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毕业设计城市道路管理条例超高问题,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全都可以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了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再下载。部分文献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参考试阅,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随时删除侵权文档。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7:42:4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城市道路_毕业设计_计算书.doc 8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受到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训练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综合训练,并相应地提高各种能力,如调查研、理论分析、设计计算、绘图、试验、技术经济分析、撰写论文和说明书等,通过毕业设计使我们初步形成经济、环境、市场、管理等大工程意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本次毕业设计要求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的设计软件 ,本次毕业设计运用的专业软件是鸿业市政道路7.0和鸿业市政管线7.0。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鸿业市政道路系列软件和word和excel简单的运用。
中文摘要 4
第1章 概述 6
1.1设计概要 6
1.2 设计依据 6
1.3 设计规范 6
1.4 设计标准 6
1.5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7
1.5.1 道路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 7
1.5.2 道路现状 8
1.5.3 交通资料及交通量计算 8
1.5.4 地形地貌及气象资料 9
1.6 工程概况 9
1.7 计算机辅助设计 10
道路平面设计 10
2.1 道路平面设计原则 10
2.2 道路网规划情况 12
2.3 道路平面设计 13
2.3.1 平面设计道路位置、走向、设计等级、平面控制点的确定 13
2.3.2 定线的方法及过程 13
2.3.3 平曲线计算 14
3.1 道路竖向设计原则和控制因素 16
3.2 设计要点及方法 16
3.3 道路网竖向规划情况 16
3.5鸿业软件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 19
3.6 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性的组合 19
第4章 道路路基设计 23
4.1 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23
4.2 路基横断面的布置 23
4.4横断面设计步骤 24
4.7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的说明 28
4.8 压实方案 29
4.9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29
第5章 路面设计 31
5.1 路面设计原则、依据 31
5.2新建沥青路面设计 32
5.2.1设计资料 32
5.2.2 路面设计 32
5.2.3 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35
5.2.4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36
5.2.5 各层材料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确定 36
5.2.6 土基回弹模量确定 37
5.2.7 设计指标确定 37
5.4 人行道及道牙 46
第6章 交叉口设计 47
6.1 交叉口设计的原则 47
6.2 交叉口设计要点及方法 47
6.3 设计内容 48
第7 章 雨水管设计 48
7.1 雨水管道布置 48
7.2 雨水管道的最大充满度 49
7.3 雨水检查井 49
雨水管道的埋深及坡度 49
雨水管材 49
7.6 雨水量计算 49
第8章 交通工程设施 52
设置要求 52
设计布局 53
计算机辅助设计 54
9.1 计算机辅助设计特点 54
参考文献 55
甘肃省白银区水川镇2号路是在地方及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修建的,镇区内有多条水泥混凝土路面村道,经过多年运营,已经不能满足水川镇现有经济发展对道路的需求。水川新建2号道路作用在于完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甘肃省白银区水川镇2号路新建工程路线全长m,全线采用城市道路III级次干道道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 km/h。全线路基采用挖方坡度1:1,填方坡度1:1.5标准城市道路断面坡度。
本设计是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完成了新建城市沥青道路路线、路基、路面、排水、附属设施等的设计。结合施工图设计的整个过程,着重进行了路线方案的比选、道路平曲线设计、道路竖曲线设计、路面结构的设计和排水管线的设计以及交通标志的设置。
关键词:路线
沥青混凝土路面
Road No. 2of the BaiYin District ShuiChuan Town of GanSu province was completed on the condition of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城市道路设_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城市道路设
城市道路设
路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2、合理设置超高可全部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
八、超高缓和段的作用:为了行车舒适、路容的美观和排水的通畅。公式:Lc=β△i/p(β为旋转轴至行车道外边缘的宽度,△i为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p为超高渐变率。)
九、平面设计的目的: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快速、经济和舒适。
十、平面设计的内容:1、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和组合设计,同事要考虑行车时局问题2、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平面布设,还有分隔带及其断口、路侧带缘石断口、公交站点的平面布置3、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平面布置。4、道路平面设计图按1:0。
十一、平面设计的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即平面设计应遵循城市道路网规划2、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应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宽等,合理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4、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十二、平面线形设计基本要求:1、适应汽车行驶轨迹2、合理确定平面线形要素 十三、汽车行驶几何特征:1、迹线是连续的,即在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点和间断2、轨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何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3、轨迹上的曲率对里程或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意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值。
十四、直线的特点及应用:1、优简捷直达、美学上直线有其自身视觉特点,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操作简易,在测设方面只需两个点就可测定方向和距离2、缺:过长直线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准确目测车间距离,于是产生尽快使出直线车道的急躁心理,再加速行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3、直线使用条件:①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②城市及其近郊规划方正区域③长大桥梁、隧道构造物路段④道理交叉口及其前后路段⑤当设计V≥60km/h直线最小长度满足:(1)同向曲线间直线Lmin≥6V(2)反向曲线间直线Lmin≥2V;当设计V&60km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和缓和段的要求。/h直线最小长度不受上述限制但 十五、圆曲线:1、特点:圆曲线具有很好的地形适应性、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2、要素
二十二、人均占用道路用地面积: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总数之比λ=∑(Li*Bi)m2/人,/其中道路用地面积为∑N(我国规范规定6λ―为13.57― m15 2/人,广场面积为0.2―0.5 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为0.8―1 m2/人) 二十三、非直线系数=曲度系数=路线增长系数:道路起点、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ρ=L实/L空
二十四、横断面:道路中线上各点的法相切面,有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 二十五、直线过渡:在加宽缓和带全厂范围内,加宽值大小与加宽桩位到加宽段起点上网距离成正比关系的加宽过渡。 二十六、回旋线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内侧边缘重新设置一条回旋线,使中心线上有回旋线、加宽以后路面边线也是
回旋线,与行车轨迹较相符,保证行车顺势与线形的美观,是最理想加宽过渡方式。
二十七、硬路肩: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便于人和非机动车辆通行;在填方路段便于便于路肩能汇集路面积水,设置路缘石。 二十八、土路肩:不是加铺装的土质路肩,起保护路肩路面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余宽。
二十九、两侧带: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 三十、绿化带:人行道上靠行车道一侧种植行道树,行道树间距4~6m,树池采用
1.5*1.5三十一、或设施带1.2*1.8m:包括设置人行护栏、照。
明灯柱、标志牌杆住、信号灯柱等宽度(护栏0.25~0.5,杆柱1~1.5)。
三十二、路缘石=道牙:设置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
三十三:路拱: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两边低的拱形。
三十四、超高:为减小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的横向坡的形式。
三十五、超高缓和段=超高过渡段:由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超高横坡的路段。 三十六、反超高:当圆曲线半径足够大时,则可不设超高,而采用双坡路拱断面形式,这时位于圆曲线外侧的路面横坡。 三十七、超高设计图:以超高旋转轴为横坐标轴,其上按比例标注超高缓和段上各点桩号;纵坐标为道路中心线、道路边缘线与超高旋转轴之间的相对高差。 三十八、超高缓和段纵向过渡形式是指道路内、外两侧边缘线相对高程沿里程的变化形式。
三十九:超高渐变率p: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四十、路线:道路中线空间形态。
四十一、道路平面线形:道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形。
四十二、直线:曲率为零、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线形
四十三、圆曲线:曲率、曲率半径为常数的线形
四十四、缓和曲线=回旋曲线:曲率、曲率半径为变数的线形,设置于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很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设计V≥40km/h时按要求设置缓和曲线)
四十五、行车视距:以驾驶员视线高度1.1物体顶点、沿车行道中线丈量所的距离;~1.2m能看到前方道路上高度为0.1m是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能随时看到汽
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面,一旦发生前方
道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的最短距离。
四十六、道路纵断面线: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在沿道路里程展开的里面投影线形。 四十七、最大纵坡: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i四十八、合成纵坡: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R=√I max2-ih2` 横坡或路拱横坡的矢量和,水流方向。I=√i22
四十九、视觉分析h+i。
:从驾驶员的视觉及心理反应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环境和沿街建筑物的协调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连续性及舒顺性,是行车具有足够的心理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
五十、线形状况:道路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所组成的立体线形在汽车快速行驶中对驾驶员提供连续不断的视觉映像。 五十一、道路透视图:按照按照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根据线形的几何状况确定的视轴方向以及有车速确定的视轴长度利用坐标透视的原理绘制(利用视觉映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五十二、无障碍步道体系:大、中城市在新建市区为残疾人和老年人修建的交通系统。
五十三、快速集散道(双7m):为解决快速路出入(上下匝道)间距无法满足车辆交织以及加减速度要求的规定时所增设。 五十四、快速路的变速车道:设置于快速路口、出入(高架上下匝道)衔接路段,与辅路或匝道相接。
五十五、快速路紧急停车带:为保证快速路通行能力及行车安全,四车道快路设2.5m时每隔连续或不连续紧急停车带,不连续500m设一处
五十六、快路辅路:为解决快路沿路两侧单位及街区机动车与快路主路交通出入联系而设置的道路,同事承担沿线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设计车速≤40km/h. 五十七、环形平面交叉:一种以路口中心岛为倒向岛,进入车辆一律逆时针绕行,无需信号控制实现“右进右出”、依次交织运行的平面交叉口形式。
五十八、SPI=single point interchange=单点立交:是高架桥下(或下穿道上)平面交叉特殊形式。 多选: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下载1-6页,共6页)
你可能喜欢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_CJJ_37-90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三、进口道设有专用左转车道而未设专用右转车道时,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N1...1.7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 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 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城市 ≤8 b) 路内停车泊位停放周转率,宜按7车次/d~9车次/d计算; c) 设置路内停车泊位的道路宽度见表2; 表2 设置路内停车泊位的道路宽度通行条件 车行道路...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 道路分类与分级 第 2.1.1 条 市道路分为四类: 一、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马路不断的拓宽, 而城 市道 路两侧 的建 筑物就 其单 体设 计而 言是无可挑 剔, 但从 城市整体来看, 建筑物之间、 建筑与环境 、 建筑与城市道路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10-26 发布 -01-01 实施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的...1 总则 ? 城镇道路工程建设应根据城镇规划,考 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 调统一,合理采用技术标准,体现城镇 特色,和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 计...浅谈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希望...浅谈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指南_交通运输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标志标线的尺寸、规格,设置方式、距离等的明细说明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指南 .b zf x w. 目录 2 ...本标准为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 设施设置的技术 依据。 DB11/T 500― 2007 1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总则 ...
