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给家里供佛菩萨会引来鬼及护法供酒而造恶业

到底是谁给佛菩萨及护法供酒而造恶业呢?
居士问:法师您好,我曾经有一次到一个密宗共修点,看到他们给佛菩萨及护法供酒。我从那以后就不敢去那里,甚至不敢接触密宗了。请问他们为什么供酒,我不能理解。
照光法师答:他们(密宗行者)没有供酒,是你在供酒。
居士:啊……?
照光法师:一件事情的成就需要具足能所(能供(者)、所供(接受供养者),中间的所供物)才能成就其事。你说“看见人家供酒”,人家到底是否是供酒,你必须要确定的知道,他们能供者以及所供的对境是否都确定是在供酒,还有你也必须要确定所供的供品之酒决定以自性存在。只有你能确定此三条件具足,那么他们确实供酒了;如果要确定他们供酒有罪过,那么你还需要确定酒决定是恶;如果你具有如是决定而正确的依据,那么他们(密宗行者)的行为应该是有错及具有大过失的。但反之,若你根本就不能确定能供所供具有酒的确定,也不能证明酒具不具有真实存在性及不能确定酒决定具有恶,那么你依所见而起分别心的话,你反而是犯了供酒的过失。
密宗行者供佛菩萨及护法酒时,并不认为是在供酒,因为他们知道酒是无我的,既然就本身也是无我的,那么其在六道众生面前就不会有决定的概念(好、不好,人道有情认定的酒之特性,也不会在其它道有情前具有),因此密宗行者在“供酒”时,他知道供的是甘露、琉璃、兵器等,而不是我们认为的酒。
[酒]在佛菩萨、天人、护法等前显现的是甘露、琉璃、兵器等,因此在所供的对境而言,他们并没有看到或者接受到酒的供养。
[酒]在六道有情众生面前显现的都不是一相,在地狱道有情面前显现为铁水,在饿鬼道显现为火、浓血等,在畜生道大部分有情面前显现的基本与人相同。从这个角度看「酒」的概念也仅仅是我们人道有情所承许的,其并不具有决定的酒之一相。
从能、所、中间三个部分观察,密宗行者何时供过酒呢?密宗行者秉持无我正见而观待所谓的「酒」,并不决定耽著酒相,供养时也明明白白知道供养的是甘露、琉璃、兵器,而接受供养的对境之佛菩萨及护法等也如是领受的,在这里丝毫无有酒的存在,怎么能说密宗行者供过酒呢?
由此而可知,密宗行者没有供过酒,反而是你们那些具有供酒分别的人才是供酒者,因此你们这些真供酒者有很大的过失。
例如:黄檗禅师劈佛像的故事,以及和尚背女人过河的故事等,无不是在表明这些道理。
切记!切记!在缘起名言中任何事情的成立必须要具有能、所、中间三者的相应,才能得以成就。
所以,供酒这件事情也是一样要具有此三个条件才行,供者知道酒无自性,受供者面前显现的也不是我们所谓的酒,而酒本身并不具有决定独立存在的特性,所以随各道不同的因缘显现。因此,密宗行者没有供过酒,供酒的只是那些违背佛陀无我见地的人。(日照光法师在辽源市祈意乐成答居士问)
已投稿到:造作恶业后诚心忏悔还会受报吗?|佛教常识|济群法师_凤凰佛教
造作恶业后诚心忏悔还会受报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忏悔是对自我的反省,也就是“自觉”的心理。其实,“自觉”是佛法修行的要领,其力量可以化解内心的一切业障、烦恼和心结。
忏悔,包括忏和悔两方面。(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符合佛法的缘起观。至于能对治到什么程度,因涉及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业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造业过程中形成的心行力量,一是由此行为带来的客观结果。 我们每造一次业,都会在内心埋下一颗业种子,或者说打下一个心结。同时,对方心中也会产生相应的力量,如愤怒、怨恨等。修行,可以将自己内心留下的痕迹抹掉,却很难消除对他人构成的伤害。比如曾和别人结下怨仇,虽然我们已将这些恩怨放下,不再怀恨在心,但对方未必因此而消除敌意,因为我们所能忏悔的主要是属于自己的业种子和心行力量。当然若我们犯错后立即忏悔并诚恳道歉,也可能会瓦解对方的怨气,双方前嫌冰释,&相逢一笑泯恩仇&,但事情未必都那么尽如人意。