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系列关于观世音菩萨与风云 帝释天天的对话,最好有佛经依据即可。

敦煌莫高窟简介 【范文十篇】
敦煌莫高窟简介
范文一:《临翔博尚特色工业园区概念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工业兴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临翔区区委、政府提出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并借外智完成了《临翔博尚特色工业园区概念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临翔区经济局的请示,结合《云南省重点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评价审查办法》,临沧市工信委邀请市发改委、临沧市工业园区、市建设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商务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对《临翔博尚特色工业园区概念规划》(下称《概念规划》)进行了审查。
审查认为《概念规划》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了临翔区资源现状、产业发展概况及基本特征、区位条件以及能源、交通等相关发展基础。确定了园区概念定位,提出了产业体系建设及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了将园区建设成为以资源深加工产业为支撑,产业间互为耦合,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水平较高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概念规划》依据充分,结构严谨,分析深刻,层次鲜明、思路清楚、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对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意义认识到位,充分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总要求,《概念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符合全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及
临沧市“工业兴市”战略的总体要求,切合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会上市工信委张廷忠主任对规划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有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要正确处理好县域经济与工业园区的关系。规划一定要突出工业,要体现工业发展的聚集化和集群化,规划重点要突出博尚核心区,要针对核心区9.5平方公里面积进行产业布局、功能定位、配套设施;二要与土地、城建等专项规划进行对接、融合,进一步修改完善概念性规划;三在规划组织实施中,尽快研究提出推进园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及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启动核心区建设,打开临翔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市工信委)
范文二:1.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闪耀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2.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3. 如果把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4. 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5.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6.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在这些壁画中,公认“飞天”是最美的形象。这凌空起舞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7.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
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我们很难知道,当初是否真的有个善歌善舞且才华非凡的朗姬作为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不管怎样,反弹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
8. 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表现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饶清韵。突然,她一举足一顿地,一个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于是,整个天国为之惊羡不已,时间也不再流逝。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描写实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天衣飘飓,有“吴带当风”的韵致,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民族化的特色。敷彩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这幅“反弹琵琶”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杰作。
9. 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
10.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11.看了上面的几幅图,大家是不是想到了《千手观音》或是《飞天》这两个舞蹈了
也许这两个唯美的舞蹈就是根据敦煌壁画而编排出来的
范文三:《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学会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
4、流利朗读全文,背诵第4、5自然段。
5、通过《作业本》中的习题,练习相应的语文技巧,如关联词造句、缩写句子、加标点等。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
教学设计流程: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说说看了后,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结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研究这10个生字,哪几个容易念错或写错,用不同的符号注上,如*。自己写几次或念准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赞赏的词圈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什么?找出重点词。
(教师板书生字)
三、自学交流
1、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看看生字念准了没有。
2、谁想当小老师?把你刚才标出的容易出错的生字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指导。评评哪个小老师当得好。
3、指名把你最欣赏的词大声念出来,有同感的举手以示赞同。
4、交流重点词,说说理由,统计支持者,归纳结论。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再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课文中有的把它画下来,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句来说。
五、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1、自己设计一个复习生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做。
2、熟读第4、5自然段,能背诵。
六、播放课件,诱发兴致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
2、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3、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A、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
B、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C、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
么要求?)
D、你需要多长时间作准备?
