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或发改委 路条路条项目,主体变更时怎么办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天龙光电开拓光伏下游应用受挫&项目或因涉嫌倒卖“路条”被否
日09:14&&来源:
原标题:天龙光电开拓光伏下游应用受挫 项目或因涉嫌倒卖“路条”被否
如今,天龙光电公告关于30MW项目进展的描述,已从“暂停推进”变为了“终止”
3月15日,曾经让天龙光电投资者“高兴过一阵儿”的30MW光伏电站项目,终于还是被一纸公告,宣布了“夭折”。
追溯到日,天龙光电公告称,公司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将各出资1亿元,在呼和浩特设立注册资本2亿元的项目公司,并以此为投资主体,于当地投建30MW光伏电站项目。
在当初这一消息披露后不久的日盘中,天龙光电股价还曾飙涨至24.12元/股的近期高位。但谁曾想,半年后的日,公司便披露了“关于暂停推进30MW光伏电站项目的公告”,称由于“项目投资主体变更事宜未能通过发改委批准”,截至2015年底,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已将公司“支付的合作保证金与投资款全部退回”。
如今,天龙光电公告关于30MW项目进展的描述,已从“暂停推进”变为了“终止”。而据《证券日报》记者多方了解,该项目的最终“夭折”,或许是与管理层正积极开展的“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有关。
投资主体变更未获批准
根据天龙光电去年5月22日公告,天龙光电、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协议,以双方注册成立新公司为30MW电站项目的投资主体,其中,双方各出资1亿元,分别占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50%。
对于启动这一项目,天龙光电曾透过公告表达,“受政策支持,电站业务加快推进,公司合理利用资源,继续深入探索电站业务,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对电站业务的深入探索,对公司未来业绩形成积极影响”。
2013年至今,受政策影响,新能源下游应用,特别是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等)的大规模启动,令越来越多的资本嗅到了商机,纷至沓来。作为身处光伏产业上游(晶体硅设备、硅片等)的天龙光电,想必也是其中之一。
一位光伏业界人士为《证券日报》记者算了笔账:在内蒙古建设一个30MW规模的地面电站EPC总包价大约为1.95亿元,如果满发4000万度/年,大概可以实现12%的年收益率。“这个项目的收益率水平,在业界还是不错的。”
日,天龙光电披露,在协议签订后,双方依照内蒙古沙尔沁镇的光伏电站建设规划,共同办理电站建设所需土地租赁等事宜,并且向当地发改委申请将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主体由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变更为双方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但由于项目投资主体变更事宜未能通过发改委批准,导致项目公司未能组建,30MW电站项目不能以合作的形式继续推进。
所幸,就这一变故,双方曾在此前协议中约定:若项目公司在4个月内未完成设立,双方将终止合作,且乙方应在双方确认终止合作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甲方的全部投资款退至甲方指定的账户。而截至2015年底,天龙光电支付的合作保证金与投资款已被全部退回。
双方涉嫌“路条”买卖
如今回头看看天龙光电30MW项目“夭折”的原因,恐怕与其去年5月22日公告中的一项内容有关。
根据相关公告,双方约定,在项目公司筹划和设立阶段,由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负责政府关系的协调,协助完成已通过审批的30MW电站项目,项目公司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等事宜。与此同时,公告表明,彼时“相应的电站项目已由乙方(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进行上报并通过了审批,目前正在备案过程中。”
上述光伏业界人士向记者介绍,“光伏项目备案,必须要有完备的土地租赁合同、环评等支撑文件,并逐级上报。待备案完成后,方可进入项目开发程序。而天龙光电公告中,由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上报并通过的‘审批’,应该是由市一级发改委进行,‘备案’则应该是由省一级发改委进行”。
“但根据规定,只要项目进行备案,就不能进行投资主体变更。也就是说,政策上不允许,原来由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作为投资主体的项目,变更为由天龙光电、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合资成立的项目公司为投资主体。”该业界人士进一步向记者介绍。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上述变更投资主体的申请之所以没有获得批准,源于双方这一协议,存在倒卖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批复文件(俗称“路条”)的嫌疑。
早在2014年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并于当年10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而今,光伏、风电项目“路条”倒卖已被国家能源局和各省、市发改委所明令禁止,唯独电站建成后的股权转让属正常的商业行为。
根据协议,天龙光电与呼和浩特投资开发集团一致确认各自承担己方的投入及损失,不再向对方追究违约责任和经济赔偿。且天龙光电表态,此番“不影响双方以前商定的整体合作与合作目标,若该合作方今后能获得电站项目指标,公司不排除与对方继续合作。”
“好在,一个光伏项目中,与整体开发相比,前期开发费用显得微乎其微,这对上市公司构不成多大的损失。”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受业绩拖累,天龙光电是否还有足够的‘锐气’去开拓下游应用市场,就不好说了”。
(责编:闫璐、杜燕飞)你了解光伏电站“路条”买卖那点事儿吗?
