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正在修建年代最早的寺庙的寺庙

金丹& 11:27:16&评论说:
笪倚轮蓿课医鹗希👍赞
世界金氏宗亲联合总会
中华金氏宗亲联合会
注册总部:中国香港
总部办公地址:中国?福州 仓山对湖路31号
邮编:350007
联系人:金松
【世金总会总群】:
【世金总会二群】:
【世金文化宣传群】:【世金总会三群】
光州(固始)分会:
潮汕金群 清远金群
湖北金会群:
东北金氏群:
联系秘书处: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7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雄宝殿&门前空地上的痕迹让人感到不解,长20米,宽10米的水泥地上满是浅灰色的划痕,纵横交错很是扎眼。这在别的寺庙前几乎看不到。 寺庙名显密吉祥寺,位于以小吃闻名全国的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从县城乘坐5路公交车,半小时可以到达琅口镇镇头村,沿水泥路步行10分钟便可抵达位于半山腰的寺庙。寺庙占据高处,视野广阔,沙县的人时常驱车前往休闲。 一对年轻的恋人坐在寺庙空地前的亭子里耳语,手机外放的歌曲《当你老了》在极安静的环境下显得很大声。&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男子突然兴致勃勃地大唱起来。 一位身着紫色棉衣的驼背老人缓慢地从寺庙旁边的三层小楼里走出来,满头银发,脑袋后面的头发被枕头压得平平的,能看见粉红色的头皮。没有轮子的推着在水泥地上摩擦,老人的脚以离地一厘米的高度往前艰难地挪动。 这幅场景让人倍感荒诞和尴尬,歌里唱的对老人来说是奢求,对她老说老龄是生或者死,以及有没有饭食的问题。痴呆的老人甚至记不住自己的名字,在被子女抛弃后,年老的她唯一幸运的是到了显密吉祥寺,这里被称为中国首家免费的佛教寺庙养老院。 显密吉祥寺养老院,位于村子里的半山腰。(图片:叶宇婷) 显密安养院 显密吉祥寺办养老院是在17年前,佛教称养老院为&安养院&。比显密吉祥寺早几年,的灵隐寺便有&安养院&,不过只面向老去的僧人。1999年10月,显密吉祥寺办养老院,面向所有鳏寡孤独者。 1994年,63岁的照禅法师身患骨癌,疼痛到不能下地走动。他暗自发誓:如果康复,要办一所养老院,免费收养100个鳏寡孤独者。后来,照禅法师顺利康复,他要还愿。1998年,照禅法师独自到了显密吉祥寺,一座破败不堪、只有十几平米的寺庙,旁边有几间可住的房间。第二年,道圆法师在吉祥寺出家,照禅法师从别的寺庙找来能清法师,三人一起创办了养老院。 如今85岁的照禅法师记忆已经模糊,走路只能拖着棉鞋走,靠道圆法师照顾。照禅法师坐在木椅子上,听着道圆法师回忆过去。&那时候真是难啊。&照禅法师到周边各个村子里去宣传,让大家知道养老院的存在。最初接纳了20多个鳏寡孤独者,年轻一点的照顾年长一点的。养老院没钱买米面,能清法师从原来的寺院带些过来,三人耕作一片小菜园。这些基本能维持温饱,但不是长久之计。 照禅法师开始四处去&化缘&,为这些老人寻找生活费。能清法师也出去&化缘&,顺便宣传吉祥寺的养老院,途中遭遇过车祸,被抛出去近10米。在走访村里的过程中,能清法师发现:&农村很多老人过得很苦,被孩子抛弃的老人很多。&这让她很痛心。有件事让能清法师一直无法释怀,附近村子有位老人生养了8个孩子,他去各个孩子家里,没有一家愿意给他吃饭。村子联系吉祥寺养老院去收养老人,能清法师迟了一步,老人自杀了。 渐渐地,吉祥寺养老院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有些被子女抛弃的老人会自己走到吉祥寺,体检没有传染病就可以留下来。吉祥寺养老院最多收养过87位老人,食宿全免。 李来峰是县城里退休的医生,还没退休就跟着能清法师修佛。从吉祥寺养老院创办开始。李来峰就义务给老人看病。幸运的是,这些老人虽然被抛弃,但没有特别严重的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用药物控制就行。李来峰自己贴钱去外面买药,给有需要的老人。 随着吉祥寺养老院被更多人知晓,捐助的人也越来越多。2007年,一对香港夫妇捐了几百万,养老院将其用来修建了两幢三层建筑,老人们从老旧的平房搬到了楼房里,每两个老人一间屋,屋里敞亮整洁,没有一般养老院里的异味。 吉祥寺的老人长寿,八九十岁的很多,有些活过了一百岁。去世的老人被安放在一个小屋子里。