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了卖砧板的天下3要害老板照片,求助

法侠也.blog .cn/u/1214324.html
关注好友人气:
好友关注人气:
精彩博文推荐
我们是老板砧板上的肉吗
  《劳动合同法》开年就要实施了,年前的这一段时间里许多企业的老板为了规避这部因为黑砖窑事件而终于向劳动者倾斜的法律,可说是花样百出。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提示,到明昨天全国总工会的警告,从另一面也展示出了企业老板们的狡猾和猖狂。据说企业老板们的招数主要有劝迫职工退职、逆向派遣、非法裁员三种&,其实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咱们工人现在没有力量和资方抗衡而已,所以现在会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的工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即使在舞台上去唱得如何雄壮铿锵,估计也是刚刚发了或者唱完要领演出补助,其实真正的底气是不足的。
  这无论如何令我们学过党章和宪法的人都想不通。按照宪法和党章,我们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按照党章,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那地位可是至高无上的,可是在实践中怎么就成了企业老板砧板上的肉了呢?本来按照我们应有的地位,老板根本不敢动不动就拿刀在我们面前晃一晃的,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看着老板拿刀在头上将落未落,是立法机关和总工会在旁边说,不准落!然而并没有说如果落了怎么怎么样,今天上午总工会的法律部长倒是说了,如果老板真的把刀落了下来,我们可以支持你们去调解、仲裁、诉讼、执行等等,可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如果真的等到刀子落下来才扶我们到讨公道的&医院&去看病做手术,等到出院的时候,饭碗还不一定有,又怎么过年啊!我们怎么就这么可怜呢?
  有天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原先没有注意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工人阶级的队伍已经扩大了好多好多了。比如那些高级知识分子据说也是工人阶级了,比如那些公务员据说也是工人阶级了,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权力,那当然是名副其实的领导阶级嘛,就包括我们的老板,据说也是工人阶级,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现在和马克思他们当年的时代背景不一样,马克思他们当年说的工人阶级必须是和资方的生产资料结合而且从事雇佣劳动的才是工人阶级,我们老祖宗&士农工商&四民中的&工&是手工业者,都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工人阶级是最大的阶级,也就是没有什么具体区分的笼统阶级,所以不能再用原先的理论来狭隘地理解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了。所以宪法中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那肯定只能是一部分。要加强理论学习,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行啊。
  现在我们并非不再属于有领导阶级称号的工人阶级,只是由于特殊的国情,历史的原因,成了领导阶级中的弱势群体而已。我们这个阶级中真正的领导群体并没有忘记我们,虽然过去的《劳动法》对效率考虑得比较多(见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说明),但在出了那么多的矿难和黑砖窑事件之后,《劳动合同法》不是刚刚朝我们劳方倾斜了吗?所以我们还是要感谢工人阶级中的领导部分对我们弱势群体部分的深切关怀,努力朝前看才对嘛。
  但是我们既然被放在老板砧板上的处境无法改变,那我们也只有一个最低的要求,我们的领导部分能不能让老板把他手里的刀给收起来?我们可是生怕失去自己的&民生之本&啊!
