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习应用化工技术的大专生,现在大二了,大三上学期就会离校,我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职业生涯规划
下载积分:880
内容提示:【精品】职业生涯规划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5:41: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职业生涯规划
官方公共微信应用化工技术 【范文十篇】
应用化工技术
范文一:应用化工技术
1、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培养具有坚 实的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掌握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化工、轻工、医药、环保、日用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化工装置的设计与放大、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2、具有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的意识,具有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修养;
3、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与强健的体魄;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表达与交往能力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系统地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结合化工生产的社会经济目标,从事生产、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6、富有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与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
通过三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系统地学习本专业必须的 应用化工技术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基础知识。学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传递过程、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3、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4、具有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运行管理的基础知识;
5、具有化工生产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1、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责任感的培养;
2、全面实施学分制,减少授课学时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加大选修力度,拓宽知识面,
扩大学生自主权;
3、体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4、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
5、提高外语与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掌握必要的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知识;
6、重视培养学生的工艺实践能力,包括知识更新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工具应用能力、求实创新能力和工艺实践能力。特别是工艺实践能力的培养,需经过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等环节来提高。
1.公共课: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英语、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哲学、体育、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论、法律、计算机基础应用、数据库
2.专业课: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仪器分析、无机化学工艺、有机化学工艺、电工学、反应工程、 CAD机械制图、
3.选修课:
精细无机、精细有机、数据处理、化工文献检索、化工设计基础、环境检测、企业经营战略概论 、煤化学、化工仪表自动化、
范文二:应用化工技术(文)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 应用化工技术(文)专业 二、专业代码: 530201 三、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专科 三年 五、就业面向
面向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化工产品产品(服务)销售市场开发、客户服务,策划、组织、执行产品和品牌市场推广方案,进行渠道管理与维护及产品检验等工作。
主要的工作岗位: 市场调研、产品管理、广告策划、公关策划、促销策划、渠道管理、销售代表、客户管理和物流管理、检验工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化工产品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化工产品的性能、用途及检测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具备化工产品营销管理、经营策划能力,具有较强推销技巧和商贸谈判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英语和计算机知识。
(2)社会生活知识:热爱生活,具有法律法规观念,掌握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和人际交往常识。
(3)专业知识:具有市场营销、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现代市场营销和公关能力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化工产品方面的基本知识,懂得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了解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相关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2.素质结构
(1)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热爱本行业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对不断变化的技术与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3.能力结构
(1)学习能力:学习掌握具备独立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查阅资料、获取所需信息、
处理信息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合作与竞争,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交流、表达能力。
(3)专业能力:具备企业市场调查研究、市场开发、市场策划、商务谈判、营销策略和营销管理等工作能力,具有应用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了解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和分析方法,懂得化工产品的性能,具备化工产品营销、采购、管理、供应和咨询工作能力。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根据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结合调研结果和企业意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将流体输送、精馏等化工生产过程的单元,按照化工生产过程进行重构,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以典型化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并按照化工操作职业生涯的发展顺序安排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尤其是生产性实训比例.同时进行课程整合,开设“教学做”一体课程。
(二)专业教育内容及标准
2.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要求
(三)专业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1.专业教学进程安排
※公共通识课按20学时计算1学分,其余课程按16学时计算1学分。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开设相应学时。
(2)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期安排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3)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及服务进行自主设置。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
在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且具有相应技能证书的高级技术人员,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力,能够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和对企业提供给书支持。
专职教师总计20人(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10人)。 3.师资水平及结构
高级职称4人,占20%,中级职称12人,占60%;双师素质教师占30%。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条件
(1)完善化学基础及分析检测实训中心
以中、高级“化学分析检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石油化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需在的职业技能为依据,进一步完善无机化学实训室、有机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实训室以及油品分析实训室
(2)新建石油化工仿真生产实训中心