后来,吉祥寺募集了资金,修建一座塔,专门供奉去世老人的骨灰。 寺院募资修建的塔,专门供奉去世老人的骨灰。(图片:叶宇婷) 老无所养 吉祥寺养老院很多老人是自己找过去的,子女不愿意照顾,自己又没有收入。 86岁的石瓜子(音)到吉祥寺养老院已经10年了。在&养儿防老&观念盛行的农村,生养了4个儿子的她理论上晚年应该很幸福,但4个儿子没有一个人愿意照顾她,老伴去世后,石瓜子独自一人到了吉祥寺养老院。说到这些,石瓜子很激动,眼泪夺眶而出,眼珠子由于老龄像敷上了一层白膜。 见石瓜子在吉祥寺养老院有了安定的居所,姐姐也跟着她一起过来。两人住在一间屋里,相互照顾。 有的老人在家住破败不堪的老房子,温饱得不到保障,被接到吉祥寺养老院的第一天晚上,盖上棉花被后哭了,&从没盖过那么软的被子&。&农村很多老人在病痛中孤独地活着。&能清法师回忆。 去年5月,河南鲁山一民办养老院火灾后,凤凰网曾走访当地的近十家公立和民办养老院。对于这些养老院里的老人来讲,每天就是一张床和一口饭,剩下的时候要不在发呆,要不躺在床上闭目。有的老人身上有气味,五六个人住在一起,气味更大,养老院没有太大的功夫去顾及这些。对于他们来说,生死是大事,尊严则太过遥远。 相比于很多养老院里的一口饭一张床,熬着过日子来讲,吉祥寺养老院的老人念佛后相对有精神寄托。来到吉祥寺养老院的老人需要吃斋念佛,吃素是他们要习惯的。每天清晨4点半起床,5点早课,7点吃完早饭,上下午还有一次念佛,下午4点老人们穿上专门的衣服上晚课。晚上8点前,老人们要卧床休息。 吉祥寺养老院作息时间,跟别的养老院不同,这里的老人需要吃斋念佛。(图片:叶宇婷) 92岁的林生姬过年回家呆了两个晚上就回到了吉祥寺,她说回去已经不习惯了。林生姬年轻时没有生育能力,抱养了个女儿。38年前老伴去世,独自住在没钱修葺的老房子里,早年有劳动能力时还能照顾自己,女儿不愿意养她,林生姬便到了吉祥寺养老院。林生姬的身体很硬朗,口齿也很清楚,凤凰网跟她聊天:&女儿对你好吗?&林生姬低着头不说,捻着手里的佛珠,摇了下头。 这里的老人习惯了用沉默或者摇头来表达否定的意思,而不是用语言,早年在家里没有话语权,她们从骨子里害怕稍不注意就没人赡养了。 绝大多数的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不能像城里的老人一样60岁退休颐养天年。没有收入,农村的老人很容易被当成家里的负担,所以很多60、70岁的老人仍外出工作,或者帮忙带孙子孙女,他们几乎要劳作到劳动力丧失前。 吉祥寺养老院雇来照顾老人的都是60、70岁的人。2000年,63岁的黄老伯被吉祥寺养老院招去照顾一位年老的法师,法师去世后,黄老伯去工厂打工,养老院觉得他之前干得不错,又把他招回来照顾老人。&我过得苦,要不也不来照顾老人,老人都比较脏,大小便经常脏了裤子。&黄老伯比较无奈,他有2个儿子,在外打工,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儿子给你钱吗?&凤凰网问黄老伯。&不给。儿子们都过得苦,不让他们给,有时我还给他们钱。& 黄老伯的老伴去世了好些年了,他说如果老伴还在,怎么都不会到养老院打工,老两口怎么都能扶持着过下去。&这些人的老伴如果还在,也都不会来这儿,来这儿的都是一个人。& &空巢&老人 吉祥寺养老院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出务工的人开始把家里&空巢&老人送到养老院。&子女孝顺谁会把老人送到这儿?&十多年来,养老院医生李来峰感慨。 跟李来峰一样,农村里绝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养儿防老&&居家养老&。子女把父母送到养老院被视为&不孝&,会&被人指指点点&。曾经有个外出务工的女儿把母亲送到吉祥寺养老院,第二天便着急把母亲接回去,因为受不了村里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这些年,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一年回一次家,有的很多年都不回,也不那么在乎别人的眼光。在吉祥寺养老院照顾老人的黄老伯要宽容很多:&大家过的都苦,要出去打工,把老人送过来可以理解。& 沙县以小吃闻名,全国各地的街边巷尾都可以看到&沙县小吃&的招牌。根据沙县同业公会公布的资料,截止2014年,全县外出经营小吃的人数达6万余人,而整个沙县的劳动人口为9万,换句话说,沙县67%的劳动人口外出做小吃生意,此外还有很多人外出打工。 