更多文档: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文档下载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您现在的位置: >> 道路专业开题报告 >> 城市道路开题报告
城市道路开题报告
来源: 时间:
【城市道路开题报告】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题目:长沙县博览路综合设计 长沙县博览路综合设计√ 课 题 类 别设计 □论文□学 生 姓 名学 班 号级:专业(全称) 专业(全称) 指 导 教 师:2011 年 4 月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同时又是一个城市的大动脉。理想的道路在满足 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 天,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人们对城市道路功能的期望值也越来 越高,因此城市道路综合设计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湖南省长沙县星沙镇,是长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级开发区落户于 此。星沙镇毗邻长沙市,距长沙火车站 9km,距黄花国际机场 14km,107 国道和京珠 高速纵贯南北、远大路和长永高速横贯东西,过境交通十分便利,工商贸易十分发 达,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交通流量增长快,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建 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区内已建成以星沙大道、东四线、黄兴大道(南已建 成通车,北段东八线在建) 、东十线(龙角路在建)为纵轴,滨湖路、开元东路、漓 湘路、远大路、人民路和大元路为横轴的城区主干路网骨架。博览路为长沙县城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它的建设实施对完善城区路网骨架, 构筑城区道路体系,加强城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星沙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1.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国外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现状:交通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这一点在新的德国公路设计标准中 也将继续贯彻。同时,考虑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新的标准也提出将道路与其周边环 境进行生态意义上的合理融合这一理念。现在,德国正处于发展全新公路设计标准的 初级阶段,其中车辆运动学理论的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公路功能分类 的方法会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乡,其易读性和公路的自解释功能占有非常重要的 位置。接下来的研究将更进一步了解司机的心理和生理特性,将人体因素与道路设计 模型更系统地融合在一起。这还需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以使得设计出来的道路在 生态、安全、经济和社会影响方面能够达到完美的结合。同时,一些对道路设计方法 的技术改良也应有所发展,如应用 CAD 软件进行道路辅助设计。现在,也有人开始将 重点放在道路设计的可视性研究上,这既有利于道路的连续性,同时也能够使道路与 景观结合得更好。趋势趋势:除了与国内的较好的设计理念有相同之处外,国外在信息控制智能交通 方面也较为发达,而且在环境保护,以及环保与城市道路的自然与人工和谐统一上 发展很快,另外在研究发现,驾驶员没有(甚至不可能)沿着运动学轨迹驾驶(假设他 们都能够沿着几何线形设计出的圆弧轨迹驾驶)。这也是为何纯粹运动学不能引导司 机正确行为模型的一个原因。一项关于公路左转曲线视距影响的研究发现,高速公路 左向转弯处事故(主要为单一车辆事故) 发生率要比直线段大,甚至比在同一路段具 有相同曲线半径的右转方向大;存在视距限制的左转曲线的事故发生率也比没有视 距限制的左转路段大。由此得出结论:快速驾驶的司机需要一定的视距来采取适当措 施处理弯道。上述结论都不是依照传统道路设计指导方针进行的,但若要发展一套全新的基 本准则依旧很难。不过一个明显的结论就是,传统的车辆运动学理论无法在道路设计 工程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了。1.2 国内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国内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道路系统现状我国城市道路系统现状:由于历史、认识、经济等方面原因,我国城市道路建 设落后于交通需求。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拓建、新建 道路中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 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电动车占有较大比重,市区 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功能老化和交通设施滞后,商业区过于集中,致使人、车、 路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日渐拥挤,出现诸如交通堵塞、车多路少、出行困 难、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城市道路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城市道路是城市道路网的基础,而城市道路设计又是道路能否满足交通需要的关键 所在,但现价段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仍有许多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 盲目拓宽改造,建造超宽马路; ② 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随意性较大; ③ 注重路面结构层设计,忽视基础处理; ④ 忽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⑤ 附属设施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⑥ 管线设计缺乏合理布局。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有A. 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包括车道数设计、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绿化带 与分隔带设计以及地上、 地下管线布置) ; B.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C. 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包括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设计、 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 D. 完善公共交通设计; E. 完善道路沿线附属设施的设计。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 完善道路设计只能从一个方面改善道路交通的 条件,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因此,在完善道路设计的同 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处于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之中。总体趋势:许多城市已经进行或者正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城市交通规划 是通过对城市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间内的城市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 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和统筹规划,除新建城市外,基本都是在原来 的城市道路网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规划道路网,使之更适应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的 需求。按规划逐步建设城市直达快速道路,环城快速道路以及放射性状快速出入道 路,积极修建城市与卫星城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经济开发区高速公路,旅游 风景区高速公路;一些大城市正修建或者正在拟建城市快速城市高架道路;同时对原 有的道路拓宽和重要交叉口得渠化交通或修建立体交叉也在快速发展。1.3 长沙的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可以加强道路功能设计和优化道路使用。在规划和设计 阶段进行交通工程设计,是保障规划实施和道路通畅的重要环节,而目前长沙等许多 城市都没有做此项工作。长沙现行的道路设计注重土建工程问题, 对交通基础设施 的功能及最佳使用问题没有重视, 致使交通问题依旧日趋尖锐,还造成投资浪费,而 道路功能的设计和优化等问题都是交通工程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1) 城市道路建设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 2) 现有的道路审批程序不完善; 3) 城市道路使用存在系列问题A. 道路功能划分不够明确; B. 交叉口制约了道路通行能力; C. 公交优先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D. 静态交通工程设计滞后; E. 交通诱导监控信息系统建设较慢; 4) 改善后的道路建设袖管理流程优势突出。针对长沙城市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如何引入交通 设计工作和交通设计要解决的难点的发展方向有a) 调整对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认识,在长沙市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引入交 通工程设计环节。b) 为了保障交通工程设计的顺利开展,规范交通工程设计流程,改善道路审批程 序,并设立交通工程设计的专项审批。c) 要注重进行交通工程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具体包括① 道路动静态交通路权和空间规划; ② 体现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公共交通工程设计; ③ 根据道路沿线土地利用发展的不同功能要求进行道路功能设计; ④ 道路交叉口形式设计; ⑤ 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⑥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平台设计。d) 成立长沙市城市交通规划专门研究机构。开展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城市综合 交通规划及专项交通规划研究等工作,协调政府和科研院校,整合交通研究成 果,直接为城市交通和谐发展服务。2. 设计规范解析研究 2.1 总体设计 2.1.1 关于设计车速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 J37- 90)中各种指标的选择是以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为 横向坐标轴,指标值作为纵向坐标轴,道路等级设计车速与规划及道路在路网中的 作用有关设计车速在一个工程中一般是一个确定的值,但在包含道路桥梁隧道的项 目中取值要灵活,因为坡度半径和行车条件不同,如主线计算行车速度根据道路等 级取值为 60km/h 时,桥梁隧道由于具有较大纵坡,视距难以满足 60km/h 的标准, 以及保证主线汇入段的交通安全,设计车速可以根据实际行车条件选择。2.1.2 关于平面设计指标 条件许可时,平面设计指标尽量采用大于规范要求的指标值,利于行车安全和保 证视距对于采用小半径的情况,特别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半径时,应 注意圆曲线内侧的半径应大于规范要求,即平面设计指标应按照最不利位置进行选 取。2.1.3 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是总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有利于道路设 计满足交通功能的需求,内容包括人行过街间距调头间距公交车站间距道路开口间 距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人行横道的间距宜为 250~300m 城市中的人流量大,道路的建设阻断了两旁的人行通行,适当的人行道间距有利于 行车且保证行人安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要求主干路上开口间距宜 300m 城市道路两侧机动车交通需求大,要正确引导,盲目地开口不仅增加交通事故概率, 而且降低交通效率公共交通是出行的首要选择,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 90)规定 公交车停靠站间距一般为 500~600m,合理的公交站间距为出行提供便利,使人车分 离的交通设计更容易实现,真正做到各行其道提高交通效率 调头车道间距大概为 1km,与沿线的交叉口左转交通相辅相承,减少交叉口位置的交通压力和交叉口时间 延误,提高路段的交通效率。