法侠 的更多博文
所属自分类:
(89) | 分享数
(0) | 转载数求助:我犯的错误该不该告诉老板? - 经典案例 - 找同行
亲爱的各位同行,事情是这样的:我负责公司的薪资发放,在1月份薪资发放时,一个公式拉错,导致给已经月底就要离职的一个同事多发了奖金。 大概2月份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事,于是跟这位同事要,这位前同事是个好人,没有因为我发错了就拿这笔钱,而是同意退回来,但由于这个同事是外国人,而且已经离职,因此我和他达成协议,他退钱回来的时候银行收的手续费从要退回来的钱里面扣掉,这样一来退回来的钱肯定比应该退的钱少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又出了些岔子,一会是对方把公司名称写错,一会是对方银行假期,总之这笔钱到上周五才到公司账上。
现在我的问题是,我怎么把这个事情跟老板讲。坦白说,我自己知道已经错过了沟通这个事情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我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说,可是想到之前几次出现类似错误时候老板生气、失望的态度,又让我不那么敢直接说。而且,当时也怕这笔钱万一要不回来怎么办。而现在事情已经发生快3个月了,钱倒是回来了,可我却觉得事情更棘手了,完全不知道怎么沟通这件事情,因此在这里向大家求助。
有14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9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5人深有同感。
有2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8.186.140.x
建议:把缺的钱补上,不用汇报。如果哪天被查出来,如实汇报。
1、对老板来讲,假定下属是尽职的,所以会给你权力和自由的空间,下属也不必事无巨细的汇报;
2、对员工来讲是很大的问题、过错,对老板来讲不见得;
3、老板判断人还是会看长期,不要纠结于一件事,以后不再这么大意就可以了。
有1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7人深有同感。
有3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8.186.140.x&
建议:把钱补上,并将事情的原委向老板解释清楚,如实汇报。
理由:任何一个老板都不希望被下属欺骗,下属犯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犯了错误隐瞒不报就涉及到员工的本质问题。
有7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我从老板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
汇报不汇报都不是大事。我喜欢的方式是:不用汇报,能解决就好,老板想听到的是下属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汇报,将自己犯错和追究的结果告诉老板也行,用不着纠结,哪个老板都不会在意这点小事。当老板的人,肯定遇到过很多犯错的下属了。错事都难免,不必纠结,能追回、发现错误就很好了。
有8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8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5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76年生于湖北,现定居云南昆明。早年从事药品营销工作,后加入房地产公司,从事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先后参与过集团管控体系、运营体系、标准化体系、流程化建设、绩效考核体系等工作,思有所得。不敢以专家自居,唯盼能解疑释惑,给管理界的同行以启迪。">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18.186.140.x
你说的这个问题,还要涉及到财务方面的流程和手续,所以,并不是把钱退回来这么简单了。如果等到审计部门审计出来,性质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汇报给你的老板,请老板帮你解决,而且自己主动以工作失误、过错申请处罚,比如扣绩效、罚款之类的等等。
自己主动以工作失误、错误汇报处罚,跟等到有关部门查出来之后再说,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你自查自纠,后者是被动地接受相关部门的处罚,哪怕你的老板因此开除你,也比你今后背着一个处分要好得多。毕竟前者是你的诚信,你的职业态度,后者是你的履历的污点。所以,拿出你的勇气来吧!大不了接受开除的结果,但至少你放下心中的纠结,可以昂着头走向下一家公司,而且可以坦然地面对这件事情,你现在的老板也会在你的履历调查的时候帮着你说话的。
有8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3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亲爱的各位找同行朋友们,谢谢你们中肯的建议,也希望自己能更有勇气,而且能放下纠结。我想我会把这件事告诉老板的,不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找一个合适的时机。&
有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8.186.140.x
这件事情表象上看是你个人犯了小错(粗心犯错每个人都在所难免,我手下的财务也犯过类似错误),事后你及时发现追回,完全可以原谅。但深入挖下去是你公司流程有问题,薪酬计算只有你一人说了算吗?没有审核?没有审批?这是公司制度上的大漏洞,你如果从此事中找出公司制度的疏漏,并提出改善意见,这个错才没有白犯。
员工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犯错有时也能坏事变好事——及时从制度流程上纠错,你的老板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有15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5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8.212.158.x
赞同,企业就是通过把一个个小错变成好事而进步的。
先解决了问题,再如实和老板谈,并拿出成熟可操作的制度建议文稿。这样的认真不是机械地推卸责任和辩解,而是让老板放心和欣喜的认真,是正确的耕耘。对公司有利,对个人即使挨批了也是好事,坦然面对,大气、大将风度。做好自己的工作,被批评还是表扬,都以平常心看待。&