以中、高级“化工总控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石油化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需在的职业技能为依据,满足《化工单元操作》等课程学生装置仿真实训要求,建立化工操作实习实训室、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并完善石油炼制专修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现有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树荣化工有限公司、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江南化工有限公司、重庆现代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帆顺集团、英达集团等7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既满足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又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持。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接受企业和学院双重管理,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业务学习、业务考核等办法。为保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实训室安装有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可连接到国家应用生产技术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网站。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
选用近5年高职高专优质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图书及数字化资料
图书馆藏书、国家精品课程网等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
教学项目采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而是在实验实训室或工作现场,边讲授、边训练。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针对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四个过程一一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和操作的熟练,教师分别采取示范讲解、指导练习、纠正偏差和考核验收进行指导,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运用启发式互动教学。
(2)实验实训式。课堂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实创}}、课程实习等实2学环节两幼一体,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密切配合。
(3)引用项目案例教学。通过对引入的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使课程内容与实际化工工艺生产操作和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间题和解决间题的综合能力。
(4)引导文教学法,媒介教学法。
(5)辅导答疑。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任课教师主持辅导答疑,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在线答疑。
(6)专家讲座。 2.教学手段
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模型、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组织
(1)运用注意规律,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情感组织课堂教学。 (3)运用暗示法组织课堂教学。 (4)运用愉快教育法组织课堂教学。 (5)运用成功教育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公共学习领域考核与评价
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考核为辅(包括随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成绩、学习态度等)。
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考核与评价
实践为主和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评价重视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 2.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
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专家参与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 3.“双证书”融通
具备双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学管理
1.教学运行组织管理
学校教学实行院(校)系两级管理。由一名副院(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保证教学运行。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实施和管理,组织专业教师和教研室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建设。
成立以系主任为负责人,由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的建设、教学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并监控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合作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的管理和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形成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社会评人”的五评制度。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和各教学环节工作规范性文件,使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企业参与的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根据顶岗实习情况,与企业领导和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和执行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校企双方质量保障制度。
3.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制度,形成校企共管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针对校企联合育人出现的问题,根据企业、学生的要求,实施人才培养的柔性管理。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1.参加专衔本自学考试或专升本考试进一步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或参加函远程教育本科学习。可继续深造的本科专业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通过全日制或业余学习方式完成学业,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同时,毕业后符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报条件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以获得学士学位。
2.可在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攻读研究生学位。
十一、素质和实践活动
学生还须参加各类讲座课程和实践活动,并获得相应学分,累加后作为毕业依据之一。 (一)讲座类
(二)素质提高类
十二、毕业
具有正式学籍,并达到如下条件的学生,方可毕业:
1.课程要求:完成所有课程和实训环节并获得相应学分,达到138.5学分。 2.职业技能考核要求: (1)专业职业技能要求:
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化学检验工或营销员国家职业职业资格证书。
(2)通用职业技能要求:① 通过重庆市英语A/B级考试,获得证书。 ② 通过重庆市计算机一级考试,获得证书。 3.综合素质和实践活动要求:
(1)听取讲座课程,课程学分达到2.5学分以上。
(2)积极参加兴趣、特长拓展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基本素质培养,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学分达到10学分以上(其中基本素质分不低于4.5分,兴趣、特长拓展素质分不低于3分,学研活动素质分不低于1.5分,社会工作不低于1分)。
4.身体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完成毕业设计。
6.合计151学分为毕业最低学分。
范文三:本文由lvyanbing01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专业教学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年第 15 期
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摘要] 解构传统的学科知识课程体系, 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范式, 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开发模式; 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基本内涵 (一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内容与要求、 教 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体现出职业教 育课程的本质特征。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 能力, 又叫职业从业能力或职业行动能力。它强调的是完成 完整工作过程的能力, 即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计划、 采 取行动并最终对行动的结果进行检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 是, 职业能力不等于操作技能, 工作过程不等于操作过程, 因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至少要包括计划、实施和检验这 三个阶段, 而操作只是在工作任务的实施阶段。 (二 依据并围绕工作过程建立课程体系 )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 完成的。是 “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 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 劳 动者, 工作对象, 工作工具, 工作方法和工作产品。以工作过 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而 建立的。因此, 为了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 系统地分析工作过程; 而为了系统地分析工作过程, 就必须 全面地理解工作过程的要素,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 破译出隐 含在实际的职业工作中的工作过程知识。 (三 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课程内容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解决的 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 程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 过程知识,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这也是它与学科体系 课程的根本区别所在。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与情境相关的 知识, 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直接获得并需要的知识。工作过 程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知识 (如策略) 也包括 , 并非来自理论知识的隐性知识 (如经验、 诀窍、 手艺、 技巧) 。 这些隐性知识是最昂贵的,因为它们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 易被模仿、 复制和传递; 同时它们也是最宝贵的, 因为它们 不仅是个人在实践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
