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如何对待儒家思想想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人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康有为打着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对待东西方文化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康有为是如何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胡适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影4掉叻6演舘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或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相结合或借用经学的外衣,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减小变法的阻力;儒家思想对人们影响较大,这样利于宣传.(4)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5)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四第9课时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doc 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四第9课时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9课时 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学生P47]
1.农业(1)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2)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3)赋役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明中后期实施“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清前期推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手工业(1)明代:纺织业作坊或工场中有众多的雇工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2)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其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商业(1)出现会馆和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2)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清朝苏州、汉口异常繁华另外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也非常有名。海禁政策(1)原因:明太祖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清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清统治者还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2)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明朝中后期在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2)特点: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平衡;比较稀疏。(3)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4)直接原因: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政策不仅限制了市场的扩大而且未能使中国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知识拓展] 古代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图示历史]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 明朝中叶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当时的手工业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误区警示] 闭关政策不是完全禁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而是严格限制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如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就开放广州做为对外贸易往来[知识图示]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主题一 明代商业的发展与变化[史料研读]史料一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史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致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问题] 史料一、二反映了明朝以后商业发展有何重要变化?说明了什么?[解读]抓关键信息 获结论
(1)据史料一、二信息可知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经营多样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说明了明代社会改变了歧视商人的做法。
(2)明代商业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客观反映了重商和倡奢的思想冲击传统等级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史论拓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流通领域的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6)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的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主题二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要点拓展]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四性”的认识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史料探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解读]史料一 ①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_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