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 是什么意思

佛法无边是什么意思?
佛法无边是什么意思?
佛法无边是什么意思?
佛法,通俗地说就是佛祖认识生命本身,认识宇宙物质本源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人类的两大认识观:唯心和唯物。但是这也是人类受自身的局限容易走极端,要么唯心、要么唯物。有人把佛法也归为唯心,其实佛祖不这么认为。佛祖所掌握的、所发现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是既不偏于唯心,也不偏于唯物的心物一元的中道如实观。如实观察事物、如实认识生命自身。这是佛法的殊胜之处,独特之处,也就是佛法最直接、最有效认识生命实相的一个。
所谓佛法无边就是以前我们曾很熟悉的一句话:佛法力量之大。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佛法做不到的。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佛子。若诸菩萨。行此十法。是则名为住不放逸。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不放逸。得十种清净。何者为十。一者如说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于深定。不沈不举。四者乐求佛法。无有懈息。五者随所闻法。如理观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禅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无有高下。八者于诸众生。上中下类。心无障碍。犹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见众生。乃至一发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犹如和尚。十者于授戒和尚。及阿阇梨。一切菩萨。诸善知识。法师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养。佛子。是名菩萨。住不放逸。十种清净。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不放逸。发大精进。起于正念。生胜欲乐。所行不息。于一切法。心无依处。于甚深法。能勤修习。入无诤门。增广大心。佛法无边。能顺了知。令诸如来。皆悉欢喜。佛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能令一切诸佛欢喜。何等为十。一者精进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于诸利养。无有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虚空。   又《华严经》: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无尽法。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发十种无边心。何等为十。所谓发度脱一切众生无边心。发承事一切诸佛无边心。发供养一切诸佛无边心。发普见一切诸佛无边心。发受持一切佛法。不忘失无边心。发示现一切佛。无量神变无边心。发为得佛力故。不舍一切菩提行无边心。发普入一切智。微细境界。说一切佛法无边心。发普入佛不思议广大境界无边心。发于佛辩才。起深志乐。领受诸佛法无边心。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告阿难言。奇哉希有诸佛如来。具足深知生死往来。忆识生处亲戚眷属。善知烦恼诸恶过患。具足相好具足行舍。大舍意念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具足六通到于彼岸。若慈大慈若悲大悲。若喜大喜若舍大舍。最胜无伦到于彼岸。威仪神通一切诸法。最胜无碍到于彼岸。若处非处示导诸方。利益最胜到于彼岸。及舍摩他毗婆舍那。最胜无比到于彼岸。一切禅定解脱三昧三摩跋提。最胜无上亦到彼岸。无贪无嗔无痴无慢。无惛无过无有慢慢。无惑无恚。度脱五道四毗舍罗(此或言施戒法世间皆无悭义)众生善根业报论议。最胜无等到于彼岸。一切众生戒聚不断。不漏不浊无杂无言。慧明清净勇猛殊胜。沙门婆罗门人天魔梵。一切世间之大法主。无一众生能测如来戒定之分如毛发许。更无有人能超过者。长老当知。应如是观。我能究尽虚空边际。不能度量诸佛世尊戒定智慧解脱知见。所以者何以无边故。如来戒定神通诸法。非是浅识之所思议。深不可测无能穷者。时不空见。即说偈言
世尊生死尽 住胎难思议   法性以为母 不可得为比   具足善功德 世间无能及   身相三十二 八十种妙好   世间叵思议 摄取诸善业   妙哉人中尊 具足善超出   若舍及大舍 烦恼心解脱   方便诸胜业 满足无与等   具足戒定智 解脱知见分   诸佛法无边  六通到彼岸   如来具慈悲 喜舍诸行处   能解众生缚 拔济种种苦   诸佛深智聚 不可得思议   威仪无等比 神通到彼岸   无诸烦恼行 善解于真谛   若处及非处 利益悉具足   定解脱如此 不可得思议   善解舍摩他 毗婆舍那等   已到世所无 永离诸恶心   善学定解脱 除灭愚痴患   净戒不断绝 不漏亦不浊   善学戒无失 勇健明哲人   无有一众生 而怀疑谤心   沙门婆罗门 人天及魔梵   心信不怀疑 常善学清净   我能知虚空 四方广大相   不能测勇猛 无上清净戒   能以一气吹 海水令枯涸   不能测如来 清净法明戒   能以一气吹 须弥令碎尽   大小转轮山 亦复成粉尘   不能测如来 净戒之崖际   虽复历劫数 不能得其量 
我无奈了。。。。。。。。。
简单点就是说佛法包罗万象无所不能,无欲无求,却是天下最为广阔的一切事物的代名词。主要是告诉你:信佛吧,佛是天下大能,无所不能,你跟着我信佛就能到达极乐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你的掌控之下。这就是所谓的无边。佛法嘛,当然需要信佛才行的。
可以从智、悲两方面来解释:一、佛陀证得了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他所宣讲的佛法也无所不包,尽所有智指对宇宙人生横向的、广阔的认知,如所有智指对宇宙人生纵向的、甚深的认知,所以叫做“智慧无边”;二、佛陀和他的追随者们悲心广大,已入道者使之圆满,未入道者使之入道,有偏见暂时不能入道者,也先与他结下缘分,乃至十恶不赦、堕落恶趣的众生,佛菩萨也没有一刹那放弃他们,所以叫做“悲心无边”。智悲双运,才是圆满佛法,所以叫做“佛法无边”。
