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影响会带来哪些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现货岛
人口老龄化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的老龄化的最大问题是未富先老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家经济并不富强之时,中国迅速步入老年社会,依赖国家财政支撑的吃财政饭的退休老人越来越多,国家财政越来越不堪重负,确实面临养不起的困扰。
中国执行计划生育巳经近40年。当年的小皇帝已将持续步入四十不惑之年,他们当年的享尽荣华富贵时代已将持续结束,在上有四老下有二小之时,他们显然已经力不从心,怎么来应对其面临的双方父母亲的养老大难题。
中国迅速老龄化问题即源于跨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小皇帝)已越来越少,且工作上的挑三捡四则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的日积月累,想解决也难以解决好,难度太大。
其实老龄化不是最根本的,坏事的是只占便宜不出力的老龄化,比如明明多活了几十年占了便宜,却一定要认为自己多吸了几十年雾霾、多吃了几十年地沟油吃了大亏,妄图走反智路线推翻工业化成果;明明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了,却不肯做一点贡献,妄图掏空社会财富,这类思想才是真正的毁灭之源。
就像那些不顾他人自己只顾自己跳广场舞的老人,倚老卖老仗着自己早出生几年就摆资格的老人,公交车上不给他让座就破口大骂的老人。。。这些老人才是社会毒瘤。
上面只是吐槽,现在来好好说一下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吧,主要影响有这几个方面。
1,人口老龄化对于年轻人的发展会有毁灭性的打击。
人口老龄化社会下,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增大,一个年轻人要赡养两个老人,甚至更多,这是非常扼杀国民创造力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只求生存,这对经济以及科学研究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而生活压力大的年轻人则更是会丧失希望。
2,人口老龄化会加大医疗压力,养老金入不敷出。
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超负荷了,看看三甲医院医生的加班程度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学医,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也会极大影响中国医疗支出。相信我,未来针对老人的医疗以及保健产品一定会大火的。
3,人口老龄化会打击中国制造业。
中国的制造业始徘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欧美国家因为紧急萧条而导致需求的减少,大量产能过剩的中国二三线制造企业倒闭。加上高租金高房价的影响,如果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对于中国制造业更是雪上加霜。
欢迎订阅】
笔者指导官方微信:lcx0699
集体智慧,倾力打造,每日分享市场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势!对现货贵金属、白银、铜,天然气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欢迎添加笔者微信lcx0699,获取每日最新国际一手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技巧指导。
热门分析师 &
分析师点评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test相关知识
略懂社热议
从社会来看加重了社会福利的负担,加大了青年人的负担,
从经济上将是劳动力的降低
影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考验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会给中国的保险公司代来财政赤字,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老人无‘钱’可养,而跟着年轻人就更不会买养老保险了,从而保险公司没有后续的保单,更加剧老人供养的负担。最后变成无人可养,导险彻底的失败。
然后、社会分工。老人为了能生存,会推后退休,市场的工作职位,会减少,从而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失业率会大幅上升。久而久之,过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犯罪率也会上升。
老龄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国家首先要解决如何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这成了重中之重。这就考验中国当局的财政和政策的操作能力,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总之、人口老龄化。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以下问题和影响:
1、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减缓,人口压力越来越小,人口总量在2030年前后停止增长,然后将缓慢下降,这是件好事。
会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
2、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政府已经面临社会养老问题。用于养老保险的费用很大,加重政府的负担。
3、子女赡养多位老人将普遍存在,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加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高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4、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5、人口老龄化使完成脱贫任务更加艰巨。
略懂社热议
等待您来回答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与影响_新华每日电讯
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与影响
日 10:23:4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3版
【字号 】【】【】【】
  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全球大部分地区已形成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态势,老龄化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国家老龄委曾组织过许多专家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按65岁以上人口占7%为老龄化,占14%至20%为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将会用25年左右由轻度老龄社会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这一速度远快于经济发达国家,但慢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归纳各方面的研究,关于世界人口老龄化可以总结五个特征:1.人口老龄化现象是空前的。2.人口老龄化过程是普遍的。3.人口老龄化影响是深刻的。4.人口老龄化发展是持续的。5.人口老龄化挑战是紧迫的。
  21世纪初,世界老年人口数达到6亿,到21世纪中期,这个数量可能达到20亿,超过20世纪初全球人口总数。人生七十古来稀早已不再适应现实情况。据联合国估计,半个世纪以后,全球将有300万以上的百岁老寿星。许多国家在20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就会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
  据联合国人口司估计,2005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3%,2050年可能达到21.8%;8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05年为1.3%,到2050年则可达到4.4%,这一趋势是全球化的,不论发展程度、地区分布如何,概莫能外。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死亡率的下降。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世界人口预期寿命为46.5岁,80年代上半期为59.5岁,90年代下半期为65岁,发达国家和中国早已超过70岁,本世纪末,一个均衡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若达到80岁,则60岁以上的人口将稳定的占到23%左右;若平均期望寿命达到90岁,则60岁以上人口可以占到近30%,即使届时老人的概念可能发生变化,现在被称为“年轻的老人”的部分人,到当时还属于壮年,但类似的老龄化现象仍会存在。生育率下降没有改变老年人数,但使老人比例加大,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劳动力老化和劳力供给长期缺乏。据联合国估计,西欧及日本的人口年龄中位数1980年分别为34岁和33岁,到2030年将上升至52岁及37岁,许多国家面临劳力短缺困境。