E、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七、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1、请准备好的同学在学习小组内试解
2、指名上台指着画面介绍,师生们作为游客的身份倾听并观赏,然后组织评议。
3、评选最佳讲解员:强调“点”“面”结合的讲解方法。
(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八、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
(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
B、古琴曲《高山流水》
C、笛子独奏,,,,
九、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该课件有讲解有音乐,声情并茂:看看这些塑像和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十、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请同学们课后去观赏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十一、复习字词,尝试背诵(略)
十二、习作交流,组织评议(略)
十三、作业指导,独立完成(略)
范文四:2《敦煌莫高窟》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 (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范文五:课题:敦煌莫高窟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宝库。
2、敦煌石窟几个主要时期的作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找资料,从资料整理中对艺术作品形象塑和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情感态度与价值:
从文物的散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板书设计:
敦煌莫高窟
1、历史背景。
2、石窟艺术:雕塑、壁画、建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敦煌石窟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宗教的产物。塑像、壁画表现的是宗教中的人物。
(二)请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敦煌艺术。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
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还有唐宋木构建筑五座。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西方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
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
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是中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护研究陈列机构。该中心陈列部设有录像演播厅和三个展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为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艺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二、欣赏讨论:
分组进行敦煌艺术的展示介绍
(一)敦煌莫高窟外景:
广义的敦煌石窟指古敦煌郡内的所有石窟,包括莫高窟(千佛洞)、榆林峡(万佛峡)、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及一些寺庙等石窟群。
(二)石窟艺术是以雕塑、壁画、建筑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
雕塑:1、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535-557)
第45窟西龛内北侧
第45窟西龛内南侧
壁画:1、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局部)
2、三兔飞天藻井
3、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局部) 第130窟
(三)敦煌石窟艺术形象的特点:
十六国及北魏前期
内容简单,造型朴拙,色彩淳厚,线条苍劲,人物比例适当,面相丰圆。
北魏晚期(西魏)
人物形象面貌清瘦,眉目开朗,嫣然含笑,衣裙飞扬,形成了潇洒飘逸的风格。
产生了面短而艳,温婉娴静,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造型趋于写实,人物比例均匀,面相丰满,身姿优美,神情各异,衣纹舒展自然。
佛像画、故事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图案装饰画
(四)总结:
敦煌石窟艺术在唐代达到顶峰,彩塑壁画相映成辉,共同组成五彩缤纷 、绚丽多彩的佛国世界。
三、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艺术,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和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四、课后作业
分析阿难陀的艺术特点,不少于100字
五、课后反思:
本课知识容量大,学生对内容也比较陌生,因此,上课过程应突出内容的典型性、趣味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把敦煌莫高窟艺术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渗透德育,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生华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范文六:敦煌莫高窟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3.能力目标
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三、教具学具:
1.教具:课本
2.学具:课本、作业本、彩笔、铅笔等。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
2.出示教学目标
1.自学佛教相关知识(西游记)2.了解中国四大石窟艺术
3.敦煌莫高窟情况 4.菩萨阿难陀供养像 5.装饰画
3.布置学生自学内容:1你从这些艺术瑰宝中有啥感受
2掌握佛教造型规律
3掌握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特点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5、教师补充讲解:1、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
生:一位同学讲述《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师: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放课件[昔日繁华])
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播放课件[佛的世界] 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壁画作品各1~2幅。 例如: 彩塑 年代
艺术特征(学生总结) 北凉
第275窟 交脚弥勒
第419窟 菩萨阿难像 唐
第158窟 涅盘像 壁画 佛传故事 第329窟 乘象入胎 本生故事 第
257窟 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 因缘故事 第285窟 五百强盗成佛 经变故事 第148窟 弥勒下生
第217窟 观无量寿佛
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总结: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3、教师结合上述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进行小结。 播放课件第130窟供养人像与张萱的《捣练图》、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比较。 学生谈唐代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师总结:唐代社会的繁荣成就了艺术上的繁荣。 学生欣赏从西魏到晚唐的图案艺术,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和时代精神。
4、播放课件[百年蒙羞藏经洞]) 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课件展示:藏经洞的被盗文物及偷盗者名单、图片。 学生描述1900年的中国社会,思考藏经洞被盗的历史根源并回答问题。(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德育渗透
6.巩固练习:发挥(播放课件[神游敦煌]) 师:同学们都爱好旅
游吧,今天在课上来一次敦煌模拟旅游——台上的
是导游,台下的是游客。哪一个旅游团先来介绍。
学生分组,由一名同学代表全组上前解说。
7、教学评价:
学生通过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评价作品、谈一下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感想。(然后教师归纳并总结)
8、课堂小结: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给予鼓励和表扬。 师:同学们,(放张大千作品) 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正因为他们触动了许多人心底的蕴藏!
