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惨败的历史,是谁的责任

您(@)目前可用积分:323847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把西路军失败责任推给中央是颠倒黑白
14844 次点击
14:10:45 发布在
又见网上提出西路军失败的责任问题,我也说说个人参与过讨论的经历与认识。&(一)关于西路军失败的责任问题,以往都是以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的注释为依据,指出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北上后,“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到1937年3月完全失败。”这一注释很明白,西路军失败的责任在张国焘。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对西路军这条注释改为:“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由于中共中央的积极争取,并经过朱德、刘伯承等以及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于同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十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一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他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孤军奋战四个月,歼敌二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这一注释也很明白,既是中央批示河西部队称西路军西进,“张国焘何罪之有”?同一事件,间隔40年后的注释,完全成了责任颠倒的历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说说我的看法。&(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文化大革命后,开始了平反冤假错案和历史的拨乱反正问题。1980年,政治学院(现国防大学)有位教员在历史档案中发现西路军并非像《毛选》注释中讲的是张国焘组织的,而是经中央正式命名的。于是认为:既如此,西路军的失败与张国焘有何责任?并惊呼“张国焘何罪之有?”还写成“内参”在党内高层传阅。当年,我在军事学院(现国防大学本部)党史政工教研室任教员。1981年初,教研室领导蒋杰同志要我备张国焘专题的课,同时交给我政治学院教员写的这份内参,并明确交待:关于西路军问题,对新提出的责任问题,能解释就解释,不能解释就按传统说法去讲。随后,我翻了四方面军的历史和西路军的电文资料,经过分析思考,觉得毛泽东的文章以及对李先念率余部返延安时的讲话总不可能是假的,但对“毛选”的那条注释没有把西路军注明是中央命名的,这是很大缺陷,也是导致今日有“张国焘何罪之有”的质疑之由来。而要说清这个问题,并非简短注释可说明的。其实,中央命名河西部队为西路军,这是张国焘、陈昌浩破坏宁夏战役计划之后迫不得已的一个举措,也是防止了北上后再次分裂红军、分裂党的一个英明决策。稍知西路军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同意北上的一个共同目标是执行宁夏计划,夺取阿拉善左旗(定远营),通过外蒙争取苏联支援。而张国焘的北上并非真诚,而是以“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为名,继续其一、四方面军会师时的“西进计划”。所以,北上进入甘肃地段后,就明求暗渡的方式,使中央同意其西渡黄河,而中央同意西渡的目的是从河西保障宁夏战役实施,其方向“仍前不变”。但西渡部队却无此行动。中央即致电张国焘、陈昌浩等,除30军外,其他部队“不得西渡”。但张国焘仍以边奏边干,先斩后奏办法让9军、5军团共二万余人西渡黄河。只是后来胡宗南部队赶到控制了渡口,使后续掩护的部队(4军、31军)包括张国焘本人受阻于河东。如果中央不是派周恩来从陕北来到黄河边迎接张国焘,张本人也完全可以西渡黄河,与西路军一同西进。由于张国焘总是想通过“西进计划”打通“国际路线”,取得先机之利,再取得中央发言权。这就使宁夏计划无法实现。中央面对当时现实该怎么办?命令河西部队返回河东?不可能。河东部队去执行宁夏战役?也不能了。中央正是在此情况下,以妥协求团结的精神,将河西部队命名为西路军。否则,就是再次分裂。须知,命名西路军绝非中央本意和初衷,而是张国焘破坏宁夏计划的结果,但中央没有批评、指责,而是顺其意而行之,11月10日命名西路军,11日就给陈、徐去电,询问“西进接济有把握否?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等等。两份电报先是承认其合法性,再是提出西进有困难仍可返回河东,指出退路。正常情况能有这样前后颠倒的电报吗?当然,中央也可能有另一种侥想法:既然宁夏战役被破坏,那就照张国焘西进路线去“打通国际路线”吧!中央虽告知河西走廊情况复杂,要谨慎行事,但没有想到,西路军从此走上如此悲壮之路。上述分析看到,如果中央不命名西路军,结果只能是红军与党的再次分裂。分裂的后果更不堪设想: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就必然尽最大力量利用时机“围剿”黄河两岸的红军,西路军更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连李先念的几百人余部也回返不到延安。二、中央长征到陕北后,在争取团结东北军、西北军工作卓有成效的大好局面,会被葬送。“西安事变”有可能不会发生,至少是延期发生,从而失去蒋介石转变抗日态度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的机会。国共两党历史都要另写了。(可参阅《彭德怀自述》有此分析。)&(三)我对张国焘专题的讲课,就是按上述思路准备和讲授的。结果,学员们认为,这样的解释丰富和充实了“毛选”注释的不足,使人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没有提出异议。但当时的这一解释与1991年版的“毛选”注释相比较,恰好颠倒了责任位置,一下从1951年版的西路军失败完全归罪于张国焘,又转到了西路军是因为中央命名的,其失败责任自然应由中央负主要责任。)课后,我整理了一篇题为《驳张国焘在&我国回忆&中关于西路军的谬论》一文,就西路军的由来、命名的背景、失败的经过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和广大指战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发表在1982年中央党校主办的《党史研究》第一期。这是以正面的记述,在公开刊物上回答了“张国焘何罪之有?”