现代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四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内容 ) 除了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开发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 课程内容的序化。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在于如何 使学生容易地接受这一序列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 程开发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和技能, 使课程内容序 化。研究表明, 按照工作过程环节来编排和传授相关的课程 内容,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在按照工 作过程来序化课程内容的过程中, 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在 总量上没有变化, 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 变化。课程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结构出现, 而更多 的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 成与构建。所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 的构建过程, 实 际上是一个解构学科体系并按照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范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理念要落到实 处,最终在课堂层面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 为, 必须形成完善的开发技术, 并确立规范的高职课程体系 开发范式。基于这样的目的, 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 业教学团队确立了如图所示的开发范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
三、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国家高等职业院校 示范性建设重点项目,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 业团队与行业专家及课程专家合作,以岗位能力分析和具 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构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 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成为真正发挥示范和 辐射作用的课程体系。 (一 专业调研 ) 专业调研是进一步明确专业设置、专业内涵、专业定 位, 确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依据; 是按照职业岗位需求 和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也是以工作过程为 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市场需求, 明确 专业方向和专业内涵; 了解岗位 (群) 需求和用人需求, 明确 人才定位、 人才规格; 了解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级与要求; 了解教育与培训现状, 分析问题的根源, 提出课 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 确立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具备必需理论知 识、 较强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独立处理异常问题的 能力,服务于化工生产一线的化工工艺操作、设备维护保 养、 生产过程控制
、 产品质量检验及化工生产管理的高技能 应用型人才。 (二 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 通过对齐鲁石化公司、东岳集团等化工企业的调研和 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同时邀请这些企业的 12 名技 术专家进行 “工作分析” 确定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主要 , 职业岗位是原料预处理、 反应过程控制、 产品分离与精制、 产品检验及产品营销。对岗位所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 分析, 确定了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见表 。 ) (三 课程体系构建 ) 对化工工作岗位而言, 每个操作岗位例如精馏、 吸收与 解析、萃取和流体输送等都要涉及到设备的运行维护与保 电器仪表的使用与控制、 工艺参数的控制和产品质量的 养、
专业教学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年第 15 期
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数论课程改革一得
[摘要] 本文从理论角度对初等数论课程进行系统分析, 并从课程定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试措施等方面, 系统 分析论述了初等数论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初等数论; 课程改革 目前大学中的数论课程教学内容 比较陈旧,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这对于 提高数论教学质量是十分不利的。 作为 高等师范院校, 应该合理地设置数论课 程, 使得教学内容既能保持传统的精髓 思想, 又能顺应时代需要, 反映数论发 展的主流方向, 同时体现我们高师院校 数论课程师范性的特点;在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 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给课程准确定位 初等数论是高等师范数学系本科 生必修的专业课。鉴于师范院校毕业 生大多数从事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只有少部分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实 际情况, 以构建未来合理教师的知识与 结构出发, 这门课既不应该一味追求加 深, 加宽, 向综合大学看齐, 也不应该与 工科院校应用数学专业的初等数论完 全相同,而是应该侧重于突出师范特 点, 强调高初结合, 就是该课程既有一 定的理论深度, 又要把初等数论知识融 入其中, 按照高师培养合格的现代中学 数学教师目标的必修课程定位。 二、 调整教学内容 近二十年来, 无论在理论方面, 还 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数论都有了令人 瞩目的进展。而目前大学中的数论课 程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许多与其他课 程教学内容重复,如果按照原来的教 科书讲, 结果是浪费许多教学时间, 必 要的现代数学知识没有渗透进去, 实 际应用的例子引入少,学生听课没有 兴趣。笔者认为,
结合师范性的特点, 我们应当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1.增加与中学数学竞赛有关的内 容。现在, 据不完全统计, 在国际上较 有影响的数学竞赛和我国的大范围数 学竞赛中,数论题目所占的比例约在 25%左右,这还不包括解法中涉及数 论知识的题目。许多中学把训练数学 竞赛人才作为数学课教学或课外活动 小组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对中学数 学教师,同样对高师教学教育提出了
分析与检验等内容, 从工作的范围、 内容、 方法、 工具、 要求、 检查与维护等方面, 自成独立的体系。但在基于学科知识的 化 课程体系中,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基础化学、 工单元操作、 化工设备基础、 化工仪表自动化和化学工艺学 等组成,将一个完整化工操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切割为互不 联系的多个部分。结果是由于课程结构与工作实际的知识 结构系统相差甚远, 学生在完成学习后, 为适应现实工作岗 位, 不得不按照岗位工作的知识结构系统, 对上述课程进行 知识的解构,然后对照现实岗位重组为与工作相一致的知 识系统。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不仅十分困难而且难以达到。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山东省及淄博周边地区化工生产 特点,我们选择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的生产作为典型工 作任务的教学载体,重新开发了学习领域课程并构建了应 用化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离子膜烧碱生产操作为例:课程以 5 个典型的工作 任务为载体, 贯穿生产工艺过程控制, 生产设备运行、 维护 仪表使用与监控的全过程, 形成面 与保养, 化工单元操作、 向典型化工生产岗位的包括完整的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 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经历化工生产岗位实际 表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行动领域 物料与产品的性质认识 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装 配图的认识与绘制 采、取并分析原料、中间 粗产品和产品试样 体、 使用现场化工仪表、使用 控制仪表 操作和维护化工生产常用 设备、 控制化工生产装置 使用除尘器、 隔油池、 通风 装置, 调节废水酸碱度等 使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 学习领域课程 基础化学 化工识图与绘图 化工分析与检验 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技术 典型化工产品生产 (Ⅰ — ) 离子膜烧碱生产 ) 典型化工产品生产 (Ⅱ — 聚氯乙烯生产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
