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教人士有完整的“佛陀涅磐槃经”(又称释迦摩尼涅槃经)可以分享一下吗,听说这本不外示。

释迦牟尼涅槃时 弟子阿难提出的四个问题|佛陀|涅槃_凤凰佛教
释迦牟尼涅槃时 弟子阿难提出的四个问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阿难知道佛即将涅槃,心里十分难过,便独自在一旁啼泣悲伤。但佛涅槃以后有许多大事,如何处置,佛并没有说。
佛陀涅槃(资料图) 公元前485年二月十五日,佛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即将进入涅槃。 在此之前,拘睒弥国优填王恋慕世尊,给佛陀铸造了一个金像,佛陀见了,合掌对这个金像说:&我灭度后,就把所有弟子都托付给你了。&佛陀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不忍见佛灭度,和五百余位除馑女礼拜佛陀之后,回到修道的精舍,在佛涅槃之前一起集体灭度。舍利弗和目犍连也不忍见佛陀涅槃,于是在佛陀灭度之前进入涅槃,同时有七万阿罗汉也一起进入涅槃。这集体的涅槃,使得佛的第四辈弟子都十分恐慌,秩序混乱,佛陀用尽了各种努力才使得他们驱除了烦恼,恢复了安静。 佛在即将涅槃之前,用宏亮巨大的声音对僧众们说:今天,我将要涅槃了。一切众生如果有什么疑问,现在就可以问我,这是最后的一次提问了。& 佛陀从早晨开始,脸上就放出巨大的种种亮光,这种亮光普照十方世界,六道众生听到世尊即将涅槃,于是都奔走相告,赶往佛陀的住所,劝请佛陀不要进入涅槃。 当时弟子四众、各大菩萨、阎浮诸王、大臣、长者、四天王诸天子、八部诸王、山海诸王、师子象王、各鸟兽王,其中除了迦叶、阿难二众以及阿阇世王不在之外,都纷纷捧持供奉的食物来到佛的住所,请佛接受供养。佛陀一一拒绝了。有一位优婆塞名叫纯陀的,上前对佛陀说:&我们都想从如来处求取将来的食粮,只愿如来哀悯众生,接受我微薄的供养。&佛对纯陀说:&好,我今天就接受你最后一次的供养,成全你完满的福慧。&纯陀恭敬地对佛陀说道:&即使如来佛您是用方便法门向世人现身入于涅槃,但我不能不因此而心怀苦恼。&佛听后,连连称赞说:&好啊好啊,你能知道如来只是用这种方式向世人现身说法,进入涅槃。&这时天龙八部也劝请如来应当长住人间不要进入涅槃,佛陀便给他们讲说如来之身解脱的般若三法。同时许多比丘要求佛给他们讲说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佛便说出世的常、乐、我、净以及世间四种颠倒的虚妄之见(佛认为,四倒,即四种颠倒的虚妄之见,其中有两个不同的对待方式:一、对于生死应当抱无常、无乐、无我、无净的态度,而不能拘执于常、乐、我、净之见,如果拘执于常、乐、我、净之见的,这叫做凡夫四倒;二、涅槃是常、乐、我、净的,不能执著于无常、无乐、无我、无净的见解,如果执著于这四种见解,即为二乘的四倒)。比丘们便对佛说:&既然如来您永远不会有四倒之见,并且了了知晓常、乐、我、净的道理,那么您为什么不多住些时候,从而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教导我们抛弃、离开这个四倒呢?&佛说:&我现在所有至高无上的正法都已经交付给摩诃迦叶了,你们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佛法,依靠他的智慧使你们断绝颠倒的虚妄之见,就像我在世的时候一样。&佛陀告诉大众,说:&现在我将正法同时托付给国王、大臣以及四部众,他们应当劝导鼓励各人学习佛法,使人民增加戒、定、慧的功夫。如果有不学习这佛法,甚至懈怠,打破戒律,毁坏正法的,大臣、四部众们应当用严刑峻法对他们加以管治。&佛同时告诫大众,从今天开始不准许声闻弟子吃肉。(声闻,是指从佛那里听到教诲而觉悟的。) 佛陀问憍陈如:&阿难到哪里去了?&憍陈如回答说:&他在娑罗林外,离这里大约有十二由旬的路程。他被许多魔众所困扰,陷入魔网,身受大苦,因此不能到这里来。佛便对文殊菩萨说:&阿难是我的弟弟,服侍我已经有二十多年,他从我这里听到的佛法很多,就像水倒进瓶里一样,只有他能接受并且加以护持。所以我现在问他到哪里去了,是想要他接受并护持这《涅槃经》。现在他被魔障所困扰,你就拿这个大陀罗尼咒前往救护于他吧。&文殊便当即前往阿难所在的地方,用这个咒语吓走了魔王。阿难因此顺利回到佛的住处。 佛对阿难说:&娑罗林外有一位梵志,名叫须跋陀罗,已经有一百二十岁了,虽然他得到了五通的本领,但尚未抛弃骄慢的心性。你可以去他那里对他说:&如来出世就像优昙花一样,很快就会消失。今晚中夜时分如来就将进入涅槃,你如果需要如来做什么事的话,就赶紧到如来那里去。&&阿难将佛陀的话对须跋陀罗说了,须跋陀罗便当即和阿难一起赶到佛的住所,听佛说法,当下便成了一位阿罗汉。须跋陀罗成为了阿罗汉后,对佛说:&世尊,希望您能多留些时间,不要马上进入涅槃。&佛听了,默然不许。须跋陀罗不忍看见佛陀涅槃,于是在佛陀涅槃之前进入寂灭境界。佛告诫大众说:&从我悟道成佛后,最先度化的是憍陈如,最后度化的是须跋陀罗。现在,我的事已经做完了,不必再说法度人了。& 阿难知道佛即将涅槃,心里十分难过,便独自在一旁啼泣悲伤。但旁边有一位阿泥楼豆尊者对阿难说:&佛马上要涅槃了,佛涅槃以后有许多大事,如何处置,佛并没有说,你还不赶紧去问问佛?&阿难由于悲伤过度,一时想不起来有什么问题,于是他问阿泥楼豆尊者说:&有什么重要问题呀?&阿泥楼豆对阿难说:&有四个问题,你必须向佛当面问清楚。不然就来不及了。&阿难于是立即问佛:&第一,佛在世的时候,大家都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人为师呢?&佛说:&你们依波罗提木叉(处处解脱)的无上戒法为师。&&第二,佛在世时,大家依靠佛,与佛住在一起,这是依佛而住;佛灭度后,大家又依谁而住呢?&佛说:&你们依四念处严心而住。&(四念处:念是能观的智慧,处是所观的境界。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第三,佛灭度后,结集(编辑)经、律、论三藏教法时,在各部佛经的开头,要说些什么话呢?