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产权与制度变迁 pdf,产权和社会冲突

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模糊性特征及其双重效应——评《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01期
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模糊性特征及其双重效应——评《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
【摘要】:正《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是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首席教授、著名农业经济问题专家皮特(Peter Ho)的著作。该书一经出版即引发学界轰动,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对中国土地制度研究最为深入的一部力作"(王洪波、舒晋瑜,2015)。该书英文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第1版于2008年发行。2014年出版的中文第2版结合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新变革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21.1【正文快照】: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制度变迁、产权和社会冲突》是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首席教授、著名农业经济问题专家皮特(Peter Ho)的著作。该书一经出版即引发学界轰动,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对中国土地制度研究最为深入的一部力作”(王洪波、舒晋瑜,2015)。该书英文版由牛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安录;[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1期
赵小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王淑莉;;[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樊万选;;[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蒋占峰;;[J];调研世界;2009年04期
尹利民;;[J];调研世界;2009年06期
洪艳;;[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桑雷;;[J];商业时代;2011年05期
杨武民;[J];经济改革;1995年02期
刘正山;[J];中国土地;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安宝;;[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何炼成;;[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周加来;黄益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万磊;;[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汪胜春;曾福生;;[A];统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冀县卿;;[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丁长发;;[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何一鸣;罗必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王常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蒋万胜;王辉芒;;[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远至;[N];粮油市场报;2014年
党国英;[N];学习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志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刁怀宏;[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崔宝敏;[D];南开大学;2010年
闵桂林;[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刘小红;[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婷婷;[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高欣;[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朱涛;[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石弘华;[D];暨南大学;2005年
邹万平;[D];南昌大学;2006年
沈次芳;[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郭素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许贤;[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么明;[D];辽宁大学;2014年
向玲;[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土地改革:强制性制度变迁及其经济社会效应--《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土地改革:强制性制度变迁及其经济社会效应
【摘要】:正 国家作为一个暴力潜能的垄断组织,当然可以创造任何产权形式。 诺斯 一、导言 本文是笔者所撰写的博士论文《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以太和县为个案》的一部分。笔者在这篇博士论文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将中国50年来的土地制度变迁视为由制度均衡到非均衡而引起的变迁过程,讨论了从土地改革到集体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制一系列的土地制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21.1【正文快照】:
国家作为一个暴力潜能的垄断组织,当然可以创造任何产权形式。 诺斯’一、导言 本文是笔者所撰写的博士论文《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以太和县为个案》的一部分。笔者在这篇博士论文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将中国50年来的土地制度变迁视为由制度均衡到非均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一平;[D];复旦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丁宁;;[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11期
冯素坤;;[J];理论观察;2007年05期
周作瀚;张英洪;;[J];政治学研究;2007年02期
王国剑;;[J];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蔡陈聪;[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张树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廖艺萍;;[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薛文熹;;[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李小宁;[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9期
徐江虹;[J];学术论坛;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燕继荣;;[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王庆五;;[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廖声武;;[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陈建平;;[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羽;;[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肖细明;贾志;;[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邵晓光;;[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李妙颜;;[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新生;;[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静;[D];复旦大学;2008年
王广振;[D];山东大学;2007年
姜志强;[D];山东大学;2007年
高元禄;[D];吉林大学;2007年
骆建建;[D];上海大学;2007年
张红梅;[D];吉林大学;2007年
李永芳;[D];四川大学;2007年
