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的选择,我是应该去在新加坡当老师还是留在国内当老师

【毕业后】苟晓娟:我在新加坡当老师_师大门下_传送门
【毕业后】苟晓娟:我在新加坡当老师
文/苟晓娟(苟晓娟,20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教于新加坡某中学)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新加坡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干净的街道,有序的社会,“花园城市”的美誉让国人羡慕不已。其实我想国人对于新加坡的亲切感更来自于早期华侨的历史渊源,以及本地华人人口所占较大比重的关系,以至于当初要来到这里生活的时候,父母放心的认为,没事,那里大部分人也是“中国人”嘛!但对于现在已经在此生活了六年的我而言,回想当初父母的这句话,只能笑而不语了。
小国不寡民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它的小是众所周知的,面积七百余平方公里,如果你没有数字上的面积概念的话,和你熟悉的城市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单单西安市区的面积就有一千余平方公里。理性上讲,这是一个极其袖珍的地方,应该很容易就走到头,可是当你身处其中,却感觉不到她的狭小,好像处处有不同的景致,我搞了半天才觉得这得归功于它的街道。我曾生活的西安是典型的都城,街道全是正南正北的,一切都感觉很井然。可是到了这里,因为街道大多都是弯曲的,七拐八扭,让人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分不清楚哪儿是哪儿,你觉得走了很远了,其实也许就是转到了刚刚那座楼的另一面而已。就像上次我和朋友去动物园,挺小的一块地方,整整绕了一下午,似乎有“条条小路通罗马”的奥秘。不过我想也正是这些让人晕头转向的街道才使得新加坡"由小变大"。
新加坡是小国,但并不寡民。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大约生活着468万人,也算是世界上人口非常密集的国家之一,但这里似乎不像国内的拥挤。我还记得西安600路公交车的疯狂,有时人在车里不用扶也不担心,因为四面八方站挤的全是人。这边我家楼下就是一处公交车站,平常出门从未出现过一大群人蜂拥而上的场面,地铁里也不像北京似的常常挤成肉饼,可能这里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自己驾车出行的。道路上车虽多,但都是按照交通灯行使,无人违规,这样,在新加坡的街道你很少看到交警,全都仰仗于高技术含量的道路交通系统。我前面提过新加坡的街道大多是弯曲的,想想得在如此复杂多变的道路各处保持高速有序的状态不是一件易事。
中国人喜欢热闹,到哪儿都容易大声地欢笑,尤其夏天傍晚时候,公园里一定是到处欢歌笑语,小孩子的吵闹追逐,大人们的嬉笑谈天……或许这也是“中国特色”。然而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却相对安静,公园里聊天的人们似乎都怕吵到别人,声音大小刚好只让对方听到,走在路上的行人也不怎么讲话,就连每天早上一起去学校的学生们走在路上也只是默默前行。每次看到这样的他们,我回想自己三五成群大肆言笑的学生时代——无限怀念。然而这几年,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新加坡也开始变得吵闹和拥挤,引起了本国人的种种怨言,因此政府也在极力安抚与调整其相关政策。
生活在新加坡的本国公民一般而言都会至少两种语言:他们的母语和英语,因为这里流通多种语言,英语,华语(普通话和福建话),马来语,泰米尔语,英语作为行政语言是国语。但其实一点都不用为语言担心,这里的服务行业照顾的很周全,基本上所有公共服务场合都既有讲英语的,也有讲华语的,因此对于第一次出国而又担心英文的人来讲,我觉得新加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的一个多元种族与文化的国家,大家一起生活多多少少都会说或听一点异族语言,也偶尔很多这样的笑话。有一天我上课时,一个马来族孩子跑到我课室来,我赶他走,他居然一本正经的说“老师,我要学华语!我要学华语!”听得我一阵惊讶。虽然我知道这里会讲一点异族语言并不奇怪,而且经常有很多看起来像马来族的孩子学华语,其实他们只是混血而已。但是今天这个孩子如此快速而自然的用华语回应我的话,还真有一点惊讶。
我看着他,其他同学都起哄,在一边喊着“老师,真的,他想学华文的!”“老师,他会讲华语的,不信,你叫他说!”我不说话,期待着,看他还能说些什么,只见他想了半天,最后,终于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语惊人:
“我 要 和 你 离 婚!”
