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教育的实效性

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
日09:05&&&来源:
原标题: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我国教育战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牛鼻子”,实现了教育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为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
  正确理解“德”的含义,明确新历史时期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一重要论述,精辟论述了核心价值观与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明确告诉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战线的立德树人工作,始终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主题,准确地把握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脉搏。
  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学校德育课程之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立德树人,关键在教育。学校德育课,发挥着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德育,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必须办好,关键是把教材编好,建设好思政教师队伍,把课讲好。”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德育课程之间的关系,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修订德育课教材、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要求,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整体一贯地融入小学、中学、大学德育课程体系;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和教师实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理论创新,提高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整合德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从教材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发力,大大增强了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力和凝聚力。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肥田沃土,它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之本,具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战线遵循价值观培育规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夯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根基。
  强调实践探索,创新运行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实践精神,需要在实践中去领会、在实践中去融入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三落”,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战线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协调发展,注重实践育人,注重常态化机制建设,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小事做起,在实践活动中切身体验、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赵娟)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实效性|队伍建设_凤凰教育
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完善价值教育体系,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基础。一方面,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要求,遵循人才成长及其品德养成的基本规律,统筹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有侧重地进行合理分配,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内容体系,以便层层推进。另一方面,要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统一起来,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促使社会其它组织主动担责,发挥自身优势,为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优质平台,真正把学校侧重价值培育与社会侧重价值实践有效对接起来。
□章 兢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意识形态工作抓得牢不牢、实不实,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抓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巩固主流社会价值,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当前亟须建立并完善两个基本的体系:一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屏障体系。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新兴媒体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对文化艺术产品创作、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严格把关,不给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可乘之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的警惕。二是主流价值观传播体系。以加强导向管理和新闻从业队伍建设为重点,使全社会的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等时时处处彰显核心价值观要求,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舆论环境,更好地让群众感知、理解、认同和自觉实践核心价值观。完善价值教育体系,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基础。一方面,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要求,遵循人才成长及其品德养成的基本规律,统筹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有侧重地进行合理分配,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内容体系,以便层层推进。另一方面,要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统一起来,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促使社会其它组织主动担责,发挥自身优势,为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优质平台,真正把学校侧重价值培育与社会侧重价值实践有效对接起来。改进教育内容方式,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效。要建好两个阵地,即课堂阵地和舆论阵地,做到无论是专业课教学还是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注重科学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有机融合与有效引导,同时加强校内舆论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构建好网上“红色阵地”。要搭建好三个平台,即理论学习平台、实践活动平台、自我教育平台,切实把引导青年学生开展专题学习研讨、进行体验式互动、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要发挥好四个作用,即制度的激励约束、教师的言传身教、文化的熏陶引领和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让青年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既有方向和规范,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作者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946520
播放数:1607623
播放数:80548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高校如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思考,社会主义论文-上海论文网
上海代写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
||||||||||||
||||||||||||
您现在的位置: >
> 高校如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思考
高校如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次
 1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一些挑战和困难1.1来自内部的挑战大学生自身存在着问题:比如他们对社会的复杂程度认识不够深,不够清醒等;当前不少高校还存在着轻视甚至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的影响,而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家庭环境的负面东西太多。
  1.2来自外部的挑战一是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的价值观必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二是互联网的影响也越来越厉害。大学生很容易遁人虚拟的网络中寻求慰藉,从而产生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等。三是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广。大众传媒媚俗化、利益化的一面,往往诱发了同学们盲目求利、过分追逐个人利益,造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等。
  2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对策思考2 .1所应坚持的一些原则(1)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须明确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主导地位与兼顾价值观多样化的统一。我们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2)坚持的价值目标。我们必须坚定地、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来凝聚大学生,使他们深刻理解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全社会共同理想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道理。
