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自有资金钱是不是自有资金

我的私募基金投资经历:用400万换来的教训与收获
来源:界面
作者:挖财早知道
  最近临近年底,琐事不多,所以把2015年的一些投资简单做下梳理,这里主要谈谈。
  因为我在2015年主要做的基金,但挖财社区好象只有一个基金板块,所以发到这里吧。
  虽然我开户是在09年,已有七八年,但我自己几乎没正儿八经炒过股票,09年小牛市时,投过十万块钱然后最终被套,扔在里面六年才算解套。期间也买过一些基金,但加起来也不到10万,具体收益也早已经忘记。
  因为知道股市水深,自己太菜,所以在2015年之前,我的大部分投资都是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P2P之类的。
  上篇:入市
  2014年10月份后,牛市来临,当时我对象买的(行情600030,)很快就从12元一路发飙,到12月份就突破了30。当时看着这么火爆,加上信托收益日益走低,好的项目越来越少,P2P也是一地鸡毛,天天爆雷,放眼看去,钱实在无处可去。我决定进入股市试试,但我之前炒股的资金都不大,也就10万20万的级别,没有相对大点的资金操盘经验,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买基金吧。
  但公募基金盘子都很大,而且有着较高的仓位比例限制,一般都要在8成以上,且不提取超额业绩报酬,单这三个因素就决定了公募在风险控制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虽然行情好的时候涨得快,但一旦行情转坏,跌起来同样也快。
  而私募基金盘子都比较小,最大的也就百十亿,大部分也就十几亿到几十亿的水品,甚至几亿的也有。而且仓位没限制,可以空仓,也可以满仓;并且管理人是靠拿创新高业绩的20%提成作为报酬。从这三个方面看,私募风险控制理论上肯定是要比公募小的。
  不过私募也有个坏处,就是有封闭期,一般都是半年,半年内不能赎回,这个相对公募来说,是个大缺点,公募可以见好就收,如果不是很贪婪的话,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赚一把就跑,但私募必须得持有至少半年。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决定还是投资私募,但要投资稳健型的私募,也就是那些净值回撤小的。当时大盘点位不高,而且牛市刚刚启动不久,感觉行情不会那么快结束,至少半年内问题不会很大。
  既然决定了,就开始做功课,因为之前并没有深入研究过私募基金,只是简单了解过。简单做了一周功课,开始选产品,在市面上多如牛毛的产品中,最终选择了R基金(用字母代替,免得有广告嫌疑),该产品成立时间有两年,但规模一直不大,也就七八只产品,净值增长很稳健,最重要的是,产品走势很一致。
  关于产品走势一致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私募公司会搞一两只明星产品,用自有资金投入,因为盘子不大,可以通过重仓创业板之类的,把业绩做得很逆天,然后吸引人去投资他们别的新产品。但新产品根本不是投向他们的明星产品,所以旗下产品业绩分化会严重,比如那个SX,明星产品年化百分之二三百,但面向市场发售的其他产品业绩惨不忍睹,投资人买了后都大呼上当,悔不当初。
  选好了产品,随便找了家业内比较知名的第三方,在2014年底打款,收合同,签字,收回执,第一支私募就这么买入了。
  2015年开年之后,行情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春节,也是在3400点下方反复拉锯。因为私募不是每天公布净值,我买的那支半个月才公布一次,所以慢慢也就懒得关注了。
  行情在三月份开始启动,连续N连阳,市场人气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我决定趁着行情刚启动,再买入一支私募,这次选择的是一家比较老牌的D基金,之所以选他,无非也是冲着名气与老资格去的。
  进入4月份后,行情越来越火爆,我自己的股票账号里也陆续追加到了50万资金,老婆的账号里有10万资金,公募基金里有40万资金。总的在股市里的投入已经有300万,但因为我买的股票太过分散,且没有一只创业板的票,所以自己操盘的这部分资金收益很不理想。第一支私募R因为踏错了节奏,仓位也很低,净值增长同样微乎其微。
  到4月20日时,大盘已经从年初的3200点涨到了4200点,涨幅30%,但第一支私募才20%的涨幅,第二支私募成立一个月后也只有12%,全部跑输大盘,更不要说已经涨疯了的创业板。看着自己投入了这么多资金,但却连大盘都没跑赢,心里那种失落与着急,难以言说。楼下邻居,因为重仓创业板,90万的资金,当时已经接近翻倍,而那些从网上或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更是传奇,某某加杠杆赚了多少多少倍诸如此类的。
  那段时间,经常跟家人互相抱怨,早知道不如自己做了,或者早知道买哪只哪只产品了。我是自诩为超级理性冷静的人,但在那种财富的诱惑下,却也难再冷静下来。在心里抱怨自己怎么那么倒霉,连续买了两支产品,都没买对,面对着十年不遇的行情,眼睁睁看着却吃不到一块肉,充其量只能拣点残羹剩饭。