王旭;[D];吉林大学;2007年
姜立强;[D];上海大学;2007年
宋超;[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晓蕾;[D];同济大学;2008年
张素风;[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王余;[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栗娟;[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韩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胡振华;[D];湘潭大学;2006年
于文杰;[D];四川大学;2007年
苏琳;[D];山西大学;2007年
要英民;[D];山西大学;2007年
张大利;[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良玉;[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王先明;牛文琴;;[J];历史研究;2006年05期
秦晖;;[J];学术月刊;2007年01期
李三谋,李震;[J];中国农史;1999年03期
冯开文;[J];中国农史;1999年03期
陈意新;[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01期
王昉;;[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米璨;[J];财政研究;2004年03期
侯建新;;[J];历史教学;2006年01期
胡成;[J];历史研究;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宇;[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胡元坤;[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陈益元;[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炫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郭春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黄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昌利;;[J];南亚研究;1981年Z1期
谢福苓;;[J];南亚研究;1981年Z1期
田玉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赵泉钧;张永泉;;[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赵玉榕;;[J];台湾研究集刊;1984年01期
杜敬;[J];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03期
王希贤;[J];中国农史;1986年01期
韩志宇;;[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03期
新史;;[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04期
周子勤;;[J];拉丁美洲研究;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明仁;赵鹏才;;[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陈文毅;;[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马先海;;[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张维一;;[A];'94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李永展;张乃莹;;[A];'94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朱宗震;;[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李金铮;;[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阎庆生;黄正林;;[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郑允炯;李武英;;[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罗梅君;;[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卫中;[N];人民日报;2000年
魏先忠;[N];云南日报;2000年
张华蕾;[N];中华读书报;2000年
夏言;[N];重庆日报;2001年
石敏俊;[N];中国特产报;2001年
顾赞良;[N];河北日报;2001年
廖洪武;[N];中国农机化报;2001年
本报驻比勒陀尼亚记者
李彬;[N];科技日报;2001年
白天亮;[N];人民日报;2001年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卫中;[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新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王友明;[D];复旦大学;2004年
黄荣华;[D];复旦大学;2004年
王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贾雪池;[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何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邵彦敏;[D];吉林大学;2006年
罗衍军;[D];浙江大学;2006年
刘建民;[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马润凡;[D];河南大学;2003年
徐晓秋;[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李春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素林;[D];山西大学;2006年
张学凤;[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周延江;[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贾迎亮;[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吴宜勇;[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贾银芹;[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从经济史的视角谈中国近代社会制度变迁问题--《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从经济史的视角谈中国近代社会制度变迁问题
【摘要】:诺斯从制度创新和变革来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对于分析中国传统经济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从制度环境、产权与技术、土地制度变迁、小农经济对抗规模经济、国家与组织机构等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从制度层面解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129【正文快照】:
一、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及论题提出1981年诺思出版了《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掀开了新经济史学派研究制度变迁的新篇章。诺思在写作时提出制度创新和变革的模式,即从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组织结构的变革与创新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他从现代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了交易成本、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立刚;[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刘春水;[D];复旦大学;2006年
赵景海;[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李锡云;[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修岩;[D];河南大学;2005年
聂宏凯;[D];吉林大学;2006年
刘明强;[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杨乔;[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纪耿钗;[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韩小娟;[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吕婉菀;[D];浙江大学;2007年
刘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伟;;[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靳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张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黄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赵志耘;杨朝峰;;[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孙向荣;李振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罗海平;;[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张国华;;[J];改革;2011年09期
