有了人生第一根白头发。”吴小莉笑说:“这样我才知道,伍子胥一夜白头真是有可能的。”
这次筹组资讯台,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吴小莉发现自己又长了一根白发。“是不是每次开新台,我都会长一根白头发?”她把两根头发都很认真地留了起来。“不过我很喜欢开新台……因为一切都在开创阶段,是一个从零到有的过程,在凤凰卫视的这几年就是这样,什么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的。”
在管理方法上,刘长乐等凤凰高层的言传身教给了她很多启发。在赋予她这个职位的时候,凤凰卫视的副总裁崔强曾经专门和她讨论管理问题。“完成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过一条河,你可以选择游泳,或者划船,或者是建一座桥,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他说。
吴小莉对此的思考是,要选择去搭建一座桥梁,因为造桥的事情虽然最苦,工程最大,从长远考虑,却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她把这座桥梁理解为是一个系统运转的规则和秩序。“当然,在桥还没有建好的阶段,我还要划船,要把新人一个一个带熟。资讯台大部分都是新人,我不敢说我比他们高明,但在凤凰工作这么多年,在凤凰的理念方面,我应当比他们更明确。”“被赋予更大的权力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责任。但我的胆子一向比较大,很多东西可以试试看。”这位性格开朗的主持人说。
在凤凰卫视资讯台,吴小莉主持的节目是每晚8点到9点的《凤凰环球播报》。“无论你身在何方,吴小莉在香港祝全体华人平安”,这是吴小莉自己设计的结束语。而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吴小莉保留了原来的“小莉看时事”这个栏目,并参加一些大型报道。
在资讯台工作,对吴小莉来说最大的喜悦是:“因为资讯台在台湾落地,消失了四年之后……妈妈又能看到我了,每天看我的表现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她经常会打电话来说,嗯,你穿的这件衣服不错,今天的光打得不好……虽然她不是专家,但我却乐于接受她的意见,并报以最大的耐心和微笑。”
这是一名被推举为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之一的女子,2003年,在全美“最有影响力的50位商界女性”排行榜中,她已经第六度居于其中,名列第四。刚刚从通用离任的杰克·韦尔奇评价她说:“她确实是光芒四射,我想雅芳已经找到了一位杰出的执行总裁”。
不仅有一颗女人的心
45岁的钟彬娴是雅芳公司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CEO,多次入选美国商界前50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她肩负着一个市值53亿美元的美容化妆品公司赋予她的开拓使命。
钟彬娴1959年出生在加拿大东部城市多伦多,一个中产阶级移民家庭里,父亲是出生在香港的一名建筑师,母亲是出生在上海的一位化学工程师,她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20岁时就从美国普林斯顿毕业,获得英语文学优等学位。之后进入布鲁明岱百货公司工作,32岁时便全面负责公司所有女装业务,在34岁时,与比她年长15岁的布鲁明岱百货公司CEO麦克·
古尔德结婚。
古尔德一直在管理当时雅芳公司的香水业务,婚后第二年,钟彬娴加入雅芳。她为这个百年老企业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当公司请她研究是否应向零售业方面发展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她的观点是,公司的产品和销售代表都没有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钟彬娴这个本是错误的观点却给当时的首席执行官普雷斯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她在雅芳的事业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普雷斯成为她的良师益友,邀她担任销售总监,提拔她,让她在董事会会议上发言,使她与那些在雅芳干了几十年的经理们平起平坐。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并深谙用人之道的普雷斯说:“我们过去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待市场的,而她对雅芳未来的发展目标却有一种全新的设想。”
钟彬娴以自己的能力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果敢。她能在短短的15分钟里批阅一份详细的数百万美金的广告宣传计划书。从她任职的那天起,她就辞退了雅芳的广告代理商,并下令对包装进行全面的重新设计。她摈弃了雅芳繁多的地区性品牌,代之以“雅芳色彩”这个国际品牌,雅芳的产品品种因此锐减了30%~40%。