  人在极不冷静的情况下,总是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当时虽然还不至于失去理智,但判断力已经严重失常。因为当时有个念头总是挥之不去――我要再买一支私募,买支风格激进的,靠这一支翻身。跟老婆商量后,她虽有些许担心,但很快也被贪念覆盖。
  当时大盘已经4300点,但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在看多,看到6000点,7000点,甚至8000点,xx日报也发出了《4000点才是牛市起点的》的口号,反正当时那情形就是至少也得奔着6000点去。那个时候,融资盘的规模应该就很大了,但很少有人去提示融资盘的风险,反正我每天去翻阅股市有关的新闻和公众号的一些观点,几乎没看到过。而管理层的意思当然是慢牛,力挺证券市场。民间入市热情空前强烈,但凡有点钱的,都在跑步入市。
  第三支产品选得特别困难,很多产品的规模都已经很大了,后来在一个金融圈朋友的推荐下,选了一只当时在业内人士口碑尚佳的产品S。打款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还在犹豫要不要签合同,最后还是抱着侥幸心理签了。那只产品的确够激进,成立一个月就取得了32%的收益。
  就这样,我的总投入到达了400万,而这时,盛宴已经临近尾声,市场已经了悄悄的倒计时。
  在6月上旬,我曾做过一个简单统计,三只私募中,两支的收益接近40%,一支的收益是30%,我自己操盘的收益是35%,我对象的收益是80%,公募基金的收益是30%,如果当时能全部离场,总的收益大概是140万,收益率是35%。当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总收益率到达50%就离场,眼看目标越来越近,心中自是欣喜无比。
  下篇:崩盘
  日,端午节假期前两天,大盘崩了,两个交易日从4967跌倒4478,跌去了将近500点,重挫10%。我开始逐步减仓自己手中的股票和公募基金,再往后,就是在开始止损。
  因为私募都还处于封闭期,没法赎回,只能听天由命,随时关注着净值。最后买入的那支私募,只用了11个交易日,已经跌光了涨幅,净值破了1.00。万幸的是,,另外两只私募跌幅不大,其中一只因为即使做了清仓,净值基本没受影响。
  6月底的时候,我自己操盘的资金基本已经全撤了出来,保住了部分收益,但在伟大的7月1日,又进去抄底,然后在后面几天,把前面保住的收益又亏了进去。当时自己还算跑得快,看着收益没了,就果断撤了。一朋友4900点本来撤光了,结果7月1日全仓杀回,并且硬挺了几天,到7月8号已经濒临精神崩溃,终于在7月9日一早全部清掉,半年收益,一周时间亏掉了七八成。
  7月9日是最难忘的一天,那天一早,基本是开盘跌停,配资盘被排队强平,那情形,像极了排队被枪毙的场景,惨不忍睹。那时,我手中除了三支私募,已经基本没有了股票,那三支私募,最后一支已经亏了6万本金,另外两只还处于盈利状态,总的看情况还不算太糟,至少对我而言。
  当月,我最早购买的那只产品结束了漫长的封闭期,开放赎回,我提交了赎回申请,根据到账资金计算,获得了31%的收益。这支当时被我最不看好的,最后悔购买的,反而是最后表现最优秀的,成功躲过了暴跌,保住了胜利果实。
  而另外两只,一只早已破净,一只在顽强硬挺,但好景不长,8月份的第二波暴跌中,那只也直接破净,而且是亏损了9%的本金。而9月份,那只私募开放赎回,这时问题来了――赎不赎呢?赎了就认赔离场,不赎就可能会面临继续下跌,跌破0.9,0.8也不是没有可能。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赎回。
  未曾想到的是,后面几天因为家中有亲戚重病住院,跑了几天医院,又忙于手头的事,把赎回的事情忘了,当时着实懊恼了一番。
  可更没想到的是,没想到竟因此因祸得福,错过了9月的赎回,等来了10月的反弹。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赎回了该产品,到账收益15%。刚一赎回,大盘就开始新一轮的暴跌,直到今天,跌破了2800点。而那只产品,净值又跌回了0.9。
  至于那只最先破净的产品,开放期一到就被我赎回了,亏损8%。
  总结:
  就这样,截止到日,我赎回了所有的私募产品,总收益大概36万,收益率12%。从2014年年底买第一支私募开始计算,正好一年――这一年,经历了什么叫惊心动魄,什么叫黄粱一梦,最终大难不死,实属侥幸。
  而对于私募,经过这一年,也算看透了。私募界从来就没有股神,尤其是随着私募一哥徐翔的被抓,私募最后的裤衩也被扒光,原来即使有所谓的股神,也只是赵家人的白手套而已。不错,不管公募还是私募,每年都有业绩亮眼的产品涌现,就像前几年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之类的黑马。但在他们没涨起来之前,谁又能看到他们会涨呢?
  有个“随机冠军”的例子很有意思,是说哪怕找100个小学生来炒股,每人给他们10万元本金,一年之后,肯定也有收益翻倍,甚至翻几倍的“股神”出现。就像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只要他们成功了,就是神,他们当初做过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有句话说的很好――成功者的经历都是倒叙的,意思也大抵如是。
  正如我,虽然没在这轮行情中赚到什么钱,但起码做到了全身而退,而我的两个朋友,都亏损了40%以上。如果让我非得总结点运气之外的因素,无非也就是――谨慎。不碰创业板、不自己操盘、不死扛到底。