2.1.4 交叉口纵坡 城市道路相交的现状和规划道路比较多,规范要求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宜≤2% ,困 难情况下应≤3% 。现状道路交叉口应按规范设置纵坡,规划路相交位置的纵断面应 预留实施条件以中线里程和长度确定的纵坡在交叉口的内外侧坡度是不一致的,内 侧会大一些,内侧曲线长度小,外侧大,在采用极限纵坡时要保证不利位置的内侧 的坡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 2.1.5 纵坡限值的理解 设计纵坡一般采用小于规范规定的推荐值,除非特殊地形的要求,不会达到极限 坡度。例如某区一条区内道路(设计车速 30km/h)的设计,其现状地形纵坡接近 9%, 两侧是建筑物和厂房,如果采用缓坡则涉及大量拆迁和挖方,最后采用接近极限值 的坡度,避免了拆迁和大开挖,通车后由于交通量不大,行车比较通顺。 三、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1.本次道路综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1.本次道路综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次道路综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1)横断面设计阶段,规划设计必须综合考虑交通需要、建筑艺术、日照通风、 减灾防灾、管线布置等方面要求,考虑如何在适应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土 地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纵段面设计阶段,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坡长、坡度 、曲线半径 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地形要求、桥隧引道线 形的要求等因素。(3)平面交叉口设计阶段,通过分析现有空间和交通流走向,考虑如何设计交 通渠化岛、施划交通导流线、合理设置交通标志、配合相应的信号控制,使车流和 人流安全、 顺畅通过交叉口 ; 同时满足道路景观的要求, 成为道路景观的主题要素, 为城市增添亮点。(4)公用设施阶段,公交停靠站的合理设置;如何路面的平均照度,路面最小 照度,垂直照度以及在设计城市道路照明时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诱导性;如何进行 生态绿化,管线的优化设计。(5)土石方调配方案的确定 (6)路面结构设计 (7)交通安全设施的选择和设置 2.拟采用的设计途径 2.拟采用的设计途径 2.1 横断面设计 道路两侧土地利用(道路网络功能、 红线宽度、 两侧用地性质、 交通吸引源密度) 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前提和基础,空间环境、交通运行、公交优先、慢行保障是道 路横断面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基于城市路网水平分级体系的道路横断面设计, 从点、线、面的角度,系统分析道路两侧土地利用、空间环境、交通运行、公交优 先和慢行保障五方面的因素,形成“五位一体”的设计方法。为实现道路与城市空 间协调、道路等级级配合理、路网车流分布均衡、交通管理规范高效等目标,必须 对各等级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提出控制指标,对道路本身及其周围空间环境进行合理 管制。其中有:①设计指标选取。②设计指标建议。 2.2 纵段面设计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的速度顺适的行驶,纵坡应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 大过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纵坡度不大于3%,但为了满足排水需求又不 得小于0.3%。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 弃方。由于该地区水塘多,农田多,因此纵坡除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 填方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竖曲线的线型有圆曲线和抛物线,在公路的适用范围内,几乎没什么差别,但 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方便的多,因此在设计上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 为竖曲线。竖曲线设计设计时考虑平纵线型组合,竖曲线应包含在平曲线之内,要 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均衡,根据经验,平曲线半径如果不大于1000m,竖曲线的半 径为平曲线的10~20倍,便可以达到线性的均衡性。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 径的竖曲线,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者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者底部。2.3 土石方调配及路面方案设计 施工横断面绘制后,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在工作中土石方调配方法 有多种,如积累曲线法、调配图法、土石方计算表法。但目前工程上多采用土石方 计算表调配法,该法不需要绘制累计曲线图和调配图,优点是简洁,调配清晰、精 度符合要求,该项工作是由纬地软件自动生成,调查后在进行复合检查:横向调运+ 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2.4 城市平面交叉口的渠化 为提高交叉口的容量,可采取的途径有(1) 拓宽进口车道,增加进口车道数量,设置左、右转专用车道,增强通行能 力; (2) 交叉口内部设置机动车左转导流线,车道渐变段设置鱼肚线,保证了机动车驶入正确的车道; (3) 设置渠化岛,形成自行车和行人过街独立通道,大大缩短了行人过街的距离;同时在岛内种植绿化,可以改善交叉口的景观环境; (4) (5) 在人行道拐角处作无障碍处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置左转非机动车二次停车线及右转车之间的机非分隔栏。2.5 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标志应根据线形、交通状况、交通管理要求、环境及气候特征等情况,设 置不同种类的标志。应通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一致,防止出现信息不足、 不当或过载的现象,对于重要的信息应给予重复显示。标志设置的前置距离应满足 交通行为人在动态条件下发现、判读标志并采取措施的时间要求。标志设置的地点 应设在车辆行进方向易于发现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车行道右侧的人行道 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中央分隔带或车行道上方;特殊情况可在道 路两侧同时设置。交通标线包括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字符标记、导向箭头、立面 标记、轮廓标、突起路标等。2.6 城市道路绿化 在做绿化设计中采取的途径有:①认真调查道路的周围环境和立地条件,为设计 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的指标有:周围绿化现状(绿化的布局、树种及长势)、土壤理 化性质及地下、空中管线和大型公共场所。②仔细分析,合理规划。道路绿化包括行 道树、分车带、中心环岛和林荫带四个组成部分,为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大方,不同 的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要各有特色。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四 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2.7 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中:①对光源和整流器的选择,应满足相应光源及整流器能效限定值、 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常规灯具效率应达到 70%,泛光灯效率应达到 65%。由于气体 放电灯效率因数一般在0.4~0.6,通常采用就地电容补偿和配用电子整流器予以提 高,一般要补偿到 0.8~0.9。合理选择照明器材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②深夜降低 路面照明度是最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在设计时有多种方法可达到此目的。可以针 对主、次干道灯具的布置,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全夜灯及半夜灯控制法,配电时采用 间隔配用出线回路的方法,深夜关闭半数灯具;采用双光源灯具及深夜交通量小时 关闭一支光源的方法;选择合理的控制方式,准确控制燃灯时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四、设计(研究)进度收集资料和数据外文翻译、开题报告 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及调配第 1 周―第 4 周 第5 周 第6 周 第 7 周―第 8 周 第 8 周―第 9 周 第 10 周交叉渠化设计及交通信号控制设计第 11 周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编写计算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书中英文摘要、答辩毕业设计审定第 12 周 第 13 周 第 14 周 第 15 周五、参考文献1) 北京市政设计院. &&城市道路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2) 周荣沾.&&城市道路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 3) 何景华.&&公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路线&&设计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路基&&设计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7) 杨佩昆,吴兵.&&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8) 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站、 厂设计规范&&CJJ 15-87. 场、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9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 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指导意见签名月 教研室(学术小组)意见 日教研室主任(学术小组长) (签章) 月 日
【城市道路开题报告】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学院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名称班级名称学 号:河源市甲六路道路工程设计 孙雪松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 228 王文华 副教授 研究生 郭玉峰 讲师 研究生 张永强 讲师 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教师职称教师职称学 历:2011 年 3 月 29 日 长春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学 生 姓 名 设计(论文)题目 王文华 副教授 孙雪松 所在 所学专业 班 级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学院 土木 0747河源市甲六路道路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审查 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 月 日学院审查意见 院长签字年 月 日 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1.设计目的及意义 1.设计目的及意义本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我们大学四年学习的成果, 使我们通过这次设计能 够将我们学过的关于道路工程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给出的工程资料,综合我们 学过的道路勘测,城市道路设计,工程制图等等的专业课程,综合的解决道路的 横断面、纵断面、平面设计,路面结构的设计,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以及路面排 水设计。通过本次设计,可以将我们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将其真正的用 于实际的工程设计当中。