五. 课后反思:
范文七:敦煌莫高窟英文介绍
作者: 旅游英语
来源: 旅游英语
查看: 3226次【字体:变小 变大】
TAG: 导游词 旅游英语 行业英语
Mogao Caves are
the nation key
cultural relic
preservation organ,
isnamed Thousand
Buddhas Cave, is
situated west the Gansu Corridor endDunhuang, is world famous by the fine mural and the cast. Itsbeginning constructs at 16 countries' former Qin times, has beenthrough repeatedly 16 countries, the Northern Dynasty, Sui, Tang, fivegenerations, Tangut , the Yuan and so on all previous dynastiesconstructing, forms the huge scale, existing cavern 735, the mural45,000 square meter,
argillaceous painted sculpture 2,415, are in theworld the extant scale is biggest, the content richest Buddhism artplace. Since the modern times had discovered the Buddhist scriptureshole, in had 50,000 ancient times cultural relics, and grew speciallyto study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hole ancient book and Dunhuang artdiscipline - Dunhuang studies. But since Mogao Caves receive many people in the modern times for thedamage, the cultural relic massively drain, its integrity wasseriously destroyed. In 1961, Mogao Caves are announced by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e Council one of for first batch of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 preservation organs. In 1987, Mogao Cavesare listed as the world culture inheritance.
Mogao Caves are located southeast the Chinese Gansu Province Dunhuang east 25 kilometer place Mt. Mingsha on the foothill cliff, first near dawdle Quan River, face east, north and south length 1680 meters, height 50 meters.Cavern distribution height scattered about, row after row, about most has five.Its
beginning constructs at 16 country times,
to Tang the
Former Qin
establishes a
reign title for two
years (366
years), the Buddhist priest happy goes via this mountain, sees the golden light sparkle suddenly, if presently ten thousand Buddha, therefore then opened cutting on the dike the first cavern.Hereafter the law good Zen master and so on continues in this to construct the hole to repair the imperial sacrifices, is called the desert high hole, Italy is the desert high place.Because later generation desert and not general, then renames as Mogao Caves.When Northern Wei Dynasty, Western Wei Dynasty and Northern Zhou Dynasty, the ruler respects and believes in Buddhism, the rock cave construction has the nobilit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is quick.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ime, along with Silk Road prosperity, Mogao Caves is prosperous, when Wu Zetian has cavern
