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半十发辐射45.56子弹代码,98环在吧里什么水平

& 关于2战时候2.5W发子弹打死一个人,我找到了个反面证据 ...
查看: 21432|回复: 12
UID1496637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2640金钱1593 荣誉1 人气0 在线时间88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26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6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640金钱1593 荣誉1 人气0 评议0
先说明,本人保持中立,本文不知真假,仅供参考
不过请耐心看完,最下面有我的个人看法
(网上搜索的结果,大部分的答案还是2.5W发)
关于国共抗战的争论很多,本文仅仅试图从作战效率这一个侧面来比较一下国共双方在抗战中的表现,希望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对比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
  这里有份资料,是国民党在八年抗战期间的弹药总消耗量:
  品名       抗战期间总消耗量      每年平均消耗量 繘k
  枪弹      1709920000粒    213740000粒
  迫击炮弹    6047760颗       755970颗
  山野榴炮弹   3558800颗       444850颗
  手枪掷榴弹   23598800颗      2949850颗
  (注:手枪掷榴弹为手榴弹、枪榴弹、掷弹筒弹)
  那么,国民党消耗了如此多的子弹、炮弹,又消灭了多少日军呢? ?
  根据我军公布的歼敌数,共产党军队共消灭日军52万,国民党共消灭85万,也就是说,国民党部队大约要2000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
  当然,有些人恐怕会不相信共产党消灭了52万日军。不过,就算把共产党消灭的日军数量压缩一半,国民党消灭的日军也不过在100万左右,大约是171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为避免争论我们可以用每1850发消灭一个敌人估算国民党的子弹使用效率。
  至于共产党,八年抗战期间的总子弹消耗量不详。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资料来观察共产党部队的子弹消耗情况。& &
  首先让我们看看著名的百团大战的情况: ?
  百团大战共毙伤敌军20636人(注:共产党绝大多数抗战资料中的敌军均指日军),伪军5153人,俘虏日军281人,共毙伤日伪25799人。共消耗子弹701370发,各种炮弹19130发,手榴弹126602发。
  需要注意的是,八路军每射5.540发子弹就仍一个手榴弹,而国民党要每打72.46发子弹才扔出一个手榴弹+掷弹筒弹+枪榴弹,如果扣除掷弹筒弹等,其比例估计要更高,也就是说,共产党部队的手榴弹使用几率是国民党的十倍以上,因此日军、美军不约而同地形容我军进攻时手榴弹如雨并非夸张,这是我军近战特点的反映。
  方军《我所认识的鬼子兵》中,老鬼子山田是这么说的:“中国政府军打仗是枪炮齐鸣,他们往往拉开很大的架势。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坚持近战是我军一贯的特点。
  由于我军坚持近战,因此子弹命中率颇高,在百团大战中,我军每27.19发子弹毙伤一个日伪军,远远低于国民党部队的每185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比例,和八路军、新四军相比较,国民党部队的子弹简直等于朝天打,浪费惊人!
  可能有人会说,百团大战只是一个个例,说明不了问题。但是,百团大战是个规模很大的战役,由一千八百多个大小战斗组成,从统计学上讲,样本的数量相当大了,误差不会很大。当然,我们确实可以多看看其他资料。& &
  这里有一份车桥战役详报,让我们看看战斗详报中的战果和子弹消耗部分:& &
  2.俘虏:& &
  活捉鬼子二十四名,伪公安局长、连长、三区区长、别动大队长等31名,伪兵137名.
  3.敌伤亡:
  击毙敌三泽大队长以下官兵383名,伤敌官兵58名,毙伪官29名,伪兵183名,伤伪官7名,伪兵96名。
  5.我消耗:
  机枪弹4589发,步枪弹5356发,驳壳枪弹48发,掷弹筒弹5发,枪榴弹40发,迫击炮弹33发,山炮弹14发,小炮弹38发,手榴弹2144个,烟幕弹3个.洋油26斤,地雷40枚。 1墁X?桻b?
  (据解放军南京军区档案馆所存档案)
  该战役中,我军消耗子弹共9993发,手榴弹2144发。每打4.66发子弹扔出一个手榴弹,和百团大战时的统计差不多,近战的特点并无二致。
  车桥战役中,我军毙伤俘日军465人,伪军483人,总计为948人,其中毙伤的日伪军总计756人。根据上面的我军消耗子弹共9993发,可计算出我军每13.2发子弹毙伤一个敌人,就算是光算日本鬼子,也是每21.5发子弹消灭一个鬼子。光论杀伤敌人/消耗子弹比的话,比百团大战更为漂亮。当然,这并不是说新四军的战斗力如何的强,而是车桥战役除了对车桥据点的攻击外,其他的主要战斗都是伏击战的特点造成的,战役部署相当不错。
  车桥战役虽然也算相当出名了,但其战斗总数并不太多,战斗过程打得又相当漂亮,因此其子弹消耗少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我们再看看聂荣臻在晋察冀边区抗战七周年大会上的报告有关内容:
  “七年来的史实说明了边区的战斗是极其频繁的,从1937年11月至本年五月终,单就边区子弟兵的作战来说,已达22554次之多,毙伤敌伪军214027名,俘虏敌军560名,俘虏伪军40147名,反正的伪军18294名”
  “七年来的作战我们也付出了相当大的损失、消耗和伤亡的代价,统计起来,我们消耗的炮弹***9发,掷弹21265发,手榴弹322691发,子弹7501750发” ?2渋蜌减?
  可以算出,晋察冀根据地军民七年来每毙伤一名敌伪军耗弹35发,每毙伤俘一名敌伪军耗弹27.48发。这是两万多次战斗下来的总平均数,可见,每数十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绝非个案,而是有大量统计作为根据的。
  最后,再看看冀鲁豫根据地的一份军事报告,其中相当明确讲到了子弹消耗的问题。该报告指出:在1941年时,由于各种原因,野战军每51.76发、地方军每48.92发子弹才杀一个敌人,经过改进,到了1942年,野战军每21.43发、地方军每21.02发子弹杀一个敌人,子弹消耗、部队伤亡都有了明显下降。这份报告特别之处在于把子弹等的消耗问题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因此可以看出我军能够以数十发子弹就杀一个敌人并不是上天掉下来,而是踏踏实实地研究改进战略战术后的成果,换句话说,这一战争奇迹得来不易。
  因此,总的来看,尽管我们还无法把八路军、新四军的所有部队都找出一份战斗详报、军事报告之类的来精确计算出共产党部队的子弹使用效率,但是从这些资料中已经可以看出,在敌后的共产党部队每数十发(不超过50发)子弹杀伤一个敌人是可信的,他们大多都是一些时间跨度较大的报告、统计,并非一两个单独的战斗,而是上千、上万个战斗的总结(比如百团大战总计1800多个战斗,冀鲁豫的军事报告是1648个战斗的综合、晋察冀的报告更是2万多个战斗的总计),当然,还有更多的资料本文没有给出,比如三垛伏击战、皖江抗日根据地1942年工作总结等等,这些资料不仅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结论,还可以看出纯粹的日军部队、日伪混和部队、纯粹的伪军部队的战斗力的明显差异,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多找些战斗详报来研究敌后抗战中的作战问题,本文就不展开了。总的来说,我军每20~50发子弹杀伤一个敌人的结论是站得住脚的。
  以这个标准评判一些战果也可以得出相当满意的结果。比如,新四军后期每年消耗子弹大约100~200万发(注),而战绩表上第八周年共毙伤日伪军44327人,也就是说大约每22.***5.2发子弹杀一个敌人,这一战绩显然还是较为可信的,至少是合乎逻辑的。
  共产党八年抗焦脖猩巳瘴本?010593,其中日军520463,大约要消耗2000万发到5000万发子弹,每年消耗250万发到625万发之间,而我们从各方面的估计来看,至少后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子弹总消耗量应该多于这一范围,考虑到国共摩擦中消耗的子弹(虽然国共摩擦中我军往往缴获多于消耗),这也是合理的。
  另外,顺便提一点,我军子弹消耗少的原因其实很多,近战导致我军的命中率大大增加是一个原因,但我军阵地战少⒊⒌乩椎鹊榷加行У亟档土?
  最终结论有两点:
  1.国民党部队的作战效率远低于共产党部队,如果国民党更慷慨地提供共产党弹药的话,抗日战争的胜利会来得更大。
  2.共产党每20~50发子弹毙伤一个敌人的结论是可信的。共产党给出的抗日战争的战绩仅从其子弹使用效率和其总的子弹消耗量来分析的话,还是有较大的可信度的,符合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虽然怀疑共产党的战果似乎并没有什么根据)。
  注:关于新四军后期的子弹消耗量其实也只能估计。从赖传珠在日给叶剑英的电报来看,扣除新四军1师部分,新四军平均每月制造机步枪弹38713发,驳壳枪弹7000发,总计45713发,因此全军(1师除外)每年造弹548556发。按赖传珠在该电报中的说法,如果在保证弹壳的情况下,步枪子弹可自给40%,虽然其中的意思为机枪子弹的自给率更少,而且弹壳的保证还是一个问题,但从这40%换算上去,已经可以算出每年至少需要子弹1371390发,如果加上1师部分再考虑到上述各种低估因素,新四军在1944年期间大约每年耗弹200万发左右。
以下是我的观点:
这些资料如果不是凭空捏造的,那肯定就是我国布尔什维克党方面的记载
我国布尔什维克党不说诋毁,至少不可能美化国军的战斗力吧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国军的子弹杀敌效率不可能比文章里所写的要高
所以国军的 [2000发/杀一人] 应该不假
我所归纳的其他参考条件:
1.国军的训练水平,总归要比德军/苏军/美军差吧,因此命中率必然低,
所以面对同样数量的敌人,平均发射的子弹数量应该有加成.
