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精准扶贫系统户有一个劳动力,一个癌症病人,会得到什么帮扶?

城管精准扶贫一户一法 结对帮扶困难户逐步走出困境_新浪湖北_新浪网
桂梅的危房
桂梅的新房
  黄红波 朱丹
  “年纪大了,在外面打工做不动了,但是可以在家门口做事赚钱,感谢工作组为我们提供了帮助。”21日,新洲仓埠镇丛林村的村民黄海应在大棚蔬菜基地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表达心中的谢意。
  65岁的黄海应是低保户,因妻子谭桂英身体健康状况差,儿子黄凯智障无劳动能力,纳入贫困户。2015年11月,青山区城管委等三家单位组成的精准扶贫工作组进驻丛林村,通过多方努力,在丛林村流转土地建起了大棚蔬菜基地,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流转土地和基地打工也有了收入,有利于实施对贫困户的具体有效的帮助。针对35户确认为贫困户的家庭不同情况,工作组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像黄海应这样年老体弱维特征的贫困户,工作组帮助流转了他家的3亩地,年土地流转收入1200元;他和妻子又在基地务工收入10000余元;黄凯今年领低保金2280元。黄海应家庭人均收入已超过2016年武汉市贫困户人均收入标准,实现了脱贫目标,也实现了以政策兜底、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帮扶目标。
  而特困户李桂梅家的脱贫则是另外一个策略。李桂梅 60岁,低保户,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女儿在就读技校。因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家庭缺乏劳动力、缺乏生产经营技能和资金,纳入贫困户。2015年入户调查时,李桂梅家土坯房山墙南倾、四处漏雨、到处透风、非常危险。工作组和村委会通过申请贫困户危房改造、助学扶智、低保兜底助其脱贫。李桂梅家现已完成危房改造,住进60平方米新房;女儿在今年读书期间每月得到社会爱心人士资助款500元,已顺利完成学业,进入武汉住电电装有限公司就业,年收入可达5万元。李桂梅家人均收入已超过2016年武汉市贫困户人均收入标准,实现了脱贫目标,也实现了通过助学扶智阻断贫困在代际传递的目标。
  目前,工作组在扶持帮助大棚蔬菜基地搞好经营,提高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的的同时,重点是因户施策,力争5年内帮助所有的35个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12-21 10:53|分享
12-21 09:01|分享
12-21 08:50|分享
12-21 08:32|分享
12-21 08:00|分享
12-21 07:36|分享
12-20 10:10|分享
12-20 10:05|分享
12-20 09:57|分享
12-20 07:56|分享
新浪地方站“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新闻发布会宜昌市背景资料 - 扶贫公示 - 宜昌市扶贫网
- 扶贫办介绍
- 科室介绍
- 通知公告
- 扶贫要闻
- 县市动态
- 部门帮扶
- 扶贫视频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新闻发布会宜昌市背景资料
[文章点击数:]&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新闻发布会
宜昌市背景资料
宜昌市人民政府
2015年8月11日
1、黄楚平同志在精准扶贫工作专题汇报会上的讲话... 1
2、极贫重扶实现精准扶贫... 7
3、为了贫困群众一起过上好日子
  &&宜昌市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10
4、宜昌市扶贫攻坚纪实:十种模式打赢精准扶贫决胜战... 15
5、宜昌市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情况汇报... 20
6、对秭归县整村推进&1119&工作模式的调查
&&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扶贫责任落实模式... 27
7、长阳自治县&精准识别&吹响决战贫困的号角... 34
8、五峰自治县&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经验材料... 37
9、推进精准扶贫建设美丽兴山... 41
10、创新扶贫搬迁模式实现致富安居梦想... 44
  &&远安县河口乡朝阳村实施小集中式扶贫搬迁与公租房扶贫
  搬迁工作情况... 44
11、政协委员&春暖&助推扶贫行动在路上... 48
12、看兴山县如何围剿农民脱贫&拦路虎&... 50
13、来自远安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报告... 53
14、&英子姐姐&网络助学为两千贫困家庭照亮脱贫致富路... 57
15、李红艳:三峡&羊门女将&... 62
16、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三农湖北栏目
  《小康路上》宜昌市扶贫攻坚系列报道... 65
  之一:五峰:&产业合作式&扶贫 村企共建闯新路
  之二:兴山:完善基础设施消除产业空白
  之三:长阳:&互助社&+&扶贫贷&金融组合拳 助力扶贫攻坚
  之四:秭归:创新责任落实机制整村推进扶贫攻坚
  之五:远安:&第一书记&进村 破解山区扶贫难点
黄楚平同志
在精准扶贫工作专题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5年7月20日)
  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就扶贫开发工作做出讲话和指示,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河北阜平、甘肃定西、湖南湘西、山东临沂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特别是今年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6月19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传达,鸿忠书记要求全省分三片传达学习习总书记和汪洋副总理贵州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7月6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我在宜昌主持召开了有省扶贫办和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四市州负责同志参加的鄂西南片专题会议。在鄂西南片专题会议召开后,市委紧接着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委相关会议精神。7月14日,市委又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题办公会,进一步明确当前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今天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听取县(市、区)委、政府传达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安排情况,研究下一步推进工作思路措施,努力打好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大战。
  第一,要打开&深化认识&这个开关,在精准扶贫理念上提升新境界。习总书记在贵州座谈会讲话,对扶贫开发的重要地位、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主要途径、根本保障等作了全面系统阐述,高度、力度、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是推进&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更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念观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实现新一轮扶贫纲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上来,真正把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对精准扶贫的认识要有新提高、新收获、新境界。
  一是要深刻领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推进扶贫开发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很强的工作关联性和契合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关键词就是&全面&,就是不能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掉队,而且明确了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从&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具体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大任务&,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全面深化改革是&最大动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需要用改革的办法突破和推动,同时,扶贫相关领域改革的推进也直接影响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和成效;全面依法治国是&最大重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需要法治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有力可靠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最大政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是推动扶贫攻坚的根本保证,需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场上实践检验。从这些意义上讲,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关系,而且是战略与行动生动体现的关系。
  二是要准确把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习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明确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所以,我认为精准扶贫的核心要求就是&精&和&准&两个字,具体到政策操作层面,关键是把握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这三个环节,首先是摸清农村贫困人口底数,对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劳动力逐个建档立卡,建立信息共享的精准扶贫网络管理系统;其次是深入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帮扶计划;最终要做到对扶贫对象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对扶贫措施及实施效果及时跟踪监测,使之到村到户到人。只有这样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才能克服用手榴弹炸跳蚤现象,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牢牢抓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宝贵机遇。当前,宜昌面临着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峡城市群建设、&一主两副&、三峡后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特别是宜昌因为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也面临国家连片开发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616&和&1+1&对口支援、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武陵山脱贫攻坚试验区等众多扶贫工作机遇,还有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政策,比如省委省政府对五峰、长阳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对兴山、远安比照幕阜山片区给予同等政策,这些都为宜昌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宝贵机遇。我们要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的指示要求,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加强对接谋划,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创造机遇,放大机遇,打好扶贫牌、民族牌、库区牌、生态牌、特色牌,切实把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实力和民生实惠。