有人说,西方现代很多杰出领导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曾经在企业危急时力挽狂澜……同样,钟彬娴在雅芳也有过这样的经历。1999年11月,雅芳公司第四季度的销售和盈利急剧下滑,致使股票猛跌了50%。此后不久,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佩林引咎辞职。紧急关头,钟彬娴挺身而上,担任了CEO这一角色。那一年,她40岁。钟彬娴担任CEO这一职位的第二天,雅芳的股票就上涨了23%。钟彬娴的压力是巨大的,很多人都在看着她。几乎没有一点经营经验的她却一下子要掌管一家拥有几百万名独立经销代表并在13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的公司。成立于1886年的雅芳是上门直销模式的开创者,目前正处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面对今日美国妇女中3/4外出就业的现实,雅芳的销售模式已成为老古董了。在过去的10年中,公司的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仅为4%。
钟彬娴的举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1999年12月,在她上任四个星期后的一次分析研讨会上……推出了一份“翻身”计划。她说,要开拓全新的产品领域,开发一鸣惊人的产品。最令人惊讶的是,她没有放弃表面上看来已经过时的直销销售方式,同时提出通过零售点销售雅芳产品——这在雅芳115年的历史中从未有过的。现在雅芳专柜已经进入了遍布美国各地的零售业巨头的店内,而且运作非常成功。而在过去,雅芳由于担心与自己的销售代表相竞争而始终对零售业敬而远之。在大型购物中心设立的专柜正吸引着那些从未购买过任何雅芳产品的年轻一代。不仅如此,她还希望为工作繁忙的妇女们提供任何一种购买方式的选择:通过销售代表、商店或是在网上购买。在2000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额和盈利分别增长了9%和40%。截止到号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之前,雅芳的股票市值在钟彬娴上任后攀升了70%,达到了过去52个星期的最高水平——50美元。美林证券的分析师认为……“在钟彬娴领导下的雅芳取得的成绩,显然优异于以往任何一个领导者在雅芳取得的成绩……”
有《财富》杂志的记者问到,由一位女性领导公司意味着什么时,钟彬娴平静的说:“我认为这会有帮助。比如我们公司生产出一种新的睫毛膏,我会拿回家试用,但如果是男性领导的话,他就不会那样做了。”
她当然是在开玩笑,但事实上确实如此:她了解女性的需要,她身上有着鲜明的女性特征。在钟彬娴的办公室里,有一件不同凡响的办公室摆饰:一个仅此一件的钟彬娴芭比娃娃,一头长长的黑发,戴着短项链,穿着黑色裤套装。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马特尔亲自赠送的。她和她的团队努力使人们相信,这个品牌与女性的生活紧密相关,雅芳“比女人更了解女人”。
为了能够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了解销售队伍的酸甜苦辣,她自己甚至也加入到销售的行列当中。钟彬娴回忆说:“我想透彻了解销售方面的体验,我在家附近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
在那样的过程中,她听过消费者抱怨公司停产某些颜色的产品、混乱的销售秩序和促销工作……甚至一个消费者还拿着产品目录向她投诉她没能买到最喜欢的润肤霜。
在充满女性温情的同时,钟彬娴深谙取胜之道,刚接手时她就承诺,要在2000年底完成公司削减数以亿计的成本开支。这个颇具野心的计划,几乎没有人认为钟彬娴会成功。但她说:“没有人认为我们能做到,这反倒令我们想努力证明他们的判断是错误的。”结果,雅芳的供应商从300家大幅削减到75家,从推销人员下订单到商品出仓每一个环节都实施自动化,连运费也是重新谈判改进了。所有这些努力,为雅芳节省了令人惊讶的4亿美元。在2000年,她将调研与开发方面的预算增加了46%,以加速将重头产品推向市场。
钟彬娴知道,要将雅芳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维持下去并不断攀升,进入新的国家是公司最大的潜在发展机遇,因为雅芳公司有60%的销售额是来自美国以外。“如果要我预测并明确10年内雅芳最佳的市场拓展方向,一定是中国。”她的父母是中国人,这使她对中国除了市场的关注之外,还抱有一种中国情结。在《商业周刊》所载的钟彬娴个人资料中,钟彬娴在职业生涯中最自豪的一栏中这样写道:1999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时,以流利的汉语向雅芳中国员工发表演讲。她说:“我很庆幸以前一直坚持上中文课。”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如此有决心的时候,钟彬娴很认真地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她念四年级的时候,她非常渴望拥有一盒120色的画笔。父母亲与她达成协议:如果她考试全部得A,父母就买一套120色画笔给她。为了得到那套画笔,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继续温习功课,错过了不少生日派对和网球比赛,那年年底,她向父母交上了一份全部得A的成绩单——她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一套120色画笔。钟彬娴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件事。父母早早就在我脑海里灌输了要取得完美的成绩,就必须努力奋斗的道理。我希望获胜,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我都希望取得成功。”《财富》记者评述说:一个在孩童时代就已经会为了一盒画笔而放弃一年玩乐时间的女性,她为了公司的成功还有什么不可以付出的呢?