的一篇文章。在同期杂志上,还刊有署名严实的《关于西路军的几个史实问题的研究》,对张国焘北上后关于红四方面军部队西渡黄河的部署;红四方面军部队西渡黄河的时间;西路军的组成问题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与分析。实际上也是从正面对“张国焘何罪之有”的回答,都是针对“内参”的质疑而作的文章。当时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主任、终身教授马齐彬为拙作《张亦民史文选》作序中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张亦民同志第一个在《党史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中央命名西路军的背景,论述了张国焘西进路线与西路军的失败关系。”这几句话虽然没有指出是非责任问题,但实际上是支持拙作观点的。1982年第5期《党史研究资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部刊物)刊出政治学院丛进同志的《有关西路军的几个问题――与张亦民同志商榷》的文章。实际是为“张国焘何罪之有”的“内参”文章作辨护。此时,我已受军事学院领导的关照,为“照顾”我们长期分居的“团聚”转业到浙江省委党校任教。在教学之余又撰写了一篇《论西路军的始末与张国焘的责任――答丛进同志》的文章,文章就西路军问题争论的由来;分析张国焘北上动机是研究西路军的基础;分析中央命名西路军的背景是研究历史责任的要害所在;如何看“两总”(指朱德总司令、张国焘总政委)签发的电文?关于张国焘的“打通国际路线”口号;怎样认识张国焘的错误与西路军广大指战员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述,并投寄给《党史研究资料》。日,党史研究资料编辑组来信中指出:“关于西路军的稿件,根据中宣部48号文件精神,似不宜深入讨论,目前尚难发表。现将来稿退还,并祈见谅。”这样,这篇文章除了在长沙召开的毛泽东诞生九十周年纪念会上散发外,一直没有公开发表。(四)总之,西路军问题自1980年代开始,从中央领导到党史研究工作者都认为应对西路军失败的责任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从《陈云年谱》披露的西路军“历史真相”到徐向前的回忆,再到邓小平于日在李先念写的说明附件上批示:“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部存档”为止,究竟作出了什么样的合理解释了呢?就连张国焘的《我的回忆》中也承担了失败责任而没有推给中央,而今的党内许多同志却为张国焘鸣不平呢?有的甚至说是毛泽东“借刀杀人”,消灭异己。要合理解释西路军失败的责任,只有两个结论可供选择:一是按照1951年版“毛选”的注释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使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二是按1991年“毛选”版本注释的基础上,说明破坏宁夏战役在前,中央命名西路军在后的情况,让读者明确命名背景。如按现在的注释,那么张国焘又是怎样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宁夏计划未实现的责任又是谁?其实,二者责任是一致的。显然,这两种注释说明只能有一种是能比较合理解释的。如果第二种是合理的话,那么遵义会议以后形成的中央领导班子及其制订的路线都值得考虑了。特别是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究竟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西进”路线,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北上”路线,谁对谁错的问题就需要重新认识,因为张国焘废除“第二中央”北上的名义是执行宁夏战役方针,而实际上还是西进打通国际路线,仍然是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争论的继续。所以,有人认为西路军的失败是分裂路线的结果,是有道理的。笔者接触了两种大相径庭的材料和结论后,心中顿生疑窦,心里惊诧地暗中自问:如果第二种结论能成立的话,岂不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班子在集体计算张国焘不成?何况当时的毛泽东还不是名正言顺的中央主席或总书记,对这样重大的事件,岂能出言轻率地不考虑后果?难道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而推脱责任?于是不顾在西路军当事人面前制造谎言与骗局不成?作为总负责人的张闻天,还有周恩来等岂能随意听从毛泽东意旨转移吗?为什么中宣部下达文件“不宜深入讨论”?为什么邓小平赞成李先念的说明,又批示“同意全部存档”?既要拨乱反正,为什么又不让深入讨论?不作公开讨论也该在学术界内部讨论吧!为什么党史上一些重大问题,过去都称毛泽东的英明决策,而此后又都成了毛泽东的错误?继西路军之后还有皖南事变也如此,一反项英同志的责任变为毛泽东的错误,难道历史真的像小姑娘任人打扮的吗?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央命名西路军是当时条件下以妥协求团结的正确决策,它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再次分裂。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保持团结统一下的失败与分裂中的失败,其影响作用与后果是不同的。如前所述,如分裂的话,就不会有西安事变的发生。正是这一点,足以说明当时中央和毛泽东的决策是英明而有远见的。(日稿)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云山飞鹰]
[垂直极限]
[论语1972.9]
[地球村外]
[孟婆给碗汤]
[广法天尊]
[闭上双眼陶醉]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20:43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21:45 &&
长知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24:47 &&
还真是凑巧,毛泽东见不得张国焘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就在西征中完蛋了。而项英也是毛所厌恶的,他的新四军的总部也让国军给基本消灭了。真他妈的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5:53 &&