  第二,要做好&创新工作&这篇文章,在精准扶贫成效上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我们各县市区以精确扶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为首要任务,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扶贫开发模式,一批具有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向全省全国推广,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秭归的&1119&整村推进模式、五峰村企(社)对接直补到户模式、远安的小集中搬迁扶贫模式、兴山的产业扶贫&八到户&模式等等。在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行动中,我们始终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破解难题和深化改革相结合、扶贫救急与强县谋远相结合,努力在创新精准扶贫模式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坚持输血治标和造血强本相结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大家都懂,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输血相当于是&给鱼&,其显著的特征是能立即填饱肚子,迅速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但后续持续发力困难,容易走进脱贫返贫的循环模式。造血是扶贫致富治本之策,相当于&送鱼网&,是从根子上治理穷根,提高创富致富能力,具有后续的爆发性和持续性。所以我们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坚持自力更生,摒弃&等、靠、要&的懒汉意识,不要把脱贫的希望全部压在外部支持上。外部帮扶的力度再大,如果不发挥内因作用,甚至要党委政府&背着走&,扶贫工作最终是难以奏效的。
  二是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实践证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既要坚持政府主导、行政力量有效推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也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同时建立扶贫项目和资金竞争立项机制,做到择优立项、先建后补、奖优罚劣,不断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大力宣传推介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独特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扶贫开发,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做好特色文章,培育优势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发展能力,切实把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把制约瓶颈转化为发展优势,力争把贫困地区打造成创新创业的热土、招商引资的宝地。
  三是要坚持破解难题和深化改革相结合。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事项往前排。对我们当前来讲,扶贫开发就是具有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多效叠加的重大工作。全市各级必须把扶贫领域的改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涉及扶贫的改革要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实施,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思考、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破解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切实发挥改革对扶贫开发的牵引作用。制定改革举措要重点倾斜扶贫,扶贫开发同财政、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社保等部门工作密不可分,也同产业培育、资源配置、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工作密切相关。今后,无论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制定出台改革方案,不仅要根据实际把扶贫工作纳入进来,而且要切实体现出应有的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形成各方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各级各部门要在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框架内,大胆探索实践,争取创造一些改革和扶贫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的好经验好模式。
  四是要坚持扶贫救急和强县谋远相结合。扶贫开发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要把扶贫开发与县域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县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县域发展。当前,正值全市和各县市&十二五&加紧收官和&十三五&加快谋划的关键时刻。&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蓄积能量的释放期、综合优势的转化期、大城建设的加速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思路。各县市要按照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和全市&十三五&时期新战略、新目标、新任务,统筹谋划&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和县域发展规划。
  第三,要用好&凝聚力量&这把钥匙,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形成新合力。贫困问题既是一个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组织动员和广泛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来合力解决。我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大力营造良好扶贫氛围,努力凝聚形成精准扶贫的强大社会合力。
  一是要大力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将&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全面落到实处,既要自己重视也要抓好压力传导,既要指挥部署也要亲临一线作战,一级抓好一级,&一把手&抓好&一把手&,层层抓落实。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抓好所承担的扶贫攻坚工作,真正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加大倾斜、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好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特别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
  二是要大力引导社会扶贫。社会力量是扶贫开发的重要生力军, 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形式。在这方面,我们过去也创造了很多成绩和亮点。大家都知道的长阳&英子姐姐&,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创了网络募捐助学的扶贫模式,十年来凝聚了国内外1700多名爱心网友,募资1000多万元,圆了2300多名贫困孩子的求学梦。我们要积极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搭好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把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需求摆出来,把社会扶贫项目规划摆出来,让想扶贫的人信息对称、渠道畅通,推进扶贫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有效对接,使善心变为善举,实现社会扶贫和精准扶贫有效结合。
  三是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优良的作风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把扶贫攻坚行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主阵地,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大考场,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大熔炉,着力推动作风的大转变,保障精准扶贫任务的落地落实。要以&三严三实&标准来要求,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深入查找扶贫开发方面&不严不实&的问题,用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来检验落实&三严三实&的实际成效,坚决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要以廉洁从政底线来约束,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要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资金监管,坚决杜绝截留挪用、中饱私囊,绝不允许&鸡脚杆&上刮油、&蚂蚱腿&上割肉,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努力以干部的清廉凝聚民心,以干部的辛苦换来百姓的幸福,真正把精准扶贫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廉政工程。
  同志们,扶贫攻坚,任重道远。习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攻坚战只能打赢、必须打赢、一定能够打赢!借此机会我强调上面三点意见,总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不懈怠,以务实工作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新实效、新战果,为宜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贫重扶实现精准扶贫
  近两年来,宜昌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方略,不断创新扶贫机制、思路和模式,将扶贫重心下移到特困村,准心调校到特困户,坚持&极贫重扶&,特困村、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加快实现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树立精准意识,优化扶贫攻坚模式
  (一)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宜昌山区和平原地区贫困村区域分布不平衡、对象识别不精准、资源不集中、发展受局限的问题,聚焦特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群众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等最急需解决的现实难题,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着力实施一批惠民生、解民困、顺民意的扶贫工程,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大力改变特困村贫困面貌。
  (二)瞄准扶贫对象。瞄准扶贫工作目标、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对特困村集中力量予以重点扶持。2014年,我们按照&精准扶贫、极贫重扶&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首批筛选30个特困村,启动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做到扶贫政策、扶贫责任、扶贫资金到村到户,不断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建立&415&工作模式,即实施&市帮扶、县主导、乡把关、村实施&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为每个村整合资金1000万元以上,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一年多以来,30个特困村启动实施项目399个,投入资金2.5亿元,村平到位资金760万元,新修、维修、硬化公路470公里,实现3万人安全饮水,解决4204户用电难题,完成危房和土坯房改造1904户,完成扶贫搬迁131户,新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文化广场1.3万平方米。
  二、创新工作思路,增强扶贫攻坚实效
  (一)坚持规划先行。根据特困村所在地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围绕破解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难题,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帮助每个农户制定近期和中长期脱贫致富计划。明确每村规划总投资额(不含农户自筹资金)两年不少于1000万元。市、县两级投入6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二)注重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特困村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对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缺乏增收致富来源的村,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对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村,加大干部驻村帮扶力度。各县(市、区)也从实际出发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政策和措施。夷陵区财政预拨600万元作为脱贫攻坚行动启动资金,组织山里来、家家有、老高荒等龙头企业分别与3个特困村对接;秭归县为每个特困村安排扶贫到户专项资金20万元,扶持50户特困户发展主导产业,改善居住环境;长阳县组建&产业扶贫顾问团&,深入到最边远的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兴山县落实2000万元产业资金,扶持特困村产业发展。