再者,我们无始以来造作的恶业难以计数,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言:&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如果今生成就阿罗汉果,或是带业往生,如何来得及一一道歉呢?更何况,对方还未必接受我们的道歉。 佛陀在世时,央掘魔罗因邪见杀了九百九十九人,后得佛陀度化,出家修行并证得阿罗汉果。作为证果的圣者,已彻底断尽烦恼并解决了自身的心行问题。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向他扔石头表示愤怒。这就说明除自身心行上的结果之外,还有外在的结果。即使我们至诚忏悔,也只能使自身得到清净,很难将对方心中的种子一并消除。正因为如此,目犍连尊者才会受报而死,佛陀也会因业报而头痛三日。否则就无法理解这些现象,难道佛陀的修行还不足以抵消业力吗?或是佛陀的忏悔还不曾修习圆满吗? 忏悔,包括忏和悔两方面。所谓忏,是就业的本身进行对治,通过无生忏或佛菩萨的加持来消除业力;所谓悔,是不再继续犯错,使业力停止增长。如果将业力比作种子,本将发芽、生长、结果,但通过忏悔,种子就像以猛火沸汤煮过一样,虽然业种还在,却无法继续作用。 忏悔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忏悔的方法和力量。其中,忏悔方式包括作法忏、取生忏、无生忏等。通过诵经、念佛,拜三十五佛、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或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及百字明咒,以至诚求忏悔之心和佛力加持,消除不善行在内心形成的种子。此外,还可修空观或实相观,将业种消融于实相的觉照力中。除不同的忏悔方式外,忏悔时心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忏悔的效果。每种心理因素都有一种与之对抗的反面力量,忏悔就是要将这种反面力量调动起来。当然,这一力量必须超过业种子形成的力量,才能在双方的对垒和抗衡中取胜。若只是心不在焉地念咒、诵经,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严重的业力,必须以猛利的手段和心力才能对治。 忏悔是对自我的反省,也就是&自觉&的心理。听到&自觉&二字,我们或许感觉很普通。其实不然,因为&佛&即觉者之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可见,自觉正是佛法修行的要领,其力量可以化解内心的一切业障、烦恼和心结。当然,这又取决于我们自觉到什么程度。 此外,我们还可采取读诵大乘经典、拜忏、诵咒等方式清除业障。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不仅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力,也能启动自身的心行力量。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化解自我心结乃至各种业障的能力,只待我们开发和运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天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往昔所造诸恶业--学佛网
&往昔所造诸恶业
发布:心源&[ &]&& 日期: 8:46:00&&
往昔所造诸恶业
作者:徐素青
在我一生短短的三十年当中,因为贪、_、痴、慢、疑、怨恨恼怒烦,而造作了许许多多的恶业。它们在我生命的轨迹之中,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此我要向我所有伤害过的人深深的忏悔。
受恩不感 念怨不休