的、 完整工作的过程。 (四 课程标准制订 )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文件, 是课程的核心要素, 它与教学方案相配套, 是师资、 教材、 教学资料、 教学设备配 备的依据, 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 与原有的课程教学大纲相比
,课程标准更强调以培养 学生具备什么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以学生学会做什么事 情为学习内容,以职业工作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为考核标 准, 使课程目标、 内容和考核标准更加明确并可测量。 (五 项目教材编写 ) 教材是课程体系的实物载体,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需 要配套的教材做支撑。新教材的编写需要以工作任务为核 心重新选择和组织专业知识体系。我们以离子膜烧碱和 PVC 两个典型化工产品作为工作任务载体, 编写了 《离子膜 烧碱生产》 《聚氯乙烯生产》 《化工分析与检验技术》 和 三本 工作任务是核心, 但并不否 校本项目课程教材。在教材中, 定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合理延伸 出来。在上述三本教材中, 融合了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化 工原理知识、反应过程与设备知识、基础分析检验原理知 识、 化学工艺学知识等。 (六 教学实践 ) 目前,我们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正处于第一轮实施过程 中。检验的标尺将是学习领域课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职业能力,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否以过程性知识为主, 陈述性知识为辅, 学生是否胜任专业岗位工作。这些都需要 市场的检验, 需要用户的检验, 我们将及时根据市场、 用户和 学生的反馈, 不断修正, 构建更加科学、 合理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 践 ]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 (9 . [2]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 [J .中国高教研 究, 2009, ) (4 .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山东淄博 255314 )
范文四:本文由seegaewob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一)化工检测方向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
核心教学与训练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与训练 课时数
教学组织 与说明
A1 化学基础
教学要点: 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化 学基本计算和数据处理、 各元素和物质的 教学学时: 化学性质、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方式、仪器 72+48+72 分析的特点、原理;有机物的性质特点、 =192 化学性质,有机合成的一般规律;化学热 力学、动力学;化学基本操作的要点和程 化学技能操 序; 作 训 练 96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学时(含参 清晰化学的相关概念; 清楚分析中量 观 见 习 10 的概念;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处理与评价; 学时) 熟悉有机反应的规律,能够从热力学、动 力学方面判断化学反应; 熟练掌握化学实 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利用多媒体课件 进行理论教学; 利用 校内实验条件进行 实验训练; 采用案例 教学; 组织参观不同 类型的质检部门; 了 解化工企业检测的 运行和状态。
教学要点: 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基本规定;投影 基础知识;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的 三视图画法和尺寸标注; 读组合体视图的 基本方法;机件图样的画法;标准件和常 用件相关知识;零件图和装配图相关知 识;工艺管路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知识、 管道布置图等的制图规范和阅读。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A2 化工制图 72 学时 运用尺寸注法规范正确地进行标注; (训练学时 运用正投影法基本规律进行几何体的投 32 学时) 影绘制以及物体三视图的阅读和绘制; 运 用形体分析方法、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等相关知识进 行正确的组合视图的绘图与阅读; 灵活运 用机件图样的表达方法进行绘图方案设 计; 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零件图与装配图的 阅读; 运用本章知识对化工设备装配图进 行正确的阅读。
利用多媒体进行 理论教学; 利用实物 模型锻炼学生的空 间思维能力; 利用绘 图室进行绘图训练。
教学要点: 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工艺 的计算;相应的设备操作;设备的工作原 理;设备的计算;设备的选型 A3 化工单元操作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 根据操作 原理能应用物料、 热量等衡算对工艺进行 计算, 能够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计算并选 取既符合工艺条件又经济的设备。 利用多媒体进行 98 学时 一周设计训 练 理论教学; 组织模拟 仿真实训;
组织学生 到有典型化工单元 操作的工厂进行实 习。
A4 化工工艺
A5 化工工艺设计
教学要点: 典型的基本无机化工产品和基本有 机化工产品的主要生产过程;原料选择、 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催化剂的选择及主 要的反应设备; 产品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 条件的选择; 产品生产过程中能量的供给 与回收; 生产过程中物料的供给与循环利 用; 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能 量衡算; 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工业 “三废” 72 学时 的处理。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能: (包括实践 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般的物 学时 24 学 理、化学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相应 时) 的对策; 能利用本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实际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 化学 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问题; 能 利用本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选择 和制定实际生产中各种物理、 化学过程的 工艺操作条件;会选择、操作和控制主要 的反应设备; 能利用本课程所学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三 废”问题 。 教学要点: 化工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 化工设备 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工作程序; 车间设备布 置与管道布置的基本内容与一般原则; 工 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工艺流程图的 作用与基本内容;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 图例特征和绘制方法; 物理过程及反应过 72 学时 程的物料横算; 物理过程及反应过程的能 一周设计训 量横算等。 练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 到根据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解决实 际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 含化学反应过程 的物料衡算问题; 根据能量衡算的基本方 法解决实际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 化学反 应过程的能量衡算问题; 利用带控制点工 艺流程图制图规范正确、合理绘制、阅读
安排两次参观 实习和一次生产实 习,主要以合成氨、 尿素和磷酸生产过 程为主。 在此基础上 进行两次小工艺计 算。
进行项目教学, 可 在现有的基础上对 一些化工行业的可 行性项目进行工艺 设计, 通过具体项目 来达到实训的目的。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运用化工工艺过程 计算相关知识完成实际生产环节中的设 计过程 。 教学要点: 仪器分析的特点;主要仪器的原理; (含 主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数据处 64 学时 理。 32 学时的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实验) 清楚仪器的原理; 能够熟悉常见仪器 的使用;对最终数据能进行处理和评价。 教学要点: 有机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特点、 有机物的 分类;有机分析的一般过程。 B2 有机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熟悉有机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 掌握有 机化合物分类的原则; 熟练掌握有机化合 物分析的过程, 能够对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进行分析定性。 教学要点: 水和废水的监测;大气和废气的监测;固 体废物的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 监测;噪声监测;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 证。 B3 环境监测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环境监测的目标、 分类和监测的 特点和技术; 了解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以及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控制标准; 掌握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监测 分析方法。 教学要点: 经济学基础、经济效益分析、资金的时间 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设备更新的经 济分析、 化工生产中的技术经济分析与优 化问题、 化工研究与开发,经济优化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 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 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 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 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36 学时 可采用项目教学 48 学时 (含 实验 18 学 时) 法进行。 以某一种有 机物的分析为例, 制 定和实施分析方案, 并对结果进行评估。 使用多媒体进行 理论教学; 利用校内 实验室进行实验操 作; 参观校外实验仪 器, 利用仿真软件进 行操作训练。
