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金三角,长三角vs珠三角,珠三角的个个优势,

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金三角案例分析
关注金三角领域的实践和动态。在这里,您既可体验鲜活而精彩的金三角案例,聆听专家对金三角难点问题的解答,又可掌握实用工具,并紧扣前沿,与广大经理人和精英切磋金三角之道。
在首轮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HR仍处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阶段,很可能被取代。
每周一封,您的管理资讯饕餮大餐!
每日一封,带给您所选频道的精华内容&
成员:145创建时间:分类:美食最新文章:&
管理精华文章
生活精华文章
世界经理人()论坛推荐
经理人论坛热门标签
按企业性质我想问个地理问题就是金三角和马六甲分别指那几个地方啊?
百慕大群岛 (The Bermuda Islands)马六甲海峡(Malacca Strait),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珠三角与长三角
在珠三角近七年,被迫离开,来到长三角,又半年多,曾游苏南、浙江及上海周边多城镇,两边差别还是比较明显。 珠三角基本属于自发经济(但深圳关内例外)。70年代末,深圳人大批逃港,十室九空,中央不得已采取措施去平衡两边的生活水平差距,才有了特区。当时中央许多部委及军方都有大批资金进入(也有一些省的资金进入,这从一些后来披露的案例中就很明显),并非说的白手起家,也并非主要靠外资,但资金却不是从中央财政划拨,而是以项目投资的形式进入,现在深圳关内高楼大厦、许多工业区、酒店等都有航天部、电子部及军队等背景,这是历史留下的遗产。当然最出名的是招商局,前身是清末李鸿章办洋务时建立的外贸机构,新中国接收后一直不为人知,这时得到蛇口的一片地,引资建港口和工业区,发展起来,又办了银行和保险等。为了建好这个社会主义窗口,中央和广东省都煞费苦心,城市景观很多,特别是深南大道一线,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游览,这也成了各地以后争相效仿的榜样,高楼大厦、宽畅的马路带绿化带,就是为了好看。每年都吸引国内各地的大批游客,当然主要的是让中央及各部委的头头脑脑来看,还有各地方的领导及公务员,展示一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些人不可能到高楼大厦后面或立交桥下面去看,露宿街头的人或贫民窟般的建筑会是另一种景色。当然,任何一个城市都难免会有贫困者,也有不想让人看到的另一面(驱赶乞丐和摊贩主要就是这种目的),就象一个人,谁也不想24小时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深入灵魂深处,但深圳这方面作秀色彩过浓,对比太强烈,掩饰心态太明显,就难免有质疑声。据说为了好看,政府采取过措施去消灭主要街道边的烂尾楼,这种只顾面子的心态带来许多嘲弄。 客观的说,深圳变化很大,我94年来时,深圳主要商场还是港币标价,象个香港的城镇,虽然一般也可用人民币,但需要换算,让人感到怪怪的,据说因为主要商品来自香港。主要街道都规划好了,但多数还是空地,常常见到窝棚式的房屋,街上人也不多。到99年再去,人民币已通行无阻,很少见到港币的使用,建筑已布满街道两旁,街上已人流如织。这是关内的情况。 其实我对关内并不感兴趣,因为我的工作不适合坐写字楼,应在工厂,而关内的工业区较少,且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正在萎缩,关内生活费较高,但工资又不能弥补这个差距,使许多人只能选择在关外住或住在城中村,以节约开支。 我说的自发经济主要指深圳关外及东莞、中山一些地方。这些地方过去很贫穷,改革开放后,出于致富的冲动,而政府也不再千方百计来抑制这种冲动,在村边划出一块地建厂房,吸引外资(主要是港资)进入建厂。香港作为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有渠道容易把商品销往美欧等地,从开始的试探到后来的踊跃,投资临近的珠三角地区,建相关产品的加工厂,而资金及管理人员都来自香港,工人则在当地招,后来当地的劳动力不足,带来大批的外省劳动力的进入,当地人反而耻于做这种工作,而靠土地房屋出租等来生活。正是当地人和香港人的发财欲望推动了这种经济的发展,而工业区的建立基本是以村镇为单位,在交通方便的地区以村为主。 我94年在松岗的潭头村工业区呆过几个月,当时改革开放已十多年,村的积累已经有能力建成片的工业区,是两三层的标准厂房,十多栋,也有厂方自建的更高档的厂房和办公楼。工人主要是四川、广西、湖南的打工者,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多数只是小学,甚至基本没读过书,以年轻的女孩子为多,因为这些厂的工作往往不需要强的体力,女孩子更容易管理。当地人只是派厂长,有些还派会计或报关,挂名拿钱而已,主要是协调工厂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很少参与工厂的管理,因为他们往往不懂这些。我在的工厂的管理者是香港老板的内地亲属,临近一家厂的三个老板原是香港的技术工人,工厂都不大,几十人到几百人的规模。这种厂基本不需要交税,主要的支出是厂房土地的租金和工人的工资,利润来源主要是美欧与中国的物价和人工(工资)差,全部加工原料来自香港或珠三角配套厂,产品经香港出口,因两头(采购和销售)在外,关税也可以减免不少。在香港只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租几间办公室,靠电话传真联系采购销售等业务,老板主要是拉定单。也有的厂是专为珠三角其他港资厂配套,香港的办公室都不需要了。因为建厂需要的投资不多,门槛很低,许多香港的中等收入的人都可以圆老板梦,各种小工厂遍地皆是,先是密布主要交通线两侧,随着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后来又扩展到偏远城镇,而且那里自建厂房或自建工业区更常见,往往工厂规模更大(有近万人的工厂),因为地价更便宜。