2.国军打日军,通常都是以多打少,虽然武器大都射速较慢,但好歹人手一枪还是基本能保证的,
所以面对同样数量的敌人,平均发射的子弹数量应该有加成.
3.步枪有效射程大于自动武器,可以比自动武器提早开火
所以面对同样数量的敌人,平均发射的子弹数量应该有加成.
1.当时中国生产力有限,国军也不敢放开了性子乱打,且不得不在相对有把握了之后再射击,
所以面对同样数量的敌人,平均发射的子弹数量应该有减成.
2.国军制式武器以步枪为主,就算保养的再差,命中率也要比自动武器高,
所以面对同样数量的敌人,平均发射的子弹数量应该有减成.
3.国军训练水平低下,拉枪栓不熟练,弹药发射速度慢
所以面对同样数量的敌人,平均发射的子弹数量应该有减成.
但是[2000发/杀一人]与[2.5万发/杀一人]的差距也太大了吧,以上参考条件几乎可以忽略了
自动武器的射速难道比拉栓式步枪快10倍多?不现实吧
当然,1分钟内是有可能,但长时间的话绝对不可能,枪管过热/换子弹都应该计算在内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即使是阵地防御战,弹药库也不可能就在阵地后面吧,即使补给的效率再高,怎么也不可能比无限射击法消耗的快呀
而且就算弹药运送到了,还要发放的士兵手中呀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 本帖最后由 黑手大王 于
02:20 编辑 ]
UID1585508主题阅读权限0帖子精华0积分2654金钱1106 荣誉2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头像被屏蔽
帖子精华0积分2654金钱1106 荣誉2 人气0 评议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UID1712930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90金钱1121 荣誉8 人气1 在线时间115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90金钱1121 荣誉8 人气1 评议0
这个.....咱们的..无论是国共, 尤其是共..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可以知道这么精确的数量..甚至就连粗略的数量都难以查证...
就连弹药生产记录保存比较完善的美国, 也很难准确查出二战期间究竟往战场上发配了多少弹药,因为他们不是按发计算,而是按吨... 而这些弹药打掉了多少, 没打掉多少...早就根本无从考证了.... 比如, 美国在二战中总共生产了超过2000万吨各种常规武器弹药...
要做相对精确的查证,也只有按照某个单次行动中有记载的部分来查...
比如, 我能查到的部分.
美军第2步兵师在1944年登陆法国后24天的作战行动中, 总共消耗了1758000发轻武器弹药 和218000发炮弹/手榴弹. 至于究竟有多少敌人是被他们干掉的..根本无从考证, 不过我们已知的整个诺馒底作战行动(从登陆到巴黎) 中, 德军被证实的死亡人数是23,019 人. 剩下的有兴趣的XD可以自己估算...别忘了...诺曼底盟军总共的参战人数是1452000人(截至44年6月25日).
弹药消耗数字翻译自
&Travelogue of a Division Quartermaster" by Col. James H. Caruthers, Q.M.C
[ 本帖最后由 amblin 于
02:52 编辑 ]
游侠VISTA游戏评论家
UID119590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715金钱1567 荣誉7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7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5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715金钱1567 荣誉7 人气0 评议0
估计全世界就美国最浪费子弹...(近代)
都是看不见到处乱打的....因为人比多少子弹都贵...
Crysis QQ群:
UID1172248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505金钱681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5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5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505金钱681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1.国民党部队的作战效率远低于共产党部队,如果国民党更慷慨地提供共产党弹药的话,抗日战争的胜利会来得更大。
这个效率是靠多少战士的血堆出来的啊,近战危险相当大,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日军的单兵素质也不差,共产党要有美国一样的弹药供应,肯定不会去打近战,一个好的士兵比2.5W子弹值钱的多.
Core2 Quand Q6600
GIGA 965-DS3
Kingston DDR2 800 1G*2
MSI GF8 8800GTX
WD 250G*2+ST 500G
MS Wireless Lasser Mouse6000+MS Baisc Keyboard
玩游戏,外设比什么都重要,哎~~~可惜我已经不怎么玩了。
UID555291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46金钱877 荣誉1 人气0 在线时间63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46金钱877 荣誉1 人气0 评议0
…………证明多少子弹打死一个人真的那么重要么?
…………证明多少子弹打死一个人真的那么重要么? [汗水]
…………证明多少子弹打死一个人真的那么重要么?[汗水] [汗水]
UID1478209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金钱45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金钱45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之所以打的子弹少就是因为自己生产能力差国民政府给的子弹少,后期甚至不给.而使用率高的手榴弹也是因为自己能大量生产的边区造土手雷.战争的胜负不是军队说了算得,也不是看弹药打的多少.最终要看政府怎么样.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UID572408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0金钱3879 荣誉2 人气0 在线时间640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0金钱3879 荣誉2 人气0 评议0
死亡和伤亡是两个概念吧...................
回避性能+2
新秀得分后卫 开拓者队
UID1460482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1积分2403金钱2457 荣誉14 人气0 在线时间86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24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97 积分
帖子精华1积分2403金钱2457 荣誉14 人气0 评议0
原帖由 iRobot 于
02:05 发表
因为无从考证,所以不予评论,不过美国经济实力最强,工业能力最强,倾泻子弹进行火力压制来减少伤亡是有道理的。。。
修正一下~~~
美国现在都是用钱来压死敌人的~
UID496909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4金钱1263 荣誉0 人气5 在线时间288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4金钱1263 荣誉0 人气5 评议0
这个数据是只是中国的数据,另外,也不能以以前共产党数据来作为统计凭证,因为谁都知道,当时的八路军可以说是穷的2个人穿一条裤子,5个人分一条步枪,子弹那真就是少的可怜了,而且战术上基本上就是游击战(说实话,我绝对不相信当时的八路军能在战场上单独正面接触这些个鬼子连队,因为那无异于自杀)可以说优势在于八路军所招来的兵都是些蛮夷之人,未开教化,而且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饱受了日本鬼子的欺凌,也就是说到了战场上后,他们没有什么可惦记的了,所以基本上都是些不怕死的将士,这就大大的提高了作战能力(哀兵必胜,当一支军队里上下官兵都已经是除了生命外没有任何的东西可输的时候,就会出现战则存,败则亡的思想,这时候他们就基本上是无畏的,也就是不怕死了,这样的军队和无敌的军队是直接划等号的,各位可参照二战后朝鲜战争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而战争资源的匮乏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他们很节省子弹,恨不得一颗子弹打死两个人,这也就无形中提高了对敌杀伤效率.
那么反观日本鬼子的军队,可以这么说,侵略前期,鬼子的部队战争资源并不匮乏,而且装备精良,但是鬼子对精准射击的追求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苛刻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鬼子所使用的冲锋枪少之又少的原因. 然后,鬼子军队的战斗力又如何呢?各位如果相信以前所拍的那些个电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客观的评价鬼子的部队可以这么说,凶猛彪悍,是非常可怕的一支部队,军国主义的教育和武士道精神,又将这些鬼子官兵培养成了和八路军战士同样不怕死的军人,唯一不同的是鬼子拥有很精良的装备.所以当短兵相接的时,2支不怕死的军队接上火之后,那么就会很快陷入惨烈的肉搏战,大家也许记得战场上鬼子看到拿大刀的八路军将士时,第一个动作就是退去枪里所有的子弹后与其拼刺刀,所以他们所消耗的子弹也是在少数.
那么欧洲战场呢?各位仔细的统计一下敌我双方的实力,首先我们说美军,我个人来说,美国军队在刚投入诺曼底时的战斗力在整个欧洲战场可以说很差,和当时的苏联红军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仔细的去了解一下就能知道,当时美国在奥马哈海滩上所遇到的纳粹军队基本上都是三流的部队,真正的纳粹精锐当时都在苏联战场上,而美军当时已经拥有了射速远远优于德国K98的BAR之类的自动步枪,而美军的作战方式也不一样,因为他们不用面对资源匮乏的窘迫状态,所以基本上打死一个敌人时恨不得把一梭子汤普森冲锋枪的子弹都宣泄在他身上,战争接近尾声时,美国的军队在大战中已经经历的残酷的磨炼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支站斗力非常强悍的部队,但是这一切都还是建立在大量的资源消耗上面,这就造成了美军对敌的杀伤效率低的原因,所以,这个统计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UID508912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1积分3581金钱4509 荣誉24 人气0 在线时间1267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3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9 积分
帖子精华1积分3581金钱4509 荣誉24 人气0 评议0
多少糊涂人还在做梦啊
多少糊涂人还在做梦啊
CPU: 酷睿I3220
主板: 技嘉B75M-D3V
显卡: 索泰GTX650TI-1GD5 毁灭者TSI HA
内存: 威刚 8G DDR3 1600
电源:安钛克bp430plus
显示器:优派VA2231w-LED
UID904672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3金钱378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3金钱378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我军还能零发子弹打死一个鬼子呢。。。大刀队,跟鬼子拼了!米军有这兵种吗?