吉祥寺养老院所在的镇头村只有过年才热闹些,年初十一锣鼓鸣天,村里小孩举着旗子走在最前面,青壮年们从庙里抬出菩萨像走街串巷。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平时村子里只有老人和小孩,没人张罗这些事。 镇头村有劳动力的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村子里每月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几十块的新农保,每月买些米面,自己再种点蔬菜,即便子女不给钱,老两口搭伴也能过下去。更多的老人在家给子女带孩子,子女每月给点钱,能过得好些。 老人们的另一笔微薄的收入来自土地,村里把地卖了,把钱拿去放高利贷,每月分给每个村民几十块利息。&高利贷多危险?跑了怎么办?&村里一位60多岁的村民表示担忧。 春节,吉祥寺养老院仍有老人在,子女们不愿意把她们接回家。(图片:叶宇婷) 北京大学第8届中国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国务院参事马力曾透露过一组数据: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养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3%。而城镇老人的人均收入是农村老人的4.7倍。简单说,农村老龄化比城市严重,但农村老人拿着比城市老人低得多的养老收入,算上新农保和土地收入,每月一两百块。 这些数据下还有更残酷的现实是,如果老人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又失去了老伴,怎么养老全凭子女们的良心。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2013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有41.2%的农村老人,仍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被子女送到吉祥寺养老院的老人很多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 67岁的林长增更相信自己攒钱养老,而不是靠子女,虽然他没有子女。林长增年轻时家里穷,没钱娶媳妇,一直在家务农。50多岁经人介绍去附近机砖厂打临工,每月挣一千多,干了7年,攒了几万块。林长增的黑色外套仿皮夹克衣领已经裂了,他攒的钱不买衣服,不翻修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只是防老。&你以后动不了怎么办?&&雇个人照顾吧。&说完林长增挑两个篮子去山上砍柴。 67岁的林长增上山去砍柴。(图片:叶宇婷) 佛教养老院 佛教寺院开始把目光投向病入膏肓的农村养老,像吉祥寺养老院这样的佛教安养院越来越多。 去年,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口老化速度冠绝全球。而中国养老服务在经济学人智库(EIU)的一项调查中名列倒数第10。在吉祥寺养老院名气大增的近些年,各地的佛教寺院开始弥补中国养老服务的短板。 福建的宗教氛围浓厚,各地庙观繁多。只是在沙县这个人口只有20多万的县城,注册在案的佛教寺院有14家,道教观有17家。加上吉祥寺养老院开的先河,福建的佛教养老院建设走在全国前面。 2009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普法法师提交了一份提案,《大力引导宗教界融入社会参与兴办养老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兴办养老公益事业,建设以老人赡养为主的专业养老机构,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学、病有所医、死有所安。&那时,对于佛教寺院开办养老院没有政策。 在提交提案前,普法法师便开始在漳州兴办瑞竹岩寺养老院。2012年9月投入使用,床位有600张,每月交800月,生活贫困的人可以&随喜&。但入住的更多是周边的孤寡老人,生活能否自理的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他们一般是等到生活不能够自理或者临终关怀时才会考虑养老机构。&瑞竹岩寺养老院的主任林强曾告诉媒体。 