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边听经可否边念佛,读经为什么

&您现在的位置是: &
& 文章欣赏:我的怀疑断不掉怎么办?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读经,一个是念佛(刘若云)
我的怀疑断不掉怎么办?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读经,一个是念佛
作者:刘若云&&作于: 12:39:08&&访问:117&&评论:0()&&&&&&
  &&  &  在家能不能上上品往生?能!上上品关键在弃欲,你的欲望丢掉多少,这大乘教里面说得很多,佛跟众生的差别,佛烦恼断尽了,凡夫烦恼统统具足。什么烦恼?总的来说三大类:第一个是无明,第二个是尘沙,第三个是见思。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我们凡夫不知道,它太微细了。念头有多细?细到什么程度?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弹指,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这就在面前,现实的环境,我们眼看到的、耳听到的、鼻闻到的、身接触到的,统统是在这种高频率之下产生的幻觉,念头存在的时间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秒,它的寿命这么长,我们无法觉察到。这还不止,刚才讲的三百二十兆是一弹指,那一秒钟可以弹多少次?有人告诉我,七次。我相信,我能弹五次,人老了;年轻人,体力好,他一定可以弹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这是一秒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个念头,没有两个念头是完全相同的,找不到。&  &  我们现在好像看到这几个小时、几天你没有变样子,其实秒秒都不一样。我们看得很近,好像没有什么差别;你看整个地球,那差别大了;再看银河系,差别更大;再看遍法界虚空界,你就会看到(没有一个念头相同)没有一个画面相同,画面是念头变现的,念头是能现,画面是所现。画面就是物质现象,这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大乘经上常说「从心想生」,这句话重要。从心想生我们真正要懂得了,我们的心善良,现的境界就好,就善良;我们的心不善,所处的境界就不善。外面的环境,大乘经上佛说「境随心转」。外面的境界也是刹那刹那在变的,跟念头变的频率差不多。所以《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叫实相。实相是什么?事实真相。&  &  我们现在把事实真相看错了,以为它真有,以为我能够得到,以为我能够控制,其实全是假的。你能够控制,你能够得到(你的身寿命到了,你都没办法控制),你能控制让你这个身不死吗?能叫这个世间常住吗?有,不是没有,极乐世界就是永远不死,没有生老病死。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化生,不是去坐胎,是变化生。那些往生的人是坐著莲花去的,莲花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己念佛,我们在这个地方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就有一朵莲花出来。这个花不会错误的,每个人念的它自有标名,就是自己的名字在莲花上。我们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拿著这个莲花来接引我们,我们坐到莲花里面,莲花合起来了,合起来之后就产生变化,佛拿著这个莲花带回七宝池,放在七宝池里面等花开。花什么时候开?人在莲花里面他有变化,把我们这个身体完全改变(这个身体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境界相),花开之后,阿赖耶的相分完全转变成自性所现,就是法相变成了自性所变的。自性所变的不生不灭,你看惠能大师见性,性是什么样的?他说第一个清净,没有染污;第二个不生不灭。所以在极乐世界花开见阿弥陀佛,身是法性身,不是法相,那个相完全转变成性,转变成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称之为无量寿,无量寿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菩萨要修行到这个境界,多长时间?很长很长,经上用无量劫来形容,不是短时间你能做到。&  &  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佛是怎么样?佛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没有起心,没动念,这就是佛。我们怎么样?一接触就起心动念。佛不起心、不动念;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菩萨;阿罗汉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凡夫见色闻声,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这叫凡夫,六道凡夫。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如果我们於一切现象都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剩下什么?