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设计这八年1为什么要转专业

八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模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八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模1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这八年 1- 7
我的图书馆
我这八年 1- 7
自序:我为什么写《我这八年》
自从《我的路》发表以后我就不动笔了。一来我的专业是拍电影,写作并不是我的本行;二来这八年来马不停蹄、披星戴月的拍摄已使我无暇顾及其他。而更主要的是,我绝没有想到,区区三万字的《我的路》,会引起那么大的麻烦,其效应超过了我的任何一部电影,完全违背了当初我写《我的路》的初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想到我从影以来已惹出那么多的轩然大波,不停地使我成为众矢之的,真是不想、也绝不敢再惹什么事了。
可是,从1983年《我的路》出版到现在,已有整整八年了。八年来,我虽然没有再提笔写一个字,可是我的生活及事业动荡却没有停息过。谣言此起彼伏,社会上流传着一串一串不重样的传闻。从最初什么我挖丈夫的眼珠、谋杀亲夫、盗卖黄金、卖奖杯,到逃跑到台湾、出卖国家机密;和每一个我所合作的导演睡觉、生活作风不正派;偷税漏税,从十七万到一百多万,贪污公款;离婚,给对方赔偿费八十万;打观众、同记者吵架、借钱二十万给北影发工资;最新的还有我拍黄色录像、片头居然还有我的讲解,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等等等等……。这么多别出心裁的“创造”,简直可以编纂出厚厚的一本书。
毕竟,我从影已有十六年了。同十六年前那个黄毛丫头相比,我已老练多了。回想起当初写《我的路》的初衷,本是受不了流言蜚语的压力,想通过写《我的路》表白一番以后,可以清清白白地去自杀,真是幼稚可笑得很。十几年大风大浪的锻炼,使我已具备了老人的淡泊与胸怀。想想过去,我几乎天天、时时、处处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解,面对那强大的谣言冲击波,我显得多么无能为力,多么脆弱,多么不自信,多么经不得风吹雨打。而今我看到或听到无论多么骇人听闻的谣言,我都会一笑置之。有时,我还会和朋友们评价这些谣言水平的高低,评出一、二、三名。有时候,我还会和大家一起添油加醋,将这些故事加以发展,从中甚至得到一些无可奈何的快乐。我们还做过这样的试验:我和朋友们给自己编了一个新的、莫须有的故事,当然是十分可笑、站不住脚的,然后让朋友们四处去说。过不了多久,这个故事就会比我们的“原版”又丰富了许多、似乎“真实性”也强了许多被传了回来。
前年,我在影片《大太监李连英》中扮演63—74岁的慈禧,这是我演的第四个慈禧。在我的三十部影片中,慈禧我演了四个,王熙凤我拍了八集。在《大太监李连英》中,我把慈禧演死了。在对慈禧多年的研究中,我几乎看遍了有关她的全部资料。我越来越觉得,“慈禧”绝不是人们传说的那样的人,那个如幽灵般专做坏事心狠手辣的女人,不然,她怎么能坐天下四十七年?可是,现在要为她正名已经不可能,而且也太晚了。她的恶劣形象在人们头脑中已是根深蒂固,而所有的资料几乎都是一边倒;另一面的材料是那样的稀少,那样的不全面,那样的支离破碎。如果你把慈禧演得不凶狠、不残暴、不阴险、不毒辣,人们就会认为那不是慈禧。
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不写文章了?”我说:“没意思。写那玩意儿干吗?惹麻烦。”可是那位朋友说:“你现在麻烦还少吗?报纸上又在说你打观众呢。”我说:“打观众就打观众吧。谣言是辟不完的。”朋友说:“如果你不写,黑就成其为黑,因为广大观众是无法真正了解你的,你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跟人表白啊。至少,将来等你死了以后,子孙后代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嘛。”简直像英格丽·褒曼的孩子们对她说的话一样。我联想到我扮演的慈禧,还有我多年研究的赛金花,以及这个那个历史人物,觉得这位朋友说的话不无道理。