thousand.After the Anlushan Rebellion, Dunhuang successively and turns over to the troops fighting in a good cause by Turfan to seize, but the statuary
activity too greatly has not been affected.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tangut and the Yuan Dynasty, Mogao Caves gradually hasten the decline, only repaired the previous dynasty hole room primarily, newly built extremely few.After Yuan Dynasty, along with Silk Road abandoning, Mogao Caves also stopped constructing and is neglected gradually in common people's field of vision.After clear Kanghsi 40 years (in 1701), here only then again manner
attention.The modern
times, people usual name
it “Thousand Buddhas
The Mogao Caves
extant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Yuan cavern
735, divides into the
north and south two
areas.South the area is Mogao Caves' main body, is engaged in the religious activities for the clergy the place, some 487 caverns, have the mural or make an idol.North the area has 248 caverns, in which only then 5 existence murals or makes an idol,But after other all is the clergy leads a pious life the place which, the housing and the death buries, has life facilities and so on the adobe bed, stove kang, flue, niche, desk lamp.Two area total 492 cavern existence mural and makes an idol, has the mural 45,000 square meter, the argillaceous painted
sculpture 2415, Tang Songmu constructs cliff eave 5, as well as several
thousand lotus flower pillars, spread out on the floor the decorative brick and so on.
范文八:敦煌莫窟高__ [_图 图片片][音乐
乐] 敦煌莫音窟高__ [图_片 ][lFsha] [音乐]
的鸣山沙东崖麓壁,上上五层下 ,高窟莫于位肃甘敦市东煌南25 公里 鸣的沙山东崖壁上,麓下五层,上北南长约16 0 米。始凿于0后 经十国至元六十个朝几代的凿开形成一座内容,富丰规模宏大的,窟石群 3,6 6年,后经十国至元十几个六朝代的凿,开成形座内容丰一,富规模宏的大石群,窟存现洞 4窟92 , 个方平, 米身余 ,身余,莲花 柱和铺地花石数砖千块 ,画壁450 00平方米 彩塑,2 40 余0身,飞 4天000余 身,唐木结构建筑 5 宋座莲花,石柱和地铺花砖数块千,建筑 由、画绘、雕塑成的博大组深的综合精术殿艺、堂世上界现存模规最宏大、建筑由、绘 、雕塑画成的组博精深大综的合艺术堂殿、界世上存规模最宏现大保、存最完的好教艺佛术 初宝发现了藏洞( 年经写经的 、,被誉为库“东艺术方明珠。2”000 发初现了藏经(洞高窟第 17 莫洞,)内洞藏有 从400─0001年 的经写、被誉 “东方为术明艺珠 文书和”物文五、六万。件内外学国考察的者象,对成著名形的煌学敦。文 和书文五、六万物件国。外学者考内察对象的,形著名的成煌学。敦 外学者考察对象的 记据,载一德位行超高的和尚乐柱囫西杖游至,此千见佛耀闪,莫 高窟开的凿于始元 36公 6。据年记载,位德一行高的超和尚囫柱乐杖西游此至见,千佛耀闪,心有 所悟于是,凿,第一个石窟下从。十六到元朝,国窟的开凿石一沿直了续个十代朝 ,今,至所 悟于是,凿下,第一石个窟。从六国十元到朝石窟,开的凿直沿续了一个十朝代15,00年, 至,乐樽今的 那石窟早已无个法辨得出分, 多洞窟个 ,的个那石早窟已无法分辨出,而得莫窟经过风高侵沙仍保存蚀十个着朝的 代750多个 窟洞窟内,壁画万 五千四平米方,彩三千塑身余和宋唐檐木窟构筑五座。此外建,有还经藏发洞的四现、 五千平米方彩塑,三余身千和宋唐窟檐构木建筑五座此。,还有外经藏洞发的现四、万五件手写本文及 各献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画、绢画、刺绣和大量书版作品法。如果所把有艺术品作件一阵列起件来 各,种文,物中其上有千绢件、画画版、绣和大量书刺法品。作果如所有艺术作把品件件一列阵起来便,是
座一过二十五超里长公世界的大画。 座超过二十五公廊长里的界大画廊世。莫高 窟在明代一荒废,度清康熙至五四十年(以后, 受又人到的注们意。 高莫在窟代明度荒废,至一康清熙五四年(十公元171
年)以5后,受又人到们注意的。绪二十光六 道王士圆发现藏“经”洞洞 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
