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实务公告有着和国际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准则同样的权威性,是对还是错

作者:邓川, 郭志英, 聂曼曼等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ISBN:978-7-
文件大小:3589K
中图分类号:F239.21-65
所属分类:
购买电子书
纸书:¥52.00
关注官微私信再9折!
下载次数不限,随意阅读。
在线阅读支持设备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阅读器下载到本机阅读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电子书简介
本书分为七篇,内容包括:国际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实务公告、国际审阅业务准则、国际鉴证业务准则、国际相关服务准则等。
电子书目录
10第一篇 国际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111.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国际审计准则
162.IAASB所发布公告的构成
193.我国审计准则的建设与国际趋同
244.IAASB的明晰化项目
295.国际审计准则的全球接受和趋同情况
33第二篇 国际质量控制准则和国际鉴证业务框架
341.ISQC1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的质量控制
432.国际鉴证业务框架
58第三篇 国际审计准则
591.ISA 200独立审计师的总体目标及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执行审计
642.ISA 210商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743.ISA 220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控制
814.ISA 230审计工作底稿
875.ISA 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责任
996.ISA 250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1087.ISA 260与治理层的沟通
1178.ISA 265内部控制缺陷的沟通
1219.ISA 300计划财务报表审计
12910.ISA 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4311.ISA 320计划和执行审计中的重要性
15212.ISA 330审计师对已评估风险的应对
16813.ISA 402对被审计单位使用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审计考虑
17814.ISA 450评价在审计中识别的错报
18315.ISA 500审计证据
19016.ISA 501审计证据——对选定项目的特殊考虑
19617.ISA 505外部函证
20318.ISA 510首次审计业务——期初余额
20719.ISA 520分析程序
21620.ISA 530审计抽样
22821.ISA 540审计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24622.ISA 550关联方
26223.ISA 560期后事项
26724.ISA 570持续经营
28625.ISA 580书面声明书
29226.ISA 600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包括组成部分审计师的工作
30627.ISA 610利用内部审计师的工作
31128.ISA 620利用审计师的专家的工作
32529.ISA 700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33230.ISA 705对独立审计报告意见的修改
34031.ISA 706独立审计报告中的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34732.ISA 710比较信息——对应数和可比财务报表
35533.ISA 720审计师对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其他信息的责任
35934.ISA 800对按照特殊目的框架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36635.ISA 805对单个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审计的特殊考虑
37236.ISA 810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报告的业务
379第四篇 国际审计实务公告
3801.IAPS 1000银行间函证程序
3852.IAPS 1004银行监管机构与银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
4093.IAPS 1005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4174.IAPS 1006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4475.IAPS 1010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的考虑
4556.IAPS 1012衍生金融工具审计
4807.IAPS 1013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492第五篇 国际审阅业务准则
4931.ISRE 2400财务报表审阅
5042.ISRE 2410由被审计单位独立审计师执行的中期财务信息审阅
515第六篇 国际鉴证业务准则
5161.ISAE 3000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5302.ISAE 3400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538第七篇 国际相关服务准则
5391.ISRS 4400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5442.ISRS 4410代编财务信息
5521.IAASB大事记
5532.IAASB历任主席以及历任委员的国家分布情况
5553.IAASB所发布公告的中英文标题对照表
请登录后再提交评论。
移步客温馨提示