&佛说:&应当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的格式。&&第四,对一些恶性比丘,佛在世时,佛会设法调伏他们,使他们放弃坏的本性;佛灭度后,用什么办法对待他们呢?&佛说:&用默摈的办法对付那些恶性比丘,使他们在僧团内部处于孤立之势。这样一来,他们便会感到孤独无趣,从而自动地离开寺庙,或者自觉地舍弃本性,放弃恶行,而成为好的比丘。&最后,阿难问到佛灭度后如何安葬的问题。佛说:&如转轮圣王的葬法:用白布缠身,涂上末香,将国王的尸体用金棺铁槨装饰起来,同时在身上浇灌酥油,然后用有香味的柴火烧化。火灭后,将骨末尽数收取,建塔安放,使看见这塔后,人们或悲或喜,从而怀念国王治理国家的好处。我涅槃后,也当按照转轮王的规矩殡葬。& 佛说涅槃时,有许多人参加,但对于这经并没有产生足够的信心,但佛知道将来他们总是会相信的。 已经到中夜时分了,佛即将进入涅槃。这时大地一片寂然,听不到一点声音,只听见佛宏亮的声音在为弟子们讲说《涅槃经》的要点,佛说:&比丘们,你们在我灭度后,应当尊重爱护恭敬波罗提木叉,应当知道它就是你们人间的导师,跟我在世时没有两样。& 佛告诫大众说:&我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屡次向你们显示我已经进入涅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进入涅槃,因此你们应当知道,涅槃是常住法,是不变易法。&佛说完这话,就在七宝床上,右胁朝下,头枕北方,脚指南方,面西背东,安然而卧。这时正是中夜时分,万籁寂然,没有声音,如来带着慈祥的微笑在娑罗双树林下舒缓地悠然地进入涅槃之境中。 佛涅槃后,有种种瑞相,不一而足。四众弟子自然悲伤痛悼,如丧父母。佛身灭度烧化,得到许多舍利,起先分做三份,一份给诸天,一份给龙王,另外一份给八国国王。八国为了得到这最后一份舍利,纷纷起兵前来争抢,后来这一份舍利平均分做八份,各得一份,回国建塔安置。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佛陀涅槃后会到哪里去?
来源:大公佛教|
要查看此视频,请启用JavaScript,并考虑升级到高版本浏览器
  《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第二十九期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金刚经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相关故事:佛陀涅槃后会到哪里去?
  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
  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恒的,还是会有一天灭亡的?&
  佛陀微笑说:&郁低耶头陀,如果你允许的话,我不会答你这个问题。&
  郁低耶又问:&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我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身体和精神是一还是二?&
  &这个问题,我也不会回答。&
  &你死了之后,仍会继续存在吗?&
  &这个问题,我亦不会回答。&
  &也许你是认定了死后并非继续存在或停止存在,对吗?&
  &郁低耶头陀,我是不会答这问题的。&
  郁低耶觉得莫明其妙。他说:&沙行乔答摩,你对我所问的问题,全不回答。那么,有什么问题是你会回答的?&
  佛陀答道:&我只会回答那些可以使身心苦恼得以消除的修行问题。&
  &你认为你的教化,可以拯救世上多少的人?&
  佛陀默然端坐。郁低头陀再没有多问。
  看到头陀正在怀疑佛陀是真的不想回答他,还是不知道怎样回答他,阿难陀对他有点同情。他于是说道:&郁低耶头陀,或许以下的例子,会帮助你明白我师父的用意。试想像一个住在四面都有围墙壕满巩固着的王宫里的大王。他的王宫只得一个进出口,而且又日夜都有巡逻守卫。陌生人是绝对不许内进的。守卫更在围墙上时作检查,以确保墙上没有任何缝隙可让小动物穿过。大王在他的宝座上坐着,全不需要理会有多少人进入王宫。他知道守卫是一定不会让不速之客进来的。这个情形就像沙行乔摩了。他不用理会有多少人追随大道。他只知道教导正法能帮助学道的人熄灭贪、瞋、痴,而证得平和、喜悦和解脱。如果你问我的师傅有关怎样做才可以替自己身心作主的问题,他一定会给你答覆。&
  郁低耶头明白阿难陀的比喻。但他实在被太多形而上学的问题困扰着,所以便再没有发问了。他离开的时候,仍是对这次与佛陀的见面不感满意。
  数日后,另一个名叫瓦卡瞿他的苦行头陀,也来造访佛陀。他向佛陀提出的问题,也是与郁低耶的同一性质。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沙行乔答摩,你可否告诉我,究竟有没有&自性我体&?&
  佛陀默然而坐。他没说一句话。跟着问了几个问题都全没有回应后,瓦卡瞿他便离开了。他离开之后,阿难陀尊者问佛陀:&世尊,你曾在法会中谈过&无自性&的问题。为什么你刚才不答瓦卡瞿他有关&自性&的问题?&
  佛陀答道:&阿难陀,我所教的空无自性,是用来引导禅修的。它并不可以当作一种学说教论。如果把它这样看待,便很容易的纠缠其中。我常说教理只是用来渡河到对岸的木筏,又或指向月光的手指。我们是不应该被教理缚住的。瓦卡瞿他头陀想把我说的当作学说看待。但无论是关于&我&或&无我&,我都不想见他被困于其中。如果我告诉他有个&我体&,那便与我所教的互相违背。如果我告诉他&没有我体&,而他却执着此说,这也对他无益。因此,我认为不答他比答他要适当。人们以为我不懂答这些问题,总比他们被困于边见狭见为好。&
  一天,阿耨楼陀被一群苦行者拦着去路。他们要阿耨楼陀答了他们的问题,才让他通过。他们问道:&我们听闻沙行乔答摩是个已经彻悟的大师,而且他的教理更是极之深奥。你是他的门徒。因此,我们要你答这个问题,沙行乔答摩死后,他会继续存在还是停止存在?&