全班爆笑……
“政治风气”
出国之前我曾看过一些介绍外事礼仪之类的忠告,其中就有一条劝告大家,一般交谈尽量避免政治话题。在中国,比较而言似乎北方人喜欢谈论“形而上”的东西,天子脚下的京津重地更是如此,世界局势国家大事常常玩于股掌,越往南似乎渐渐“形而下”,想来位于南洋的星国就更不必说了。
初到新加坡与接待我们的教育部老师们一起吃饭,闲谈中竟然发现几位老师最热衷的话题乃是台湾政治,说起蓝营绿营如数家珍令我十分惊讶。后来慢慢发现,本地人对政治的热情确实有,但停留在对外国政治的关注,尤其关注中国以及台湾政治。相当于国家机关党报的《联合早报》其中就有很大篇幅的特别版面,还有同事关注中国新闻更甚于我,常常在几位中国同事面前大谈中国局势与社会问题,令人很不爽。但事实上很多人对本国政治却鲜有谈起,要不是大选,我几乎除了人民行动党我根本不知道还有其它政党。
但是闲谈归闲谈,正式的场合大家真的是都会尽量避免敏感话题。某次学校考试,我出的题目中有诗句填写,选了余光中的《乡愁》,结果校长要求更换题目,说应避免任何政治敏感。还有某次口试中,学生谈起最喜欢的国家是台湾,当时的我听得实在别扭,言语间颇有微词,事后一名本地老师好心提醒我,“这种话题还是不要讲为好,老实说我这么大年纪也很难说清楚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事情,何况十几岁的小孩子!”我也曾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刚来时,常有学生问我,老师你是中国来的还是台湾来的?弄得我莫名其妙。可是自此明白了有些事情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坚持自己的理解,却并不了解别人的看法。
几年前新加坡大选期间,似乎从不关心本国政治的人们一夜之间遍地都是政治了,连去上课,学生都争着问,老师老师,你支持哪个党?结果我的外国人身份让学生很失望。那段时间走在街上时时看见议员候选人的宣传车,车上挂着印有候选人图片的大板子,喇叭里循环播放他们的演讲。从来没有这种经验的我努力在脑海中寻找相似的场景,突然觉得这像极了当年我生活的小县城里某超市的开业宣传,小车,广告牌,喇叭,循环播放,满城转悠——希望人们能够买他们的东西。我当场被自己的这个联想逗笑了,民主选举和商场卖东西原来都是一样一样的!那是的广播,立马就有一家公司推出了新广告:一个人手拿大喇叭激情澎湃的讲“我们要给大家最优惠的折扣!我们要给大家最放心的品质!我们要……”下面配上欢呼声,拍手声,口哨声……多么与时俱进的公司!
学校似乎也受了大选气氛的沁润,学生会主席选举采用全校公投的方式。那些天四个主席候选人轮流在全校师生集会上演讲,内容从美国总统奥巴马讲到学校基础设施厕所手纸问题,有的候选人还有几个好朋友一起“组阁”帮他商量策划,在学生午餐休息时间发送小传单。当最后一位候选人用四种官方语言呼吁大家“请投我一票”时,俨然一位政坛新星,引来大家阵阵掌声。其中一位候选人是我班里的学生,他还利用班会时间解答大家的问题,阐述自己的方案,虽然只是简单不成熟的想法,但孩子们的认真确实让人尊重。今天一大早当投票结果公布出来后,当选主席的那位男孩子志伟从印尼雅加达(当时正跟随学校中三学生在海外露营)通过电话对全校师生发表简短演讲。恍惚间真的好像总统大选!
我在这里听过两次音乐会。一次是南洋女子中学举办的合唱音乐会,一次是新加坡华乐团“筝鸣”演奏会。
前者仅仅是一个中学的学生合唱团而已,原本只是因为同事的女儿在其中,想着去看看支持一下孩子。在此之前我不敢相信中学生的课外活动竟可以做到如此专业。新加坡政府对学校教育的投入真是有目共睹,每一个在校学生都必须参加一项课外活动,比如艺术、运动或者其他。学校从社会上聘请专业的老师分别来教导学生。就像我看到的南洋女子中学的合唱团,本身就是他们学校的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可是这些中学生绝对不可小觑,她们的表演相当专业,一个不到五十人的合唱团分唱六个声部。不仅演唱够专业,她们的整个演出从宣传画册的设计到舞台布置,很多事情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而且在这场音乐会结束之后,合唱团准备去奥地利参加比赛。
当然前面所说的南洋女中是所谓的名校,水平当然不一般,但即使是普通的邻里中学,都会根据学校的侧重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我所任教的中学便有一支古筝队。当时新加坡华乐团一场关于古筝的演奏会“筝鸣”,我和另外一个老师负责带学校的古筝乐队二十个学生去听这场大师们的高超演技。这样我也就顺理成章的欣赏了一场专业华乐团的演奏。记得那天的指挥是个很幽默的人。三首乐曲全都取自中国古典诗词,一曲《枫桥夜泊》,古筝独奏中加入鼓声,钟声,还有演奏者的拍琴技法,以声音展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情景。还有一曲《梦蝶》来源于一首元曲,不记得具体词句了,大概也是春闺怨一类的意境,不过乐曲中加入了含有异域色彩的一种鼓,用手拍打演奏,有很强的节奏感。指挥郭令强笑言:听着这样的音乐感觉好似“非洲人来到了中国”。