2002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5位“年度最佳经理人”中,她名列榜首,并且是榜上唯一的华裔女性。此外,她同时入选为《商业周刊》公布的2002年度全球“最佳总裁”;
在《财富》杂志“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排行榜中,钟彬娴四次榜上有名。雅芳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容化妆品公司之一,在53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拥有员工4.3万名。
谈到对成功领导力的看法,钟彬娴说:“父亲给我写的一封信,至今还保存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信里这样写道:‘记住,成功的中国人具有和其他人不同的特质……所有事情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做一个愿意为培育子女放弃自己快乐的杰出母亲;慷慨、公正、宽容、与人分享你的文化还要热情学习别人的文化。除此之外,还要记住远离傲慢和自吹自擂;保持礼节……容忍、理解和对别人的同情心,还有最重要的,要化解你的怒气和悲痛,不是压抑它们,而是把它们转变成有帮助的、积极的情感。’父亲在信中还说,‘我们为能将珍贵的中国文化传统传递给你而骄傲。’”
由于身处中西文化两种背景,她将美国人崇尚的“攻击性”重新定义为“决断性”,来确保在做判断时能足够坚定,但又不失公正,始终善待别人;既要具有中国传统所鼓励的谦卑和感性,同时也要有在商界高压力环境中所需的自信和勇气。钟彬娴认为,的确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要素决定了哪些人会成为领导者,并帮助他们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显露锋芒。
首先是热情,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钟彬娴说:“我念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市场营销的‘4P原则’: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但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第五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则:热情——这是成为一个真正成功领导者的关键。不管选择什么职业发展,必须热爱自己所做的。”
第二个领导力的特质是同情心:关心别人。钟彬娴说:“在雅芳任CEO的几年里,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和通知,例如取消某个职位和关闭一个工厂。这是工作残忍的一面。但我相信在这些决定中我们表现出了同情心和公平性,以及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尽管面临着环境的压力和要求,但那些希望成为成功企业的领导者的人有这个责任承担起这份同情心和维护人的精神。同情心和谦卑是相通的。许多人在得知这是雅芳的价值观之一时感到很惊讶……我们没有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必须相互倾听,因为倾听让我们更强大。我必须要学习……其他人能给我有价值的建议,而倾听使我成为更好的领导者。为了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我现在每年四次请业绩出色的员工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集合到纽约,听他们对改进业务的建议。”
钟彬娴认为一个成功领导者更重要的素质是“毅力”。她说:“坚持和勤奋会帮助我们渡过困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挑战来自四面八方。决不轻言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能够成功,有人却不行。勤奋工作是最基本的,但也要有梦想。这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成就都始于一个梦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成功将和你的想象力一样大。”“坚持不懈,成功会随更高的梦想而更大。”钟彬娴如是说。
“人生很短,如果不趁着自己还有这个精力,和这样的激情的时候,去追求你要追求的事情……你可能就错过了这个机会。所以,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梦,有一种激情,不要让它在你的心里拖累,勇敢地去做一个重要的选择。”
《职场金才》策划的“三月女性学习月”系列报道已经落下帷幕,对近30位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女性管理者的工作和学习所进行的采访,进一步验证了之前我们的印象:在历来为男性所掌控的权力和财富的世界里,女性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她们中的优秀者甚至已经超越男性,占据了“金字塔尖”的位置。近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两项人事任命决定,似乎是对此做出的一个完美注脚。