有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3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82年出生于浙江永康,西安理工大学市场营销本科,打工两年,2006年贵阳极致机电有限公司,2008年成都极致机电有限公司,主营机电连锁,连锁加盟,内部创业,商社发展。现在为成都市金华商会副会长,四川省浙江商会理事,西安理工大学成都校友会执行秘书长,川商明日之星。混迹于学院派与街头派之间。亦正亦邪。亦理论亦实践。深信管理是实践的艺术。行在知前,行在知先。对初始创业,传统企业,草根创业,有8年的经历,经过九败一胜,在试错中前行,是一个幸运的幸存者。">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18.186.140.x
1、直接说。
2、说出问题,同时也说出解决方案。怎么解决了。
老板在乎的是你的责任心与结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牙齿也有咬到舌头的时候。
如何犯错之后,把事情处理好才是重要的。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
只要你是在行动,在努力,在付出的。
老板不仅不会骂你,还会支持你。
有5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4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70后,生于东北吉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某世界500强公司,任职期间做过工程师、主管、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对企业运作管理、项目管理、组织沟通和行政支持方面有一定理解。">
找同行网 发起人
Guest from 118.186.140.x
我觉得你现在有必要说一下。
好处有两个:一是增加老板对你的信任。虽然你出错了,但你敢于坦诚相告,而且挽回了损失,你的坦诚给你的加分大于出错给你的减分。二是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虽然风险不大,可能你的老板有机会知道这件事情,会对你产生负面的印象。
当然,你现在的顾虑是事情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如果现在讲,会不会让老板觉得太迟。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这样处理。
写一封邮件给你的老板,内容大致如下:
-----------------------------------------------------------------
1、描述一下发生了什么问题,现在结果如何。
2、之所以现在汇报,是因为不想让老板为此事分心,另外是因为你已有把握,已经同这位同事沟通过,他答应返回,你想等钱回到账上再向老板汇报。
3、而且如果不返回,你已经准备自己承担这个责任,自己垫付。
4、另外提一点,由于汇费的差异,你已自行补上。
5、结合这件事情,你已经找到预防再发的方案,方案附上。
&------------------------------------------------------------------
以我带队伍的经验看,这件事情是会给你加分的,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反而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诚实,可能会成为将来你老板对你委以重任的一个先决条件。&
请放心,瑕不掩瑜。
有26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8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8.186.140.x
——加之之前几次出现类似错误时候
如果只是单纯出现这么一次错误,那么就事论事,解决事情本身就好。
但当我看到这句时,有2个想法:1、公司内部控制可能做得不太好(财务发放工资时也有问题);2、楼主本身不太适合做薪酬岗。
事情本身解决的顺利与否,我觉得倒还在其次,关键是楼主以后是否还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如果类似的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多次发生的话,我建议楼主还是申请转岗,说不定在别的岗位上也能发挥长材。
错误在所难免,人人都会犯错。但是错误也是分严重程度的。有的工作在做的时候,就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就会自己进行反复的复核,直至确认无误。我觉得,工资发放,就属于这种高重要性的工作。
这种高重要性的工作一再出错的话,那么真心是楼主不适合这样的工作。
至于事情本身:
汇兑损益所造成的金额差异肯定是要楼主自己补上的,既然楼主追回了,那么肯定要入公司账(如果追回还不入公司账的话,那性质更严重了,可能会变成侵吞公款之类)。财务人员入账时就必须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否则无法入账。所以不存在楼主不向领导汇报之说,楼主不说,不代表其他人不知道,而其他人又会说给谁知,就不是楼主能控制的了。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有1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非常感谢各位的悉心回复,需要给大家一个答复。
正如我前面回帖中所说,我已经在本周初鼓起勇气把这件事情告诉老板了。当时选了一个快下班的下午,先汇报了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然后说,还有一件很严重的事情需要汇报,然后简单描述了下情况:1月发错,2月初想起这个错误,后追回,但由于两次美元进出,损失手续费XXX,这个错误是我造成的,损失应当由我来补上。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老板当时听到是很“严重”的事情时候比较紧张,但听完我讲这些貌似表情又有一些轻松下来(奇怪哦)。老板听完后说,那你把这个情况写个邮件给我吧,我来跟CFO沟通。然后又提醒薪资发放这个事情还是要再细心一些,人民币是通过网银发放的,我们人数不多,每笔我提交了她还是可以花半小时一个一个核对的;美元的话因为是我直接去银行做,她就没法。这次要是追不回来呢?然后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敏岩所提的建议,我基本算是做了1、4两点,4是后面的邮件里写道“由于我的失误造成的损失,个人愿意承担责任。”2没说,是怕显得强词夺理。第3点没敢说,挺大一笔的钱。5的话,这个事情预防再次发生的方案只有我一再小心小心才行,因为工资只经过我和我老板两个人的手,我做好,她复核,如果我做错了,她也没复核出来的话(她一向信任我),就会发错。
