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清明杜牧翻译怎么理解?

详解古诗《清明》杜牧
&&&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是怎样过清明节的?上坟扫墓,祭祀故去亲人当然是必有的项目,可除此之外,古人在清明节时还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2014年04月刊
·VOL.10-->
历史人物更多>>
和熹邓皇后 -------------------------------------------------...
历史 (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杜牧《清明》赏析--《学语文》2014年06期
杜牧《清明》赏析
【摘要】:正杜牧的《清明》(见卷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虽然历经千载,却也常读常新,每当我们吟诵起来,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清晰的图景,心中也总有一份淡淡的感动。仔细想来,不禁要佩服作者,何以能用仅仅二十八个字,就造成这久远的魅力。先从诗的首句说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清明时节"是诗歌创作的时间背景,也可以说是诗歌所写感情的起点。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时日呢?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正是万物生长,草木吐绿的时候,杜甫《清明》诗里说"渡头翠柳艳明媚",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杜牧的《清明》(见卷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中人清明日扫墓、祭祖的情形,以及由此引起的生诗,虽然历经千载,却也常读常新,每当我们吟诵起命感怀。来,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清晰的图景,心中也总有可见唐人口中的寒食、清明并非泾渭分明,往一份淡淡的感动。仔细想来,不禁要佩服作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柏云;;[J];源流;2003年10期
李泽人;;[J];当代学生;2009年08期
赵遐;;[J];初中生学习(初一);2009年Z1期
;[J];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2012年10期
周广玲;;[J];考试与招生;2013年04期
齐昌人;;[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9年04期
;[J];少年作文辅导(小学版);2002年Z2期
M白色声响;;[J];疯狂英语(中学版);2008年04期
吴从垠;;[J];源流;2004年05期
彭发明;[J];机械职业教育;199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星地;;[A];苍生文学(2013年第1期 总第91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志疆;[N];中国工商报;2009年
李清;[N];深圳商报;2011年
江风 郭炜靖;[N];西部时报;2009年
许益明;[N];镇江日报;2011年
程安生;[N];辽宁日报;2008年
成静;[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申晓佳;[N];重庆日报;2014年
万钧;[N];恩施日报;2007年
记者 王荣刚 唐海波 张巧 金玲 曹凤娇
刘思雅 韩慧 孙晓华
曲柏晓;[N];抚顺日报;2010年
方立新;[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清明原文|翻译|赏析_杜牧古诗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app
android · iphone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③借部――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更多公众号:zywhyj《中原文化研究》创刊于2013年,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文化研究学术期刊(双月刊)。本刊秉持科学理性、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深入挖掘整理中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打造国内文化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林继富:走出清明节解释的两个误区,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杜牧《清明》赏析_华语网
- &&&&&&&&&[] -
&&>&&>&&>&正文
杜牧《清明》赏析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
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
“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2]&
文章录入:tkgg&&&&责任编辑:Gaoge
相 关 文 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 杜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