我是一个非常薄情寡义的人,人有恩于我,旋过旋忘,人有怨于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记得我小时候,爸爸只打过我一次,可是那一次我却一直记在心上,念念不忘。
因为这个心态,所以我对许多生命中有恩德的人,常常做出忘恩负义的行为。记得大学毕业之后,在胡居士的安排下,我曾经在苏居士家住过一年。苏居士是一个很慈悲、很有智慧的人,她把我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每天带着我拜佛、听经,护持我去外面讲课;每天都做各种各样可口的饭菜给我吃,教我怎样做饭;她还去市场剪布料,做各种各样好看的衣服给我,教我怎样着装得体;她教我很多人际交往的礼节,也常常带我去百货公司观看这个花花世界的俗情万态,及如何在这里保持念佛的正念;我有任何过失,她都会像严父一样指正我;我动错了念头,她也会明察秋毫的纠正我……我们俩在一起,真的是像母女一样的亲,相处的一年多来,我们形影不离,我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视线。在我初离校门、初涉俗世的岁月里,她教给我最为宝贵的人生启蒙课程。
但是我的习气很重,常常对她耍脾气,也有一些看不顺眼的事。后来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让我觉得很伤心,就跟她闹得很厉害,我的气性很大,天天扳着脸,跟她打对抗。后来我们的缘分一年之后就尽了,我就去了澳洲,也是做一些洒扫应对的事情。可是我离开她的时候,其实心里挺复杂的,既舍不得又有些怨气。她对我还是很牵挂,听说我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务,她也很舍不得,还时不时打电话来关心我。她真像我的妈妈一样,给我那么多的关怀,多年后无论我什么时候回去找她,她还是一如既往,对我那么的好。但是我后来就很少跟她联系,过年也难得打一通电话去问候她。想想自己真是个薄情寡义的人。
何太太对我也是恩重如山,她是一个气质很高贵、有很高的涵养,且心胸宽广、为人和气、做事圆融的人。她给我很多言传身教,都是让我一生受用不尽的,但是我对她也是非常的绝情、忘恩负义。记得我们刚从云南离开之后,因为经历了很多人事物的变迁,在我内心中就有一些怨气,当时我暗自想:我这一生绝对不会再去攀附权贵,心中就产生很多与她对抗的想法。记得在清理存放在云南的衣物时,还有好几件何太太送给我的旗袍,原先我是特别喜欢,其中还有一件自己舍不得穿,是崭新的手工湘云纱的。我找一位师兄,帮我把这些衣服全都还给何太太。当时我的心念是很恶的,就好像是把这些东西全都丢回去给她,是这样的念头。我想我这样的意念她一定会感知得到,因为人的心念都是相通的。多年后我很想跟她说一声对不起,希望她能原谅我,我不应该为了自己内心的怨恨,而把她对我的恩德全都忘记了。
我的先生对我的恩情也是很重的,他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念念都会去想到别人的需要。记得我们刚结婚时,他看到我的父母只有我一个独生女,嫁出去后,父母心里总是有一种失落感。我先生的心量很大,他就在我们出去蜜月旅行的时候,把我的爸爸妈妈全都带上了。当时我还挺不理解的,觉得两个人出去玩,为什么还要带着父母?现在想起来,觉得他的心量真的是很大,他念念会想到别人的感受,知道别人的需要,不像我这么自私自利,只知道自己快活,连父母的心情都不能照顾到。
我的习气很重,又特别自私,只要自己好,别人的死活从来都不管,人缘很差。而我的先生就特别能顾全大局,能照顾别人,人缘就特别好。所以我们相处的几年中,常常因为我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而跟先生有许许多多的矛盾,让他特别伤心。有一次因为他和一个女众打电话的时间太长,我一气之下就跑出去了,和朋友在外面吃饭,他一个人在家,没有人做饭,就一直饿着肚子。那次他被我气哭了,跟我说:还是我的妈妈和姐姐比较好。现在想起来,自己怎么会这么自私和残忍,常常忍心像用一把利剑一样,到处去刺伤我身边的亲人,我真是一个没有情义的人啊!怪不得修了这么多年,一点修行人的味道都没有。更何况「不和其室,不敬其夫」,这正是女人最深重的恶业!