B1 仪器分析
组织参观不同类 型的化工企业或环 境监测部门, 了解环 境监测的过程。
C1 化工技术经济
(二)化工过程装备方向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 化工过程装备方向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
核心教学与训 练项目 A1—A5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同化工检测方向 教学要点: 化工设备材料及其选择;容器设计的基 本知识;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内压薄 壁与封头的强度设计;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 计;容器零部件的原理和选取;典型化工设 备的机械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根据不同工艺对设备的要求选取合适的 材料,熟练掌握内压和外压容器的设计和计 算,能选用合适的法兰、封头等零部件,能 进行典型的化工设备的设计(如:换热器、 塔设备、搅拌器等)。 教学要点: 化工设备管理的概念;设备基础管理;设 备技术状态管理;设备的检修管理;设备的 配件管理;设备故障分析及事故管理;设备 管理中的技术经济分析;压力容器的安全技 术管理。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对化工设备 全过程施行物质动态和价值动态管理的系统 概念;掌握我国有关化工设备的现行方针政 策和法规制度;掌握重要管理单元
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方法。 教学要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各种测试仪表 的原理和构造;单回路控制系统;复杂控制 系统;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掌握过程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 见仪表的构造、原理、应用和校验;懂得单 回路控制系统投运和调节;了解常见化工单 元控制方案。 教学要点: 化工生产操作规范;危险品存贮及其管理; 紧急消防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根据化工生产特点进行规范生产;清楚 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要素;化学产品的存贮 及其管理;特殊情况下的消防保护。 教学与 训练学时数 同化工检测方 向 教学组织与说明 同化工检测方向
B1 化工设备机 械基础
70 学时 一周设计训练
利用校内现有的 一些设备对学生进 行实物教学;组织 学生参观化工设备 的生产厂家;在生 产设备的企业进行 实习。
B2 化工设备维 护与管理
54 学时 (含 12 课时的 实验室模拟操 作和教学参观)
采用项目教学 法,以某一企业的 设备管理为例,制 定和实施养护方 案,并对结果进行 评估。
B3 化工仪表自 动化
54 学时(包括 30 学时实践)
组织学生到实习 企业中进行参观, 了解工厂中的控制 系统;进行工厂实 训,掌握控制系统 的操作。
C1 化工安全工 程
采用项目教学法, 以某一实际生产为 例,了解生产各环 节的安全要素。
范文五: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毕业实习报告参考题目
一、论文参考题目
1、高岭土负载纳米铁(对水中铬)的研究
2、蛋白质在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表面的吸附与释放
3、GnRH主动免疫对SD大鼠生殖性能的探索
4、两种不同蛋白构型GnRH主动免疫对大鼠生殖性能的影响
5、西昌引进的14种油橄榄果实中金属含量的动态分析
6、油茶籽壳不同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的作用
7、纤维素接枝改性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8、油茶籽壳不同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
9、xx市大气降中金属原子尘粒径随楼层高度变化的研究分析(降尘粒径及铬、铜浓度随楼层高度变化的研究)
10、乳化速度对海藻酸钙载药量的影响和模拟体外释放研究
11、光质对甘西鼠尾草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12、丹参化感物质对丹参幼苗抗氧化酶体系化感作用评价
二、相关要求
1、毕业实习报告选题:学员应根据自身和工作实际情况,选择以上参考题目或自拟题目(范围过大的题目应该增加副标题)完成毕业实习报告。
2、毕业实习报告格式要求:字数应在个汉字之内,其它格式要求参照本科论文要求,使用统一封面。
3、毕业实习报告提交方式:以所在学习中心通知为准。
范文六:专业介绍要求
一、培养什么知识、能力、素质的学生。
二、从事什么职业
三、主要有哪些岗位
四、是否是学院、省级、中央特色专业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妆品、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化妆品、药品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外贸企业、质量监督部门从事化妆品与药品原料采购、生产技术指导、质量控制、质量检验、产品监督检测、产品销售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单元操作、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化妆品检测技术、化妆品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药物检验技术、药事管理。
三、就业面向:化妆品、药品企业的生产部门、质检部门、产品监督检测部门、产品营销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等。
冶金技术(金属材料分析与检测方向)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有色冶金、化工等企业从事工业原料及产品分析与检测及生产、产品管理、事故处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分析检测技术、冶金原理、重金属冶金、轻金属冶金等。
三、就业面向:冶金或化工企业的质检部门、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产品营销部门。
应用化工技术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化工、环保、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工原料及其产品的分析检测、化工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分析检测技术、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化工市场营销、化工环保、化工企业管理等。
三、就业面向:化工、环保、医药等企事业单位的质检部门、生产部门、技术研发部门、管理部门和营销部门。
范文七: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理)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 应用化工技术(理) 二、专业代码: 530201 三、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专科 三年 五、就业面向
(一)初始岗位
主要从事通用化工产品、专用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管理与工艺操作。参与化工产品检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化工安全防护管理和化学品背销等工作。
(二)发展岗位
经过个人努力和职业岗位发展,可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工作。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根据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安全生产意识、责任关怀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高水平化工岗位技能和相应基础知识,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从事通用化工产品、专用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管理与工艺(内、外)操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基本素质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有正确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悄趣高稚;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国守法,忠于职守。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敬业爱岗,诚实。 (5)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爱好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修身养性,谈吐高雅。 (6)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娱活动,磨炼意志,体魄健达到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标准。
2. 知识要求
核心知识包括化工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操作知识。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化学、化工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
(3)掌握分析和选择通用化工、精细化工生产工艺路线、方法、主要设备及主要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等方面的知识。
(4)初步掌握企业管理、化工环保、化工工艺初步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 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要求
① 能进行化工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 ② 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管理与协调工作。 ③ 能综合应用专业技能。
④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CAD绘图软件。 ⑤ 会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创新。
⑥ 具有较强的质俄意识,会进行市场及效益分析。 ⑦ 会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 (2)职业岗位群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岗位群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见表.
