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西沙 蒋介石海战时蒋介石“协助”过大陆吗

徐焰澄清军史六大传言:国民党从未在西藏驻军_新华军事_新华网
 您的位置:
徐焰澄清军史六大传言:国民党从未在西藏驻军
日 16:31:13
 来源:人民网
】 【】 【】 【】&
&&&&西沙海战时蒋介石是否“协助”过大陆?
&&&&从90年代以后,国内一些小报和文学作品叙述1974年1月西沙反击战时,曾以小说式笔法说蒋介石得知解放军舰只穿越台湾海峡时下令“放行”。近年网上一些文章不仅引用此传言,还为美化蒋介石越写越玄,甚至还有“护航”、“供应”和“打开航标灯”等离奇细节。
&&&&真实的历史事实是,1974年解放军海军同南越海军发生西沙海战时,因南海舰队力量不足,从东海舰队调几艘舰通过台湾海峡南下,途中未遭国民党军拦截,却并非台湾当局故意“放行”。1965年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后,台方海军因遭痛击已不再向解放军海军主动攻击,解放军也不主动打击对方,大陆的舰船在台湾海峡的活动未受拦截已成多年惯例,至于“护航”“供应”等说纯属向壁虚构,“打开航标灯”是属违反航海常识的胡编。了解台海地理的人都知道,海峡宽度最窄处也有130多公里,而并非狭窄水道,在如此宽阔的航道打开岸边“航标灯”,船上的人谁看得见?
&&&&如果看一下1974年1月西沙反击战时的国际战略背景,恰恰可看出当时蒋介石仍同侵犯中国西沙群岛的南越政权站在一边。南越当局从1956年起便开始侵占中国的西沙和南沙岛屿,而从50年代后期起台湾当局就同美国、韩国一起援助南越政权,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在西贡派驻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并和参战的空运人员,由蒋介石欣赏的将领胡琏长年以“大使”身份在那里主持并向南越军提供“剿共”经验。1973年春美国从南越撤军后,台湾军事顾问团仍留西贡,此后两年间继续向其提供军事援助。1975年4月南越政权遭越南人民军总攻而崩溃时,台湾军事顾问团才最后撤离,西贡政权末代“总统”阮文绍因怨恨被美国抛弃,选择了台北作为逃亡后的栖身地,以显示感激之情。这些史实,在当年是关心国际时事的人所共知的。说蒋介石在大陆与南越政权发生冲突时“协助”大陆,这岂不是因别有用心而颠倒历史的谬谈?岂不是在有意欺骗那些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中青年人?
&&&&中国在抗美援朝和南疆反击战中有多少女兵被俘?
&&&&近年一些网站的贴文中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绘声绘色地描写抗美援朝和1979年南疆作战有多少“被俘女兵”,并大篇幅地描述所谓悲惨细节。真实的史实却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只有一名女兵成为战俘,即1951年第五次战役期间被俘的第180师护士杨玉华。美军因感到对单个的中国女俘不便关押,便将其送入朝鲜人民军女战俘的战俘营。1953年停战后,杨玉华被遣返时在板门店交换场地展示了自己在战俘营中缝制的国旗,受到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的当面慰问。
&&&&在1979年南疆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没有任何女兵被俘,被俘的240人全系男性。在那场作战的阵亡军人中也只有一名女军人,系在汽车上遭伏击中弹牺牲。至于网上的诸多炒作和描写,都纯属子虚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还反映出编造者的一种不健康心理。
&&&&中国军队有“文职将军”吗?