UID1658984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412金钱2133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319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4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412金钱2133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对于1850发子弹打死一个人的算法,还需要lz自己琢磨一下。
计算打死1个人需要消耗多少发子弹,不是简单的把子弹消耗数除以死人数。要知道在2战时期,绝大多数人是被炮弹手榴弹打死的,至少要扣除不是被子弹打死的人数。
[ 本帖最后由 LinkeX 于
09:42 编辑 ]
Powered by帖子主题:[原创]56式与56半 同时列装为哪般,省子弹?
共&46359&个阅读者&
军号:3057229 工分:1454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56式与56半 同时列装为哪般,省子弹?
文章提交者:victor688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50年代末期,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7支56式半自动步枪、2支56式冲锋枪(56式自动步枪)、2支56式轻机枪。1962年中国和印度爆发边境冲突(参看中印边境战争),56式半自动步枪自装备后首次投入战斗,相比印军用的英制手动李-恩菲尔德短步枪,56式步枪以其较高的可靠性及火力,配合56式轻机枪及56式冲锋枪,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轻武器方面拥有优势,最终赢得战事。问题来了,当时我们同时生产出3种枪,56半,56自动步枪,56轻机,为什么当时每个班不都是人手一个56自动步枪呢,是为了省子弹吗,还是56半自动步枪价格要低很多呢?当时的战术思想是什么呢。事实证明这个指导思想跟不上发展的潮流了。1979年中越爆发战争(参看中越战争),在普遍使用AK47自动步枪的越南人民军的火力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中国步兵显得相当脆弱。这加速了81式自动步枪的研制和装备。1981年当双方再次爆发流血冲突时,中国军队已经普遍装备81式步枪。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56式与56半 同时列装为哪般,省子弹?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7032 工分:597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种搭配方式有强烈的时代背景。50-60年代,解放军的武器虽然实现了制式化,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机械化和合成化程度都还很低,这样就要求单兵具有较高的作战素质,所以非常注重单兵的射击、投弹、爆破和土工作业等,当时有句话叫“200米硬功夫”,就是要求每个单兵负责自己前方两百米内的目标,与同时代的56冲相比,56半易于控制、坚固可靠、精度高(56冲连发射击精度很差,超过100米很难打中点状目标)与我军当时的战术思想非常吻合;另外当时军内的高层都是从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走出来的,非常崇尚刺刀见红的精神,56半枪身长(相对56冲),配合经典的三棱刺刀,比56冲更适合拼刺,这种思想影响我军轻武器发展很长时间,包括以后的63式自动步枪,都受到刺刀见红的影响。可以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装备条件、战术思想等等因素影响下,56半作为中国步兵的制式武器是必然的选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9632 工分:2514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毛子在二战时大量使用波波沙,注重火力,而我军注重节约,“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56 半比56 冲更符合我军要求,用了几十年,而SKS 很快就在苏军序列中撤装。中印作战时,印度的恩菲尔步枪是手动步枪,自然赢不了56 半,这和太平战争时小日本的三八大盖打不过老美的伽兰德是一个道理,而中越作战时,自动步枪比半自动先进不说,而且更适合当时战场的环境,我军轻武器当然就吃亏了本文内容于
20:58:48 被yanan2000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06802 工分:124474
/ 排名:85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搂住的文章中有两处错误必须指出1.指导思想:中国使用第一代56家族时,装备是按照二战时的配置,步兵班以步枪为主体,正副班长使用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轻机枪装备到班,以机枪为步兵班主要杀伤武器,不强负责补漏,冲锋枪仅适合于对整个步兵班提供近距离火力。这样的部队标准配置,以苏德为例,每班1-2德普机枪/ZB26(德国军队有装备,只是数量不足)2支或者更多的波波沙/MP40,其余班组成员为毛瑟步枪/莫辛纳干。后来手动步枪改为半自动,而中国一直是把56突击步枪当作冲锋枪称呼和装备。所以这种班组火力配置也就不奇怪了2.对印度作战也是中国班组火力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这场战斗并没有使高层意识到中国的班组火力严重不合理,意识落后其实原因是因为这是一场发生在高原的战斗,高原环境下空气稀薄,能见度高,人员活动动作缓慢,这样的环境使得步枪外弹道性能出奇的好,子弹飞得远,这种环境对步枪的要求是高精度大射程,对于活力密集度反而要求不高,所以当时印度的火力配置并不见得查到哪去,手动步枪足够用了,更何况那是可以打出半自动速度的李式不强,对二战稍有了解得都知道这是二战中射速最快的手动步枪。而56枪族用中间威力弹和全威力弹对抗,只有拉近距离才能占到优势,而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81
/ 排名:529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我军从未一个班装备2只56班机过,56班机不是单兵机枪,是有正副射手的。AK47在我国标准名称是56冲,在国内是作为50冲锋枪的换代产品装备的,装备正副班长,这个东西在中国不是被当步枪,而是被当冲锋枪用的。我军不全军装备56冲,是因为该枪精度低,一般看法是只能保证150米内的点射上靶,这个精度实在无法满足部队全员换装的需要。而56半在精度和射程上基本满足部队需要,该枪表尺撸到头200米常用表尺上,精度极好,优秀射手可在400米距离上精确射击,特等射手可在600米距离上命中半身靶,比较符合当时我军使用习惯。为了解决56半火力不足,56冲又精度太差的问题,中国不是没想办法,开发了63步枪。63的精度和56半接近,火力和56冲接近,如果不是受文革影响质量太差,对越反击战里就不会出现还拿56半这种尴尬局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3968 工分:752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桑泊渔翁蒋山樵夫
在第15楼的发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我所见的步兵班的标准装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七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两挺56式班用机枪装备到排,步兵班没有机枪。
我记得当时我军每个步兵班只有一挻轻机枪,没有楼主所说的两挻,每个步兵排配备一挻重机枪。至少在1979年以前,我军普通步兵连队中还没有普遍配备12.7mm的高射机枪,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军步兵连队的轻武器火力明显弱于我们的对手越南军队,特别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越南军队中大量装备的12.7mm的高射机枪还是我们生产出来无偿援助给越南政府的,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舍得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反而大规模地援助给我们的敌人,六 七十年代的极左路线真是害死人啊。我不知道在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多少士兵是死于我们援助给越南的12.7mm高射机枪火力下,让我们牢记这场惨痛的教训吧。没几个牺牲在小越的12.7高机之下。原因很简单……高机平射是小越发明的,这不假。但和重机枪一样,要先扫清射界,在阵地正面,最好在1000米的环境内,全部都要清除植物,不留隐蔽物和死角。这在温带平原地区,是可以做到的。当年的小日本就这样干,八路呢,就号召人民把高粱给摘了,留下高粱秆做“青纱帐”,隐蔽部队行动。越南是亚热带地区,植被茂盛,可以说,你今天砍了,一场雨,明天就又长回来了,所以在越南这种地貌条件下,清扫射界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所以,即使小越在某个阵地上摆设了12.7高机,受到绿色植被的干扰,也看不远,也打不远。所以高机平射的愿望是好的,但并不适合越南这种亚热带的丛林地貌。好不容易你清扫了一个不错的射界,你12.7牛高马大的,戳在山头上,你一开枪,就意味着被消灭。所以也不长久。……综上所述,小越的“高机平射”,愿望是好的,但作用应该不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93186 工分:58930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56式长期列为步兵主战兵器,原因大致为:环境上:当时国内上尚无自动步枪全面压制半自动的警醒性战例;理论上:当时军事基础理论受政治第一、人的因素第一、反“唯武器论”等偏执气氛冲击,全军缺乏对新武器、新战法、新思想的探索;历史上:人民军队并非拒绝先进武器,但先进武器的亮点完全为我党我军正确的革命与战争战略思想所掩盖;直观上:人民军队有太多的靠简陋武器取胜的辉煌战例,自信与豪情压制了兵器科学的发展;客观上:56半在当时确为较为先进的步兵武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81
/ 排名:529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anan2000
在第5楼的发言:三楼正解!毛子在二战时大量使用波波沙,注重火力,而我军注重节约,“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56 半比56 冲更符合我军要求,用了几十年,而SKS 很快就在苏军序列中撤装。
中印作战时,印度的恩菲尔步枪是手动步枪,自然赢不了56 半,这和太平战争时小日本的三八大盖打不过老美的伽兰德是一个道理,而中越作战时,自动步枪比半自动先进不说,而且更适合当时战场的环境,我军轻武器当然就吃亏了
其实老毛子在二战前也研制出了半自动步枪,具体型号我记不得了,但该故障率高,不可靠,所以在卫国战争时不得不将该枪从苏联红军中撤装,所以苏联步兵中能大量列装也只有其“波波沙”了。哪里撤装了?苏联是当时装备半自动步枪第二多的国家,SVT40中后期相当普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123769 工分:6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桑泊渔翁蒋山樵夫
在第15楼的发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我所见的步兵班的标准装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七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两挺56式班用机枪装备到排,步兵班没有机枪。