七、职业证书
化工总控工(中级)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根据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结合调研结果和企业意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将流体输送、精馏等化工生产过程的单元,按照化工生产过程进行重构,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以典型化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并按照化工操作职业生涯的发展顺序安排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尤其是生产性实训比例.同时进行课程整合,开设“教学做”一体课程。
(二)专业教育内容及标准 1
(三)专业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1.专业教学进程安排
※公共通识课按20学时计算1学分,其余课程按16学时计算1学分。
2.实践教学安排
3.教学安排说明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开设相应学时。
(2)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期安排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3)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及服务进行自主设置。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
在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且具有相应技能证书的高级技术人员,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力,能够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和对企业提供给书支持。
2.师资数量
专职教师总计20人(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10人)。 3.师资水平及结构
高级职称4人,占20%,中级职称12人,占60%;双师素质教师占30%。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条件
2.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建设数量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任务,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提供实践教学条件的同时,为学校提供企业兼职教师,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下厂实践,适当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开发。要建立院校、企业、系部三方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监督、考评机制。
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实训室安装有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可连接到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网站。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
选用近5年高职高专优质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2.图书及数字化资料
有数量相当的馆藏专业图书,建有方便迅捷的校园网络,实训室安装有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可连接到国家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网站,满足自主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
教学项目采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而是在实验实训室或工作现场,边讲授、边训练。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针对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四个过程一一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和操作的熟练,教师分别采取示范讲解、指导练习、纠正偏差和考核验收进行指导,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运用启发式互动教学。
(2)实验实训式。课堂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实创}}、课程实习等实2学环节两幼一体,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密切配合。
(3)引用项目案例教学。通过对引入的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使课程内容与实际化工工艺生产操作和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间题和解决间题的综合能力。
(4)引导文教学法,媒介教学法。
(5)辅导答疑。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任课教师主持辅导答疑,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在线答疑。
(6)专家讲座。 2.教学手段
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模型、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组织
(1)运用注意规律,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情感组织课堂教学。 (3)运用暗示法组织课堂教学。 (4)运用愉快教育法组织课堂教学。 (5)运用成功教育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公共学习领域考核与评价
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考核为辅(包括随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成绩、学习态度等)。
2.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考核与评价
实践为主和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评价重视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 3.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
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专家参与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 4.“双证书”融通
具备双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学管理
1.教学运行组织管理
学校教学实行院(校)系两级管理。由一名副院(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保证教学运行。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实施和管理,组织专业教师和教研室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建设。
成立以系主任为负责人,由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的建设、教学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并监控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合作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的管理和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形成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社会评人”的五评制度。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和各教学环节工作规范性文件,使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企业参与的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根据顶岗实习情况,与企业领导和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和执行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校企双方质量保障制度。