虽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佛教界试水开办养老院的步伐一直在进行。直到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6号文件《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中提及的重点支持宗教界开展非营利活动的领域中&养老&成为其中之一。 此后,佛教寺院养老院进入一个发展时期。据国家宗教事务局2012年的统计数据,当时福建、浙江、江苏三省的佛教寺庙养老院有22家。北京、四川、山西、广东等地也陆续创办佛教寺庙养老院。 2014年全国&两会&,江苏佛教协会会长的提案中有一份是关于开办佛教养老院的。他当时接受凤凰佛教的采访时表示希望政府扶持寺院养老,&目前建寺院养老院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当时江苏省的52所养老院中,佛教寺庙养老院就有26所,占了一半。 同年9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在召开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情况座谈会,明确了宗教界从事养老服务的基本政策。各地佛教寺院养老院开始在政策下运行。 在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调查结论:中国养老服务名列倒数第10后。BBC的记者探访了显密吉祥寺的养老院,在她写的记者手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有着一些慰藉和社区的感觉,在中国的这个小地方,生和最终的死都有尊严。&(凤凰网:叶宇婷)
[责任编辑:赵一哲 PN077]
责任编辑:赵一哲 PN07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政府投入不高、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了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
8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建设北京至台北高速铁路通道,部分台湾人士认为高铁是统战策略。不要太傲娇好不好,中国的高铁早就修到全世界了……那么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优势有哪些? 高铁出海有了怎么样的全球布局?又采用了怎么样的策略?区别于以往零碎的新闻,这篇文章,力求呈现一个全面的图景。
南海发生了什么?中国为了维护这块祖宗之地又做了什么?凤凰网独家梳理相关信息,从新闻碎片中打捞一份南海局势变化报告。
环保风暴、市场萎缩、产业结构调整三重因素下,大量企业关停,也意味着经济增速放缓、大量人员失业,治污对河北而言,背后事关稳定。
在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调查结论:中国养老服务名列倒数第10后。 BBC 的记者探访了显密吉祥寺的养老院,在她写的记者手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有着一些慰藉和社区的感觉,在中国的这个小地方,生和最终的死都有尊严。”云霄:渡头岩寺庙正扩建挖出巨石 活像大石龟_漳州新闻_福建之窗
&&&&当前位置: &
云霄:渡头岩寺庙正扩建挖出巨石 活像大石龟
发表时间: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微博)7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廖珍妹 文/图)昨天早上9点,云霄县云陵镇,一正在扩建的寺庙渡头岩,挖掘出一巨型石头,形状犹如乌龟。
  大石龟虽然沾满泥土,但头部高昂,趴在地上,做出向上冲、向上爬的姿势,神态逼真,难掩威猛之势。石龟背部坑坑洼洼,犹如龟纹。经测量,石龟长3米,宽1.5米,高1.5米。
  据当时施工的工人介绍,在挖地过程中,他们突然碰到了一块很硬的石头,以为是碎石头,结果越挖石块面积越大,等把表面的土全部清理完,就发现了该石龟。石龟纯属石头构成,并非文物,但是能挖出这么个石头,倒觉得新奇。石龟并非由一块石头形成,而是头部一块石头,龟身一块石头,两块石头完美配对,形成了这只惟妙惟肖的&石龟&。
