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论认为教师公有制为主体导,学生公有制为主体体的观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

师生双主体协作活动探索--《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2003年
师生双主体协作活动探索
【摘要】: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开放教育试点"在试点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笔者根据开放教育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粗浅谈谈个人看法。一、自主、协作学习与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是开放教育的基本特性。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可以对学习作自由的、灵活的安排或选择,是学生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在教与学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达到了开放教育产生和发展的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2.4【正文快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开放教育试点”在试点中“以 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笔者根据开放教育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粗浅谈谈个人看法。 一、自主、协作学习与教学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是开放教育的基本特性。自主学习是指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海英;;[J];中小学管理;2006年S2期
杨增洪;;[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张伟;冉艳恩;;[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张艳卿;;[J];才智;2010年25期
黎峥嵘;;[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1期
章敏;;[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白晓青;;[J];学周刊;2013年20期
段祥林;段伟萍;;[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2期
项满玉;;[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5期
吴昊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金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周正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罗德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张建彬;;[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李元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赫杏省;;[A];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冯梅;杨成;;[A];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沙尼娅·阿不都热合曼;;[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雷巧梅;;[A];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陈露丹;;[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永济市逸夫中学
胡艳芳;[N];科学导报;2008年
滨海县明达中学
孙远东;[N];学知报;2010年
北诗教办 李国文;[N];学知报;2010年
新野县第二高级中学校
李灵杰;[N];学知报;2010年
天津市和平艺术中学
刘相明;[N];天津教育报;2012年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褚春花;[N];中国体育报;2007年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王亚东;[N];中国体育报;2007年
德宏州瑞丽市畹町混板中心学校
陈本智;[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李磊;[N];中煤地质报;2008年
张春萍;[N];九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志艳;[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鞠翠美;[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魏辉星;[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谢丽鸣;[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王敏;[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张娟;[D];延边大学;2015年
孟令涛;[D];渤海大学;2015年
岳露;[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邱永福;[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陈璨;[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王芳;[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本月排行TOP10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课堂教学双主体论
&&& [内容提要]当前,一些老师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解失之偏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感到迷惘。我们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尊重生命个体的同时,应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和重视教师主体作用。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真正有所获,这样来共同建立交互作用的共同体。
&&&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求新、求变。课改以前,研究教学的理论家们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这个层面,研究如何把一堂课上得生动,上得有质量,研究如何从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力争在三尺讲台上做到应付裕如。而在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尊重生命个体的新教学理念的今天,人们终于把眼光转向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上,因为只有学生投入了、锻炼了、收获了,才能算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大家就以摒弃“师道尊严”为契机,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铁定为教学原则,奉为不可更改的公理。来不及讨论这个原则的提法是否严密,在一些奉行者那里已经搞得轰轰烈烈的了,前不久,我听过一堂公开课《黄河颂》,课堂上搞得热闹非凡,但听完之后却深感茫然,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间大约占去了3/4,整节课鼓掌几十次,教室里声音杂乱、哄闹,也不知这些学生讨论时是不是在说题外话,掌声是否有附和意味。总之,一堂课下来,听者茫然,评课时,只因它符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竟得了一个不错的名次。教学中,我绝不是一个古板的语文教师,我接受新教学理念速度不慢,但对这种上法颇持怀疑态度。在我们这种教育不很发达的地区,学生的自身基础并不是特别好,长期这种上法,只会让他们变得自由散漫,课堂变成闹市,终将难以驾驭。&&& 于是,我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提法有些异议。“主体”在词典上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它是就事物所占的份额或比例大小而言的;而“主导”,词典上释义为“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它是就事物所发挥的作用或功能而言的。一般来讲,与主体相对应的应该是“客体”或“次体”,而不应是“主导”。与“主导”相对应的应是“主学”而不是主体,因此用“学生是主体”和“教师是主导”来届定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不妥当的。还有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地位都很重要,应是不可分割的,“主体主导论”这个提法提高了学生地位,是否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呢?还有就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本身需不断学习,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然后在教学中需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教师“主导”,似乎容易给人误解,认为教师作用不是特别大,但为什么还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提法呢?由此可见,教师还是有水平差异,能力区别,作用大小的。我认为,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提法正确,而教师的作用自然不可低估,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二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交织融合的关系。理由之一:学生主体的真正实现离不开教师主体的作用。&&& 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人的发展,实施人本教育。