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管控控制方法是怎样的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带来现金风险度量与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需要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度量与控制的研究日臻成熟,而国内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在理念、制度、方法等方面都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贷款业务活动中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价、处理的过程。具有以下作用:(1)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是促进银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开拓经营和强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市场经济主要是依靠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市场的优胜劣汰决定了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与效益并存的经济。企业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法人实体,对生产经营具有独立自主性,同时也自负盈亏。银行的信贷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同时也承担了部分企业经营风险。在此背景下,银行无论是开办常规业务,还是开拓新业务都要立足于防范风险的基础之上,采取有效措施最低限度的承担企业转嫁风险。(2)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是推进银行业务国际化,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由之路。我国商业银行要走国际金融市场,参与国际金融业务竞争,除了补充资本外,必须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作为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补充资本只能落得治标不治本的结局。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与处理机制还很薄弱,手段方法还很单一。总体上看仍属于粗放模式,风险的识别、计量与反馈的手段落后,风险防范、评估、补偿管理的水平较低,效果不甚理想。此外,我们的风险模型、内部评级法,解决信贷决策、资本配置、贷款定价、经营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风险导向定量化问题都不太完善。
  (一)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近年来,我国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
  (二)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都是基于手工操作的。信息层层上报、指令层层下达的迂回式操作流程已经严重制约决策对信贷业务的有效管理。由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几乎无从谈起。亟待由传统信贷管理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但是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对于事前风险控制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很难将“贷前审查、贷中检查、贷后复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风险可以防范和控制,但并不能消除,风险管理的意义是将风险控制在银行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意味着银行将会承担一定的风险,风险补偿机制也将成为银行承担风险并能维持正常经营的最后保障。常见的方式有:提取呆账准备金、补充资本金等方式。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呆账准备金提取不足、呆账不能得到及时的核销以及资本金补充渠道不畅、资本充足率不达标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四)信贷风险控制文化的缺位
   所谓信贷文化,是指在信贷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够体现信贷价值观的信贷基本理念、形象气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银行企业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我国的银行信贷在经营思想和运行方式上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也孕育出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信贷文化。面对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对健康信贷文化的建设与引导,在信贷业务发展上过分强调安全性与零风险,致使信贷部门与信贷从业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不良习气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随着市场环境、企业需求与客户素质的变化,信贷经营的观念、思路、领域、行为方式也不断更新,但一些机构开拓信贷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外营销与服务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甚至沿袭较为原始的公关方式,依靠请客送礼来维系银企关系,争揽优质客户,而不是在服务内容和风险管理上下工夫,使信贷业务带有了不良甚至不健康的文化色彩。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完善方
  (一)坚持风险控制和综合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调整信贷结构,必须坚持“扶优限劣,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按照综合效益优先原则,开拓那些在确保贷款安全、流动,能带动存款业务、结算业务以及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发展的行业和客户。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手段预防、回避、消除、转移经营中的信贷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要对信贷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对贷款进行逐项跟踪监测,并对可能有问题的贷款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使信贷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减少或避免损失。建立信贷风险转化机制。商业银行经营上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现实的风险,应立足于化解。对那些经营恶劣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将其巨额的不良资产分解出来,交由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管理、营运和消化这些不良资产,把风险转化于无形。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保证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首先要逐年提高呆账准备率,当贷款风险发生后,用贷款准备金弥补贷款损失。其次将浮动利率超出基准利率部分划入准备金,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银行承担风险能力。再次,督促企业建立风险基金。企业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增强企业还贷能力,减少银行贷款风险。(三)树立良好的信贷管理文化,信贷风险涉及到银行多个业务部门和员工,因而,信贷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工的参与和银行的扁平化管理,即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减少分行、支行(中间层)的管理职能以及对后台操作部门和支持部门实行集约化管理,以提高总行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幅度,而不是将总行、分行、支行等具体客户的业务集中到总行职能部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要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文化,需强化每位员工特别是信贷人员和各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与风险管理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文化氛围。严格信贷经营、信贷审批、信贷风险管理三权分离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贷分离;要遵循“授权有限、风险度量、差别管理”的原则,根据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的管理水平、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地区风险状况、贷款的风险度,实行动态授权管理。定期对贷款进行检查,明确贷款经营、贷款审批和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要加大贷款风险责任认定和追究力度,让违规越权者得到应有的处罚。
   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的高风险行业,在信贷资金经营过程中,一旦产生信贷风险,便可能使商业银行蒙受巨大的损失,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网站编辑:如何控制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哪些特征_股票知识_股城股票
如何控制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哪些特征
14:01:34发布:股城股票
如何控制信贷风险?什么是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如何控制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
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
如何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哪些特征?