《国际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导读:1975年采用的新会计策略,更改变了通过自己发布指令来协调成员国会计实务的做法,更致力于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欧盟又作出了要求欧洲上市公司在2005年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决定并如期实施,5.6你对欧洲联盟的新会计策略有何评价?这是顺应潮流的明智之举,将对推动欧洲证券市场国际化和欧洲跨国公司向全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5.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发布关于跨国公司会计和报告的指南的目的何在? 一个矛盾消长和逐步协调的过程。 (2)欧盟一向支持IASC的工作,1975年采用的新会计策略,更改变了通过自己发布指令来协调成员国会计实务的做法,更致力于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2002年6月,欧盟又作出了要求欧洲上市公司在2005年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决定并如期实施。 5.6
你对欧洲联盟的新会计策略有何评价? 这是顺应潮流的明智之举,将对推动欧洲证券市场国际化和欧洲跨国公司向全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5.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发布关于跨国公司会计和报告的指南的目的何在?在你看来,指南中对披露的要求是否充分? 其目的在于维护跨国公司利益和指引跨国公司投资。也正因为如此,指南中对披露的要求只是从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及其股东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着眼的,没有考虑东道国的利益及信息需求。 5.9
你认为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比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是容易一些,还是困难一些呢? 从技术层面上看,审计准则的国别差异不像会计准则的国别差异那么凸显,比较易于协调,但国际审计准则只适用于对跨国公司的国际活动的审计,对国内公司乃至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活动的审计都必须应用国内审计准则。这正是为什么IFAC在对国际审计准则的权威性的声明中要指明“国际审计准则不凌驾于某一国家制约对财务和其他信息的审计的当地规定之上”的原因。如果在特定项目上ISA与当地规定一致,那么,“在那个国家根据当地规定进行的财务和其他信息审计即自动遵循了该项目的ISA。” 5.10
阐明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实务公告的联系和区别。 国际审计实务公告只是为了给审计人员执行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或提高执业水平提供实际帮助,它不像国际审计准则那样具有权威性。 4.8 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第一工作组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工作组的活 动越来越重要? 第一工作组集中负责跨国的披露和会计问题,它的主要目标是:为跨国股票上 - 48 - 市过程提供最有效和快速的方法。 它在 1989 年完成的 《工作组研究报告》 中就提出: 要鼓励“借助于准则协调、相互认可或其他方法,以便使用单一的披露文件,就能 做到与监管机构的法定要求和保护投资者的目标相一致。 ”正是出于这样的指导思 想,它于 1993 年拟订了一个会计准则核心体系,并于 1995 年与 IASC 的技术委员 会达成关于利用 IASC 的 IASS 形成一个会计准则核心体系的计划的协议。IASC 于 1998 年年底完成了这个计划, IOSCO 已在 2000 年 5 月正式宣布 IASC 的 30 份 2000 年准则(连用 11 份解释公告)通过了评审,并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主要资本市 场推荐使用。 (参见第 6 章 6.6。 ) 此外,它还在 1997 年 8 月发布了《外国发行者证券跨国上市和首次挂牌交易的 国际披露准则》 ,作为可供公司在世界上任何资本市场上市交易时使用的单一文件。 2004 年以来,其技术委员会启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性解释”课题,公布 了研究成果,并于 2005 年 3 月发布了支持 IFRS 的声明,10 月又宣布成立了使各国 监 管机 构能 够就 IFRS 的 应用 问题 相互 交流意见 的新 机制 等等 ,并且制 定了 IFAC 战略计划。
4.9 你认为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比会计准
六、讨论题 6.1
你认为IASC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在主流方面是否成功?如果是,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是。可参照教本和本章教学要点(一)的内容,展开讨论。 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1)初期制定的IASS过于简略和原则化,所规定的会计方法实际上是对主要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会计惯例的兼容并包,实际上起不了国际协调的作用,反而难以提高IAS的权威性。 (2)长期以来,囿于在准则制定后的国际协调,并主要依靠会员团体(会计职业界)的力量来推动;过迟地建立依靠各国准则制定机构、把国际协调提前到制定准则的合作过程之中的战略思想。 6.2
为什么说IASC的“可比性和改进计划”对提高IAS的权威性起了重大的作用? 因为它顺应了国际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要求跨国的证券发行人和贷款人在提交的财务报表中提供高质量的可比信息的时代需求。 6.3
