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今年华为的恒大物业管培生待遇遇是多少

985硕研本科普通院校2015校招求职经历
985硕研本科普通院校2015校招求职经历
&  地产、银行、通信、互联网等公司的面试经历   &&没有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本人985硕研一枚,本科普通院校,经历2015校园招聘,已有一些OFFER,特整理求职经历,有点长,超过了一万个字,戏称&求职万言书&,特和大家共勉。   没有选择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有了很多选择再去做选择的时候才发现多了的选择也只是让你徒增纠结。工作只有一个,随缘就好!   【地产篇】   有过在地产实习的经历,所以面试地产的时候有一些优势,因此对地产公司也情有独钟。   1、金地集团&&杭州营销策划岗   暑期实习:我暑期就是在金地集团实习的,当时实习的是武汉的营销策划岗,所以先说下金地集团华中区域公司暑期实习的情况。找工作难,找实习更加不易,僧多粥少,当时金地集团开始了暑期实习生的招聘计划,赶到华科去投了下简历,然后得到了面试的机会(比较不容易的一次面试机会,之前投的保利、瑞安、方正等暑期实习都没有面试机会),一面是群面,2个面试官,两组各8人进场,形式是自我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讨论的题目好像是制定一个房地产营销方案,包括产品分析、客户分析和营销策略;本人的自我介绍一直以来都比较没有亮点,所以能进入下一轮主要还是因为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发挥了,主要有两点,第一,自我称述时观点引起大家共鸣,所以你接下来的论述别人不会太反驳你;第二,我们组讨论的没有对面小组好,这个时候我站出来当了总结者,好坏不论,我出线了...记得我们小组出线的还有两位,就是和我开场争当Leader的,两位都是投的销售管培生,最后他们中还有一位也留在了金地实习,这么看,金地还是相对喜欢积极一点的面试者,最起码营销类的如此;二面就是专业面试,3个面试官,两个HR,一个营销部门老总,两人一组进去面试(这个形式真的挺赞的,下一就能对比出来谁更适合),形式为半结构化,HR会结合简历问一些基本的问题,可能我的简历没有同组的人出彩,但是只要你能征服部门老总就可以了,老总问我为什么想做营销?我回答大学里市场营销学老师让我对营销有了新的认识,他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营销,推荐给我们三本书让我受益;老总问那三本?答:《定位》、《蓝海战略》、《长尾理论》;老总让我用简短的3句话来描述上述三本书?答...最后我留下来了...金地暑期实习招聘只有两面,战线拖得很长,等的很苦逼,最终我如愿拿到了金地暑期实习的通行证。   校招   我没有选择留在金地华中区域公司继续实习、招聘,我希望去金地东南公司,所以校招的时候就开始转战金地东南公司杭州的营销策划岗。   一面:虽然实习的过程中我已经拿了金地集团的黑金卡&&终面直通卡,可是居然说区域间不承认,于是金地东南公司来武汉进行面试,当时人在杭州的我赶回来面了。第一轮还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东南公司来武汉面试的人不是很多,所以是两位面试官,8人一组进行群面,内容是案例分析、营销方案解决,各个岗位的人混在一起面试的,当天面试的貌似最终没有人能留下来的,可能公司会考虑区域层面的问题,所以这种跨区域面试不是很推荐,要不去当地,要不不要你。   二面:一面完了利用吃午饭的机会我进行了二面,算是半结构化面试了,人力总监单面的,因为之前我的情况他也基本了解了点,所以主要问了我对房地产的看法,工作的看法等,这是唯一一次经历的饭桌上的面试。