  &他们要阿耨杰出陀从以下的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继续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停止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同时存在和不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不会继续存在,也不会停止存在。
  阿耨楼陀比丘知道其中没有一个答案是与正法相符的。他于是保持缄默。他们想尽办法,也不能使他选出一个答案来。最后,尊者说道:&我的朋友,以我的了解,这四个答案之中,没有一个能准确地反映沙行乔答摩的正教。&
  苦行者不禁大笑起来。其中一个说:&这个一定是新受戒的比丘。他根本就没有力回答我们的问题。也难怪他这样推搪的。我们放过他好了。&
  数日后,阿耨楼陀尊者将苦行者的问题向佛陀提出来,说:&世尊,请你给我开示,她使日后再被问起这些问题时,我也知道应该怎样应付。&
  佛陀说:&阿耨楼陀,从意念的知识上,是找不到沙行乔答摩的。沙行乔答摩在那里?阿耨楼陀,从色相上,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从感受中,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找不到,世尊。&
  &从思想、行念和意识上,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在感受以外,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在思想、行念和意识以外,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佛陀望着阿耨楼陀。&那你从那儿可以找到乔答摩?阿耨楼陀,就是你现在正站在乔答摩前面,你也无法抓住他,更何况在他死后!阿耨杰出陀,乔答摩的真髓,一如万法的真髓,都不可以用意念的知识或分别心的类别来衡量和捉摸得到的。视每一样的法,都要以它与其他法的相互因缘关系为本。要领会乔答摩,必要从所有平常当作是非乔答摩的事物着眼,才可以见到乔答摩的真貌。&
  &阿耨楼陀,如果你想见到莲花的真髓,必先从平常认为是非常莲花的东西里见到莲花。这些东西包括太阳、池水、云、泥土和热力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撕破狭见的罗网,这分别心所形成的生、死、这里、那里、存在、非存在、垢、净、增、减等牢狱。要能见到乔答摩,也是同一道理。那些苦行者的四个概念,存在,不存在、同时存在和不存在、非存在非不存在,都是蜘蛛网中的蜘蛛网,永远都不能抓持住实相的世鸟。&
  &阿耨楼陀,实相并不是文字言语或意念知识所能表达得到的。只有禅定所生的智慧,才可以使我们确认到实相的真髓。阿耨楼陀,一个从未尝过芒果的人,你是没法可以用言语来表达芒果的真正味儿,让他知道是怎样的。我们只有从亲自的体验,才可以掌握到真象。这也是我时常劝比丘们不要在理论上浪费宝贵的时间,百应多实习彻观一切的原因。&
  &阿耨楼陀,一切法的性体,都是&如是&的,这是万法之妙性。莲花从&如果&而生起。阿耨楼陀从&如是&而起。乔答摩也从&如果&而生。我们可以称所有从&如果&生起者为&如来&,一切法从&如是&生起,又将回归何处?一切法都回归到&如果&。归到&如获至宝&,也可称为&如去&。其实,一切法都没从那儿来或到那儿去,因为它们的本性&如是&。阿耨楼陀,&如是&的更正确意思,应该是&无从来者&和&无所去者&。阿耨楼陀,从现在开始,我将叫自己做&如来&。我喜欢这名词,因为它可以避免因分别而生起的字眼,像&我&或&我的&。&
  阿耨要陀微笑说道:&我们都知道我们全都从&如是&而生起。但我们会只让你专用&如来&这个名号。每次当我们如此称呼你的时候,便会提醒我们所有众生都具有这无始无终的&如来&本性。&
  佛陀也微笑。他说:&阿耨楼陀,这个&如来&很喜欢你这提议。&
  阿难陀尊者当时也亲闻佛陀与阿耨楼陀这番对话。他随阿耨楼陀到房外的时候,提议他们应与其他的僧众,在翌日的研讨会上分享这天的话题。阿耨楼陀欣然答应。他说到时会以在舍卫城初遇苦行者的对话作序。
责任编辑:DN010
相关阅读:
日一二三四五六
2012 - 2016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农历二月十五】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祈愿众生功德圆满
【农历二月十五】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祈愿众生功德圆满
智慧寺院平台
农历二月十五日日,农历二月十五日,恭逢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释迦牟尼佛涅槃日也称佛涅槃日。
释迦牟尼佛,原名悉达多·乔达摩,佛教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佛陀(意思“觉悟者”)、释迦世尊,在中国习惯把释迦摩尼尊称为佛祖或如来佛祖。在时间上,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处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大约与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同一时代。释迦摩尼佛为了寻求能够彻底解脱世间一切诸苦难的办法,于29岁时放弃王子身份出家修行求道,经历六年的艰苦修行,终于在他35岁时得道成佛,随即他开启了长达45年的说法布道,释迦摩尼80岁时涅槃于拘尸那迦。