都过了70年了,干吗不解密,让大家能在档案馆查到资料,看看历史的真实情况就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7:13 &&
扒皮贴,精华就在跟帖中,不过是消灭潜在土皇帝竞争对手的一个小把戏而已。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7:22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0:45 &&
楼主发文,在于抛砖引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3:06 &&
西路军如果按原计划到达新疆及中俄边境,马家军根本不会围剿它们,因为当时西路军已经和马家军秘密谈判,承诺仅借道路过而已,初期西路军和马家军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军事冲突,然而苏联中途拒绝西路军到达新疆,西路军在接到苏联指示后想回到延安,但在老毛的拒绝下,临时改变计划打算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这才是和马家军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西路军的前身-红4方面军开始不愿去延安,南下受阻,在老毛以及苏联的诱导下打算去新疆接受苏联武装和整顿,但苏联和老毛在西路军走上西去之路中却临时改变主意,迫使几万大军和马家军发生冲突。西路军灭亡的主要原因,第一,战略忽左忽右,第二,苏联反复无常,第三,老毛阴谋诱导,第四,指挥有误,第五,情报缺乏,第六,没和马家军沟通好。马家军实际上也受苏联的支援,开始马家军根本没有骚扰西路军,之后马家军坚决消灭西路军和苏联态度转变有密切关联。另外,西路军和红1方面军在指挥系统以及政治派系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甚至对立,综合因素是消灭西路军的元凶,也是消灭其它指挥系统和政治派系的阴谋。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4:46:27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3:15 &&
内部互咬的系列厚黑动作之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4:49 &&
西路军,指1936年10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2.18万人(占当时红军总数的2/5),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命令,西渡黄河作战,5个月后大部分被马家军歼灭。起因  日,中共在毛儿盖以南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西北各省是中国反动统治及帝国主义力量最薄弱的地区,在地理上又接近世界无产阶级祖国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这更造成苏维埃与红军发展的有利条件。”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肃省迭部县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他认为应该首先打到甘东北或陕北,经过游击战争,打到苏联边界去,打通国际联系,得到国际的帮助,整顿休养兵力,扩大队伍,创建根据地,再向东发展。11月,由莫斯科回到陕北的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向中共转达了斯大林的指示:不反对中国红军主力从北方(外蒙方向)和西北(新疆方向)靠近苏联。1936年1月下旬,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与中共代表李克农在洛川秘密会谈,毛泽东电告李克农:“彼方如诚意抗日反蒋,则我方可助其在西北建立稳固局面,肃清蒋系势力,进一步助其回平津、东三省,军饷、械弹我方亦有办法助其解决”。4月9日晚,周恩来秘密潜入西安(当时由东北军控制),与张学良会谈。4月下旬,张学良对中共联络员刘鼎表示:再等半年,只要苏联方面能接纳他抗日的主张,愿意援助,而蒋仍不抗日,他就不惜和蒋翻脸。5月-6月,中共对未来西北战略作了计划:打通苏联,从而获得援助,联合红军、东北军、西北军,组成“西北国防政府”,大本营设于兰州,张学良任政府主席、抗日联军总司令。按照计划,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占宁夏;红四方面军进青海,西拒马步芳,配合西北军占河西走廊;红二方面军居中策应东北军控制甘肃。7月24日,张学良与潘汉年谈判,要求红军开始实施打通苏联。日,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反蒋,爆发两广事变,蒋介石调镇守西北的胡宗南主力往湖南。中共致电共产国际,希望迅速获得苏联武器装备,以实施西渡黄河计划。共产国际电报回复,同意红军占领宁夏、甘西,但不同意其进入新疆,援助先经由宁夏提供。8月,红二、红四方面军抵达甘南。8月底,蒋介石和平解决两广事变。胡宗南部队再次北上,组织通渭会战。10月上旬末,张学良将会战计划密告中共,并提议红军及早进行宁夏战役,控制河西,从而打通苏联。于是毛泽东提前实施宁夏作战计划,红二、四方面军北上陕甘,与红一方面军先取宁夏,后取甘西,后来的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目的即是实现此计划。编辑本段渡河  10月11日,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下达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四方面军以一个军率造船技术部迅速进至靖远、中卫地段,选择利于攻击中卫与定远营之渡河点,以加速的努力造船,11月10号前完成一切渡河准备”。三个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张国焘任总政委,依照中共中央与军委的决定统一指挥。李先念领导的红30军接受了造船渡河的任务。  10月16日,蒋介石下达进剿令。处于此角度考虑,10月19日,中共军委电令:“三十军渡河以至少备足十个船开始渡为宜,恐船过少,载兵不多,不能一举成功。二十日渡河问题,是否推迟数日,请依情况斟酌。”希望红四方面军暂缓渡河。  10月20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离会宁赴打拉池,行前交代,前线作战事宜由徐向前和陈昌浩负责。10月22日,蒋介石坐镇西安督战,徐向前率方面军总部离会宁抵甘沟驿指挥作战。  10月23日9时,彭德怀将《宁夏战役计划》要点报告给毛泽东,其要点为:第一步,(西北)野战军主力略取灵武、金积,三十军、四军略取景泰,向中卫攻击,控制兰州、一条城、靖远黄河左岸;第二步,渡过黄河袭战平罗城,控制石嘴山、郑白、聚保堡地区,以一部袭定远,接受苏联物资帮助后,再进攻省会。  