使用微信搜索[xiaoyuan_zhaopin] 关注名企校园招聘微信公众号,宣讲会微信公众号【xiaoyuan_xjh】   三面:二面结束后过了一段时间,我接到了3面的通知,3面是去了金地东南公司总部(本来可以外地视频面试)由营销老总负责的专业面试,主要根据简历提了一些问题,然后问为什么选择营销,我再实习的项目做了什么,印象较深刻的是问我喜欢什么,然后我说小说,玄幻武侠小说,老总问喜欢武侠中的谁?我说扫地神僧,因为踏实、内敛、有担当,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惊人的价值。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女老总有女侠之称,班门弄斧,鸭梨!   四面:三面之后金地集团东南公司在浙大的校招专场才开始,所以四面等浙大这部分面完后一起进行,等了很久...四面由负责营销的区域高管负责,也是根据简历稍微问了点你在的项目、项目情况,如何看房地产,这位高管问我实习项目的销售情况,我感到很诧异,答得不是很好,所以后面有些慌,后面他问我有什么想向他了解的,说了区域问题...总之是面的不好,所以也就死在这一面了。   总结:金地是我实习的第一家正规的大公司,对他还是有深厚的感情的,一直拖着签约的事只为等待他的OFFER,可惜有缘无份,我明白地产的竞争是多么激烈,所以:一定是我不够好,所以他才不想要!很感谢金地给了我实习的机会,往虚的说,我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往实的说,我收获了经历,收获了实习生认识的一群小伙伴!我是金地集团华中区域公司暑期实习生第一任队长,我会一直以认识金地、收获金地而自豪!   2、保利地产&&杭州营销策划岗   简历:暑期实习的时候投过保利的综合管理岗,石沉大海,同班的一位女生投了营销策划最终杀出重围拿到暑期实习的通行证,所以这之后收获这样一点:营销的门槛低于其他,如果你的简历不够光鲜,唯一的机会就是营销岗。   一面:一个面试官,10人一组,形式:自我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保利的安排比较奇怪,先群面,再笔试;所以这注定群面不会淘汰太多的人,题目是大学生择业和创业之争,小组讨论一个最终结果并推选代表发言,没有题目给我们,只是HR念了题目,有点寒酸的感觉,最终我们组没有讨论出方案,只说了折中处理,被HR教育了一顿,不过也确实要注意,题目一般都是要选择方案,并给出理由,并不是要我们分析的,我们有点跑偏了,这个时候Leader比较重要了...我并不是总结发言的人,但是还是过了,可能是因为我的思路比较清晰吧,一上来我就说要写分类,建立讨论框架,这点大家也比较认同。   笔试:笔试的时候发现营销策划岗并不是很多人了,说明群面还是踢了不少人的。题目是行测+保利知识(地产实习过,对&招保万金&还是了解点的),不是很难。   二面:笔试之后等了蛮久的,同期武汉保利都面的差不多了,杭州保利的效率确实不高,二面是在保利浙江公司面的,二对一,一名HR+一名部门老总,说了下实习金地的经历,对营销的看法,HR问了如果金地和保利同时要我我会去哪?我说我要去保利,可能有点违心,但是理由很充分,我想去行业的标杆,只有那里才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完了就回去等消息。   OFFER:一等就是好久,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电话,说我被保利录取了,让我签三方,我很诧异...我想可能我是备胎吧,12月才轮到了我。之后,一直打电话催我去实习,我一直推着...还好没有像有些公司一样直接说不要我了,感谢保利吧!   总结:挺感激保利让我实现了拿一个地产OFFER的愿望,虽然应该是备胎入选。保利武汉给我的印象蛮好的,也一直是武汉的地产老大,可是来了杭州才知道事情不是那样的,保利浙江效率不高,面试拖了很久,流程也不是特别规范,二面后就直接给了OFFER,也难怪保利在浙江做的不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央企的企业文化了吧,希望保利浙江能发展的很好,毕竟保利地产是央企的头牌。   