对于释迦牟尼佛涅槃的具体时期,南传和北传佛教的说法各不相 同,因此各地纪念佛涅槃的日期也不同。大乘佛教(汉传佛教)的国家(中国、朝鲜、日本等)依据《大般涅盘经》、《佛祖纲目》、《众圣点记》、《景德传灯录》等经史将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佛涅槃日,佛涅槃日当天,各地寺庙会举行涅槃法会或纪念仪式。释迦摩尼涅槃图(绘画)涅槃涅槃是梵语翻音译而来,其本义曾译为“灭度”或“寂灭”,玄奘法师则把它译作“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慧福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度脱生死,永远不被烦恼生死所困惑,“圆寂”此义更加完善。对于涅槃的人来说,他可以证得常、乐、我、净4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可以恒常不变,不生不灭;永无烦恼,永享妙乐;得八大自在,毫无束缚;解脱一切垢染,无比清净。涅槃就是圣者所证得的超越生死的非凡境界,这也是世间芸芸众生最理想的归宿。 据记载公元前486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释迦摩尼涅槃于拘尸那迦(印度北方邦境内)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畔的娑罗双树下,尊寿80岁。当时,佛陀吩咐阿难在娑罗树下以僧迦梨(大衣)设席铺床,而后头北面西(预示佛法将向北、向西宏传),右肋着席,叠足而卧,后世所有的卧佛像皆保持此姿势。卧 佛 像 佛陀在涅槃前收了最后一个徒弟,此人是外道须跋陀罗。在给须跋陀罗开释的过程中,说了一段对于所有修行者非常有意义的话,佛陀原话的大意是:世间一切修行者,如果不知道“诸我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就不能认识诸法的根本;如果不修学“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圣道,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2500多年过去了,佛陀这简短的几句真谛一直指引世间无以计数的修行者,教诲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善知识最终获得圆满。佛涅槃日纪念活动 佛寺举行涅槃法会或仪式,信众诵经、礼佛、鲜花、供灯、吃素、放生。法会要求:三皈五戒,或想求三皈五戒者来之前要斋戒三日;诵经:诵佛祖佛号,诵《妙法莲华经》。释迦牟尼佛的珍贵遗物佛陀真身舍利 释迦牟尼涅槃,荼毗(火葬)后,留下无数舍利子,由当时的8位国王请去建塔供养。 舍利子译为灵骨,是戒、定、慧之所熏修,舍利可以分为白色骨舍利、赤色血肉舍利、黑色发舍利和杂色舍利等。佛陀舍利象徵”遗教不灭“,为佛门传世圣物,供养佛舍利可福报无边,因此为历代寺庙争相供养。佛教传入中国已经2000多年,其间历代恭迎了许多佛陀真身舍利,现供养佛陀真身舍利寺庙有六处:北京西八大处灵光寺佛牙塔(佛牙舍利)、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北京云居寺雷身洞(佛身舍利)、江苏镇江市甘露寺铁塔地宫(佛身舍利)、浙江宁波市阿育王寺舍利殿(佛身舍利)、浙江杭州市雷峰塔(佛螺髻发舍利)。2008年南京大报恩寺意外发现宋代长干寺地宫遗址,当年11月装有佛顶骨舍利的七宝阿育王塔从地宫出土,这枚舍利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枚佛顶骨舍利,2010年6月,中国佛教界在南京栖霞寺为这枚圣物举行了盛世重光大典。佛陀顶骨舍利今日其它公历3月12日 今天是中国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自古以来植树造林都被视为善行。人们通过植树来改善生活的环境,也可以用来表达某些心愿,或祈福、祈祷,或追思纪念,帝王将相、士绅百姓莫不如此。唐太宗亲植的银杏树,近1400岁树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体现了花草树木与佛教的因缘,而且佛教的创始人也与树木有着不解之缘。据经典记载,佛陀出生于无忧树下,出家后在苦竹林中苦修6年,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因此菩提树被佛教称作圣树,佛陀80岁时入灭于娑罗双树间,后来众弟子为了使佛陀遗教长住世间,在七叶窟的地方发起了第一次佛经的结集。佛教传播到中国以后,寺庙门前、寺内、周边多种植树木植被,现今仍有树龄千百岁的古树存活于各地寺庙,古树成荫又为寺庙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寂静。 虽然今天是植树节,但是受土地使用限制和城市规划影响,对于很多生活在人口密集地区城市里面的人们,已经几乎无地可以让他们方便地植树了,植树节甚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形式而已,对于无法参与其中的广大善男信女们,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株花草、每一棵树木,当然你也可以在你的心里播下一粒善种,植下一棵善苗,日后多行善事,行善事所集的福德就像养分一样滋养每一粒善种和每一棵善苗,这些善种和树苗一定能在你的心灵田野里开出纯洁美丽的花儿和成长为挺拔苍翠的大树。祈愿佛光普照大地,佛法长住世间,保佑人类永远和平,万物和谐共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智慧寺院平台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智慧寺院平台致力于帮助全球僧人弘法利生。
作者最新文章释迦摩尼佛入涅槃了吗?