10月23日晚,30军在从红咀子渡口初渡黄河失败。  10月24日晚,30军于靖远以南40里处的河抱口成功渡河,并突破马家军的河防阵地。  同日晚,中央回电同意二十三日九时彭德怀提出的《宁夏战役计划》,并且强调“非击破南敌无法向北,现虽有各种材料判断,南敌不能持久,但蒋介石在短期内拼命一干之可能仍是有的。因此目前先决问题是如何停止南敌。”希望首先击败南上的胡宗南部。同日中央还要求:“九军似暂不渡为宜,尔后北进至海靖线防御”  10月25日,中央军委又给红军总部去电,提出“第一步重点应集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我处南北两敌之间,北面作战带阵地战性质,需要准备两个月时间。不停止南敌,将使尔后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要求先击败胡宗南再渡河。  同日,在得知渡河成功后,打拉池发出一封署名朱德、张国焘、彭德怀的电报,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和徐向前、陈昌浩:“钳制西兰大路十月份在我手中之任务已大体完成,三十军渡河成功,开辟了执行之(新)任务的第一步胜利。”“根据中央军委前次关于战略方针指示,我三个方面军在这一期间以占领宁夏地区,扩大甘北地区和尽力巩固陕甘宁赤区,以及维持和扩大西兰大道以北广大活动地区,吸引胡、毛、王、关诸敌于西兰大路一带,接通远方,争取抗日统一战线的公开形成为战斗目的。一、四方面军布置,我们原则上同意徐陈二十四日电所提意见。”  同时一封署名彭德怀的电报提出:三十军昨晚渡河已经得手,本日黄昏前可渡毕,第九军继续,估计蒋敌在我军既已渡河集中兰州一部占永登,可能一部仍向郭城驿、靖远追击前进。四方面军主力以三个军渡河,两个军抗击会宁之敌。已渡河四方面军主力,渡河后应向兰州北岸永登、景泰扩大占领区。  由于红军总部坚持让红九军过河,10月26日凌晨,中共中央军委同意9军渡河,电文称:“三十军、九军过河后,可以三十军占领永登,九军必须强占红水以北之枢纽地带,并准备袭取定远营,此是极重要一着。”同时中央军委继续强调南面胡宗南的重要性,要求“四、五、三十一军、二方面军,应以打胡敌为中心,仅抗击不够,打法可采诱敌深入。”  27日晨,9军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渡河完成。同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左权、聂荣臻,告知张国焘以各种方法使他不能与徐向前和陈昌浩见面,并且拒绝打击胡宗南部,25日的电文系张国焘个人发布,“廿五日前以朱张彭三人发电给徐陈贺任,发后才给我看,一种阴谋的强奸式的。以后联名电报作为无效。”  10月29日,中央军委同意31军渡河,彭德怀30 日提出海打作战计划,拟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六个师集结于古西安州、麻春堡、陈家湾地域,红四方面军之第31军集结于打拉池以东干盐池地域,以上两部为突击集团,准备从东西两面歼灭胡宗南部先头一至两个师;第4军、第5军在郭城驿、靖远、打拉池占领阵地,钳制毛炳文和王均部,保障我突击集团右翼的安全。并要求限于10月31日部署完毕。中央军委同意这一部署,要求“先打胡敌,后打宁夏,否则攻宁不可能,除九军、三十军已过河外,其余一、二方面军全部,四方面军之三个军,统照德怀二十九日部署使用,一战而胜,则全局转入佳境矣。”  但是红四方面军在河东岸的三个军均没有能够按照战役计划的要求进行部署。其中看守船只及警戒渡口的红5军按“朱、张”电令随船下开到三角城一带,到河西待命;红31军、红4军向东北方向转移,其中红4军最终退到贺家集、兴仁堡,第31军退至王团庄、同心城。  红四方面军红4军、红31军同时的后撤行为,没有经过前敌总指挥部或者中革军委的批准,其严重后果是造成红军防线的右翼空虚,而红一方面军的力量过于单薄,无法阻挡国民党军的进攻。结果几路国民党军快速推进。10月31日,国民党军陆续向靖远、打拉池、中卫等地进攻,在靖远、打拉池一带实现合拢,隔断河东红军和河西部队的联系。海打战役计划及夺取宁夏战略计划中止。河东红军被迫全线向东转移。东移红军包括:彭德怀率领的前敌指挥部,朱德、张国焘率领的红军总部机关,红一方面军的接应部队2000余人,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方面军6000余人,属红四方面军序列的红4军、红31军两军计11000余人。而河西红军为红30军、红9军、红5军共计21800余人。编辑本段激战  陈昌浩和徐向前作部署,计划以30军为前锋,占一条山、五佛寺地区,控五佛寺渡口;以9军占锁罕堡、打拉牌等地,阻西南援敌;以5军居后,驻三角城警戒兰州来敌;总指挥部居中,位于赵家水。 30军很快占据了一条山村寨,李先念和程世才将军部设于双龙寺,然后程世才率88师两个团攻占五佛寺,并控制了渡口。而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则指挥部队消灭了大拉牌等地的守军,并围困锁罕堡的600多守军。10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九军、三十军暂控制眼井堡大路、三塘驿、五佛寺,休息待机。”11月1日,朱德、张国焘在关桥堡会见林育英,而后致电陈昌浩、徐向前,称苏联援助的军用物资已准备好,何时到达定远营尚待通知;河西的部队要准备单独北进宁夏,去定远营取援助物资;河东部队可能与敌暂成相持状态。意识到宁夏战役计划推迟, 陈昌浩和徐向前作防御准备。编辑本段西路军历史何以尘封半个世纪原因&&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  西路军历史何以尘封半个世纪?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它是由于战略指导错误酿成的备受屈辱的历史。西路军二万一千八百人在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灭。其中战死者七千多人,被俘九千多人。被俘后惨遭杀害者五千六百多人,回到家乡者二千多人,经营救回到延安者四千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二千多人。其二,它长期被当作张国焘路线遭受鞭挞。西路军幸存者大多命运坎坷,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特别是在“文革”中,许多西路军人员在备受摧残之后,死于非命。例如,1967年61岁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政治委员陈昌浩被迫害致死,罪名竟是“张国焘忠实走狗”。编辑本段西路军历史真相是如何澄清的  西路军执行的任务不仅是由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直接遥控指挥,而且是经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意的一次军事战略行动。