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工厂2005年6月份安全生产月是几月份了AB两种产品,均为完工产品,资料如下:A产品20

《成本会计》计算练习题(1)
《成本会计》计算练习题(1)
1、某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计生产工时25000小时,其中:甲产品5000小时,乙产品10000小时,丙产品10000小时。本月发生各种间接费用如下:
(1)以银行存款支付劳动保护费2400元;
(2)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
(3)按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福利费;
(4)车间消耗材料2000元;
(5)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1800元;
(6)预提修理费800元;
(7)本月摊销保险费600元;
(8)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运输费)转入1400元;
(9)以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及其他支出等共计188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制造费用发生和分配的会计分录。(“基本生产成本”列明细帐)
答:(1)借:制造费用&
2400&&&&&&&
(2)借:制造费用& 3000
贷:银行存款&&
2400&&&&&&&&&&&
贷:应付工资& 3000
(3)借:制造费用&
420&&&&&&&&
(4)借:制造费用& 2000
贷:应付福利费&&
420&&&&&&&&&&&
贷:原材料&& 2000
(5)借:制造费用&
1800&&&&&&&
(6)借:制造费用& 800
贷:累计折旧&&
1800&&&&&&&&&&&
贷:预提费用&& 800
(7)借:制造费用&
600&&&&&&&&
(8)借:制造费用&&&&
贷:待摊费用&&
6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1400
(9)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存款&&
本月制造费用合计=0+0+600+300
制造费用分配率=14300/(+10000)=0.572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860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5720
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572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860
&&&&&&&&&&&&&&&
—乙产品& 5720
&&&&&&&&&&&&&&&
—丙产品& 5720
贷:制造费用&&&&&&&&&&&&
2、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其实际成本为29000元。两种产品的燃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20元、B产品15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500件、B产品300件。
要求:(1)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燃料费用;
(2)编制耗用燃料的会计分录(分录中列示到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该企业成本明细帐不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不专设“燃料”总帐)。
答:A产品的定额费用=500*20=10000&&&
B产品的定额费用=300*15=4500
& 燃料费用分配率=29000/()=2
A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00
B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0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直接材料&& 20000
&&&&&&&&&&&&&&&
—B产品—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燃料&&&&&&&&&&&&&&&&&&&&&&
3、某工业企业9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动力费用24000元。9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5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000度;辅助生产车间耗电89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1900度;企业管理部门耗电6000度。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共计24950元。
要求:(1)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A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24000小时。
(2)编制该月支付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3)编制该月分配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该企业基本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且辅助车间设“制造费用”明细帐;所编分录列示到成本项目)。
答:(1)电力费用分配率=24950/(+6000)=0.5
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电力费用==15000
产品电费分配率=15000/()=0.25
A产品应负担的电力费用==9000
B产品应负担的电力费用==6000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电力费用==2500
辅助生产车间产品电力费用==3500
辅助生产车间照明电力费用==950
企业管理部门电力费用==3000
(2)借:应付帐款&& 24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
(3)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 9000
&&&&&&&&&&&&&&&&&&&&
—B产品—燃料及动力& 6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
管理费用&&&&&&&&&
&&&&&&&&&&&&&&&&3000
贷:应付帐款&&&&&&&&&&&&&&&&&&&&&&&&&&
4、某工业企业各种费用分配表中列示甲种产品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资料为:不可修复废品5件,每件原材料费用定额100元;每件定额工时为30小时。每小时工资及福利费3元,制造费用4元。不可修复废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价值按计划成本计价,共160元,作为辅助材料入库;应由过失人赔款12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1)计算甲产品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2)计算甲产品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3)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答:(1)5件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100*5+3*30*5+4*30*5=500+450+600=1550
(2)废品净损失==1270
(3)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原材料&&&&&&&
&&&&&&&&&&&&&&&&&&&&&&&&&&&&&&&&&&
—工资及福利费& 450
&&&&&&&&&&&&&&&&
&&&&&&&&&&&&&&&&&&—制造费用&&&&&
借:原材料—辅助材料&& 160
&&&&&&&&&&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借:其他应收款&&&&&&&&
&&&&&&&&&&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
&&&&&&&&&&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5、某企业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甲产品各批产品成本。3月份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有关资料如下:
1023批号:1月份投产22件。本月全部完工,累计原材料费用79750元,累计耗用工时8750小时。
2011批号:2月份投产30件。本月完工20件,累计原材料费用108750元,累计耗用工时12152小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8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所耗工时。
3015批号:本月投产15件。全部未完工,累计原材料费用18125元,累计耗用工时2028小时。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归集的累计间接计入费用为:工资及福利费36688元,制造费用55032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和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列出计算过程)
答: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工资及福利费累计分配率==1.6
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2.4
1023批号:完工产品成本=*1.6+=114750
2011批号:完工20件的原材料费用=*20=72500
完工产品所耗工时=12152/(20+10*80%)*20=8680
完工产品成本=*1.6+=107220
6、某工业企业制造费用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进行分配,有关资料如下:
全年计划产量(件)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
本月实际产量
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
年度制造费用的计划总额为55296元。
要求:计算(1)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2)本月甲、乙产品各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3)本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答:年度计划分配率==6
本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563.2*6=3379.2
本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320*6=1920
本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0=3.2*6=5299.2
7、某企业某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工序260千克,第二工序140千克;各工序在产品为:第一工序200件,第二工序100件。
要求:(1)计算各工序在产品投料率和在产品的约当量(原材料在各工序生产开始时一次投料);
(2)计算各工序在产品投料率和在产品的约当量(原材料在各工序生产开始后陆续投料);
答:(1)第一工序在产品投料率=260/(260+140)*100%=65%
第二工序在产品投料率=(260+140)/(260+140)*100%=100%
第一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200*65%=130件
第二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100*100%=100件
(2)第一工序在产品投料率=(260*50%)/(260+140)*100%=32.5%
第二工序在产品投料率=(260+140*50%)/(260+140)*100%=82.5%
第一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200*32.5%=65件
第二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100*82.5%=82.5件