1、客观性: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2、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
3、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4、可控性: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最初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资金的发放主要是通过国家的金融机构或合作组织、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技术的改造,贷款的发放对象主要是男性、贷款发放一般是低息、无息、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补贴或各种公基金。日10:38&&&&&&&&
姚洪&&&&&&&&来源:金融时报
  笔者在工行系统多年从事信贷审查审批工作,在审查审批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暴露了一些风险,需要引起注意,防范未然。
  问题表现
  (一)小企业客户准入门槛问题。今年以来,由于信贷规模偏紧,小企业普遍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加大。在今年经济形势不乐观的形势下,由于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而小企业民间借贷的情况又增多,加剧了的小企业融资风险。而一些支行未认真甄别客户的资产实力,近来,有些支行新营销了一些新成立的小化工企业、小皮革企业和小医药企业,这些企业注册资本不高,有的企业仅50万、或100万实收资本,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低,且有些未取得环保竣工验收批复,或仅提供一纸排污许可,一些企业环境污染较重,离绿色信贷也有一定差距。
  (二)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办理贸易融资业务问题。由于贸易融资业务是工行大力推广得业务,为了营销客户的需要,一些行并未围绕优质客户、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办理贸易融资业务。办理保理业务,存在着一些两头在外企业,尽管每笔保理业务均会提供相应的交易合同及相关增值税发票,但让渡给工行的应收帐款对应的货款是否已回笼,或者是否虚列、或者是否存在坏帐无从考证,应收帐款的真实性无从把握。工行做的一些保理业务未围绕核心客户的上下游客户而做,如果购货方实力不雄厚或者本身借款人信用不好,没有第二还款来源做保障,第一还款来源又不充足的时候,极易形成风险。
  (三)抵押和现金流问题。存在重抵押、轻现金流现象,未关注第一还款来源。在营销中,有些支行认为只要有抵押就可以办理业务,不注重考察企业现金流状况,如新成立的企业或新建立信贷关系的企业,现金流较小,且无法覆盖贷款,而认为有抵押物,而同意企业申请较大金额的流动资金贷款,但实际上有些工业园的工业用地和房屋存在土地款返还,处理需园区管委会的同意,变现能力不强,处理相当困难。
  (四)评级授信问题。存在评级授信偏松情况,在评级流程定性评价中虚高了一些指标,导致信用等级偏高。有些支行存在为了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故意把相关指标提高的情况。在核定授信额度时,未充分考虑企业债务的承受能力及综合还款能力,也未考虑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及用款进度,而申请核定大额度的授信。
  (五)抵押物估值问题。在抵押物的评估过程中,有些企业的抵押物存在估值偏高的风险,工业园中的土地厂房,有些抵押用地在相对偏远的乡镇,变现能力较差、难度较大。在评估时存在为贷款而做押品,押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贷款额度的多少,未能主要考虑其风险点问题,如土地出让金是否存在返还,市场交易的变现能力等,存在能否及时变现的风险。另外,贷款发放后,未能及时察看及重评抵押物,对抵押物的即时变现价格,价格波动情况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特别对于商品融资业务,由于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未能及时监控其价格和质押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极易导致数量和价值不足,出现风险。
  (六)法人代表或控股股东违约问题。有些企业法人代表或控股股东存在融资、信用卡违约,有的违约次数较多,甚至有的列入了禁入类客户,支行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对违约的原因调查相对简单,多数说明均是工作忙忘记还款等,有的股东几十次逾期违约也是同样理由,原因说不过去,如果借款人人品有问题,极易产生风险。同时,调查中对贷款发放后,债权实现有无风险,风险是否可控表述不明。
  小微企业的风险防控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为有效防范小企业信贷风险,保障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及思路:
  (一)在客户选择上,总体原则上按上级行文件要求准入。对企业准入设置一些基本量化指标,如自有资产的多少、销售收入的大小、固定资产的多少等,具体操作上应该挑选一些实力较强,符合行业及信贷政策,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为目标客户。新成立的企业先暂时考察一段时间或先以小额融资建立信贷关系,视企业前景逐步做大、做强,增加贷款,不要一步到位。对较偏远乡镇的企业在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先发放小额融资。
  (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是工总行及其省行提出的调整信贷结构的要求,在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时,应大力发展优质客户、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谨慎办理其他贸易融资业务,特别是两头在外、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时要重视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的调查,从企业经营范围、月年度生产能力,根据购销合同、应收账款发票原件(必要时向税务机关核实发票真伪)和购货方验货证明核实贸易背景真实性,必要时可索取出库单、发货单、提货单、运输单据、入库单等单据,判断交易和应收账款的真实性。重点核实应收账款权属是否清楚,不存在瑕疵、转让、设定质押或异议登记等情况。
  2.从严审查关联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将贸易融资与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紧密结合,注重和强化第一还款来源,杜绝假贸易融资现象。
  3.将对贷款企业的调查与对其交易对手的调查相结合,注重对其交易对手资信实力和双方贸易关系的分析。贸易融资业务同样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贸易融资业务并不是低风险业务,更不是无风险业务,只是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更能够及时识别和防控。贸易融资业务不仅要关注客户风险,还要关注客户产业链上的相关客户的风险。只有把握交易双方的风险才能把握贸易融资的风险。
  4.对销货方的客户结构和销售明细,购销双方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主要产品组成、周转率、坏账率等情况的调查分析需要加强。
  (三)现金为王,关注抵押,重视第一还款来源。既要注重考察企业的现金流,保障第一还款来源充足,同时又要在第一还款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办理合法有效足额的抵押。必要时,可追加企业主要股东及其配偶承担连带责任担保,防止抽逃债务的发生。
  (四)按照工总行、省行评级授信管理办法,真实、客观、实事求是地进行评级,对其还款能力及意愿做出评价,不宜为提高信用等级而人为放松定性评价,提高指标得分。在风险控制范围之内合理核定其授信额度,从严核定流动资金贷款限额。
  (五)抵押物估值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核定抵押物价值,剔除抵押泡沫,在抵押物价值之内确定融资金额,使押品能够“看的见、摸的着、押的住”,从而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及时关注抵押物的价格变化等情况,抵押物到期或发生重大变化的要及时重新评估,防止出现缺口。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信用卡资讯
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