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二八定律,是符合还是颠覆牛顿第三定律

加强营销和产品创新促进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转型升级
日10:12&&&&&&&&
本报记者 李珮&&&&&&&&来源:金融时报
  “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兴起的时候,有分析人士表示,其或将颠覆传统金融。现在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可以看到颠覆并没有发生,相反,P2P平台借贷危机重重,已经有近千家平台倒闭跑路。互联网金融以前提及的几种形态主体全部改变了,概念也改变了,以前的提法是排除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业态,但现在银行、证券、保险是主体。”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在以“如何促进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的转型升级与模式创新,建立互联网生态模式的发展机遇和面临问题”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中表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3515.49亿元,平台数量达到2520家。国内众筹平台的数量为296家,股权众筹意向投资额已超过110亿元。而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8136.5亿元,同比增长52.9%。
  黄震表示,互联网金融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过去很多没有接受过金融服务的群体连接起来,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服务,形成长尾效应,积累了海量用户,产生了新的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二是移动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底层,导致民间金融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技术的外溢效应。
  不可否认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被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新兴机构 “抢了风头”,发展稍显落后。对此,黄震总结称,有四个原因导致传统金融机构在前期发展滞后。
  一是路径依赖。传统金融机构已建立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要甩开传统机构进行创新有点难度。但创新的互联网企业可以直接应用新一代技术,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二是用户意识。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为王,传统金融机构的“二八定律”根深蒂固,对于用户的价值和如何真正挖掘用户带来的价值需要深入思考。
  三是数据管理。互联网时代提出的大数据观念,是非结构化、多元的,同时也是实时动态更新的活数据。目前,很多金融机构的数据是孤立的,没有连接起来,同时缺乏实时动态更新的能力。
  四是风险认知。传统金融机构都是从驾驭风险中获得利益,最后变成了绝对控制风险,导致风险管理能力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发力互联网金融,比如,中信银行与百度联手发起设立百信银行,泰康人寿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也在着力打造“大赢家”、“精英汇”、“易金所”三大互联网金融平台……有商业银行人士用“王者归来”形容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加速布局。
  谈及对互联网金融的探索,英大泰和财产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吴玉鹏介绍称,英大泰和财产保险公司将之前的电话中心改成电子商务中心,业务涵盖电话投保、网络投保,近几年业务增长量较快,但他仍表示:“我们基本还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门外徘徊”。
  对于如何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转型升级,传统金融机构的见解各有不同。中信证券北京分公司互联网金融部经理刘月芳表示,从证券行业来说,进行互联网化是从经纪业务线开始的。“主要是做交易通道,赚取手续佣金的模式,这是最基础的业务,也是公众最了解的业务。互联网其实初始成本非常高,但边界成本非常低,需要有大量的用户积累,后续才能有所盈利。”刘月芳称。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互联网金融部经理李贇则认为,传统银行近几年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但是过程不是很明显。在他看来,互联网层面,银行须在两个方面有所变化,一是营销推广方式的变化,二是产品的创新。
  在营销方面尝试转变的还有信托公司。民生信托财富管理总部副总裁段雯彦表示,尽管信托公司希望拥抱互联网,包括开通微信公众号、推广APP等,作出很多尝试,但是受到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监管条件的限制,在互联网线上环节,只能实现信托的预约功能,签约、支付仍在线下。“从互联网的营销手段来说,我们只能做到营,没有做到销。”段雯彦称。
  她坦言,目前,信托公司也在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希望能够通过视频身份验证或者远程账户完成线上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这样信托机构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营销。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内容:
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
?&?&?&?&?&?&?&?&?&?&?&
?&?&?&?&?&?&?&?&?&?&?&
?&?&?&?&?&?&?&?&?&?&?&
?&?&?&?&?&?&?&?&?&?&?&股票/基金&
面对互联网金融 资产管理机构应如何卡位
作者:王珍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似乎每一粒尘埃都拥有网址,互联网对于人们就像空气一样,整个人类的生活已然被数字化,而这一切来自技术的革命与交换方式的革命,它不仅将带来许多新的商机,而且对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与金融模式都带来釜底抽薪意义上的变化。
  目前是处于爆炸性增长时期,以最具代表性的余额宝为例,从0到2500亿元基金规模,余额宝花了200天,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余额宝只用了短短30天,甚至提出“如果银行自己不改变,我们就去改变银行”,对于扑面而来的互联网金融坊间议论纷纷,甚至曾有言论认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看来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着实引起一场不小的恐慌。
  传统金融对互联网金融为何反应强烈?