  (三)突出产业扶贫。着力培育村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贫困村自我&造血&功能。一是消除空白。将8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按照&户申请、乡审核、县验收&的模式,为7000多贫困农户消除了产业空白。二是扶持龙头。推广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村企(社)共建+直补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4000多贫困农户直接受益。三是提升素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一年来,开展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4万人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次,并全部安置就业。截至目前,30个特困村已新建产业基地4.04万亩,养殖基地3.12万平方米,每个村都建有1个以上的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了致富项目。
  三、注重整体联动,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一)加强宏观统筹。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整体联动,建立健全扶贫攻坚领导责任机制。对30个特困村,实行&一名市级领导联系、一个市直工作队帮扶、一个县乡工作专班进驻、一笔专项经费投入、一批项目资金整合&。每个特困村明确1至2名市级领导联村,指导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发展规划,分解帮扶责任,协调落实资金。安排30个有实力的市直部门与特困村结对,开展有力度的帮扶。特困村所在的县(市、区)确定牵头联系的县级领导,组建工作专班,乡镇选派一名科级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切实将扶贫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引导社会帮扶。大力实施社会扶贫工程,引导各方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深入挖掘特困村现有资源,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城市工商资本到村投资开发,成功吸引50多家企业(合作社)到特困村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枝江酒业等企业扶贫示范作用,引导慈善总会、老区建设促进会等支持特困村发展,目前已到位帮扶资金1200多万元。大力实施&春暖助推扶贫&、&情暖特殊困难群众行&等活动,营造了共同关心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三)发挥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行动,切实提高其自我脱贫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注重典型引导,大力宣传推介&英子姐姐&、&夷陵大禹&等一系列扶贫帮困典型,传导扶贫开发的正能量,激发扶贫对象的原动力,增强其摆脱贫困、创业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系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原载省委《政策》杂志2015年第6期)
为了贫困群众一起过上好日子
&&宜昌市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王兴於王国斌
(2015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宜昌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精准扶贫、极贫重扶,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来,全市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光纤、通固定电话、通政务专网,安全饮水人口普及率达到92.5%,贫困人口减少13万,成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唯一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的地级市,扶贫工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宜昌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现代化特大城市,但是总量不等于分量、平均数不能掩盖少数。我们清醒地看到,宜昌还有&老少山穷库&,全市目前还有44.5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6.5%,且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三峡库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全市脱贫攻坚面临着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坚持带着感情扶贫,强力推进扶贫开发。
  真心实意扶贫。按照&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要求,全力做好扶贫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强调扶贫开发既是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并带头多次到联系的特困村调研办公,解决突出问题。市长马旭明同志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村村通光纤等民生工程拿在手上,专题办公研究,督促抓紧抓实。全市34名市级领导率先垂范,自觉行动,形成了带着感情抓扶贫的浓厚氛围。
  &真金白银&扶贫。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增长32.9%,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69.2%;到位财政无偿扶贫资金2.6亿元,整合投入综合扶贫资金8亿元。
  真抓实干扶贫。建立市级党政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贫困乡镇、所有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特困村的&双联&工作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各级党政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引导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扶贫开发,做到&人往贫困一线走,钱往贫困一线投,政策往贫困一线倾斜&,形成了上下联动、市县统筹、资源整合的良好格局。
  我们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扶贫方式,建立贫困识别机制,按照不同区域的基础条件、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摸清&贫困家底&,绘制&贫困地图&,做到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分片区、逐村逐户予以重点帮扶。
  深化片区扶贫。在按照国家和省部署抓好长阳、五峰、秭归武陵山片区扶贫的基础上,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秦巴山南麓兴山远安两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意见》,将两县作为市级扶贫攻坚主战场。同年,两县被纳入湖北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4年进一步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政策,纳入湖北连片特困地区。兴山县、远安县分别开展以消除产业空白户、消危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程,兴山县共为5538户产业空白户确定增收致富产业,远安县两年消危改造1.8万户。
  坚持整村推进。大力推介秭归&1119&(由1名县委常委或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挂帅,1名有实力的队长单位牵头,1家规模企业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9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每年轮换一次,对贫困村实行扶贫)整村推进模式,按照&集中资源、整合力量、捆绑项目&的办法,坚持一年一统筹,一村一纪要,一季一督查,一轮一考核。&十二五&以来在全市34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共投入资金8亿元,帮助10.5万人实现脱贫。
  开展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2014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首批筛选了30个特困村,探索建立&415&工作模式(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为每个村整合资金1000万元以上,帮助解决交通、饮水、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问题),启动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按照&市级领导联村、部门专班驻村、财政资金到村、社会力量帮村、&第一书记&进村&的方式,逐村办公,制定并实施脱贫规划。一年来,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项目399个,村平到位资金704万元。新建产业基地3.3万亩;新修、维修、硬化公路412公里;解决安全饮水2.2万人;完成危房和土坯房改造1904户。
  实行扶贫到户到人。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分别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 组织干部与贫困家庭结&穷亲&,实行对口帮扶。通过社会化捐助和市场化运作,探索以乡镇为单位设立&阳光超市&,将家庭生活必须的&八大件&(餐桌、木椅、床、棉被、衣柜、电视机、电扇、电饭煲)按需免费送到贫困户家中,提升贫困户的生活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整体联动,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扶贫开发,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合力。
  坚持高位推动。认真落实《宜昌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组织五峰、长阳、秭归三县科学制定和实施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加强插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现扶贫攻坚全覆盖。抢抓国家连片开发、省&616&对口支援、秦巴山区连片开发等政策机遇,建立完善扶贫攻坚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对长阳、五峰、秭归三县的政策支持,2014年为三县争取政策性投入超过60亿元。
  强化社会帮扶。大力实施社会扶贫工程,引导各方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充分发挥枝江酒业等企业扶贫示范功能,引导慈善总会、老区建设促进会、商会、三峡扶贫基金会等募集扶贫资金,近两年社会各界投入扶贫资金超过2亿元。大力实施&春暖助推扶贫&、&饮水安全惠农家&、&情暖特殊困难群众行&等活动,营造了共同关心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 彻底转到&我要脱贫&上来,激发扶贫对象的原动力,增强摆脱贫困、创业致富的勇气和信心。注重典型引导,大力宣传推介&英子姐姐&、&夷陵大禹&等一系列扶贫帮困典型,传导扶贫开发的正能量。实施&雨露计划&、小额贴息贷款、生态扶贫搬迁等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技能和整体素质。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发展路径,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从根本上实现永续脱贫,共同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找准发展路子。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找准主攻方向,确定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在实施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中,对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缺乏增收致富来源的村,重点是发展主导产业;对基层组织薄弱的村,重点是加大干部驻村帮扶力度。引导各地研究出台具体措施,切实增强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增强&造血功能&。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食用油六大百亿产业,加快培育花卉苗木、食用菌、魔芋、中药材四个新兴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5家,涌现了采花毛尖、秭归脐橙、一致魔芋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旅游精品路线,打造了一批武陵山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旅游扶贫取得突破性发展,成为片区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群众的&金饭碗&。
