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之前罗斯福成功原因?

浅谈罗斯福为何当上美国总统
1910~1945年活跃于美国的政治文坛,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作为一个身残志坚的政治领袖,在这段时间里,他创造了奇迹,写下了辉煌,实施了新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温斯顿·丘吉尔所言:“关于罗斯福总统,我们可以说‘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如果他心中没有感觉到自由的汹涌波涛;如果在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极端危难时刻,他没有下决心援助英国和欧洲,那么人类就会陷于可怕的境地,在若干世纪之内人类的整个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是的,罗斯福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烁在美国人的当空。
然而,当我们仔细回味时,我们可曾想过作为双腿残疾,靠着丁字型的拐杖走路的他,是如何在竞争异常激烈中以多票击败艾尔·史密斯而成为继胡佛之后的美国第三十二位总统呢?
首先,让我们从他的家庭背景来看。他的父亲,詹姆斯,虽非总统,但在政界也是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曾于1887年带着五岁的富兰克林走进白宫,并从那时,拒绝了克林夫兰总统任命的海牙公使的职位,退出政界,移居海德公园,而这次不同寻常的白宫之旅却对富兰克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他从内心深处喜爱上白宫,在以后的生活中白宫的富丽堂皇便在潜意识中激励着他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他的母亲,萨利·德拉诺也是位风云人物。德拉诺家族是以航海为生的水手、海商和冒险家。他们父母的冒险精神在富兰克林身上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正是这种冒险精神及冒险所带来的乐趣引领着富兰克林一步步走上政堂。我想,如果他不选择政界,定会是个颇具盛名的航海家。
然而,与林肯总统相比,罗斯福具有更优越的成长环境、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海德公园接触到了全世界。詹姆斯,萨利诺结交甚广,他们的朋友来自美洲、欧洲、中国及其他世界各地。历次的周游世界各地的航行,也丰富了他的知识面,让他对整个世界各具有一定的了解、、、、、、这一切都构成了他成功的垫脚石。
1929~1933年欧洲国家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尤其美国深受其害。1929年十月,纽约证券市场几乎没有发生预震就倒塌了,信用已经消失,财政陷于混乱之中,整个分配制度也随之解体,整个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停开,工厂倒闭,壹千万人遭受失业。当人们生活苦不堪言时,便会把矛头直指当时的统治者。美国人民是习惯于照章办事的,他们决定通过民主程序把胡佛总统赶下去。而此时,即1930年,民主党却形成了一个相当团结的单派,人们已渐渐把目光投向民主党派,渴望他们能为自己带来新的希望。因此,在1932年总统竞选中,作为民主党的候选人罗斯福便占据一定的优势。同时,以其人格魅力,及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使其在选票上名列前茅。加利福利亚州、得克萨斯州都把其宝贵的一票慎重地投给了富兰克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政绩!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政绩 一定要准确 简洁 只需要政绩 不需要别的
南山忆45094
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与以往不同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采用以工代赈的做法.他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救济金,而让他们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不伤害被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人们感到是在自食其力.其中,民间护林保土工作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实施的项目之一,这项计划先后吸收了150万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等方面的劳动.此后,富兰克林·罗斯福又推出类似的计划,建筑了数以千计的医院、城市电厂以及大批的公园、游乐场、运动场和蓄水池.罗斯福曾经宣称:“对我执政时的成就,没有比这件事更使我感到自豪的了.”除了以工代赈外,罗斯福政府还对失业者、老年人、病人和无依无靠者提供社会保险形式的救助,开始了他津津乐道的“福利国家”试验.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泽被“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在这样的理念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任内,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了小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援助救助的老传统.在美国,工人工资普遍较低,即使在号称进步的康涅狄格州,年轻女工每周也只能挣得1美元10美分,而在锯木厂劳动的男工,每小时工资只有5美分.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他说,“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一个自给自足并有自尊心的民主国家,没有什么经济上的理由去克扣工资或延长工时.” 这样,富兰克林·罗斯福督促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全国产业复兴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并对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的血汗工厂进行了整顿.经过罗斯福的努力,老年人生活有了保障,失业者得到了救济,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了工资却增加了.到1936年,美国走出了大萧条,经济开始恢复.罗斯福将其描述为:“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当他乘火车到全国各地演讲时,所到之处受到了男女老幼的欢迎.仿佛连老天爷也站在罗斯福一边,当他到达久旱不雨的中西部时,天恰好下起雨来.在人民的支持下,罗斯福获得了连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cn/UserFiles/magazine/article/RW.asp
扫描下载二维码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②调整工业生产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那个“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可知③④正确。
试题“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满洲、蒙古都统俱为议政大臣。六部满人尚书也参与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较前扩大。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民政事务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会议具奏。议政王大臣只议国家典章制度及军事要务。……雍正帝削弱八旗王公权势,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被进一步削弱。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议会上院发表演讲
材料三 英国政府将在未来数周公布一份改革方案,以一个完全经选举产生、拥有300多个席位的美国式“参议院”取代议会上院,终结这一有数百年历史的贵族院。英国司法大臣杰克·斯特劳在日和14日向内阁成员征求意见后,将于数周内公布议会上院改革方案。
——《北京日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理由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国议会在17世纪80年代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逐渐削弱而“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却得到加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ootandthe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总统罗斯福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