  (3)应坚持的核心原则。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它们为大学生实现共同理想提供内在动力。
  (4)应坚持的道德准则。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到大学生日常行为之中,关键在于内化为他们自觉行动。
  (5)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归根结底要形成自律。关键在于要研究和实施有效地转化机制和措施。
  2 .2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1)在课程设置上,要正确认识专业课与其他课程的辩证关系,不能急功近利。
  (2)在教育目标的确立上,要以&&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方针为指导,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较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3)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对高校&两课&教师的培养教育,使他们首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4)在教育观念和模式上,要敢于摈弃传统的单纯灌输教育观,要转变到生成教育观上来,以提高大学生对不同价值观的鉴别能力,抛弃错误的、庸俗的价值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一是营造和谐的校园精神环境。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会成为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无形力量。
  二是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在活动中能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样也就能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自豪感,从而就有利建立良好的自我认识及评价体系。在此建议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中。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环境,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唱响主旋律,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和品牌,让师生在文化熏陶中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的鼓舞和启迪。
  2.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我们应高度重视和研究网络媒体的影响作用:一要创建校园价值观教育网站网页;二要创新和丰富网上教育形式,三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网上不断升级和变化的教育形式。
  2.5多科并举才能出总效益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辛工作,也不是靠一门学科能够完成的,它必须依靠多学科并举才可。我们要展开多学科研究,多管齐下,整体推进,方能取得实效。本文所属栏目
  2 .6构建立体化教育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在领导。党委领导要身体力行、高度重视,对全校师生能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要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问题。全面部署和协调学校各部门联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宣传部门要多渠道全方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组织部门对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保卫部门要高度重视学生军训,把它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四是学工部、团委也要发挥各自的又是和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五是后勤等服务部门也要参与到这项工作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克服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等不良风气。
  同时,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承担共责任。学校应积极主动深人到学生家长中开展工作,以使家庭特别是家长参与进来,都了解并支持学校的价值观策略,学校还应积极当争取政府、媒体、团体组织、商界等社会各界的协同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任务重大而紧迫,又牵扯到教育的诸多学科和各个环节和部门,群策群力,形成合力,才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关键和重点在于如何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而要提高有效性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那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实质就在于价值观教育的&高校化&,即从大学生这一接受认知的实际出发,从我们的教育实际出发,从各学校思政教育的实际出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出高校的特点与风格,形成具特色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行动和活动之中。当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尤其是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教学实践还有待继续深入下去。(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
版权所有:上海论文网专业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的网站,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对策探究--《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5年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对策探究
【摘要】:在一个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焦点问题。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将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探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41【正文快照】: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价值观领域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对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而且为培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1.大学生社会主义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监东;;[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蕊;;[J];才智;2015年04期
许建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刘玉;[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梅艺华;周园源;隋宗娟;潘志丽;吴星德;;[J];商;2014年01期
郭静;;[J];教育财会研究;2005年06期
林红,张平;[J];沈阳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李新生;;[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9期
杨志;;[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王树华;;[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周跃进;朱亦赤;;[J];高校后勤研究;2012年04期
鞠永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何敏勤;陶钧宜;;[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10期
严爽;陆樱;;[J];价值工程;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丽;[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杨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日15:39&&&来源:
原标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旗帜鲜明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世界观、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的认同和自信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治国方略、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党的建设、社会风尚等重大问题的思想基础,也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各种价值观念激荡碰撞,各种社会思潮鱼龙混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更加旗帜鲜明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否则,各种西化、分化以及其他有害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就会乘虚而入,消解我们的思想基础,损害我们的事业。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内容的大众化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使人民群众在参加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管理,参加经济建设、文化活动等方面,都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内容的语言转换,要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的语言表述宣传教育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教育内容反映大众的现实需求,与人们的生活联结起来,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人们进行分众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构建符合不同人群特点的宣传教育内容,使宣传教育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和人们的工作生活结合;要充分利用不同人群发表意见、舆论传播的平台,凝聚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舆论、疏导情绪、激发斗志。
(责编:姜萍萍、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