你认为IASC与IOSCO是在什么背景下达成“核心会计准则计划”的协议的? 一方面是IOSCO“确认”在协调对跨国上市的监督中需要建立统一的披露要求,其中建立一套应遵循的核心会计准则计划是重要的一环。IOSCO选择了由自己制定“国际披露准则”,并依靠当时已具有一定权威性的IASC,通过修订已发布的IASS和及时制定急需的新准则的方式来完成“核心会计准则计划”。另一方面,IASC正在执行自己的“可比性与改进计划”,在此基础上,亟愿对已发布的IASS进行全面审议和修订,并推动正在制定的新准则(如金融工具会计项目)的进度;同时意识到“核心会计准则计划”的完成,对实现国际会计协调化的短期目标,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6.4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性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建立全球性的国际会计准则起了哪些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商贸、国际融资、国际投资等活动,特别是全球性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在跨国融资和投资交易中使用能提供高质量的可比信息的财务报表。建立全球性的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据以编制跨国上市和借贷所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依据,这将是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 6.5
跨国的企业合并高潮对建立全球性的国际会计准则起了哪些推动作用? 建立全球性的国际会计准则便于: (1)避免跨国企业合并中由于并购和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国家会计准则的差异带来的麻烦。 (2)跨国并购一般都要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它要求并购企业提供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 6.6
你对“重塑IASC的未来”的构想有什么评价? 这个构想已付诸实施。无须讳言,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在IASC的重组中起了主导作用,构想中的IASC的目标和组织架构都充分吸取了特别是美国SEC和FASB的意见。重组后IASC的组织机构负责人不是美国人就是英国人。根据由技术专家专职制定准则的构想,能符合IASB成员的8项遴选标准的,不可避免地大都来自发达国家。 然而,IASC重组的基本构想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寄希望于,这些技术专家能做到只代表自己,不受任何组织和地区利益的影响;IASB和各机构的运作中能实行高度的公开化,增加准则制定过程的透明度。新的IASB能否通过准则咨询委员会的广泛代表性,倾听到来自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准则制定机构的呼声,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组织讨论时宜于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6.7
重组后的新IASC会成为“美英俱乐部”吗?你对其有什么看法? 在重组过程中,不少观察家表达了这种疑虑。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 (1)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章程》规定的IASB成员必须以技术专家的个人身
份参与准则制定工作以及IASB及其他机构的会议公开化,为避免使IASB成为美英俱乐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准则咨询委员会的运作开局良好,如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准则立项远景规划,与IASB的互动关系顺畅。 (3)IASB和G4+1主席(原英国ASB首任专职主席)David Tweedie爵士勤勉敬业的作风,受到赞誉。 (4)2001年初,G4+1在伦敦会议上宣告解散,以“避免分散资源,全力以赴支持IASB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会计准则趋同化的努力”。观察家普遍认为,这是“美英俱乐部”(或G4+1俱乐部)最友好和最积极的行动,其影响至关重要。 6.8
在制定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哪些要求? 发展中国家主要属于以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的资本投向和经营活动所在的东道国。在制定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必须顾及东道国的信息需求,如跨国公司履行其社会责任(如对当地的环境保护责任、对当地雇工的劳动保护责任、对东道国的纳税义务等等)的高度透明和充分披露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保护其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信息。 鉴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环境因素的差异,对国别报表间如何做到可比性,则是发展中国家准则制定机构特别关注的问题。 6.9
在新的IASC的架构和运行中,突出的问题是协调美、英和英语国家与欧洲大陆国家间的关系,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呢? 从国别会计差异和信息需求差异的凸显程度来说,突出的问题当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新的IASC的架构和运行中,发展中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的代表只有在准则咨询委员会中能发出他们的呼声,尽管受托人会的组成也考虑了广泛的国际基础和地区间的适当平衡。 美、英和英语国家的人士在IASB的组成成员中显然超过了欧洲大陆国家。这一方面反映了遴选技术专家的标准所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其间存在的矛盾。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章程》强调技术专家以个人身份参与准则制定工作,因此IASB把准则项目的研究或其他工作分配给不同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的安排,不能说不与之有关。 6.10