3.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制度,形成校企共管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针对校企联合育人出现的问题,根据企业、学生的要求,实施人才培养的柔性管理。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1)参加化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自学考试(以下简称高自考)的学习。一般情况下,高自考在两年之内可以修完所有课程,利用半年时间做毕业论文,通过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本科毕业证。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各科平均分在70分以上可以申请学士学位。高自考的学习主要采取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于在校期间完成。
(2)参加专升本考试升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或参加函授、远程教育本科学习。可继续深造的本科专业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通过全日制或业余学习方式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同时,毕业后符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报条件的学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以取得学士学位。
(3)可在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攻读研究生学位。 (4)可考取专业相关高级工、技师技能证书。
(5)可通过有资质的中外办学合作项目或者个人通过考试,申请出国深造或出国进修和培训。
十一、素质和实践活动
学生还须参加各类讲座课程和实践活动,并获得相应学分,累加后作为毕业依据之一。 (一)讲座类
(二)素质提高类
十二、毕业
具有正式学籍,并达到如下条件的学生,方可毕业:
1.课程要求:完成所有课程和实训环节并获得相应学分,达到133学分。 2.职业技能考核要求: (1)专业职业技能要求:
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证书。 (2)通用职业技能要求:①通过重庆市英语A/B级考试,获得证书。 ②通过重庆市计算机一级考试,获得证书。 3.综合素质和实践活动要求:
(1)听取讲座课程,课程学分达到2.5学分以上。
(2)积极参加兴趣、特长拓展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基本素质培养,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学分达到10学分以上(其中基本素质分不低于4.5分,兴趣、特长拓展素质分不低于3分,学研活动素质分不低于1.5分,社会工作不低于1分)。
4.身体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完成毕业设计。
6.合计145.5学分为毕业最低学分。
范文八:附件4: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任务书
应用化工技术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生化与药品
所属专业类名称
化工技术类
项目主持单位(盖章)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项目主持人
联合建设单位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天津职业大学、宁波职业
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 业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克拉玛依 职业技术学院、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大唐 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博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制
二○一○年六月
填 写 要 求
一、 请依据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如实填写各项。 二、 请按下发格式填写,原则上不加页。
三、 请用A4纸打印,一式3份上报;电子版以word文档格
四、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
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五、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
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六、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
七、 表1-2“参与单位及负责人”,按实际参与单位数量填
写,每单位填写一张。
1.立项建设单位
3. 项目建设指导小组
4. 项目开发团队
6.建设规划
13. 其他说明
14. 立项建设单位承诺
范文九:文章编号:09)07-0001-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化工过程强化正在孕育化学工业的变革      化学工业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医药、农药、塑料、橡胶、涂料、汽油、柴油等都是化学工业的产品。   传统化工给人的印象是高耸塔群林立,刺耳噪音不绝,刺激气味迎面扑鼻,粉尘液滴四处飞溅,能耗高且对环境的污染怵目惊心。不过,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这种情况。   如果说绿色化学侧重从化学反应本身来消除环境污染、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化工过程强化则强调在生产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运用新技术和设备,极大地减小设备体积或者极大地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显著地提升能量效率,大量地减少废物排放(在1995年召开的第一次化工过程强化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化工过程强化目前已成为实现化工过程的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密集生产,推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技术。美、德等发达国家已将化工过程强化列为当前化学工程优先发展的三大领域之一。      2 微反应器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新设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微型化,特别是纳米材料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发展,引起研究者对小尺度和/或快速过程的极大兴趣。微型化设备除电子器件和微机械器件外,微型化工器件也逐渐成为其重要成员,如微混合器、微型反应器、微型换热器、微化学分析、微型萃取器、微型泵和微型阀门等。微型化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无放大效应、操作条件易于控制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得到众多研究者包括化学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人士的极大关注。微化工器件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米尺度下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均有明显提高,传热系数和传质性能与传统设备相比显著强化,而且可以保证流体流动的均匀性和理想性。   当基于微反应器的反应技术刚起步发展时,人们普遍对其持有不理解甚至怀疑的态度。但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今天微反应技术已不再处于襁褓期。已有一些微反应器作为商品问世并成功用于实际生产过程,导致令人难以置信的过程强化效果;这使人们感觉到该技术似乎是在一夜之间迸发出来的,显示出具有改变目前化学和化学工程方法论的势头,甚至蕴含着更大的技术革新。   微反应器,顾名思义这种反应装置是微型的,但它又决不是简单的由小型到微型尺度的变化,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反应单元的微结构化,微结构的典型尺度为10-500 微米。   在微反应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工业界的贡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致力于技术革新的公司,如杜邦和BASF等从一开始就积极推动和促进微反应器技术的发展,Merck公司已经利用微反应技术实现了一个过程的工业化,其他还有Schering、Degussa-Hüls以及Bayer等公司。近年来,微反应器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有关微制造、新材料、模型化、设计概念以及检测等相关知识也正在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如图1所示。下面想借此机会,以实例展示微反应器技术的应用导致化工过程强化那完美和激动人心的一面。      3 化工过程强化的成功例证      例1:有机物的硝化反应,比如,在国防、采矿和水利建设中广发应用的TNT炸药的生产,是通过对一种有机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来生产的。