3、世茂地产&&杭州新睿力   宣讲会:世茂的宣讲会人气不错,集团的高管来了,可见对浙大的重视,这点确实发现在浙大地产商土豪多了、重视多了。   一面:世茂浙江的一面形式很特别,8人一组,3组同时入场进行红蓝对抗游戏,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博弈游戏,形式很新颖,大概4-5个面试官同时面试,组内成员有机会通过商务谈判、小组讨论展现自己,感觉小组运作的最终结果并不是最终评判标准,个人还是可以在当中出彩的,我觉得我的出彩点是把以前看博弈时的最优策略均衡讲了讲,这种牛逼的理论已经不需要论证,说出来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二面:几天后收到二面通知,我和金地实习的小伙伴一起去参加了。地点就是世茂浙江的总部,形式是一对一模拟销售,地点、物品随机抽取,我抽的是在飞机场卖越剧票,我模拟的HR身份为到绍兴去的游客,想利用当地越剧特色来推销,2分钟构思,3分钟销售(时间有点忘记了)可能主要考察沟通能力、销售潜质吧,我没有卖出去票,面试官告诫了我,说了半天没说卖什么,但是我卖出了自己,面试官让我过了。事后想想,不得不说这就是营销的魅力。   三面:二面后直接进行三面,人力总监根据简历随机提了问题,然后让我向他提问,他问我玩红蓝游戏有什么收获,我答的不是很好,自己印象都不深,之后就让回去等消息了。当然结果就是没有消息。   总结:世茂营销地位很特别,新睿力都是找营销岗位的,包括销售、策划、研究等,我报的是新睿力,后来才发现自己把门槛放的太低了,基本新睿力本科即可,研究生很吃亏。我在金地实习的小伙伴算是拿到了OFFER(世茂需要先实习再考虑,这个有点恶心学生),他告诉我他和面试官交流时面试官就说不会让研究生去当销售,所以这个岗位...所以投递岗位真的很重要,投递前千万要好好看看,不行可以去应届生论坛里看看。   4、远洋地产&&杭州投资拓展岗   一面:参加了武汉和杭州两次远洋的一面,形式一样都是HR的结构化面试,有点囧的是杭州面试时我都不知道自己报的是什么岗位,还好自己的专业有那么点相关,HR饶过了我,给了我二面的机会。   二面:二面是HR+部门经理二对一,这个部门经理也聊了下简历、实习的情况,问我会用EXECL会用吗?会编程吗?我晕死了...明显不会,纯文科出身的弱点暴露无遗。   总结:远洋在武汉还是刚起步吧,还是需要人才的,在我第一志愿不是投武汉的情况下,武汉的HR还是把我叫去面试了,当然我告诉她我想去杭州。当时我是和我同学一起去的,奇怪的是远洋当时的校园宣讲会都还没有开始,后来我同学还在宣讲会前二面(形式为群面),我们班好几个后来去参加宣讲会投递了简历,结果反而没消息,当然后来就不知道要了谁了。所以以后投递简历一定是宜早不宜迟,有网申的越早越好。   5、佳兆业集团&&杭州营销策划岗   笔试:通过佳兆业的简历筛选后会先安排笔试,笔试的人不是很多,说明简历筛选还是很严格的,题目不是很难,就是普通的行测。本人在武汉笔试过一次,但是没有过,在杭州没有来得及去参加笔试,居然通知我一面了,这一点有点让我捉摸不透。   一面:一面为无领导小组讨论,一位面试官,10人一组,题目为案例讨论得出结论,和一般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别无二致。   二面:二面应该也就是终面,地点是佳兆业杭州总部,楼有点不好找,上楼很是麻烦。去了之后先做了性格测试,然后候场面试,面试官应该是人力总监,一对一,简单的根据简历提了几个问题,说了下经历,然后让我问了下她问题,然后就让撤了。   总结:15年初,佳兆业就传出破产重组的新闻,很是诧异。对佳兆业印象还是不错的,面试一次给了一个小礼物,很赞!据说佳兆业更喜欢本科生,然后觉得终面表现还可以的我没有拿到OFFER,总的来说,佳兆业的招聘不是很规范,我没有参加笔试也通知去面试了,同组也有这样的孩子,具体面试过程中也比较水,无领导一个面试官,很年轻,终面居然直接总监一对一,可能更看重潜质吧,中午面试的比较完了,佳兆业提供了午饭,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一家公司,祝他度过难关吧!   