  创新工作模式。围绕扶贫开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如针对山区贫困农户居住分散、不具备生产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的特点,探索实施了&小集中式&搬迁扶贫模式,按照&统一规划、搬迁扶贫、集中安置、产业配套、设施齐全、自我管理&的办法,在全市规划建设了102个扶贫搬迁小区,30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了安居梦。鼓励贫困地区发展&飞地经济&,五峰、秭归等贫困县分别在宜昌高新区和沿江地区兴办&飞地园区&,共建成26个项目,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利税3亿元,吸纳就业1万多人。探索实施&村企(社)共建+直补到户&、&户申请、乡审核、县验收&、&政府担保+共担风险+财政贴息&等产业到户模式,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7000多贫困农户消除了产业空白。积极探索专业合作式扶贫开发模式,实现了基地规模扩大、企业受益、贫困户得实惠的&三赢&效果,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专题研究案例。
  (作者分别为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原载湖北省扶贫开发办简报2015年第6期,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参阅件)
宜昌市扶贫攻坚纪实:
十种模式打赢精准扶贫决胜战
  在长江两岸,在大山深处,一场新时代的歼灭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虽没有革命时期的枪林弹雨,但有着为穷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相同目标,有着同样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苦干实干和鱼水情深。
  宜昌地处鄂西丘陵,境内层峦叠嶂,曾经作为&最后的国门&,抵挡了来自日军的侵略,如今这峻谷深壑却成了拘囿乡亲们共奔小康的屏障。为了让每一位老少边穷的老乡不落伍不掉队,宜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农村摸底调查,锁定30个基础设施差、产业落后的特困村,进行极贫重扶。以此为突破口,10种精准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贫瘠的土地上开出希望的花朵,愁苦的脸上幸福的笑容正次第绽放,13万老乡逐步摆脱了贫困的昔日,跟上了共同奔小康的步伐。
  极贫重扶&415&模式开启主力围剿
  下山只有一条小道,村民出门还须打除草剂才有路;遇到天旱,吃水要到几公里以外去取水&&点军区桥边镇上峰尖村是宜昌市筛选的30个特困村之一,2014年,宜昌市在30个特困村探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为每个村整合资金1000万元以上,帮助解决交通、饮水、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问题,即&415&工作模式。这种模式让上峰尖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全长7.8公里的松上公路使村民们出行便捷了;1100立方米蓄水池使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水吃了;还引进了湖北三峡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胎菊种植,村民们有了新的增收渠道。
  极贫重扶&415&模式的推进,为积贫积弱的特困村补钙健骨,让社会的关爱以及各种资源汩汩流入扼住老乡幸福的&最后一公里&。一年多来,全市投入资金2.8亿元,实施项目465个,新建产业基地3.3万亩;新修、维修、硬化公路636公里;解决安全饮水2.6万人;完成危房和土坯房改造2500户,14个村提前完成了1000万元投入目标,1095个特困户得到精准帮扶。
  &1119&整村推进模式让贫困村换了新颜
  石柱村是秭归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过去,&石
柱路不通,藏在大山中;想要走出来,须练脚板功;男人娶媳难,女儿嫁外冲&。如今,石柱村面貌焕然一新,山寨变成风景寨,成为特困村脱贫攻坚的一张靓丽名片。脱胎换骨的转变得益于秭归县&1119&扶贫工作机制。
  &1119&就是1个队长单位、 1名县级领导、 1个企业和9个县直单位,通过这种集团式帮扶,让有限的扶贫资金、企业资源、政策配套在特困村聚集发力,使每名县级领导、各个县直部门和乡镇都担上了扶贫的责任。通过推行&1119&模式,秭归县38个贫困村新发展柑橘等特色产业3.5万亩;新修、改造、硬化公路340公里,解决了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形成了泄滩乡棋盘岭村等27个特色鲜明、功能配套、规模适度的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村企(社)对接直补到户模式培育做大村级主导产业
  7月3日,五峰仁和坪镇枫香坪村52岁的村民彭亮先正忙着给红花玉兰修剪枝条。今年,他家共种植了7亩红花玉兰,预计年收入可突破3万元。彭亮先曾经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2012年初,在五峰红花玉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他尝试种植红花玉兰。&合作社不仅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还每亩补助500元&&&现如今他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据了解,通过村社共建,到今年6月底,合作社在仁和坪镇14个村发展红花玉兰6000亩,带动1140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村企(社)对接直补到户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和贫困村对接,引导扶贫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办法,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种植、养殖产业。同时通过专项扶贫奖金&一卡通&直补到户的方式,&输血&农户发展产业,逐渐培养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30多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将生产基地放到贫困乡村,6470户贫困农户直接受益。
  小集中搬迁扶贫模式让山区贫困户彻底告别穷窝
  朝阳村是远安县出名的边远贫困村,不仅交通不便,且境内山地居多,为较复杂的风化岩、石灰岩地质结构,缺水比较严重,生产条件恶劣。就地解决村民的交通、饮水及产业发展问题,成本大,难度大,&小集中式&搬迁扶贫的思路有效化解了这种山区贫困村的帮扶难题。
  在坚持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该村将乌龟堡作为集中搬迁示范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总建造成本控制在搬迁农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同时,统一建设产业发展基地,设计了&150&养猪模式一处和10万袋食用菌产业基地。这样既可为搬迁户提供基础配套设施较好的生活环境,也解决了农户的生产发展的后顾之忧。
  目前,全市山区县农村规划建设&小集中式&扶贫搬迁居民点120个,4000多农户在乔迁新居中,实现了生活质量的飞跃提升。
  三九春暖扶贫模式聚社会合力扶资扶智
  &自从养了鸡子,心底踏实多哒,脱贫致富就指望它们哒!政协委员确实给我们办了个大好事!&远安河口乡朝阳村村民胡先州所说的这些能够带领他走上道路的生态土鸡,是政协委员别平在调研对口帮扶的贫困村过程中,为10位特困户&因地制宜&地制订的帮扶规划之一。2014年初,市政协启动实施了由30位有实力的政协委员为主体的&春暖&助推扶贫行动,精准帮扶贫困户实现有安全的住房、有干净的饮用水、有床、有被、有衣、有粮、有肉、有电视、有电话的&九有&目标。委员们迅速按照方案部署,实地调研贫困情况,不少委员们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调研的贫困农户特点,手把手引导贫困村、户真正自强自立。据市扶贫办统计,一年多来,市政协委员共走访困难群众1458人,精准帮扶373户、856人,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涌现出了别平委员&小集中安置+香菇产业&、闫友平委员&住房+提供就业岗位&、李建平委员&助学+发展黑猪养殖&等帮扶典型。
  产业扶贫&八到户&模式为每个贫困户找到金饭碗
  &在农村,一个家庭有一个明白人,参与发展一个产业,就能脱贫致富。&黄家堑村村党支部书记向正国告诉记者。
  兴山县经过摸底,有8870户农户没有当家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年消灭产业空白村组户的目标,多管齐下&八到户& 力推产业&精准扶&:着眼山区特点,规划覆盖到户;强化统筹整合,政策扶持到户;突破发展瓶颈,设施配套到户;联动县乡村组,干部帮扶到户;优先培育支点,技能培训到户;完善发展模式,龙头网络到户;破解融资难题,信贷支持到户;拓展增收渠道,电商连接到户。
  截至目前,兴山县已消除产业空白户5238户。新增产业面积4万亩,
40个空白组和5500多户空白户确立了当家产业。
  农村公租房安置模式兜底特困户居有其屋
  7月初,宜都市红花套镇大溪村四组村民邹熔正在和家人装修镇里为他们新建的公租房。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建公租房,邹熔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大溪村是省级贫困村,不少村民都住在土坯房里,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红花套镇针对偏远山区贫困农户启动了集中搬迁安置工程,为该村贫困农户建设零租金的公租房。建房资金全部由镇里承担,村民不用负担一分钱。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截至目前,大溪村新建公租房34套,其中已有24户贫困村民搬进了新家。
  据了解,除了大溪村,远安朝阳村、点军花栗树村、兴山两河口村也规划建设了农民公租房项目,为没有能力改善住房的特困群众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扶贫贷金融到户模式为贫困创业者化解资金难题
  刘怀金是长阳郑家榜村村民,几年前在外打零工维持家用,考虑到家中还有80岁母亲需照料,想回乡创业,又缺乏启动资金。针对像刘怀金这样有劳动能力,致富愿望强的贫困户,长阳郑家榜村组织成立了扶贫互助社,每人交200-500元的互助金,就可以贷到5000元以内的互助贷款。手续简便,随时可贷。利用这一资金支持,刘怀金发展起林下养殖,今年预计出栏10000只。
  据悉,在郑家榜村,87%的贫困户加入了村扶贫互助社,为78户贫困农户解决了35万元的小额资金需求。
  2014年,为了解决5000元以上的资金需求,村里与邮储银行签署了扶贫贷,可在邮储银行申请到10万元以下贷款,进一步升级了互助金模式,提高了农户的资金使用规模。这种互助社+银行扶贫贷的金融模式有效化解了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贫困群众创业遇到资金瓶颈。目前,全市共设立财政补偿基金1300万元,通过杠杆效应,银行发放扶贫贷资金超过3000万元。
  阳光超市模式为特困群众配齐生活必需
  年初到阳光超市领取家庭生活必备&8大件&回来的胡明付高兴地告
诉记者:&感谢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帮忙我解决了住房问题,你看,还为我配齐生活&八大件&。&
  胡明付的老母亲双目失明,妻子智障,读一年级的儿子因早产身体不好,经济压力让他不堪重负。乔迁新居后,由于家境贫困,屋子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乡党委、政府将他作为阳光超市首批资助对象。
  在远安,每个乡镇都先后建起了这样的&阳光超市&。他们在全县范围开展8个品种必备生活品(餐桌、木椅、床、棉被、衣柜、电视机、电扇、电饭煲)的调查摸底工作,按照申请&评估&评议&审核&公示的程序确定受助对象和受助需求,并对每名受助对象建立信息档案。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捐赠,募集扶贫资金。然后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集中配送到&阳光超市&。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已累计募集资金506万元,为5000户家庭送去了生活必需品。
  汇聚爱心网络助学模式让每个穷人孩子共享阳光雨露
  刘发英,长阳一位乡村女教师,从2005年起以&英子姐姐&的名字开始在网上发起募捐助学,成功地将手有余钱、时间有限、额度有限的社会爱心人士凝聚到一起,开创了网络募捐助学的扶贫新模式。
  &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平台将受助者与捐助者联接起来,实现&一对一&的爱心帮扶;公开透明的管理流程深受捐助者信任,凝聚了国内外爱心力量,不仅遍及国内,而且还有外国人和不少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覆盖了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在内的五大洲十个国家和地区。1700多名爱心网友,募资1062万多元,圆了2300多名贫困孩子的求学梦,防止了贫困地区的贫穷代际遗传。
(原载2015年7月6日《三峡日报》1版)
宜昌市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情况汇报