剩下就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自然就转了。这一转我们就变成法性身,法性身所感的是法性土,不到极乐世界去,在我们这个世界生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在哪里?华藏世界。《华严经》上所说的,跟极乐世界差不多,释迦牟尼佛的报土。一切诸佛都有报土,佛是住在报土教化众生,阿弥陀佛也不例外。这个要搞清楚、搞明白,决定不能怀疑,为什么?怀疑会变成我们往生的障碍。&  &  我的怀疑断不掉怎么办?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读经,一个是念佛,这两个方法都行。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老老实实就念这部《无量寿经》,念上一千遍就能断疑生信;一千遍还有疑惑,再念一千遍;还有疑惑,再念一千遍,念上个五千遍、一万遍,怀疑没有了。这是什么?念经是修定,修三摩地。三摩地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定,就是禅定,我们用读经的方法修禅定。你念佛求往生有禅有净土,信愿持名是净土,一心去读经,读经不能想,别想经里头什么意思,只是字念得清楚,句子念得清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就行了,不许想经里头什么意思。想经里的意思,那叫妄想,那个得受用很少,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不想怎么样?不想是修定。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不一样,就是说门道不一样、方法不一样,统统修一桩事情,禅定。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统统都是修定,定得到之后开智慧,智慧就明了了,就能证果。菩萨的位次总共有五十二个阶级,像念书一样,从一年级要念到五十二年级,毕业了。愈往上面去愈难得、愈不容易,这得真干。这个法门是特别殊胜法门,为什么?他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阿弥陀佛修行无量劫,这无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我们,四十八愿加持我们,所以快速通关,一生就成佛。一生我们也能相信,为什么?在这个世间一生是有寿命的,不长;到达极乐世界寿命很长,无量寿,当然一生成就,没有第二生的。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都不在乎,你的寿命比那个劫长多了。所以极乐世界不能不去。&  &  不用这个方法行不行?行,没有定法。这个方法是最普通、最方便、最容易的一个方法。你修其他的方法,学儒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能,只要你发心回向,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不行。为什么?每一个法门,包括每一个宗教,到最高峰的时候都是见性。看经典要细心,经典是这么说的。我们讲往生极乐世界,基督教讲生天堂,天堂跟极乐世界有没有差别?告诉你没有差别,同处异名,是一个地方,我们叫它极乐世界、叫它华藏世界,基督教叫它做天堂,伊斯兰教叫它做天园。真正修成,到达了,我们要到极乐世界,他真修得不错,真的修到天堂,到极乐世界看到他: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他们修的是天堂,没有修极乐世界,他看我们,我们到他天堂去了;我们看他,他到极乐世界来了。原来是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名称,妙极了!所以宗教可以整合统一,宗教是一不是二,殊途同归,用不著去争论。你不如我,我比你好,全都去不了,为什么?你心生分别,你起心动念,你分别执著,那是六道凡夫,凡夫心到不了天堂、到不了极乐世界。&  &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并且此作品系首发于“八斗文学”网站。我同意“八斗文学”作为此作品版权的独占代理人。在撤销本委托之前,我不再将此作品投给其他媒体,有关此作品发表和转载等任何事宜,由“八斗文学”全权负责。未经“八斗文学”转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书友最新五条评论:[
评&&论&&者:
要说的内容:
注:严禁使用任何html、javascript脚本或其他非法性字符,书评请少于240字
其它作品欣赏:
|||||
八斗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号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28
Copyright & www.8d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484|回复: 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667 小时威望90724 点注册时间积分306115帖子精华8日志
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念经、听经,这三件事,时间上应该怎么调配?