到06年时,这样的加工厂仍大量存在,许多小工厂经十多年发展已成为出名的大企业,往往在别处建立了自己的厂房,也有许多已经关门或即将关门。因为美欧与中国内地的工资、物价仍有很大差距,加工厂仍有生存土壤,在未来仍将存在相当时期。但因为更多人看到这种商机,特别是一些内地人在打工或其他工作中积累了资金、经验和渠道,也加入到这种生意中,竞争更加激烈,想生存下去更加困难。但有贸易优势的香港人在这方面还占主导地位。台资企业进入较晚,也主要做加工,但更专注电脑周边产品,为台湾及美欧的电脑主机厂配套,特别是键盘、鼠标、电源等,后来也为国企的名牌电脑配套。这里欧美企业不多,他们的优势在高附加值产品,对人力成本、原料成本不敏感,而对人员要求较高,特别是外语、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人往往多数会选择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在小的城市和镇区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所以基本在广州、深圳会有一些欧美企业,其他都是个例。 这里的多数打工者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文化基本上就可在工厂做管理人员或文员这样的较轻松的工作,而多数打工者每天平均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一个月也未必能有一个休息日,而通宵工作可能每月都会遇到几次,工资却只有四、五百元,这种苦,大概只有山区的贫困家庭出来的才可能忍受。 因为村镇利益通过租赁与外资企业捆绑在一起,所以打工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证,不执行劳动法成为普遍现象,而且越是出名的大企业越受当地政府保护,越成为不执行劳动法的典范。深圳龙华有一家台资加工厂,在当地建医院等,多有社会捐助行为,更受当地政府保护,中央领导视察(甚至说有中央背景),是标杆企业,成为当地一霸,不执行劳动法是没有人敢来查的,甚至建立准黑社会组织,可以监控他人,政法机关也不敢问。在珠江东岸,深圳、东莞等地,以港台企业为主;而珠江西岸,中山、佛山(包括顺德、南海等)则以民营企业或乡镇企业为主。港台企业两头在外,交通方便是主要考虑之一,不然成本会明显上升。在深圳的皇岗口岸壮观的货柜车流,相信会给任何一个第一次见到的人以震撼。珠江东岸的广深高速上车水马龙,两边房屋连成片,而西岸的高速路明显就空旷不少。中山、佛山的企业许多靠内地市场,比如中山小霸王、爱多,顺德的美的、科龙、容声、万家乐、格兰仕等,这里最先接触到外部的经济模式和相关产品,又没有过多政府限制,很快仿效国外产品及生产方式,大量生产而打入国内市场,在一个时期顺德曾经出现十个国内家电业名牌。因为靠政策优势(限制少),得风气之先而兴起,而随着内地的开放,这方面已没有优势,而缺乏技术、管理和人才的劣势暴露,当地人有许多狭隘观念,阻碍企业的继续发展,所以在第二轮激烈的竞争和兼并中很快衰落下去,美的几乎成了硕果仅存的一个,而且靠的是乡镇企业改制为家族企业和政府的扶植(上市及特殊关照),科龙已几次易手,格兰仕更多靠低价出口,其他已不突出。与珠江东岸的港台企业的玩具、键盘等产品相比,珠江西岸的产品往往技术含量要高,以加工的技术含量来抵消运输的成本劣势。 如果想了解珠三角,要住在镇上,特别是那些名镇,如深圳的松岗、龙华、西乡、横岗,东莞的虎门、长安、厚街、塘厦、凤岗、常平、樟木头,中山的小榄、东升、三乡、古镇,顺德的容奇、北窖等等。这些镇的经济规模和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数量肯定远远超过多数内地的县,甚至一些市。小小的一块土地上容纳如此多的人口和工厂,可以说是奇迹。虽然个别镇是靠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来支撑,多数镇则是依靠众多的中小企业,是遍地工厂。一些村或镇的工业区建了一个又一个,连接成片,看到的是处处厂房。因为当时没有考虑到这种发展速度,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常常感到建设得很混乱。一到假日,工厂难得放假,处处都是人,乘车都挤不上,足以赶上上海南京路的人气。有如此多的人,就有可以养活这些人的经济。 珠三角是一个整体概念,实际却有不同形态。深圳关内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国企是主要力量,还有许多国企建立的合资企业,有政府主导的工业区,特别是科技园,来体现政府的发展意愿,而且有向关外扩展的趋势。惠州也是国企为主,国企的根嫁接港式管理方式(包括加班加点和低工资),是珠三角的一个特殊地域,可能是政府政策的不同,惠州的一些镇与相临的深圳和东莞的镇差别很大。深圳关外和东莞,港台加工厂为主,以村镇为主体,工厂遍地开花,越来越向一些边缘镇渗入,成片农田已很难见到。佛山的顺德以乡镇企业(或家族企业)为主,主要面向内地市场。中山和南海等以民营企业为主,内向外向都有,象古镇的灯具专业镇,但许多镇工厂并不多,成片农田很多。广州主要还是靠商业,户籍人口多,城市规模大,在外围和新区,才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的工业区。广州周围的县,多数工业并不发达。珠三角只有核心区工业较发达,面积很小,稍微远一些,就差别很大,而距香港交通的远近是一个重要因素,说明珠三角对香港的依赖程度很高。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如江门、肇庆更接近内地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外资和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还要靠政府拉动经济发展。 