在这两项任命中,柯达首次将亚太区与大中华区的掌门位置交给了两位女性——从日起,柯达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思敏将担任柯达亚太区主席兼总裁,原任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副主席的叶莺将担任大中华区主席,同时兼任柯达亚太区对外事务部总经理一职。
叶莺,这位担任柯达大中华区副主席的首位华裔女性,以她从记者到美国外交官,从外交官再到商界“女帅”的传奇经历,成为我们本期的出场人物。
叶莺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1979年,作为美国NEC的记者采访过访美的邓小平;
1995年,成为美国政府派到中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官;1998年,作为柯达亚太区副总裁,完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中国合资项目——感光行业全行业合资,这就是著名的“98协议”,又称“柯达模式”。
叶莺自己曾说,她就像一个“谜”,从美国外交官到柯达“女帅”。柯达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彭安东评价说:“叶莺的升职反映她在柯达在华业务发展中所做的广泛贡献,包括她在柯达1998年在华投资12亿美元的决策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1998年,柯达公司获准在中国投资12.6亿美元建立全球重要的感光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除了保留“乐凯”品牌之外,其余的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均以关、停、并、转的方式划到柯达旗下。这是柯达公司与中国整个行业合作的成功模式,也是柯达在全球与政府开展合作的典范。如今,中国的影像与感光工业已经居世界一流水平。叶莺,这位美丽而刚强的东方女性正是这一模式的核心缔造者之一。
加盟柯达之前,叶莺曾经在美国政府外交部门服务17年,她是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是美国外交史上职位最高的女性。出生于中国内地,在台湾长大的叶莺拥有台湾大学国际关系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作为美国驻华使馆的公使衔商务参赞,叶莺在施展她的外交才华之际,也结识了许多来中国寻求发展契机的跨国公司的掌门人,叶莺的工作也正是为这些500强巨头与中国政府及领导人之间进行衔接。精明的企业家们充分感到了这位东方女性的才华、魅力与高超的外交手段,自然也看到了叶莺可能为他们事业的扩张所带来的无限商机。于是开始约请她在使馆任职期满后加盟的企业越来越多。而此时担任柯达CEO的裴学德先生也决定一定要为柯达争取这一贤才。同时,柯达在中国发展的宏大构想也深深吸引了身为华人的叶莺——“我要做一件事,它对中国有利,同时对我所服务的机构也有利。我希望双赢。”
1997年,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叶莺走进了柯达公司的大门。叶莺到柯达的第一天是元旦,而第三天,她就以大中华区副总裁身份从香港飞到汕头,加入柯达已经持续了3年、正陷入僵局的谈判。当时,由于各方利益分歧过大,并且缺乏必要的沟通,谈判常常陷入僵局,双方很难找到共同的语言。正是叶莺靠她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以及对西方文化的熟悉,在参加谈判的双方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促成双方之间建立了互相的信任,并最终达成著名的“98协议”。
“永远”的主角
见过叶莺的人都不免惊叹:这个美丽的女人可以随时随地把身处的环境变为表演的舞台,而且她一定是主角。叶莺是台湾大学的高材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她就把自己的表演伸展到了美国。她作为美国ABC广播公司难得的女记者,采访了众多政要,其中就包括第一次访美的邓小平。没多少人能像叶莺一样出口成章,也很少有人像她一样对生活表现出高于年轻人几倍的热情,甚至一副挑战的勇气。
她的第二职业也是她的梦想:她的外貌、她的滔滔口才和表演欲,不做外交官似乎有些可惜。事实证明了她的确是20世纪八十年代广州美国领事馆里最活跃的外交官。“她对会说中国话的美国人说中国话,对会说英语的中国人说英语,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与她沟通和交流。”她当时的同事这么评价她。现在看叶莺还是像一个外交官,毕竟她有15年的外交生涯。就像做记者已经游刃有余一样,她的外交生涯也一帆风顺。她的那辆车牌为“使·0004”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专用车能让她自如地出入中国中央各大机构,因为她是公使衔商务参赞,是美国女性中第一个担任此职务的。
即使在柯达这样的优秀的团体中,叶莺的个人光芒也是无法淹没的。“要有噱头,人家才会记得你。”这是叶莺的名言,或许也是她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个性所在。“不是我故意要有个性。我是一个执着的人,我从来不会因为外面的水太热或太冷,就变软或变硬,我从来不愿意失去自我,否则就白活一辈子。”“一般在男人的圈子里,女人要改变,戴金丝边眼镜,把头发绑起来,或者怎么样。但是我从来不需要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如果我今天想穿短裙子,我一样可以穿。高跟鞋我愿意穿多高,是我自己的事情,这并不影响我是否有资格做CEO,或者做大使。”