  2、经济增长放慢。经济增长的要素是劳动、资本的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老龄化使资金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增加,投资减少,欧盟预测若老龄化现象延续且政策不变,欧盟23国平均GDP增长率将从年的2.4%降到年的不足1%。
  3、对公共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冲击。美国、欧盟都已出现过养老金储备发生危机的现象。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支出、护理费用等都大大高于其他人群。欧洲的经验性结论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每提高1岁,公共养老金支出占GDP比例上升0.5%。日本在1960年到1994年之间,医疗费用占GDP的比例从2.5%增加到5.4%,学术界认为,其中人口老龄化影响占26.8%。
  4、影响社会服务的制度性安排。老龄化造成人口结构变化,冲击了从教育、消费品结构、社区建设、医疗、护理等一系列社会服务制度性安排,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5、影响国家及地区的安全。人口总量的过分萎缩将会影响安全。在发展的问题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口数量应当加以控制,但是现在人口爆炸的雷管在绝大部分国家已经拆除,到本世纪中,全球生育水平仍在更替水平以上的可能只有4个。
  (作者蒋正华,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来源:《中国社会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人口老龄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一、文献回顾
关于人口结构对商业发展的影响,现有文献主要从人口结构包括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人口自然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影响;(2)人口社会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影响;(3)人口地域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影响。人口自然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影响方面,主要通过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来研究对商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Yarri(1965)和Fischer(1973)提出的,他们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通过模拟研究证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人们不能确定死亡的确切日期,而且又希望在死亡之前给被抚养者留下足够的资产来维持生活,那么,购买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产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国内方面,主要从性别和人口抚养比两个层面研究的居多,其中卓志(2001)结合我国的社会、、人文以及人寿保险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回归分析了我国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发现我国较高的少年抚养比和增加的老年抚养比将使我国的寿险业受益。性别结构方面,何贵兵等(2002)研究认为,女性为了避免损失更愿意冒风险,男性为了获得确定利益更愿意冒风险,而保险主要功能是对损失的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对保险的需求强于男性。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不少学者关注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对商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尹成远等(2008)认为老年人群比例的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对年金保险、终身寿险等寿险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增长,有利于促进人身保险的发展。
张连增、尚颖(2011)运用面板回归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老龄化背景下人身保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率与人身保险密度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对人身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关于人口社会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影响,从婚姻家庭结构角度,Lewis(1989)认为寿险需求取决于受益人、配偶及子女的效用函数最大化,因此保险产品发展与家庭结构密切相关。从人口结构角度,郭金龙等(2005)分析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研究认为,提升教育无疑延长了自身被抚养的时间,增加了家庭对死亡保险的需求,而且由于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加,提高了未来收入预期,会促进本人对储蓄类保险产品的需求。Preeti和Rajesh(2010)通过研究印度寿险需求,发现寿险需求与家庭主要收入者的教育水平相关,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倾向于购买寿险。从人口职业结构角度,张冲(2013)考察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人身保险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人口社会结构中的已婚人口比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人身保险市场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
在人口地域结构与商业保险发展关系的论述中,主要是通过城乡和行政区域结构两个角度展开研究。人口城乡结构方面,郭金龙等(2013)对我国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城镇化推进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保险意识,从而提高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人口行政区域结构方面,孙秀清(2004)分析人口区域结构变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人口的经济区域结构失衡加剧了保险在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廖海亚等(2012)研究发现,人口区域结构对保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人口对保险的观念差异;二是人口聚集程度对保险网点布局的影响;三是人口流动带来的风险转移和风险增加导致的保险整体需求上升。基于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目前有关人口结构对商业保险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中国国内学术研究和决策部门的重视。综观目前现有的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对商业保险影响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缺乏从动态角度分析人口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人口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动态冲击效应。
二、现实描述