再过20多天,5月21日(农历四月初八)恰是小满,也恰好是释迦牟尼佛诞辰2554周年,海内外佛教寺院举行隆重“浴佛节”法会以纪念佛祖诞生,“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浴佛节”将临之际,不禁想起释迦摩尼涅槃的感人情景。
涅槃有“有馀涅槃”和“无馀涅槃”两种。烦恼已断,但肉体仍然存在,称为有馀涅槃;一切都归於灭无的状态,称为无馀涅槃。释迦牟尼佛选择了无馀涅槃。
释迦摩尼佛离开我们了吗?释迦摩尼佛到底活了多少岁?当年坚意菩萨也问过,“世尊,实寿几何?几时当入毕竟涅槃?”佛没有直说,只是告诉他去问一个人,“坚意,东方去此世界三万二千佛土,国名庄严。是中有佛,号照明庄严自在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现在说法。坚意,如照明庄严自在王佛寿命,我所寿命亦复如是。”
  “世尊,是照明庄严自在王佛寿命几所?”佛告坚意:“汝自往问,自当答汝。”
  即时坚意承佛神力,又以首楞严三昧力故,及自善根神通力故,如一念顷到彼庄严世界,头面礼彼佛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寿命几时当入涅槃?”彼佛答言:“如彼释迦牟尼佛寿命,我所寿命亦复如是。坚意,汝欲知者,我寿七百阿僧祇劫,释迦牟尼佛寿命亦尔。”
  尔时,坚意菩萨心大欢喜,即还娑婆世界,白佛言:“世尊,彼照明庄严自在王佛,寿七百阿僧祇劫,而告我言:如我寿命,释迦牟尼佛寿命亦复如是。”
  这时,阿难看坚意菩萨这么老实,再也坐不住了,“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我谓世尊于彼庄严世界以异名字利益众生。”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以佛力能知是事。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异名字于彼说法度脱众生。阿难,如是神通自在力者,皆是首楞严三昧势力。”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坚意,以是事故,当知我寿七百阿僧祇劫,乃当毕竟入于涅槃。”时会大众,闻佛所说寿命如是不可思议,皆大欢喜得未曾有,白佛言:“世尊,诸佛神力至未曾有,一切所行不可思议。于此现寿如是短命,而实于彼七百阿僧祇劫。世尊,愿使一切众生具足如是不可思议寿命。”
为什么很多人以为涅槃就是离开人世?他们不知道这是首楞严三昧的神通游戏,或者叫做“示现”,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种种色相。种种修短。种种寿量。种种处所。种种诸根。种种生处。种种语业。种种观察。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揭示了这个神通自在游戏的秘密,“坚意,我今住此首楞严三昧,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百亿日月、百亿四天王处、百亿忉利天、百亿夜摩天、百亿兜率陀天、百亿化乐天、百亿他化自在天,乃至百亿阿迦腻吒天、百亿须弥山王、百亿大海,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坚意,我住首楞严三昧,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或于阎浮提现行檀波罗蜜,或于阎浮提现行尸波罗蜜,或于阎浮提现行羼提波罗蜜,或于阎浮提现行毗梨耶波罗蜜,或于阎浮提现行禅波罗蜜,或于阎浮提现行般若波罗蜜,或于阎浮提现为五通神仙,或于阎浮提现在居家,或于阎浮提现行出家,或于四天下现在兜率天一生补处,或于四天下现为转轮圣王,或为释提桓因,或为梵王,或为四天王,或为夜摩天王,或为兜率陀天王,或为化乐天王,或为他化自在天王,或现长者,或现居士,或复现为小王大王,或为刹利,或为婆罗门,或为萨薄,或于四天下欲从兜率下生世间,或现入胎,或现处胎,或现欲生,或现生已而行七步举手自称‘天上天下唯我为尊’,或现处宫与采女俱,或现出家,或现苦行,或现取草,或现坐道场,或现降魔,或现成佛,或现观树王,或现释梵请转法轮,或现转法轮,或现舍寿,或现入涅槃,或现烧身,或现全身舍利,或现散身舍利,或现法欲灭,或现法已灭,或现寿命无量,或现寿命短促,或现国土无恶道名,或现有诸恶道,或现阎浮提清净严饰如天宫殿,或现弊恶,或现上中下。坚意,是皆首楞严三昧自在神力。菩萨示现入于涅槃不毕竟灭,而于三千大千世界,能现如是自在神力,示现如是诸庄严事。坚意,汝观如来,于此四天下转法轮,余阎浮提未成佛道,或有阎浮提现入灭度,是名首楞严三昧所入法门。”
&&&&原来,释迦摩尼佛于四天下欲从兜率下生世间,入胎处胎,现生已而行七步举手自称‘天上天下唯我为尊’,或现处宫与采女俱,或现出家,或现苦行,或现取草,或现坐道场,或现降魔,或现成佛,或现观树王,或现释梵请转法轮,或现转法轮,或现舍寿,或现入涅槃,或现烧身,或现全身舍利,或现散身舍利,皆是佛陀在首楞严大定中的神通游戏。《大佛顶首楞严经》更是以涅槃的七种别名揭示了这个秘密: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
《大般涅槃经》说,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
原来,涅槃就是指证得无上菩提,证入首楞严三昧者,见到真如佛性、空如来藏、大圆镜智,就是法身佛毗卢遮那,《杂部经》云:“涅槃是彻底断绝贪爱,放弃它、摒弃它、远离它,从它得到解脱”,“一切有为法的止息,放弃一切污染,断绝贪爱,离欲,涅槃”,“它是贪的熄灭,嗔的熄灭,痴的熄灭”。《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云: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原来,释迦摩尼佛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没有死去,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而已。经典记载,涅槃有四种大乐和八味。四种大乐:无苦乐;大寂静乐;大知乐;不坏乐。八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
  四种大乐和八味体现了如来真实境界的秘密。您相信吗?如果您真的相信,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云: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 佛土常净,
在其它经典亦有述说.