三种职业,一个道理
叶莺一生有三个梦想,一是跳芭蕾舞;二是做记者;三是做外交官。她曾说,因为训练太辛苦,第一个梦想没能实现。她曾在新加坡海峡时报集团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任职,是一名出色的政治记者;作为外交官,她先后担任过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官员,美国商务部驻广州、香港商务领事,及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敢想敢干、决不服输,正如她13岁那年便开始训练跳伞一样。按说,她不应当是那种怕辛苦的人。第一个梦想没实现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对她而言,跳舞这个角色挑战性不够,或者说并不是她真正钟情的职业。
进入企业,她虽没想过,但走对了。谈到自己从事过的三种职业,叶莺说,“这几个职业对我而言,只是形式上不同,本质都是一样的,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沟通,是桥梁。”
“做记者是要将被采访对象的观点、理念传递给读者,我不能改变他的观点,不能将自己个人东西强加在对象的观点里。”做外交官也一样,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是决策人,无法决定和改变,也只能是一种桥梁作用。我可以做到的是,影响有关决策者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向。“在企业,无论是总裁还是主席,他所能做的也是沟通。企业有它自己的制度,每个人的职责都是制度赋予的。有人觉得我在柯达公司的权力应该非常大,其实我不可以在某一个业务部门随便安排一名员工。这不是权力大小问题,而是职责分工的不同。与中国传统企业理解上会有很大差异。”
叶莺是那种很少回头想事情的人。如果一定要让她对自己作总结,她会说,“在事业上,一切都是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结果也都是在自己意料之中;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可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我觉得这么多年来自己性格深处的东西没什么变化,我本来性子急,现在还是急,将来还会急;我小时候就顽固,天不怕地不怕,现在还顽固,还是天不怕地不怕……”
“可是什么变了呢?对人生的感悟变了。随着岁月增长,回头看以前做过的事情,和做事的方法,当然有时候觉得是很可笑的。如果重走一次,我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肯定会的!有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变?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说不清楚,大概还是取决于人的个性。就像吃菜,有人爱吃酸,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臭(豆腐),吃了第一次可能会觉得不好吃,可是为什么人人都吃呢?有人说结婚苦,可为什么天天都有无数人登记结婚?有人说离婚烦,为什么很多人不顾一切去离婚?有人说孩子累赘,为什么多数人还要生孩子?有人说女人是祸水,有几个男人生活里离得了女人?有人说男人是畜牲,可是有多少女人不需要男人?”
“企业像一条河,要让它持续发展,你就需要让出空间,给后来的人。”叶莺忘不了费舍尔退休时对她说过的这句话。“我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当我的团队成熟时,我会退出,给他们空间。”叶莺说。一次闲聊中,叶莺讲起自己13岁学跳伞。有记者问,那是哪一年?叶莺旋即说,我不能告诉你,否则你就知道我年龄了!她的年龄是个谜。她将退出柯达后的打算也成了一个谜:“我想过以后安排,现在不能告诉你。但我肯定不会只为自己而活。”
张天爱从小便在传统的英国式家庭及教育下成长,父亲张有兴是第一位香港华人市政局主席……兼任九年的立法局议员,出生在南美,后移居英国,是典型的英国式绅士。1970年,九岁的张天爱从全世界五千名儿童中,被选入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成为第一个进入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的中国女孩。因为东方女孩的美丽,每次跳舞张天爱都成为焦点,因为她跳的实在太好,代表学校外出参赛,也是数度获奖,为学校争光不少。十三岁时,尽管尚未毕业……校方已为她铸造人像雕塑,放在校内留念。
理想人生的开始
1981年,她取得了学士学位毕业回港,开始发现芭蕾舞并不能为她解答人生种种疑问与困惑……她背叛了父亲的意愿,决定放弃芭蕾舞蹈家的理想,不再回英国深造。反而,投入了表演娱乐事业,既拍电影又灌录唱片,霎时间成为声名鹤起的贵族明星。但是,电影圈的荒唐复杂却教她急不可待地逃之夭夭。
她离开影视圈,她转而投身商场,然而,对生命的严肃与认真依然不变。她爱上了西方哲学,利用闲暇攻读英国公开大学的函授哲学学位课程,让古往今来的哲学家解答她对人生、人性的疑问。这四年哲学教会她从理性角度剖析人生。期间,她又不断修读电脑及商业课程……她以自己的英文名字命名的时装店生意亦日渐上轨道。