(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育政策的累积效应带来了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呈现出如下趋势:1.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一般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根据联合国国家人口学会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做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由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以是因为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所致,在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逐渐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图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形势越发严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表1),截至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78亿,占比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接近1.19亿,占比8.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数的比例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数的比例上升1.91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超过1亿的国家,这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龄化。2.人口教育结构的高等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有1.18亿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为1.87亿人,具有初中文化程的人口为5.18亿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7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7400万人,增速达到168%,说明我国人口教育结构高等化趋势明显。
从绝对数量来看,全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累计达到1.18亿人,是全球唯一的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超过1亿人的国家;从相对数量来看,每10万人口中的大专及以上人口数达到了8930人,比10年前增加了1.5倍(表2)。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受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数和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各级各类教育中增加最快的。例如,普通高校招生人数,1990年为61万人,1997年达到100万人,2005年突破500万人,2012年达到689万人,20多年间,大学招生人数和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扩大了10.8倍和18.0倍。3.人口城乡结构的城镇化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逐渐扩大的社会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居住点向城镇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镇化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经济特征,表现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非农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其次是社会特征,主要是城市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增加;再次是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化方式转变。一般而言,城镇人口按照城镇常住人口来统计,目前我国的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区实际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口。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50.32%。从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从36.22%提高到49.68%,累计提高了13.46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转移,人口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二)中国商业保险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商业保险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不管是从保费收入、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的增长来看,都取得了巨大进展。1980年全国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2012年保费收入达到1.54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远高于同期GDP年均9.5%的增长率,也高于全球保费收入4.6%的年均增长率,商业保险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从2000年起中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个位次,2012年保费收入的国际排名上升到世界第4位,比2000年上升12位。中国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以来,保险市场逐步进入快速成长期,保险深度(保费收入与GDP之比,反映的是保险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程度,代表了一国经济的整体保险保障水平)由1980年的0.1%增长到2012年的2.98%;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代表了一国公民的平均保险保障水平)则由1980年的0.47元提高到2012年的1143.82元(图2);2012年末,保险资产总额达到7.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3%。
三、实证分析
由于人口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影响机理相对比较复杂,本文选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VAR)进行计量分析,试图克服传统计量方法在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其分析随机扰动项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方面的不足,寻求人口结构对我国商业保险动态冲击效应的直接影响。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在数据可得的前提下选取了一系列指标对人口结构和商业保险进行计量。1.人口结构指标人口自然结构中,本文选取的是人口的年龄结构指标,即用传统的老年人口抚养比(AR)和少儿人口抚养比(CR),分别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0~14岁少儿人口数与15~64岁劳动人口数之比进行衡量。人口社会结构中,本文选取的是人口的教育结构指标,教育结构的量化指标为教育深化度(ER),定义为大专及以上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百分比。人口地域结构中,本文选取的是人口的城乡结构指标,城乡结构的量化指标为人口城镇化率(UR),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2.商业保险指标对于商业保险的测度到底选用什么指标?Thorsten等(2002)根据Lewis的模型,通过选择23个OECD国家和40个非OECD国家的数据,研究人口结构因素对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因素对保险密度的影响要大于对保险深度的影响[13]。考虑到人口数量因素对商业保险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保险密度(ID)来衡量我国商业保险的发展情况。3.数据来源本研究根据数据实际的收集情况,最终将样本期确定为年。历年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人口城镇化率三个变量的数据皆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保险密度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保险年鉴》和中国保监会网站;历年教育深化度的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历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得到。各变量的统计描述见表4。