净宗法门是以念佛为主,念佛不得力,所以才叫你念经,才叫你听经。听经主要是把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信心就能建立了,愿心就恳切了。
很多同修说,我的信心有问题,我的愿心不恳切,虽然想往生,那个心总是不切,原因在什么地方?实在讲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真的搞清楚,自然就恳切。所以读经是明了道理跟明白事实真相,目的在此,真的信,真的愿,愿心恳切,经听不听就无所谓,我们的目的达到。读经是修清净心,念佛当然也是修清净心。
佛号短,很容易口头上滑过,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还打妄想。在初学,功夫很难得力。叫你念经,经文长,一打妄想就念错了,马上就能够警觉到,马上就可以发现。所以用念经的方法修清净心,作为将来念佛的基础,所以念经是念佛的基础,是念佛的前方便,这个我们要晓得,用意在此。
无论用什么功夫,八万四千法门,无论那一门功夫都要摄心,功夫才能成就。不摄心,心是散乱的,散乱心修什么都不能成就,念佛不能得三昧,不能得一心,参禅不能得定,研教不能明白,根本原因在那里?心散乱。由此可知,所有一切法门的修学都重视修定,当然这个定功不是很深,总得有一点小小的定功。所以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念三年,念三年收心,没有别的!就是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我们三年念经,是求其放心而已,放是我们心放在外面,就是散乱的,把这个散乱的心收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收心。让自己心定下来,然後研教也好,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持咒也好,功夫都容易得力了。
所以第一步功夫要收心。
古来大德,他们的教学是五年,现在人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所以我也打了个六折,三年。还有人问我,法师啊!能不能更少一点,我说更少那恐怕得不到效果了。所以我想三年不能更少了。古人是五年,所以我们至少要用三年的功夫来收心。何况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比起古人差得很远,古人的社会很单纯,风俗淳厚,人心地老实,还要五年,我们今天花花世界,外面的一切都在那里诱惑,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说少过三年,在我看恐怕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想真正成就,要咬紧牙根,好好的先念三年经,念经不求解意,这个一定要晓得。因为念经是修清净心的,如果我一面念经,一面想经里面的意思,清净心就破坏了,就得不到了。所以念经为的是什么?为了修清净心,决定不能想里头的意思。你求解,另外找个时间,我一天听录音带一个小时,研究经教一个小时,可以求解,要跟读经的时间分开,读经是修定,求解是修慧,把它分开,不能混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定也没有了,慧也没有了,全部都破坏了,要分开。心果然清净,不怀疑、不夹杂,这一句佛号真得力,根本智不必要求,自自然然的成就。所以佛法里,重的是有愿不能希求,它自然达到,自然成就,心清净了。清净心就是根本智,清净心起作用就是後得智,就是无所不知。
初学最初三年要以读经为主。
我劝勉同修,幅度很宽,条件很宽,只要求大家一天将《无量寿经》念三遍,念得很熟的人(我们这里有不少同修,都能够背诵),他们念一遍只要半个小时,换句话念三遍才一个半钟点,一天一个半钟点修定,时间已经是很少了,但是总比不修要好,所以这个修定的时间愈长愈好,看自己的时间,看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能有长一点时间当然最好,以这个为主,以求解来作辅助,剩下的时间就念佛,这样就很好。三年以後我们以理解为主,以实践佛的教训为主,就是说我要把它做到,经要不能背,佛的教训你怎么会记得住?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经文很熟,一下就想到,佛是不是这样教我的,如果我的念头跟佛的意思相违背,我们马上就要改过来,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训,那就叫依教奉行。真的把道理融成我们的思想见解,把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这叫做学佛。所以经绝对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不要听,经是念给自己听的,是让自己认真去学习的。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感恩佛菩萨
原创大师勋章
Medal No.4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深入经藏,如何听经?如何读经?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净土法门: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听经、读经?--学佛网
&净土法门: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听经、读经?
发布:长存善心&[ &]&& 日期: 18:17:00&&
智慧从哪里求?从清净心求,从平等心求。我们经题上都说了,「清净平等觉」,那个觉就是智慧,清净平等是定。佛在一切经教里常常教给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的种种教法,都是帮助我们修定的,帮助我们回归清净平等。清净是小乘的定,开小智慧;平等是菩萨的大定,开大智慧。你要开智慧,你的心要清净、要平等。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只生烦恼,不生智慧。我们是用念佛的方法修定,用读经的方法修定,用听经的方法修定,所以念佛、听经、读诵都是属于戒的范围,因这个,你得定。什么时候你烦恼放下了,清净心现前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下面这四种智,前五识起作用就是不思议智,第六意识起作用就是不可称智,它起作用就行了。佛有,我们人人都有,不能不知道。所以经,不能不读,不能不听。佛,不能不念。不念,一天到晚都是杂念、妄想。断不掉,前念灭,后念就生。自己做不了主。这是什么?习气,断习气难。断烦恼还比较容易,容易,我们也断不了。学佛不能欺骗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欺骗自己,一无所成,这一生到最后还是去搞六道轮回,错了。这种缘不是容易遇到的,开经偈上告诉我们,「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你怎么会遇到?无量劫来稀有难逢,比百千劫更长。我们今天有缘,无比的幸运,遇到了。文章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588集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经也是念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