四万多件 年,(元公1 900年 )士道王圆现发“经洞藏,洞内藏”写有经文、书文和物万多件,此四后莫窟高更为 人注目。190引、 7英国年的斯因坦两掠次走遗,文书物一多万。件 注人。目 年英国的4斯坦两次掠走因书,文物遗一多万件19。08 年法国伯希人从藏经洞中和 拣选文书的精中, 年品藏洞经中劫的余经写大部,分运北京至,交京图书师馆收藏。 选书中文的品精掠走约 ,5000件。 9110年藏 洞经的中余写经劫,大分运至北部,京交师京图书馆藏收。年 日人橘本超瑞和吉川小郎从一道王士,处件经 。卷年俄 国人尔奥登堡从又敦拿 1煌91 年1本人日橘超和吉瑞川一小郎王道士处从弄走,约 00 6经件。1卷91 4年俄国奥尔登人堡从又煌敦拿走 一经批卷本,写进并行洞测绘,窟 窟壁的画 。美国年华尔人纳用制的特学胶液,化走 批经卷写本一并,进行洞测绘,还盗走窟了 26第 窟3壁的画。1924年 美人国尔纳用特制的化华学胶液 这,些窃和盗破坏使敦,煌物文到很大受损。失粘 盗揭莫走高窟画壁26
。这些盗窃和破坏块,使敦煌物受到文很大失损。 界世大最的佛艺教宝库术莫-窟高。 肃敦煌莫甘高被窟列入《界世遗名产》。 录界最世大的教佛艺术库-宝莫高窟。187 年 192 ,月甘肃煌莫敦窟高列入《世被界遗产名》录
[甘肃敦煌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甘肃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甘肃敦煌莫高窟》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1987年12月,莫高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范文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荒原、传统丝绸之路要冲的敦煌地区,是中外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重要的交汇点。莫高窟,在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1618米。莫高窟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他有所感悟,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在高l5米到30米的崖面上,现存洞窟有75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3000多身,木构窟檐5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
敦煌莫高窟文物包括建筑、彩塑、壁画和书籍四部分,其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典型佛教艺术形式。北魏、西魏(535-556年)的彩塑和绘画代表早期敦煌的最高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洞窟计有36个,壁画满布于各窟的四壁及窟顶、塔柱各处。除少量纯装饰性的题材外,主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人、药叉等形象。其中第254窟《萨那太子舍身饲虎》、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第249窟《说法图》、第257窟《鹿王本生》、第290窟《佛传故事》等,绘制精美,结构严谨,构思极具匠心,被认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历来为艺术史家所称道。
这个时期的敦煌壁画,从取材到表现方法,都保留着印度文化的明显印记。佛传故事与本生故事来自于佛教经典,对这方面内容的图像化叙述也早见于印度本土石窟艺术中,在最初阶段,尽管存在民族特性上的差异,来自异域的形象仍被作为精神的化身而被接受,例如佛陀和众神半裸袒的形象,所有带象征含义的姿势,也沿袭印度的图式,其他如“天竺晕染法”,即以粗略的明暗关系表现立体感,也可以作为技法借鉴的证明。然而对类似姿态、半裸形象等的遵循,主要涉及神性概念的传达,一进入具体描绘,画工固有的经验和眼光便占了上风。例如所绘狩猎场景等,全然呈现出中原地区传统绘画的趣味,他们在不自觉中对佛教图像较感性的部分加以改造,尤其在形体和装束上,从伎乐人、飞天等到较不重要的菩萨,将他们处理成半中国式半印度式的样貌。但整体上,由于北魏时期对异域神的普遍敬畏,画工将现实素材加入佛教图式的意愿仍被抑制,壁画形象大多以粗犷、概念化为特征,画面因此体现出强烈的装饰效果。印度的佛教壁画在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中,表现不少娱乐场面,饮酒宴谈,神通游戏,菩萨人物装饰华艳,委婉多姿,色彩鲜明,却将“降魔变”这样的题材也布置得如同演剧的场景一样,使人并无畏惧之感。反之在敦煌北魏壁画中,常常阴森可怖,围绕苦行故事作画,如舍身饲虎、强盗挖目等,线条与色彩,也是粗犷而强烈,看不出柔和与可亲之情。
莫高窟第249窟、第257窟壁画所呈现的火焰般颤栗,表现出一种炽热的激情,令我们想起哥特风格的基督教绘画,佛、菩萨、飞天等形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基督教早期绘画中的圣人和天使。而实际上,那不过是古代帛画及汉代画像砖艺术的一种延续,如同我们在顾恺之的作品中曾经看到的,其实是以传统方法,如飘举的锦带、纷繁的散花等中国式装饰,加诸印度式形体之上,将庄严、沉寂的场景布满流动的云气,显得丰富、神秘。多处《狩猎图》、《鹿王本生图》,将
佛经故事里的情节与汉代画像砖的射猎图案合而为一,人和动物的象征化表现形式都顺应了佛教传播的启示性叙述;配景方面,山川、树木的表现则借助了莫高窟所在地域的现实素材;在设色上,用土红色做底、以便施加厚色的画法,亦为汉代错金银工艺品、漆器以及墓室绘画所常见。