因此,西路军失败责任问题,必须作出合理的解释。西路军面临绝境时,中共中央及军委在3月4日、17日两次电令中,已经把西路军败局与过去张国焘擅令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的错误相提并论,严厉谴责西路军领导人的所谓“机会主义的路线”和“一贯反中央及军委指示”的行为。3月17日,距西路军残部分散游击仅仅三天,何以如此匆忙地对它的失败责任草率“盖棺论定”?西路军兵败不久,清算张国焘路线的斗&&西路军将士在新疆争在全党全军展开,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四方面军大批干部被整肃,并发生以许世友(时任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为“主谋”的所谓“抗大反革命暴乱案”,数十名高级将领被公审判刑。在批张斗争中,从既定逻辑出发,西路军败局,自然被判定为“国焘路线造成的恶果”,“国焘路线的牺牲品”。这个根本违背事实的错误结论,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最终解决这个历史遗案的,应当首推陈云,还有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  陈云,是西路军事件的参与者和当事人。四十五年后,日,陈云同李先念谈起西路军问题,指出:“这个问题不能回避。西路军过河是党中央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定的,不能说是张国焘分裂路线的产物。”  三个月后,陈云再次同李先念谈论西路军问题。李先念提到邓小平去年批给他看的一篇有关西路军问题的文章。陈云说:“西路军是当年根据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决定而组织的。我在苏联时,曾负责同他们联系援助西路军武器弹药的事,而且在*近新疆的边境上亲眼看到过这些装备。西路军问题是一件和自己有关的事,我今年七十七岁了,要把这件事搞清楚。”  李先念是西路军的亲历者,当年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成员、三十军政治委员,西路军最后分散游击时负责军事指挥。对西路军被诬为“张国焘路线”,李先念始终不解。他和陈云一样,要对西路军的荣辱负责。在根本是非问题未解决之前,他能公开表示什么呢?  1982年,李先念根据邓小平的批示和陈云的建议,组织干部查阅大量历史档案,于1983年写出《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指出:“西路军执行的任务是中央决定的。西路军自始至终都在中央军委领导之下,重要军事行动也是中央军委指示或经中央军委同意的。因此,西路军的问题同张国焘1935年9月擅自命令四方面军南下的问题性质不同。西路军根据中央指示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和打通苏联,不能说是执行张国焘路线。”  日,陈云看过《说明》及所附几十件电报后,委托秘书电话转告李先念办公室说,可送小平同志。再次指出:“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是党中央、毛泽东过草地以前就决定的。当时共产国际也愿意援助,二百门炮都准备好了,我亲眼看见的。西路军的行动不是执行张国焘的路线,张国焘路线是另立中央。 ”  同年3月22日,邓小平在李先念写的说明和附件上批示:“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部存档。”一个政党及其领导者如此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恰好说明这个政党及其领导者的开明大度,富有远见。陈云的建议,李先念的说明,邓小平的批示,在根本性质上正确地解决了西路军的历史遗案,对西路军历史问题的澄清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徐向前,这位当年红军最大一支方面军的总指挥兼西路军总指挥,是最有发言权的亲历者。几十年来为顾全大局,他面对种种误解责难,甚至诋毁,或缄默不语,或不得不说违心话。从1983年开始,徐向前用三年时间写成《历史的回顾》一书,其中辟专章叙述西路军历史,痛切总结历史教训。这是一本具有权威意义的严谨可*的历史著作,全面具体地恢复了西路军的历史真相。  日,在徐向前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讲话,指出:“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他(指徐向前―――编者注)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指挥部队与敌人血战四个多月,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这是中央对西路军所作的明确公正的评价。  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里,湮埋着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段惨烈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历史。很长一个时期里,西路军问题一度是党史和军史研究中的一个"禁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由于事件参与者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干预,并得到了邓小平的坚定支持,使得研究这段历史的环境逐渐改善,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步得到澄清,并渐为学界和公众所接受。回顾这段历程,个中的曲折和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令人深思和感叹:认识和接受历史真相有时真的很不容易啊!编辑本段《毛泽东选集》对西路军问题的定论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2.18万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经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对于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蒋介石指使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兜剿"。