  为何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引发的冲击如此之大?而在,互联网金融似乎是波澜不惊,其实将两国的背景稍加分析,可以发现中美两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第一、中美两国的国民禀赋不同。近日发布的《2014年全球社交、数字和移动》报告显示,中国有13.5亿人口,城市人口比例为51%,其中互联网网民比例为44%,达5.9亿人;截止2014年3月,美国的人口的数量为3.178亿,虽然美国网民比率很高,但是也远远低于中国网民的数量,因此互联网金融能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是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的。
  第二、中美两国的金融体制不同。美国经历近百年的渐进式金融改革,最终形成了利率市场化、浮动汇率制、美元国际化和资本流出入基本无限制的金融体系,金融发挥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功能。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对原有的金融垄断造成了相当的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互联网金融能切实地为小微企业服务,这大大缓解了之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其二、一些理财产品和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5~10%左右,风险比较大的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更高,因此金融市场存在着高额的息差,这将引发金融机构的激烈争夺,进而从实质上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互联网金融在这场利率市场化的战役当中搭建了强有力的技术与创新的平台。因此,互联网金融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在美国是难以看到的。
  第三、中美两国的消费金融业态不同。美国的金融业态较为完整,比如消费,当顾客在商场中进行消费的时候,资金流、物流和客户信息流是统一完成的,即顾客刷卡的时候走的是银行的资金流,物品从供应商到顾客手中走的是物流,同时也记录下了顾客的信息流,根据顾客的购买情况可以估算出顾客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以及家人的兴趣等等,就可以对客户的消费需求制定诸多量身定做的建议。在中国,“三流”是割裂的,原先多维一体的经济活动分被分割成若干相互缺乏关联的部门活动,使得各方资源的整体关系碎片化,降低了实体经济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给金融体系带来了本不应有的风险。因此在碎片化的消费金融业态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用技术的手段将碎片整合在一起,优化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自然对传统的消费金融是不小的冲击。
  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应该归功于中国特有的金融生态背景,是中国当下这个时代成就了互联网金融,让互联网金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技术和平台的力量
  互联网金融有着与其他行业同样的特征,即在资本与财富的积累方面互联网金融同样显现出二八定律,而且由于互联网特有的技术和平台特点,这个行业中形成二八分化的时间大大缩短。在农耕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资本积累难以形成规模,成就一个大地主需要三代甚至更久的时间,在工业文明时代,成就一个大资本家可能仅需要一代人的努力,而在互联网工业革命之后,从最初的比尔到今天的马云,似乎只要十数年就能完成相当的资本与财富的积累。
  互联网金融只能成全了少数人的暴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惨烈程度。无论是已经启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阿里巴巴、银联商务,还是业务正处于孵化期的、百度、腾讯等等,无一不是拥有庞大客户资源或强大营销渠道的顶级电商企业。他们的强势介入,令互联网金融“跑马圈地”的门槛迅速提高,也依稀让人们窥得未来互联网金融“多足鼎立”的格局。
  互联网金融在资管行业当中应该如何卡位?
  有人说,如果金融机构错过了互联网金融,将错失这个时代。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优势,仅仅停留网上金融,如所谓的支付宝、余额宝、网贷一样拼技术的话,则舍弃了金融的本源,因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横空出世,归根结底是由于原有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体制缺陷,而并不是颠覆了中国的金融体系。比如,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业务,当客户将钱转入“余额宝”,即申购了,资金是在基金当中运作,余额宝账户充当的只是资产管理产品的工具而已。再比如,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P2P,都还只是充当金融活动当中某一小部分辅助工具,并没有进入金融的核心业务。
  因此对于资产管理行业而言,如果不抓住互联网金融的契机,可能被时代边缘化,但仅仅就互联网金融开展金融服务,最后很可能迷失在那张“网”上。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资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如何卡位对于公司的发展举足轻重。
  其一、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苦练内功是各资管机构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如提高机构的资产获取能力、风险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投后管理能力等等。专业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中同时考虑金融服务如何与流量、大数据分析结合。
  其二、通过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机构间的功能性合作。
  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财富管理将会是金融业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成为主流的金融业态。客户的需求是非常多元化的,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这些金融产品供应商势必要构建机构间的功能性合作,相应满足财富人群的派生型的衍生需求,提升财富人群的消费层次。互联网金融推动了银行、、信托、基金、()等各金融机构间的无边界竞合,在进行功能性合作时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各家金融机构的优势,构建更契合消费者需求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而推动整个金融的综合化和全能化。
  其三、客户细分,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服务,对客户进行重新定位:对于大客户,一般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办法满足,因为大客户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会超过边际成本,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为之服务,为客户量身打造与其风险相匹配的资产配置,给予客户最好的体验;对于中小客户,逐步引导至互联网上,因为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边际成本低,中小客户带来的边际收益也较低,因此只需要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就可以满足其需求通过标准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需求。(作者:中泰信托研究发展中心 王珍)
(责任编辑:HF002)
06/24 15:15
信托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颠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