我记得当时我军每个步兵班只有一挻轻机枪,没有楼主所说的两挻,每个步兵排配备一挻重机枪。至少在1979年以前,我军普通步兵连队中还没有普遍配备12.7mm的高射机枪,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军步兵连队的轻武器火力明显弱于我们的对手越南军队,特别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越南军队中大量装备的12.7mm的高射机枪还是我们生产出来无偿援助给越南政府的,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舍得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反而大规模地援助给我们的敌人,六 七十年代的极左路线真是害死人啊。我不知道在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多少士兵是死于我们援助给越南的12.7mm高射机枪火力下,让我们牢记这场惨痛的教训吧。无独有偶,1969年珍宝岛之战,大批苏军战士倒在SKS45/56半、AK47/56冲、RPD/56轻、G43/53重的枪口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3968 工分:752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redranger
在第12楼的发言:这种搭配方式有强烈的时代背景。50-60年代,解放军的武器虽然实现了制式化,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机械化和合成化程度都还很低,这样就要求单兵具有较高的作战素质,所以非常注重单兵的射击、投弹、爆破和土工作业等,当时有句话叫“200米硬功夫”,就是要求每个单兵负责自己前方两百米内的目标,与同时代的56冲相比,56半易于控制、坚固可靠、精度高(56冲连发射击精度很差,超过100米很难打中点状目标)与我军当时的战术思想非常吻合;另外当时军内的高层都是从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走出来的,非常崇尚刺刀见红的精......正解……补充一点,大量采用五六半是我军传统的战术指导思想下的产物。我军崇尚“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精度射击。和我们是个穷国有相当的关系。说到穷国,就要说我军的作战模式了,虽然五六十年代了,但摩托化远未普及,大量的作战部队,还是人拉肩扛,骡马化,单兵负重非常重要,力争用最少的资源打最大的战争,也是指导思想。减轻对后勤的压力。所以单兵负重里面,弹药的量不能太大。连发武器消耗弹药过多,如果大量装备,对后勤的压力不是一点二点的。即使步枪手背的120发蛋蛋,也不全是你的,你也要分一些给班机用,所以精度射击一直是我军所崇尚的。步兵五大战术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1991 工分:3633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对后来63时代,咱们也试图建立一个高大全的全自动步枪系统,如果63能坚持下来,不知道楼主是不是能认为那个是跟上了潮流。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3539 工分:25995
左箭头-小图标
我是68年入伍的边防军,一般边防连是按照机炮连的编制配备的,步兵排,每个班配两支56式自动,六支半自动步枪,一挺56式轻机枪,一挺53式重机枪;另外炮兵排配有85加农炮两门、82迫击炮三门,嘎斯牵引车一台,马车一辆骡马三匹,警犬一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1838 工分:21157
左箭头-小图标
1,56半远比56冲成本高,工艺更复杂!2,楼主没玩过自动武器,56冲连发基本就是图个响!除了基准弹,其余弹能上靶靠人品!简单的说56冲不可能比56半有更强的有效火力密度!3,56半人机工程好,精度远好于56冲!4,81比56半精度更好,价格更低,火力更强还有56半存在的空间吗?5,一个班至少有3个火力组,其核心可能是机枪,可能是迫击炮,可能是火箭筒,可能是榴弹发射器……所以一个班有两挺以上机枪没什么好奇怪的!6,除了价格ak47与81更本没有可比性,完全没有神话的必要!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22371 工分:67
左箭头-小图标
67楼&我是70年代初当兵。部队装备是这样的楼主说一个班装备一挺班用机枪不是这样,一个排第一个班有一挺机枪不是每个班都有。我们连四个排每排一挺机枪全连就四挺机枪。81楼&?你在哪个部队?是卫戍部队还是野战部队?要不武警?70年代哪来的武警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95419 工分:6676
左箭头-小图标
一支胡桃木枪身,德国的钢材和技术工人生产的西蒙诺夫,配上一支中国产的刺刀和子弹袋二百发子弹,加上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挎包,再加上雷锋军装,解放鞋,铝制水壶,解放美国去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67428 工分:1122
左箭头-小图标
67楼&我是70年代初当兵。部队装备是这样的楼主说一个班装备一挺班用机枪不是这样,一个排第一个班有一挺机枪不是每个班都有。我们连四个排每排一挺机枪全连就四挺机枪。?你在哪个部队?是卫戍部队还是野战部队?要不武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2847 工分:3090
左箭头-小图标
当时国内生产的56自动步枪很多都摇助了越南,而且当是国内军队的思想也不同,提倡得是准确射击,而56半自动高可靠性,准确的射击性能正好适合。因此一直没有全面换装56自动。后期在79年以后发现这个问题才慢慢改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497 工分:4107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首先56半是一支非常出色的步枪,射程远精度高,甚至加装瞄准镜就可以直接当成一支精确射手步枪来使用。我军步兵班由班长装备56冲,士兵56半固然有经济原因,但56半的长射程和高精度绝对有不可忽视的原因,中印边境冲突的战场环境正好适合56半发挥优势,在高原作战,空气稀薄障碍少,高精度远射程的步枪当然占据优势,可以说在这种战场环境下,以步兵为主的对决模式下,56半甚至比56冲更有优势。至于说越战,南国雨林不存在远距离射杀一说,发现就是近距离,当然要求高射速的自动步枪了,有网友声称越战消灭一人耗弹量几万发纯属胡扯,那只不过是美军耗弹量的平均数,要知道美军后勤充足,习惯火力开路,进攻防守都是枪机一拉一扣到底,枪管都打红了才松手,你不能把机枪手胡乱发射出去的弹药当成消灭敌军的耗弹量,你要是当过兵,就知道步枪弹药敞开了让你打,你打不到三个基数,肩膀就受不了了,还几万发干死一个,那你打死几个越共,得耗弹几十万发,估计你那每天射击8小时,也得打2年,真尼玛奇葩的数字,还有人拿出来拍别人,看几本书就觉得自己是作家了?在战场上一个步兵运气好不被打死,到退役也打不了几十万发子弹啊!当然机枪手除外,那玩意就是个怪兽,一天打出去几万发也是可能的。所以没有无用的武器,你得看你的装备用在什么地方了。如果不考虑重装备,我认为在中印边境地区,即便是现在,56半也还是好用的武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85030 工分:1297
左箭头-小图标
理念不一样,但是我国对步兵武器的理解有些像二战前的美国,认为精度的重要性胜过火力,所以美国在战争初期没有足够的冲锋枪,我们大概也是这么想的吧,苦日子过惯了,适应不过来子弹随便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56606 工分:4644
左箭头-小图标
苏联研制装备SKS 也是战后 过渡阶段 AK47研制定型后 大量生产 很快换装AK47中国不是苏联 工业底子没有那么好 五六半仿制出来 还没有完全列装全军 五六突就出来了 难道把56半全都回炉了?要知道 中国陆军很多二三线部队 尤其是守备部队 到六十年代末还在大量使用 解放前的三八式步枪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57229 工分:14545
左箭头-小图标
没想到我这个帖子竟然两年多了,还有人在讨论。多谢军友们支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8499 工分:9563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在1979年2月对越反击作战时,我军陆军部队班长、副班长是56冲锋枪,战士除机枪射手外,是56式半自动,在对越反击战时,56半自动是吃了亏,因为越军都是冲锋枪,在近距离遭遇时,不能连发射击的半自动显然吃亏。随后,陆军部队都换装为56冲锋枪,在81式自动步枪定型后,也优先配发给到对越反击作战轮战的部队(81式全军换发是90年代初期的事了,我是90年入伍的,训练打靶还是用的56式冲锋枪,91年12月入伍的都是用的崭新的81式自动步枪)。不过,作为国家内部保卫力量的武警部队使用56半自动的历史要长一些,到90年代,武警部队还在用56半自动,这是我亲眼所见。本来,在1967年,部队已经装备63式自动步枪,可以连发射击,性能优于半自动。但是,63式毁于文化大革命,当时的军委办事组成员严令工厂生产63式的数量远远大于工厂的实际生产能力,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只能执行,结果只能简化工艺,配发到部队后,设计精确度很差,有的还发生炸膛的事故,部队意见很大,纷纷要求“还我半自动”,文革结束后,部队恢复装备56半自动,接着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76485 工分:730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在越战时几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所以用子弹歼敌的效率太差了,现在叙利亚城市战中证明榴弹发射器的歼敌效率远远高于突击步枪,因此现在的突击步枪越来越成为近战混战或者自卫的武器了,因此突击步枪应该把榴弹发射器整合在上面,成为突击步枪的主要攻击手段,但现在的步枪用榴弹发射器射程短单发效率低,建议参照左轮手枪的思路,在步枪上设计一个类似左轮手枪样式的榴弹发射器,其中轮子可以取下,平时装在包里,枪上仅仅装个长的榴弹枪管和扳机,战时将装有榴弹的轮子直接卡在榴弹枪管上就可以连续发生六颗榴弹,这种榴弹发射器效率高重量轻,便于连续发射,也便于重装。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44100 工分:5421
左箭头-小图标
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苏军摩托化步兵都是AK-47冲锋枪,而我军是冲锋枪加半自动,此战我军并没有吃亏。实战中冲锋枪(突击步枪)还是以单发射击为主,像电视剧那样突突突...4个弹夹用不了10分钟就得打光,但绝不会比半自动击中的目标多。2-3发的连发我们叫做“短点射”,实弹射击考核时一个短点射一般只能命中一发,命中2发以上的人极少,冲锋枪的优势在近距离的丛林遭遇战、巷战时的抵腰射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81
/ 排名:529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独孤求辣
在第5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桑泊渔翁蒋山樵夫
在第15楼的发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我所见的步兵班的标准装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七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两挺56式班用机枪装备到排,步兵班没有机枪。