并且,通过本次设计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加以巩固,可以 提高我们的计算、绘图能力,为我们进入工地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1)路线设计根据道路的起终点桩号及坐标,拟定一条城市道路的路线, 完成道路的平、纵、横断面设计。(2)路面设计按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设计,确定道路的各结构层厚度。(3)平面交叉口设计:在所给出的四个交叉口中选择一个进行竖向设计。(4)编写设计说明书:按照设计程序逐项编写本设计项目的设计说明书。(5)排水设计:新建雨水管线,根据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布置雨水管线。(6)完成城市道路的施工方案设计。3.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 3.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1)工程位置 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源城区南部,距离市中心 15km,距离惠州市博 罗县境 6km,惠州市惠城区 45km,惠州市大亚湾区约 90km, 。高新区东面临东江 与紫金县临江镇工业走廊相望, 西面隔京九铁路与源城工业区、 高埔工业区相联, 南面为农田保护区,北面是源城中心区的近郊绿带,处于河源市最大的工业连绵 带的中心位置。地块东临东江,西靠京九铁路,北起白田河,南至埔前镇,总面 积 20.09 平方公里。地块呈带状南北延绵,且东西两侧为东江和京九铁路所夹, 南北长约 9.3km,北部最宽处为 1.2 km,南部最宽处为 3.5km。。该区分布有大 塘村、泥金村、罗塘村等四个自然村(人口约 5400 左右) ,以及园中园和部分未 征用地,滨江有半岛和小岛,风景优美。河源高新开发区分三期实施,本次设计为二期工程内甲六路工程设计。其设 计 起 点 与 科 技 十 五 路 平 交 , 起 点 桩 号 G1K0+000 , 坐 标 X= , Y=;依次与科技十五路、科技十四路、科技十三路、科技十二路平交, 开题报告终点桩号 G1K1+730,坐标 X=,Y=,长度 1730 米。(2)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3)计算行车速度:60km/h (4)红线宽度:60m (5)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6)路面荷载标准:BZZ-100KN (7)道路结构设计年限:15 年 预计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如下表车型 交通量 解放 CA10B 1000 黄河 JN150 1300 尼桑 CK20L 620 交通 SH141 170 太拖拉 138 58 东风 EQ140 62 南阳 351 85 机动车道宽度确定以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为起始年进行设计, 路面设计 要求以双轮组重车轴载 BZZ-100KN 为标准轴载,轮胎压强 P1=0.7Mpa,单轮轮迹 当量圆直径 r1=10.65cm;在设计使用期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10%,筑路材 料丰富。(8)雨水排水部分技术标准 按雨水、污水分流体制设计,本次设计仅考虑雨水排水设计。①、假设全线没有其他排水系统,雨水按自然地势排放。②、雨水水力计算:采用公式 + 0.99 lg p ) (t + 10) 0.876 q= ,Q=ψ × F × q其中:重现期 P=1 年,径流系数=0.3,最小管径 D450mm。4.设计拟应用的文献综述 4.设计拟应用的文献综述(1)吴瑞麟,沈建武著.城市交通与道路设计 [M] 主要介绍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及道路工程设计的有关理 论与基本方法。详细叙述和介绍了交通基本知识,以四阶段预测法为技术手段的 城市交通量预测,城市客货运交通规划和道路网规划,以及城市道路平、纵、横 线型设计,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城市道路公用设施和道路交通管理与 控制的有关内容。(2)文国伟编著.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M] 主要是论述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密切关系,建筑与交通的关系; 开题报告结合现代中国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的特点和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介绍现代城市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新观点和规划设计方法,以及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城市交通 规划方法;介绍城市道路及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方法;结合国家规范和设计 标准,介绍道路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技术数据。其中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系统的容 量计算,城市客运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 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路基路面等等方面。(3)吴瑞麟,沈建武著.城市道路设计 [M] 主要包括路网规划、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小区道路、道路平面交叉、道 路立体交叉、道路景观与绿化、城市交通设施等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5.设计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5.设计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现状(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在欧美国家非常受重视,而在我国则刚刚起步,我们需 借鉴他人优秀成果来 消化吸收,以提高自身水平。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系统的节 点,交通流汇集,往往是交通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关系到整个交通系统的正常 运转。交叉口设计是针对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包括地理特征和交通流向特征,分 析现有空间和交通流走向,通过设计交通渠化岛、施划交通导流线、合理设置交 通标志、配合相应的信号控制,使车流和人流安全、顺畅通过交叉口;同时满足 道路景观的要求,成为道路景观的主题要素,为城市增添亮点。①进口道适当拓宽,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理论上讲,两条等级相同道路相交,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有效时间一般仅相当 于路段通行时间的一半左右,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仅为路段的一半。那么, 交叉口的进口车道数一般是路段车道数的一倍。依据交叉口的交通需求特性进行 交叉口的进、出口道数设计,与相接道路的通行能力相匹配。②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车道宽度 满足要求 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规划红线应做成圆曲线或切角斜线, 并须满足视距三 角形 要求。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 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 1.2m 的视线障 碍物。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路缘石转弯半径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要 求,过宽 会导致车辆通过交叉口时车速过快,安全隐患较大;而过窄则会使车辆通过交叉 开题报告口不顺畅,影响到车道的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也是影响道路交叉口通行 能力, 以及涉及到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城市道路交叉口进 口车道一般为 3m,最小可 设为 2.75m;出口车道的宽度一般 为 3.5m,最小可设为 3.25m。③重视交叉口景观,合理设置交叉口绿化 功能与景观并重交叉口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节点, 因此从美学上对交叉口设 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合理的交通设计、增强交通流的连续性,以及使较少 机动车在交叉口延误外,道路绿化、 线形等景观设计也是交叉口设计的重要部 分。另外,道路绿化能够起到交通管制和诱导交通的作用。城市交叉口设计是城 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一项精细、系统的工程,要 考虑到道路等级 交通流特征、道路景观、道路断面,理顺各种交通流向,配合 信号控制,保证人与车辆安全、顺畅地通过交叉口。应学习国外先进的交叉口设 计成果,继而运用到我国的交叉口渠化设计工作中来。(2)排水设计国内外的现状 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车辆可以安全通行,还要确保路 面不被早期损坏,排水设施要迅速排除多余的水,改善城市的卫生环境,同时还 要及时排除生活、生产废水,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见,城市 道路排水在城市道理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 速、及时地排除雨水和生活废水。在本设计中采用新建雨水管线的排水方式,城 市道路排水建设首先要结合路面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和现代居民的实 际需求,做到工程的合理科学,经济可行,管网疏密恰当,并避免埋深过大或过 小,坡度过陡或过缓。通常要考虑的问题是:协调好道路与排水的关系,城市排水系统的设置一般 是按照道路来设置的,道路定线对市区排水组织、排水管沟的埋深、排水的重力 流或提升有较大的影响,道路的高度也对两侧的排水有重要的影响,应保证道路 雨水口高程低于两侧地坪 20cm 以上,不然不利于水的排除。道路纵坡的确定应该和两侧用地的纵向坡度一致, 避免大的坡度而引发的排 水管沟埋深过大,以及两边道路的排水困难。规划雨水管道时,最好利用自然的 地形坡度,在最短的距离内将水排进河流和海洋中。只有当水体位置较远,同时 地形、地质条件不合格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设置水泵站;当水体水位高于排水 开题报告路口时,就可以设置出口泵站,同时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雨水干管应结合主 要道路走向沿山谷低处布置,两侧斜坡地可利用支管连接,具体布置时,首先要 根据路面水的实际情况划出一个分水岭,然后在相邻分水线之间沿谷线低处布 置。二、设计方案及技术路线1、道路设计 (1)平面线形及横断设计 道路平面位置依据提供的道路平面图, 根据道路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进行平 面线形设计。本次设计为甲六路。其设计起点与科技十五路平交,起点桩号 G1K0+000, 坐标 X=,Y=;终点桩号 G1K1+730,坐标 X=, Y=,长度 1730 米。全段有一段平曲线。横断面设计采用三快板形式。(2)道路纵断设计 根据本工程投资多、影响大的特点,该工程道路纵断以场地土方填挖基本 平衡及场地防洪为原则进行。整个场地较平整,参照既有路面标高和临街建筑立 面布置,沿路范围内雨水的排除以及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土方 平衡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3)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为了防止路基沉陷和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必须对路基 的压实度进行严格控制。路基的压度要求参考规范要求(重型击实标准) 。快车道路面结构应根据所给交通组成进行计算确定, 慢车道路面结构可根据 经验确定。人行步道结构根据规范拟定。(4)平面交叉口设计 设计范围内共有 4 个平面交叉口,分别为高新一路与科技十五路、科技十四 路、科技十三路、科技十二路交叉口。选择某处交叉口进行竖向设计。2、排水设计 本设计新建雨水管线,根据横断面形式,布置雨水管线。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开题报告1、路线设计 路线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纲领,一旦确定,日后改变由于拆迁等原 因而很困难。在设计中要根据规划,按照确定的设计车速进行平、纵、横综 合设计,其线形指标必须满足机动车辆按设计车速安全行驶的力学要求和动 力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应考虑线形的连续性、行车舒适性、路容美观性。特 殊困难情况下,当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分析,采取限 速等安全措施,以满足机动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同时提出今后逐步改建以 达到技术指标要求。