(责任编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相关报道米夫挟怨报复&瞿秋白人生最难熬的半年&(4)
日08:59&&&来源:
E-mail推荐:
  好心不得好报  瞿秋白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李立三就错误而言错误,一点也不夹杂个人的情绪,他甚至以推己及人的态度,为李立三开脱说:“假定‘六大’之后,留在中国直接领导的不是立三而是我,那么,在实际上我也会走到这样的错误路线,不过不至于像立三这样鲁莽,也可以说,不会有立三那样的勇气。我当然间接的负责立三路线的责任。”  别人倒了霉,非但不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反而在逻辑推理上,额外地承担起责任。这就是瞿秋白。  三中全会后,李立三奉召去苏联学习。12月初,共产国际东方部在听取李立三的检查后,形成《关于中共中央三中全会和李立三同志的错误的报告》,全盘否定三中全会,给三中全会定了7条原则错误,甚至说,三中全会的领导机关表现出“不健全的两面三刀的空气”。共产国际主席团会议的7名委员,众口一词地批评三中全会,给瞿秋白加的罪名是“领导了‘中大’小团体纠纷”,“无原则的领导了三中全会”,“以两面派的态度对待国际”等。似乎李立三没有什么错,而瞿秋白却成了缺席被告。  同时,共产国际主席团大肆吹捧王明等,称赞他们“知道列宁主义布尔塞维克的理论和实际”,是“为国际路线而斗争”的“很好的同志”。他们之所以“不能够做到领导工作”,主要是“小团体利益妨碍他们加入领导机关”。与此同时,米夫已到达中国,正紧锣密鼓,全力扶持王明等上台。  共产国际负责人曼努伊斯基在会上有针对性地说:“两面派是现在最大的仇敌。”他希望“立三同志要帮助揭破这个痛疮,揭破这种小团体的情形,破坏中国共产党的小团体状态”。谁是两面派,谁又在搞小团体?显而易见,曼努伊斯基批评的就是瞿秋白。共产国际的态度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与会的中国同志,张国焘、黄平和蔡和森参加了会议,他们都循着共产国际的态度,作例行性表态发言。  曼努伊斯基既然让李立三去“揭破这个痛疮”,李立三也就顺竿而下,说自己的错误“是在秋白同志影响之下”。李立三做了最不该做的事,就是附和曼努伊斯基说:“我现在了解了秋白同志的确用了两面派的手段……他在三中全会上的行动,就可以表现出来。党的利益放在第二位,而私人小团体的利益放到了第一位。”  瞿秋白的“调和主义”,说到底,是他太温良恭俭让,也就是说在处理立三错误时,没有按照共产国际即苏共党内斗争的模式,将李立三的错误升格为“右倾机会主义”或别的什么危言耸听的反动路线,没有对李立三本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可是,他的善良换来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在他缺席的情况下,任人批评指责,甚至李立三也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  背着“调和主义”“小团体的代表”和“两面派”的罪名,瞿秋白不可能再担当中共中央负责人。于是,米夫登场了,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集中批评立三路线,批评三中全会的“调和路线”。而此时李立三在莫斯科,只有瞿秋白成为活靶子,受到会议的无情批判。会议撤销李立三、瞿秋白的政治局委员,根据米夫的旨意,将“最出色、最有才华”的王明,推至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四中全会后,对瞿秋白的清算远没有结束,米夫和王明把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他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期间的问题做出决议,指责他以派别行动对王明等人的压迫,对共产国际清党动摇,对共产国际代表极不尊重等,一顶顶唬人的帽子向他压来,他欲辩不能,失去话语权,只得默默忍受屈辱,接受所有的指责,承认自己的错误是“非常严重的”,是“懦怯的腐朽的机会主义”,甚至违心地承认自己陷入了“派别斗争的泥坑”。  他又能说些什么呢?谁又让他说些什么呢?在米夫、王明的政治高压之下,他只有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我们在了解这一历史的真实后,就不难理解《多余的话》中出现的如下话语:  “老实说,在四中全会后,我早已成为十足的市侩――对于政治问题我竭力避免发表意见,中央怎样说,我就依着怎样说,认为我说错了,我立刻承认错误,也没有什么心思去辩白,说我是机会主义就是机会主义好了;一切工作只要交代过去就算了。”  “一九三一年初,就开始我政治上以及政治思想上的消极时期,直到现在。从那时候起,我没有自己的政治思想。我以中央的思想为思想。”  “我有许多标本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等等。”     精彩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孙琳)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嫁给革命的中国――一位德国女性在中国的传奇经历&(6)