结合楼下朋友的回复,的确是我本人实际不是很擅长做这样的工作,工作的前7年都没有做过这么细致的活,而且本人性格的话也属于那种大大咧咧粗枝大叶的,但现在的工作内容却有很多需要细心耐心的地方,比如发工资,比如帮员工管理很细节的保险啊什么东西。家里人常笑我说,自己的工资从来都没查过多少钱,在做这份工作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公积金、保险是怎么算的,医疗费也从来不去报销,但现在却管着别人的这些事情。的确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有些头疼,逼得我去关注些以前觉得很无聊的细枝末节的事情,比如怎么提公积金啊,哪个能报销哪个不能啊之类的东西。但是,既然现在的工作中包括这些内容,老板待我也很好,我就只能选择硬着头皮,强迫自己更耐心、更细心地做这些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了。
不论如何,这个事情算是有个结果了,谢谢各位的回复和建议。我想我这种小问题在找同行上算不上什么真正头大的话题,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是面对对自己很信任、很照顾的老板,的确也是件闹心的事情。所以,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8.186.140.x
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汇报时机。但是我认为还是得汇报的,瞒着不报,自己搞掂不仅仅有上面的前辈讲到的审计啊财务啊方面的问题,还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而且,虽然上司会对我们犯错感到不高兴,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试想想,每个人在职场都有这种投机心态,那这个行业怎么能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怎么会走的好?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话又讲回来。汇报是得汇报,但是汇报也可以很有艺术。如果你每次一有问题,一犯错就进去跟老板讲这里出问题,那里又犯错。久而久之,老板当然一见到你就心想:唉,问题又来了。所以我的通常做法是,汇报完问题后,给出解决方法。例如在本案中,你可以先讲明原委,然后讲你之后是怎么解决的,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你想到的有两个A或B的补救方案,最后问老板自己应该采取哪个补救方案,及老板有没有补充希望自己去补救和注意的地方。
关键是,每次发生问题和犯错后,给出两个以上的解决或补救方案给老板选,多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在汇报过程中,把老板想骂你的说话先自己讲了。我想这样虔诚的态度,有修养的老板是不会继续狠狠骂你的。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回复&&Guest&from 118.186.140.x
建议: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应该主动向老板或者顶头上司如实汇报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对事不对人。有的事情拖延和掩盖事情只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表面上看这次事情已经解决了,可汇报可以不汇报,但是这件事会对您以后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您走职业路线,为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
1-向老板或者顶头上司汇报;
2-自我检讨,防止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3-内部分享,分享您处理事情的想法和思路;
4-与公司沟通是否要优化操作流程,如何在公司层面上优化监管动作防止同样的错误,同事反复犯。
有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1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8.186.140.x
肯定是要告诉的,虽然现在时间晚了一点;
每个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关键是事后的态度和补救措施,中国的老板实际大多数是拿钱在培养人,特别是这种小公司,员工可以直接和老板接触的公司,因为这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提高的过程,其实对于老板来讲也代表公司的一种成长。
我不建议自己补足手续费的问题,因为这是在工作层面上的事情,原则上讲这种事情应该是公司承担。
最后给点建议:遇事早沟通,不然小事就变成大事了。&
有1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3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1976年生于山东,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学士,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现任某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分管人力资源、战略发展及企业采购、信息化工作。曾供职于合生创展、联东投资等大型知名地产企业,具备丰富的运营内控及人力资源工作经验。 ">
找同行网 发起人
事情并不复杂,作者的处理也比较恰当,各位同仁的回复和建议也非常中肯和受用。看似简单的案例中,我想总结以下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事情错了就是错了,首先要彻底地、毫无借口和推辞的认识到是自己错了。如果心存一点点侥幸和借口的话,长期下去会养成极其不好的工作习惯,偶然事件终将导致必然工作失误。因此,无论是工资做错了,还是其他地方出现了差错,一定要先认识到确实是做错了。欣慰的是作者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的很好!