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但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资的补充,孤军作战,虽然毙伤俘敌约2.5万余人,但在敌众我寡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失败。就在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之际,延安的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中共中央准备着手清算时任中革军委主席团成员、红军总政委、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错误。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深入揭发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并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指出张国焘的错误是战争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其内容是退却路线、军阀主义和反党行为的综合。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毛泽东在1937年12月接见西路军所剩部分领导人时说:"红西路军的失败,主要是张国焘机会主义错误的结果。他不执行中央的正确路线,他惧怕国民党反动力量,又害怕日本帝国主义,不经过中央,将队伍偷偷地调过黄河,企图到西&&回到延安的西路军全体同志北去求得安全,搞块地盘称王称霸,好向中央闹独立。这种错误的路线,是注定要失败的。"  其实,毛泽东的这种观点,早在一年前就已提出。他在1936年12月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的破产。"1951年出版的经毛泽东本人审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针对这段文字的注释为:"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对西路军问题所持的基本看法:其一,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最后破产的产物。其二,组织西路军渡黄河西进,是"张国焘命令"的。由于195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对西路军作了如此权威的"定论",所以,此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涉及西路军问题的著述中,其基本的调子和说法,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是来自或抄自1951年出版的《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及其中的一条注释。编辑本段毛泽东电文的发现揭开了西路军问题的盖子  历史事实本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当西路军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而兵败河西走廊之后,真相就被模糊和湮埋了起来,历史被改变了模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事情出现了转机。20世纪80年代初,朱玉奉组织之命,帮助徐向前元帅整理回忆录。他从文献史料中惊异地发现了毛泽东下令四方面军人马西渡黄河和成立西路军的电文,以及其他一些人们所不知晓的情况。毛泽东电文的发现,说明部队西进是领受了党中央的命令肩负打通国际路线重大使命,以接应共产国际给予党和红军的物资接济,并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战略行动。根据新发现的档案资料,朱玉在史学界首次提出了西路军问题的现有定性、定位很不妥等看法。日,朱玉以"竹郁"笔名写成了《"西路军"疑》一文,就西路军西渡黄河、建立永(昌)凉(州)根据地、拒绝东返等问题提出疑问,向传统观点发起了挑战。不久,这篇文章被报送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对西路军问题极为重视,他将此文批给李先念研究。  随后,朱玉于1981年3月写出了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西路军问题初探》一文,用当时大量的事实和电报论证:红四方面军的渡河,完全是根据中央的要求和中革军委的命令。他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有关业务部门,希望在其内部文稿上刊载,以引起专职部门的专家学者们研讨思考。由于受西路军问题的传统说法年深日久的影响,该部门担任研审任务的人员写出长篇文章,作出了不接受新观点的反驳回答,即仍然坚持原传统观点的基本说法。于是,朱玉又写出了观点鲜明的论文《被否定的历史和被历史的否定》,进一步详谈了自己的论点和论据,来捍卫自己的观点。  这样,在李先念组织研究西路军问题的同时,史学界的一部分学者也开始撰写向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文章。西路军问题的盖子被悄然地揭开了。编辑本段中央对西路军问题极为重视  李先念是西路军的亲历者,当年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成员、三十军政治委员,西路军最后分散游击时负责军事指挥。20世纪80年代初,按照邓小平的批示,李先念开始组织研究西路军问题。在此过程中,作为西路军事件的参与者和当事人,陈云对西路军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日,陈云同李先念谈起西路军问题,说:"这个问题不能回避。西路军过河是党中央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定的,不能说是张国焘分裂路线的产物。"3个月后,陈云再次同李先念谈论西路军问题。李先念提到邓小平去年批给他看的一篇有关西路军问题的文章。陈云说:"西路军是当年根据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决定而组织的。我在苏联时,曾负责同他们联系援助西路军武器弹药的事,而且在靠近新疆的边境上亲眼看到过这些装备。西路军问题是一件和自己有关的事,我今年77岁了,要把这件事搞清楚。"陈云建议李先念准备一份有关西路军问题的材料。  根据邓小平的批示和陈云的建议,李先念组织人员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于1983年初写出了《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说明》指出:"西路军执行的任务是中央决定的。