2、交叉口设计 路线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叉口处交通组成复 杂,左转和直行车辆存在交通冲突点,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快速路、 主干道上的平面交叉口,由于车速快,设计处理不当,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和交通堵塞,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应根据交通量的组成情况采用渠化式、分道行驶式、加铺转角式等几种平交 方式,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上一般均采用信号灯控制,并且在快速路、 主干道上应严格控制交叉口的间距和数量,以满足交通流的畅通和安全要 求。快速路、主干道和快速路、主干道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根据交通 组成和地形地物情况选择合理的互通型式,以满足交通集散的要求。在、工厂、商业网点等人流集中处,应考虑设置人行地下通道或人行天 桥,以满足人车分流、安全行驶的公共需要。3、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设计时应根据规划要求、交通量资料、 土基回弹模量及地基处理方式、路基填高等因素经计算结合经验综合确定。特别是快速路、主干道等有载重汽车行驶的路段,其路面结构设计应充分考 虑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性。事实告诉我们,往往一辆超载重车就会造成水 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路面的车辙、拥包等破坏。除了交通管理要 加强路政管理外,从设计方面也应适当考虑超载因素。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一般采用面层、基层、垫层三个结构层次。面层直接 开题报告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及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影响,并为车辆提供行驶表面,直 接影响行车的安全、舒适和经济,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采 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一 般采用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或级配碎石。垫层起排水、扩散应力作用,考 虑到顺德地下水位高,工程地质条件差,垫层应采用水稳性好的粒料类,一 般采用碎石或石渣。在设计时应遵循强基薄面的原则进行组合计算。根据经 验,初拟沥青混凝土面层一般为8~10cm(分上、下两层或上、中、下 三层) ,初拟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板厚一般为18~30cm,初拟路面基 层一般为15~30cm厚水泥稳定石粉(掺4~6%水泥)或20~40 cm厚级配碎石。面层和基层初步拟定后进行垫层的厚度计算,根据计算结 果再进行结构层厚度的调整,调整的原则是垫层厚度大于基层厚度20~5 0%,同时考虑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石粉基层适宜厚度为1 6~20cm,最小施工厚度为15cm,超过20cm时,考虑到施工机 械很难压实,就要求分层施工,所以当半刚性基层厚度超过20cm时,一 般采用30cm。另外,水泥稳定石粉半刚性基层的水泥剂量要通过试验确 定,一般为4~6%,尽量选用低值,当超过6%时,应进行石粉料的级配 调整(可掺配某一粒径的碎石) ,水泥剂量大,容易引起反射裂缝造成路面 开裂。路面的抗滑标准不得低于规范规定值,特别是环境不良路段(急弯、 陡坡、交叉口、立交或变速车道处) ,抗滑不够,车辆容易侧滑失稳而发生 事故,所以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路面面层上面层的骨料技术性要求,要求施工 用料要符合设计要求,并明确提出抗滑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设计非常重要。胀缝、缩缝、施工缝按规范要求 设置,填缝料应采用防水性好、回弹性好、与混凝土缝壁粘结力强、能适应 混凝土面板收缩、耐久性好的材料,并对施工养护提出要求。水进入板缝形 成“唧泥”现象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4、交通工程设计 标志、标线、护栏、护柱等交通工程设施是道路的重要安全设施,应根 据不同路段合理设置,设计原则是能够正确及时诱导行驶,使驾驶人员获得 清晰的道路信息, 以方便选择行驶路线, 根据不同的道路状况判断行驶状态, 开题报告及时进行操作控制, 保持车辆安全行驶。特别是不满足规范技术指标的路段, 一定要设置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人员减速行驶。四、设计成果1、绘制完成城市道路的横、纵、平断面设计图。2、完成城市道路的路面设计,进行路面结构层计算。3、完成城市道路的排水设计。4、完成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绘制交叉口平面图。5、编制完成设计说明说。6、完成城市道路的施工组织预算。五、进度计划1. 第一周 月 24 日――3 月 30 日) 收集资料、 (3 看设计指导书及有关书籍, 查阅与设计有关资料,熟悉设计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资料。2. 第二周(3 月 31 日――4 月 6 日) :完成开题报告。3. 第三周(4 月 7 日――4 月 13 日) :外文翻译资料。4. 第四周(4 月 14 日――4 月 20 日) :完成横断面设计。5. 第五周(4 月 21 日――4 月 27 日) :完成平面排里程桩号、平面设计。6. 第六周(4 月 28 日――4 月 5 日) :完成纵断面设计。7. 第七周(5 月 6 日――5 月 12 日) :进行雨水水力计算、进行雨水排水设 计 8. 第八周(5 月 13 日――5 月 19 日) :进行道路结构组合设计并进行道路各 层结构厚度确定,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9. 第九周(5 月 20 日――5 月 26 日) :施工要点设计 10.第十周(5 月 27 日――6 月 2 日) :编写设计说明书,目录,中英文摘要 等;同时整理、完善各项图纸,提交电子版设计文件。11.第十一周(6 月 3 日――6 月 9 日) :修改整理文件图纸,打印、装订文件 12.第十二周(6 月 10 日――6 月 16 日) :准备答辩。六、参考资料[1] 吴瑞麟,沈建武著.城市道路设计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开题报告[2] 交通部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JTG D50-2006 [3] 交通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JTG D20-2006 [4] 赵永平,唐勇著. 道路勘测设计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交通部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6] 交通部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JTG B01[7] 文国伟编著.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8] 吴瑞麟,沈建武著.城市交通与道路设计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10] 李作敏主编.交通工程学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开题报告
【城市道路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沧州市新华东路交通北大道交叉口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交通优化是以交通工程学理论为指导,为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有 序畅通的目的, 合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条件, 用以解决现有车路矛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私家车辆剧增,拥堵问题不仅是一线大城市的一 大难题,许多二线城市也逐渐凸显此类问题。例如一些大城市北京、 天津等早已开始限购、 单双号限行等措施, 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 为了出行方便,一些人甚至购买多辆车来满足单双号限行的出行要 求,又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但横向对比一些发达国家 的大城市例如东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 800 多万辆,远超北京的 500 多万辆,但东京的交通秩序、拥堵情况远远要好于北京,除了国民的 用车较为理性外,与道路利用率、管理等也有很大关系。城市交通拥堵的本质是城市交通供求的不平衡, 是交通供给滞后 于交通需求,因此,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一方面是要通过道路及基础 设施的建设来增强交通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调 控交通需求。从供给的角度来看, 由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受城市规划、 城市规模、土地利用以及财力、物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无限 扩张,因而单靠改善道路系统是不足以解决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从 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 用。因此,如何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通行效能, 显得尤为重要。道路拥堵早已是一大问题,许多城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早晚 高峰让民警在路面进行管控,随时调节信号灯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最 近网上还有爆料,一些地方开始让民警红灯时拉绳管理,但这些效果 可想而知,即搞疲了警察,还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对于强闯红灯的行 人更是难以管理。所以我基于上诉问题以一问题路口为例,通过借鉴 一些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自己调查分析,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 证,探求在交通管理工作中适合大多路口的优化措施。目前, 全国各地在交叉口交通优化上存在较多的差异, 总体而言,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人文特性。地方在交通布局上由于之前 没有较好的预见性,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环境,比如道路宽度、 车行道宽度走向不合理,加剧了交通的拥挤,造成交通堵塞。(2) 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交通标志欠缺, 道路没有中心线, 护栏设置也不合理,给驾驶者带来许多不便,也增加了交通隐患。(3)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利用每一个相位,难以达到最 大流量。(4)缺乏行人诱导、保护措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随 意穿插马路,影响交通对自身带来危险。(5)诱导向标、标线不明确,设置不明显,或相互有冲突,有些 磨损严重易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绕信号交叉口, 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 多研究成果。下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交叉口渠化、信号灯优化、仿 真分析几个方面予以介绍。1.交叉口渠化 在进行优化过程中, 根据影响交通的不同因素确定不同的优化措 施。孙斌《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实践――以太原市为例》通过调整道路 交叉口、路段车道宽度,将道路交叉口导向车道宽度进行压缩至,车 道数量增加,能提高通行能力。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到合理压缩车道宽 度,能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美国的 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介绍 了各种路口渠化措施及相应设施尺寸、颜色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日本的《平面交叉口的规范与设计》对交叉口渠化与设计做了很 多论述,认为渠化是很有效的优化措施,渠化措施包括交通岛、导流 设施、路障、中心圈等,交通岛可有效保护行人分割车流,导流设施 可使车流明确行驶路线,路障阻隔禁止通行车辆,使交通设施为特定 服务。2.信号灯优化 王学军 孙志勇 商茂华 《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精细化设计》给予了一种研究思路,以交通调查为基础,确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然 后对单个交叉口进行渠化及配时,最后进行仿真,确定优化效果。 