指自然的博大与世界的未知的数无穷尽的意思。佛,意思是指,探究未知思考未知并,有所成果的人。成果,就是指,修得正果。果,就是,有一定成就的人。就相当于教授。学者那样有一定成绩的人。但是,现实中,不能这么说。因为,有些所谓得道的那些人,他们所悟出的,是远远高于我们所了解的那些教授学者懂的深解的透的。
所以有人说,宗教的一切,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无一法不是佛法。
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都在说“佛法无边”,很多人都在想“佛法无边”,很多人都在问“佛法无边是什么意思”。
“佛法无边”的意思可以从“佛”、“法”、“边”三个角度来看。
佛(梵文天城体:बुद्ध),意思是脱离了轮回的、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佛的概念最开始以佛教为载体自西域传入中土,而西域语言众多,所以在汉语里有种种不同的音译名,常见的译名有佛、浮陀、休屠、浮屠、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多、部陀、毋陀、没驮、沸驮、步他、复豆、佛图、物他、馞陀、没陀等。
但现代通常所称的佛陀,系指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佛教与耆那教都以“佛陀”这个称号来尊崇他们的创始者;尽管也用这个称号来称呼其他真正解脱的人。汉语民间又将佛称为佛祖。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佛”字。第一、佛教的创始人,佛祖。第二、与佛教相关的。
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面看“法”字。第一、事物。第二、教义。这个相对比较清晰。
关于这个“边”字,很多人都只看到一个“边”。如果只有一个边,又怎么会无边呢?
我早年曾积极参加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等学者教授为执教导师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并获得毕业证书。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延续、发展的文化。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在改朝换代,每每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但文化一直是在延续的。每一个朝代都可以看到前朝的影子,但总不是前朝的克隆。如果不能看到中国文化的这一个特点,就不能回答什么是“佛法无边”的问题。
传统的中国学者考究经典,发现了“佛法无边”出现的经典名录,却发现经典没有给出解释。西方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很多佛典是中国伪造的,made in China。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忘了谁写的,内容是说《心经》是中国伪造的,现存心经梵文版本是唐玄奘由中文翻译过去的。写出这样文章的学者真是迷途的羔羊,愿真主保佑他早日找到正确的道路。
梵语在世界上早就灭绝了,佛教在印度早已经消亡了。虽然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武灭佛”,但佛教在中国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五印度不见(“见”字最好换成“再”,注意不是“在”)了,西域不见了。佛教自然变化了、发展了。这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几百年前佛教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了。
所谓“无边”首先是一种“虚心”,一种包容,一种对diversity的认可。佛教不认为佛陀是独一无二的,大乘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众生(动物)不论信佛与否,将来都有悟道成佛的可能,因为佛教阐明:佛陀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在本质上,佛性一律平等。在上座部佛教中,承认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如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之过去七佛、未来佛弥勒菩萨,《大史》记载有二十五佛。大乘佛教则进一步认为在他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佛——“十方世界诸佛”,例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等等。有过去庄严劫千佛,亦有将于现在贤劫陆续成佛的千佛。如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所说:“在现有历史的记载中,虽然只有释迦一人是佛,可是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未来的久远以后,这个世界仍将有佛出生,现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佛的存在。
所谓“无边”也是一种“眼界”。不是佛法一望无边,一望无边的是佛法,是佛法一望无边。佛教不认为佛陀是万能的,因为无无不能,所以无所不能。
因为佛法包罗万象,其大无外,包含一切事物的本质,和我们的阴阳论,太极论,五行论,是一样的,真如易经所说;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百度百科解释:佛法无边是佛教用语,菩萨念佛三昧经赞如来功德品,诸佛法无边,六通到彼岸!