高建刚;;[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王登嵘;任赵旦;;[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涛;;[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杜乃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袁易明;;[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袁天荣;曾浩;;[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薇辉;;[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曾奕;;[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陶一桃;;[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陶一桃;;[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刘宪;;[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张曙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评论员;[N];酒泉日报;2010年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常鹏翱;[N];人民法院报;2010年
薛福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王宸;[N];机电商报;2006年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磊;[N];东方早报;2009年
席涛;[N];中国信息报;2000年
周其仁;[N];国际金融报;2002年
许庆;[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王朗玲 宋玉成;[N];黑龙江日报;2004年
陶一桃;[N];深圳特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龚晓菊;[D];武汉大学;2005年
胡树林;[D];四川大学;2004年
郭少新;[D];西北大学;2005年
杨冬云;[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钱滔;[D];浙江大学;2005年
计志英;[D];复旦大学;2005年
王瑞泽;[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袁文倩;[D];西北大学;2006年
陈艳;[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志;[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马瑞华;[D];郑州大学;2001年
陈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杨春媛;[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李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华论祥;[D];浙江大学;2004年
朱雨可;[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包焱;[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房丽军;[D];福州大学;2005年
赵朝;[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土地制度的反思与变革--《郑州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中国土地制度的反思与变革
【摘要】:当下中国是一个矛盾多发期,但源自土地领域的矛盾似乎尤为激烈和广泛,由此也导致了各种社会关系的紧张。本论文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土地领域中的矛盾和社会冲突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这一问题。从直观上来说,征收权被一些地方政府滥用似乎是最合适的答案,但如果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人们就会发现,各种矛盾的发生往往与土地产权的模糊不清、不平等,土地管理的失范(越位或缺位)有关。从公法视角探寻中国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揭示隐藏在中国土地制度种种乱象背后的秘密正是本论文的核心任务。
虽然今天的中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非常了解,但对以下所有权-使用权谱系变化却似乎十分陌生:即在不同的“集体化”或者“被集体化”阶段——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以及后人民公社时代,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如何从“私有私用”,到“私有共用”,到“按份共有共用”再发展到“抽象公有公用”的。城市土地如何一步步“被国有化”以及如何理解和解释这种土地国有化,似乎也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文的第一部分梳理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言》公布以来中国土地产权领域所发生的重要制度变迁。通过使用“权利-义务”和“意识形态-社会现实”两个分析框架,我们既可以看到过去90年间中国土地产权在法律层面上所发生的变化,也可以找到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发生如此多变的原因。
频繁变换的历史并非是土地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惟一原因,现行宪法和法律所建立的特殊土地产权制度也难辞其咎。正文的第二部分将从中国现行宪法第10条的规定出发,分析现行法律体系所建立的“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两种土地产权制度。在这一部分中,我将着重从“权利-义务”这一框架探究那些被现有研究遗忘或者遮蔽的问题,并揭示土地产权制度内部所存在的紧张与冲突,以及某些违背法学常识的结论之所以长期被视为真理的秘密。人们将会看到,中国现行的宪法和法律非但没有清晰界定两种土地产权制度的关系,也没有明确回答“何为农民集体”,“何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何为城市”,“何为国家”,“何为土地国家所有”以及“谁能代表国家”等等问题。现行宪法还在“土地国有化”和“土地城市化”之间建立了一种错误的联系,这导致中国大陆走上了公民土地权利受损,城市无序扩张的畸形发展道路。
土地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998年以后中国大陆建立了号称“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并希望籍此制度实现耕地保护、国有土地资本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平衡。然而,耕地流失带来的恐惧遮蔽了人们的双眼,国有土地资本化带来的欣喜迷离了人们的视线。制度决策者希望在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找到平衡,却没有对已经变化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保持必要的敏感,也没有认真对待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而是轻易地动用了国家作为土地管理者的权力来维护国家作为国有土地所有权人的利益。所以不但无法实现制度设计之初的目标,也让整个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探讨这种缺陷及其带来的问题正是第三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系统评价过去90年间中国土地领域所发生的种种制度变迁也是本部分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能在错综复杂的“地权迷宫”中找到出路?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将在立宪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权利.义务”这一分析框架,绘制一幅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路线图”。这幅“路线图”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为坐标,从建立平等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开始,通过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完善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制度,督促政府克制行使征收征用权以及加强公共参与等五个步骤最终绘制完成。