6、绿城集团&&杭州营销策划岗   宣讲会:绿城的宣讲会不得不说下,当时融创和绿城合并,一时风光无限,浙大宣讲会专场,时任绿城BOSS孙宏斌亲临,不过有点令人作呕的是宣讲会有点做作了,特意从浙江其他高校装了百来人,导致会场人山人海,整个宣讲会效果也不是很好,老绿城和融创两个团队明显不和谐,果然一个月后传出宋卫平重返绿城的消息,一时的风光令人唏嘘。   一面:形式为群面,但是是伪群面,两个面试官,8人一组,大家先做自我介绍,之后开始轮流抽签模拟销售,卖的都是些奢侈品,地点各异,面试官选人的标准不是很明确,说好的销售3分钟,前面的人只面了3分钟,后面面的人居然可以不断延长,让人无语至极,如果你能找到为主的那位面试官,给他好的印象,那么你就希望大大了。据悉绿城招聘后开始安排实习,也需从一线销售做起。   总结:绿城的项目多为高端项目,所以可能逼格挺高,但是招聘的过程有些差劲,过于造势,面试过程有失公允,本人觉得面试的还可以,可是销售的时间比后面人短了很多(小组第二个面的,直面了3分钟时间),但是没有PASS,所以还是有收获的:如果能多说就尽量多的展现自己,也许多努力一点,机会就多一点。   7、旭辉集团&&杭州营销策划岗   一面:旭辉的一面直接是HR+专业面试官,所以他的简历筛选的挺严的,貌似是全国统一招聘,各区域没有分的很开,我在武汉面试的,面试的时候项目经理还没到场,所以HR先面的,根据简历简单的问了些问题,中途专业面试官到场,可是我的面试也快尾声了,这种时候是很无奈的,自然就等死了。   总结:都说找工作要看运气,所以我暗自告诉自己不是自己不够好,只是运气还未到,这样就不至于一直被挫折所困扰。终面是去上海总部,包来回机票和食宿还是挺好的,宣讲时就明确自己做的是屌丝盘,定位比较准确,感觉未来发展还可以。   8、澳海地产&&集团营销策划岗   一面:三位面试官VS三位面试者,岗位专业不分。先自我介绍,再由面试官提问,同组都是浙大的,学设计的一个女生很受欢迎,问了为什么不去设计院,然后对我突然发难,让我带着另两个女生做一个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弄?很是突然,我答得很一般,只是说定位、调研再做活动,最后让未发言的女生补充了下。比较意外的是我进了下一轮。   二面:二面变成了视频面试,自己就公司提供的问题录一段视频,发给公司。题目有日常型的也有营销相关的活动策划;我选择回答什么是人最需要的品质。说了下同业力,这事刚看小说的收获,新鲜却富有深意,所以我进了终面。   终面:终面要去上海面试,当时面试集中,澳海给的安排不是很好,又不想去上海发展,又担心澳海的前景不明朗,所以并没有成行。根据邮件所说是体验之旅的形式,会开展各种集体活动、项目参观等。   总结:在面试前我仔仔细细的找了澳海地产在地产排行榜的位置,可是重围见其踪迹,因为实习的原因倒是知道他的名字,也算全国性的开放商,用了年薪16万来吸引应届生,一面倒还好,后面的几轮让人觉得很拖沓,终面安排非常不合理,居然早上8点半就要集合,让我早上赶去的想法破碎,再加上已经有OFFER再手,和别的面试冲突也就没去终面了,传说中的16万年薪就这样和我说了声再见。   【地产篇总结】   1、简历:地产公司的招聘集中于10-11月份,简历投递以网申加现场投递,很多公司非常只要求网申,但是因为地域原因等很多网申没有现场投递效果好,所以能去宣讲会现场还是去下吧,有时土豪的地产商也会给你准备各种礼物。   2、定位:除了没有消息的中海、万科、招商等,和没有岗位投递的之外,大部分地产公司都投了简历,也基本收到回复,感觉一定要像旭辉一样清楚的定位自己,有些公司不要本科生如龙湖,有些不喜研究生如佳兆业,有些要求极端优秀如中海、万科,大部分大地产商除了销售岗之外都喜欢名校学生,所以一定找准自己的方向,别无奈的成为了分母。   