(2015年7月)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特困村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这项行动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群众的极大拥护,是我市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探索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真重视
  坚持大员上阵,建立了1至2名市级领导牵头挂帅一个特困村的联系帮扶机制,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带头示范,现场为远安县朝阳村的脱贫把脉问诊,指导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每次到远安调研都要听取联系村的情况汇报。市长马旭明先后两次到兴山县双堰村调研办公,研究帮扶措施,确定重点项目,协调落实资金。市委副书记王兴於、市政协主席李亚隆、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建一等都把联系的特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直接抓在手上。初步统计,市级领导到特困村调研办公139场次,形成专题会议纪要26份,协调解决突出问题323个。
  (二)责任真落实
  按照&市帮扶、县主体、乡把关、村实施&的思路,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抓落实的责任。市级选派了30个市直工作队,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指导编制脱贫攻坚规划,落实了3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研究制定特困村脱贫攻坚规划,在整合投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每个村明确了1名县级联系领导、1个县直工作部门和1名&第一书记&。 乡、村两级抓住机遇,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驻村工作,落实项目责任制,发动群众参与,形成攻坚合力。
  (三)资源真整合
  大力整合涉农项目,集中资源向30个特困村倾斜。市国土部门为特困村共计安排9.5万亩土地整理计划指标,全部实施后将完成投资额达2.3亿元。市水利部门组织实施&安全饮水惠农家&行动,安排专班为每个村量身制定安全饮水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撤并村通畅试点政策,帮助落实特困村村组道路建设计划指标。市民政系统在30个特困村开展&情暖特殊困难群众行&,投入746万元,将五保户、低保户中重度精神病患者、残疾人、危房户等4735名特殊困难对象纳入特殊救助。市住建部门将农村危房改造指标优先安排到30个特困村,并组建&宜昌市建筑高技能人才兴山培训基地&,培训400多名建筑技术工人。
  (四)部门真帮扶
  30个市直工作队通过对上争取、结对帮扶、捐资捐赠等方式,为特困村筹集资金1300多万元。宜昌军分区向省直部门争取扶持资金200万元,组织380余名官兵在朱家坪村铺设饮水管道。市中院在黄家堑村开展&百名法官联百户&、&法官妈妈送爱心&行动,分6批次与村级60名贫困户&攀亲&。市地税局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精准帮扶32户,帮扶困难学生24人。市教育局筹资20万元支持南岔湾村发展小水果,组织市教科院和南垭小学签订无偿帮扶责任状。市司法局与市律师协会在徐家嘴村联合开展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每人免费配发一部爱心手机。市工商联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和商会参与脱贫攻坚行动,累计为五尖山村捐资160余万元。市人社局发动机关和局直单位干部参与,对三涧溪村60余户困难家庭实行一对一长效帮扶。
  (五)督办真得力
  先后召开了1次动员会、3次现场会、1次年度总结会和4次市直工作队长联席会议,制定了《宜昌市特困村脱贫攻坚考核实施细则》和《宜昌市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市直工作队职责》,对全市脱贫攻坚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和协调督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把这项行动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先后开展了3次专题督查,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名义通报了相关情况。
  二、工作成效
  (一)贫困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30个村两年规划实施项目506个,截至目前,启动实施项目465个,完成310个,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村平到位资金93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73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96亿元,社会帮扶和部门帮扶资金投入3100万元,14个村提前完成了1000万元投入目标,2014年,30个特困村共减贫5230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8%下降到26%。
  1、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将&路、水、电、房&作为特困村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一是解决&出行难&。大力实施村组公路畅通工程,共新修村级道路94公里,维修扩宽367公里,硬化175公里,11个村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点军区上峰尖村四组,9.8公里水泥路上山,圆了几代人的通车梦;长阳县龙坪村硬化公路12.4公里,打通了到五峰县付家堰乡的出口;五峰县松木坪村扩宽硬化公路4.7公里,直接和巴东县对接;长阳县乐园村硬化公路6.8公里,打通了连接巴东县上阳坡村的通道。二是解决&饮水难&。30个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启动,22个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完成集中建池299个、分户建池1144个,解决安全饮水2.69万人。秭归县北峰村投资189万元从大老岭深山引入水源,架设主管道25331米,被称为秭归的&红旗渠&;点军区朱家坪村历经三年,在宜昌民建企业家协会和宜昌军分区支持下,先后投资近500万元,打通了1070米跨乡隧道,从高岩水库取水,彻底告别了挑水吃的历史。三是解决&用电和通信难&。在23个村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共新建台区57个,改造台区26个,解决了3129户用电难题。新建移动基站4个,解决了1736户通信信号覆盖问题,实现了光纤村村通。四是解决&环境差&。共消除D级危房596户,改造破旧土坯房1904户,扶贫搬迁223户,在13个村规划建设了&小集中式&扶贫搬迁居民点和农村公租房,在14个村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秭归县石柱土家族村实施村庄河道整治和民俗特色农房改造后,村庄面貌大为改善,承办了秭归县首届山地自行车赛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家特色村寨。
  2、强化了产业扶贫。将产业发展纳入特困村脱贫攻坚规划,因村制宜地实施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了每个村都至少有1个主导产业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3870元增加到5130元。一是开展村企共建。在14个村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合作,共流转土地面积4270亩。远安县朝阳村引进湖北绿大公司,公司和农户开展股份合作,发展苗木400亩;点军区上峰尖村引进三峡缘公司,流转土地300亩,发展优质菊花。二是实施龙头带动。支持龙头企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67个,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9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1.36万平方米。黎明家庭农场在夷陵区南岔湾村发展小水果500亩;圣天公司在秭归县石柱村发展茶叶和冷水米400亩;车溪人家合作社在点军区花栗树村发展无公害茶叶;鑫君农业公司在兴山县双堰村带动150户养殖生态黑猪。三是依托大户示范。积极引导和支持一批创业能人回乡创业,发展产业示范户930户,通过大户帮带示范,80%以上贫困户确立了当家产业。四是探索休闲旅游。充分挖掘生态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夷陵区南岔湾村石屋特色游项目成为城郊游精品线路之一,交战垭村引进旅游企业对峡凤岩景区进行深度开发,长阳县五尖山村回乡青年正在家乡兴建虎头山农业生态园,点军区花栗树村引进企业开发建设茶文化休闲体验园,秭归县北峰村已启动&五指山&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3、改善了公共服务。在市直单位和社会各界大力帮扶下,一批村卫生室、便民服务室、村图书室、网格化管理室、村级养老互助中心等公共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在宜都市白家淌村、当阳市白石港村、枝江市徐家嘴村、兴山县双堰村、咸水村、五峰县茶园村、楠木桥村、夷陵区柘木坪村、长阳县龙坪村等16个村兴建、改造了功能齐备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远安县朝阳村、秭归县北峰村、长阳县乐园村、兴山县黄家堑村等19个村实施了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阵地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方便了村民就医和办事,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二)探索了精准扶贫的宜昌路径
  1、&1119&帮扶深化模式。秭归县通过深化实施&1119&集团式帮扶,为每个特困村确定了50个精准帮扶贫困户,分别由联系帮扶的县直单位负责包保。同时,为鼓励贫困户自主选择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项目,县级财政为每村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户申请、乡审核、县兑现&的程序直达到户。
  2、三九助推扶贫模式。市政协号召30名市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春暖&助推扶贫行动,精准帮扶贫困户实现有安全的住房、有干净的饮用水、有床、有被、有衣、有粮、有肉、有电视、有电话的&九有&目标,一年多来,市政协委员共走访困难群众1458人,精准帮扶373户、856人,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涌现出了别平委员&小集中安置+香菇产业&、闫友平委员&住房+提供就业岗位&、李建平委员&助学+发展黑猪养殖&等帮扶典型。
  3、&小集中式&扶贫搬迁模式。最典型的是远安县朝阳村实施的&居住+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的搬迁模式,该村统一建设产业发展基地,设计了&150&养猪模式一处和10万袋食用菌产业基地,有效解决了搬迁后贫困农户的生产发展问题。点军区上峰尖村、朱家坪村、兴山县咸水村、夷陵区南岔湾村等也规划兴建了小集中式扶贫搬迁居民点。
  4、农村公租房安置模式。为解决特困户无能力建房问题,按照&集体产权、农户租住、循环周转&的原则,远安朝阳村、点军花栗树村、兴山两河口村率先探索了农民公租房项目,为特困群众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点军区席家淌村还规划建设了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
  5、产业扶贫到户模式。兴山县探索了以消除产业空白村组户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到户模式,通过&政策激励+结对帮扶+直补到户&,为全县5500多产业空白户确定了增收产业。五峰县探索了&村社对接直补到户&模式,鼓励贫困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发展规划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兜底收购到户、资金打卡到户。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各地各单位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将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纳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战场,通过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拉近了干部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反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有必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给贫困地区输血造血,补齐小康社会短板。许多基层干部反映,他们今年实施的项目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整天工作在第一线,今年以来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脱贫奔小康终于看到了希望。贫困地区群众普遍反映,这次行动动了真格,是真正的惠民行动,扶贫扶到了点子上,扶到了心坎上。干部作风转变带动了群众自力更生,很多村普通党员群众自发投入到这场行动中来,纷纷表示: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国家政府帮我们解决这些几十年都不能解决的困难,我们自己更要加把劲使大力,不能拖后腿。远安县魏家冲村由村民推选20名懂工程技术的村民代表,担任扶贫攻坚项目义务监督员,监督施工方严格按照合同施工;兴山县黄家堑村制定了引导村民投工投劳的奖励办法,发动40多户群众互帮互助改造土坯房。