我的图书馆
你了解光伏电站“路条”买卖那点事儿吗?
文/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 &孙辉近年来,国家对光伏电站项目施行政府补贴以及其他利好政策,各类社会资本对光伏电站项目趋之若鹜,并由此导致了部分地区光伏电站与配套电网建设不同步、项目管理不规范、标准和质量管理薄弱以及倒卖光伏“路条”等各种问题。其中,“路条”买卖行为给光伏电站市场良性竞争造成的冲击尤甚。今天,就为您扒一扒光伏电站“路条”买卖那点事儿。一何为“路条”“路条”是指发改委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文,一般形式是由发改委部门下发的《关于同意某某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光伏电站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之前,光伏行业有大小路条之分,一般来说,仅拿到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文件被叫做“小路条”,文件名称一般为《关于某某公司开展某某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复函》。这个文件中确定了项目的场址等信息,从下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并需尽快办理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矿产压覆以及电网接入等前期工作事宜。在完成以上环节以后,再获得《某某发改委关于某某项目核准的批复》的光伏电站项目,则是被认为拿到了“大路条”。拿到“小路条”需要半年时间,而“大路条”需要的时间则更长。二“路条”买卖的本质和表现形式“路条”买卖从一开始就有,从未间断,无论国企还是民营都参与其中。“路条”的本质是资源的开发权,其性质与煤矿、铁矿的开发权完全一样。这个开发权可以为投资人带来可观收益,因此投资人才愿意支付一定费用购买'路条'。国家能源局将权力下放到地方并采取备案制,但受补贴规模限制,中国光伏电站每年新增装机有上限,备案制是有限资源下的备案。谁能备案,怎么备案,由地方政府决定,而且往往是一个主管领导来拍板决定,形成事实上的隐形审批权,其不透明更甚于审批权。光伏'路条'分配是行政制,开发却是市场制,自然无论出台何种政策都无法杜绝黄牛党作为中间环节,起到资源二次分配的作用。光伏电站项目的项目公司和投资方(主要投资股东)属于我国《公司法》下的企业法人,投资方设立项目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和渠道取得项目备案文件。后续投资方一般通过转让股权的方式,将项目公司的控制权转让给第三方,实现“倒卖”项目权益和项目备案文件等目的。可见,“路条”买卖在法律上实际表现为“股权转让”行为。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是有权向第三方自由转让其股权,交易双方可以协商确定股权的价格等。三打击“路条”买卖的那些政《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项目单位不得自行变更光伏电站项目备案文件的重要事项,包括项目投资主体、项目场址、建设规模等主要边界条件。为了整顿光伏电站项目开发环节出现的一系列投机乱象,保证光伏电站建设规范有序进行,国家能源局继2014年10月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445号文”)及《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450号文”)后,又于日下发了《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477号文”),为打击光伏电站投机行为施加了又一记重拳。445号文中指出:取得备案的项目在规定时限内未开工,省级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门可用其他等容量的项目替代。禁止买卖项目备案文件及相关权益,已办理备案手续的光伏电站项目,如果投资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应当重新备案。2015年国家能源局再次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能新能[2015]73号),该通知再次要求未经备案机关同意,实施方案中的项目在投产之前,不得擅自变更投资主体和建设内容。四“路条”买卖的法律风险监管部门认为“倒卖路条”违反《行政许可法》相关禁止性规定,监管部门可能依法对项目单位和投资主体进行行政处罚,针对市场上通过收购“路条”方式完成并购的光伏电站等电源项目,对于不以自己为主投资开发为目的、而是以倒卖项目备案文件或非法转让牟取不当利益为目的的企业,能源主管部门有权利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作为投资主体开发光伏电站项目,限制市场进入;项目公司和投资主体面临着监管部门处以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监管部门有权利吊销或收回项目单位的项目备案文件。光光伏电站项目单位的投资主体(股东)通过协商方式和受让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项目单位的权益转让受让方,符合公司法和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我国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尽管《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445号文、450号文、470号文和国能新能[2015]73号均非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但如若交易一方提起合同效力之诉,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仍可能判决合同无效,主要基于“路条”买卖的行为可能存在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有背公序良俗。因此,光伏电站的收购方不仅要在律师的协助下分析论证拟进行的并购交易之交易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也需谨慎对待法律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历史上既存的投资人变更的情况,更需考虑到由此可能导致的政府补贴的丧失和减少对于投资回报的影响。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投资主体变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