3、岗位:本人大多投的是营销策划岗或者营销岗,因为总体来说营销的门槛较低,但是真正的销售是不适合研究生的,其他如投资、招商等岗位要求很高,不是足够强大,或者不想被表刷投的岗位很重要。   4、地域:大的地产公司一般全国都有项目,热门地区当炮灰的概率很大,如沿海地区、高校密集区,选择地域还是挺重要的,如果可以接受,可以先尝试冷门地区,以后再争取。   5、形式:地产的面试形式大多相差无几,还有华润、恒大、中海要即兴演讲等,无领导小组、专业面试,多面试几次就慢慢有所收获了,没有成套的经验可言,一定要多投递多尝试。   【银行类:】   银行每年招聘开始的都相对较晚,当已有选择的时候,他就基本没有成为选择。也去尝试了下,拿了一个OFFER,简单的分享下。   1、中国银行-杭州销服   笔试:感觉考得人挺多的,不知道简历筛选严不严,但是985高校的硕研加上经管类出身一般的能过简历。笔试为机试,内容包括行测、专业知识、企业文化、英语能力、反应测试。感觉题目有点难,比我考得农行要求要高很多,所以做的时候节奏一定要很快,我在匆忙之中答完了所有,庆幸过了笔试。   一面:一面即终面,笔试之后一两个星期短信通知了。通知12点半去面试,折腾了一下午。先入场登记、封存手机,然后按编号等待。一个人15-20分钟,所以等了蛮久,大约4点钟轮到我面试,形式多对一,大概外包的1个HR负责提问,其余的3个面试官观察记录,面试虽然是一轮,但是内容很丰富:首先自我介绍,然后HR进行了结构化提问,接下来开始让我不断崩溃,先是让我模拟向HR推销手机,最后英文面试了一个问题,问怎么看撒谎。整个过程毫不拖沓,各种综合能力考核,亚历山大。   OFFER:过了一两个星期收到了体检通知,然后也去体检了,又过了一个多星期OFFER发下来了,先是短信后来了电话,一方面我已经签约了,另一方面中行据说3年柜台,所以综合下来就一需毁约为由拖了一段时间,中途他们打电话来催过,说自己有很多后备人选,让我快去签,最后我只好说不去了,这样我的银行路就被我粉碎了。   2、华夏银行-杭州分行管培生   笔试:华夏的笔试是挺简单的,就是考察行测,不是机试。笔试地点我进行过调整,从武汉调到了杭州,华夏的态度还是蛮好的。   一面:三个对三结构化面试。先各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外包的HR对各自提了一些问题,问了对银行了不了解,想去什么部门,如果让你在一天内推销50张信用卡会怎么办等,有意思的是问了我隔壁的女生和我谁更适合银行,我回答我,问那女生,那女生说不知道,后来我们都进了终面。   二面:华夏银行的终面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进了会场有点吓尿。10人一组进行面试竟然有12位面试官在考场静候,题目是简单的排序,给了10个选项选出最应该和最不应该的各2项,第一次感觉面试的人都那么强,确实顶着管培生的光环,终面的都超级厉害,有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滴水不漏,你连插话都难,我觉得我面的还可以,将最后具有争议的观点理顺了,可是许久过去了,也没有收到体检通知,只能说明自己被埋没在一堆人才中。   【银行篇总结】   1、选择:银行是好的选择,但并非对所有人如此,我女朋友在银行,两口子都在一个行业不太好;一大半同学都在银行,没见混的很好的;银行每年解决的就业人口也很多,不是拔尖的;所以对我银行不是好选择,投递前也最好想清楚。   2、性质:银行的性质还是很重要的,四大行和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有些不同,4大行中我收到了中行的OFFER,农行没去面试,工行没去笔试,建行没投简历,985高校+经管类的背景一般能过简历;股份制银行可能更侧重当地的优秀生源,除了浦发没去笔试,华夏去了终面外,民生、平安等就没有消息了;城商行更看重本地生源,关系户洒的更多,大部分我都没去笔试、面试。   【通信类】   本人实习就有通信类的OFFER,去了地产实习;找工作时,都收到了OFFER,纠结了很久,决定先去通信看看。   