仅仅满足于坐而论道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还必须寻找行而有效的办法。在具体的制度变迁路径方面,本文认为,应当允许地方在符合自由民主理念的前提下,制定和实施“违宪但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这不仅是因为地方差异巨大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阶段,更是因为地方民众(可以通过其代表)才是地方事务最终决定者。在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我将借助加拿大的“但书条款”模式来反思“良性违宪论”,进而从“宪政对话”的视角对制度变迁与法律秩序(特别是宪法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和论证。通过这种理论的建构,我希望为中国土地制度乃至整个法律制度的变革实践提供一套新的话语,并以这套话语为基础,缓解制度变迁与法律秩序之间的内在紧张和焦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F301【目录】:
摘要4-6Abstract6-9目录9-121 问题、研究框架与方法12-27 1.1 问题的缘起12-13 1.2 文献梳理13-22
1.2.1 围绕土地产权的争论14-18
1.2.2 针对土地管理的论辩18-20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20-22 1.3 分析框架与方法22-27
1.3.1 分析框架22-24
1.3.2 研究方法24-26
1.3.3 研究的局限性26-272 革命、土地产权与制度变迁27-61 2.1 理想与现实的徘徊:公有还是私有28-37
2.1.1 作为一种理想的土地公有制28-30
2.1.2 万般无奈的权宜:公有向私有撤退30-33
2.1.3 理想的再次高昂:私有向公有回归33-37 2.2 农村土地产权:私有,按份共有到抽象公有37-48
2.2.1 初级社:土地所有权归农37-41
2.2.2 高级社:按份共有的集体土地所有41-42
2.2.3 人民公社:抽象的集体所有42-46
2.2.4 后公社时代:我们保留了什么46-48 2.3 城市土地是如何实现国有化的48-61
2.3.1 私有土地产权的承认和维持48-50
2.3.2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城市土地50-54
2.3.3 文化大革命与城市土地国有化54-57
2.3.4 文革遗产入宪57-613 现行宪法与土地产权制度61-97 3.1 土地所有权的不平等62-67
3.1.1 意识形态的视角62-63
3.1.2 法律的视角63-65
3.1.3 法律内在的冲突65-67 3.2 谁是集体土地的所有者67-77
3.2.1 所有权残缺所带来的困惑67-68
3.2.2 以土地所有权性质决定土地使用权范围68-71
3.2.3 低价征收农民土地与溢价归公71-73
3.2.4 模糊的土地集体73-77 3.3 模糊的城市、模糊的国家与扭曲的城市化77-85
3.3.1 模糊的城市77-80
3.3.2 模糊的国家80-83
3.3.3 土地城市化与土地国有化的错误捆绑83-85 3.4 制度模糊的缘由及其变革的机遇85-97
3.4.1 进展缓慢的集体土地登记86-88
3.4.2 土地登记为何变得重要88-95
3.4.3 土地流转与土地登记的二律背反95-974 失序的土地管理及制度变迁的秘密97-127 4.1 围绕土地展开的博弈98-108
4.1.1 经济复苏与土地市场觉醒98-103
4.1.2 农民土地发展权的丧失103-106
4.1.3 制度变迁的原因106-108 4.2 土地管理为何会失序108-120
4.2.1 中央政府的答案110-113
4.2.2 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113-116
4.2.3 地方党政官员的利益与冲动116-118
4.2.4 未出场的土地权利人118-120 4.3 土地制度变迁背后的秘密120-127
4.3.1 意识形态、国富民强与马克思主义121-122
4.3.2 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土地制度变迁122-123
4.3.3 社会现实的压力与意识形态的修正123-124
4.3.4 意识形态修正后的利益驱动124-1275 土地制度改革路线图127-170 5.1 制度改革的前提128-129 5.2 土地产权的明晰129-136
5.2.1 集体所有权归位129-133
5.2.2 废除“城市土地=国有土地”制度133-135
5.2.3 明确国有土地的产权关系135-136 5.3 平等的土地产权和统一的土地市场136-144
5.3.1 城乡统一的农用地流转市场137-138
5.3.2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138-142
5.3.3 政府与土地市场142-144 5.4 从指标管制走向规划管制144-160
5.4.1 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145-148
5.4.2 土地用途管制与公正补偿148-151
5.4.3 耕地如何保护151-157
5.4.4 征收、规划与公共参与157-160 5.5 央地关系、制度变迁与法律秩序160-170
5.5.1 现有理论的困境与不足161-162
5.5.2 宪政对话理论的分析路径162-166
5.5.3 中国的制度变迁与法律秩序166-170结论170-173参考文献173-18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183-186后记186-18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米强;;[J];现代畜牧兽医;2006年06期
龚卓琪;;[J];北京房地产;1994年06期
;[J];中国农垦;2005年10期
;[J];北京房地产;2002年04期
任建春;亓月;董学强;;[J];当代生态农业;2005年Z1期
徐绍史;;[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5期
张墨宁;;[J];南风窗;2011年21期
;[J];河南国土资源;2006年11期
;[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19期
周定三;李娇;唐小真;;[J];国土资源导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安才;;[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霍东升;;[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张军连;史平平;杨燕敏;;[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王国强;;[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林春法;;[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杜安才;;[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林春法;;[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邵秀燕;陈松林;;[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韩杰;;[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韦素琼;陈健飞;;[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武永清;[N];太原日报;2010年
李杰?王建;[N];江苏法制报;2008年
郭伟 郭悦悦;[N];中国改革报;2010年
席向荣;[N];通辽日报;2006年
本报评论员
郭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税玉海 张锦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张琴;[N];黔南日报;2011年
杨仕省;[N];华夏时报;2011年
陈长明;[N];汉中日报;2007年
焦兴慧;[N];武威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漫;[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戴伟娟;[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杨良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杨克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张志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吴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郭艳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王建国;[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袁磊;[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王红建;[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颖;[D];厦门大学;2009年
杨亚斌;[D];兰州大学;2010年
伍文;[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张健;[D];浙江大学;2006年
严明;[D];西南大学;2007年
朱希钢;[D];新疆大学;2010年
黄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王亚坤;[D];南京大学;2011年
郑云峰;[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丁同玉;[D];浙江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卡中国拥有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