作者:王安娜
日08:50&&&来源:
E-mail推荐:
  与孙夫人的合作  1940年春天,孙夫人搬到重庆来了。她的两个姐妹孔夫人和蒋夫人,竭尽全力夸示宋家难得的大和解。她们接待客人,进行参观,举行晚宴招待外国的外交官。  在盛大的宴会上,孙夫人虽然总是笑容可掬,但与穿着时髦、希望惹人注意的两个姐妹相比,给人的印象却是非常审慎的。当我在这种场合进行观察时,我常想:“孙夫人与这样的世界的确是合不来的。”  “不久我便要回香港,”孙夫人坦率地对我说。“我按照姐姐和妹妹的愿望到重庆来了,但这里并不是我生活的地方。香港有更有益的工作等待着我,不是像在这里,当展品。”  对“宋家王朝”在抗战中所扮演的不幸角色,她并不抱幻想。她不赞同蒋介石的专横、非民主的行为,以及孔夫人的投机生意和蒋夫人不合时宜的奢侈生活。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孙夫人常常以辛辣或讥讽的言辞谈及这些事情,但是她并不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她始终如一地执行着在她看来是正确的路线,态度极其鲜明。她是宋家一族中唯一不谋私利的人,她是为着人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生活、工作的。  “在重庆你将受很多苦哩,”孙夫人回香港之前与我道别时说,“我知道,你在重庆对保卫中国同盟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与八路军保持联系,需要有个人把华北医院的情况报告给我们。”孙夫人最关心的是,如何把为医院准备的医药用品送到医院去。我和孙夫人的密切合作从1942年起,一直延续到1955年我离开中国为止。  当日军占领香港时,孙夫人再次迁到重庆,她的家便成了保卫中国同盟的办事处。最初,我们办事处总共只有三个人:孙夫人、我和朱迪?廖(廖梦醒)。孙夫人在重庆还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以她的宋家为首,政府的领导阶层的成员都把巨款花费在奢侈的穿着和住房上,而孙夫人却穿着四川产的荨麻织的衣服出门。她的两个姐妹,以函购的方式从美国买进奢侈品已成了习惯,孙夫人对此曾率直地提出批评。  孙夫人从香港来后不久,便考虑在重庆募集保卫中国同盟各种计划所需的款项。她说:“这里有的是富翁,应该请他们为崇高的目的捐献,那样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外国朋友和华侨的捐款。”  我们首先演剧筹款,所得收入捐给保卫中国同盟。剧场的经理、剧本作家、演员等总是愉快地与孙夫人合作,因为孙夫人也作出过许多努力帮助生活困难的艺术家。我们还举办慈善舞会。孙夫人说:“这样并不会花太多人力和钱,就可以筹到许多款。”我还约了一位法国女朋友,到通常是男子聚集的酒吧卖酒,用法语与顾客们闲聊,这项行动非常成功,收益很大,许多人都对我称赞不已。  尽管重庆的政治空气越来越坏,但孙夫人仍在全力以赴为华北的共产党根据地尽力。她一般不在公众场合发言,偶尔发言,她都用不妥协的语言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但躲在暗处对她诽谤和粗暴地加以中伤之辈仍然不断出现。“这种充满恶意的攻击,在我的生涯里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她曾给我这样写道,对她个人的攻击,孙夫人认为没有必要回答,也不打算回答。  《嫁给革命的中国》  【德】王安娜 著 李良健 李希贤 校译三联书店   精彩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王新玲)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74年西沙海战,蒋介石并没“协助”大陆
真实的历史事实是:1974年解放军海军同南越海军发生西沙海战后,因南海舰队力量不足,从东海舰队调几艘舰通过台湾海峡南下,途中未遭国民党军拦截,却并非台湾当局故意“放行”。
细沙海战示意图(资料图)