1、浙江移动应届毕业生手机版_,m.yjbys.com   笔试:不得不为中移动的笔试点个赞,三大运营商都通知我去武汉笔试,联通没有调整地点的机会,电信没调整成功,移动也没调整成功,但是后来给我补了网络测评,内容为行测,难度一般。   一面:各省好像有点不同,浙江移动是4-5个面试官,6人一组进行面试,各自做了下自我介绍,简单的问了下问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据同学说二面形式相同。   2、中国移动终端&&营销   笔试:笔试就是考了行测,好像也考了点移动终端的企业文化,但是不是很难。   一面:无领导小组讨论,2位面试官,10人一组,对商场10种类型的产品进行柜台安排设计,讨论结束后大家出门等候一对一的结构化面试,面试官有点让人无语,拿了题目读,记不住还要当着你的面翻翻模板。   二面:先自我介绍,然后根据简历问一些问题,本来终端是让大家准备了PPT演讲材料的,可是没安排演讲,由面试官问了相关的专业问题,好像问了我如何看待营销,让我如何30分钟召集很多的学生来移动的售卖点,答得有点乱,至今也想不出很合理的方法,发现问了大部分非市场的学生都是你是否愿意去做市场,其他岗位需求不多。面完后一直没有消息,有一天终端有人打电话问我材料是不是少了,我说了后来补交了,此后就了无音讯。   3、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企业管理咨询   笔试:华信是宣讲会结束后,现场笔试的,之前也通过招聘会进行过初步的筛选。题目是案例分析,还有一道为什么选择咨询的英文附加题,华信笔试的A、B卷我都做了,武汉和杭州各笔试了一次,武汉没过,杭州过了...内容差不太多,给了一个企业发展的案例,让你分析宏观问题,可能包括好几个类型,然后选了其中一个类型让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建议。两次笔试的经验就是答题一定要视图化呈现,这样你的试卷才更容易被选中。   面试:面试在华信总部进行,3对1,3位面试官居然都是女性,后来才知道我们咨询院的市场与战略所都是女王当家,刚上来就让用英文做自我介绍,辛亏稍微准备了下,不然就很容易死,又问了自己项目经历,问是否愿意出差、能够出差多久等,然后就让回去了。   OFFER:说一个星期内给通知,最后一天收到了HR总的电话说我被录用了,让我一个星期内交三方,磨了半天非要我一个星期内交,当时这个OFFER应该是最好的,咨询感觉也比较高大上,所以就拿来了三方,最后签了这里。   【通讯篇总结】   1、实习:先说下实习,拿到了浙江电信的实习OFFER,参加了移动的实习生招聘笔试,可惜没过。电信、移动的实习一般是销售,还是可以争取下的。   2、笔试:网申时笔试的地点一定要写清楚,免得到时候没法笔试,顺便吐槽下移动研发中心,笔试居然要3小时50分钟,包含行测、性格测试、写作等,考了一半果断选择罢笔,大家以后投之慎重,不懂得尊重求职者的公司绝对谈不上好公司。   3、面试:华信的经历告诉我,OFFER是抢来的,我笔试了两次才有了面试的机会,周围也有同学是这样,多次跑,多次投,拿到OFFER的,所以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种多次招聘的机会。   【互联网类】   1、华为&&供应链管理   一面:华为是9月初开始面的,后来才发现华为居然那么多批次。没有笔试就开始面试,形式无领导小组,3位面试官,14人一组,面试官都有三四十岁,给人的感觉比较压抑。先自我介绍,随机,本人最后一个介绍,不能成为第一那就选择最后。然后根据提供的材料对重要性进行排序,据传华为是狼性文化,我就争当了Leader,后来也是总结者,然后我进了下一轮;同组进了将近一半人,所以还是挺多的。   二面:一对一面试,本为专业面试,但面试官也主要根据简历问了点问题,专业知识问的不多,面试官很狡猾,传说中的压力面试,不断给面试者施压,希望面试者暴露问题,还好挺过来了。   三面:BOSS面,其实和二面差不多,一对一,根据简历问了点,最后让我对他提问,这一面我面的不好,暴露了自己英语的弱点,让去做英语测评,英语测评的非常糟糕,于是乎就只能在华为的资源池泡着泡着直到没影。   