  (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得到了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人民政协网、中国老区建设杂志、湖北日报、湖北新闻网、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等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或转载,给予正面报道。今年6月,省委主办的《政策》杂志介绍了宜昌的经验,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分期播出了4个典型特困村的工作成效,对宜昌市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五)涌现了一批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
  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个。一是带病战贫困的原村支书齐洪见。该同志身患重症,仍然带病率领乐园村村民向贫困宣战。他主持完成长阳县乐园村脱贫攻坚行动规划后,被送进了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已是肾衰晚期。通过近一个月的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时,医生建议后继治疗为每周两至三次血液透析,他反复央求医生一周只做一次,要确保在村工作时间。出院后,他依然坚守施工一线。在他的带领下,乐园村规划并顺利推进了14项脱贫攻坚项目,完成总投资近2000万元。在任乐园村支部书记的9年时间里,齐洪见先后10次被长阳自治县、榔坪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二是85后村支书许传奇。1987年出生,是30个特困村中最年轻的村支书。他抓住机遇,认真谋划、有序实施,落实发展项目16个,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使上峰尖村水、电、路、通讯等设施设备得到根本改善。带头发展红枫等苗木新品种植,在他的带动和帮扶下,发展苗木花卉500余亩,带动村民120余户。他先后荣获&宜昌市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湖北省明星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2015年,许传奇获得宜昌五四青年奖章,被推荐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三是秭归县扶贫办主任王功高。是&1119&扶贫模式的倡导者,2014年,围绕&落实扶贫责任、整合项目资金、精准扶贫到户&的思路,对&1119&扶贫模式进行了深化,探索了特困村&2050&到户模式,即为每个村安排20万元奖补资金直补到户,确定50名精准扶贫对象,动员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一对一帮扶,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秭归县扶贫办荣获湖北省&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王功高本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秭归县优秀共产党员&、&秭归县劳动模范&。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抓好督办落实。当前,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建议市、县联系领导和工作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照两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规划,一项一项抓好督办落实,接受年底检查验收。同时,认真总结极贫重扶、精准扶贫的模式并加以推广,大力宣传在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中群众自力更生、基层干部示范带动和社会力量无私援助方面的典型。
  二是落实到户的精准帮扶措施。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时间期限为两年,但针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不能停止,不能断档,需要持续跟上。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建议由各地党委政府负责,落实针对一家一户的帮扶责任,制定针对一家一户的扶贫措施和脱贫计划,因户制宜地开展精准帮扶,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对秭归县整村推进&1119&工作模式的调查
&&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扶贫责任落实模式
省扶贫办调研组
  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是国家为打好片区扶贫攻坚战、全面落实扶贫纲要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行动计划。2011年以来,秭归县创新扶贫责任落实机制,实行独具特色的&1119&整村推进工作模式,即由1名县委常委或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挂帅,1名有实力的队长单位牵头,1家规模企业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9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每年轮换一次,实行集团式帮扶,促进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改善、村容村貌大变样、村级活力大增强,赢得了多方赞誉。10月中旬,调研组赴秭归调查了解&1119&模式,察看了5个整村推进村,与县、乡、村干部和各类农户广泛交流,切身感受了扶贫攻坚火热的氛围和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
  一、秭归&1119&模式的核心在于责任落实
  秭归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把整村推进摆在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作为片区攻坚的&引爆点&、扶贫到户的&聚焦点&、大扶贫的&着力点&,强力推进&1119&帮扶贫困村工程。&1119&模式的推行,使每名县级领导、各个县直部门和乡镇都担上了扶贫的责任;通过上大员、明责任、强整合、硬考核,使干部绷紧了弦、群众乐开了颜。
  (一)坚持一年一统筹,明确责任。新年伊始,秭归县委、县政府的一件大事就是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办公会),研究整村推进政策措施,确定县级领导联村、部门帮村、项目资金捆绑、年终考核等重大事宜,进一步明确&1119&参与部门的责任。众多事项的议定,意味着当年整村推进的&大盘子&已定,县领导、队长单位、帮扶部门、规模企业和乡村组织,都要迅速进入&角色&,履行职责。
  (二)坚持一村一纪要,细化责任。每年4月底以前,所有联村的县领导都带领相关部门、企业到贫困村现场办公,与乡村干部围绕整村推进规划,研究措施,对接项目,议定资金。对每一个启动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的支持措施,或以县委办公会、县政府办公会、或以人大主任办公会、政协主席办公会纪要的形式固化,分解细化到相关部门,由这些部门按规定的金额、规定的时限去组织协调到村。
  (三)坚持一季一督查,落实责任。为确保整村推进规划和议定的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县委督查室、县政府政务督查室每季度会同县扶贫部门开展一次专题督查。一是督查队长单位是否履行牵头职责,协调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督促成员单位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任务,及时向联村的县领导和县扶贫办报送工作进展情况;二是督查县直帮扶单位是否落实帮扶项目,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对口扶持贫困户;三是督查规模企业是否实行&村企共建&,参加贫困村特色产业开发建设,帮助引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四是督查各乡镇是否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的工作机制。专项督查结果专题通报,倒逼帮扶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全心履职、尽心落实。
  (四)坚持一轮一考核,追究责任。每年年终,县委、县政府按照年初制订的《县直单位帮扶贫困村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等办法,对县直单位和乡镇进行打分,评分记入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及效能考核总分。同时,将县直单位帮扶情况与评选党建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坚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整村推进工作的制度,监督项目实施,纠正不力、不当做法。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和问责机制,对各部门、各乡镇工作形成巨大压力。
  二、秭归&1119&模式破解了四大难题
  责任到位,难事不难。&1119&模式的顺利推行,一举破解了长期困扰整村推进工作的四大难题。
  (一)破解了规划落地的难题。整村推进,规划管总。秭归县从规划制定入手,由群众围绕增收定产业开发项目,围绕产业定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安居定村容整治项目,通过群众自己选项目调动群众参与;从扶贫、财政、发改、交通、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主管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帮助编制规划,使规划与项目实行先期对接,成为项目立项的基本依据、整村推进的实施蓝图、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统一行动的村规民约,解决了规划落地的难题,避免了规划和项目&两张皮&。通过推行&1119&模式,秭归县28个整村推进村(2011、2012年各9个,2013年10个)实施各类项目300多个,新发展柑橘等特色产业2.5万亩;新修、改造、硬化公路240公里,完成低丘岗改造5700亩,新修和改造塘堰28处、水池509口,架设饮水管网77.3千米,解决了11700人安全饮水问题,形成了泄滩乡棋盘岭村等27个特色鲜明、功能配套、规模适度的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对2011年实施整村推进的9个村验收情况显示,所有村项目完成度和规划实现度均达到100%。
  (二)破解了资金整合的难题。整合3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是基本要求,也是最大难题。秭归县不断强化政府整合作用、完善捆绑机制来破解难题。一是刚性捆绑,确保基数。对每个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扶贫部门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发改部门安排不低于40万元的以工代赈资金,财政部门安排不低于10万元的老区建设资金。资金渠道明确,保证了每村不低于150万元的扶贫资金项目。二是预约捆绑,确保总数。扶贫部门根据整村推进规划与相关行业部门事前沟通后,提出项目资金整合方案由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确保项目资金跟着规划走,确保项目定在贫困村,确保行业部门投入不低于150万元。三是理性捆绑,确保安全。帮扶部门量力而行,5万元不为多,1万元不为少,关键是要为贫困村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同时,严格遵循&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实施各类项目,确保资金安全、履职安全。近3年全县投入到28个整村推进村的资金18468万元,村平投入660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
  (三)破解了管理粗放的难题。针对整村推进投入强度大、项目类别多、实施期限紧的实际,秭归县采取县、乡、村&三管&齐下、齐抓共管的方式,防止管理粗放出纰漏。一是项目主管部门强化监管。严格按照规划和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文件开展项目建设。如扶贫部门按照《湖北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严格实行项目计划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公示制度、项目建设合同管理制度、项目资金&三专(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规定时间节点,规范工作流程,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在2012年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中,秭归县获得A级。二是乡镇政府全力履行合同书(责任状)。乡镇政府按照与项目主管部门签订的合同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具体负责,落实项目建设的责任,推进规范化管理。三是贫困村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在乡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贫困村按照招投标办法确定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合同,明确责任主体、建设期限、质量标准、合同总价等内容,由施工单位具体实施。村里积极协调项目建设遇到的难题,监督项目进展情况,组织村民投工投劳。