这些年,在世界各地跑得多了,对世界电影的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当然在世界各国只要当明星都一样,总是有许多的绯闻困扰。可是,其它国家的观众注意力比较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和指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于是谣言的分布就比较平均。今天是你杀了人,明天就是他生了私生子,后天又是另一个贩毒,等等等等。这样一来,明星们就会觉得无所谓,因为“大哥别说二哥,大家都差不多”。况且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奇不有,谣言也好,绯、闻也好,杀伤力不算大,甚至还会提高演员的知名度。观众也不会因为他做了别的事而丧失对他的喜爱,他们会觉得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他们去电影院是来看一个演员的演技的,不是来看他怎么生活的。如果这位演员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恰恰会使观众对他更好奇。在西方,很多演员为了影片的上座率,甚至会制造一些新闻,以期成为观众注目的中心。
然而,许多事实说明,在我们这里,谣言起的坏作用是不可小视的。这使我不得不再次重视它。我的朋友说得对。看来,我只有再一次动笔了。不管别人信不信我,至少我也算是一面之词吧。信则信,不信则罢。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众,也没有什么不好。
当然,我写《我这八年》,不单单是为了辟谣,或者说主要不是为了辟谣。而是想通过《我这八年》的写作和出版,同广大关心我、爱护我的同行和观众谈心,向他们汇报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谈谈当好电影演员的体会,共同切磋提高电影艺术。我愿意再一次敞开我的心怀,同广大的朋友们谈思想、谈抱负、谈人生、谈我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我。
让我再说一遍《我的路》里曾说过的话:“瞧,这是我的心和我的手,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刘晓庆1992年4月于北京-
我拍《风华绝代》1、法国探亲归来
1990年8月16日,我陪母亲去法国探亲。1991年6月4日,我回到了北京。历时整整9个月。
6月5日,第一部由大陆演员主演的台湾4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风华绝代》,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新乐章奏响了序曲。
《风华绝代》是我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在此以前,我对拍电影的兴趣直比电视要大得多,所以婉言谢绝过很多海内外电视剧组的邀请。一个时期以来,我感觉仿佛全台湾的电影电视公司都在找我。他们纷纷专程到北京,同我洽谈关于拍摄台湾的电影、电视、广告、登台演唱等等事宜。当时,一来我有三个官司在身,实在没有心思做别的事;二来我的日程都已排满,根本没有空余时间,何况去台湾拍戏或拍台湾的戏在我看来还是天方夜谭,目前只是一种梦想;再者,对于我来说,进入台湾市场与拍大陆电影也是一样,似乎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千里迢迢地去台湾拍戏。
我毫不动摇地拒绝各种广告及电视剧的拍摄,电影圈内对我这一秉性均已熟知。后来我把一切事务交给我的一位朋友去代理,而我躲起来专心致力于我的险象环生的官司上面去了。台湾的公司为了请到我,费尽各种心机。有一家台湾公司居然一前一后送了黑的、白的两条名贵绝妙的小狗作为“大使”,偷渡到北京给我,而我还是一只“白眼狼”,在欣喜之余仍不丢掉原则。
直到有一天,是两年前的一天,电影《红楼梦》的制片主任林永刚开玩笑地告诉我:“有一位台湾中华电视公司的罗小鹏先生要请你拍电视剧,拐了很多弯儿找到我。我一听就告诉他你是从不拍电视剧的,替你拒绝了。”其实我听这样的事情已经听得耳朵快出茧子了,可当时不知怎么鬼使神差,我说:“怎么不拍?剧本好我就拍,让他们拿剧本来。”当然,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
2、夜晚谈戏到凌晨
不久,我收到了《风华绝代》的故事大纲。各种电视剧的故事大纲我的手里已有了好多本,一看见那长达40页的纸上布满的密密麻麻的字,我就头疼起来。我顺手拿起一页,随便地浏览了一下,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看了几行之后,我竟被吸引住了,不知不觉间,我已把40集大纲全部看完,令我惊讶的是,我居然激动不已。
我拍电影已不是一朝一夕了,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生活里,我本已看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经受过了生离死别。我自认我的心已变得麻木,要感动自己十分困难。当合上剧本以后,静下心来思考了至少30分钟,我要弄清楚究竟是故事确实感人,还是由于这几年的不顺利,我的心变得脆弱了?