  离开股市后,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股市中,散户到底怎么才能赚钱,或者说,散户到底能不能赚钱。想来想去,也就想出了两个东西――时间、价格。
  散户想赚钱,只能在正确的时间买正确的股票,并且还得耐得住寂寞,比如12年买中小创,14年上半年买蓝筹。而正确的时间买了错误的股票,错误的时间买了正确的股票,都很难有所收获。更不要说在错误的时间买错误的股票,比如5000点时买中小创、或者中国神车。
  但可惜我们都不是神,什么时间是正确的时间,什么价格是正确的价格,太难判断。尤其是价格这个东西,你认为他已经不能再低了,可他就是专治不服,屡创新低,这个可以参见最近两年的大宗商品,比如石油,从120到50美元、再到40、30、跌破30,一次次刷新又一个新低。和中,很多几毛钱的股票,在我们中国散户看来,感觉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中国股市单价最便宜的股票,一般也还有两块钱呢。两块钱你认为他够低了,还能怎么跌,这种想法很多散户都有,包括我对象。2块跌倒1块2,跟200跌到120一样,都是下跌40%,再涨回2元,同样要上涨70%才可以。
  所以想判断正确的时间和价格,是不可能的,那剩下的办法,只有不停的试探,也就是――定投。每月都买一点,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我说的这个定投不是,当然,基金定投也是其中一种,但在我看来,不是最优方式。
  因为大部分基金都毫无责任心和风险意识,拿基民的钱去炒概念,炒创业板,博名声,至于基民的亏损,是没人在意的。去年的那些神票,(行情300431,)、(行情300380,)、全通神教,哪个不是公募抬轿子抬起来的。后来一路狂泻,受损失的还是跟风的基民而已,而且基金还要收申购费。
  说白了,不管公募还是私募,都是委托别人帮你赚钱,而大部分人,是拿别人的钱不当钱的。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作者ID:笑忘书剑和挖财社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赖振龙&RF13765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发现-好产品
盈利宝收益播报
七日年化收益盈活期是活期储蓄的12.37倍7x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
七日年化收益
是活期储蓄的28.44倍7天 14天 30天 60天 可选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10
风险最低Top10
最热销Top10
基金简称近3月涨幅费率交易
123.54%4折25.65%4折24.38%4折18.17%4折17.44%4折17.42%4折16.79%4折16.48%6折16.41%4折15.73%4折投资者必须知道的私募基金特征
来源:【赢家江恩】责任编辑:fanxiaonan添加时间: 09:41:34
  我们都知道私募基金是和公募基金相对立的两个概念,是指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私下向特定的投资人募集资金的一种集合投资,其基本的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契约型集合投资基金,另一种是公司性集合投资基金,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有3点:
  (1)私募基金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不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宣传,其参加者主要是通过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来源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者是直接认识基金管理者而加入的。
  (2)募集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但是进入的门槛却不低。对参与者的年收入和人数都具有严格的限制。
  (3)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其运作方式也会更加的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的回报机会也比较大。
  此外其基金发起人、管理人必须以自有资金投入到基金管理公司,而且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具有更多的优势:
  ①产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募集对象是少数特定人,其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通过组合的收益来满足客户的投资要求;
  ②更容易风格化
  由于私募基金的门槛比较高,(来源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所以投资者更具有理性,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理念的优势,从而获取长期的稳定超额利润。