  (四)破解了扶贫到户的难题。项目进村易、入户难,到贫困户更难。唯有干部真到户、真扶贫,项目到户就不难。秭归县在推行&1119&模式时,把扶贫到户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一是动员干部结穷亲。参与帮扶的9个单位的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帮扶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制订发展规划,衔接到户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县纪委既是帮扶队长单位,又是帮扶单位,3年帮扶3个村,不仅从机关经费中拿出9万元、从其他单位协调落实了96万元的帮扶资金,而且每年组织机关党员捐资5000元帮扶15名特困户,去年还组团帮扶水田坝乡朝东观村,扶持联系108个贫困户。二是坚持&产业第一&的到户途径。秭归县始终将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摆在最优先位置,为贫困户长远致富奠定基础。杨林桥镇天鹅村全村登记建档的贫困户218户,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扶贫户170户,该村扶持128户实施了生猪栏圈建设项目,扶持贫困户覆盖面达到75%。还有很多村给贫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和肥料,支持他们跟上全村壮大主导产业的步伐。三是实行差别扶持贫困户。秭归县整合了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项目资金,由扶贫部门统筹对贫困户开展有差别的扶持,属扶贫搬迁对象的每户补助1.2万元,比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对象每户多补助2000元,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在杨林桥镇三渡河这个今年才启动实施整村推进的村,我们看到许多整饬一新的瓦房,一了解,知道全村已经实施危房改造的有154户。在一栋土坯房前,户主秦忠诚告诉我们,他家3口人,妻子残疾,女儿正上小学,由于改造面大,家里没有钱,等明年再改,好在政策不会变,又有村里和县里的单位帮助建了50多平米的猪圈,赚钱有了希望。
  三、秭归&1119&模式极具推广价值
  在全省许多地方整村推进工作深受&四大难题&困扰、进展极不平衡的背景下,秭归县&1119&模式的横空出世及其在短时间内所产生的明显效果,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和强烈的震撼,其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索,其政策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其创新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第一,&1119&体现政府主导,是一种&执行&模式。其创新之处
不在于把&1321&变成了&1119&,而在于建立了一整套政策体系和工作程序,去加强、去执行、去落实扶贫工作,其本质上体现了对扶贫责任制的细化和落实,符合我国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总体格局。在一些地方实施整村推进,&雷声大、雨点小&,政策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政绩强于实效,而&1119&模式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制度创新。由于有了&一年一统筹、一村一纪要、一季一督查、一轮一考核&,干部的神经绷紧了,因而落实更加有效、执行更加有力、管理更加科学,成效就自然出来了。
  第二,&1119&突出领导重视,是一种&责任&模式。在现行体制下,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是一项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领导不重视,你挺难;领导真重视,你也难&,关键看领导动不动真格。资源整合涉及到部门利益调整,往往一些部门以上级部门的规定为由来推三阻四,县委、县政府决心不变,这些部门就&为难&了,第一年不得已执行,第二年自然而然执行,第三年争先执行。整村推进已经成为书记工程、县长工程,成为县委、县政府向民承诺办好的重大民生工程。书记、县长和分管副书记、副县长分别带领扶贫等部门开展不定期巡查,督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落实,纠正不当行为,狠刹不作为。
  第三,&1119&展示多元扶贫,是一种&复合&模式。&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纪要&是该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强调的是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展示的是汇集在&1119&旗帜下的多元扶贫、多管齐下。从南到北、由东到西,28个整村推进村,村村都有1&2个主导产业,总体上契合了高山烟叶,中山茶叶、核桃,低山柑橘的县域产业布局。在我们调研的5个村中,两河口镇王家垭村以柑橘为主,杨林桥镇天鹅村、三渡河村以生猪养殖、核桃为主,郭家坝镇罗家坪村、文家岩村则以茶叶、烟叶为主,不同的村有不同的产业特色。不光发展产业如此,在贫困村建扶贫搬迁居民点也是如此,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27个居民点各具特色。&1119&模式不拘泥一种扶贫内容,无论是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还是对其中任何具体的扶贫模式,都有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第四,&1119&坚持开放包容,是一种&可持续&模式。尽管该模式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县委、县政府并不认为它尽善尽美。正是有了这样的包容心态,&1119&模式才越来越完善,考核细则越来越健全,责任落实越来越到位,整合资金越来越多,整村推进效果越来越明显。在与队长单位和部分帮扶单位座谈交流时,我们设置了&该模式可不可持续&的问题,结果这些部门都认为可持续。这并非虚言。因为党委、政府有整合资源的决心,有发现、纠正问题的勇气,有解决难题的方案和不断完善的制度。当然,&1119&模式在扶贫到户的责任落实、考核的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通过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调研组认为,&1119&模式体现了党委、政府主导扶贫开发的&中国特色&,适应了我省贫困地区和扶贫开发的实际需要,其成效令人信服,其&执行、责任、复合、可持续&的特点可复制、可学习、可借鉴,政策价值取向明确,可以在全省全面推广。
  四、秭归&1119&模式的推广建议
  整村推进处于专项扶贫的核心位置,是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省委、省政府向民承诺办好的实事之一。当前,在全省大力宣传推广秭归&1119&模式及其经验,对于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提高整村推进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全面落实扶贫纲要规划、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努力使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深入总结、挖掘、丰富&1119&模式的内涵。秭归&1119&模式的诞生、发展、完善过程,正值全省扶贫开发思路确立、顶层设计时期,虽然这一模式在去年就引起省扶贫办重视和相关媒体的关注,但更多地是看其效果,对其产生背景、运作方式、核心内涵、推广价值没有作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此,需要进一步组织专家专班深入调研,总结其精髓,挖掘其内涵,研究其价值。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在完善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动员社会力量扶贫、严格问责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二)进一步加大对&1119&模式的行政推广力度。在去年6月举办的全省市县扶贫办主任培训班上,省扶贫办专门邀请秭归县委书记刘晓华全面、系统地介绍&1119&模式,今年11月18日又在秭归召开现场会继续推广该模式。要使更多的扶贫工作者能够深刻把握模式的核心内涵和推行机制,把任务明确到位、把措施实施到位、把领导争取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位,这还远远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广力度,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深入宣传,组织扶贫专家撰写典型案例,组织重点地区党政主要
负责人现场参观学习,使&1119&模式入心入脑,使扶贫责任制真正落实。
  (三)进一步完善整村推进项目管理办法和考核监管机制。完善《湖北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职责,把好贫困村的选定、规划编制、项目立项备案、项目实施管理、专项检查监督等重要环节关口。完善扶贫工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责任制考核办法,增加整村推进分值权重,使其与规定的专项扶贫投入份量相匹配。完善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考核验收办法,以规划的实现度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适当增加一些加分指标。加大监管力度,尤其要强化县级对乡村实施项目的监管力度,市级对县实施规划项目、整合资源的监管力度,省级对市级履职履责情况的监管力度。切实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加强对考核结果真实性的监督,防止走过场;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以考核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四)进一步推动扶贫系统职能调整到位。秭归县&1119&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县委、县政府重视,有一个&好领导&外,还有一个&好参谋&扶贫办。随着&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巩固和发展,扶贫部门的职能已经由单纯的项目管理部门转变成为一个综合部门,其职能定位应当是&服务决策、强化管理、为人记功&。为此,扶贫部门必须强化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意识,使上级的要求转化成县委、县政府的主动作为;必须强化精细管理的理念,协调推进&三大扶贫&;必须强化协同配合的观念,在争取多方支持的同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原载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参阅件》2013年第30期)
长阳自治县&精准识别&吹响决战贫困的号角
(2015年7月31日)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贯彻落实&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的基础性工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以来,长阳迅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动员大会,研究部署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的全县精准扶贫指挥部,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科学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方法,全县5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154个村10万农户家中进行调研,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不预设条条框框,&一杆子&插到底
  为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在调研过程中,始终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组建调查组,不听层层汇报,不带有色眼镜,不预设条件门槛,直接深入基层农户家中,实地查看群众的困难,当面了解群众的意见,用事实来说话,让群众来评判。
  一是随机确立调研样本。在全县54个贫困村和特困村中随机选择了都镇湾镇璞岭村作为样本,由县委书记带队对该村开展为期一旬的先期调研,对贫困户进行再摸底、再调查、再登记,做到全民调查,重点核查,不掉一户,不漏一人,现场解剖麻雀,为全县开展调研工作提供借鉴,积累了经验。
  二是扎实抓好调查准备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入户调查要求,结合长阳实际印发了村情登记表、农户基本信息调查表、十大扶贫行动计划需求表,把识别的基本原则、分类标准、基础信息确定下来,在样本村开展试点调研,试点调研结束后,每个成员都撰写了调研心得体会和注意事项。同时,针对在样本村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县、乡、村三级分别召开培训会,由样本村调研组成员就入户调查方法、标准、程序和要求进行了专题讲解,现场答疑,为全县调研工作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三是全体动员深入基层。全县召开了精准扶贫大调研动员大会,组织154个工作专班,抽调县乡村三级干部5000余人,由全体县级领导带队,对全县154个村开展集中入户蹲点调研,对10万余户41万余人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核查。