西路军自始至终都在中央军委领导之下,重要军事行动也是中央军委指示或经中央军委同意的。因此,西路军的问题同张国焘1935年9月擅自命令四方面军南下的问题性质不同。西路军根据中央指示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和打通苏联,不能说是执行张国焘路线。"  日,陈云看过《说明》及所附几十份电报后,委托秘书电话转告李先念办公室说,可送邓小平。同年3月8日,陈云又就西路军问题致信李先念:"你写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两遍。这些附件都是党内历史电报,我赞成把此件存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党的中央档案馆。可先请小平阅后再交中央常委一阅。"  日,李先念给邓小平一信说:"送上《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陈云的批语,请阅。您在日,曾将竹郁写的《'西路军'疑》一文批给我看,我又送给了陈云,因为陈云对西路军的问题有些了解。他看后要我写份材料存档。由于我对当时的全面情况了解不多,四十多年来又没有研究过,对重要历史事实根据不清楚。近一年来,我花了点时间回忆,又派秘书查阅一些历史档案,才写出这份材料,并请(徐)向前看过。请您审改后,可否按陈云的意见处理。请予指示。"不久,邓小平在李先念写的说明和附件上批示:"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部存档。"  陈云的建议,李先念的说明,邓小平的批示,从根本性质上正确地解决了西路军的历史问题,为澄清西路军的历史真相迈出了不可逆转的第一步。编辑本段史学界对西路军问题的研究  由于李先念的《说明》和中央常委的批示只限存档,因此,中央关于西路军的新结论并不为史学界及公众所广泛知晓。20世纪80年代初,在李先念组织人员研究西路军问题的同时,史学界也有一部分研究者对西路军问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这种探索的历程中充满了新旧观点的激烈交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原有传统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来看,史学界对于西路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重视,这一时期的论文和著述还比较少见。80年代初期,先有朱玉等少数同志的几篇文章,或就西路军军史中的争论问题提出见解,或对1951年出版《毛泽东选集》中的关于西路军问题注释进行质疑。但由于这些文章都是登在党史研究室内部文稿上,印数很少,发送面很窄,一般人并不知晓,对外影响极为有限。80年代中期,曾任西路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用三年时间写成了《历史的回顾》一书。作为对西路军最有发言权的亲历者,徐帅在书中辟专章叙述西路军历史,全面具体地阐述了西路军的历史真相。有的研究者根据《历史的回顾》一书所披露的西路军的史实,并根据其他研究者发掘的档案资料,提出了"打通国际路线,是中共中央的既定方针,并非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口号";"红四方面军三个军的渡河,西路军的组成,西路军的西行,建立永(昌)凉(州)根据地,建立临(泽)高(台)根据地等都是执行军委命令的";"西路军的行动是党的整个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结论;并进一步总结了西路军失败的四点历史教训:一是"任务多变",二是"战场主动权的丧失",三是"缺乏战场指挥上的机断专行",四是"对于蒋介石的轻信"。  不过,整个80年代仍是传统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当时,试图突破研究"禁区",对西路军问题进行拨乱反正意义上的研究还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当时有人给扣政治大帽子,说这是'为张国焘翻案'"。那时,一些公开刊物连续发表用传统观点解说西路军问题的文章,以昭示传统观点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例如,有的文章认为,"西路军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路线的产物,这已是历史的定论"。还有的文章认为,"西路军西渡黄河是继续执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结果,西路军的惨败宣告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最后破产"。但是,仍有一些学者敢于向传统观点的坚持者和公开附和者提出挑战。例如,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陈铁健就撰写了一篇揭示西路军历史真相的文章--《论西路军》,此文在《历史研究》上发表后,"引起了党内高层的反应"。为此,"胡绳同志在院里召开了一个小会","宣读了杨尚昆、李先念和邓小平等同志此前关于西路军问题的批示,然后说,研究无禁区,作者在研究中没有犯什么错误","这类问题中央已经有了意见,我没有向你们传达,责任不在你们。"由此可见,在20世纪80年代,西路军问题在史学界还是一个多么敏感的问题。当时全国性党史学术讨论会每次开会时主持人都要一再宣布:本次会议不讨论、不涉及西路军问题。但是,私下里研究者的兴趣和议论却越来越多。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突破对西路军问题的传统定论,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渐为史学界所接受。  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仍有一部分人固守原有传统观点,甚至对新的研究结论进行全面的否定。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新华文摘》1991年第一期转载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对当时一些电报稿进行了断章取义的分析,得出了"中央丝毫没有让四方面军之三个军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意图";"张国焘要对西路军失败负责";"西路军的由来是出自河西部队自行决定、自行发起、自行组成,在报请中央之前,由中央及军委作了认可并更改了名称罢了";"组成西路军,不是中央军委的既定方针,而是在既成事实面前,中央及军委作了认可罢了"等结论。  史学界对于西路军问题看法的根本转变可能还必须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说起。