  据了解,渡头岩寺庙供奉的是&玄天上帝&。庙的负责人方海燕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只石龟,或打算将其留在原地。
  感谢方先生拨打导报漳州热线报料,奖励50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注明"出处:×××"(非福建之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杂文当前位置:& > 杂文
福建寺院建筑艺术
作者:何绵山
  福建是我国古代建造各种寺院最多的地区之一,即使在佛教衰落的宋末元初,仅福州府所辖的各县就建有佛寺1500座以上。虽经多年的天灾人福,但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寺观得以保存。如莆田在唐、宋时全县就有大小寺院庵堂600多座,保存到今天的仍有近百座。福建这些保存下来的古代寺观,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第一,门类齐全,年代悠久,如福州的华林寺不仅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佛寺,也是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这些建筑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史,特别是研究宗教建筑史,是极为珍贵的实物。第二,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中国的寺院建筑,特别是佛教寺院建筑,一般以殿堂为主体,代代沿袭,最后高度程式化、规范化。而福建的寺院建筑却别有特色,在继承古制上有所创新,较为灵活,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宗教建筑艺术。特色之一
  中国古代寺院的主要建筑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两侧,如僧房、斋堂、职事堂、茶室、云会堂等附属建筑对称地排在东西。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主辅分明的方式满足了宗教建筑庄严肃穆的需要,给人一种“超凡人圣”、“洁净无碍”的感受。福建一些寺院却不拘泥于我国大多寺院的常规布局,而是讲究因地制宜,由此形成艺术的感染力和意境。如始建于908年的福州鼓山涌泉寺,至今基本保持明嘉靖间的布局,25座殿堂巧妙地分布在山泉古树、层峦叠嶂之中。进了山门后,并不直达天王殿,而是要经过兰花圃、岁寒寮、回龙阁、罗汉泉、千佛陶塔,以石道蜿蜒伸向寺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主建筑依偎山谷山坡而逐渐升高,将峻岩山石巧妙地结合到布局之中,使人有“进山不见寺,人寺不见山”之感。
  始建于558年的莆田县凤凰山广化寺几经兴废,现存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年间依旧制重建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特点是中轴线不是南北向,而是东西向,依山势高低,由海拔25米趋升至海拔63米,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祖堂为中轴线,两侧翼建有宽敞的廊屋,把整个建筑群有机地联成一体。
  始建于931年,明万历间又重新修复的福州北峰林阳寺坐落在翠谷之中,山门正对平坦之地,故视线开阔,夏日无论如何炎热,山门口总有阵阵凉风袭来,令人无比惬意。笔者1973年至1978年曾蛰居此寺5年之久,故有切身体会。此寺次要建筑并不是对称地建于主建筑的左右,而是在寺左衬以禅堂、僧室、客厅、香积厨等,布局上左重右轻。
  始建于558年,重建于1369年的建瓯县城南建溪之滨的光孝寺,其布局颇有特色,它由殿堂建筑群和西厢建筑群组成。西厢建筑群外面看来瓦栋连贯,杂乱无章,内部却各成系统,秩序井然。始建于唐初的福鼎县太姥山白云寺布局更别具一格:分前后两厅,外形颇像居家的大院落。始建于唐朝、重修于清末的位于平和县九层岩峡的三坪寺,是典型的依山而筑寺院,建筑群体沿一条中轴线倚山而建,依次递高,主次分明。大雄宝殿地势比山门高一米多,祖殿又高于大雄宝殿,错落有致。