我记得当时我军每个步兵班只有一挻轻机枪,没有楼主所说的两挻,每个步兵排配备一挻重机枪。至少在1979年以前,我军普通步兵连队中还没有普遍配备12.7mm的高射机枪,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军步兵连队的轻武器火力明显弱于我们的对手越南军队,特别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越南军队中大量装备的12.7mm的高射机枪还是我们生产出来无偿援助给越南政府的,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舍得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反而大规模地援助给我们的敌人,六 七十年代的极左路线真是害死人啊。我不知道在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多少士兵是死于我们援助给越南的12.7mm高射机枪火力下,让我们牢记这场惨痛的教训吧。
没几个牺牲在小越的12.7高机之下。原因很简单……高机平射是小越发明的,这不假。但和重机枪一样,要先扫清射界,在阵地正面,最好在1000米的环境内,全部都要清除植物,不留隐蔽物和死角。这在温带平原地区,是可以做到的。当年的小日本就这样干,八路呢,就号召人民把高粱给摘了,留下高粱秆做“青纱帐”,隐蔽部队行动。越南是亚热带地区,植被茂盛,可以说,你今天砍了,一场雨,明天就又长回来了,所以在越南这种地貌条件下,清扫射界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所以,即使小越在某个阵地上摆设了12.7高机,受到绿色植被的干扰,也看不远,也打不远。所以高机平射的愿望是好的,但并不适合越南这种亚热带的丛林地貌。好不容易你清扫了一个不错的射界,你12.7牛高马大的,戳在山头上,你一开枪,就意味着被消灭。所以也不长久。
……综上所述,小越的“高机平射”,愿望是好的,但作用应该不大。越南的高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平射,而是脚架放平架在山头上射击,高机在平地上平射,有效射程最多只有1500米,但是架在高地上朝下打,可以覆盖5公里内的目标,3公里内能做有效压制。越军惯用的做法是用高机在侧后的高地上用远程火力压制我军步兵进攻路线,有时候甚至动用小口径高炮干这个活,而我军步兵连以下根本没能力对这种火力做任何反击,营一级也只有82迫勉强能反击,且效果还不好,因越军经常将机枪架设在坑道和掩体洞口进行射击,82迫击炮对这种目标远距离轰击威胁不是很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80751 工分:3121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看到这么多战友积极地回复,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也是从两场战争开始分析吧,首先是中印战争,大家都说得很对,我做一下补充。中印战争中我方火力占优主要是400米交战距离内携弹量活力持续性,射速占优势,超过400米的范围,印军是有绝对优势的,因为双方使用的弹药不同,射程也不一样。我军不是不注重火力,是因为相对而言56半比53式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对于习惯了使用发射大威力大的单发步枪而言的我军来说是很先进的武器了。同时确实也是因为56式自动步枪的精度不怎么样,这对于有着精确射击和节约弹药的我军来说简直是不可接受的不大规模的装备也属正常。其次再看中越战争,中越战争的环境很多情况下是丛林和城市的近距离交战,这个时候半自动步枪的火力明显不足。这个倒不是我军事先不知道,从之前支援越军和美军对抗的反馈中,以及越军所需的支援武器清单中就该知道什么武器适合当时的战场需要。只不过,更换几十万人的武器,和进行训练代价是很高的,也没有时间做这个准备。早在60年代我军就清醒的认识到56半和56自动步枪的优劣,想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实际上就是63式自动步枪的努力,遗憾的是各种原因失败了。所以维持了原有的并不令人满意的配置,参加了这场战争。我个人一直以为 81式自动步枪的出炉明显就是63式步冲合一思想的延续。实际上,这种思想就是突击步枪的思想。虽然AK47是最出色的突击步枪,但是我军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不足,并积极想办法改进,这就是我军实事求是思想的伟大之处。81式步枪,尽管创新处不多,但是根本上解决了56自动步枪精度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同时支持单发,连发(56式自动步枪只有连发)。难能可贵的是,81式的可靠性也很高。虽然81式的初衷也是作为一款过度产品,但是优良的性能使它最终成为了我军长时间的制式装备。现在的95式还有03式并不能很好地替代81式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有时候先进未必就实用,过于花哨的东西给非一线的作战人员也许合适,对于大规模的正规武装有时候就是返璞归真一些比较好。这里我也反省一下,曾经的我也追随网上的一度流传的看法,贬低81式,认为81式外形不够紧凑相对56式是一种倒退。但是仔细研究了我军的需求和81式的实际参数之后,我现在更正了自己的态度。81式简直就是升级版的63式,较好的解决了火力和精度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今后我军主战装备的发展也必然是这个思路,95式尽管弹药先进,枪管长度长瞄准基线也长。但其枪身结构,材料强度特点,决定了很难适应条件恶劣的作战环境。以上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18461 工分:136
左箭头-小图标
56冲,代替不了56半自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0422 头衔:预备役军官 工分:126095
/ 排名:83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节省子弹只是一个次要原因,我记得70年代民兵使用的子弹好像才每发1毛2。1、练兵习惯:解放军步兵讲究300米硬功夫,这个距离56冲不如56半,为了合理搭配火力就形成了一个班2只56冲、1只56轻机,其余都是56半。这在解放军历史上已经是淘汰了莫辛纳干和波波德、PD轻机后最强的配置了,受到了苏联部队轻武器配置的影响,在影响较大的对印反击战中也取得了较好战绩,因此没有改进的原动力。2、17年没打仗,加上中国当时还没有全面开放,中国军队对世界各国轻武器的发展一无所知,因此看不到这种配置的劣势。对越反击战中发现56半的优势在热带丛林中成为劣势,基本没有远距离射击的机会而在几十米之内又无法形成火力压制效果,从而伤亡增大。3、中国军方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改正,81枪族随机问世并普遍应用在边境山区保卫战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9921 工分:55482
左箭头-小图标
我是70年代初当兵。部队装备是这样的楼主说一个班装备一挺班用机枪不是这样,一个排第一个班有一挺机枪不是每个班都有。我们连四个排每排一挺机枪全连就四挺机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1838 工分:2115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独孤求辣
在第5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桑泊渔翁蒋山樵夫
在第15楼的发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我所见的步兵班的标准装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七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两挺56式班用机枪装备到排,步兵班没有机枪。
我记得当时我军每个步兵班只有一挻轻机枪,没有楼主所说的两挻,每个步兵排配备一挻重机枪。至少在1979年以前,我军普通步兵连队中还没有普遍配备12.7mm的高射机枪,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军步兵连队的轻武器火力明显弱于我们的对手越南军队,特别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越南军队中大量装备的12.7mm的高射机枪还是我们生产出来无偿援助给越南政府的,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舍得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反而大规模地援助给我们的敌人,六 七十年代的极左路线真是害死人啊。我不知道在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多少士兵是死于我们援助给越南的12.7mm高射机枪火力下,让我们牢记这场惨痛的教训吧。
没几个牺牲在小越的12.7高机之下。原因很简单……高机平射是小越发明的,这不假。但和重机枪一样,要先扫清射界,在阵地正面,最好在1000米的环境内,全部都要清除植物,不留隐蔽物和死角。这在温带平原地区,是可以做到的。当年的小日本就这样干,八路呢,就号召人民把高粱给摘了,留下高粱秆做“青纱帐”,隐蔽部队行动。越南是亚热带地区,植被茂盛,可以说,你今天砍了,一场雨,明天就又长回来了,所以在越南这种地貌条件下,清扫射界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所以,即使小越在某个阵地上摆设了12.7高机,受到绿色植被的干扰,也看不远,也打不远。所以高机平射的愿望是好的,但并不适合越南这种亚热带的丛林地貌。好不容易你清扫了一个不错的射界,你12.7牛高马大的,戳在山头上,你一开枪,就意味着被消灭。所以也不长久。
……综上所述,小越的“高机平射”,愿望是好的,但作用应该不大。貌似50年代美军已经在m2上加瞄准镜当大狙用!我们54高机的瞄准镜就叫高平两用瞄准镜!这个高机平射怎么就成了越南的发明!!!!56半从来就没什么不好的!只是太贵而已!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63840 工分:41
左箭头-小图标
56式三种枪均使用同一种子弹7.62×39mm,后勤上非常方便,比阿三的那些一、二战用枪好得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1838 工分:2115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武器爱好者2
在第24楼的发言:56半的精度和射程优于仿AK,当时国家还很穷,也为了省省省,两者做工一样,都是后面有个按扭就可以拆枪了,56半相比简单点,你见过这两种枪吗?56结构真简单,除了自由枪机的冲锋枪可能是最简单的自动武器了!56半远远比56复杂!两者结构完全不同!自己在发言前能百度一下吗!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19511 工分:897
左箭头-小图标
把56冲的枪管增加至515mm,一了百了,问题基本解决了~~~~~~~,本来56冲也有单发功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7942 工分:287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方兴
在第19楼的发言:搂住的文章中有两处错误必须指出
1.指导思想:中国使用第一代56家族时,装备是按照二战时的配置,步兵班以步枪为主体,正副班长使用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轻机枪装备到班,以机枪为步兵班主要杀伤武器,不强负责补漏,冲锋枪仅适合于对整个步兵班提供近距离火力。这样的部队标准配置,以苏德为例,每班1-2德普机枪/ZB26(德国军队有装备,只是数量不足)2支或者更多的波波沙/MP40,其余班组成员为毛瑟步枪/莫辛纳干。后来手动步枪改为半自动,而中国一直是把56突击步枪当作冲锋枪称呼和装备。所以这种班组火力配置也......二战德军步兵班也是以mg34/42为火力核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06562 工分:75677
左箭头-小图标