今日,张天爱闪烁地站在我们眼前,活跃于商场之上,十足一个成功的时装设计师的典范。
当年在学校所念的戏服设计可能是最直接的影响,但她总是强调一点:我设计的服装,要适合那些有个性的年轻专业人士。她的品牌时装集团亦已在日本、东南亚、中国扬名,在国际上也是小有名气了。
张天爱是一位能成功利用自己的设计把女性读友的美态和气质表露的时装设计师。这位设计师的时装哲学是但求清爽简单,而且要做到细致、典雅和充满质感。她的设计绝不缺少明媚的小花朵、浪漫的雪纺、轻柔的颜色,犹如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温柔的、体贴的、淡淡的,完全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天真的自我流露,率真坦白。不过,清纯的少女特色是她一贯的时装个性,就是偶尔的性感也若隐若现,她一再强调自己的设计有所改变,但始终没有逃出女性化的框框。她用“戏剧化”来形容自己设计的服装,只要穿在身上,你可以把衣服优雅地飘动,便会产生一种戏剧性的韵律,而且十分女性化。
原以为受过欧洲文化浸染的张天爱设计的服装一定会步迪奥或范思哲等世界级大品牌的后尘,实则不然。张天爱设计过这样一组服装:以厚重的中国服饰文化作底蕴,彰显中国的传统色彩;面料亦极为考究华丽,大红、玫红、钴蓝、翠绿的缎面上绣以金色、白色的花饰,西式的剪裁中流露出浓厚的中式风格。她设计了一系列似废物利用为主题的时装。她大胆地运用了胶袋,废纸,襟章等作为材料。她说:“这些时装的确给我一份新鲜感,一种有趣的感觉。”时装表演和日常穿着的衣服是有所不同的,张天爱都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她的时装都以美感和实用为主。她个人认为,东方和西方的时装趋势,根本是相同的,所以她的春夏时装都以短身的上衣、短裙,紧身的设计为主,用料比较轻和略带透明。有一种轻、自然、舒服的感觉。由踏足时装节开始,张天爱就以极女性的姿态演绎自己的作品,一直贯彻“女性”方向。
张天爱的设计概念讲求揉和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元素,开辟创作新领域。端庄典雅与动感活力并存,乡土平民化身城市浪人,纯朴村风到都市气息,在天爱的设计中俯拾皆是。
丰富的意念,创新的设计加上独特的形象,将艺术与时尚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天成。前卫与实用,简约与华丽,两者平衡得宜。把中国人最好的东西做给全世界人欣赏观看,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蜚声海内外的时装设计师张天爱,有一个极其响亮而又美丽的名字——
天爱,意为集上天之厚爱于一身。
在时装界,一提到凯温·克林的服装,人们马上就反应到这是正宗的美国式;一说起三宅一生的设计,人们也会联想起这是纯正的日本版。而大家一触摸到张天爱的时装,又总会把她的名字和中国密切联系起来。当今最成功的中国时装设计师之头衔,可以说非张天爱莫属……
时装界的宠儿
张天爱容貌俏丽,众所周知。她靓丽的形象经常被各大畅销杂志的封面争相转载。
早在1993年,张天爱作为大连国际时装节艺术总监被邀请到大陆,自此,她在这里的事业一发而不可收,成了各种时装表演展示的嘉宾直至主角。张天爱的展台总是布置得体而又非常别致。它通常都以红黑两色为基本基调,显得简洁高贵。衣着展示则以东方本土风情为本,但同时又有着清新浓郁的异域情调。
张天爱出生于香港的豪门世家。小时侯她曾随父母辗转于南美各地,在那里受尽了种族歧视。这段经历打磨了张天爱日后的坚定性格。还在九岁那年,她入选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求学,在高级班中学习四年,后又在皇家舞蹈学院学习了十年。其间,凡是与时装有关的艺术门类她都涉猎过,例如音乐、歌剧、舞台装妆、绘画、雕塑等等。
那以后,荣誉与光环一直与张天爱如影随形:她是舞蹈家,又作过模特儿,同时还曾在七部影片中担纲女主角。同时,她还是大型艺术晚会的赞助人和策划者,欧中文化交流计划的艺术总监与董事……之后,又连续荣获“香港十大杰出衣着人士”及“杰出青年”的称号。最后,她还是将自己定位在时装设计师。这期间还有一个痛定思痛的过程。她回忆说,学生时代,她曾为各种歌剧做过服装设计,虽然好评如潮,但当大幕一落,一切便都结束了。她知道作这些可以使自己财源滚滚,可是,比挣钱更重要的是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她毫不犹疑地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公司和品牌。
迄今为止,张天爱在时装设计领域已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对于时装,张天爱自有着良好的感觉,有时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经营“中国意念”时装的张天爱现为澳大利亚籍,目前又忙碌地穿梭于纽约、巴黎、香港和北京等都市之间。她说,要将中国最好的东西和世界最好的东西揉合起来,即中国风与世界味,把它们都做进时装中去。以经营“中国意念”而誉满全球的张天爱旗开得胜,到目前为止,她已在上海和北京各开了一家“天爱”服装专卖店。她说,把中国人最好的东西做给全世界人欣赏观看,这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形象设计行业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