老法师在《地藏经玄义》中说:「我们决定不能够记仇、记恨、记人家的过失,这种心是非常不善的心,一定要记别人的好处。别人照顾我们一天,供养我们一餐饭,这个恩德都不能忘。大家知道韩信,他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最大的长处是不忘恩。自己在穷困挨饿的时候,漂母给他一碗饭吃,他一生不忘记,自己成功之后,还找这个人报恩,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滴水之恩,终身不忘,再大的过失,再大的侮辱陷害,一笑了之,绝不在意,这是我们修行证果的本钱。你要没有这个基础,没有这个本钱,你怎么样苦修,你也不会证果。」
高处有险 低处有道
记得我从小就非常的傲慢和自私,妈妈以前常常问我:再给你生个弟弟好不好?我每次都说:要是再给我生个弟弟,我就要把他丢到垃圾桶里。我很害怕有了弟弟之后,就会有人跟我抢糖吃,我在这个家里就会失去称王称霸的地位。从小左邻右舍当中,我的玩具是最多的,但是我最怕别人玩我的玩具,只要有小朋友来,我不是把他打哭,就是把他骂跑,隔壁的奶奶还得趁我不在的时候,偷偷的抱着她的孙子来玩这些玩具。相比之下我的表妹就特别能包容她的弟弟妹妹,而且外公买了玩具,她一定把最好的让给我,我挑剩的她才拿去玩。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觉得自己很清高,别的小朋友都没有我想问题想得深,我也不爱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上学之后,我特别的好胜好强,记得有一次上小学时考了第四名,我一回到家见到妈妈,跪下来就哇哇大哭。上中学时我的语文卷子比全校第一名少考了几分,就会伤心难过很久。从小我就觉得自己输不起,一定要在别人之上,比不过别人就很痛苦。
这种好胜好强和傲慢的心态,到了我上大学时更是变本加厉。其实我能够考上北京大学,根本就不是我的能力。因为我上高中时,我们学校是大连市的重点高中,我在学校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只能算是中等生,凭实力只能考上一般的大学。但是因为我高三时有朋友告诉我们,港澳台的学生有优惠,可以不用和国内的学生一起考,而是港澳台的学生单独出一份试卷。这样我就比较有把握了,因为我从小就在国内读书,熟悉出题的套路,另外我报的是中文系比较冷门的专业,我的语文成绩又比较好,所以考清华北大就相对容易。如果让我和国内的学生一起考,我是绝对不可能考上这个大学的。
但是其实我觉得考上北大,并没有给我带来福音,因为我越学越傲慢,越来越看不起父母、看不起老师,也看不起同学,对过去有恩于我的人,就像陌路人一样,完全不认识了,甚至完全断绝了联系。又因为我的底子不好,智商也不是很高,所以上北大时和国内的同学在一起读书考试,就特别的吃力。她们都是全国顶级聪明的人才,很多人读书都是过目不忘的,而我学东西,背了多少遍都记不住,就得加倍的用功。自己又是个打肿脸充胖子的人,特别爱面子,所以那四年过得就像在炼狱里一样,真是苦不堪言,放弃了所有亲情、友情、课外活动……完全学成了一个书呆子。
现在想想,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往高处去呢?如果那时懂得「高处有险,低处有道」,我就会知道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是什么层次的人,就在什么层位上,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去攀求和妄求非分的地位、名气和财富。所谓「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人纵使是在低处,只要有志向有道德,一样可以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而我自己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用错了地方!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也因为喜欢攀附权贵,而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摔了很多很多的跟头,想起来都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所造成的。
讪谤圣贤 侵凌道德
我从小就不喜欢别人比我好,谁要是光芒在我之上,我就会忿忿不平,一定要把他比下来。这个恶习气,最明显的是在对蔡老师的态度上。有一年蔡老师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那时我的心态挺不平衡的,我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又是专攻古文献专业的,我常想:我哪一点不比蔡老师强!凭什么他那么风光,到处出头露面,受人尊敬;而我自己却要在公司里,默默无闻的做一些幕后的工作!所以那时候,我就常常和同事连手起来欺负蔡老师。蔡老师是比较厚道老实的人,经常被我们伶牙俐齿的几个小鬼欺负,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们自恃在公司的资格老,常常对他很不友善,但是他也一笑了之,不太放在心上。
其实过了许多年之后,我才感受到,这么做真正吃亏的是自己。蔡老师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贤人君子,在他讲解《弟子规》最受大众欢迎的时候,别人想要亲近他都来不及呢!可是我们却因为自己的傲慢和无礼,失去了亲近善知识、向善知识学习的机会。所以一直到现在,我《弟子规》做得是最差的,自己也很想要补好这门德业的功课,但是怎么学都学不像,这正是我侮慢善知识的果报。
现在想起来,自己哪一点比得上蔡老师!蔡老师为人特别谦卑有礼,而我是特别傲慢无礼;蔡老师特别勤俭节约,而我是特别奢侈浪费;蔡老师学习圣贤学问能够身体力行,而我所学的记问之学,自己是说一套做一套,我自己的行为,常常是给圣贤教育脸上抹灰。记得有一次,我和父母一起去看望蔡老师,当时他弯下腰来帮我们拿拖鞋,那个情景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往往只是看到他的名望和风光的那一面,就对他非常嫉妒,但是自己并没有认真去想,他之所以受人尊敬,完全是从低处学来的,而我们不能契入圣贤的境界,就是因为我们常常走在高处,所以爬得高摔得重。记得蔡老师谈到他的名气时,就曾经很感叹的说过:「我是名不符实,必有奇祸。」想想人家那么德高望重,还会不断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德不配位,而想想自己那么傲慢无知,真是不知羞耻啊!在此末学向蔡老师深深的忏悔,希望他能原谅我的无知与无礼,也希望众人千万不要像我这样,侮慢善知识,果报不堪设想!