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处于支配地位,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个性特点,把学生降为物、为工具,老师严肃地“讲”,学生恭敬地“装”,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行为严重异化,正常生命活动受到压抑,严重违背课堂教学规律。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成了一个把课本和教参上的知识倒腾给学生的“二道贩子”,学生只是对老师、对教材的迷信和膜拜。课堂成了一个没有希望的令人窒息的所在!&&& 那么,课堂教学特点是什么呢?是在教师组织下的一种集体学习行为,但也不同于没有教师的完全自由的个人自学,这就决定不可能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课堂教学要有理想的学习效率,完全听任于学生的自主是不行的,也是不应该的,必须是学生在教师主体作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这是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完全自由状态下的学生自由学习的区别。不要随意去赶让学生放任自流的潮流,那是无视听说读写这样的语文实践基本规律的盲从,同时也会使语文教师的主体作用完全丧失。有这样一种论调,说懒教师往往出勤快学生,他们认为教师虽然懒,但正好让学生自己得到锻炼。这恐怕是那些懒人的一种掩饰吧,这样的可能性充其量是一种巧合。&&&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取决于教师主体作用的。经如,我和学生欣赏《剃光头发微》这篇杂文时,和学生一起理清行文脉络,抓住杂文的通常写法“以小见大”在本文的体现。让学生思考“小”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剃头”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是什么?学生 一下子就答出是由剃头刀在理发师手里联系到一些人滥用手中的“权”。文章由生活小事,延及深远含义。我就鼓动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一些本普通寻常的现象,却能折射出深刻的道理。我就先做了一个示范:街道旁的美丽的花园内,常常有行人踩出的小路,这反映出一些人不讲社会公德,个人素质低下。往深处想,走捷径,图方便是许多人的做法,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用“糖衣炮弹”炸开一条条“捷径”,把别人也拉下了水。这样的巧妙联想,启发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回答中,都能发言积极,观点新鲜,在我的适时鼓励点拨之下,课堂高潮迭出,精彩纷呈。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的发挥。&&& 有人认为,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怎样理解都可以,想象和联想,不管怎么说都是好的,教师除了肯定和叫好,再也不需作为。据说,这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空间,为了给学生一种体验和一份自信,是为了不扼杀学生的才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为了让学生享受“生命的快乐”,意义不在结果的正确与否而在于这样一个过程。这也一贯主张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学生学习这一个过程。但对这样的做法却不以为然。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无视教师主体作用,无视教学规律的教学行为。尽管许多问题不只一个答案,不一定只从一个角度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正确。即使不说思维结果的优劣,也有一个思维过程是否合理的过程。如果文本无论怎样理解都可以,作文不管怎样写都好,语文课堂教学又有何价值呢?教师的存在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例如有教师在讲《愚公移山》后自由讨论,有学生认为,愚公移山,随意改变自然面貌,属于破坏生态平衡,应追究其责任才对;教师如赞扬这位同学有创意,那就闹笑话了,这种回答就超出了联想的底线。有这样一堂课,同学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老师要求自由讨论,发言时有同学这样说:“父亲的爱确实感人,但他翻越栏杆买桔子,违反了交通规则。”其了同学随即附和,应交到警察那儿去,有的说干脆罚款。一片很值得玩味,很具教育意义的课文被理解这样,你不会说这也是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吧!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缺乏恰当融合。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如没有教师主体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学生主体的实现,是教师独自为中心,那也就偏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理由之二:教师主体的实现应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实现之中&& 有人可能会对我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我谈的是在强调教师为中心。其实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相互排斥的,而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教师中心”和“教师主体”是两种不同做法。前者是目中无“人”,一切以教师为出发点,学生的一切活动是由教师安排确定;后者恰好相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必须积极地投入进来,要把握好分寸,不用自己现成的观点约束学生,局限学生,而应尊重学生学习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解读文本,发挥想象,体验生活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才是正确的选择。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本不是单靠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即可,教师主体作如果缺失,这将走上一条绝路。当然,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代替学生,主要是保证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惟其如此,教师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有人认为我承认教师主体,会不会削弱学生主体。其实完全不会。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内容。从发展的角度教师必须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总结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体现自己的主体特征。所以,教师也应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才能让学生得到正确、全面地发展。时下,一些公开课,课堂上力图体现学生主体,搞得欢声雷动,掌声不断,但静下来想想,学生收效甚微,这不是教师主体性缺失造成的灾难吗?&&& 时下,“教师主导”的提法,在许多教师那里理解为设置一定障碍,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但他们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这种游戏并未步入到“探索加尝试”的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来,未曾考虑过让学生努力去寻找品种更优的桃子,这种思维定势下训练的学生有出息也不大。试看,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但有人获“诺贝尔奖”吗?奥林匹克物理、数学竞赛往往是十多岁的中国学生,但他们后来如何呢?那是泥牛如海,没有下文了,这种尴尬恐怕与如何正确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有关吧!所以教师如何实现主体价值,那还得从教师自身素养,在实践中认真探索,才能完成好这个角色!才能不扼杀智慧!才能不误人子弟!理由之三:教师主体的实现和学生主体的实现是共同行为。&&& 有人顺如上思路想下去,可能会形成这样一个印象:教师主体的实现在前,学生主体的实现在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学生在学习时,老师先进行指导,然后和他们一起交流,探讨,大胆地鼓励他们进行交流,教师认真析其见解,使师生之间沟通,这就达到了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这样,双主体都得到了实现,这应该算是一种纯朴的但是却是理想的境界了吧!但并不是任何教师能都一下子达到这种程度,在教学主体交往中,师生之间的教学交往难免会出现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处理好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工作。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主体地位,要建立学生主体观,教学实践对象是学生,离开了他们主动参与和体验,所形成的东西是表面的浅层次的,甚至是死的知识。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规律,把立足点放在学生今后的生存与发展上,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准备与运作应始终建立在一点上,然后才能在教学交互主体互动关系结构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此论文获四川省2007年中学语文论文评比二等奖
&&& 作者:巴中市第三中学&& 杨怀刚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探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探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再认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再认识
上传于||文档简介
&&很​好​的​论​文​研​究​学​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按劳分配为主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