加 拿 大 《 Evaluation of Traffic Signal Timing Optimization Methods Using A Stochastic and Microscopic Simulation Program》 通过微观仿真进行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程俊博《西安市明城墙南门盘 道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重点论述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的主要方法和理 论,其中关于交叉口的信号控制论述了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对信号 优化给出了指导方向。3.仿真分析 VISSIM 仿真也可以将基于以上要素进行改造后的模拟分析,陈轲 《VISSIM 的安德门站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就给了一实例的指导分 析。孙璐《基于 VISSIM 仿真模拟的道路改造方案评价》对南京绕城 公路进行改造,模拟评价交通运行状况, 三、设计思路 1.研究对象 沧州市新华东路交通北大道交叉口位于沧州火车站西侧与沧州 个体汽车站、沧州汽车客运站紧临,从火车站始发的公共汽车、出租 车,从汽车客运站始发的客车全都需要经过该路口,且行人较多,所 以交通压力相当大,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 2.方法调查 需调查的数据:交叉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延误、车头 时距、信号灯配时情况 (1)交通流量调查方案及人员分配 用人工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根据需要调查的数据, 调查方案如 下:调查时间段为早高峰 7:30~8:30、午高峰 12:00~13:00 晚高峰 17:30~18:30,5 分钟为一时段进行观测记录。午高峰为该区域交通 一特点, 由于客运站发往各市县的客运车辆大多集中于中午, 所以该 时间段客车流动量很大,行人较少。主要调查数据为机动车流量、非 机动车流量、 行人流量及各车道的排队长度, 要求机动车流量分车型、 分流向记录。四个进口的左转、直行车辆均由专人负责观测,同时记 录下每周期该车道的排队长度。各进口右转车辆及非机动车流量分别 由一来负责, 各进口方向的行人流量分别由一人负责, 同时记录 下违章人数。(2)延误调查方案及人员分配 延误调查的人员分配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流量较大的东进口, 分 别对左转、直行、右转三个方向的车辆延误进行观测。在路口向东 100m 的路段上机动车进口车道上,由 3 个人持 3 块秒表对离开断 面时间进行观测记录,与其对应,在三个出口方向据路口 30m 处, 每处由 2 个人观测记录到达断面的时间。为了在没有对讲机的情况 下达到高匹配率,要求被观测车辆为数量较多的出租车及公共车辆, 亦要求满足该要求的车辆尽量都被观测记录。3.组织分析 服务水平的计算 4.依据原则 效率、安全、优先、这个交叉口是城市公交、 进客运站的客车必经路口, 所以为保障 火车站、汽车站的运行效率,公共车辆优先通行为基本原则。人流量 很大所以, 一旦有事故发生极易导致交通瘫痪, 所以保障行人安全为 次重点。5.开展设计 规划公交专用通道, 客车要求站外不得上下乘客, 避免偷税漏税问题, 所以规定客车出站后一定距离内的运行线路, 避免紧贴最右侧车道行 驶,6.软件仿真 CAD 现场图,改造后现场设计图纸,vissim 仿真分析,优化前仿真模 拟 优化后仿真分析,得出结果分析优化效果。 四、设计大纲 第一章 交通组织优化的相关理论和公式 1.1 交通组织优化的概念、思路和原则 1.1.1 交通组织优化的概念 1.1.2 交通组织优化的思路 1.1.3 交通组织优化的原则 1.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1.2.1 城市道路基本通行能力 1.2.2 城市道路可能通行能力 1.2.3 设计通行能力 1.3 车辆运行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1.3.1 机动车实际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1.3.2 延误的计算方法 1.3.3 1.3.4 排队长计算方法 停车数计算方法1.4 信号配时参数计算 1.5 服务水平计算 第二章 某交叉口交通现状调查分析 2.1 交通调查 2.1.1 路口交通现状调查(早晚高峰 7:30-8:30、17:30-18:30) 2.1.1.1 交叉口基本构成(cad 平面图、电子地图、现场照片) 2.1.1.2 流量 2.1.1.3 延误 2.1.1.4 停车数 2.1.1.5 排队长 2.1.1.6 非机动车运行情况(行人过街情况、非机动车运行情况) 2.1.2 路口控制现状调查 2.1.2.2 信号灯控制 2.1.2.2 交通标志、标线 2.1.2.3 监控设备 2.1.3 服务水平 服务等级 2.2 该交叉口存在的问题 (行人、非机动车对交通影响大,延误时间长、排队长度大、路 口安全性低、服务等级不高、标志标线不规范) 2.3 导致交叉口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冲突点分析 2.3.2 信号灯控制分析 2.3.3 交通标志、标线、监控设备对交通的影响分析 2.3.4 非机动车运行及行人对交通的影响分析 2.3.4.1 交叉口处非机动车运行及行人特性 2.3.4.2 非机动车流运行及行人交通流特性 2.3.4.3 非机动车、行人穿越车流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针对上诉问题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及预期目标 3.1 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3.1.2 设计交通标志、标线 3.1.3 信号控制优化设计 3.1.4 设计交通监控系统 3.1.5 行人过街保护、控制优化设计 3.1.6 右转车道设计 3.1.7 施划公共交通专用通道 3.2 交通管理措施 3.2.1 加强行人及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及教育 3.2.1.1 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 3.2.1.2 行人过街的交通管制 3.2.1.3 加强交通参与者的思想教育 3.2.2 公共交通优先通行 3.3 预期结果 (大幅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通行能力提高、降低拥堵程度、安全 水平提升) 第四章 评价 (vissim 评价分析) 4.1 概述 4.2 仿真过程 4.2.1 现状仿真 4.2.2 优化后仿真 4.3 仿真结果分析评价 4.3.1 通行能力前后变化情况 4.3.2 延误水平前后变化情况 4.3.3 排队长前后变化情况 4.3.4 停车数前后变化情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及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 [1] 孙斌.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实践――以太原市为例[J].城市交通, ):30-35. [2] 吴楠等.中小城市商业区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与仿真[J].科学技 术与工程,):. [3] 徐辉等.城市主干道瓶颈段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及仿真[J].交 通信息与,):4-8. [4] 陈轲.基于 VISSIM 的安德门站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J].交通工 程,2011(23):161-164. [5] 唐秋生,安双双.基于 TransCAD 和 SYNCHRO 的单向交通组织 优化――以裕华道为例[J].科技信息,2014(11):219-220. [6]王仲.北京市交通组织优化与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 学,2000. [7] VDOT Traffic Engineering Division. Traffic Operations Analysis Tool Guidebook V1.1[R].http://www.virginiadot.org/business/resources/traffic _engineering/VDOT_Traffic_Operations_Analysis_Tool_Guidebook V1.1 -August2013.pdf,2013. [8] B. B. Park and J. D. Schneeberger.Evaluation of Traffic Signal Timing Optimization Methods Using A Stochastic and Microscopic Simulation [R] . Program http://www.virginiadot.org/vtrc/main/online_reports/pdf/03-cr12.pdf,2002.[10]王学军 计》孙志勇 商茂华《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精细化设[11]何明权《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 [12]姚心蕊《浅谈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 [13]程俊博《西安市明城墙南门盘道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14] 员天《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15]王仲《北京市交通组织优化与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16]龙东方 《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组织优化》 [17]刘婷婷《赤峰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18]沈维超《混合交通下平面交叉口通行效率分析》 [19]李美玲《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20]王玉《北京大兴西红门商业综合区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21]范 冉《VISSIM 在交叉口优化仿真中应用研究》 [22]孙璐、丁爱民、钱军、李根《基于 VISSIM 仿真模拟的道路改造 方案评价》 [23]石建《城市道路平交口交通组织设计研究》 [24]康娟萍《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25]马俊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研究》 [26]美国的 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27]日本《平面交叉口的规范与设计》 [28]刘新华 《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城市道路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实践)开题报告题 目:地铁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期)一号路、天万路、翁乔路、苑中路二标开题报告专业年级:__________ 港口 11-1 班 专业方向:______ _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开题时间学号2014 年 4 月 1 日水利工年程4系月2 0 1 4 地铁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期)一号路、天 万路、翁乔路、苑中路二标开题报告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但是在快速 发展的同时, 一些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出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不规范,安全质量存 在隐患等问题, 严重制约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据了解杭州市政工程施工项 目管理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工程项目管理工 作中缺乏信息化技术应用、 工程项目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问题,而这些问 题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亟待解决。现在相应的措施应该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是施工企业 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 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 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 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 对劳动力的分配和 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 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内容 1 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地铁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期)一号路、天万路、翁 乔路、苑中路二标; (2) 、工程地点:余杭区南苑街道地铁临平南站周边; (3) 、本工程为地铁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期)一号路、天万路、翁乔 路、苑中路二标。