长三角的起步靠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主要企业在乡村,初创时多数为白手起家,是手工作坊,许多企业开始利用自家的房屋,自己制作的工具,达到低成本,来和国企竞争,尽量减少外购,因为没有资金。我十多年前曾经到过这样的作坊工厂,制作PCB,开照相馆的负责制版,钻孔完全靠人工,没有任何大型设备,一切因陋就简。一些注塑厂开始使用的机器还要靠人力开模具,冲压则更危险,常常会发生工伤。也是原始的挣钱的愿望驱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但往往因为缺乏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等,常常靠假冒伪劣进入市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民众心中是与假冒伪劣密切相连,直到现在,许多企业仍靠制造这些而生存。也有一些企业在积累一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后,逐渐摆脱这个初级阶段,逐渐成长起来,开始注重品牌和质量,成为一些行业的著名企业。而与此同时,却是上海与周边城市国企进入困境,其优势产业被这些乡镇和民营企业替代,长三角主要是五金、低压电器、机械、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他行业的比重很小,电子业很落后,与珠三角的产业有明显区别,这些企业主要靠国内市场,而且是靠国内起步,有些产业壮大后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只是因为国内市场容量的限制而不得不如此,靠的也只是人工成本优势,这是中国企业无往而不利的唯一优势。正是因为主要企业在乡下,所以很长时间内,到这些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达的城市,看不到相应的城市受到的影响,反而常常见到的是城市工业的衰落和凋零。8年前到浙江瑞安,车站旁都是破败的建筑,完全内地县城的样子,甚至不如苍南县城,而工业在乡下已成规模。 长三角也有外企,但主要在苏州、无锡和上海城郊等,这里的交通环境远远不能与珠三角相比,珠三角式的小加工厂难以控制成本,所以劳动密集型外企加工厂不多,主要靠政府建立的配套工业区,吸引有一定实力的大型外资企业进驻。但这里的生活环境较好,文化也相对发达,有一定的人才、技术、工业基础,吸引了一些有这样需求的工业进入。这些工业区是上级政府的规划建立的,有较强的政府背景和意愿在里面,不象许多珠三角的工业区是村镇为主体。建这些工业区,往往是把原来的村镇居民迁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建新厂房,缺少相关生活设施配套,工厂的人员也基本靠班车接送,人都住在市区,所以到工业区只能看到房子,几乎看不到人,缺乏人气是普遍现象。而珠三角的村镇工业区最明显的就是人多,厂房反而往往不起眼,人员基本就住附近,或工业区建的宿舍,或附近村镇自租民房,许多村民就靠建房出租为生,工业区附近聚集了许多商店、饭店等,靠工业区内的人来讨生活,只要有工业区在附近,就不愁吃穿用住等生活需要。只有少数新建的工业区或上级政府主导的工业区,才厂房高档,远离居民区,没有配套设施,甚至不允许建配套设施,但人气不足。 到珠三角,往往感到乱,人多,车多,建筑凌乱不统一,摊位多,但生活方便,物价较低,因为对应的是低工资的大量打工者。在长三角,感到干净、整齐,人少,建筑规划好,往往无摊位,甚至无商店,生活不便,工业区规划不考虑人的基本需要,物价和生活成本偏高。这往往指吸引外资的工业区。 长三角一些乡镇企业的工厂,也类似珠三角的情形,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外来打工者多,但这样的工厂没有珠三角那样多,又分散在各处村镇,难见到聚集的这种工厂形成的工业区。长三角的村镇很注意统一规划,常见到一片清一色的别墅式的住宅形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城郊地区,而且基本是自家居住,不喜欢出租。不象珠三角那样各家不同,还专门建出租楼。在上海还看到专门收出租屋税的税务办公建筑,政府惟恐市民获得这些外财而太富,税务看的很紧,据说要交20%的税,所以基本难看到出租广告,甚至小区居民拼车出行都会有报纸提醒可能涉及违法运营。而珠三角到处是出租屋,甚至专门建的出租楼,出租广告就在门口,租间房子很容易。长三角的镇工业区规模往往都不大,厂也很少,往往是靠几个大厂,村工业区很少见,公路边基本都是农田。村镇间交通车一般也不多,间隔很长,很少见打工者,主要是村民交通。而珠三角中心区村镇交通方便,客流量大,打工者为主。长三角的景观是农村整齐划一的建筑,公路边建设的高档居民小区(从窗口可知基本没人住),而珠三角则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 。珠三角的村镇和城中村,有外地人开的许多小商店,也往往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地,基本没有营业执照,因为执照费太高,可能要上万,无法承受,而现实又有它们生存的肥沃土壤,所以平时开业正常,政府一下令要整顿,就要关门几天,等到风声已过,仍旧到处存在。其实许多地区,这种所谓灰色经济都大量存在,只靠堵是没有用的,政府恐怕要换个思路来对待。浙江许多地区过去也认为是地下经济猖獗的地区,屡屡打击收效不大,后来壮大起来,走到台面上,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政府过去的政策,基本没有给出合法致富的任何道路,而希望自己生活的更好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想抑制这种欲望,和鲧治水差不多。许多地区的发展,恰恰就是突破各种限制而实现的,许多地方,基本没有什么优势,如浙江沿海地区,却得到快速发展,最主要是限制少,而为了生存,许多人采用了不少不合法手段,如行贿、制假、售假等等,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种环境下,合法者往往反而无法生存发展。