2、搜狐&&产品经理   笔试:互联网公司的笔试基本没过,腾讯、百度等只有京东和搜狐过了,京东面试时人不在武汉,搜狐是正式面的唯一互联网公司,笔试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要自己上传,当时比较认真,所以得到了面试的机会。   一面:一对一面试,由面试官根据简历提问,先自我介绍,然后面试官问了关于APP的应用,问用了什么APP,有什么好的APP IDEA,这和以前电话面试阿里巴巴几乎一样,答得还是不好,可能我真的缺互联网思维吧。   3、阿里巴巴-运营专员   暑期实习:暑期实习笔试过了,收到面试通知,第一天有事没去,通知第二天去,早上很早去报到,结果一直把我排到很晚,当时金地的暑期实习OFFER在手,哥脾气一来,直接暴走,从HR手里拿了简历就撤了,引起一阵侧目,后来开始后悔,当时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提前电面:提前接受了阿里巴巴的电话面试,先让做自我介绍,接着面试官问了关于APP的应用,以及自己对APP的想法,当时完全没有准备,连自我介绍都做的不好,结果就连后来的正常面试都没机会了,很是伤心!   【互联网篇总结】   1、互联网思维:很多时候被告知需要有互联网思维,可是一直没明白究竟什么样的思维才是互联网思维,所以互联网行业至今没拿到OFFER,这也是比较遗憾的。   2、实习:互联网公司的实习招的很多,暑期实习没有好好把握,错过了就很难把握,挺后悔的。   【其他】   1、顺丰&&杭州营运规划   顺丰有两面,第一面无领导小组讨论,一个面试官,8个人一组,就案例进行讨论,模式大同小异,面完后面试官根据面试选取有兴趣的人进行了提问,主要是谁面的最好,谁最不好,那一场好几个同学说我最好,面试官问我觉得这种面试中什么最重要,我回答首先是同业力,就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想得出结论,很好的完成面试,另外就是Good Idea,好的想法能让大家豁然开朗,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减少争论,我觉得顺丰的群面是我面的所有群面中最好的,清楚的看到面试官在我的简历上写了一个&优&;一个星期之后终面,一对一面试官根据简历进行了简单的提问,然后问我对顺丰怎么看,我说了下顺丰的战略,后来轮到我问,就对岗位咨询了下。几天后OFFER下来了,开了签约大会。顺丰有几点是比较赞的:公开薪酬,研究生杭州6500、本科生杭州5800;HR鼓励大家签约,直接告诉大家毁约不收违约金,超赞。但是很多非211的本科生、研究生拿到了OFFER,让我觉得这个OFFER含金量不高。考虑了下良久,后来自己回复邮件说不去了。   2、德邦&&上海战略与市场   德邦也是两面,节奏很快。和顺丰类似,很多非211的硕研参加了研究生专场,德邦的研究生必须去总部,一面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碰见个奇葩,一个非211的硕研争着当Leader,并要求总结,可是水平真的不敢恭维,然后她也进了二面;二面是和人力总监一对一,面试前会做一个笔试题。面试官首先问报的是什么岗位,自己不记得报了什么岗位,说了个和顺丰一样的,他说没了,我问还有什么他说战略与市场,然后就定了岗,问了下实习经历,问为什么在杭州不在武汉,后来问了笔试的题目,还没回答几句就说好了,然后就让我回去了。第二天收到OFFER,晚上HR打电话说我被评定为优秀,薪资上浮,上海,月薪大约8K,让我珍惜机会,第二天签约会,我没有去,发了短信给HR表示了谢意。同学有签的,据说毁约也不收违约金,超赞!德邦和顺丰一样,总体效率让我钦佩,不愧是做速运的,但是招聘的人参差不齐,让我真的不敢去冒险,所以后来的速运行业我都没有再投,感谢他们曾经给的OFFER!   3、信雅达&&销售   这是家普通的民营公司。