  (二)巧借山岩筑寺,与山川大地融为一体,是福建寺院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二
  因福建多山之故,许多寺庙将寺藏于岩中,洞中建寺,正如旧志云:“僧庐于中,不用片瓦,可以避雨。”这种建筑被称为“岩寺”。但这种岩寺与我国西部的“石窟寺”截然不同。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洞窟供养佛像的一种寺院,而福建的“岩寺”则不需开凿,而是借洞藏寺,与山岩极为协调,浑然一体。位于罗源县岭头山的碧岩寺藏于高数十丈的巨岩之下,岩下天然洞室高20余米,广600平方米,碧岩寺就筑构在其中,宽敞幽藏。
  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后又在明中叶扩建的永泰县葛岭山腰的方广岩寺建在方广岩下的石洞中,巨石当瓦,依岩藏洞,洞内殿堂与洞前的天泉阁均以大石穹为顶,构筑奇异,故称“一片瓦”。寺前的天泉阁落座于百余根硕大的杉木支架上,宛如空中楼阁,背靠千仞岩,面临百丈深壑,酷似山西的悬空寺。位于平和县大峰山的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寺前筑有石栏,上有盘石覆盖,下面悬崖绝壁,唯一小径可攀登。
  始建于1131年,重修于1743年的仙游县后坂山圆通寺依天然石窟而建,三座递升,连成一体,左右依架在石崖间,前殿因山势凭借石洞启出山门。后坂石奇寺的殿顶是以一块岩石为瓦,可容几十个和尚参禅,方形的山门藏在数棵古树之中,入门才知寺是以洞为口。随洞中石阶蛇行而上,豁然开朗处便是前殿。沿两房廊庑抬阶而上,便是大雄宝殿。
  始建于宋代,重修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漳浦县金岗山的海月岩,以石作顶,以洞为寺,造型奇妙。寺顶是一整块花岗岩大石板,长约50米,宽20米,厚约3至5米,前低后高,向前倾斜,形成一定坡度,两边有岩石支撑,形成一个敞开一面的大石洞,殿堂就修筑在洞中,气势磅礴,殿门正好对着远处茫茫沧海,真是天造地设之搭配。
  也有的寺庙并不完全藏于岩中,如创建于清乾隆间的福州乌石山的弥陀寺,依岩而建,大殿半掩在舒啸岩后,为重檐九脊顶,殿后为霸石,殿东为台地。
  (三)形态各异的外观造型,是福建寺院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三
  福建不少寺院因独特原因而在外观造型上不拘一格,样式奇特。始建于唐朝的仙游县鸣峰寺殿宇恢宏,但外观形态如一条船,前后殿堂是船的首尾舱,中间长方形的天井,铺连着两条长廊,犹如船身,两旁侧舍犹如船的左右舷。据说此处过去是海底海礁,后来海沉陆浮始为峰峦,峰上留有一古航船遗迹,后人就依船址建寺。始建于唐大顺元年(890),元明又重修过的邵武市宝严寺,造型别具一格,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计400平方米,这与传统的长方形寺庙外观迥然不同。始建于唐代的仙游县内垅山的龙纪寺,主体建筑为六角形,俗称六角亭,这是因为内垅山形为盘龙,寺内修筑成六角殿状才似龙头。
  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位于泰宁县金湖山间的甘露寺,造型奇特,依坎坷岩石顺势架造,基底仅用一根粗大木柱撑托,有“正殿”、“唇阁”、“观音阁”、“南安阁”等木结构庙宇,外观犹如一个繁体的“叶”字。
  (四)将精美的雕饰与寺庙建筑融为一体,是福建寺院建筑的主要特色之四
  福建寺庙的雕饰工艺精湛,比比皆是,有其独特韵味,有的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闽南寺庙的雕饰以石雕为多,闽西北寺庙的雕饰以木雕为多。始建于隋朝、重修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的龙山寺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北面,寺周围墙壁精工细琢着一个个浮雕,盘旋于青石柱上的悬雕青龙张牙舞爪,俯身盘旋直下,头部却昂然翻腾向上,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分别捧出一磬一鼓,用细铁条轻轻敲打,磬显磬声,鼓传鼓音,造型传声,真是巧夺天工。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的永定县金谷寺为砖木结构,其屋栋镌有燕尾和翘蛾,飞檐雕有花鸟、飞禽等,柱及悬梁有龙风及民间流传的“水漫金山”等故事图画,尤为传神。福建最有代表性的寺院建筑有华林寺、开元寺等。