穷怕了!另外当时的主流观念是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2564 工分:1356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苏联研制装备SKS 也是战后 过渡阶段 AK47研制定型后 大量生产 很快换装AK47中国不是苏联 工业底子没有那么好 五六半仿制出来 还没有完全列装全军 五六突就出来了 难道把56半全都回炉了?要知道 中国陆军很多二三线部队 尤其是守备部队 到六十年代末还在大量使用 解放前的三八式步枪呢!1962年 中国跟印度打了一仗 56半表现不错 完全勘用 高层暂时延缓了56突全面换装的计划 到1979年 差不多20年 中国军队没有打大杖 对轻武器装备有些轻视 到1979年 又跟越南打了一仗 丛林战 对步枪精度 射程要求不高 丛林战 双方交火都是200米以内 三四百米射击精度好 打得远 没意义 56突火力猛 火力持续性好 的优势就凸显了 高层看到了56半的劣势 81式很快研制大批量生产 取代56半 56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06019 工分:36
左箭头-小图标
我还是喜欢56半自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81
/ 排名:529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军从未一个班装备2只56班机过,56班机不是单兵机枪,是有正副射手的。AK47在我国标准名称是56冲,在国内是作为50冲锋枪的换代产品装备的,装备正副班长,这个东西在中国不是被当步枪,而是被当冲锋枪用的。我军不全军装备56冲,是因为该枪精度低,一般看法是只能保证150米内的点射上靶,这个精度实在无法满足部队全员换装的需要。而56半在精度和射程上基本满足部队需要,该枪表尺撸到头200米常用表尺上,精度极好,优秀射手可在400米距离上精确射击,特等射手可在600米距离上命中半身靶,比较符合当时我军使用习惯。为了解决56半火力不足,56冲又精度太差的问题,中国不是没想办法,开发了63步枪。63的精度和56半接近,火力和56冲接近,如果不是受文革影响质量太差,对越反击战里就不会出现还拿56半这种尴尬局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81
/ 排名:529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anan2000
在第5楼的发言:三楼正解!毛子在二战时大量使用波波沙,注重火力,而我军注重节约,“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56 半比56 冲更符合我军要求,用了几十年,而SKS 很快就在苏军序列中撤装。
中印作战时,印度的恩菲尔步枪是手动步枪,自然赢不了56 半,这和太平战争时小日本的三八大盖打不过老美的伽兰德是一个道理,而中越作战时,自动步枪比半自动先进不说,而且更适合当时战场的环境,我军轻武器当然就吃亏了
其实老毛子在二战前也研制出了半自动步枪,具体型号我记不得了,但该故障率高,不可靠,所以在卫国战争时不得不将该枪从苏联红军中撤装,所以苏联步兵中能大量列装也只有其“波波沙”了。哪里撤装了?苏联是当时装备半自动步枪第二多的国家,SVT40中后期相当普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93186 工分:58930
左箭头-小图标
56式长期列为步兵主战兵器,原因大致为:环境上:当时国内上尚无自动步枪全面压制半自动的警醒性战例;理论上:当时军事基础理论受政治第一、人的因素第一、反“唯武器论”等偏执气氛冲击,全军缺乏对新武器、新战法、新思想的探索;历史上:人民军队并非拒绝先进武器,但先进武器的亮点完全为我党我军正确的革命与战争战略思想所掩盖;直观上:人民军队有太多的靠简陋武器取胜的辉煌战例,自信与豪情压制了兵器科学的发展;客观上:56半在当时确为较为先进的步兵武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1991 工分:36335
左箭头-小图标
对后来63时代,咱们也试图建立一个高大全的全自动步枪系统,如果63能坚持下来,不知道楼主是不是能认为那个是跟上了潮流。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123769 工分:69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桑泊渔翁蒋山樵夫
在第15楼的发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我所见的步兵班的标准装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七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两挺56式班用机枪装备到排,步兵班没有机枪。
我记得当时我军每个步兵班只有一挻轻机枪,没有楼主所说的两挻,每个步兵排配备一挻重机枪。至少在1979年以前,我军普通步兵连队中还没有普遍配备12.7mm的高射机枪,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军步兵连队的轻武器火力明显弱于我们的对手越南军队,特别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越南军队中大量装备的12.7mm的高射机枪还是我们生产出来无偿援助给越南政府的,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舍得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反而大规模地援助给我们的敌人,六 七十年代的极左路线真是害死人啊。我不知道在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多少士兵是死于我们援助给越南的12.7mm高射机枪火力下,让我们牢记这场惨痛的教训吧。无独有偶,1969年珍宝岛之战,大批苏军战士倒在SKS45/56半、AK47/56冲、RPD/56轻、G43/53重的枪口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3968 工分:752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桑泊渔翁蒋山樵夫
在第15楼的发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我所见的步兵班的标准装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七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两挺56式班用机枪装备到排,步兵班没有机枪。
我记得当时我军每个步兵班只有一挻轻机枪,没有楼主所说的两挻,每个步兵排配备一挻重机枪。至少在1979年以前,我军普通步兵连队中还没有普遍配备12.7mm的高射机枪,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军步兵连队的轻武器火力明显弱于我们的对手越南军队,特别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越南军队中大量装备的12.7mm的高射机枪还是我们生产出来无偿援助给越南政府的,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舍得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反而大规模地援助给我们的敌人,六 七十年代的极左路线真是害死人啊。我不知道在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多少士兵是死于我们援助给越南的12.7mm高射机枪火力下,让我们牢记这场惨痛的教训吧。没几个牺牲在小越的12.7高机之下。原因很简单……高机平射是小越发明的,这不假。但和重机枪一样,要先扫清射界,在阵地正面,最好在1000米的环境内,全部都要清除植物,不留隐蔽物和死角。这在温带平原地区,是可以做到的。当年的小日本就这样干,八路呢,就号召人民把高粱给摘了,留下高粱秆做“青纱帐”,隐蔽部队行动。越南是亚热带地区,植被茂盛,可以说,你今天砍了,一场雨,明天就又长回来了,所以在越南这种地貌条件下,清扫射界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所以,即使小越在某个阵地上摆设了12.7高机,受到绿色植被的干扰,也看不远,也打不远。所以高机平射的愿望是好的,但并不适合越南这种亚热带的丛林地貌。好不容易你清扫了一个不错的射界,你12.7牛高马大的,戳在山头上,你一开枪,就意味着被消灭。所以也不长久。……综上所述,小越的“高机平射”,愿望是好的,但作用应该不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3968 工分:752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edranger
在第12楼的发言:这种搭配方式有强烈的时代背景。50-60年代,解放军的武器虽然实现了制式化,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机械化和合成化程度都还很低,这样就要求单兵具有较高的作战素质,所以非常注重单兵的射击、投弹、爆破和土工作业等,当时有句话叫“200米硬功夫”,就是要求每个单兵负责自己前方两百米内的目标,与同时代的56冲相比,56半易于控制、坚固可靠、精度高(56冲连发射击精度很差,超过100米很难打中点状目标)与我军当时的战术思想非常吻合;另外当时军内的高层都是从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走出来的,非常崇尚刺刀见红的精......正解……补充一点,大量采用五六半是我军传统的战术指导思想下的产物。我军崇尚“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精度射击。和我们是个穷国有相当的关系。说到穷国,就要说我军的作战模式了,虽然五六十年代了,但摩托化远未普及,大量的作战部队,还是人拉肩扛,骡马化,单兵负重非常重要,力争用最少的资源打最大的战争,也是指导思想。减轻对后勤的压力。所以单兵负重里面,弹药的量不能太大。连发武器消耗弹药过多,如果大量装备,对后勤的压力不是一点二点的。即使步枪手背的120发蛋蛋,也不全是你的,你也要分一些给班机用,所以精度射击一直是我军所崇尚的。步兵五大战术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59406 工分:356
左箭头-小图标
作为当年班用武器配置,56半、56冲+56班用机枪。就当时国力而言是最佳配置。火力强、精度准、弹药消耗少。远中近兼顾。这种火力配置唯一不适合丛林战。非常适合平原、山地。特别适合于阵地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66141 工分:94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作者对56枪族有足够的了解,就应该知道这3种枪的设计初衷,机枪作为密集火力压制对方集群目标,56半作为单兵精确点目标射击使用而56冲锋枪介于二者之间。从枪管长度上就能看出来。如果对任何一个目标都能扫他一梭子那是最好,可是单兵的携单量是有限的,在当时的后勤保障条件下这么做是必须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节省弹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50302 工分:153
左箭头-小图标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第一代步兵制式武器,一个步兵班一般有56式班用机枪一挺,56式冲锋枪2支,56式半自动步枪6至7支,班用武器系列化带来的是弹药通用,功能增加,56半自动步枪是半自动单发发射,对打击单个目标比冲锋枪有很大优势,主要是比冲锋枪枪管长,瞄准基线自然长,精度也就高,尽管56式冲锋枪也有单发装置,但是精度比半自动的要逊色,特别是阵地防御,半自动步枪配合班用机枪对防御面增加起很大作用,现在81杠比起56冲锋枪枪管加长,就是融合了半自动和冲锋枪的优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27904 工分:189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蓝小兵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不粘焖烧锅
在第4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从恶如崩
在第39楼的发言:......