二、工作出现差错,努力做了改正和弥补,如何去跟老板汇报?这是案例中作者比较纠结的一件事,纠结无非有二:一是本来就是自己有错,心存胆怯和愧疚;二是之前类似汇报引起老板的失望和不悦,给作者造成了心理阴影。最终这件事作者是和老板做了汇报,老板也给予了理解。其实我在想,如果这件事不是非得向老板汇报的话,其实作者可以选择其他人。不必一下子把自己推到老板前面,中间没有缓冲。比如可以向分管的领导、或者财务负责人等。当然这要根据公司具体的组织架构和授权分工安排,从案例来看,应该不是什么重大经营问题,个人觉得可以向部门经理、主管领导或者财务负责人坦承说明情况即可,由他们根据实际选择是否向老板汇报。因为这件事已经发生,而且最终结果是公司并未受损失,结果性汇报的东西,不一定事事都要说给老板听。当然,这也取决于部门经理、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是否愿意协助你说明这个情况,只要你平时人缘不是很差,领导不是很官僚的话,都应该没问题的。如果换做是我,我就不会让作者直接去找老板,而是我会先了解清楚后,找个合适机会和老板说一下就行了。并不大的一件事,弄得那么紧张没必要。
三、作者的性格大大咧咧,确实与做一些工资之类的细致工作有些冲突。从案例中看出以前可能也出过类似事情,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是,要安排一个认真、细致的人去和自己配合,提高工作的严谨度和准确度,否则同样的错误以后可能还会出现。性格很难改变,建议作者还是要和部门负责人谈谈,让部门负责人或者主管领导考虑一下工作内容和分工,如果作者下边还有管理的人员,那最好不过了,做一下工作分工,多一个人监督和审核,防止类似事情再出现。
总结起来三句话:
1、错了就是错了,别找借口。
2、努力弥补和改正之后,是不是非要和老板汇报,根据情况再说。
3、如果自己性格很难保证类似错误不再出现,那就考虑一下工作分工的事,或者及早考虑自己工作内容能否做一些调整啥的。职业发展还是首要考虑发挥自己专长,而不是一味地去想着弥补劣势。
有14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7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8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Guest from 118.186.140.x
看到楼主的问题解决了,想必一定是件开心的事情,内心的负担总算可以放下来了。
其他的,各位同仁都已经建议得很好。我从做薪酬的个人经验来说说:
1、楼主是否适合做薪酬岗的问题:建议楼主不要受一些建议的影响,给自己不适合做薪酬岗位的暗示,否则这对以后的工作不利。本人也是在薪酬岗位做了3年左右,刚开始时很不适应,虽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固定薪酬发放格式、统一计算标准、简化核税公式、约束变更初始材料、反复核查手续、合规化薪酬核算方式,但往往在最终版本上还是有问题(单位人不多,所以使用EXCEL制作),而且都是小问题,一到做工资就变更神经病一样。对于完美主义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后来慢慢的,对公司的薪酬体系、变更规律等熟悉之后,我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核算程序,这些小问题就基本不再有了。无论通过何种工具,薪酬岗位确实不容易,小小的错误可能会花上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遇到容易沟通的员工还好处理,遇到太较真的员工就很费力,但这都是薪酬岗位的基本工作,是需要人力资源经理或主管领导花时间和精力去注意的,也是需要去培训和完善的。只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必备的劳动法基本知识、相当的责任心、足够的耐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就能够做好薪酬岗位。
2、薪酬错误的弥补问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做错了就一定要承认,然后再找办法去解决。这是个人职业素质的需要,是财务口径统计一致的需要。薪酬岗位工作失误,是难免的,而且是不可能掩盖的,历史单据都是可查可核的,跑不了。自己该承担的费用也要勇于承担。所以在心态上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更何况是为员工多支付了报酬,如被发现,恐怕老板会更生气,估计开除的可能都会有了。早承认错误,就可能早得到谅解,金额不大的话,老板也不会让薪酬岗位人员承担的。别的不多说,在这里,给楼主一个个人经验建议,因为缺乏一个交叉审核的环节,所以您在向老板汇报时,直接对老板说明变动的要点,即这个月有哪些与上个月不一致的地方,多说几句,老板往往会对这些变动的地方多问题几句,有可能会在问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一发现问题马上和老板说,再回去修改,这总比都支付完了再发现问题好。