(二)实证模型为了研究人口结构对商业保险的动态冲击效应,本文选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VAR)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人口结构各方面对商业保险的影响。向量自回归(VAR)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以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VAR模型通过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式中,Yt是由5个内生变量组成的向量,即Yt=(AR,CR,ER,UR,ID),其中AR:老年抚养比;CR:少儿抚养比;ER:教育深化度;UR:人口城镇化率;ID:保险密度,εt为K维扰动向量,A1、A2为参数矩阵。对Yt所选用的5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协整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满足协整关系。这表明,所选的人口结构指标与保险密度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内由于随机干扰,这些变量可能偏离均衡值,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利用Eviews7.2软件使用上述模型对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教育深化度、人口城镇化率和保险密度五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方程的形式如下:
(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刻画的是在一个扰动项上加上一次性的一个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利用上面公式建立的VAR方程,分别给予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教育深化度和人口城镇化率一个冲击(选择乔利斯基分解),采用广义脉冲法得到关于保险密度动的脉冲响应图,如图3所示。在图3中:(a)图表示老年抚养比冲击引起保险密度变动的响应函数;(b)图表示少儿抚养比冲击引起保险密度变动的响应函数;(c)图表示教育深化度冲击引起保险密度变动的响应函数;(d)图表示人口城镇化率冲击引起保险密度变动的响应函数。人口城镇化率引起保险密度变动的响应函数由图3中的(a)可见,当在本期给老年抚养比一个正向的冲击后,保险密度会反向微弱变化,在第2期开始同向变化,影响强度逐渐增强且此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这表明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对保险密度先是产生短暂的负向的拉动作用,随后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这种现象说明,1990年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是不断提高的,在老龄化加速运行的背景下,保险密度不断提升,我国的保险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由(b)可见,当在本期给少儿抚养比一个正向的冲击后,保险密度会同向变化并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并开始缓慢下降,在第5期以后趋于反向变化。这表明少儿抚养比的某一冲击会先给保险密度带来正向的冲击,即少儿抚养比的提高会先带来保险密度的上升,并在第2期以后达到最大值,随后对保险密度上升产生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在第5期后,少儿抚养比的提高会对保险密度产生反向的拉动作用并持续增强。产生这种影响的机理主要在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社会医疗保障不完善,随着少儿人口比重的上升,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减少了保险方面的费用支出。
由(c)可见,当在本期给教育深化度一个正向冲击后,保险密度会反向变化并在第2期达到最小值并开始缓慢上升,在第3期开始正向变化,影响强度增强且此影响的效应持续。这表明教育深化度的某一冲击先会给保险密度带来负向的冲击,随后对保险密度产生正向影响且具有长期的效应持续,即教育深化度的提高会对保险密度先是产生负向的拉动作用,随后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这种影响现象说明,1990年以来,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身需求和相关保险产品有了更科学的判断和认识,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促使人们把理性分析的保险需求转变成现实的保险需求,从而助推商业保险的发展。由(d)可见,当在本期给人口城镇化率一个正的冲击后,保险密度会反向变化并在第2期达到最小值并开始缓慢上升,在第4期以后趋向于正向变化,影响强度逐渐增强且影响具有长期效应。这表明人口城镇化率的某一冲击先会给保险密度带来负向的冲击,即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先会带来保险密度的下降并在第2期以后达到最小值,随后对保险密度上升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产生这种影响的机理主要在于中国城镇化所处阶段的影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人口漂移阶段的影响后,目前正处于农村居民身份转移阶段,因而,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首先会对保险密度产生负向拉动作用,然后会对保险密度产生较强的正向拉动作用。
四、研究结论
基于中国1990年到2011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中国人口结构中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三大方面对商业保险发展的影响,但是由于涉及变量较多,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最后选定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教育深化度和人口城镇化率等方面的测量指标来代表人口结构。通过VAR模型实证分析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结构对商业保险存在重要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从中长期看,老年抚养比与保险密度之间保持同向变化关系,人口老龄化对商业保险的发展具促进作用,为年金保险市场、健康保险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少儿抚养比与保险密度在短期内同向变化,而中长期内少儿抚养比与保险密度反向变化,即少儿抚养比的提高会对保险的长期持续增长形成约束,在目前我国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其对商业保险发展的实际影响需要进一步关注。第三,教育深化度短期内会使保险密度反向变化,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教育深化度的不断提高会对保险密度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文化教育素质将为商业保险发展提供优质,同时提升人们对保险的认识,保险发展的大环境将趋于优化。第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具有持续较强的增长效应,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会对保险密度产生短暂负向的作用,随后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可以预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带动的消费将持续增加,商业保险需求和购买力将增加。
作者:江杏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人口老龄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责任编辑:田老师&&&&阅读:人次
本文永久链接: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社科杂志栏目导航
社科杂志相关期刊
?&&&?&?&&&?&?&&&?&?&
社科杂志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社科杂志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