我对剧本的感受很快传到了台湾,罗小鹏立即作出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风华绝代》前5集完整的台词剧本由他本人亲自带到北京,同我洽谈详细的确定拍片的事宜。对于前5集《风华绝代》的剧本,尽管我在看之前就提醒自己尽量保持自己内心的冷漠,可是仍然一气呵成将它们看完,而意犹未尽时天已大亮了。
第二天,罗小鹏趁热打铁,请了《风华绝代》的制作人、故事题材的构想者、将来此片的导演宗华先生专程到北京,为我详细讲述《风华绝代》的故事。我一眼就看出来宗华是一位热爱艺术、执著追求的人,他用了极大的热情讲述他的《风华绝代》,一直讲到凌晨四时。他扮演戏里的每一个角色,手舞足蹈,充满了激情,大家都忘了我已两夜未合眼,而白天还拍了一天的戏,刚刚从摄影棚里出来。我们都深深地被电视剧里将展现的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以及主人公春泥传奇的身世,她的独特个性和风采深深吸引住了。
就在那一天,我和台湾中华电视公司代表罗小鹏先生签署了共同拍摄此片、我同意在《风华绝代》里扮演春泥的意向书。
《风华绝代》是宗华在10年前就精心构想的一部电视剧,由于跨度大,变化多,背景复杂,投资巨大,华视迟迟下不了拍摄的决心。而更主要的是,他们一直找寻不到满意的、可以扮演春泥的女演员。每一年华视都会将这个心爱的故事拿出来讨论,每一年都由于没有能够一致同意通过的女演员担纲主演而搁置下来。以至于有一天,华视公司的一位职员在办公室里突然说:“我看只有请刘晓庆来演了!”大家一起鼓掌,大笑,当然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3、荧屏角逐惊心动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是这样无巧不成书。现在,我和华视居然签署了拍摄《风华绝代》的意向书,这在昨天还是不可思议的事。对华视来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了。
台湾一共有三家电视台,一个是中国电视台,简称“中视”;一个是中华电视台,简称“华视”。还有一个是台湾电视台,简称“台视”。台湾的电影业生意惨淡,每况愈下,于是三家电视台成为台湾观众的宠儿,万众瞩目的中心。三家电视台都有一个“八点档”节目,播放大型的电视连续剧,一般都不少于40集。每天晚上八点播出,一个星期播五天,星期六、星期日停播,播别的节目。三家电视台竞争异常激烈,而竞争的主要战场就是“八点档”电视连续剧。当电视连续剧播出时,三家电视台每天都会测试收视率,如果一家电视台的收视率第一,广告商就会趋之若骛,蜂拥而来,电视台就会大赚其钱,老总、职员脸上都会神采奕奕,制作人和演员会欣喜若狂,有功劳的公司职员会提职或是得到巨额奖金,而主演及导演更会红遍台湾,片酬成倍地上涨。如果收视率低,不仅电视台赔钱,还会受到其它电视台的奚落、嘲讽,制作人及电视台职员的脸色会如丧考妣,负责这部电视剧的职员会被撤职,导演及演员立即会门前冷落车马稀。在台湾,一部电视剧的成败往往决定制作人、导演、编剧、演员一生的命运及前途。所以,当新的电视剧上演,在胜负未知时,那种惊心动魄等待测试结果的场面可想而知。
于是,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商业角逐促使三家电视台绞尽脑汁,别出心裁。在台湾演员几乎都成为熟面孔,电视台认为他们的号召力已逐渐丧失的时候,他们的视线转向了香港。
4、屏障重重难成行
大量的香港演员涌进了台湾,他们巨额的片酬震惊了台湾电视界,同时也以新的面孔、新的表演方式征服了台湾观众。在无数次的新陈代谢之后,毕竟有限的香港演员也被台湾观众看腻了,就想到了人才济济、幅员广大的大陆演员队伍。
多年以来,虽然大陆同台湾一直不能对话,台湾的电影院也从来不允许放映大陆电影,可是,台湾的地下录影带却由于这种情况生意兴隆。在那里,几乎可以看到所有的大陆电影。而台湾观众对祖国思念及向往的中国心使得他们对大陆电影及电影界兴趣浓厚,关心喜爱备至-