各种司机 我坐过的车不算多,可是印象中的司机师傅还真是各色各样。以前在西安,坐出租车,一上车直接跟师傅说要去哪儿,小寨十字,钟楼附近,还是你想去附近的什么唱歌的吃饭的或者其他卖东西的地方,司机师傅们知道的清清楚楚,有的师傅还会向你介绍哪家好,哪家便宜,还可以载你抄近路,走小道,他们的脑袋基本就是一张活地图。后来去扬州,去北京,坐车也是只要说出大概的地名,一般都会送到。 来到新加坡我才醒悟,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司机师傅都是这样。在这里我基本就是路痴,所以根据经验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去哪里,出门打车,让出租车师傅带你去,省时省力。可是事实证明,天下的司机并不都是活地图。新加坡的出租车师傅,如果要去的不是太著名的地方,那你一定得告诉他具体是什么街什么号?不然他几乎是不知道的! 不过这里的司机人倒是很好,上下车你不用着急,慢慢来,师傅会很耐心的等你收好东西,不管是出租车还是公交车,都没有西安那样的着急。师傅们穿着统一的制服,端坐在驾驶位,静静等待每一位乘客上车刷完卡然后才继续前进。如果你是早晨坐车,有些师傅们还会礼貌的问每一位乘客早安。有一次大清早我赶着去考试中心,可能因为顺路的原因,车上除了驾驶司机外旁边还站着一位穿制服的。他站在驾驶位旁边,我一上车,就听到他打招呼“早安,去上班啊!”就像老朋友一样,临下车还说再见,呵!异国异地的我,真的感觉美好的一天就从早晨开始了。 还有一次,我室友从机场打车回来,碰到的是一个马来人的出租车师傅,当她上车以后,唉?车上播放的是华文歌曲?她很惊讶的问人家能听懂吗?结果那师傅回答,NO!that is for you!就是这样小小的体贴,都让我们遇到了。 还有之前去听音乐会时,因为同事突然不舒服,所以我一个人打车去。一路上那司机师傅用半生不熟的华语跟我聊天。看我不是本地人,他便问着从哪里来啊?在这边做什么啊?这里的生活还习惯吗?新加坡生活节奏很快,可以适应吗?会不会在这里留下来生活?聊着这样的家常闲谈,把我送到维多利亚音乐厅还细心地告诉我要从哪里进去,临下车前,那师傅说了一句“希望你会留在新加坡生活!”一股暖流流过心中…… 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些奇怪的司机。上次要去听余光中先生的讲座,我坐上车给那师傅地址然后问,离得近吗?那个司机师傅很迅速的回答,“近,可以走过去!”我惊讶,“啊?”,他紧接着“不过得走半个多小时,哈哈哈……”一阵狂笑,听到我渗得慌。还好他解释了“对不起,你遇到一个疯狂的司机!哈哈哈……”又一阵大笑,我正好奇他为什么一直笑,又说话了“对不起,我一定要大笑一下,要不然我快要发疯了,哈哈哈……”,“工作压力太大,我要大笑让自己放松一下,哈哈哈……”还好,他安全把我送到,确实是一个疯狂的司机!
(图为校古筝队)
原本这是我不同时期的几篇日记,而今修正一下粘合在一起与大家分享,算不上是介绍,只能说是我个人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与记录。其实异国生活有苦有乐,个人感受也是见仁见智,所幸现在人们的接受度很高,信息来源也是四面八方,不至于因而误导了什么。见谅!微信公众号【师大门下3000蜡烛】(第045期)本期轮值主编:杨素秋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师大门下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师大门下 最新头条文章
师大门下 热门头条文章2017年成人高考去新加坡留学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7年成人高考去新加坡留学
||暂无简介
留学360,主要从事免中介费留学办理、学前免...|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 文章正文
05:30&&作者:&&来源:互联网&&字号:|
  问:我是三年专科毕业的,很想去新加坡读书,但是如何专升本,和国内有区别吗?
  答:你好。在国内,专科学生如果准备专升本,要么选择参加专升本的考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谋求一席之地;要么选择自考或成考,但又未必能够拿到学位,无法继续升学。青春有限,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行之有效的学习,如何改变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如果你选择新东方留学新加坡,威久可以帮你找到正确的求学通途。
  新加坡众多私立大学的学分减免政策,方便学生将国内已修读的学分转移到新加坡,在经过校方评估后,会为学生减免相应课程。如果是国内相同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经过评估后可以申请只读最后一年的本科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后就可以拿到学士学位。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
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教育万花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和国内手表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