兄弟 我当兵那会 就是四年兵 也没打仗 和今个一样 别看大家喊得欢
打不了 真的 ,至于弹药 新兵给多少都是一梭子,不松手完事
兄弟,当兵打了多少实弹呀,听说现在当兵连摸枪的机会都不多,这当的是那门子兵呢?
不要拿听说当证据好不好啊,那你就说说你当兵时打了多少发子弹,这总不是军事机密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27904 工分:189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豆腐脑
在第4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不粘焖烧锅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从恶如崩
在第36楼的发言:各种 都有 就是
最简单的 道理省子弹 111111
省了子弹却不省士兵的命。
在后勤不发达的时候,打光了子弹,更是没命有道理,这可能就是我军历来重视拼刺刀的原因之一吧,看到两山作战时,军工们光着膀子,脖子上挂个光荣弹,冒着枪林弹雨送弹药的照片,我就想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60322 工分:22610
左箭头-小图标
小说亮剑里面有一个情节,李云龙1949年去福建归队,坐的是货运列车,遇到蒋匪,敌人一二百人在那里漫天放枪,机关枪没看见人就打,李云龙怒了,真实地主老财,连个人影都没看到就突突的一梭子。。。。。。从红军和八路军时期走过来的老革命,节省子弹这是骨子里的,精确射击这也是骨子里的,那时的思想,两把冲锋枪,火力压制的目的达到就行了,剩下的还是需要战士们精确射击,刺刀见红的。林彪元帅水哦,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英雄部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580 头衔:炮灰 工分:5644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不粘焖烧锅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从恶如崩
在第36楼的发言:各种 都有 就是
最简单的 道理省子弹 111111
省了子弹却不省士兵的命。
在后勤不发达的时候,打光了子弹,更是没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030 工分:3758
左箭头-小图标
戰術思想的問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30942 工分:829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不粘焖烧锅
在第4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从恶如崩
在第39楼的发言:......
兄弟 我当兵那会 就是四年兵 也没打仗 和今个一样 别看大家喊得欢
打不了 真的 ,至于弹药 新兵给多少都是一梭子,不松手完事
兄弟,当兵打了多少实弹呀,听说现在当兵连摸枪的机会都不多,这当的是那门子兵呢?
不要拿听说当证据好不好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7852 工分:3179
左箭头-小图标
我打了100多发,既有56 又有81,我弟弟是在院校 后期也玩过 81 ,没啥意思 ,我单位 同事大哥 是炮兵旅 (57双37高炮) 才打了10发56式冲锋枪,他是89学潮那批兵 便装秘密进驻沈阳平叛的 ,不过他家很牛 叔叔 是该旅参谋长 ,奶奶的 全家 100多个 都是服役的,当时牛逼到什么程度 家里来人探亲
还以为是要 当兵呢 ,他三叔(参谋长) 直接 说:到后勤 领常服去 ,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27904 工分:189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从恶如崩
在第3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不粘焖烧锅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从恶如崩
在第36楼的发言:各种 都有 就是
最简单的 道理省子弹 111111
省了子弹却不省士兵的命。
兄弟 我当兵那会 就是四年兵 也没打仗 和今个一样 别看大家喊得欢
打不了 真的 ,至于弹药 新兵给多少都是一梭子,不松手完事兄弟,当兵打了多少实弹呀,听说现在当兵连摸枪的机会都不多,这当的是那门子兵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7852 工分:317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不粘焖烧锅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从恶如崩
在第36楼的发言:各种 都有 就是
最简单的 道理省子弹 111111
省了子弹却不省士兵的命。
兄弟 我当兵那会 就是四年兵 也没打仗 和今个一样 别看大家喊得欢
打不了 真的 ,至于弹药 新兵给多少都是一梭子,不松手完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11662 工分:95
左箭头-小图标
很简单:1.射程和精度问题2.弹药供给问题3.战术思想问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27904 工分:189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从恶如崩
在第36楼的发言:各种 都有 就是
最简单的 道理省子弹 111111省了子弹却不省士兵的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7852 工分:3179
左箭头-小图标
各种 都有 就是
最简单的 道理省子弹 111111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88624 工分:4654
左箭头-小图标
有定论吗?请告诉一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94480 工分:7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这从一定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传统,早在解放战争时,我军大量缴获国民党军队的美式汤姆森冲锋枪,在解放战争中后期,比较典型的步兵班同样是正副班长两把汤姆森冲锋枪,其余战士装备三八式或春田式步枪,好的部队还能达到每班一挺轻机枪的配备。这样的配备近距离有较为强大自动火力,远距离又有步枪,所以非常适合我军在当时的作战需要。后来又延伸到53式系列,56式系列。同时56式枪族的列装也和对印自卫反击战时的突出表现有关系,对印自卫反击战时,战场海拔高,后勤补给苦难,所以拥有适中射速与较精准的56半受到战士们的青睐,也有楼主所说省子弹的考虑,但这也为之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武器落后买下了伏笔。如果说得不够详细最新一期的《兵器》杂志正好也有这个话题,建议看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75286 工分:663
左箭头-小图标
枪支的使用配备和战争环境有关,如果是防御作战,可以大量使用机枪,因为防御作战弹药是直接放在阵地的,补给方便,即使大量消耗也没关系。如果是突击作战,因为单兵需要长途奔袭,所以带弹量有限,而机枪由于射击精度低、射速快,弹药消耗也就比较大。看过一个资料,说即使是美国大兵,每次突击的带弹量大约为200发,因此如果是全部使用机枪,那么只要几分钟弹药就消耗光了,还怎么继续战斗?所以枪型选用是要看战场环境进行配比的,突袭站可以配比一定的机枪,用来压制敌方火力,步枪用来精确打击,定点清除。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8461 工分:161
左箭头-小图标
有时间看看新的一期“兵器”上面的观点可以给你一点提示.不读书很可怕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7419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CJL
在第30楼的发言:弱弱地认为:
一、56半体现刺刀见红的思想;
二、节省子弹,便于补给;
三、56冲、56轻机精度不够作为火力压制,56半实施精度射击。正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81718 工分:5771
左箭头-小图标
弱弱地认为:一、56半体现刺刀见红的思想;二、节省子弹,便于补给;三、56冲、56轻机精度不够作为火力压制,56半实施精度射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58349 工分:43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oldzhang
在第18楼的发言:56半改装一下使用全大威力7.62X54步枪弹跟56冲搭配就好了。顺便改装一下重型枪管,作为高精度步枪使用。比当年的79狙便携耐用抗造,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啊
我军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56式班用轻机枪三者的子弹是通用的,你如果将56式半自动步枪的子弹改成大威力的,那它也就不与56式冲锋枪和56式班用机枪的子弹通用了,会造成子弹的混乱,而在当时,我军队中56式半自动步枪又是装备最多的枪械,反而不利于我军的后勤供给。这个都是小事情,毕竟可以跟机枪弹通用嘛,56冲的中间威力弹和81式通用,搞一款大威力不强,跟85狙或者80通用机枪通用,后勤保障还是比较方便解决的。欧美没有中间威力型弹,估计他们觉得有些鸡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4728 工分:1832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oldzhang
在第18楼的发言:56半改装一下使用全大威力7.62X54步枪弹跟56冲搭配就好了。顺便改装一下重型枪管,作为高精度步枪使用。比当年的79狙便携耐用抗造,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啊我军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56式班用轻机枪三者的子弹是通用的,你如果将56式半自动步枪的子弹改成大威力的,那它也就不与56式冲锋枪和56式班用机枪的子弹通用了,会造成子弹的混乱,而在当时,我军队中56式半自动步枪又是装备最多的枪械,反而不利于我军的后勤供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3093 工分:321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anan2000
在第5楼的发言:三楼正解!毛子在二战时大量使用波波沙,注重火力,而我军注重节约,“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56 半比56 冲更符合我军要求,用了几十年,而SKS 很快就在苏军序列中撤装。
中印作战时,印度的恩菲尔步枪是手动步枪,自然赢不了56 半,这和太平战争时小日本的三八大盖打不过老美的伽兰德是一个道理,而中越作战时,自动步枪比半自动先进不说,而且更适合当时战场的环境,我军轻武器当然就吃亏了
其实老毛子在二战前也研制出了半自动步枪,具体型号我记不得了,但该故障率高,不可靠,所以在卫国战争时不得不将该枪从苏联红军中撤装,所以苏联步兵中能大量列装也只有其“波波沙”了。其实不能完全算那枪自己的原因,地文化素质的红军士兵不会保养,只喜欢波波沙。红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文化素养高一些,就相当喜欢那款半自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4728 工分:1832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桑泊渔翁蒋山樵夫
在第15楼的发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我所见的步兵班的标准装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七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两挺56式班用机枪装备到排,步兵班没有机枪。我记得当时我军每个步兵班只有一挻轻机枪,没有楼主所说的两挻,每个步兵排配备一挻重机枪。至少在1979年以前,我军普通步兵连队中还没有普遍配备12.7mm的高射机枪,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军步兵连队的轻武器火力明显弱于我们的对手越南军队,特别让人感到气愤的是——越南军队中大量装备的12.7mm的高射机枪还是我们生产出来无偿援助给越南政府的,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舍得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反而大规模地援助给我们的敌人,六 七十年代的极左路线真是害死人啊。我不知道在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多少士兵是死于我们援助给越南的12.7mm高射机枪火力下,让我们牢记这场惨痛的教训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43262 工分:3198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edranger