  二、认真比对分析,科学识别&五类&对象
  一是学习借鉴毕节经验,确立&四看四算&工作法。对象精准才能决定措施精准和效果精准。在认真学习毕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阳实际,提出用&四看四算&方法来识别贫困对象。即:一看房屋算家当,二看产业算后劲,三看劳力算收入,四看医教算支出。通过&四看四算&,真实了解了农户的基础信息、收入支出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科学识别贫困对象创造了条件。
  二是逐户逐人调查,科学识别贫困对象。调查专班对&四看四算&后的农户进行全面核查比对,并按&八不纳入&(家有公职人员的家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家庭、在外打工且收入可观的家庭、户籍不在本村或常年居住时间不足6个月的家庭、有轿车的家庭、有实体的老板家庭、有&洋楼&或商品房家庭、有子女赡养而单独生活的老人家庭)和&双轮驱动&(能扶则扶、能保则保)原则,对农户划分了5个类别:第一类是富裕户。指在产业发展、家庭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农户。其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是该村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第二类是一般户。指在产业发展及家庭收入方面不具有优势,但能依靠现有自身能力保持基本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巩固提高,可达到小康水平的户。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标准以上。第三类是扶贫户,指依靠现有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发展,但给予一定扶持后,能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的户。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第四类是特困户,指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且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因智、因老、因弱、因环境、因劳力等九种原因,而不能通过扶持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的农户,需要政策兜底。第五类是五保户和孤儿户。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与原有的建档立卡数据进行比对,分类查找贫困原因,特别对重点贫困人口和返贫对象进行再调查、再核实,并在周边群众进行走访,全面掌握了解致贫返贫原因,为下一步精准帮扶打牢基础。
  三是坚持&一看二算三会四评&办法,把结果交给群众评。在识别过程中,坚持&一看二算三会四议&程序不放松。一看,即入户实地看、实地察,不漏一户;二算,即听当家人自己算、干部帮忙算,把收入支出算尽算准;三会,即召开屋场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四评,即通过群众评、党员代表评、村组干部评和村民代表评,看识别对象真不真。通过&一看二算三会四评&让贫困户的识别在村组群众中比得、论得、公示得,确保识别工作不出现矛盾和问题。
  三、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充分运用分析结果
  一是及时分析处理数据。此次调研涵盖农户基础信息、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生产资料、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社会保障和收入支出等内容,涉及全县10万户41万余人口,将所有调查信息录入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面上准确把握全县贫困区域、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并将致贫原因分为因病、因学、因残、因智、因老、因弱、因劳力、因环境等九类。
  二是及时固化比对结果。利用大数据结果建立贫困户管理台帐,把村组贫困户纳入民情通网格化管理,并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三是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适时进行监测,准确掌握贫困户的脱贫情况和干部帮扶情况,督促各部门把精准扶贫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形成全县一张扶贫攻坚作战网络图。
  目前,全县大调研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活动中,每个调查组都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每个工作队员为全县精准扶贫献一策,每个单位开展一次为特困户送温暖活动,全体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每个单位为调研村、贫困户办一件实事,通过全面调查走访,达到了民情大调研、贫情大起底、干部大教育、作风大转变的效果。
五峰自治县&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经验材料
  产业扶贫始终是扶贫开发的主旋律。如何更有效使用专项扶贫资金开展产业扶贫、促进产业扶贫到户、发展壮大县内支柱产业,五峰自治县近几年通过与县内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以下统称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到户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有效的产业扶贫到户新路子。
  一、&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到户 &六步工作法&
  &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的核心是通过扶贫政策支持引导,发挥企业积极作用,由企业网络贫困户自主参与发展产业基地,实现基地规模扩大、企业受益、农户得实惠&三赢&。
  第一步,村企对接。县扶贫办牵头在第一、二季度分乡镇召集当年实施的整体推进村与次年即将实施的整体推进村、各相关企业座谈会。让企业与乡、村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对接,在双方达成相关合作意向的基础上,落实企业主导建设、乡村综合协调服务机制。
  第二步,规划到户。各相关企业围绕当年实施整村推进村,在充分调研、会商的基础上,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向县扶贫办上报当年整村推进村的产业发展规模及基地户名册。县扶贫办在充分征求县内各相关产业办公室意见及综合统筹各方因素的基础上,因产业制宜,和相关企业协商确定不同的扶持办法及到户补助标准。(县内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确定较高扶持标准;对县内非重点支柱产业但能保贫困户增收的产业,确定适当的种苗、肥料补助。)
  第三步,组织生产。按照事先确定的扶持额度下达给企业,由企业将扶持政策宣传到户,刺激贫困户发展欲望,调动贫困户生产发展积极性,同时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基地农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规范生产要求,全面展开基地建设。
  第四步,验收确认。项目实施完后,由专业合作社向县扶贫办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供基地户的详细资料(包括名册、&一卡通&号码和户主电话号码)。县扶贫办对照专业合作社提供的资料进行验收确认。验收形式采取现场查看和电话抽查形式进行。
  第五步,打卡到户。经验收确认后由县扶贫办会同县财政局按照事先确定的到户扶持标准,将补助资金&打卡&到户。(对部分确不适合将资金&打卡到户&的产业实行由产业化办公室或企业提供基地户领取种苗、肥料等实物名册,在完成现场查验或电话抽查验收后,将实物货款打到供货商。)
  第六步,跟踪调查。项目实施后,县扶贫办对当年受扶持的在册贫困户作跟踪调查,调查生产发展实际情况,核实实际收入情况,将调查结果在贫困监测网上据实录入。对确已达到脱贫标准的,调出在册贫困户范围,实实在在实行动态管理。
  二、主要效果
  1、支持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瞄准在册贫困户产业发展。
  2014年,五峰全县新发展茶叶4500亩,改造老茶园10000亩,其中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在5个当年实施的整村推进村中新建1500亩,改造600余亩,2014年底全县茶叶总面积可达到19.27万亩;新发展五倍子2000亩,其中在4个当年实施的整村推进村中通过专项扶贫资金支持新发展600亩;新发展精细蔬菜3000亩,全部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在5个当年整村推进村中实施。
  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直接瞄准了在册贫困户。2014年对县内茶叶、红花玉兰、精细蔬菜等重点支柱产业,分别安排300万元、260万元、2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到基地发展户,这些户中的60%以上是在册贫困户。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2万元,在4个当年实施的整村推进村中发展核桃1000亩,480个基地种植户全部为在册贫困户。
  2、全面促进村企共建,基地成企业第一车间。
  企业向贫困户提供免费培训和技术服务,建设标准化的产业基地,负责统一收购,农户在享受产业扶贫直补到户资金的同时还可以赚取劳务费、企业分红等,村企、企户之间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得到更好的优化组合,基地成为企业第一车间。
  采花毛尖公司是五峰茶叶支柱龙头企业,企业产品获全国驰名商标,年产值近10亿元。2014年,采花毛尖公司领办了全县8个整体推进村中的5个村的茶叶基地建设,新发展和改造老茶园1200余亩。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规模最大的专业合作社,其产品远销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2014年,已拥有基地发展面积2.5万亩。今年该专业合作社在五峰当年实施的整村推进村&&长乐坪镇大湾村组织具有生产能力的180个在册贫困户发展蔬菜生产,免费提供技术、种子种苗等相关服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提供亩平100元种植补贴直达到户,新发展蔬菜1300亩,到年底,这些户80%以上能通过种菜收益脱贫。五峰红花玉兰种植专业合作社由省级龙头企业宜昌众森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牵头发起成立,致力于红花玉兰的培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农民合作种植红花玉兰1500亩,有300余户在册贫困户受益。该合作社社长严盛洪说:&这种产业扶持政策,让我们公司建起了标准化的基地,在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公司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3、产业扶贫到户体现充分,贫困户增收脱贫添信心。
  通过&专业合作式&扶贫,产业补助可精细到每个具体贫困户户头,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让农民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扶贫扶持实惠,实现了专项扶贫&瞄准贫困户、跟踪帮扶直到脱贫&的扶贫开发&终极目标&。帮助贫困户找到发展的路子,树立了通过产业增收脱贫的信心。
  4、村级战斗力得到加强,服务贫困群众有载体。
  通过&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的实施,使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相关企业发展得到优化,增强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增收有了保障,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收入,村级服务贫困户有了可靠的载体,村级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三、比较优势
  1、基地建设效果更实。&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有效链接了企业和农民所涉自身的核心利益,企、户双方是合作共赢,企业从自身发展壮大和产业基地发展精细化角度出发,在申报基地建设计划时,不会&拍脑门&、&凑热闹&、&滥竽充数&,而且企业在基地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上会更加严格,对达不到标准的也将从严不予补助,不会让基地农户&虚晃一枪&;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验收时也可采用现场查看和电话抽查的方式进行,&虚晃一枪&的行为也很容易&露马脚&,这样从主观上、实施客观上均让基地建设变得实实在在。
  2、扶贫资金使用更加安全。&专业合作式&产业扶贫采用&一卡通&直达到产业基地户的资金改革办法,不仅减少了到乡村、到企业的中间环节,规避了风险,而且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警戒等级,和&粮食直补资金&、&低保资金&等惠农资金一样在使用性质处在同一警戒级别上,谁套取和挪用,直接面对的将是刑事处罚,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警戒级别得以提高。
  3、资金使用效果查验更方便。在检查资金使用效果时,除传统的到实地查验方法外,还可通过拨打基地农户电话,随机抽查资金到位情况、政策兑现情况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