8、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材料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单位产品消耗量
材料费用总额
要求:采用差额计算法计算、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差异的影响程度。
答: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90-500)*40*10=(-10)*40*10= -4000
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90*(42-40)*10=490*(+2)*10= +9800
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90*42*(9-10)=490*42*(-1)= -20580
因产量、单耗、单价三个因素变化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为:
(-4000)+9800+(-20580)= -14780
分析:该企业甲产品材料费用虽然比计划减少14780元,主要由于产品产量减少和材料单价下降引起的,而单耗却上升了,使材料费用增加9800元,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从实质上看,该企业甲产品没能完成材料费用计划。
9、某企业某月份生产丙产品,本产品产量为450件,月末在产品盘存数量为10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期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的费用如下表所示:
期初在产品成本
本期发生费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答:直接材料分配率=()/(450+100)=21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450*21=9450(元)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100*21=2100(元)
直接人工分配率=()/(450+100*50%)=9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人工费用=450*9=4050(元)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人工费用=100*50%*9=45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450+100*50%)=10.2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50*10.2=4590(元)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00*50%*10.2=510(元)
完工产品成本=90=18090(元)
期末在产品成本==3060(元)
10、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后者提供一种劳务。某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月末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为4430元;
(2)月末,“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为3954元(在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帐户的发生额分配结转之前);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其中应由行政管理部门负担3140元。
(3)月末,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为8032元(在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结转之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机器工时为:甲产品1670小时,乙产品1685小时。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1)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2)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编制会计分录;
(3)计算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编制会计分录。
答:(1)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借: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辅助车间&& 4430
(2)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84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
(3)分配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312
分配率=13313/()=4
甲产品负担制造费用=0
乙产品负担制造费用=2
& 借:基本生产成本一甲产品& 6680
&&&&&&&&&&&&&&&&&
一乙产品& 6632
贷:制造费用一基本车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某工厂生产的甲产品需要经过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基本生产车间依次加工,第一车间完工产品为A半成品,完工后全部交第二车间继续加工;第二车间完工产品为B半成品,完工后全部交第三车间继续加工;第三车间完工产品为甲产品产成品。甲产品原材料在第一车间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车间的工资和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1)产量资料生产数量资料产品:甲产品2013年8月单位:件  (2)生产费用资料生产费用资料产品:甲产品2013年8月单位:元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方式)计算甲产品及其A半成品、B半成品成本(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按约当产量法分配计算),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填写以下各表)。2)对本月甲产成品总成本进行成本还原,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甲产成品总成本。《成本会计》配套练习(参考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成本会计》配套练习(参考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级会计 考试相关
[中级会计]甲公司拥有A、B、C三家工厂,分别位于国内、美国和英国,假定各工厂除生产设备外无其他固定资产,2011年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甲公司产品销量下降30%,各工厂的生产设备可能发生减值,该公司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有关资料如下:
(1)A工厂负责加工半成品,年生产能力为100万件,完工后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全部发往B、C工厂进行组装,但B、C工厂每年各自最多只能将其中的60万件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各自负责其组装完工的产品于当地销售。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将A工厂的半成品在B、C工厂之间进行分配。
(2)12月31日,A、B、C工厂生产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8年,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6000万元、4800万元和5200万元,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由于半成品不存在活跃市场,A工厂的生产设备无法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12月31日,估计该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4)12月31日,甲公司无法估计B、C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无法合理估计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在总体上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根据未来8年最终产品的销量及恰当的折现率得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人民币13000万元。
(1)为减值测试目的,甲公司应当如何确认资产组?请说明理由。
(2)分析计算甲公司日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请将相关计算过程的结果填列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表格中。(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3)编制甲公司日对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拥有A、B、C三家工厂,分别位于国内、美国和英国,假定各工厂除生产设备外无其他固定资产,2011年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甲公司产品销量下降30%,各工厂的生产设备可能发生减值,该公司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有关资料如下:
(1)A工厂负责加工半成品,年生产能力为100万件,完工后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全部发往B、C工厂进行组装,但B、C工厂每年各自最多只能将其中的60万件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各自负责其组装完工的产品于当地销售。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将A工厂的半成品在B、C工厂之间进行分配。
(2)12月31日,A、B、C工厂生产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8年,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6000万元、4800万元和5200万元,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由于半成品不存在活跃市场,A工厂的生产设备无法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12月31日,估计该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4)12月31日,甲公司无法估计B、C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无法合理估计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在总体上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根据未来8年最终产品的销量及恰当的折现率得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人民币13000万元。
(1)为减值测试目的,甲公司应当如何确认资产组?请说明理由。
(2)分析计算甲公司日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请将相关计算过程的结果填列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表格中。(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3)编制甲公司日对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相关文章:
财务管理基础
最新资讯最新推荐最新更新
最新资讯最新推荐最新更新
扫一扫 关注微信
400-966-2080
星恒教育订阅号
星恒教育服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架号看生产日期月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