3、薪酬错误的规避问题:制作薪酬,首要的职业素质是逻辑,要明白薪酬结构是什么,要有分类分块的意识,要建立薪酬标准。其次是规范,要制定薪酬变动明细表。很多做薪酬的往往直接在工资表中做变动,觉得薪酬变动表太繁琐,但是省略了这一环节往往后造成不良的后果。制定变动表时,关注点往往会更容易找出可能的错误,再依据变动表核算工资后再把工资表与变动表进行核对,提前想好列好可能的问题,核对无误后基本就规避所有可能的错误。再次是沟通,即上面所说的弥补问题中的建议,在老板签字前,别怕唠叨,再和老板说一说。必竟老板的关注点和薪酬制表人的不太一样,老板可能发现制表人忽略的问题。
以上是自己做薪酬工作几年来的小小感受,希望共勉。虽然现在不做薪酬了,但发现原来的薪酬工作对其他工作的数据处理工作很有帮助。薪酬工作的后遗症就是强迫症,凡是数据都要反复检查、多次核算。虽然累了些,但与其他同事交流那些强迫症事件还是很意思的。
有2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2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韩老师所言极是。
其实,可以设置一个小工具,来对每笔发放进行审核。这样,就给自己上了一个保险。
这个情况,暴露了楼主工作中的漏洞。应该从规则上堵漏。
千万不要相信你老板帮你做审核,通常情况,她只是说明,批准发钱需要她签字而已。
至于事后怎样认错,怎样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只是对当前错误的弥补,对以后再避免同类错误,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最多证明了你的诚实。
有3人觉得具有操作性。
有1人觉得真受启发。
有2人深有同感。
人不同意。
感谢作者:
相关精彩案例
找同行网向您推荐
找同行网有&3124&篇当事人自己写的真实管理难题;
有&13501&篇同行的精彩点评。
填写我的收藏备忘
共 18 人参与该案例
相关精彩案例
找同行网向您推荐
黄铁鹰&刘宇波&主编
宁高宁&柳传志&
任志强&茅理翔&点评
陈春花&宋新宇&
2014年5月,王石找到黄铁鹰,
“中国现代商业史应该有褚时健的案例,”
“他都87岁了,再不研究就晚了!”
黄铁鹰与找同行网团队,从云南到澳洲,
历时8个月,修改 11稿,得褚老2次审阅。
再出力作《褚橙你也学不会》。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梁钧平&主编
宁高宁&任志强&作序
116&名作者共同编著
面对现实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管理者,
一定能在书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答。
鲜活热辣的职场故事,一线管理者现身说法;
行业大咖点对点评论,教你如何做到总经理;
在线各位的切身感受,找同行网里个个都是老师。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主编
宁高宁&作序
136&名作者共同编著
一本职场人最受用的自身成长贴身工具
一本管理者最靠谱的自我提升独门秘籍
一部商学院教科书不讲的商场实战读本
在生意场、职场摸着石头走的人
一定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法
找同行新书发布
黄铁鹰&主编
宁高宁&作序
96&名作者共同编著
大街上风风火火走路的我可能就是书里的人
咖啡馆的我也可能就是在说书里的事
原来企业的大事就是我身边的琐事
原来我的闲聊也可以成为理论
原来我的家长里短尽是哲学
如果您觉得找同行网的案例对您有帮助,请支持我们,购买我们的产品。
您的支持,将鼓励更多拥有实战经验的人在网上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您的支持,将会逐渐改变中文网络的生态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3要害老板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