你认为,截至目前,在体现高质量准则方面,IFRS与美国的FAS孰优? 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提出源自美国,美国也一向认为它具有世界上最完备的会计准则体系,但在当前关于“规则基础”与“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孰优的国际性研讨中,以“规则基础”为指导思想的FASB也有转向“原则基础”的趋向。本书著者认为,不要急于作出孰优的结论,而且作为准则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已制定的具体准则所体现的“原则基础”和“规则基础”是有区别的。有时,二者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而难免有所掺合。 在组织讨论时宜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教师也可以与本书著者持不同的观点。 6.11
你对IASB在制定IFRS方面的进展有何评价? IASB自2001年4月开始运作以来,于2002年4月制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通过2002年准则咨询委员会首次会议,制定了准则立项的远景规划,并在把准则立项分为4类的基础上(参见教学要点(七)第4点),开展了以下各具体项目的研究、讨论和制定工作,包括首次运用IFRS指南、现行准则的完善、对IAS 39的修订、企业合并、保险合同会计、业绩报告、股票期权会计等;同时,对与IASB有战略协作关系的国家准则制定机构正在修订或制定中的16个其他项目,进行合作。至2003年第1季度末,对最前的3个准则项目已制定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对其他项目的研究、讨论和制定也制定出了进度表。因此,从总体上说,IASB的工作是积极的,其进展是比较显著的。
国际财务报表 一、讨论题 9.1
你认为资产负债表在格式上的国际差异重大吗?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异? 不重大。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把资产列在左方或右方、把负债和权益列在右方或左方,只是出于历史形成的习惯;项目按流动性顺序顺向或逆向排列则是美国重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欧洲大陆国家重视企业长期财务实力的反映。欧洲比较流行的营运资本式资产负债表只是把营运资本的计算明示在表上,并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最终列示权益金额。把账户式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并列表式变异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竖列表式,也是可能的。 9.3
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对上市者提供可比的财务报表的要求,你认为最有效和最能节省筹资成本的举措是什么? 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跨国上市的公司财务报表。 9.4
为什么要对账务业绩报告进行改革?列报全面收益的重大意义何在? 传统的收益表以反映已确认的已实现损益为主旨,而且也不得不确认了一些特定的未实现损益(如外币折算损益)。由于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多样化和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等),新的、非传统的收益(和损失)来源不断产生,需要确认许多未实现的收益和损失。除重估价损益外,尤其是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导致的未实现损益,以及外币折算调整导致的损益、最低养老金负债调整导致的损益等等,有必要在反映已实现损益的收益表之外,把已确认的未实现损益集中反映在一张“第二收益表”或“其他收益表”中,改变目前跳过收益表而让这些项目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部分的做法。 二、练习题 9.2
从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来看,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又有了哪些进展? 从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IAS)不仅在整体架构上保持一致,而且在具体准则项目上保持了一致。读者可参阅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特别是该书第4~6页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体项目比较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由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解释公告三部分构成,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整体架构一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是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主要规范了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内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正文涵盖了各类企业当前各项经济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结构相同。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主要规范了对各项具体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用指南是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对重点、难点内容提供的操作性指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财政部根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印发的解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的解释公告相互对应。 第10章
国际税务 一、讨论题 10.1
在国际税务中,对“税额衡平”和“不偏不倚”原则有哪两种理解?对此,你有何评论?