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刚庄严为际。依种种色。风轮所持。莲华网住。状如虚空。以普圆满天宫殿。庄严虚空而覆其上。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其佛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世尊。
《维摩诘经》所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陀还以足指按地,开示这个道理: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乘三万二千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常波罗蜜所摄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净波罗蜜灭有相处。乐波罗蜜不住身心相处。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
原来如来的甚深真实境界是: 常乐我净!“我”是谁?&&大般涅槃经&&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如彼大医善解乳药,如来亦尔,为众生故,说诸法中真实有我,汝等四众应当如是修习是法。
以前, 佛说无常、苦、无我、不净, 以破凡夫常乐我净的颠倒见, 但如今说甚深大乘法时, 道出佛的真实境界, 竟然是常乐我净!
这怎不令小乘学人惊怖?
故&&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云:
时诸菩萨敬顺佛意,并欲自满本愿,便于佛前、作师子吼,而发誓言:‘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惟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即时诸菩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
惟愿不为虑,于佛灭度后,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
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
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
贪着利养故,与白衣说法,为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
是人怀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我等过,
而作如是言,此诸比丘等,为贪利养故、说外道论议,
自作此经典,诳惑世间人,为求名闻故。分别于是经,
常在大众中、欲毁我等故,向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
及余比丘众,诽谤说我恶,谓是邪见人、说外道论议。
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诸恶。为斯所轻言、汝等皆是佛,
如此轻慢言,皆当忍受之。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
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着忍辱铠,
为说是经故,忍此诸难事。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
我等于来世,护持佛所嘱,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
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
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
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
我是世尊使,处众无所畏,我当善说法,愿佛安隐住。
我于世尊前、诸来十方佛,发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
  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我于无量万亿阿僧祇劫。修此难得大涅槃法。今已显说。汝等当知。此大涅槃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金刚宝藏。常乐我净周圆无缺。一切诸佛于此涅槃而般涅槃。最后究竟理极无遗。诸佛于此放舍身命。故名涅槃。汝等。欲得决定真报佛恩。疾得菩提诸佛摩顶。世世所生不失正念。十方诸佛常现其前。昼夜守护令一切众得出世法。当勤修习此涅槃典
  佛复告阿难。吾未成佛。示入郁头蓝弗外道法中。修学四禅八定。受行其教。吾成佛来。毁呰其法。渐渐诱进。最后须跋陀罗。皆入佛道。如来以大智炬。烧邪见幢。如干草叶投大火焰。阿难。今我亲戚诸释种子。吾甚忧念。我涅槃后。汝当精勤。以善教诫。我诸眷属。授与妙法。深心诲诱。勿得调戏放逸散心。入诸境界。受行邪法。未脱三界世间痛苦。早求出离于此五浊爱欲之中。应生忧畏无救护想。一失人身。难可追复。毕此一形。常须警察。无常大鬼情求难脱。怜愍众生。莫相杀害。乃至蠢动应施无畏。身业清净。常生妙土。口业清净。离诸过恶。莫食肉。莫饮酒。调伏心蛇。令入道果。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涅槃时至。示教如是
  尔时阿难闻佛语已。身心战动情识恾然。悲哽喑咽深没忧海。举体迷闷昏乱浊心。投如来前犹如死人。尔时阿泥楼逗安慰阿难。轻其愁心而语之言。咄哉何为愁苦。如来涅槃时至。今日虽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如来如是四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行污他家。恶性车匿。云何共住。而得示教。如来在世。以佛为师。世尊灭后。以何为师。若佛在世。依佛而住。如来既灭。依何而住。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尔时阿难如从梦中。闻阿泥楼逗安慰其心。令致四问。渐得醒悟。哀不自胜。具陈上问。而以白佛