在第12楼的发言:这种搭配方式有强烈的时代背景。50-60年代,解放军的武器虽然实现了制式化,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机械化和合成化程度都还很低,这样就要求单兵具有较高的作战素质,所以非常注重单兵的射击、投弹、爆破和土工作业等,当时有句话叫“200米硬功夫”,就是要求每个单兵负责自己前方两百米内的目标,与同时代的56冲相比,56半易于控制、坚固可靠、精度高(56冲连发射击精度很差,超过100米很难打中点状目标)与我军当时的战术思想非常吻合;另外当时军内的高层都是从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走出来的,非常崇尚刺刀见红的精......我认为这是最靠谱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48573 工分:3953
左箭头-小图标
56半的精度和射程优于仿AK,当时国家还很穷,也为了省省省,两者做工一样,都是后面有个按扭就可以拆枪了,56半相比简单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04768 工分:285
左箭头-小图标
刚开始正规化、制式化没经验,什么都得慢慢探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0121 工分:6811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窦宪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anan2000
在第5楼的发言:三楼正解!毛子在二战时大量使用波波沙,注重火力,而我军注重节约,“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56 半比56 冲更符合我军要求,用了几十年,而SKS 很快就在苏军序列中撤装。
中印作战时,印度的恩菲尔步枪是手动步枪,自然赢不了56 半,这和太平战争时小日本的三八大盖打不过老美的伽兰德是一个道理,而中越作战时,自动步枪比半自动先进不说,而且更适合当时战场的环境,我军轻武器当然就吃亏了
其实老毛子在二战前也研制出了半自动步枪,具体型号我记不得了,但该故障率高,不可靠,所以在卫国战争时不得不将该枪从苏联红军中撤装,所以苏联步兵中能大量列装也只有其“波波沙”了。老毛子称“西蒙诺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59448 工分:12643
左箭头-小图标
56半的精度比较高,56冲跟56班机起到压制作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06802 工分:124474
/ 排名:85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搂住的文章中有两处错误必须指出1.指导思想:中国使用第一代56家族时,装备是按照二战时的配置,步兵班以步枪为主体,正副班长使用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轻机枪装备到班,以机枪为步兵班主要杀伤武器,不强负责补漏,冲锋枪仅适合于对整个步兵班提供近距离火力。这样的部队标准配置,以苏德为例,每班1-2德普机枪/ZB26(德国军队有装备,只是数量不足)2支或者更多的波波沙/MP40,其余班组成员为毛瑟步枪/莫辛纳干。后来手动步枪改为半自动,而中国一直是把56突击步枪当作冲锋枪称呼和装备。所以这种班组火力配置也就不奇怪了2.对印度作战也是中国班组火力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这场战斗并没有使高层意识到中国的班组火力严重不合理,意识落后其实原因是因为这是一场发生在高原的战斗,高原环境下空气稀薄,能见度高,人员活动动作缓慢,这样的环境使得步枪外弹道性能出奇的好,子弹飞得远,这种环境对步枪的要求是高精度大射程,对于活力密集度反而要求不高,所以当时印度的火力配置并不见得查到哪去,手动步枪足够用了,更何况那是可以打出半自动速度的李式不强,对二战稍有了解得都知道这是二战中射速最快的手动步枪。而56枪族用中间威力弹和全威力弹对抗,只有拉近距离才能占到优势,而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58349 工分:4303
左箭头-小图标
56半改装一下使用全大威力7.62X54步枪弹跟56冲搭配就好了。顺便改装一下重型枪管,作为高精度步枪使用。比当年的79狙便携耐用抗造,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94728 工分:1832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anan2000
在第5楼的发言:三楼正解!毛子在二战时大量使用波波沙,注重火力,而我军注重节约,“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56 半比56 冲更符合我军要求,用了几十年,而SKS 很快就在苏军序列中撤装。
中印作战时,印度的恩菲尔步枪是手动步枪,自然赢不了56 半,这和太平战争时小日本的三八大盖打不过老美的伽兰德是一个道理,而中越作战时,自动步枪比半自动先进不说,而且更适合当时战场的环境,我军轻武器当然就吃亏了其实老毛子在二战前也研制出了半自动步枪,具体型号我记不得了,但该故障率高,不可靠,所以在卫国战争时不得不将该枪从苏联红军中撤装,所以苏联步兵中能大量列装也只有其“波波沙”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9873 工分:327
左箭头-小图标
从苏联学到的思想,不同的武器使用同样的弹药,后勤补给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而且当时的军事思想是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AK是当冲锋枪用,这是来自3年内战时期的使用经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0121 工分:68114
左箭头-小图标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我所见的步兵班的标准装备:两支56式自动步枪、七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两挺56式班用机枪装备到排,步兵班没有机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3539 工分:25995
左箭头-小图标
前哨连队配置一挺56轻机枪和一挺53式重机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39234 工分:1327
左箭头-小图标
60年代的时候对付阿三的英77足够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7032 工分:597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这种搭配方式有强烈的时代背景。50-60年代,解放军的武器虽然实现了制式化,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机械化和合成化程度都还很低,这样就要求单兵具有较高的作战素质,所以非常注重单兵的射击、投弹、爆破和土工作业等,当时有句话叫“200米硬功夫”,就是要求每个单兵负责自己前方两百米内的目标,与同时代的56冲相比,56半易于控制、坚固可靠、精度高(56冲连发射击精度很差,超过100米很难打中点状目标)与我军当时的战术思想非常吻合;另外当时军内的高层都是从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走出来的,非常崇尚刺刀见红的精神,56半枪身长(相对56冲),配合经典的三棱刺刀,比56冲更适合拼刺,这种思想影响我军轻武器发展很长时间,包括以后的63式自动步枪,都受到刺刀见红的影响。可以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装备条件、战术思想等等因素影响下,56半作为中国步兵的制式武器是必然的选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34321 工分:88974
左箭头-小图标
当年在高原山地,射界开阔,所以56半能压制印军火力。56冲和班机能起到火力支柱的作用。虽然也有部分山地丛林地区战斗,但是当时印军已是惊弓之鸟,56半射速慢的弱点没暴露出来。在越南的亚热带丛林战斗中,56半的劣势就表现出来了。所以才有了后来81的大量列装。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44100 工分:542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军从建国后使用苏式装备就是这样配置,班长副班长冲锋枪,战士步枪,早期50式冲锋枪,53式步骑枪,后来逐步换成56系列。二战时期冲锋枪都是使用手枪弹,射程短,杀伤力有限,所以各国军队都是冲锋枪和步枪混合配置,而56式冲锋枪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冲锋枪,它使用标准步机枪弹,属于突击步枪。至于造价差不了多少钱,冲锋枪可控制单、连发,弹药消耗量也不是大问题。我军高层观念跟不上时代,还保留着步枪、刺刀、手榴弹决定胜负的观念。战争实践证明这种观念过时了,现代战争交战双方火力强大,步枪射速有限,不应该作为主要装备。当时内部有总结材料反应步兵携带的4枚手榴弹基本用不上。我个人的体验56系列中半自动确实比冲锋枪准确性好,打靶的时候冲锋枪普遍不如半自动成绩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57229 工分:14545
左箭头-小图标
谢谢楼上各位的精彩发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93583 工分:2
左箭头-小图标
打越南丛林战,56半的长度和射程就受到限制。丛林战肯定枪短了好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46780 工分:29112
左箭头-小图标
价格、弹药、补给……这些因素都有。但最主要的还是当时我们的作战理念问题。那时我们还在借鉴二战时期日军的思想:远距离精度射击。战术训练上讲究的是200米射击、20米投弹、2米刺杀的技能。56半就是在这个形式下产生的,能够很好满足上诉需要的武器。56全自动不过是作为火力上的补充而已。是79年的对越反击战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理念的落后,部队开始了大规模机械化建设。91年的海湾战争,又让我们认识到了现代战争的趋势,于是开始了高科技军事建设。这是中国军队两个质变的转折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44100 工分:5421
左箭头-小图标
班用机枪应该是一挺,如果装备两挺应属例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9632 工分:25142
左箭头-小图标
毛子在二战时大量使用波波沙,注重火力,而我军注重节约,“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56 半比56 冲更符合我军要求,用了几十年,而SKS 很快就在苏军序列中撤装。中印作战时,印度的恩菲尔步枪是手动步枪,自然赢不了56 半,这和太平战争时小日本的三八大盖打不过老美的伽兰德是一个道理,而中越作战时,自动步枪比半自动先进不说,而且更适合当时战场的环境,我军轻武器当然就吃亏了本文内容于
20:58:48 被yanan2000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2466 头衔:军区头号伪军迷 工分:276385
/ 排名:2606
左箭头-小图标
56冲近距压制,56半中远距离精确射击和陆军当年的战术思想有关本文内容于
19:54:23 被ly945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0992 头衔:问铁血里谁是绵羊 工分:200152
/ 排名:4479
左箭头-小图标
缺钱与缺补给能力都是原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92534 工分:117880
/ 排名:9141
左箭头-小图标
每个班两挺班用机枪?不对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82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56式与56半 同时列装为哪般,省子弹?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