在流入台湾的大陆电影中,最多的就是我的电影。尤其是《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还有《芙蓉镇》、《原野》等片,在台湾观众心目中引起的震动是特别的。他们除了看录影带,很多台湾人专程飞到美国、香港、日本去看这些电影。在《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中,他们看到了雄伟的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北海,看到了他们向往已久的北京风貌,同时也看到了我。在《芙蓉镇》、《原野》中,他们看到了中国南方北方的不同景色,看到了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村镇、乡土风光,在勾起他们缠绵徘恻的思乡情怀中,他们又看到了我。当然,他们还看到了《春桃》、《一代妖后》、《大太监李莲英》、《红楼梦》以及其它我的电影。另外,我写的自传《我的路》也在台湾最大的报纸上连载,得到巨大的反响。
于是,除了我的演技之外,单从对台湾观众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来讲,电视台都会认为我是海峡两岸第一次合作担纲主演的最佳人选。在三个电视台长期以来的激烈争夺中,由于《风华绝代》的动人故事,我选择了华视。
可是,40年的隔离要打通又谈何容易?在此以前,台湾当局有明文规定,大陆职业演员如果参加台湾的电影或电视拍摄,在影片里出镜不得超过9分钟。另外,如果是大陆出生的演员,要拍摄台湾的电影或电视,必须持有第三国护照,也就是外国护照,并且要在大陆之外居住五年以上。而且,还不得是中###员或共青团员。40年来,真正来自大陆的演员担纲主演电视剧还从来没有过。何况我还是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在台湾当局看来是“中共高级干部”,所以事情变得更复杂而困难重重。
5、漩涡中安之若素
其时我已在法国巴黎,我的探亲假是三个月满期,我向国内写了报告,申请去台拍戏,我的申请很快得到了答复。国务院对台办公室委托中国驻法国蔡大使通知我,鉴于我的特殊情况,破例同意我直接从巴黎直飞台北拍戏,不必回国重新办手续。此时华视正在积极地同台湾新闻局交涉,沟通办理我去台湾拍戏的一切问题。而我既没有第三国护照,又没有在海外居住五年,全世界都知道我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职演员,我将在片中出镜不是9分钟而是不少于9个小时。另外,我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我没有一条符合台湾当局的要求,华视的申请当然不会得到批准。《风华绝代》这部电视片的拍摄变得太不单纯了。
我只得在巴黎等待去台湾。为了促成《风华绝代》的拍摄,我背负着国内各种覆盖面极广的“刘晓庆跑了,她叛逃到台湾去了”等等流言蜚语,坚持留在法国。
我暂时去不了台湾的新闻立刻遍布全世界华人报纸的重要版面,《风华绝代》的拍摄成了尽人皆知的事件。究竟我能否去台湾拍戏更是台湾报纸每天讨论的话题,台湾的舆论简直翻了天。以柯俊雄为首的台湾演员工会在这巨大的浪潮中奋起,强烈反对以我为先锋的大陆演员进入台湾市场,他们呼吁要保护台湾演员的合法权益。
我成了新闻人物。我成了统战与反统战的焦点。我的艺术创作同政治如此息息相关,我处在漩涡的中心。在这错综复杂的状况面前我只能安之若素。我保持我平静的心态,照样去卢浮宫,照样去电影院,照样在巴黎的咖啡店悠闲自得地观赏来去匆匆的行人,照样去十三区中国城购货,照样精心制作我的中国菜。
6、爆竹声中的孤独
终于,我不耐烦了。在6个月之后,我突然对法国的一切丧失了兴趣。我对台湾当局这种磨磨蹭蹭的做法起了反感。我不喜欢一部电视剧的拍摄笼罩着如此浓厚的政治色彩,台湾对我入台拍戏如临大敌的态度也使我很不舒服,一种强烈的思乡情绪充满了我的全身。我想回中国。我要回中国。我决定回中国。
我发了传真给华视,大意是说谢谢他们的盛情邀请及锲而不舍的努力。我表示既然不能去台湾拍戏,那我就不拍《风华绝代》了,好在来日方长,我们后会有期。另外,我告诉了他们我回北京的日程。
我的传真在华视当然是炸了锅。两年多的辛苦要付之东流,华视上下无不急得焦头烂额。在开了几次重大的会议之后,华视做出了决定:迁就刘晓庆,全队人马拉到北京去拍!