  佛告阿难。何为忧苦悲哀乃尔。诸佛化周。施为已讫法归是处。善哉善哉。阿难。汝致四问为最后问。能大利益一切世间。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阿难。当知皆因无明。增长三界生死大树。飘没爱河。众苦长夜。黑暗崖下。绕生死柱。六识为枝。妄念为本。无明波浪。心识策使。游戏六尘。种苦恼芽。无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我言。无明郎主。念念伤害。众生不觉。轮转生死。阿难。一切众生为此无明。起诸爱结。我见覆蔽。八万四千。烦恼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阿难。无明若灭。三界都尽。以是因缘。名出世人。阿难。若能谛观十二因缘。究竟无我。深入本净。即能远离三界大火。阿难。如来是真语者。说诚实言。最后付嘱。汝当修行。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阿难。如汝所问。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阿难。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若佛在世。若涅槃后。有信心檀越。以金银七宝。一切乐具。奉施如来。云何举置。佛告阿难。若佛现在。所施佛物。僧众应知。若佛灭后。一切信心。所施佛物。应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宝幡盖。买诸香油宝花以供养佛。除供养佛。余不得用。用者即犯盗佛物罪。阿难复白佛言。若佛现在。若复有人。以金银七宝。房舍殿堂。妻子奴婢。衣服饮食。一切乐具。深心恭敬礼拜。供养如来。佛涅槃后。若复有人。以金银七宝。妻妾奴婢。衣服饮食。一切乐具。供养如来形像。深心恭敬。礼拜供养。世尊。如是二人深心供养。所得福德何者为多。佛告阿难。如是二人。皆以深心供养。所得福德其福无异。何以故。虽佛灭后。法身常存。是以深心供养其福正等。阿难复白佛言。若佛现在。若复有人。还以深心如上供养恭敬如来。佛涅槃后。若复有人。还以深心如上供养恭敬全身舍利。世尊。如是二人所得福德何者为多。佛告阿难。如是二人得福正等。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乃至毕苦其福不尽。阿难复白佛言。若佛现在。若复有人。如上深心一切供养恭敬如来。佛涅槃后。若复有人。如上深心供养恭敬半身舍利。世尊。如是二人所得福德何者为多。佛告阿难。如是二人深心供养得福无异。所得福德无量无边。阿难。若佛灭后。若复有人。深心供养如来舍利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恒河沙分之一。乃至如芥子许。皆以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佛现在。若复有人。深心供养恭敬如来。如是二人所得福德皆悉无异。其福无量不可称计。阿难当知。若佛现在。若涅槃后。若复有人深心恭敬供养礼拜尊重赞叹。如是二人所得福德无二无别。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我涅槃后。天上人间一切众生。得我舍利悲喜交流哀感欣庆。恭敬礼拜深心供养。得无量无边功德。阿难。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见佛即是见法。见法即是见僧。见僧即见涅槃。阿难。当知以是因缘。三宝常住无有变易。能为众生作归依处。
阿难复白佛言。佛涅槃后。一切大众依何法则荼毗如来而得舍利深心供养。佛告阿难。我般涅槃。汝等大众当依转轮圣王荼毗方法。阿难复白。转轮圣王荼毗法则其事云何。佛告阿难。转轮圣王命终之后。经停七日乃入铁棺。既入棺已即以微妙香油注满棺中。闭棺令密。复经七日。从棺中出以诸香水灌洗沐浴。既灌洗已烧众名香而以供养。以兜罗绵遍体儭身。然后即以无价上妙白[叠*毛]千张。次第相重遍缠王身。既已缠讫以众香油满铁棺中。圣王之身尔乃入棺。密闭棺已。载以香木七宝车上。其车四面垂诸璎珞。一切宝绞庄严其车。无数花幡七宝幢盖。一切妙香一切天乐围绕供养。尔乃纯以众妙香木表里文饰。微妙香油荼毗转轮圣王之身。荼毗已讫收取舍利。于都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塔开四门安置舍利。一切世间所共瞻仰。
阿难。其转轮王以少福德绍此王位。未脱诸有具足五欲。妻妾婇女恶见三毒。一切烦恼诸结使等未断一毫。命终之后世间犹乃如是法则。起塔供养一切瞻仰。阿难。何况如来已于无量无边无数阿僧祇劫。永舍五欲妻妾婇女。于世间法已作霜雹。难勤能勤。难行能行。一切菩萨出世苦行勤苦修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行之道甚深微妙清净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六波罗蜜。无不具足。修习如来十力大悲四无所畏。三解脱门十八大空。六通五眼。三十七品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诸佛寿命。一切净佛国土。一切成就众生。一切难行苦行。一切摄善法戒。一切摄众生戒。一切摄律仪戒。一切功德。一切智慧。一切庄严。一切大愿。一切方便。如是等不可思议福德智慧。皆已成就无不具足。断除一切不善。断除一切烦恼。断除一切烦恼余习。通达四谛十二因缘。于菩提树降伏四魔成就种智。如是妙法悉修习已。尔乃一切诸佛唱言。善哉善哉。同以法性智水灌法身顶。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我今号天人师。十力种觉。至极世尊。天上人间无与等者。等视众生如罗睺罗。故名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怜愍世间化缘周毕。为众生故。今入涅槃。随世间法。如转轮王。为令众生普得供养。
阿难。我入涅槃。如转轮王。经停七日。乃入金棺。以妙香油注满棺中。密盖棺门。其棺四面。应以七宝间杂庄严。一切宝幢。香花供养。经七日已。复出金棺。既出棺已。应以一切众妙香水。灌洗沐浴如来之身。既灌洗已。以上妙兜罗绵遍体缠身。次以微妙无价白[叠*毛]千张。复于绵上缠如来身又入金棺。复以微妙香油盛满棺中。闭棺令密。尔乃纯以微妙牛头栴檀沉水一切香木。成七宝车。一切众宝以为庄严。载以宝棺。至荼毗所。无数宝幢。无数宝盖。无数宝衣。无数天乐。无数香花。周遍虚空。悲哀供养。一切天人。无数大众。应各以栴檀沉水微妙香油。荼毗如来。哀号恋慕。荼毗已讫。天人四众收取舍利。盛七宝瓶。于都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供养舍利。能令众生得大功德。离三有苦。至涅槃乐。阿难当知。一切四众起佛舍利七宝塔已。应当更起三塔供养。所谓辟支佛塔。阿罗汉塔。转轮王塔。为令世间。知归依故。