1991年,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但书中对西路军只写明是"奉命"西渡黄河,而没有写明是"奉谁之命"--是奉张国焘之命,还是奉中革军委之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出版尚未发行之际,这一问题引起了重大争议。曾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读过书中有关西路军的一部分文字后,感到吃惊而愤怒。他于日给中央有关负责同志写下了一封信。信中说:"1982年,我受小平、陈云的委托,花了近一年时间,组织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1983年初,我写了《关于西路军几个问题的说明》。大量史实证明:西路军执行的任务是中央决定的。西路军自始至终都在中央军委领导之下,重要军事行动也是中央军委指示或经中央军委同意的。对此,小平、陈云都作了批示,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已圈阅。""我坚决要求:最少应该加上'奉中革军委命令'几个字。"来自李先念的愤怒使人民出版社不得不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关于西路军的叙述回到了本应属于它的轨道上:"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于24日夜渡过黄河;随后,第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面对历史纷争,那么西路军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编辑本段中央究竟有无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意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档案资料的发现说明,西路军的行动是执行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部署。作为西路军事件的重要见证者,如前所述,陈云对此作了证明。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西路军的西征作战,是毛泽东就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后遥控指挥的首次大战役,又是由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明确首肯和部署的军事行动"。  从1935年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到1936年第二次会师,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共中央的既定战略方针是指挥红军北上,打通与苏联的联系,获取军事物资援助,解决战略依托问题。1935年11月,斯大林关于不反对中共红军主力从外蒙古或新疆靠近苏联的意见,由从莫斯科归国的张浩传达给陕北中共中央。日,张浩、张闻天将此意电告转战在川陕的朱德、张国焘。至此中共党内军内对此皆无异议。6月6日,张国焘取消另立中央,同意北上。9月11日,共产国际决定:"在中国红军攻占宁夏地区后提供1.5万至2万支步枪、8门火炮、12门迫击炮和相应数量的外国制式的弹药。武器将于1936年12月集中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当时中国政府尚未承认外蒙独立,作者注)南部边境,将通过知名的乌拉洼洋行售出,为运进宁夏作准备。"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会师后组成了中革军委主席团,其成员包括毛泽东、彭德怀、朱德、张国焘等人。朱德、张国焘以红军总司令、总政委名义,依照中央和军委决定,对全军作战进行组织指挥。为打通苏联国际援助路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把宁夏战役作为政治上、军事上打开新局面的决定的一环,抓紧进行部署,"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十月十一日发布《十月份作战纲领》,要求全军争取用一个月时间进行休整,作好渡过黄河的各种准备,然后红军主力向北发展,夺取宁夏。"  由此可见,打通国际路线是中央和中革军委既定的一个战略部署。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4:01 &&
西路军西去初期,根本没有和马家军发生过大的冲突,相反马家军开始撤防让道给西路军通行,为什么后期马家军坚决消灭西路军才会西路军历史的核心。马家军和新疆正腐都深受苏联武器及钱财支援,西路军后来坚决消灭西路军和苏联态度改变有直接关系,也就说斯大林决定抛弃西路军,支持老毛独4裁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3:34 &&
西路军灭亡和新疆事变有密切关系,而斯大林在新疆事务上的态度前后改变才是真正让西路军陷入被动和死亡的根源,西路军初期是要达到新疆帮助苏联解决新疆问题,但中途斯大林突然感到一只中国几万武装在中俄驻扎对苏联远东利益不好,尤其是这支武装和老毛中央有深刻的对立,所以临时拒绝西路军西进,陷入斯大林阴谋的西路军在老毛的挑唆下,打算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这才是后来毛家军疯狂消灭西路军的原因。马家军开始根本没有剿灭西路军的意图,反而是放其西行,可后来发现其西路军返回且目的是占据马家军的地盘,这个事件也促使马家军转而投向老蒋,抛弃苏联。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5:00 &&
吃饱了研究土匪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5:05 &&
西路军的事实已经很清楚,用毛选作为依据不合适,是想出版毛选的年代谁敢说对毛不利的话?所以这个推翻西路军失败的依据不足。
共 14844 次点击,20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45675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900 / 昨日发帖:2476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把西路军失败责任推给中央是颠倒黑白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路军失败的真正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