就这样,6月5日,也就是我回北京的第二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风华绝代》电视连续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场地外景,也就是我们电影《红楼梦》的大观园开拍了。所有来自台湾的工作人员、导演、演员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大陆为了《风华绝代》的拍摄停留7个月。他们要在北京度过夏天、秋天和冬天。在开机仪式上,罗小鹏热泪盈眶,华视的总经理张永祥激动不已,他握着我的手说:“我们终于请到刘晓庆了!”
在鞭炮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我拿着点燃的线香,双手将它举过头顶,像台湾电视界的同仁一样,深深鞠躬,叩拜四方,把线香虔诚地插在香炉上。在大家互相祝贺、川流不息的人群当中,我的心平静而新奇,在我不短的电影生涯当中,我从没有举行过开机仪式,我新奇这次开拍的特别,我静静地站在来自台湾的工作人员及演员中间,在这惊天动地的喧闹声中竟突然感觉孤独。
张永祥先生和罗小鹏先生从人群中挤过来,要同我合影。当我们三双手紧握在一起时,张永祥先生说:“海峡两岸统一的时候,我们都是有功之臣。”我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肯定的激情。这一天一定会有。我早知道它一定会到来。如果说中美关系的缓和是由于中国乒乓球队的话,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我希望自己成为敲门砖,我一直有这样的使命感。
7、为绝代风华干杯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6个月过去了。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风华绝代》还有一个月就全部拍摄完毕了。我扮演的春泥两个月前还风华绝代,如今年华已逝,马上要死在日本鬼子的枪口下。她已从美国回来,见过了慈禧,当过了红遍上海滩的歌星,现在洗尽铅华,正在孤儿院教书。她爱上了表哥,却又分离,带着对表哥的思念嫁给了军阀之子少帅,可少帅又不幸身亡。她一生都没有美满的爱情。我进入春泥的思想和命运,情绪大起大落。我们摄制组全体随着剧情的发展,从清朝走到了民国。同6个月前的巨大区别是,除了我之外,有一大批优秀的大陆演员加入了我们电视剧摄制组的行列。他们经过了良好的专业训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在《风华绝代》中的出色而精彩动人的表演,为这部大型电视剧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来自大陆、台湾的艺术家在《风华绝代》里大会师,我们即将完成的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海峡两岸合拍片。
不久的将来,《风华绝代》就要在大陆、香港、台湾播放了,全世界的华人都会看到它。他们在看到我的同时,会看到一大批更优秀的中国大陆演员,而海外观众会意识到他们只是大陆前仆后继、源源不绝、具有世界一流表演水平的精英队伍的代表。
我这个介绍人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希望我的“红娘”角色很出色。千秋功罪,自有人去评说。我只问耕耘,不问结果。我只知道,我、我们,还有华视,共同开创了台湾电视史上海峡两岸艺术家共同携手的先河。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为空前的《风华绝代》的绝代风华干杯吧!-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890人关注)
&(1179人关注)
&(1433人关注)
&(828人关注)
&(24人关注)上传格式限:gif, jpg, jpeg, png / 最大500Kb
视频地址限:优酷网 / 土豆网 / 56网 / 酷6网 / 搜狐视频 / 乐视网 / 腾讯视频 / wistia
上传格式限:rar, zip, doc, xls, ppt, pdf, docx, xlsx, pptx, pdfx, mp3 / 最大300Mb
提问于 07:51:00
微信扫一扫
美国高中-申请主力群2()
美国高中-在读家长群()
美国大学-申请主力群()
美国高中学生群()
高申预备群()
美国高中-申请主力群2()
美国大学申请学术家长()
FS申高交流群1
FS申高交流群2
FS申高交流群3
FS申高交流群4
FS申高交流群5
FS申高交流群6
FS申本交流群1
FS申本交流群2
FS18fall家长群
FS19fall家长群
FS美高低龄家长群
加小助手为好友
关注FS公众号
客服电话:010-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