阿难白佛言。如来出世悲愍众生。显示十力大悲四无所畏。十二因缘四谛之法三解脱门。八种梵音雷震三界。五色慈光遍照六道。随顺众生心业所转。或得四果三乘所行。或证无漏无为缘觉之道。或入无灭无生菩萨之地。或得无量诸陀罗尼。或得五眼。或得六通。或脱三恶。或出八难。或离人天三界之苦。如来慈力清净。如来解脱法门不可思议。乃至涅槃一切世间人天四众起七宝塔。供养舍利得大功德。能令众生脱三界苦入正解脱。以是因缘。佛般涅槃。一切世间人天大众。报佛甚深无量慈恩。起七宝塔供养舍利。理应如是。世尊。其余三塔于诸众生得何等利。而令起立恭敬供养。佛告阿难。其辟支佛。悟法因缘。入深法性。已脱诸有一切过患。能为人天而作福田。以是因缘。起塔供养。所得福德。次于如来。能令众生皆得妙果。阿难。其阿罗汉。于三界中生分已尽。不受后有。梵行已立。能为世间而作福田。是故应当起塔供养。所得福德次辟支佛。亦令众生皆得解脱。阿难。其转轮王。虽未解脱三界烦恼。福德力故。治四天下。而以十善化育群生。是诸众生之所尊敬。以是四众起塔供养。所得福德亦复无量
  阿难白佛言。佛般涅槃。一切四众。当于何所荼毗如来。得收舍利。唯愿示教。佛告阿难。佛般涅槃。一切四众。若于拘尸城内荼毗如来。其城中人皆绍王位。则相讨罚诤讼无量。亦令一切得福阶差。阿难。一切四众可于城外荼毗如来。为令世间得福等故。阿难白佛言。佛入涅槃荼毗已讫。一切四众收取舍利。安置宝瓶。当于何所起七宝塔。一切皆得深心供养。唯愿示教。佛告阿难。佛般涅槃荼毗既讫。一切四众。收取舍利。置七宝瓶。当于拘尸那伽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高十三层。上有相轮。一切妙宝。间杂庄严。一切世间。众妙花幡。而严饰之。四边栏楯。七宝合成。一切装铰。靡不周遍。其塔四面。面开一门。层层间次。窗牖相当。安置宝瓶。如来舍利。天人四众。瞻仰供养。阿难。其辟支佛塔应十一层。亦以众宝而严饰之。阿难。其阿罗汉塔成以四层。亦以众宝而严饰之。阿难。其转轮王塔。亦七宝成。无复层级。何以故。未脱三界诸有苦故。尔时阿泥楼逗白佛言。佛涅槃后荼毗已讫。一切天人四部大众。如何分布如来舍利而得供养。尔时佛告阿泥楼逗。我般涅槃汝等天人取佛舍利。以平等心分布三界一切六道世间供养。尔时释提桓因白佛。我今从佛敬请如来半身舍利。而我深心愿供养故。佛告天帝。如来等视众生如罗睺罗。汝不应请半身舍利。何以故。平等利祐诸众生故。佛告天帝。我今与汝右边上颔一牙舍利。可于天上起塔供养。能令汝得福德无尽
尔时天人一切大众。悲哀流泪不能自裁。尔时世尊普告四众。佛般涅槃。汝等天人莫大愁恼。何以故。佛虽涅槃。而有舍利常存供养。复有无上法宝。修多罗藏。毗那耶藏。阿毗达磨藏。以是因缘。三宝四谛常住于世。能令众生。深心归依。何以故。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见法即见贤圣。见贤圣故即见四谛。见四谛故即见涅槃。是故当知三宝常住无有变易。能为世间作归依故。佛复告诸大众。汝等莫大愁苦。我今于此垂欲涅槃。若戒若归若常无常。三宝四谛六波罗蜜十二因缘。有所疑者当速发问为究竟问。佛涅槃后无复疑悔。三过告众。尔时四众。忧悲苦恼。哽咽流泪。痛切中心。追思恋慕。愁毒闷绝。佛神力故。掩泪寂然。无发问者。何以故。一切四众。已于戒归。三宝四谛。通达晓了。无有疑故。尔时世尊知诸四众无复余疑叹言。善哉善哉。汝等四众。已能通达三宝四谛。无有疑也。犹如净水洗荡身垢。汝等当勤精进。早得出离。莫生愁恼。迷闷乱心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以真金手。却身所著僧伽梨衣。显出紫磨黄金师子胸臆。普示大众告言。汝等一切天人大众。应当深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尔时四众一切瞻仰大觉世尊真金色身。目不暂舍悉皆快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难生是中。尔时世尊以黄金身示大众已。即放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大涅槃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日月所照无复光明。放是光已复告大众。当知如来为汝等故。累劫勤苦截身手足。尽修一切难行苦行。大悲本愿于此五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此金刚不坏紫磨色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光明普照一切。见形遇光无不解脱。佛复告诸大众。佛出世难如优昙花希有难见。汝等大众。最后遇我。为于此身不生空过。我以本誓愿力生此秽土。化缘周毕今欲涅槃。汝等以至诚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汝当修习如是清净之业。于未来世得此果报
  尔时世尊如是三反殷勤三告。以真金身示诸大众。即从七宝师子大床。上升处空高一多罗树一反告言。我欲涅槃。汝等大众。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如是展转高七多罗树七反告言。我欲涅槃。汝等大众。应当深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从空中下坐师子床。复告大众。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尔时世尊从师子床复升虚空高一多罗树。复告大众。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如是展转高七多罗树七反告言。我欲涅槃。汝等大众。看我紫磨黄金色身。从空中下坐师子床。复告大众。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尔时世尊从师子床复升虚空高一多罗树。复告大众。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如是展转高七多罗树七反告言。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从空中下坐师子床。复告大众。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尔时世尊显出如来紫磨黄金色身。普示大众。如是三反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三反从空中下坐师子床。如是殷勤二十四反告诸大众。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金刚坚固不坏紫磨黄金无畏色身。如优昙花难可值遇。汝等当知。我欲涅槃。汝等应当以至诚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如热渴人遇清冷水。饮之令饱无复余念。汝等大众。亦复如是。我欲涅槃。汝等大众。应当深心瞻仰为是最后见于如来。自此见已无复再睹。汝等大众。瞻仰令足无复后悔。佛复告诸大众。我涅槃后。汝等大众。应广修行早出三有。勿复懈怠散心放逸。尔时一切世界天人四众。遇涅槃光瞻仰佛者。一切三涂八难世间人天所有烦恼。四重五逆极恶罪咎。永灭无余皆得解脱。尔时世尊显出紫磨黄金色身。殷勤相告示大众已。还举僧伽梨衣如常所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