着重讨论从国内和经营环境这两种观点来解释“税额衡平”和“不偏不倚”原则(参见教本10.1.2)会导致相反的税收政策,绝大多数国家的税收政策实际上都是这两种观点折衷的产物。 10.2
你对扣缴税的性质如何理解? 指东道国政府对外国投资者获得的股利、利息和特许使用费等计征的所得税,在税收源头预扣代缴。 10.4
“国际税务问题实质上是跨国经营中的所得税问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评论之。 同意。可以从只有所得税会导致国际双重课税问题的角度进行发挥。 10.5
何谓“属地原则”、“属人原则”和“全球原则”?假如世界各国都采用“属地原则”,你认为是否还会存在国际双重课税问题?另外,这种假想的影响如何?它可能吗? 按照“属地原则”,只有产生于领土内的收益才是应税收益,对产生在领土外的收益都不征税。这样,对母公司从国外子公司获取的收益(股利等)就无需课税。“属人原则”依据纳税人与本国政治法律的联系以及居住的联系,来确定其纳税义务,而不考虑其所得是否来源于本国领土疆域之内。按照“全球原则”,对母公司从国内和国外所获取的收益都应课税,因此,按照全球原则征税的直接后果就是双重课税。 如果世界各国都采用“属地原则”,当然就不会存在国际双重课税问题。但这种假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各国都希望运用其税收管辖权在税收权益分配上保护自己的利益,只有少数环境条件特殊的国家和地区(如巴拿马和我国香港等)为实现税收以外的战略利益,才会采用“属地原则”。 10.6
在国际税务中,“税款抵减”起什么作用?对税款抵减的有效范围有什么限制? “税款抵减”能在“1元抵1元”的基础上避免国际双重课税。跨国公司的居住国政府为了防止外国政府用高税率挖走本国的税收收入,往往规定税款抵减额应以国外所得按本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为限。如果超过限额,超过部分在当年不能抵减。但以美国为例,可以追溯两年或后延五年,去冲抵这些年度不足限额的部分,超过了这个时效期,就不能再冲抵了。同时,税款抵减一般仅限于向外国政府缴纳的所得税(包括扣缴税),而不适用于增值税等间接税。 10.7
请从跨国纳税人(跨国公司)的角度,简要说明:(1)古典制度;(2)税率分割制度;(3)转嫁制度这三种税收征管制度的优缺点。 (1)古典制度 古典制度在征管上比较简单,即对公司所得按一个公司所得税率征税,个人的股利所得按个人所得税率征收。但其结果则导致了对派作股利部分的收益的双重课税(如与非股份公司已分配收益的纳税处理相比,双重课税是不公平的),同时,将会诱使公司采取多提留存收益少分股利的政策。 (2)税率分割制度 把公司所得税率分割为二,对留存收益部分适用比派作股利部分更高的税率,征管上较古典制度复杂,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双重课税的影响,可以适当地缓和股利分配上的偏向。 (3)转嫁制度 指对公司所得按同一税率征税,但已纳税款中的部分可作为股东派得股利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抵减额,即将个人所得税转嫁给公司,通过公司所得税形式预缴。这种方式在征管上最为复杂,但它不仅减轻了双重课税,而且由于转嫁给公司的所得税由公司预缴,也就向政府即时提供了现金流入。正是由于这一优点,欧盟正积极支持这种税制。 10.8
“各国法定税率的差别是最明显的,但在决定公司的实际税负时的作用是很小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评述之。 基本上同意。因为,在决定税负的主要因素中,有时“计税基础”的影响会超过法定税率的
影响,税收征管制度的差别和征管办法的严格程度及执行效率对实际税负的影响更现实,此外还要考虑社会间接成本。 10.9
“跨国公司与单纯的国内企业相比具备固有的税务计划优势。”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评述之。 同意。因为各国的税制、税法和征管办法的差别,特别是避税港的存在,使国际避税的空间远超过一国内部。此外,跨国公司还能利用多种减轻实际税负或递延纳税等手段。 10.10
说明国内经营中的转移定价与国际经营中的转移定价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转移定价的基本方法是相同的,不外乎以市价为基础和以成本为基础。 不同之处在于确定转移定价政策时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教本中列举了在国际转移定价中要考虑在不同国家投资的税务、通货膨胀、外汇管制、竞争、东道国政局稳定等5项因素,并且,各国的经济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其跨国公司经理人员选择定价方法的偏好。 10.11
请列举本章论述的影响关联公司间的转移定价问题的5个主要因素,并简要说明它们是怎样影响转移定价政策的。 可参照教本10.6.1中的表述,根据你的体会进行发挥。但要明确: (1)税负虽然是要考虑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特定情况下,其他4项因素中的一项或几项会成为突出的因素,如在高通货膨胀国家、在严格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在当地竞争十分激烈而所属子公司又处于竞争劣势的国家、在政局动荡的国家等。 (2)税负因素是需要认真分析的因素,特别是不同主要税种(如所得税、流转税和关税)税率高、低之间的互动和牵制关系。 (3)当其他4项因素中的一项或几项十分突出时,对它们的影响的考虑会压倒对税负因素的考虑。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考试资料、人文社科、IT计算机、资格考试、计划方案、旅游景点以及国际会计课后题答案整理版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