结语& 一切罪根皆忏悔
在《中峰三时系念》中有一段忏悔文,从前听到这段忏悔,常常会感慨万端,甚至伤心落泪:「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_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想想过去,自己真是「业海茫茫,罪山岌岌」,如果「匪凭发露,曷遂消除!」藉此机缘向大众发露忏悔,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像我这样,造诸恶业真是后悔莫及!感恩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给末学这个殊胜的机缘,阿弥陀佛!
惭愧末学徐素青至诚顶礼忏悔
二零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附录】忏悔之后的改过
忏悔之后,我特地又去看望了苏居士。可能是因为过去业障的缘故,她的先生一开始在电话中对着我讲话,就很不开心,我感受到有一股无形的怨气在从中障碍。因为我从前住在她家时,就给她的家人带来过很多的困扰,所以她的家人不愿意接受我也是因果使然。
但是我想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要勇于面对欢喜承受,所以第二天我又给苏居士打了一通电话,内心希望她能够原谅我,接受我的忏悔。想不到这次沟通就非常顺利,她很快就安排出时间和我见面。
见面之后,我看到她的眼中,依然流露出从前那种慈悲和智慧的光芒,她没有跟我说太多话,只是不断重复的告诉我:「对众生一定要慈悲。」我感受到她内心还是接受我、原谅我了。见过面之后,我松了一口气,内心觉得特别的舒服,特别的快乐。好像又一次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内心充满了愉悦与感恩。&
【编后语】
受人一饭的恩惠,古人必会回报;纵然无力回报,也必铭心感德,念念不忘。《大智度论》说,受到别人恩惠,不知感恩图报,这种人连畜生都不如。于铁樵先生曾说:「别人以势力加害我,我能以宽宏的度量容忍他,就可扫除内心层层障碍的乌云,熄灭心中报复的星星之火。」所以君子不念旧恶。
老子在《道德经》说:「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即:不自以为是的人,他的思想作为才会彰显;不自我夸耀的人,他的功劳才会受到肯定;不自我骄矜的人,他的事业才能持续发展。)大禹不骄矜不自夸,常说:「纵然是愚夫愚妇,都有一样长处胜过我。」而他排除万难,开山导水,救活万民,功被万世。周公不骄傲不吝才,治国勤劳谦和且能礼贤下士,为平乱而东征,受到世世代代的赞美,终能安定周朝的基业。所以,真正的大圣大贤,都是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中成就出来的。就像大禹、周公都是圣人,何曾向人骄矜,夸大自己的道德呢?
净空师父开示:「『谦』能保持善果,否则虽『积』(善)也保不住,也是枉然。善真正能保持,要靠『谦』,『谦德之效』。所以《金刚经》里讲布施,布施就是修善,用忍辱来保持。不能忍辱,修积再多都落空。儒家的保持方法就是『谦德』」。
师父又说:「『心无嫉妒行』,这很重要,这是很严重的烦恼,是很大的障碍。……看到别人有好事要随喜、要帮助;没有能力帮助,赞叹,替他表扬。他所做的善事,我们随喜,就得到他随喜的功德,这功德多大?跟他一样大。好像他是一盏灯,点亮的灯,我们也是一盏灯没点亮,借着他的光点,藉光点着之后,光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所以这种好事为什么不肯修?要去嫉妒、糟蹋他的时候,造罪业,得相反的果报,这就错了……这种心行将来果报都在地狱,在阿鼻地狱很不容易出来。」须知道,真实的智慧总是与谦卑紧紧相扣,真正的智者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海纳百川。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对自己之智能与福德制造了严重毒害的表现。圣贤君子,皆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菩萨供桌摆放布置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