  ③收益率更高
  具有高效的收益率,基金管理人需要尽职尽责,使得投资理念有了更加广阔的时间空间,提升了的收益率。
  以上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投资者必须知道的私募基金概况,如果您还想要了解更多的,请关注赢家财富网,我们会为您提供更加专业的知识讲解。
24小时热门评测文章
销售热线:8/热门推荐:
  你有没有想过,在众多投资理财产品中,为什么会钟爱资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的资金;往往是指相对于受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私募在中国是受严格限制的,因为私募很容易成为“非法集资”,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面向一般大众集资,资金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如果募集人数超过50人,并转移至个人账户,则定为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极严重经济犯罪,可判死刑,如浙江吴英、德隆唐万新、美国麦道夫。
  与封闭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
  私募基金较公募基金所具有的优势
  募集资金方式
  私募基金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公募基金,一般通过公开媒体做广告来招徕客户。而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的规定,私募募集机构不得通过公开媒介渠道推介私募基金,所以私募的参加者主要通过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基金管理者的形式加入。
  募集对象
  其次,在募集对象上,私募基金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根据《私募办法》,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因此,私募基金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投资目标,它更像为中产阶级投资者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
  信息披露方式
  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机制对私募管理者的约束
  此外,私募基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金发起人、管理人必须以自有资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从国际通行的做法来看,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 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管理者拥有的股份将首先被用来支付参与者,因此,私募基金的发起人、管理人与基金是一个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与生俱来的经理人利益约束弱化、激励机制不够等弊端。
  私募基金的自身优势分析
  产品更有针对性
  由于私募基金是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的,因此其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更有可能为客户度身定做投资服务产品,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资要求。
  更容易风格化
  由于私募基金的进入门槛较高,主要面对的投资者更有理性,双方的关系类似于合伙关系,使得基金管理层较少受到开放式基金那样的随时赎回困扰。基金管理人只有像巴菲特那样充分发挥自身理念的优势,才能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
  更高的收益率
  这是私募基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超越公募基金之处。由于基金管理人一致更加尽职尽责,有更好的空间实践投资理念,同时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投资收益率反而更高。
  以上就是私募基金相较于公募基金的优势所在,各位小伙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私募排排网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转公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