第254窟《降魔变》,绘释迦牟尼端坐正中,与佛作对的魔王波旬站在其膝旁,波旬手下三名魔女“可爱乐”、“能乐人”和“欲染人”及其他魔众,象征施展于佛陀的色欲诱惑和武力征服,但佛自巍然入定,魔王技穷,随即地动山摇,波旬昏倒,三魔女变作老丑之妪,众魔头分崩离析,各自逃散。壁画采取了在同一画幅中平铺直叙、比较质朴的表现方式,与其说叙述了整个故事,不如说以动静对比的形式,即山崩地裂、群魔乱舞的情节和场面,衬托佛的伟大、庄严和安详。画面内容强烈的宗教性和使人惊怵的惨烈景象,使画家忘却了传统的、世俗化的审美情怀,北魏的这部分佛教绘画比任何其他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表现出了更多异质元素,这种倾向在随后到来的隋、唐时代即得到了修正。
莫高窟隋、唐时代的壁画,所专注的表现题材从强调牺牲、苦修、觉悟的佛传和本生故事转向净土变相(就是用图画渲染、描绘西方极乐世界之美景)、经变(依据佛经绘制之画)以及佛陀菩萨等的肖像。内容较之过去更丰富,色彩也比较绚丽,表现的境界也更扩大。当时最流行的是佛教净土宗,因此净土变相在壁画中表现得最多,约占228壁。其他如乐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等,也采取净土变相作为主要的部分。莫高窟有唐代壁画与彩塑的洞窟达207个,分初、盛、中、晚四期。其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第220窟,造于贞观十六年(642年),盛唐的第335窟,造于垂拱二年(686年),第130窟和第172窟,造于开元、天宝年间。中唐的第112窟,晚唐的第156窟等,都存有辉煌的作品,可为唐代佛教美术的代表。
隋、唐壁画在形象塑造上超越了北魏时期的符号化图式,肖像画导入主要人物的描绘。如第103窟的《维摹诘像》中须眉奋张、目光如炬、达观睿智的形象,包括举止穿戴,已全然是华夏面孔,而无半点异域特征。第285窟西魏壁画中的仕女与顾恺之的画风极其相近,而220窟壁画中的帝王像,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几乎出自同一手笔。净土变相以富丽的物质现象,显示佛教许诺的理想境界,但其中一切迷人的事物都是有现实依据的,举凡狩猎、宴乐、车辇、泛舟、百戏、歌舞、耕耘、饲牲、经商、行医,无不出于唐时社会生活的写照。
美术史家多将唐代列为中国山水画定型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绘画极少有真迹留存,莫高窟壁画中的山水画也就成为推想同期山水画面貌最可靠的根据。从壁画保留的山水图式看,唐人所崇尚自然山水仍是富于野性的,既有令人神往的苍山翠岭、松壑飞泉,也有在山涧奔跑的野兽。
以莫高窟第158、159、217、220等窟相同主题的壁画为范本,典型的《西方净土变》描绘佛端坐于莲花座,左右有陪伴的菩萨、护法的罗汉、天神和力士,以及众多供养菩萨,众神雍容富贵、仪态万方。佛的座前是一部伎乐,即助兴的歌舞表演者,乐队分立两侧,演奏当时所有的乐器。佛座周边尚有七宝池等美景,池中青莲引茎长扬,荷花怒放,锦禽戏水;又有金银铺地,琉璃照耀,天女散花,
童子在台前嬉戏。伎乐表演,或独舞,或对舞,十分娱人眼目。而佛仍静坐沉思,神情安详。
唐人尚享乐、奢华,与早期佛画渲染牺牲、苦修的说教格格不入。莫高窟唐代经变壁画作了变通,如“法华经变”。《法华经》主张彻底得道,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容易,须经过艰苦漫长的修炼。世人多畏惧艰苦,往往半途而废。于是佛以“方便说法”引渡众生。《法华经》用“化城”的故事作隐喻,给信众以启悟。这个故事是说:一群人去远方求宝,要经过漫长的“险难恶道”,大约走了许多路,众人疲惫不堪,而且感到“怖畏”,产生“退还”之念。是时,一位“导师”以方便法化出一城,楼台亭阁、园林流水俱备,众人看到莫不欣慰,便进得城门,但求安稳,以为已经“得度”,不欲前行。导师见状,又将城池化去,并告诫信众,这只是暂时休憩之处,不可就此满足,只有继续发奋前进,才能“共至宝所”。莫高窟第217窟《法华经变之化城喻品》将那座“化城”美妙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辅之以画家的想象,勾画出一幅明朗开阔的风景画,画中充满故事叙述的细节。 对“供养人”,即石窟艺术的资助者的描绘,也成为莫高窟唐代壁画的突出现象,最有名的是第156窟的《出行图》。张议潮是晚唐时期敦煌所在西北地区的政治首领,《出行图》分别描绘了张议潮及其妻子出行狩猎或凯旋时的盛大场面。张议潮骑红马,骑兵夹道护卫,鼓乐号角齐鸣,后有狩骑,还有飞奔的猎犬和黄羊。另一幅《宋国夫人(张议潮之妻)出行图》,宋氏骑白马,簇拥着侍从和车马,人物鞍马造型,犹如韩干的《牧马图》与《夜照白图》,并有载歌载舞的舞女、乐队,尤其生动的是,前面尚有一组杂技百戏,亦有鼓乐伴奏,其中所绘爬竿表演,极为真切有趣。在一座佛教石窟中,画家如此卖力,描画地方世俗权贵的奢靡、铺张场面,固然是对其赞助之功的颂扬,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唐朝社会生活及其佛教信仰的特色。莫高窟唐代壁画标志着佛教艺术中土化的完成,也可以说是适应了中国民族性的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达到统一。人物造型克服了北魏时的粗糙和概念化,变得丰富和充实。用线与用色精妙结合,既富丽堂皇,又有磅礴的气势,显得明净、调和。成于贞观十六年(643年)的莫高窟第220窟初唐壁画保存完好,可以了解唐画设色敷彩的高度成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释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