个人解释:佛法无边是指佛法威力无穷,法力无边。主要强调佛法的牛叉的,重点在佛法的效果。与无边佛法有所区别,无边佛法是强调佛法的。总而言之,佛法无边就是说佛法最牛叉!
佛法无边——佛法具有最高广大智慧,无所不能。
意思是不要心外求法,就是说,佛法是心法,一切修行从心起,如果不修心而只是形式主义,那纵然懂得很多佛法也没用,必须从心来下手,但虽然修心,外界的事相也不可荒废,不能借口说修心就吃肉破戒,那样是修的魔道去了,应当内外双修,并行不悖。
是放下一切。回到本身。一切法不可解。说必不正。本无。不可说,无解。
回头是岸——因众生迷失本性,面对红尘,执假为真,不能觉悟,所以应放下执着,返回自己的清净本性也就是佛性,这样才能摆脱痛苦,脱离轮回。
一个人看的东西多了,就会发现一些生活的智慧,智慧积累的多了,自然就会不断反思,从中悟出自己的智慧,所谓的佛法无边,就是指万物相通,哲理相似,一通百通...当然,这有点夸张了..
&金刚经&里面有一句话,那就是“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明佛法。”
佛法是用来利益众生的,利益众生的方法有穷尽的时候吗?
这是佛法没有边的一个方面。
我所讲的,只是一个浅略的看法。
等你真的接触了佛法,获得了其中的利益,自然会明白其中深刻的含义。
真的接触了佛法,你会明白,他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破迷开悟,让自己的人生更美好的。
就好像良医给病人治病一样,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症状就给开不同的药方,目的就是使病人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疾病产生的原因与症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治病的药方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佛所说法都是应病与药,众生身心有什么疾病,佛陀就给出相应的药方,因为众生身心的疾病是无量无边的,所以佛法也是无量无边的。
佛说一切法,为度无量众,众生无穷尽,佛法无有边!佛法无边是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求翻译:佛法无边,普度众生是什么意思?
佛法无边,普度众生
问题补充:
Buddhism boundless, all living beings
all living beings, infinite dharma
Buddhist doctrine boundless, brings salvation to all living things
Dharma boundless, Purdue sentient beings
The powers of Buddha are unlimited, release all living creature from sufferings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念珠对于念佛的意思是什么?
珠者,菩提珠也。亦即:菩提心,是也。
菩提珠者,自我本性也。
珠圆者,性圆、心圆也,亦即圆觉也。
珠连珠者,念念即佛也。
珠中一孔者,空其人心也,人心空,则佛心生,
佛心生者,是为明心见性。
孔中一线者,常生一直心也。
线成一环者,永远接连而不断,以至于千万亿劫而不断也。
珠珠相连而不断者,善念接善念,菩提连菩提,圆觉连圆觉而不断也。
能如此者,则可以成佛矣。&&&&&&&&&&&&&&&&&&&&&&&&&&&&&&&&&&&&&&&&&&&&&&&&&&&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
《木木患子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
《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珈念珠经》
《文殊仪轨经》
《陀罗尼集经》
《文殊仪轨经》
《校量数珠功德经》
从上面所列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l)信心, (2)念心,
(3)精进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护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l)初发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贵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顶住。
(1)欢喜行, (2)饶益行,
(3)无恙恨行,(4)无尽行,
(5)离痴乱行,(6)善现行,
(7)无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实行。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
(l)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指见道以前,现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
(l)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已见上文,兹不赘述。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指:(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身证者,(6)家家者,(7)一间者,(8)预流向者,(9)预流果者,(l0)一来向者,(l1)一来果者,(12)不还向者,(l3)不还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无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无学指:(l)退法,(2)思法,(3)护法,(4)安住法,(5)堪达法,(6)不动法,(7)不退法,(8)慧解脱,(9)俱解脱。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l)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是为无畏。
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是为无畏。
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为无畏。
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
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是为无畏。
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是为无畏。
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是为无畏。
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是为无畏。
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为无畏。
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嗔恚,是为无畏。
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是为无畏。
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为无畏。
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为无畏。
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