群面题目很常见,西游记中的师徒谁更适合做销售,10个人4个人留了下来;之后HR各自进行了简单的交流,4个人3个人留了下来,最后逐一谈待遇,我开了6K,HR表示销售看提成,底薪不会有那么多,然后说录用,但是等毕业才能通知入职,没有任何手续留存,所以发现小民企就是这不靠谱,之后基本没有投小民企;无聊的时候也去面了几家民企,都是一口咬定第一年不低于10万,在有一家HR和我纠结了很久,但是对于福利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我丝毫不松口,于是互相选择结束谈判。后来也逐渐感觉到,硕士真心不适合民企(大民企另当别论),大家慎重考虑。   【总结】   1、OFFER是笔出来、面出来的。笔试、面试了很多公司,除了上述之外还面了像美的、TCL、安利、宏胜等很多企业,总计三四十家企业吧,各种各样的形式都会经历,第一次也许不行,慢慢的面多了就不会怕了,也会有了一些自己的面试思路,在面试的过程中很能成长,成长到了一定阶段,OFFER自然就来了。   2、天道酬勤,一定要多争取。记得刚从武汉去杭州的时候,每天白天笔试、面试,晚上跑宣讲会,早上8点出门,晚上10点回家...两个多星期没有一次例外,在宣讲会密集期一定要不怕辛苦,可能炮灰的概率很大,可是也能认识一些优秀的人,说不定未来就是同行。   3、定位好自己,别做无谓的挣扎。我所有面试的企业中外企只有安利一家,还是因为那段时间比较闲,就去试了下,因为我知道很多外企要求英文面试,本人实习生招聘曾经面过迪卡侬,从此对英文面试不抱任何希望,所以投递简历基本没选外企,也尽量不去做无谓的挣扎。   4、选择企业综合考虑性质、规模。面过各种企业,发现还是国企最靠谱,有报销来回车票、提供星级酒店的是国企;一轮面试就给OFFER的是国企;待遇含沙射影,你不可忽视的是国企...无论是稳定性还是收入而言国企都是上佳的选择,当然因人而异,选择企业时需要综合考虑。   5、调整好心态,OFFER随缘而来,一定会有适合你的。很多工作的招聘从暑期就开始了,暑期实习生招聘时前奏,之后又提前批等等,身边优秀的人会很早就有OFFER,但是千万别给自己压力,工作随缘而来,一定有适合你的,要调整好心态,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接下来每一天的寻觅。欢迎关注官方人才招聘会微信公众号【rencai_zhaopinhui】。,应届毕业生网微信公众号【yjbys_com】   6、没有选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不仅是我自己,周围的同学也有好多为选择而烦恼,OFFER可以很多,可真正的工作却只有一个,选择多了也许并非最好的选择,让你有了惰性、不再理性、盲目自信...所以真的慎重考虑每一个选择,尤其是一个行业的选择,毕竟那可能是你一辈子的方向。   说下我自己如何选择的:各种行业收到了一些OFFER,实习时没有选择通信选择了地产,工作时选择了通信(咨询)而不是地产,面对选择很纠结,做出选择很痛苦。我是这样说服自己做出选择的,制造业、速运类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银行、地产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通信(咨询)、互联网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显然知识密集型更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一份工作不仅是选择现在,更代表选择未来,所以我的选择就明确了,当然个人的思路,仅供参考。   最后,希望每个正在为工作而奔波的你,有一个合意的OFFER,愿君前程似锦!
本文已影响人
行业名企导航
推荐名企讨论区
推荐热门话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宁管培生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