  (一)华林寺
  位于福州屏山的华林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几经兴废,现仅存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架椽,单檐九脊顶,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华林寺大殿之所以被称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主要因其有四个特点,使它寺无法取代:
  第一,年代悠久,是我国江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据专家考证,华林寺大殿建造年代为964年可确信无疑。我国目前现存早于华林寺大殿的木构古建筑仅剩四座,即南祥寺大殿(782)、佛光寺东大殿(857)、平顺大云院大殿(940)、平遥镇国寺大殿(963),但这几座古老的木构建筑都保存在气候干燥的山西境内,而南方阴雨多湿,木构建筑易糟朽,这座大殿能历经风雨、地震、虫害而屹立千年保存至今,实在是个奇迹。大殿中保留的一些早期的建筑工艺技巧,如古老样式、长达两步架的昂后尾、彩画中精美的团窠等,都是研究我国建筑史极为珍贵的实物。
  第二,用料之大为全国古寺之最。古代木构建筑年代越早,开间越多,所用材料越大。华林寺大殿用材高为30厘米,按宋《营造法式》规定为一等材,必须九间或十一间大殿才能使用。华林寺大殿仅三间而用一等材,在现存古建筑中唯此一例。华林寺大殿“斗拱”的断面高度,多与材高相吻合,为30厘米,但越接近柱头部位的拱越大,特殊部位达到37厘米,这在我国现存木构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其斗拱的总高,在国内现存木构建筑中,也居第一。大殿的前檐柱、内柱、脊搏、月梁等各部构件也很粗大,特别是所用的昂与驼峰,更是出奇得大,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第三,构造独特,极具早期建筑的风格。大殿为八架橼屋,斗拱和梁架交融在一起,柱子以上几乎全由斗拱支撑整个屋顶,梁的作用反而比斗拱小。大殿中全部18根木柱皆为梭柱,檐柱比例肥短,柱高不足柱径八倍,这种中径大,底径和上径小的两头卷杀的做法,曾流行于南北朝,隋唐以后已极为罕见,所以弥足珍贵。
  第四,中日文化交流的佐证。华林寺大殿中保留的一些早期手法,对日本木构建筑有着深远影响。如皿斗的造型、上下同时卷杀的梭柱等做法,在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木构建筑中仍然在沿用。殿内巨大的驼峰造型如行云流水,轮廓曲线自由奔放,与日本飞鸟时代的法隆寺金堂的建筑手法同出一源。据中日专家考证,日本镰仓时期的“大佛样”建筑,深受华林寺大殿建筑风格的影响。
  (二)开元寺
  位于泉州西街的开元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初名莲花寺,唐玄宗二十六年(738),诏改为开元寺。历代又多次修建。开元寺是闽南现存众多木构古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其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闽南建筑风格。开元寺占地约50亩,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紫云屏、天王殿、拜院、大雄宝殿、甘露戒六。藏经阁等,前殿后坛,左右通以长廊。寺内殿阁坛塔布局严整,主从有致。其宏伟的规模、非凡的气势、严整的布局,皆得之于我国传统建筑之精髓。开元寺虽然主体为明代所建,但在闽南民风笃厚嗜古的特殊环境中,它蕴藏着醇厚的唐风宋韵。比如,南北朝始建佛殿总是前塔后殿,以塔为中心;唐代时佛殿成为主体,殿侧建塔成为通常做法。开元寺整体布局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再如,根据宋代《营造法式》中对进深和椽架的规定,开元寺大雄宝殿的平面布局显然属于宋辽制度。