2 工程目标(1)、工程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符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合格”标准 我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企业的优势,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模式组织施工,成立 过硬的项目部,全面履行施工合同及对甲方的承诺,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2)、工期目标工期响应招标文件要求。我项目经理部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周密安排周计 划和日计划,与监督方密切配合,确保工程按期完工。(3)、现场管理目标:施工总工期:180 日历天 施工现场按文明安全工地标准进行布置和管理,确保工地安全文明施工。(4)、安全施工目标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不死亡、不倒塌、不中毒;确保无重大管线损坏事故。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3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进度计划(1)、 施工组织机构 为保证工程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成立地铁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 期)一号路、天万路、翁乔路、苑中路二标项目经理部,强化施工现场的组织管 理工作。(2)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工期:180 日历天 1). 工期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为保证工程按期完工,首先必须合理安排 各项工程的施工,紧密搭接,以保证工程的按期完成。2).施工前先对已有管道位置、管径及管底标高进行核实,确保不损坏其它已 有管线。三、14 年 3 月 20 日--------14 年 3 月 25 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14 年 3 月 26 日---------14 年 4 月 15 日 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14 年 4 月 16 日---------14 年 5 月 15 日 论文和设计图纸编写 14 年 5 月 15 日--------14 年 5 月 20 日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四、预期成果 本次毕业设计预期提交一篇论文,论文目录如下:摘要 Abstract 前言 目录第一章 施工方案及施工准备 1.1 道路部分 1.1.1 挖一般土方 1.1.2 挖淤泥 1.1.3 塘渣基层 1.1.4 级配碎石层 1.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1.1.6 砼垫层施工 1.1.7 沥青砼路面施工 1.1.8 侧平石安砌 1.1.9 人行道板铺设 1.1.10 玻纤格栅施工 1.1.11 拆除工程1.2 桥梁工程 1.2.1 钻孔灌注桩工程 1.2.2 桥台帽工程 1.2.3 梁板预制 1.2.4 梁板安装 1.2.5 桥头处理施工 1.2.6 搭板施工 1.2.7 桥面及附属工程施工 1.2.8 围堰施工 1.3 强弱电部分 1.3.1 管道铺设 1.3.2 钢筋工程 1.3.3 牵引管工程 1.4 排水部分 1.4.1 管道铺设 1.4.2 钢筋 1.4.3 轻型井点降施工 1.4.4 钢板桩维护施工 1.5 安装工程 1.5.1 施工中采用以下流程 1.5.2 施工方法 1.5.3 施工说明 第二章 工程质量目标 2.1 质量目标 2.2 质量保证体系 2.3 质量保证措施 2.3.1 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2.3.2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2.4 质量管理职责 2.4.1 项目经理质量管理职责 2.4.2 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职责 2.4.3 工长质量管理职责 2.4.4 质检员质量管理职责 2.4.5 试验员质量管理职责 第三章 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1 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3.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第四章 环境保护措施 4.1 环境保护目标 4.2 环境保护措施 4.2.1 水土环境保护 4.2.2 生态环境保护 4.2.3 大气环境保护 4.2.4 降低噪音环境保护 第五章 雨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 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第七章 治安和消防措施五、参考文献 地铁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期)一号路、天万路、翁乔路、苑中路二标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以下资料及相关信息组织编写1.地铁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期)一号路、天万路、翁乔路、苑中路 二标设计文件; 2.代理提供的工程招标书、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 3.《工程测量规范》;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5.《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6.其他有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验收标准。我单位根据上述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经深入调查研究, 并结合我单位多年的施工实践, 由具有丰富施工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 人员编制而成。 《地铁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期)一号路、 天万路、翁乔路、苑中路二标》文献综述前言公路运输是陆上运输方式之一,其灵活机动、迅速方便以及提供“门到门” 物流服务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也成为铁路车站、港口和 机场集散物资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现今世界各国都大力修建高速、高等级公路。每万人的公路长度:美国为 6 3KM、法国 140KM、日本 92KM、印度 22KM、我国 11KM。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大致 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 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 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我国经济 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 张”的局面。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 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新世纪 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 “全面紧张” 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 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必要性 1 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施工技 术管理的水平是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根本体现, 其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过程 中各项技术参数的控制、 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管 理能够反映出企业技术力量, 能够有效的将公路施工质量通病、质量隐患消除在 预先技术控制与管理中。以此降低企业质量通病防治的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综合管理水平提高, 促进企业的健康 发展。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整合优化现代公路工程施工流程、促进 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 促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必 须以技术管理为中心,科学的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以此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2 科学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公路施工市场 激烈的竞争使得公路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必须紧缩利润空间以利于中标。这也 使得施工企业利润逐年降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壮大与发展。3 从国内己建成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情况来看,一些路段在通车后出现 了较为明显的早期破坏现象,如开裂、车辙、水损害等。分析路面早期破坏的原 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多数高速公路在建成后都承担了较大的交通量,其 中尤以重载车辆较多,对路面的损坏作用十分明显;二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 候存在着明显差异,地质、土质条件复杂而且变化频繁,如果未能全面考虑这种 自然气候因素,则在有关设计参数确定及材料组成设计中就不能做到科学合理, 导致一些高速公路的材料组成不能适应重交通和不同的气候地质等具体情况; 三 是在高速公路路面方面还未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因此造成一 些高速公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早期破坏, 使得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远远低于设计 年限。从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现状来看,我们对于路面材料路用性能的研究仍显不 够, 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远不能跟上目前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的需 求。主题五十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 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 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 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 20 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 比重达到 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 21.8%,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从 区划分布看,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 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因此,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级政府形成要做到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国家把道路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 的地位,公路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也积极提到日程上来。