我们质疑一些富豪的创富过程之时,思考的应是怎样给出公民更多合法致富的手段,使大多数人能用合法的手段实现自己过富裕生活的愿望,那么打击违法致富就会更容易,更为多数人支持。一些政策的制定者,思维很狭隘,见识浅陋,不肯使用民主方式,乱发淫威,往往这个也要打击那个也要纠正,结果扭曲了正常的社会环境,使合理变为不合法,合法变为不合理,降低了政策的支持度,丧失了法律的权威性,使严格执法者挨骂,违法者成为普遍和正常。长三角也有不同特色,无锡、苏州城区等地主要靠外资,特别昆山是台资集中地,扬州、常州及无锡所属县市等地主要是乡镇企业,浙江主要是民营企业。上海主要靠商业,工业已很少有优势,周遍县区虽然有一些工业区,但规模都不大,外资为主,只相当于深圳十多年前的水平。值得一讲的是浙江的永康、义乌,五金和小商品市场很有特色,成片的店铺,成为相关产品的集散地,背后是许多中小企业。浙江的温州以皮革、制鞋、服装为主,下属的乐清则是低压电器的集中区,过去主要仿制国外名牌产品,现在一些企业脱颖而出,开始有自己的品牌,而柳市、虹桥镇都已经有相当规模,类似珠三角一些强镇,主要以打工者为主,能看到东莞、中山的影子。总体来说,珠三角是超速发展,政府管理滞后,很被动,许多村镇的规模已超过县市,但级别低,相关机构及管理无法跟上现实的需要,造成很多社会问题。首先是治安,人多,流动人口数量远远超户籍人口,而管理人员根据户籍人口及相应级别确定,根本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不得已招许多临时人员辅助管理,因无编制、待遇低、无法解决入户等原因,无法招到适合的人员,只能求其次,受教育低、缺乏法律常识、缺乏培训是普遍现象,多靠暴力威吓,甚至暴力执法,许多痞子、流氓进入其中,往往成恶势力形成的温床。政府管理的缺失,使一些村镇、企业大批建立自己管理的保安队伍,而当地村民的教育水平也有限(本来就是文化落后地区),企业更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管理者本身未必知法,往往不依法行事,往往随意而为,保安本身的利益只决定于个人,所以又只听命于个人,违法行为普遍,甚至就成为准黑社会。而教育水平低,是珠三角打工者的普遍现象,政府管理者不希望接收他们为当地人,也不为他们的融入社会做工作,打工者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打工者则多数抱着年轻时闯世界赚些钱的暂时想法,待遇之低也使多数人无法安居只能考虑暂时,而珠三角的经济现实又决定多数劳动者必然是这些打工者。政府一心想扶植高技术企业,可中国企业没有这方面优势,最后扶植的是高科技的皮,以劳动密集方式去生产那些一般人认为的高技术产品,技术仍掌握在国外,生产者仍然是教育水平低的打工者,这是现实的无奈。政府想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可深圳的优势就是靠近香港,还有政府限制少,工资高的优势又被政府的措施在削弱,没有多少其他优势, 而香港本身也没有技术优势,甚至也没有管理优势,只有贸易优势,台湾掌握的技术优势本来不算多,又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带给珠三角,欧美日本韩国企业有技术优势,但在本国,建厂只是利用珠三角的成本优势。所以想很快改变目前的产业现状是不现实的,只是自己做梦而已,改变产业结构是缓慢的过程,需要从先接触学习别人开始,培养出熟悉这个行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又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和资源积累,一步步从跟随和加工转入引领和创新,不要指望一口吃出个胖子。政府引导是没有错,但不能希望立竿见影有成效,是长期的任务。台湾企业经数十年努力,多数还是加工企业,想转型仍困难重重。要根本解决珠三角的社会问题,必须面对这种现状,不能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来设计政策。一方面要淡化户籍概念,让能够长期居留且有意愿长期居留者获得与户籍人口相同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让他们参与到当地的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中去,甚至成为主体力量;另一方面,以实际人口数建立社会组织结构,配齐相关人员及设施,符合条件的地方,打破过去的村镇建制(深圳已开始),实行城市化管理。外来人口多并不可怕,关键是相应措施要跟上,不能总是滞后太多,不能死抱着过去的条条框框不放,不能总是漠视现状而只凭想象来制定政策措施。长三角则相反,政府的措施超前现实很多,建了许多工业区,但人气不足,住宅小区空置,想引进的高科技企业不多,或来了但规模不大,好看但没有多少实质。一些加工企业,劳动密集企业,政府又不想引入。想外企带来技术,人家不给,外企想利用我们的人力成本低、地价低等优势,我们又不情愿,高不成低不就,难免尴尬。想跳过这个初级阶段直接进入高级阶段,难啊!有时确实需要面对现实,不要太理想化,不是高耗能高污染,何妨降低门槛。有外资,带动就业,并带动相应配套产业和服务也,就算税收不高,其他方面收益也很多。可能还使许多人获得经验、开阔视野、积累资金,将来能成为内资企业的创建者或管理者。政府还很喜欢限制外企民企工资,怕影响国企,实际上使他们更获得暴利,而抑制了许多人的资金积累,阻碍了可能的自主创业。不要总是一根筋。这几年,不论珠三角还是长三角,城市建设都有很大改善,政府投入资金不少。我想,更主要还是户籍的放开,至少淡化,让人加入到城市中。珠三角除广州人口较多,其他城市户籍人口都稀少,应鼓励人长期居住,增加常住人口数量。苏南、浙江,许多城市都不大,足以容纳很多人口,上海周围许多区镇人也很少。城市到一定规模,服务业的效应才明显,而生活设施的改善,才会吸引人居住。过去苏浙一些地方,乡镇企业兴旺,而城市很小,工厂在乡村,远离城市和交通线,交通和生活设施很差,影响投资进入、影响人才加入、影响业务发展,企业难以继续发展壮大。需要一些政策的调整,使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使工业和商业更集中于一些中心城镇,遍地开花未必是好事。深圳照片:
上海照片:
杭州照片:
苏州照片:
台州照片:
绍兴照片:
永康照片: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闽南金三角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基于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12期
闽南金三角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基于年的经济统计数据
【摘要】:基于闽南金三角、珠三角和长三角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对三个三角洲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从中可看出它们之间经济发展的特征。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明闽南金三角在这22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在三个三角洲中排列第二,但从近几年的经济指标值来看,闽南金三角经济状况已明显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据此,本文提出了闽南金三角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127【正文快照】:
一、引言“闽南金三角”指福建省南部沿海的厦门、泉州和漳州三个设区市及所辖县区,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南部,由西江、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合成的复合三角洲,包括珠江流域的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和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盛文;韦庆锋;;[J];广西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永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1期
李文溥;林金忠;龚敏;林衍超;;[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郑胜利,周丽群;[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尹晓波;侯祖兵;;[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蔡勇志;[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蔡勇志;[J];经济前沿;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翁志伟;张永庆;;[J];当代经济;2009年01期
陈雯;张平宇;张小雷;邓伟;杨兆萍;薛俊菲;杜宏茹;李雪梅;刘颖;;[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组;李文溥;李静;谢孝荣;;[J];东南学术;2007年01期
黄爱东;;[J];东南学术;2009年04期
周一星;;[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王成超;;[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王成超;;[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陈宇;;[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刘清玉;;[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翁新汉;;[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忠;[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曹玮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张晶涛;[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陈玉兰;[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万景辉;[D];华侨大学;2011年
徐淑云;[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陈雯;[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游江北;[D];厦门大学;2006年
叶敏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高丹;[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辉;;[J];当代广西;2004年02期
马经;;[J];南方金融;2007年01期
广西社科院课题组;;[J];改革与战略;1990年04期
毛新平;吴世福;;[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卢荻;[J];特区经济;2001年07期