有机物的硝化反应速度非常快,几乎是瞬间就可完成,同时释放大量的反应热。如果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移出体系,就会引起爆炸。传统的硝化反应一般是在带冷却夹套的搅拌釜式反应器内进行的。这种结构的反应器由于换热面积小,传热效率差,不得不通过控制反应物加料速度来避免热量积累导致的反应失控。因而不仅反应釜的体积庞大,而且反应所需时间也很长。以年产15吨硝基化合物来说,反应釜的体积达13立方米,每次硝化反应的时间长达18小时以上。Sulzer公司开发成功一种静态混合反应器,是利用热交换管作为静态混合微构件来强化物料混合的反应器,在实现物料高效混合反应的同时将反应热从体系中快速移走,能极大地缩小设备体积、增加生产能力,特别适用于强放热反应过程。将该静态混合反应器技术用于TNT的生产,反应器的体积减小至200毫升,只有传统夹套式反应釜体积的1/6500;硝化反应的时间只有0.25秒,为原来的1/259200;而年生产能力却提高了2.2倍,投资不到原来的40%。同时,由于硝化反应的时间非常短,基本上消除了副产物的生成,减少了环境污染。   例2:Grignard试剂酮还原反应,该反应是德国Merck公司生产某种精细化学品工艺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快速反应,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同时,该反应也是一个强放热过程,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导出反应热必须延长反应时间,一般需要数小时。若利用交叉型微混合器,不仅可以实现过程的连续化,而且可将反应时间降至几秒钟。这一发现证实微混合器是一种实现过程准确控制、强化反应过程的有效工具,进而极大地推动了Merck公司建立连续生产装置的计划。如1998年8月建成了一套采用5个小型混合器并联操作的全自动连续生产中试装置并成功运行。中试生产的产率为92%,明显高于实际间歇式生产的72%。此外,用快速连续混合替代了传统的滴加式混合,使反应时间从以前的5小时缩短为现在的10秒以内。更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小型混合器,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实现该反应,从而有效地减小冷却设备的技术投资,并可节约能源。   类似的成功实例还有很多,实验室内取得的令人激动的成果更是不胜枚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4 微纤维复合材料―发展过程强化设备的新结构和新材料      华东师范大学掌握了一种烧结三维微纤网络结构化微米尺度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即通过烧结直径2-20微米、长度2-10毫米的微纤(聚合物,金属或陶瓷)而形成可裁剪的具有大空隙率三维网状结构载体。这种烧结微纤载体材料可用以高负载量地包结微米尺寸的催化剂/吸附剂,形成微结构化的催化剂/吸附剂反应器体系。   微纤复合催化剂/吸附剂可以采用造纸过程制成薄层大面积和/或褶皱结构,以完全不同于固定床、滴流床、淤浆床、微通道、蜂窝陶瓷整体结构反应器等传统反应器技术的方式,调变催化剂/吸附剂对反应物或污染物的接触效率。这种结构化的反应器综合了固定床结构简单和流化床传质、传热良好的优点,且具有极高的催化剂/吸附剂与反应物/污染物接触效率。微米尺寸催化剂/吸附剂的应用可极大地消除使用大颗粒催化剂/吸附剂的固定床(滴流床)所受到的内扩散、颗粒内部传热的限制。 三维微纤网状结构将微米尺寸颗粒象流化床或淤浆床那样悬浮在反应介质中,但不存在流化床的返混现象以及蜂窝陶瓷整体结构反应器所固有的径向扩散限制。我们已成功地将之用于结构化微米尺度细粒子催化剂,构建的整体结构反应床层综合了固定床结构简单和流化床传质、 传热良好的优点,在小型制氢[1-4]、 液-液强放热有机合成[5]、 微型换热器[6]和微型燃烧器[7]等方面的应用中展现出优异的过程强化效能。   鉴于这种新材料、新反应器所具有的高接触效率、良好传质和传热性能以及独特三维网状结构的包结作用,可以预见,其在国防/民防(如高效防毒、防生化设备)、 公共安全(如污水/空气净化)、 航天(如热管、微换热器)、 新能源技术(如小型移动制H2燃料电池系统)、 化工(如整体式催化剂、 新结构反应器、 微化工构件)、 电化学和化学电源(如电极材料)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化工过程强化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设备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导致单位产品成本大幅降低。设备体积的微型化,将带来设备和基建投资及土地资源的巨大节省。由于能充分利用能量、生产效率高,能耗将显著降低。由于反应迅速、均匀,副反应少,从而能大大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污染环境的废物排放也会显著减少。     微反应技术目前已被公认为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物理、模拟计算、生物、微电子以及微机械加工等诸多领域,学科交叉综合性强,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有理由相信,微反应技术将会为化学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Miaomiao Wang, Jianfeng Li, Li Chen and Yong Lu. Miniature NH3 Cracker Based on Microfibrous Entrapped Ni-CeO2/Al2O3 Catalyst Monolith for Portable Fuel Cell Power Supplies. Intl. J. Hydrogen Energy 34 (.   [2]Yong Lu, Hong Wang, Ye Liu, Qingsong Xue, Li Chen, and Mingyuan He. Novel microfibrous composite bed reactor: high efficiency H2 production from NH3 with potential for portable fuel cell power supplies. Lab Chip 7(1) (.   [3]Ye Liu, Hong Wang, Jianfeng Li, Yong Lu, Haihong Wu, Qingsong Xue, Li Chen. Monolithic microfibrous nickel catalyst co-modified with ceria and alumina for miniature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ammonia decomposition. Appl. Catal. A 328(1) (2007) 77.   [4]Ye Liu, Hong Wang, Jianfeng Li, Yong Lu, Qingsong Xue, Jinchun Chen. Microfibrous entrapped Ni/Al2O3 using SS-316 fibers for H2 production from NH3. AIChE J. 53(7) (.   [5]李剑锋,杨九龙,王苗苗,路勇,何鸣元. 基于烧结微纤多孔结构材料的微反应器中的苯硝化反应[J]. 催化学报 28(11) (.   [6]李剑锋,路勇,何鸣元. 基于烧结微纤多孔结构材料的微换热器及其性能研究[J]. 石油化工 36(12) (.   [7]李剑锋,王苗苗,杨九龙,路勇,何鸣元. 微纤包结细粒子结构化微燃烧器的催化燃烧性能[J]. 现代化工 27(10) (2007) 29.
范文十:分析化学计算题
1、用无水碳酸钠(Na2CO3)为基准物标定HCl溶液的浓度,称取Na2CO3 0.5300g,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需消耗HCl溶液20.00mL,求该HCl溶液的浓度。(12分)
2、称取0.2513g基准CaCO3,经HCl溶解后,用容量瓶配制成250 mL溶液,吸取25.00 mL,在PH>12时,用K-B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共消耗24.90 mL。试计算该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09)(12分)
3、今有6.0833g盐酸样品,在容量瓶中稀释成250 mL。取出25.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2500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20.00 mL。试计算该盐酸样品中HCl的含量。(12分)
4、用配位滴定法测定工业氧化锌中ZnO的含量。称取0.2500g试样,溶于盐酸后于容量瓶中稀释成250mL。吸取25.00mL,在PH=5~6时,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0.01024 mol·L-1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17.61 mL,计算试样中ZnO的含量。(10分)
5、0.1500g铁矿石试样中的铁经处理,使其完全还原为Fe2+后,需用0.02000 mol·L-1的KMnO4溶液15.03 mL滴定至终点,求该铁矿石中以FeO表示的质量分数。(FeO的相对分子质量71.85)(10分)
6、计算pH=4.0,含有0.1000 mol/L的草酸溶液和0.0100 mol/L EDTA的溶液中CaC2O4 的溶解度。
7、称取0.2357g Sb2S3试样, 让其燃烧, 产生的SO2用FeCl3溶液吸收. 然后用0.002000mol.L-1KMnO4溶液滴定溶液中生成的Fe2+, 消耗KMnO4 30.20 mL, 求试样中Sb的质量分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