然而考虑到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公路建设,重 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同时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 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给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创造了机遇,也为西 部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处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由于自身地理条件的限制,道 路交通基础设施差,制约了本省经济的发展,所以应抓住这次机遇,大力发展本 省的公路交通事业, 积极促进本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本省的公路网骨架, 为经济的腾飞创造条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公路建设投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 程已达 2 万 km,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在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 系统、 公路管理、 智能运输系统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 没有跟上公路建设的速度, 不能最在限度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为了尽快改|考试大|变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 施建设滞后于公路建设的状况, 我们应在国内已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基础 上,广泛吸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必要的专题研 究和攻关,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以指 导和规范我国交通工程设施的发展,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增长。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是一具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 约的有机整体,所以它应具备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三个重要特征。广泛性是 指公路工程交通设施标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大, 从静态的交通安全设施到动态的 监控技术,从高速公路通讯系统到移动通讯,从收费制式到收费设备,从为旅客 服务的设施到为车辆服务的设施, 从高速公路对供配电的要求到供配电的构成和 供配电方式,从高速公路立交、大桥及收费站照明到隧道照明,从高速公路的交 通管理、信息管理,从普通物流到智能运输系统,从通用技术到高新技术,内容 极其广泛; 配套性主要是指交通工程分系统的标准,除了在本系统内相互配套以 外,还须与公路沿线设施的其他标准配套,如监控、通信、收费等系统与管理机 构、房建设计等标准的配套,以有得系统功能的发挥;协调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相关性协调,一个是扩展性协调 ,相关性协调是指相关因素之间必须衔 接与统一,即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及监控、通信、收费系统等标准必须与有关国家 标准衔接一致。扩展性协调 ,主要表现在现有的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必须向想念 领域扩展,如收费系统必须向完全无阻拦收费领域扩展,监控、通讯系统也应向 智能化方向扩展。与公路相关技术的研究 (一)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包括八个方面交通安全设施、 监控、 收费系统、 服务区、 公路沿线供配电、公路照明、公路管理、智能运输系统。目前,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服务区、公路照明、公路沿线供配电等在我国高速 公路上的发展比较迅速,具备了一定设计制造能力,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 们在监控、收费、智能运输系统方面还有圈套差距,这也是我国今后需要努力的 方向。现阶段我国的收费系统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收费。人工收费的缺点是完成整 个收费过程较长,车流速度慢,每条车道每小时仅能通过 100 至 500 辆车,为此 收费站经常出现塞车现象, 过路过桥费非真实性程度较大。而当今发达国家已经 普遍实行了电子不停车收费, 车辆不间断通过收费车道同时被收取过路桥费。电 子不停车收费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通行的车流量大,每一条车道每小时可通 过 800~2400 辆车,过路过桥费的收取真实性很高。然而电子不停车收费需要建 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首先每一辆车要安装一个可附带 IC 智能卡的电子 标签,收费车道上方安装天线,天线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计算机系统负责从收 费从车道上方安装天线, 天线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计算机系统负责从收费车道 采集有关车辆的信息并处理晕些信息,并经中央结算系统处理所有的结算后,通 过从司机所持的 IC 卡中或从其账号里扣款, 向司机或车辆收取过路过桥费。(二)平面线型设计 我国公路平面线形的使用主要是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对各种线形的选 择,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直线是公路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线形, 直线在勘察设计过程中有勘测设计简 单、距离短的优点,但直线单调,驾驶人员容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加之 驾驶者在直线路段一般都会加速行驶,故过长直线的运用不利于行车安全。在选 用直线线形时,一定要十分慎重,要对该路段的圆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采用 运行速度进行检验。我国规定一般直线最大长度为 20(v+△v),其中 v 为设计行 车速度,AV 为通常在直线段的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行车速度的差值,一般取 AV =15~20km/h。圆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 并能圆滑的将前后线形连接以保持线形的连 续性。圆曲线半径的选用与设计速度、地形、相邻曲线的协调、曲线长度、曲线 问直线长度、纵面线形的配合、公路横断面等有关。选用过大的圆曲线半径,会 使得圆曲线过长, 这与长直线一样容易使驾驶人员产生疲劳感,容易诱发交通安 全事故。因此,在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时,也应该持谨慎态度。在选用较小的 圆曲线半径时,应对相邻路段进行车速极差检验,对视距进行验算,给交通工程 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行车安全。(三)纵断面设计 纵面线形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设计,对于驾驶人员而言,与 平面线形相比, 在视觉上往往是影响线形质量好会的主要因素。要尽量避免过多 的插入竖曲线或小半径竖曲线,这样容易产生驼峰、暗凹、跳跃和断背形象,造 成驾驶人员的视觉中断,诱发安全事故。 纵面线形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竖曲线半径的大小, 竖曲线半径大小的选 择应满足视距要求,且竖曲线长度不宜过短。一般,凸形曲线段事故率要比水平 段高,小半径凸形曲线往往成为事故的诱因。竖曲线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 严重降低公路安全性。(四)横断面设计 公路横断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如平面、纵面设计那么大,但是也是设计 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横断面的布置应根据道路使用功能、交通量大小、交通流的 组成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桥梁、隧道与路 基衔接路段,其宽度如果与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或人行道与护拦引起路面、路肩 宽度发生变化时, 或者跨线桥下车行道侧面的桥墩、 桥台过近, 侧向余宽不够时, 都会引起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该加以重视。结论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是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 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本文就加 强工程施工项目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解决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项目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问 题,加快杭州项目的发展步伐。参考文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03)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66-2011)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6、《 地 铁 一 号线 临 平 南站 周 边 四 条路 工 程 施工 图 设 计 内部 审 查 会议 纪 要 》 7、《杭州市地铁一号线余杭段临平南站周边道路工程(一期)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详勘阶段) 》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 年 9 月) 六、指导教师意见①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②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指导教师(签字):201年月日七、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201 考核 成绩年月日A不及格BCDE成绩确认者 (签名)备注:1、考核成绩由成绩确认者在 A、B、C、D 项上画圈;A-优秀,B-良好、C-中等、D-及格、E2、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再次不合格,开题定为不合格。3、开题及文献综述考核工作必须于毕业实践(设计)开始后的周内完成。各教研室主任助理 将本本专业学生的考核成绩统一汇总到系办。4、本考核表及学生上交的开题报告正本由指导教师保存,在毕业实践(设计)结束时随其他资料一 并上交到系办。
【城市道路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黄岛区城市道路拓宽改建设计 ――黄岛区城市道路拓宽改建设计一、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目的: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 目的 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路却不随时代改变,肯定会出现 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城市道路堵车现象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 重所在。对道路拓宽采取各种正确的措施,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科学合理 的手段, 这样才能减少交通阻塞和冲突;才能更好的保持道路的通行能力;才能提 高道路效率和安全性;才能增强车辆通行的顺畅性。青岛是我国是近几年着重发展的城市之一, 而黄岛区是青岛市发展较快的地 区,但是黄岛区的部分道路设计年限较早,而城市发展又是在原有道路和城市布 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和发展的,这就使得一些道路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量的需 求,而重新设计规划道路,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有点不符合实 际,而拓宽原有道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这个毕业设计是在查阅国内外城市道路拓宽改建资料的基础上, 调查黄岛区 城市道路交通情况、拓宽存在的问题、综合路网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切实 可行的城市道路拓宽改建方案,以满足黄岛区交通的需要。我国新建道路、道路设计、施工都有较为完善的国家规范。但有关城市道路 拓宽改建设计等工程,规范涉及不多、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略有不足。因此开展 对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