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缓解世界对中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的担忧

外媒:各国忧中国经济放缓溢出效应 中国在担心自己
来源:搜狐财经
  外媒:各国担忧中国经济放缓溢出效应 中国在担心自己
  搜狐财经讯 据美国CNBC报道,当前全球各国纷纷为中国经济下滑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担忧,而中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中国自己。
  当前中国正全力从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转型到以消费和服务产业带动的经济体。中国官方曾多次强调,将继续提高企业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债务、提高财政监管水平,并保证不会发生大规模裁员。
  尽管如此,中国还是面临着以下几大难题:
  大规模裁员
  众所周知,由于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建筑行业发展放缓等原因,中国庞大的钢铁和煤炭产业岌岌可危。据渣打集团数据显示,2010年住房及其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为1.1%,而2010年该数值则为3%。
  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受行业重组影响,中国钢铁与煤炭产业预计将裁员180万人,以削减过剩产能。中国政府此前曾宣布,将划拨1000亿元资金,用于重新安置受影响工人。有相关报道称,这些工人就业岗位正转向农业、伐木业、环境卫生等行业。
  股市动荡
  股市堪称中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2016年伊始,中国股市便经历大幅波动。人民币方面,去年中国央行两次贬值人民币,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汇差拉大,投资者也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
  今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在二十国集团(G20)上海峰会开幕式中指出,人民币或将继续贬值,此举引发有关中国资产外流担忧,人民币的溢出效应对全球经济增长都构成了风险。
  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中国平均每月资产外流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下滑1.8个百分点。2月,中国央行数据显示,2月资产外流金额下降到290亿美元,中国资产外流状况有所缓解。
  债务危机
  银行系统与地方债务问题是中国经济存在的另一大隐患,虽然中国金融体系非常“模糊”,具体严重程度不得而知。独立研究机构Autonomous Research Asia研究部负责人朱夏莲(Charlene Chu)年初向CNBC透露,过去七年中国债务急剧恶化,位列世界榜首,其中许多债务流向非营运资产。
  “银行业资产规模已从2008年的9万亿美元激增至2015年的30万亿美元。”她同时指出,其中大部分借贷资金流向企业,而非个人。
  中国必须控制债务泡沫,以防止新一轮危机的发生。与此同时,通常是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LGFVs)累积起来的的省级政府债务,数年来令经济学家担忧不已。最新发布的国家审计结果显示,省级政府未偿还债务水平由2010年的10.7万亿元攀升至2013年上半年的17.9万亿元。
  中国国务院2014年底起对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进行限额(即最高16万亿元),并规定该资金应用于公共项目,而非运行费用。国务院同时禁止地方政府使用LGFVs以及国有企业筹款,或对金融机构及当地企业债务进行担保。(晓霞)
(责任编辑:郭儒逸 UF029)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全球股市普跌加剧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担忧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作者是俺的一位学长,很敬仰他,因为他经济学的比我好。唔。。如此说来那俺敬仰的人还真多啊。。总之,下文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不知是否因为我们都在西方受过教育,对国内形势的判断过于悲观。我上篇日志借用双城记的开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到我们的国家可以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坏到这国家人民心中的不安却随着她的富裕与日俱增。中国的所有问题,终究都是政治问题。 老姚对中国经济的担忧12-06 02:26虽然中国经济在过去四十年发展迅速,但是我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担忧1 是从政府方面,49以来,中国一直是实行党富而民穷的政策。80以前中国的农民为中国的一切买单。农民必须在国家订的价格把一切产品卖给国家(对比一下垄断行业的定义:在被固定的价格消费者买或者不买),好让国家能去补贴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出口粮食换取外汇来发展工业,维持一个庞大的军队等等。同时他们承担了大部分神奇政策的后果,比如说大炼钢铁(计划一年钢产量增加100%,说农民小炉炼不出钢是反动。。。),亩产万斤(国家是按这个征粮的,征不上来就反右。。。),大修水利(最神的是要完全靠人力把黄河引到高原上)等等。。。4个字,惨不忍睹。现在我觉得城市人口开始越来越多的为国家买单,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最高45%,和西方国家基本相同,但是另一方面国家没有任何付出,一般国家的三大福利,教育,医疗和养老中国基本没有。然后在另一方面政府在房地产方面其实在隐蔽的从民间获得利益。90年代国家税收从地方像中央集中以后,卖地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现在中国北京上海地价已经和伦敦持平(据说上海10W一平也很多了),就是二三线城市也不是大学毕业生自己能负担的起的,一般都是需要父母的支持。当房价一旦崩溃,如果政府mark to market,他的账面利润其实就是对民间财富的变相征税。中国从GDP讲,确实是富裕了,但是我感觉老百姓并没有享受到大部分的好处。从50-60年代的特供,到改革开放后的红二代从商,真正在49年以后的中国得到最大好处的其实还是the party.2 经济增长方面,老说中国经济增长是奇迹,到底是怎么个奇迹呢。我自己觉得也没什么可奇迹的,一方面国内人口年轻,劳动年龄(20-60岁)的人口增长迅速(小孩被计划生育了,老年人也被之前的饥饿和政治斗争解决了),所有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capital是相当之高。另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对自由的国际贸易给中国的生产力提供了demand,只有在有庞大的世界市场的情况下,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靠出口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战以后,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其实走的都是这条道路,根本没有什么miracle。如果光靠内需的话,在一中压制消费,鼓励投资的经济体内,是不可能产生这些需求的。从现在往以后看去,一方面中国人口开始老龄化,劳动年龄的人口停止增长,或者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而且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医疗),下面supply方面的增长就需要真的是生产力方面的增长。在需求方面,当中国的经济变成世界第二大国,甚至世界第一大国,靠出口实现的增长还能支撑我们多远呢,尤其是希望国家面临着消费者和政府负债过多,人口也在老龄化的情况下。。。 中国应该的对策是增加内需,但是在一个党富民穷的地方,哪来的内需。我们这一代人,真正做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社会保险基本没有,需要自己去存钱去面对一切问题,另外房市又是政府的变相征税,不仅让我们成为房奴,还把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也拉下了水,我们哪里还有能力去拉动内需。。。 60年代传说中亩产万吨粮(好像人民日报最多登的是亩产7万多吨),但是当政府找农民征粮的时候发现挣不上来。2010年传说人均GDP在过去40年翻了无限多翻,但是当政府找人拉动内需的时候发现原来我们并不50年前好多少啊。。。
3 咋办?我觉得很有可能今天的日本的很多方面(不好的方面,很不幸)都会是明天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有一天全国人口4...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