  但开元寺最吸引入的还是许多独具匠心的创新。在布局上,捱着拜庭东西两侧有两条均为116米的长廊,共有石柱120根,拜庭和大雄宝殿被东西两条长廊夹护着,好比胁生双翼,使开元寺不因占地广阔而显得孤荒突兀,反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显紧凑对称,主体突出。在造型上,开元寺的大殿与一般在檐椽上加飞椽的做法不同,它的檐椽不加飞子;大殿屋顶从两个方向向上的正脊曲线选取方式,在中国建筑上绝无仅有;大殿正脊两端高高翘起成燕尾形,龙蟠风栖,只只鸽子轻落径脊,这些巧夺天工的脊饰,正是闽南建筑风格特色的代表。在用料上,大殿的建筑设计应有100根柱子,但为了奉置佛像,采用了偷槽减柱的方法,所以虽号称“百柱殿”,实际只有86根柱。在构架上,大殿的处理手法极其恰当地适应了建筑平面和空间上的功能要求,穿斗草架、平萁天花、等高铺作及柱网的组合等,博采众长,既创造了殿堂建筑庄严壮观的气氛,又体现了厅堂建筑结构稳定的优越。
  第二,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开元寺就是一个雕饰艺术的大观园,其形式之多样、技法之娴熟、材料之丰富、内容之广泛,是无与伦比的。这些雕饰绝不是游离于建筑之外的艺术,而是整个建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装饰和实用功能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福建工匠的智慧。在寺中参观,就仿佛在参观一座精美的艺术馆,处处精彩令人目不暇接。
  天王殿屋脊正中有一座五层小宝塔,屋脊两端的鸱尾处,有两条腾跃的小龙朝向宝塔;宝塔下有一颗火焰宝珠浮在波浪上,两旁有两条大青龙直奔宝珠。屋脊的其余部分缀满了鸡、象、狮、马、花卉等五彩缤纷的雕饰;檐柱上的斗拱雕纹绘彩,金翅鸟形的“雀替”振翼展翅;两根大石柱上装嵌着两条滚龙形斗拱,每条龙的爪中都抓着一颗金光灿灿的明珠。
  月台三边的壁面束腰部分嵌着人面狮身青石浮雕72幅,有的鬣毛蓬松,有的发结旋螺,有的双耳垂肩,有的昂首龇牙,有的爪持莲花,有的回头顾盼,出神人化,风情万千,这是研究宋元时期泉州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作用的珍贵史迹,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绝无仅有的雕饰。
  大雄宝殿后廊檐下正中两根十六边形的青石柱共刻有24幅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卷草图案,这些元朝遗留下来的保存完好的印度教石刻珍品,今天即使在印度也难看到。大殿梁柱上雕刻着24尊“飞天伎乐”,分成两排,面面相对,是迦陵频舞的一种队形。“飞天”为人首鸟身的美丽女神,背生双翼,手执乐器或供品,袒胸露臂,体态轻盈,双臂平伸,长裙飘举,头上各戴美丽花冠,花冠恰好承托住建筑物的梁架和斗拱,既是艺术装饰,又是梁柱结构的重要部件,二者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高超,为国内同期建筑罕见。
  戒堂上的立柱斗拱和四面铺作桁梁之上,亦有24尊木雕的飞天乐伎,一个个身上飘带飞舞,吹奏着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各种乐器,从四面八方趋向中心,这些木雕除了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外,还是研究泉州地方古典音乐珍贵的形象资料。
  西塔边的麒麟壁也是罕见的壁雕艺术,中间一只高2米、长4.8米的大麒麟在奋蹄向前之时回首顾盼,地上散落元宝、莲花等吉庆祥瑞之物,两块壁面是用陶土烧制的蜂猴(封侯)、磬瓶(清平)等含有吉利意义的物类。壁的两端是耳屏,右屏上是一肩扛扫帚的道童,表示除污驱疫;左屏上是一手执芭蕉叶的道童,表示迎喜纳福。壁上的各种图雕,是我国古代人民将美好愿望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一种表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建最早的寺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