陈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钱方明,张芳;[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勤诗;[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陈明爱;[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福建特色研究会课题组;[J];福建学刊;1997年05期
胡刚,姚士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J];发展研究;2003年07期
丁健;[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李文溥,杨灿;[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武汉市新洲区地方税务局课题组;;[J];学习与实践;2008年07期
陈艳;雷玉桃;邝国良;;[J];特区经济;2006年09期
储著贞;罗军;;[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6期
鲁德银;蔡根女;;[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鲁德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2期
黄赜琳;傅冬绵;;[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苏万春;;[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魏刚;;[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0期
何智;;[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5期
;[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莉;;[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曾学工;;[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付承伟;潘峰华;;[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管镇滨;马锦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张玲;张晓艳;;[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付晓东;;[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马生全;冯静;高明;;[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冯拾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成海霞;;[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共广东省惠城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干强;[N];农民日报;2008年
魏洪磊;[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林金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林金芳;[N];中国企业报;2007年
本报记者 王建喜;[N];韶关日报;2009年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研究员
谭炳才;[N];南方日报;2010年
林金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卢志勇;[N];福建工商时报;2005年
梁晓莲 谭洪安
深圳世联地产董事长
深圳市法定图则委员会委员
阿拉善生态基金常务理事会员
陈劲松;[N];中国经营报;2010年
韩浩 章梅
关雨;[N];南方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华;[D];北京大学;2002年
张立勇;[D];复旦大学;2005年
周松兰;[D];武汉大学;2005年
彭善枝;[D];武汉大学;2004年
郝庆云;[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匡瑛;[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梁安和;[D];西北大学;2006年
黄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何玉芳;[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秀花;[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静宇;[D];吉林大学;2005年
杨晓冬;[D];宁夏大学;2004年
吴燕;[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吴隽;[D];暨南大学;2008年
杨秀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罗丽英;[D];湖南大学;2001年
杨树才;[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张鹏;[D];兰州大学;2010年
李海英;[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孙磊;[D];山西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角vs珠三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