&&& 1974年的西沙海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领土主权的一次重要作战行动,不过出于某些限制,一些决策极少公开报道,结果在一些非主流媒体上出现了不实传闻以吸引眼球。例如从1990年代以后,国内一些刊物和文学作品叙述1974年1月西沙反击战时,曾以小说式笔法说蒋介石得知解放军舰只穿越台湾海峡时下令&放行&。近年网络上文章不仅引用此传言,还为美化蒋介石越写越玄,甚至还写出什么&护航&、&供应&和&打开航标灯&等离奇细节,造成以讹以讹,被一些人信以为真并引用。  民国政府自上世纪30年代起标出的地图,就将南海岛屿标明为中国领土,1946年国民党军还派一个连进驻南沙最大的岛屿太平岛。国民党政权退到台湾后,也延续这一立场,这与新中国的态度确实是一致的。不过蒋介石及其后继者出于根深蒂固的仇共心理,同越南的反共政权(包括保大政府和后来的西贡政权)一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根本没有采取过同大陆方面合作保卫国家领土的行动。  从上世纪30年代起,法国、日本便相继侵占了西沙、南沙群岛的主要岛屿。1954年印度支那战争停止后,法国军队撤出越南,南越当局却继承法国殖民者的衣钵,于1956年又派军队侵占中国的西沙和南沙的几个主要岛屿。此时台湾当局在表面上虽未改变对南海归属的立场,却同美国、韩国一起大力援助南越政权,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在西贡派驻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并派出空运人员协助南越军队作战。蒋介石特别欣赏的将领胡琏便长年以&大使&身份驻在西贡,向南越军提供&剿共&经验,结果其住所还受到越共游击队的爆炸袭击。1973年春美国从南越撤军后,台湾军事顾问团仍留西贡,在此后两年间继续向其提供军事援助。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同南越海军发生西沙海战后,台湾当局继续支援南越当局。驻太平岛的国民党军还接到命令,如果中共海军舰艇靠岸便开火,而南越舰艇靠近则&劝他们离开&,其立场站哪一边不是清清楚楚吗?  1975年4月,南越政权遭越南人民军总攻而崩溃时,台湾军事顾问团坚持到最后才撤离。西贡政权末代&总统&阮文绍因怨恨被美国抛弃,选择了台北作为逃亡后的栖身地,以显示感激之情。这些史实,在当年是关心国际时事的人所共知的。说蒋介石在大陆与南越政权发生冲突时&协助&大陆,这岂不是因别有用心而颠倒历史的谬谈?  至于所谓蒋介石在台湾海峡对解放军海军&放行&一事,更属毫无根据的胡编。有的小报还描绘当时蒋介石的表情和言语,明眼人一看便是&演义&,哪一个人在场看到并能证实呢?真实的历史事实是:1974年解放军海军同南越海军发生西沙海战后,因南海舰队力量不足,从东海舰队调几艘舰通过台湾海峡南下,途中未遭国民党军拦截,却并非台湾当局故意&放行&。1965年&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后,台方海军因遭痛击已不再向解放军海军主动攻击,解放军也不主动打击对方,大陆的舰船在台湾海峡的活动未受拦截已成多年惯例。至于台湾方面提供&护航&、&供应&等说更是向壁虚构,&打开航标灯&、发出&请通过&的信号是属违反航海常识的臆想。了解台海地理的人都知道,海峡宽度最窄处也有130多公里,而并非狭窄水道,在如此宽阔的航道打开岸边&航标灯&,船上的人谁看得见?  近些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当年的一些领导人也成为大陆史学界的共识。不过有人利用这种形势,以胡编或引用不实资料的方式来吹嘘当年国民党的一些头面人物,在一些网站上这种倾向又特别严重。例如有人一味吹捧蒋介石如何&抗战有功&,却闭口不谈他丢弃东三省的&不抵抗&政策,还颂扬上海黑社会头子杜月笙如何&扶危济困&,大谈四川的大地主、恶霸和袍哥首领刘文彩如何&造福乡里&&&其言外之意不就是想显示中国革命打倒的都是些&好人&么?若认真地看,这方面的一些吹嘘和不实宣传已不简单是史学问题,有些已是国内外反华敌对势力组织的舆论战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美化当年中国革命的对象,来否定当年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合理性。因此,揭露和批驳美化历史反面人物的一些谣言,不仅涉及是否对读者负责,也是关系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现实政治态度的大问题。
(责任编辑:董倩超)
【】1972年,杨振宁回中国探亲,在&文化大革命&批判知识分子为&臭老九&的氛围中,杨振宁也身受其害。有一次,周恩来请客吃饭,
【】1971年林彪机毁人亡。一天政治局开会后,张春桥特地买了瓶茅台酒与政治局成员碰杯,表示热烈庆贺。叶剑英对此颇为不满
翻墙:柏林墙里墙外28年如果说50年前那一夜柏林墙的&不请自来&,是东德政府一次成功的突袭行动。那么几十年间东德民众花样不断翻新的翻墙术,以及西柏林成功度过生存危机,正是对划地为牢的巨大讽刺
&上海:拯救3万犹太难民/刘火雄&雅克萨大捷:为鸦片战争埋伏笔/郭晔F&鲁迅抬棺人曹白为何能免祸/丁东&《百年孤独》:拉美百年血泪史/黄薇&宝格丽:珠光艳影 璀璨百年/李响&南怀瑾:国共合作的信使/周瑞金&故土地名的变与不变/十年砍柴&藏匿历史的福州三坊七巷/ 周冉&开&空头支票&发动农民起义/张宏杰
热点文章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越西沙海战蒋介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